—陕西省中医研究院 谭世发教授
生物学及基于生物学模式的西方医学的巨大进步与现代前沿科学的最新发现及基于这些最新发现提出的关于生命及实现生命统一体之信息源、生物体之物理现象与化学现象因果关系之质疑,同样使人感到极大兴趣。
近年来,西方一些学者提出了“生物光子理论”,并在医疗实践中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虽然,这些学者也坦然承认,他们的演说目前还不被西方主流科学所接受,但其敢于突破传统认识,大胆探索的勇气值得称道;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新的医学模式的建立无疑是一个催化剂,应予重视。本文拟介绍生物光子理论及实践的某些进展,并对该理论与中医学说的相容性及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生物光子理论、生物光子现象及生物光子性质的某些发现
光子与生物光子
本世纪早期,研究光现象的科学家开始对物质的传统理解提出挑战。由于这方面的研究,于是出现了一种新模式—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及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组成。此一原子结构的微卫星系统藉电磁力得以维持,若电磁力消失,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物质也将停止存在[1]。
此一“行星”模式出现后不久,一些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如Plank、Bohr、Debroglie、Schodinger、Pauli、 Heisenberg、Dirac等的研究就使我们接触到一个十分陌生未曾想过的亚原子世界。物质的原子单位是非常难于理解的具有双重性的存在。取决于如何看待,有时显示为粒子,有时显示为波,此种双重性也可以显示为粒子或电磁波的光展现出来。更近些时候,物理学家David Bohm提出,物质,无论其质量大小,实质上皆由高度凝聚的光组成,其运动速度低于光速,因而呈现为固态[1]。
Einstein将光的最小计量单位称之为“量子”,也就是现时我们所称之光子。所有光子的弥散在性质上都是电磁[1]。
1941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Szent—Gorgyi注意到,生物科学并非如机械论者宣扬的那般完备,“看起来似乎失去生命的某些事实,而失去了这些,任何生命的真正理解是不可能的。”Frohlich在随笔中写到:“生物学能适应超越物理学的法则吗?”,而Rosen则提出,不是物理学作为演绎工具统治生物学,而是生物学强迫物理学改变自己,或许最终将超出现在的认识[2]。
Adey提示,物理的而不是化学的变化是代表细胞交际(The cells Communication)的信号流的特征[2]。
FApopp 在实验研究中描述了一种被称之为来自生命组织的超弱光子弥散现象,并认为,正常细胞弥散稳定的光子流,即生物光子(Biophoton)。设想生物光子在活体内是信息的载体,是物理调节的渊源,而不是如主流派所认为的是物理活动的结果。当细胞不再处于平衡状态时,生物光子弥散即会增加。由此推断,细胞内环境平衡的任何紊乱均可导致体内平衡信息流(光)的改变。犹如将石子投入平静的水池时可以想象的那番情景,一个细胞生物光子弥散的改变将最终导致邻近细胞生物光子弥散的紊乱。此一偏离和谐振荡的光的转变最终也将导致和谐的破碎,形成病态[1][2]。
ASpressman, 1968年在其所著《电磁场与生命》一书中复习了当时已进行过的数百种试验,结论是:电磁场可以三种形式被机体利用,a、机体可利用电磁能获得关于环境的信息;b、可为组织利用并在机体内调节;c、可能被用于机体间之交际。科学家在以上三个领域进行了探索,在从细菌、蜂到鸽这些有机体如何利用地磁场定向方面作了许多工作。Adey强调电磁场在细胞间交际的重要性,并把细胞电磁信号形容为细胞间的“悄语”。 FAPoppp则把生命体弥散出的生物光子、电磁波解释为从细胞分化、生长调节到酶活性与免疫反应的调节信号。德国科学家Gunther Becher基于其对白蚊群体的研究,假设存在非化学信息体系,在群体内,白蚊能感知其它的生物场。 Becher发现,非常微弱的电流可对细胞DNA进行调节,刺激产生一种所谓反分化(dedifferentiation)现象。更近些时期,Reba Goodman Ann Shirley-Headerson发现,非常微弱的低频场能够通过改变细胞DNA产生蛋白在DNA水平上影响细胞[3]。
电磁能依据其在物体上的作用可分为粒子两种(ionizing and nonionizing),粒子场有很高的光子能,有可能将电子撞离原子,形成电离子。能量较低的场称之为非粒子场,其主要作用是使物体加热[3]。
Adey 认为,细胞膜表面是弱场相互作用的关键部位,电磁能对从细胞膜受体发出到达细胞内部的信号产生影响,即使是这些场非常微弱。何况,这些作用可因高度谐调的生物分子过程而放大,而此一过程也只有用非线性电磁与非平衡物理模型才可理解。该氏还认为,不仅弱场(weak non-thermal fields)可引起生物效应,而且生物电磁(生物光子)也是这个世纪最有意义的新科学前沿之一[3]。
生物光子现象的某些实验依据
MMvan Benschpten在作类似EAV药物试验时观察到,患者可能忘记手握电极,而试验却能照样进行。对此,该氏最初的解释是:患者的生物场可从体表扩展到足以获得受试药物信息范围。随着光量子诊断法的发展,该氏对此作了另一种假设:药物实验时信息的传递不是通过电,而是通过生物光子。为了验证这一假设, Benschoten安装了一个12英寸长的有机玻璃管,两端开口,有一个槽可安装有色滤板。实验发现,放置铜管电极于有机玻璃管中,于距离12-18英寸处指向患者,可始终产生准确的药物试验结果。当放置有色滤器以决定光子离散波长(a discrete wavelength)是否与试验结果有关时,发现仅只靛色滤器阻断试验,其它有色滤器无任何作用。于是该氏断定,这个场绝不是电性质的,因为试验时挪用有色滤器由数层塑料作成,应能阻断任何以电为载体的信息传导[4]。
为了证明生物光子是细胞间相互交际的工具,Popp作了以下实验:在两只密闭的石英玻璃瓶中,分别放入活细胞培养皿。随后在一只玻璃瓶中加入病毒,使细胞发生感染,再将两只瓶子接触,另一只瓶中的细胞同样也发生了感染。但当用非石英玻璃瓶重复同样试验时,病毒却不能扩散到第二只瓶中。我们知道,石英玻璃可窗透紫外线光,而普通玻璃则不能,于是Popp得出结论,紫外线可传播病毒生物光子脉冲[1]。
