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在一次演讲中说,未来三十年,我们的孩子可能都找不到工作。为什么呢,因为今天这样的教育方式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缺乏竞争力。让孩子记、算、背的方式是让他们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但是,在未来,人类掌握知识的能力一定不如人工智能。所以在今天,马云认为,要更加充分地让孩子去体验,体验琴棋书画等等,才能够让他们掌握更加丰富的智慧,从而获得生存的竞争力。
知识是可以学来的,但是体验却是一种智慧。人工智能掌握知识的能力一定远远强大于人类,但是对这个世界的体验、感悟、理解的能力却是主观性的,是随着每一个人的经历不同,体验不同而千变万化,丰富多彩,这一点,人工智能做不到。
比算法更重要的:敏感的体验和成熟的自处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认为,在未来,算法和数据将统治世界。算法是指逻辑性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和步骤,基于对大数据的分析,人工智能做出决策一定会选择一条最优的决策路径。但是,经济学家赵晓在一篇文章中认为,相比于机器和动物,人更加重要的一个特点是“灵性”,电脑不会像人一样思考自身的源头,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懂得思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对于生存的这个世界,我们可以认为,有一部是确定的,比如知识,对于客观确定性的部分,算法可以找到最佳路径和最优方案。但是还有另外一大部分是不确定的,比如体验,比如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建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等等,这些是主观的意念系统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于确定性的东西,由我们的智商――算法来负责,而对于不确定性的东西,则是由我们的心态,我们对外部世界的领悟程度来负责。
一个人面对生活和工作是不是有智慧,表现两个方面,对内的自我管理以及对外的与他人相处。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更加狭义地以一个人对外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来判断他情商和智商的高低,而忽略了这个本身自我心理的成熟及修养。我们会把一个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人看作有智慧的人。但是一个人的心理自我意识却很难以被外界所觉察和感知。先有内,再有外,自我安置、自我融洽,自我如何更好地领会生活,通晓生存之理,才是一个人开启智慧的本源。
体验:把适当的时间花在无用的事情上
马云说,琴棋书画很重要,而且马云本身也是一个太极拳爱好者。琴棋书画包括太极拳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有什么价值?有人说,这些属于艺术,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再深究一下,陶冶了情操,对我们来说又能如何?
其实,艺术的功能本身是一种净化,净化我们的心灵,琴棋书画的价值,在于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自处”,也就是说,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自己与自己打交道。只有更好的自己与自己打交道,才能够面向社会,让自己更好地与他人打交道。
生活当中,我们的肉身和我们大脑所统领的智慧,主要从事的工作在于实现社会性的价值,所谓社会性的价值是指我们自我之外的外部价值,让更多的人需要我们,为这个世界创造在变,为我们自身带来财富。我们工作,与他人合作,沟通和交流,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存在的意义。
但是,我们在为世界创造价值,带来财富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自我,也就是,我们需要对自我精神的交待,对灵魂的安抚。这是我们带给自己的内部价值。人并不仅仅是为了吃米而活着。言下之意是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并非纯粹的为了物质的生存和功利性的目的,这是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之处。人类还有更多的精神追求,我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从事“无用”的工作。艺术、运动,乃至阅读,旅行等等,全部在于精神的体验,领悟和享受,让灵魂从外部世界解放出来,更加从容和安闲。这些时间和精力的消耗其实是让自己更好地对待自己,让肉体的自己更好地与精神的自己相处,让从外界的体验为自我的灵魂做放松和按摩。
所以,对每一个人来说,更好地体验外部世界,是丰富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美好,领悟智慧的来源。拥有某一项有益的爱好,兴趣,对某种有意趣的追求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精神自慰和满足可以让我们放松,暂时告别世俗现世的世界,经常性地面对自己,回归内心世界,在自我的精神后花园中得到安逸。
拥有成熟的心理