Omura 通过0—环试验,研究放置于患者可视范围内之试验物电磁场信息能否通过光进入患者眼睛。试验时将一纯a-链球菌玻片置于患者前面,并保持一定距离,结果看到如下现象:a、当链球菌感染患者注视该玻片时0—环试验即呈弱阳性;相反,当其它条件相同,若患者闭眼,或虽未闭眼,但因眼前放置障碍物,无法看到玻璃片时,0—环试验则不出现弱反应;b、当非链球菌感染患者手持a—链球菌玻片,同时注视如上述放置于相同距离具有同一试验物的玻璃片时,则显示相同的0— 环试验反应[5]。此一试验不仅显示了光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同时反映出具有相同立体特征、同一分子结构的物质弥散相同频率电磁辐射,产生共振。
生物光子的某些相关性质
(1)、DNA是生物分子信息传递与储存的介质
MMvan Benschpten经过大量实验后发现,放置于检查者腕部的装有DNA D30的玻璃瓶能有效阻断检查者信息对受检查信息的干扰,而若将DNA D30标本置于患者手中,则可阻断所有生物光子共振试验,使0—环试验不再发生反应。Popp认为,生物光子信息传递与储存是以DNA为介质的,Benschoten的实验结构显然支持Popp结论[2][4]。
(2)、生物光子弥散的氧能源性
MMvan Benschpten在实验中令患者暂停呼吸数秒,此时生物光子反应消失,表明生物光子弥散的氧能源(气)(oxidative origin)性质。该氏假定,暂时性缺氧可使线粒体能量减少到足以明显减少光子弥散的程度,使之低于测定阈值。同时,Benschoten还在另一组屏蔽肺经能量的试验中制造了一个缺氧阻断生物光子弥散的能量等同状态 [4][6]。
(3)、血液是体内生物光子信息传递的最佳通道
根据Bjorn Nordenstrom医学博士的研究,血液是内器官代谢活动产生的电磁信息传递的最佳通道,体内任何其它解剖结构对电流的阻力均大于血液的200%。 Benschoten则发现PC-6(内关)穴弥散的生物光子与全部十二经及复杂的生物光子场相关,而此一生物光子场又与神经介质、氨基酸、激素及酶相关 [4][6]。考虑到,内关穴是血管汇聚之处,临近三个动脉,因此极易与全身血液所含信息发生共振,就不会感到难解。
(4)、生物光子弥散是紫外线调制的红外辐射
1992 年,德国人Poul Eckhoff提出,生物光子试验法是以红外光谱为基础的,由于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癌细胞可用红外光谱鉴别,因而生物光子试验法可用于探查恶性组织。为了验证此一假设,实验中采用了可通过红外线的滤镜,发现生物光子试验可正常进行,不受干扰,而试验挪用的滤镜实际上消除了可见光。更有趣的是,摄影用的紫外滤镜可阻断全部生物光子实验,即使是这种滤镜可允许红外线与可见光通过。结论是:生物光子弥散是紫外调制的红外辐射。
生物光子理论在临床医学的应用
阴—阳向量平衡测定
MMvan Benschpten在Omura双指0—环试验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光子理论及中医学说,创立了一种称之为“阴—阳向量平衡测定(Yin—Yang Vector balance test )”的方法,用于疾病理诊断、药物试验及治疗等临床医学的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该氏利用此一方法不仅对淋巴病变、高胆固醇、慢性疲劳、乳腺疾病、卵巢激素紊乱、病毒及细菌感染、癌症、奶制品的危害、牙科填充物之汞中毒、多种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狼疮Sjogren 氏综合症、多发性硬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抗磷脂血栓病(Antiphospholipid thrombosis disease)、甲亢、硅乳房植入病、秃发、精神病、HIV感染与AIDS病)等的病因病理定性定位诊断、治疗及通过药物试验寻找有效治疗方案与中药复方组方等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而且还利用此一方法的高度灵敏与简便,对疾病早期的亚临床状态的诊断及防治作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4][7][8] [9]。
此外,利用生物光子弥散测定,还对中医理论的一些方面,如经络穴位与体内器官的对应关系、不同穴位生物光子弥散的特异性、气功能量的性质等进行了研究[4][8][9][10][11]。
奥能色针疗法(Esogetic colorpunctureECT)[1]
1987 年,德国自然疗法及时性针灸医生Peter Mandel在能量弥散分析体系、针—脉冲疗法、感应疗法(induction therapy)及色声疗法的基础上,开始构思一种可包容所有疗法的整体疗法模式。考虑到本法应是生命的深奥知识(the esoteric wisdom of life)与生命过程的能量原则(the energetic principles)的结合,所以创造了一个新术语——奥能(esogetics)。Mandel关于奥能医学的概念是,古代深奥教义的主要原则与现代能量科学思维及中医基础的合成。
ECT疗法是以不同颜色的光频经由针灸穴位及经络向体内导入信息,借以重建内环境平衡。之所以决定利用针灸体系,利用其皮肤穴位及经络作为引导光进入能量解剖(The energetic anatomy)的通道,受到下列研究的支持:(1)俄罗斯Nowosibirk临床及实验医学研究所和研究人员证明,经络可以是光的通道;(2)Orm Bergold 发现,人类光子受体并非如逻辑上看来只限于视网膜,而是相当广泛,实际上可见于所有组织。
由于穴位对各种刺激(针、热、冷、压等)都起反应,Mandel推论,穴位也应对光刺激发生反应。由于穴位与器官、身体结构及功能相对应的特殊性,针灸穴位的利用就为光进入人体内环境提供了一个比先前的光疗更有效的途径。经过广泛实验, Mandel断定。“特定针灸穴位真正与特定光色有特殊关联”。而且,所有穴位只相应于3对互补色(红/绿、橙/兰、黄/紫)之一对。利用互补平衡穴位能量的治疗方法的形成,标志着ECT的实际诞生。
光波通过皮肤受体进入,这些受体对光和色(光的固有振动成分)作出反应。根据Popp的说法生物光子允许一个比沿着神经通道传递的电脉冲更快的脉冲交际。利用生物光子,脉冲不通过神经传递,而是通过细胞的原子结构扩散到机体的最小成分中去。根据共振原理,最小的振动将激发最大的效应。色针可经由紊乱区域传递信息到体内,并借助固有的共振力帮助发生障碍的功能系统康复。
ECT 是根据Mandel氏能量弥散分析体系与Kirlian摄影结合进行的。治疗前及治疗后Kirlian摄影法仔细追踪能量状态的微妙变化,光疗的特殊目的是纠正Kirlian摄影显示的能量失衡。根据Mandel氏的治疗模式,探寻疾病的更深层次的原因,ECT特别调身体、意识与精神之间相互作用。除用于缓解身体症状外,本疗法也设计用于扩展自我意识,轻轻“解开”并消除任何创伤、情感伤痕及存留于微妙的能量体系并使失衡及病态得以延续的负性信念。
生物光子理论与中医学说的相容性
生物光子理论是对中医整体观念的订合同支持及发展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表现为,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精神与身体的统一、生命与环境的统一。此一深刻的具有哲理性的认识一直是中医学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各个方面的指导原则。西方医学虽也对本身的局限性有所觉察,近年来开始提倡医学模式的转变,无奈其主导思想上根深蒂固的机械论的桎梏至今仍牢牢地束缚着医疗实践。
17世纪,当Descarter提出“人犹如机器”的模式后,就产生了精神与肉体分离的概念,标志着哲学与医学传统的深刻而根本的分离。由于允许对身体进行解剖及创伤性检查,又不再有可能损害灵魂本身的顾虑,这就为现代医学铺平了道路。但是正如Oaul pearsall博士在其《超级免疫》一文中所述,“很不幸,我们忘记了重新把它们安装在一起”[12]。
许多前沿科学家感到,西方生物学的主导模式虽也有用,但也局限,因而努力探索一种理解限定生命状态的基本过程的新途径。这些科学家正在试图回答关于生物整体性、交流、组织及整体性形成途径诸类问题。在前沿科学家正在创立的新生物学框架内,整体才真正大于部分的总合,并认为在实现此一整体性的交际(Communication)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电磁能[2]。
以生物光子理论看来,亚临床状态可能提示机体调节与统一功能之失衡,能够引起症状的生化结构与功能改变并非疾病的“原因”,而是整体不谐调的反映。许多前沿科学家认为,细胞交际的破坏是癌症过程的重要部分,因而强调电磁能作为信号的作用[2]。这里,我们在中医模式的与新生物波之间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立场:平衡与和谐就是健康,失衡与不谐即是病态。
在许多前沿科学家的新生物学概念中,身体与精神的统一,也是一个极为关注的领域。Mandel认为,疾病与痛苦是阻滞个体展现自身潜能的病理能量或难于专注于自己生命之路的信号,常常是由于过去的创伤所引起的能量系统中`。因而,要达到持久的治愈,不仅需要消除现体症状,还需要将患者带回可能触及“我为何人,何以在此”的精神体验中去。所以认为色针提供了一个利用光促进意识、无意识及超意识之间信息交流,清除创伤之能量蓄积,支持个体进化的精确体系 [1]。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生物光子理论的提倡者对精神与身体关系的认识与传统中医的观念又是如何的相似。
应用生物光子测定技术对气功师发放的外气的研究证明,外气弥散具有磁性特征,是生物光子的弥散。日本Hiroshi Motoyama博士的研究显示,发放外气时计算机控制的AMI设备测定到能量弥散加强。在其他学者的实验中,若12X6X1/8英寸之铝板放置于是气功师的CV—20(百会)穴及K—1(涌泉)穴、即显示屏蔽,不再有生物光子弥散。同时,实验还发现了日照与生物光子弥散的关系。所以认为,气功能量源于天地之环境能量[10]。这不仅与古典气功理论相符,而且尤其体现了人与环境的统一。
生物光子理论是对中医“气”的概念的证实与深化
中国传统医学常强调“气”的作用,可以说,在中医学说中若取掉“气”这一概念,就是取掉核心,就是中医哲理的离散。但,气为何物,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甚至是怀疑派攻击的把柄。在这一方面,生物光子理论作了一些具体的回答。
中国医学不仅承认“气”的存在,而且将气分为两种,阴和阳,两者相互相成,维持人体的健康与和谐。Mandel将气之阴阳比拟为电系统与电磁波运动现象之正负两极。由于光在本质上是电磁,光现象又涉及电磁波的恒久不息的震荡,此一震荡的给定界限,在中医模式中即可形容为类似阴—阳参数。因此,气可以类比为前沿科学家用以形容光现象的具体化了的特殊表象[1]。
卓越的生物电磁(BEM)研究者 WRoss Adey声称,不是化学现象,而是物理现象形成生物分子系统信号及能量传递的特征。强调有机体控制与调节的性质从化学到物理方面的转变,就直接指向了东方医学、针灸学及广泛称之为能量医学的许多治疗体系。法国免疫学家Jacques Benveniste正在致力于研究稀释的顺势疗法制剂,根据常规生物医学理论,这些制剂,从统计学上讲,并无活性物质存留,不应有生物活性,所以 Benveniste设想,在实验室观察到的生物活性传递的试管内效应只能用电磁场作用解释[3]。
作为中医学理论基本框架的“气”,在西方科学中没有直接的对应物,虽然“气”常常被译作“能”,但仍与生物化学为基础的生物学难以对应。 Frohlish、Delgiadice等在其著作中描述了一种新生物学理论,该理论假设,此一重要能量与化学的不同,与Manfred Porkert所译的“气”作为构型能量(Configuration energy)极为相似[3]。
有人将先天之气看作是遗传信息在经络系统的投射,此与Popp的生物光子模型非常类似。根据Popp的生物光子模式,相干(coherent)电磁波被认为是来自DNA的投射。该氏提示,生物光子是物理调节与控制之源,可能涉及生长过程等许多方面,或许生物光子代表了形态生成场全息投射的某种类型。基因可能起传递及受体的作用,转入生物场信息中。因此,在生物光子、分子发生学、形态生成场及经/先天之气间似乎存在非常广泛的类似[2]。
此外,生物光子理论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广泛研究,也为中医讲究个体化的治疗模式与复方组方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及许多启迪[3][6][8][13]。
生物光子其它可能的作用机制
生物光子作用机制中存在夹带现象
具相同立体特征,同一分子结构的物质,弥散相同频率的电磁辐射,产生共振,是广泛认同的关于生物光子作用机制的解释。那么,对于已行动原有生物特性及分子结构因而已不再能以原有频率弥散电磁辐射的病理组织而言,又是以何种方式还原其固有频率因而恢复其功能的呢?著者认为,不能忽视光子振动中夹带(entrainment)现象的存在。