智慧是主观性的,他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感悟以及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处理人与事务所有方式的总和。智慧不仅仅表现为丰富的知识,还在于对人身真理的深切领域和对外部世界圆融通达。我们说一个人很有智慧,会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自洽。内心的成熟,更加从容淡定而表现优雅,对人生之道的领悟使内心深处圆融自洽。
第二,与外界关系的融洽,与他人相处以及处理外部事务娴熟,正确,权衡得当,把握分寸以至于达到多方的舒适和满意。
先有内,才有外,对外的反应和措施是我们内心的投射和返照,有什么样的心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一定是自我意识完善,自我心理成熟,往往能够给其他人来带更好更舒适的体验,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在度的拿捏上恰到好处,对待他人尊重而不谄媚,热情而不做作。但是,作为有大智慧的人,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以及如何与自己相处比如何与他人相处更重要。
被忽略的是,我们很多时候并没有停下来认真打量一下内心的自我,自问一下,我是如何与自己相处的。或者说,内心深处的这个我,需要什么,应该怎样以及现在怎样?有心理学家说,在成年人的世界,存在着广泛的“婴儿思想”,这样的成年人,被称为“巨婴”。巨婴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不自律,总管不住自己。我们管不住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目标不能坚持,比如日常生活中的减肥,总是在某些特殊的时刻抵挡不住诱惑,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我们总是一再放弃自己的原则,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总是会一再妥协退让,事后却又后悔不及。在情绪上,我们容易愤怒、埋怨、不满,甚至让自己钻进牛角尖,走进死胡同。
第二,不自信,总是想被关注。与婴儿一样,内心深处不自信的往往会哗众取宠,被关注,过度张扬和喧嚣,以期成为焦点。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自我需要,即就是所谓的存在感。内心的不饱满需要利用外界的关注和虚荣来填满。自我表现,被关注成为焦点对今天的激烈竞争环境来说是必须的,无可厚非,但更多时候我们不懂得自我隐忍,耐不住寂寞,坐不了冷板凳。
第三,不自强,总要被哄着。当我们独自面对挑战或挫折失败的时候,心理上的不成熟会让我们很难走出悲观的情绪。心理脆弱,总需要他人的安慰和鼓励,自我调节功能,自爱自强的功能丧失也是这个时代多数人的心理不成熟之一。情商中有一条很重要的一项在于一个“再起”的能力,就是经受失败打击之后能够迅速重整旗鼓,从头再来的能力,这考验一个人的韧性,心理自愈的能力。当然我们需要外界的安慰和鼓励,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心理强大,拥有自燃、自强和再起的能力。
自我关怀的力量
弗洛伊德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概念来解释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他认为,本我是最为真实的自我,它有我们的本能所驱使,遵循“唯乐原则”。但是,现实世界与原始本能的自我差别太大,自我会控制着我们的行为,弗洛伊德用骑手和骑马来作为比喻,自我会根据我们实际所面临的环境和客观情况采取理智的行为,而不是任由马肆意乱跑。而超我则属于“自我的典范”,需要遵守道德、法律、规则等等。
美国著名的女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在《自我的挣扎: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一书中认为,需要完美是实现“理想自我”的基础,把整个人格打造成理想的自我,正是我们的目的。但实际上,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对大部分人而言,与其他人竞争而产生的优越感,远没有其他的价值观,尤其是成熟的价值观重要。面对现实的社会,本我与自我和超我之间的扭曲,让我们的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对自我而言,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宽容和关爱。
第一,与自己沟通,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千年前,希腊的铭文说“认识你自己”,但是在今天的社会,很多人恰恰迷失了自己。我们经常会跟很多人沟通,交流,与自己的孩子,与自己的上下级,同事、亲人。我们也会安慰别人和鼓励别人。但是,我们恰恰经常性地忽略了自己。每一个内心都需要自我的沟通交流,需要关注自我的内心感受和深层动机,需用正面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接受它们。在失落的时候,找到一些理由鼓励和暗示,让自己更快走出情绪的低谷。
第二,适当放下,宽容自己。宽容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心理状态。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求之不得则怨”的困境,对现世不满意,对环境不满意,对自己不满意,以至于失去希望,充满换衣。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迅速放下,找到另一个方向。就像这条路已经布满荆棘让自己心灵受伤,就要迅速调整,换一条路重新上路,而我们正是需要这种重新换一条路出发的智慧和勇气。