Joshua Leeds在其《节律、共振与夹带》一文中写道:当我们研究外部节律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时,会遇到一种久为人知却鲜作讨论的现象。我们的机体具有自律机制,常使人们自身与别的节律相匹配,并且模仿或者趋同于大于自身的脉动节律,这就是夹带现象,夹带是共振的一个方面,但是,共振的一种重大扭曲。正如 Goldman所说“由于夹带现象,你可以改变一个物体的自然震荡形式,并用另一物体的不同的震荡形式替代之”,并认为夹带是能量守恒的一种经济手段。 Jonalea Hoffman还认为夹带现象意味生命体都在不断地试图彼此保持和谐[14]。声学中存在夹带现象,光学中也应如此,二者都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在生物光子作用机制中,注意夹带现象的存在,就可能使我们对生物体固有震荡节律的封闭理解,变得更为开放,对于外界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病变与康复的机制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生物光子作用机制中可能有下丘脑—植物神经系统的参与
Joshua Leeds在论述声音对人体的作用机制时指出,第10对脑神经不仅到达耳部,同时也分支到胸腹内脏。正是由于迷走神经的这一分布特征,凡能引起耳膜震荡的声音刺激,也同时会使许多内脏器官产生震动[14]。根据德国解剖学家Helmut Becher的研究,视网膜—下丘脑束起源于视细胞间的视网膜多极植物细胞[10]。由于下丘脑对植物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而植物神经又广泛分布于人体内脏。由此可以推断,光色刺激一旦到达视网膜,就能传至下丘脑,也会对所有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广泛的作用。
生物光子理论对于中医研究、中医现代化、中医与西医互融与相通,应该是一个有用的工具。虽然还不能冀望借以解释中医学的所有问题,但我们不必再面对企图硬将中医学纳入西医生物化学模式寻找对应物的圆孔楔方铆的尴尬,毕竟是另树新帜。我们禁锢于生物医学模式已有很长时间,而且常常由于近年来西方医学前所未有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不知自省,因而情不自禁地排斥不符合主流派认识的见解,以至于离开此一模式就停止了思维。然而,为了中医现代化的需要,为了中西医合璧的未来医学的需要,我们必须借助丰富的想象力,从当代前沿科学的最新进展中寻找出路。我们知道,在许多方面,中医学都带有浓厚的能量医学色彩,因而生物光子理论应该是一种适当的选择。正如Mantak chia据说:前沿科学家对于生命信息与能量特征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推进东西方医学的结合,在这一点上讲,我们是在共同的土地上播种,截然不同的二十一世纪医学将是收获的一个部分
银河倒泻、银海生花、因材施教、因噎废食、因人而异
一、银河倒泻 [ yín hé dào xiè ]
解释:泻:水从高处往下直流。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形容雨下得极大,象泻下来的一样。
出自: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译文:金阙前香炉峰和双剑峰,高耸对峙,三石梁的瀑布,恰似银河倒挂飞流
二、银海生花 [ yín hǎi shēng huā ]
解释:银海:道家指眼睛。眼睛因接触到反射的光线而昏花。比喻眼睛看得迷乱。
出自: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诗:“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译文:冻合玉楼冷得打颤,光摇银海眼睛看得迷乱
三、因材施教 [ yīn cái shī jiào ]
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自:战国 孔子《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译文:“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用宋朝程颐说:“子游能养而有失于敬,子夏不能直义而有少温润的颜色,各因其材的高低与所失,告诉他,所以不一样。”
四、因噎废食 [ yīn yē fèi shí ]
解释:原意是说,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这太荒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
出自:秦 吕不伟《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译文:如果有因噎死的,要禁止天下的食物,荒谬
五、因人而异 [ yīn rén ér yì ]
解释: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出自:近代 鲁迅《准风月谈·难得糊涂》:“然而风格和情绪、倾向之类,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
译文:然而,风格和情绪、倾向的种类,不只是因人而不同,而是因事而不同,随着时代而不同而不同。
一、意思不同
“荫”意思是:指树下的阴影,也指父祖被及子孙的恩泽,遮蔽、庇护。
“阴”意思是:本义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引申义为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泛指背面;日影,常用指时间等含义。
二、用法不同
1、荫:通常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表示树的阴影或庇护。
例句:夏日公园里常可见人们坐在树荫下乘凉。
2、阴:可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或宾语,表示时间、昏暗等多种含义。