第三,自我肯定和鼓励,正面的思维方式。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表扬自己的优点,要学会自我欣赏,坚信自己在这个方面可以越来越好。在工作和生活当中,正面积极地思考问题。面对失败,也许你会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来吧,我喜欢压力,然后开始一系列正确的动作。也许你也会垂头丧气,为什么我这么倒霉,为什么我这么差劲,我怎么这么衰,跟XXX比起来我真逊。灰暗的思维方式会影响你整个接下来的道路。
结语:身在职场,先成熟“自处”,才能良好“他处”
身在职场,无论当下还是未来,比知识和算法能力更重要的是体验的能力。而体验来自于智慧,智慧来自于释放心的力量。成熟的自我相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是良好与他人相处的基础因素。而如何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则在于情商的高低。
内心的光明,正面的思维模式,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带来我们对这个世界更加真切和深入的领会,明白生命的道理,坚毅而不适宽容,深爱而不矫作,做最好的自处者,来自于内心的力量,会让我们更加健全和美好。
- END -
作者:翁永锋
本文为长江商业评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文丨云海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身处何方?我们该往哪里去?对于我们的人生价值,又该如何去实现?面对关乎人生价值的这些问题,有人蹉跎半生才幡然醒悟,有人终其一生都浑浑噩噩,也有人始终上下而求索。除了在岁月的历练中切身领悟生命的真谛,如果我们翻阅书海,会发现答案其实已经有很多。比如,生物学指向基因的延续、社会学强调族群的传承、心理学探求心灵的幸福、哲学追求人的自我实现、宗教教化来世因果……从前人思考的智慧火花中,我们可以有很多意外收获。
『1』
自然选择中的人类
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目的,达尔文第一个做了有条理、站得住脚的阐述。在今天,“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进化学说,就像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道理一样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生物学家普遍认为,在人类和其他所有有机体的进化背后,主要的推动力是天择。由于这个推动力,人类祖先脱离了类似黑猩猩的灵长类动物之后,在500万或600万年间就产生了智人。
牛津大学教授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解释道,想了解我们自身的特性,就必须理解了自然选择,而基因的非随机性的分化生殖就是自然选择。在这位拥护达尔文进化论的演化生物学家看来,我们都是生存机器——作为运载工具的机器人,其程序是盲目编制的,为的是永久保存所谓基因这种禀性自私的因子。基于此,道金斯对生命的意义给出了一个确切的答案:个体生物的任务是努力扩大传递基因的成功率。
被誉为“当代达尔文”的美国生物学翘楚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O.Wilson),则在天择进化这个主要推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基因-文化协同进化”的推力。威尔逊在《知识大融通:21世纪的科学与人文》一书中提出,天择在基因进化上,平行添加了文化进化,而且这两种进化形式互相关联。我们不仅受到基因的限制,同时还受到文化的局限。后者指的是宗教、神话、艺术、科技、运动和其他世代相传的所有系统知识。威尔逊倡导从神经科学、心理学和演化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人性,致力于将社会生物学向社会科学扩展,试图建造一座横跨科学与人文的桥梁,以此来探讨人类社会未来可能的发展。威尔逊指出,在未来,对生物学的理解将让我们获得重新塑造自身的力量。
不过,生物学的发展,也将导致自然选择遭到挑战。正如以色列青年怪才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一书中所警示的,尽管从石器时代开始,智人的演化都遵循着生物的自然选择法则,生物因素的限制似乎天然难以打破。然而,随着21世纪初生物工程、仿生工程与无机生命工程的发展,我们现在不只能改造周遭的世界,更能改造自己体内和内心的世界,而且发展的速度奇快无比。这使得人类在未来创造出超人类成为可能,同时也将给人类的伦理、社会和政治秩序带来巨大挑战。
『2』
拥抱自然的随机性
自私的基因驱动人们做出对自己最有益的选择。人类总是试图获取某种确定性,从而在预测未来中获益。可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自然界乃至于我们的人类社会当中,充斥着随机性、不可预测性、不透明性,准确预测的尝试经常遭遇挫败。纽约大学研究员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指出,复杂系统内部充满着难以察觉的相互依赖关系和非线性反应,人造的复杂系统往往会引发失控的连锁反应,它会使事情变得更加不可预测,并导致特大事件。历史其实大部分就源于不可预知的、不定期发生且造成广泛、严重后果的“黑天鹅”事件。