例句:光阴一去不复返,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扩展资料
“荫”的相关组词:光阴、阴险
一、光阴
拼音:guāngyīn
意思是:明亮与阴暗,白昼与黑夜。指日月(时间)的推移。
例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二、阴险
拼音:yīnxiǎn
意思是:指表面和善,背地里算计施诈不怀好意。
例句:生活中要小心那些阴险狡诈的人。
“yin”的四个音节有:因、寅、引、印。组词有:因材施教、等因奉此、子丑寅卯、寅吃卯粮、旁征博引、引人注目、金印如斗、挂印悬牌、印累绶若、画沙印泥。
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 jiào ]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处: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别类分门;因材施教。”
等因奉此[ děng yīn fèng cǐ ]
等因:旧公文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上文;奉此:用以引起重心所在的下文。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
造句:上级发来文件,应结合实际深入体会,考虑执行办法,绝不能照本宣科,等因奉此一番就完事大吉。
子丑寅卯[ zǐ chǒu yín mǎo ]
四个地支。多指事理。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曰:‘如何是十二时?’师曰:‘子丑寅卯。’僧礼拜。师 示颂曰:‘十二时中那事别,子丑寅卯吾今说。若会唯心万法空,释迦、弥勒从兹决 。’”
寅吃卯粮[ yín chī mǎo liáng ]
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粮。比喻经济困难,收入不够支出,预先支用了以后的进项。比喻指经济困难,入不敷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我们只吃一分口粮,哪里会有多少钱?就是我们总爷,也是寅吃卯粮,先缺后空。”
旁征博引[ páng zhēng bó yǐn ]
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
引人注目[ yǐn rén zhù mù ]
注目:注视。吸引人们注意。
出处: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也有敲锣打鼓;引人注目的。”
金印如斗[ jīn yìn rú dǒu ]
比喻官高位尊,功勋卓著
出处:晋·郭澄之《郭子》
挂印悬牌[ guà yìn xuán pái ]
悬:挂。 高挂官印、告牌(旧时官府用以喻示下级或百姓的告示牌)。指担任官职。
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那其间日转千阶,喜笑迎腮,挂印悬牌。”
印累绶若[ yìn léi shòu ruò ]
形容官吏身兼数职,声势显赫。
出处:《汉书·石显传》:“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绶若若邪!”
画沙印泥[ huà shā yìn ní ]
书法家比喻用笔的方法。
出处:唐·褚遂良《论书》:“用笔当如锥画沙,如沙印泥。”
1 李东阳的《医戒》翻译
〔明〕李东阳 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
其证能食而不能化,因节不多食。渐节渐寡,几至废食。
气渐薾,形日就惫,医谓为瘵也,以药补之;病益甚,则补益峻。岁且尽,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
若春木旺,则脾土必重伤。”先君子忧之。
会有老医孙景祥氏来视,曰:“及春而解。”予怪问之,孙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33663464曰:“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
彼谓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子无乃有忧郁之心乎?”予爽然曰:“嘻,是也。”
盖是时予屡有妻及弟之丧,悲怆交集,积岁而病,累月而惫,非唯医不能识,而予亦忘之矣。于是括旧药尽焚之,悉听其所为。
三日而一药,药不过四五剂,及春而果差。 因叹曰:医不能识病,而欲拯人之危,难矣哉!又叹曰:世之徇名遗实,以躯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岂少哉!乡不此医之值,而徒托诸所谓命医,不当补而补,至于惫而莫之悟也。
因录以自戒。 ——选自岳麓书社排印本《李东阳集》 我二十九岁时,脾有毛病。
症状是能吃而不能消化,因此就节制饮食,后来越节越少,几乎将废食了。精神日渐衰颓,形状也日益显得憔悴。
医生说“这可是痨病呢”,便用补药来补。病越发利害,补就越发加重。
快到年终,医生说:“我的办法也想尽了,如果来年春木旺,那末,脾土必受重伤。”父亲为此很耽心。
这时恰有老医生孙景祥先生来看病,说:“到了春天就没事。”我感到奇怪便问他,他说:“病在心火,所以得木而消失。
那个医生当作脾病来医,这就没有摸到它的根。您莫非有什么悲伤的心事么?”我恍然说:“哟!对啦。”
因为我这时连续碰上妻和弟的丧亡,悲怆交集,积年累月,因病而疲。非但那个医生不理解,连我自己也忽略了。
随即收集所有的旧药全烧掉,全都听从孙医生的诊治,三天服一剂药,不过四五剂,到春天病果然好了。 我因此很有感慨:医生不识病理,要想解救人的危急,难得很哪!又叹道:世上那些从名忘实,将性命寄托在庸人手中的人难道还少么?当初如果不遇到那位老医生,只托之于所谓名医,不当补而补,直到精疲力尽还是不明白啊!因此就写下来警戒自己。
(金性尧)。
2 李东阳的《医戒》翻译〔明〕李东阳
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其证能食而不能化,因节不多食。渐节渐寡,几至废食。气渐薾,形日就惫,医谓为瘵也,以药补之;病益甚,则补益峻。岁且尽,乃相谓曰:“吾计且穷矣。若春木旺,则脾土必重伤。”先君子忧之。
会有老医孙景祥氏来视,曰:“及春而解。”予怪问之,孙曰:“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彼谓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子无乃有忧郁之心乎?”予爽然曰:“嘻,是也。”盖是时予屡有妻及弟之丧,悲怆交集,积岁而病,累月而惫,非唯医不能识,而予亦忘之矣。于是括旧药尽焚之,悉听其所为。三日而一药,药不过四五剂,及春而果差。
因叹曰:医不能识病,而欲拯人之危,难矣哉!又叹曰:世之徇名遗实,以躯命托之庸人之手者,亦岂少哉!乡不此医之值,而徒托诸所谓命医,不当补而补,至于惫而莫之悟也。因录以自戒。
——选自岳麓书社排印本《李东阳集》
我二十九岁时,脾有毛病。症状是能吃而不能消化,因此就节制饮食,后来越节越少,几乎将废食了。精神日渐衰颓,形状也日益显得憔悴。医生说“这可是痨病呢”,便用补药来补。病越发利害,补就越发加重。快到年终,医生说:“我的办法也想尽了,如果来年春木旺,那末,脾土必受重伤。”父亲为此很耽心。
这时恰有老医生孙景祥先生来看病,说:“到了春天就没事。”我感到奇怪便问他,他说:“病在心火,所以得木而消失。那个医生当作脾病来医,这就没有摸到它的根。您莫非有什么悲伤的心事么?”我恍然说:“哟!对啦。”因为我这时连续碰上妻和弟的丧亡,悲怆交集,积年累月,因病而疲。非但那个医生不理解,连我自己也忽略了。随即收集所有的旧药全烧掉,全都听从孙医生的诊治,三天服一剂药,不过四五剂,到春天病果然好了。
我因此很有感慨:医生不识病理,要想解救人的危急,难得很哪!又叹道:世上那些从名忘实,将性命寄托在庸人手中的人难道还少么?当初如果不遇到那位老医生,只托之于所谓名医,不当补而补,直到精疲力尽还是不明白啊!因此就写下来警戒自己。
(金性尧)
3 《医戒》全文翻译我二十九岁时,脾有毛病。
症状是能吃而不能消化,因此就节制饮食,后来越节越少,几乎将废食了。精神日渐衰颓,形状也日益显得憔悴。
医生说“这可是痨病呢”,便用补药来补。病越发厉害,补就越发加重。
快到年终,医生说:“我的办法也想尽了,如果来年春木旺,那么,脾土必受重伤。”父亲为此很耽心。
这时恰有老医生孙景祥先生来看病,说:“到了春天就没事。”我感到奇怪便问他,他说:“病在心火,所以得木而消失。
那个医生当作脾病来医,这就没有摸到它的根。您莫非有什么悲伤的心事么?”我恍然说:“哟!对啦。”
因为我这时连续碰上妻和弟的丧亡,悲怆交集,积年累月,因病而疲。非但那个医生不理解,连我自己也忽略了。
随即收集所有的旧药全烧掉,全都听从孙医生的诊治,三天服一剂药,不过四五剂,到春天病果然好了。 我因此很有感慨:医生不识病理,要想解救人的危急,难得很哪!又叹道:世上那些从名忘实,将性命寄托在庸人手中的人难道还少么?当初如果不遇到那位老医生,只托之于所谓名医,不当补而补,直到精疲力尽还是不明白啊!因此就写下来警戒自己。
[1]。
4 医古文的翻译One person, yin and yang is more than enough, though earnestly Ran found in "Plain Questions", and Zhu Biao Zhang old yet been finalized, is appropriate, "the Council" is also prevalent Zhen-wu-chang does not surmise ugly, Chen Yu piled volumes, and described "Synopsis of" rule of law to prove that "the Council" who are not prepared, in order to have meaning attached to the inter-in after the ancients as the Wuru inquiring doctor concerned, Therefore, head of its chapter, called "The Gezhi I theory" I wonder whether the fruit or not A gentleman after Fortunately, instead, are various
5 翻译全文医古文《钱仲阳传》钱乙,字仲阳,远祖是钱塘人,与五代十国时吴越国国王钱镠有宗属关系。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平定江南,钱镠的孙子、吴越国第五任国王钱俶献所据十三州归宋。钱乙的曾祖钱赟随着钱俶归宋而北迁,于是就安家在郓城县。
钱乙的父亲钱颢,擅长针刺医术,然而他嗜好饮酒,喜欢外出远游。忽然有一天他隐姓埋名,向东游行到海上,就不再返回了。
钱乙当时才三岁,母亲在父亲东游海上以前就亡故了,父亲的同胞姊妹嫁给了吕姓医生,钱乙的姑母哀怜他孤弱,就把钱乙收为养子。钱乙逐渐长大了就开始读书,跟吕君学习医术。
姑母将死时,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情况告诉了他。钱乙号叫哭泣,请求去寻找父亲,一共往返寻找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
又过了几年,才去迎接他父亲而让他回家。这时钱乙已三十多岁了。
乡亲们都很惊叹,感慨激动地为此事流下眼泪,很多人都赋诗赞颂钱乙寻亲迎父之事。七年之后,父亲以寿终而亡,钱乙按照礼法办理丧葬之事。
钱乙事奉养父吕君,就像事奉亲父一样。养父吕君死了,没有子嗣,钱乙就为他安葬守孝,为吕君的孤女办理婚嫁之事,每年按照年节时令给吕君行祭奠之礼,都跟对待自己的双亲一样。
钱乙最初是以小儿科在山东闻名。宋神宗元丰年间,皇帝姊妹的女儿有病,召令钱乙来让他为她诊治,很有功效,长公主上奏神宗,授予钱乙翰林医学的官职,特例赐给他大红色丝帛的六品官服。
第二年,神宗皇帝第九子仪国公赵 患手足痉挛之疾,国医不能治愈。长公主入朝见神宗时,于是禀报了钱乙出身民间,有奇异的医术,就立刻召钱乙入宫。
钱乙就给皇子赵 服用黄土汤而痊愈了。神宗皇帝召见钱乙,夸奖钱乙的医术并晓谕众人,而且又询问他用黄土汤治愈疾病的原因和情况。
钱乙回答说:“瘈瘲病(手足痉挛之疾)多属于风邪,因为肝木(风)犯脾而患瘈瘲,故在治疗上须平肝木(风)。黄土汤的作用主要是温阳健脾,脾属土,脾土旺即能制胜肾水,肾水受制,则水生木的力量减弱,于是肝木自平,风邪自已。
况且以前几位医家的治疗已经接近痊愈,我来治疗,是恰逢皇子他病愈的时候了。”皇帝很满意他的回答,提拔他担任太医丞的官职,赐给紫色官服和金质鱼符佩戴。
从此,皇亲国戚、贵族之家,以及下层官吏、百姓人家,都希望邀致钱乙来治疗疾病,钱乙就没有闲暇的日子了。钱乙谈论医道,那些学有成就有名望的医家,都没有人能够自持己见而问难钱乙。
不久,钱乙因为患病,告退免官。到哲宗皇帝时,又召令钱乙在宫中轮流值宿侍奉。
过了好久,钱乙又托病请求辞退,皇帝准许他带着印绶回家治病,于是就不再做官。 钱乙本来就身体瘦弱有病,性格坦率和易而不拘小节,嗜好饮酒,疾病屡屡发作,钱乙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疗,就治好了。
钱乙最后一次犯病,全身沉重困乏得很厉害,于是他伤叹地说:“这就是所谓的周痹病,周痹进入五脏的话,就要死了,我恐怕活不成啦!”过了一会儿,又说:“我能使这种病转移,使病转移在四肢上。”于是他自己配制方药,日夜服用,没有人见过他的处方。
过了不久,左侧手足挛缩不能活动,于是他高兴地说:“行啦!”又让他亲近的人登上东山,察视菟丝子生长的地方,拿着火把照察菟丝子枝叶的下面,在火把熄灭的地方挖取,果然掘得了茯苓,其大如斗,于是就按法服食,经过一个月全部服完。自此以后,钱乙虽然偏瘫,可是气壮骨坚,就如同没有病的人一样。
辞官以后就隐居在乡里的宅舍里,闭门不出,也不戴帽子 鞋,坐卧在一张床榻上,时时翻阅史书杂说,客人来了,就饮酒畅谈。心里如果想到外面什么地方去看看,就让两个仆人用肩舆抬着他,出入在街巷胡同里,街坊有人邀请他到家做客,他是不肯去的。
有病的人每天都登门求治,有搀扶着来的老弱病人,有用襁褓包着而背来的小儿,连续不断地挤满门前。这些病人,路近的来自街坊邻里,路远的有的来自百十里之外,钱乙都授给他们药物,病人深表感谢而离去。
当初,长公主的女儿患了泄泻下痢的病,濒临危急。钱乙正醉酒,说:“应当让她发出痘疹病就好了。”
驸马都尉认为不对,生气地斥责了钱乙。钱乙没有答话就退出去了。
第二天,果然发出了痘疹,驸马都尉甚为喜悦,以诗感谢钱乙。 广亲宅皇族二大王的儿子患病,钱乙给他诊视后说:“此病可以不服药就能痊愈。”
钱乙回头看到他家的幼子,说:“这个孩子近日会突然发病,病发会令人惊骇,待三天后过了午时就平安无事了。”他们家的人怨恨地说:“幼儿有什么病?只有贪图财利的医生,才会如此吓唬人。”
第二天,幼儿果然发作痫病,十分暴急吓人,再召钱乙来给幼儿诊治,三天后痊愈了。家人问钱乙:“凭什么在没有病时就能预知有病呢?”钱乙回答:“这孩子当时面部所现赤色很重,眼睛直瞪瞪地看视,心属火,肝主目,这是心脏与肝脏都感受病邪的证候。
午时以后就病愈的原因,是因为肝和心所主的时辰应当更换,因而病势逐渐衰减而无恙了。 广亲宅皇族四大王之子患上吐下泄之病,医生用燥热之药来给他温补,反而给病人增加了气喘。
钱乙说:“王子的病本来是肠胃热甚之证,脾脏况且已经受到伤害,怎么。
6 医古文的医古文翻译《 秦医缓和 》(成公十年)晋景公梦见了一个大恶鬼,披散着头发直拖到地上,拍打着胸脯跳跃着对他喊叫:“你杀了我的子孙,太不合正义了。
我向天帝请求报仇,已经得到准许了!”说罢就打坏宫门和寝殿的门闯了进来。晋景公非常恐惧,躲到了内室。
厉鬼又打坏了内室的小门。晋景公被惊醒了,召来桑田的巫师卜梦。
巫师说的情况和晋景公的梦境相同。晋景公问道:“会怎么样呢?”巫师回答说:“您不能吃到今年的新麦了。”
晋景公患了重病,向秦国求医,秦桓公派医缓去给他治疗。医缓还没到达晋国时,晋景公梦见病邪变成了两个儿童,一个说:“他是一位良医,担心会伤害我们,往哪里躲避他呢?”另一个说:“躲到肓的上边、膏的下边,能把我们怎么样呢?”医缓到了晋国,诊断后说:“病不能治疗了。
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用灸法攻治根本起不到作用,用针刺治疗效力够不着,药力也不能到达那里,所以不能治疗了。”
晋景公叹道:“良医啊!”给缓置办了丰厚的礼物让他回国了。 六月初七(注:此处是周历,夏历应为四月),晋景公想要尝尝新收的麦子做成的食物,就让甸人献上新麦,让馈人做成食品。
晋景公召来了桑田的那个巫师,将新麦做成的食物拿给他看后就杀了他。晋景公将要吃的时候,感到腹胀,便去上厕所,在厕所中由于气陷而死。
有个小宦官凌晨梦见自己背着晋景公升天了,到了中午,他就从厕所里背出了晋景公,晋国于是就把他做了陪葬的人。 (昭公元年)晋平公患病向秦国求医,秦景公派医和去给他诊治。
医和诊断后说:“病不能治了。这个病是因为过度亲近女色造成的,病人心志沉迷惑乱犹如中了蛊毒,是患了蛊病 '。
这个病不是鬼神作祟,也不是饮食不调,而是由于迷恋女色而丧失了心志。良臣将要死去,上天也不会保佑。”
晋平公问道:“女子不能亲近吗?”医和回答说:“要加以节制。先王的音乐,就是用来告诉人们做事要有节制的,所以有五音的节奏。
五音速度的慢快和声音的低高递相连及,就会奏出中正和谐的音乐。一曲终了,五音都降于无声,这时就不能再弹奏了。
在这时如果再弹奏的话,手法就会繁乱混杂,会奏出不中正的靡靡之乐,君子是不会听这种音乐的。万事万物也像演奏音乐的道理一样。
如果过度了,就要休止下来,不要因为过度而导致生病。君子亲近女子,要按照礼仪的规定进行,不要因为女色而使心志惑乱。
上天有六种气,降下来化生五种味道,表现为五种颜色,体现为五种声音,过度就会产生六种疾病。六种气叫做阴、阳、风、雨、晦、明,在时间上区分为四季,按次序排列为五行,六气过度就会造成疾病:阴气过度造成寒性的疾病,阳气过度造成热性的疾病,风气过度造成四肢的疾病,雨湿过度造成肠胃的疾病,夜晚活动过度造成心志惑乱的疾病,白天操劳过度造成心力疲惫的疾病。
女子,是男子的附属物,夜晚才能与之交合,过度亲近就会产生内热和心志惑乱的疾病。如今您亲近女色既不加以节制、又不按时,能不到这样的地步吗?!” 医和出来后,将情况告诉了赵孟。
赵孟问道:“谁称得上是良臣呢?”医和回答说:“说的就是主公您啊!主公辅佐晋国,到现在八年了。晋国国内没有动乱,与诸侯外交也没有失礼的事情,可以称得上是良臣了。
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大臣,荣享着国君的宠信和俸禄,担负着国家的重任,有灾祸发生了,却不能改变它,一定会受到它的祸害。如今国君到了因过度亲近女色而生病的地步,势将不能谋虑顾念国家大事了,灾祸哪一个比这更大呢?!主公不能加以阻止,我因此才说‘良臣将死,天命不佑’的话!”赵孟又问道:“什么叫做‘蛊’?”医和答道:“过度沉溺于令人心志惑乱的事所生的病叫‘蛊 ’;在文字上,皿和虫构成了‘蛊’;谷物中孳生的飞蛾也是‘蛊 ’;在《周易》中,长女迷惑了少男,就像大风吹落了山上的草木一般,同样叫做‘蛊’。
这些都是同类的事理。”赵孟叹道:“良医啊!”给他置办了丰厚的礼物,然后让他回国了。
7 讳疾忌医的文言文及翻译扁鹊1见蔡桓公2
扁鹊见蔡桓公,立3有间4,扁鹊曰:“君有疾5在腠理6,不治将恐7深。”桓侯曰:“寡人8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9。”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10,不治将11益深。”桓侯不应12。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13十日14,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15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16。桓侯故17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18之所及19也;在肌肤,针石20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21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22,无奈何也23。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24。”居五日,桓侯体痛,使25人索26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27死。 [1]
注释译文
编辑
字词释义
扁鹊(què):战国时期医学家(前407年—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蔡桓公:齐国国君,田齐桓公(前400年—前357年),因迁移国都至河南上蔡被称为蔡桓公,《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称“齐桓侯”。
立:站立。
有间(jiān):一会儿。
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腠(còu)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
恐:恐怕,担心。
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在文中译为“我”。
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好,喜欢。(另解:医生习惯治疗没有发作的疾病来当作自己医术的功效。 医,医生。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好,习惯。治,医治。不病,没有发作的疾病。以,以之,用以。为,作为。功,功绩,成绩。)
肌肤:肌肉。
将:要。
应:答应,理睬。
居:用于表时间的词语前,表示已经经过的时间。
居十日:待了十天 。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益:更,更加。
望桓侯而还(xuán)走:远远地看见桓侯,小步后退着走。还,返回。走,小步快走。
故:特意。(另解:于是。)
汤(tàng)熨(wèi):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汤熨,中医治病的方法之一。汤,用热水或药水敷治。这个意义后写作“烫”。熨,用粗盐或艾草等东西外用热敷。
及:达到。
针石:古代针灸用的金属针和用砭石制成的石针,这里指用针刺治病。
火齐(jì):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调配,调剂。这个意义后写作“剂”。
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传说中掌管生命的神。属,隶属,管辖。
无奈何也:没有办法了。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臣是以无请也: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意思是不再说话。无请,不再请求。是以:以是,因此。(另解:请,询问。)
使:指使,派人。
索:寻找。
遂(suì):于是,就。 [2]
作品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了一会儿,扁鹊说:“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蔡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蔡桓公说:“医生喜欢习惯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蔡桓公又没有理睬。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于是特意派人问他。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过了五天,蔡桓公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蔡桓公于是病死了
8 神僧治病文言文翻译神僧治病·清稗类钞-清-徐珂 原文及译文——翻译
原文:
青浦南门外离城二十里许,有觉海庵,故无僧也。同治时,忽至一僧,赤体无衣,惟以破被自覆。时方严寒,卧地数日不起,见者怜之,予以钱米,不受。一日,忽披破被而走,适遇老妪两目失明,即汲溪水一瓯付之,曰:「试以此洗目。」如言洗之,目即能见物。又一少年左足反生,僧扪之,曰:「正,正。」其足实时转正,与常人无异。于是远近喧传,谓之神僧,求医者日数十人。僧有医有不医,医则无不奏效。居庵月余,后不知所之。
神僧治病·清稗类钞-清-徐珂 原文及译文——greysky翻译
译文:
青浦南门外离城二十多里,有一座觉海庵,里面原来没有僧人。同治年间,忽然来了一个和尚, 着身体没有衣服,只用破被子遮体。当时正值天寒地冻的时节,和尚倒卧在地好几天都没起来,看到的人们可怜他,施舍些钱米给他,他却不要。有一天,这僧人忽然披着破被就跑了起来,碰到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太太,就打了一小盆溪水给她,对她说:“试试用这水洗洗眼睛。”老太太按他说的洗了眼,眼睛就能看到东西了。又遇到一个少年左脚长反了,这和尚用手按着他的脚,说:“正过来,正过来。”少年的脚当时就转正了,和常人再没分别。就这样和尚的名声很快就快得远近皆知,人们都称他“神僧”,前来求医的人每天都有几十人。对这些来求医的人,和尚有的给他医治,有的不给他医治,但只要和尚医治了的,就没有不见效的。这僧人在觉海庵住了一个多月,后来就不知道他去哪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