塔勒布在《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反脆弱性(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偏好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它能帮助我们应对未知的事情,解决我们不了解的问题,而且非常有效。掌握反脆弱性的机制后,我们就可以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政治、医学和整个生活中做出非预测性决策,建立一个系统和广泛的指导。因此,塔勒布提出一个颠覆性的观点:一个复杂的系统并不需要复杂的管理机制和法规,以及错综复杂的政策,因为复杂机制会导致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事实上,越简单越好。
『3』
理解个体成功的法则
爱德华·威尔逊指出了先天遗传和后天努力共同推动了人类的进化。那么,在后天努力的文化范畴里,哪些因素能够导致个体的成功呢?实际上,成功的影响因素非常广泛,包括情商、智商、财富、家庭教育、性格、莫名其妙的运气,等等。这些因素对成功的贡献度如何,是学者们关心的话题,也将给我们自身和下一代的成长提供更加有价值和明确的指引。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关注情商与智商的影响,在《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中提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观点。他指出,高智商的人也会干出非常愚蠢的事情,很大原因是被称为“情绪智力”的系列能力,包括自控力、热情和坚韧的品格,以及自我激励的能力等在起作用。戈尔曼认为,社交与情绪学习,即通过帮助儿童增强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调节困扰情绪和冲动,培养同理心,不仅能改善儿童的行为,还可以明显提高学习成绩。该观点已得到科学研究证明。由此,戈尔曼指出,情绪智力能够帮助我们控制情绪冲动,理解他人内心最深处的感受,熟练地处理人际关系,对于维持人际关系、取得事业成功、保证身心健康和幸福,都能起到关键作用。今天,自我意识、控制破坏性情绪和同理心等情商特质,已成为员工聘任和提升的标准之一,尤其是领导力的必备素质。
作家戴维·布鲁克斯(David Brooks)则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阐述了同样的观点。在《社会动物》一书中,布鲁克斯指出,经济学家所谓的“非认知性技能”,才是更深层次的成功之道,而非柏拉图等理性主义者所认为的理性。现代社会中,学校都在强调训练学生的生存技能,而忽视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和情感能力,对于像跟谁结婚、跟谁交朋友、喜爱什么、憎恶什么、如何克制冲动这样真正重要的人生决定,孩子们几乎只能靠自己慢慢领悟。布鲁克斯基于多学科研究成果指出,情感比纯粹的理性更为重要,社会关系比个体选择更为重要,性格比智商更为重要,灵活应变的有机系统比线性呆板的机械系统更为重要,群体智慧比个体思考更为重要。
布鲁克斯在另一本力作《品格之路》中,则指出在追求职场成功之外,还应该注重内在道德的培养。否则,我们可能终日忙碌奔波于职场打拼,却无法清楚地知道生活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他指出,我们的天性中存在两种品格。外在的天性面向职场,是有野心的一面倾向于建设、创造、生产、发现,追求显赫的地位和功成名就;内在的天性则希望拥有某些道德品质、冷静的思维、坚定的是非观。我们的社会鼓励我们思考如何在职场上大获成功,却忽视对内在品格的培育,这将导致我们容易滑向自我满足的平庸之地。因此,在书中,作者通过分享某些人培养优秀品格的成功经验,以帮助人们锤炼自己的道德内核,培育一颗智慧心,拯救自己的灵魂。
不同于布鲁克斯的自我救赎,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JSandel)着眼于追求社会公正,提倡培养每个人的德性。在《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一书中,他探讨了如何走向公正与良善的生活。桑德尔否定了实现社会公正的功利主义道路和自由主义道路,他指出,我们不可能仅仅通过使功利最大化,或保障选择的自由,就形成一个公正的社会。为了形成一个公正的社会,桑德尔提出第三条道路,即共同推理良善生活的意义,创造一种公共文化以容纳那些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的各种分歧。
『4』
结语
人们的人生处境和阅历不尽相同,但总能在人文社科知识的汪洋大海里找到能够指引自己的那一束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典著作提供了捕获智慧光芒的一种捷径。
上述8本人文社科领域有影响力的经典著作(近期入选《中信经典丛书》中的人文社科经典),以丰富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多角度探讨了人生价值的问题,为我们思考人生价值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
2023年读完这120本书脑子真的会变快
认知成长类
1、《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李尚龙。
2、《超越期待》-松浦弥太郎。
3、《山茶文具店》-小川系。
4、《人生只有一件事》-金惟纯。
5、《爱的艺术》-艾·弗洛姆。
6、《少有人走过的路》-斯科特·派克。
7、《人间值得》-中村恒子。
8、《活出生命的意义》维克多·弗兰克。
9、《自卑与超越》-阿德勒。
10、《海边理发店》-荻原浩。
11、《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
12、《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
13、《原生家庭》-苏珊·福沃德。
14、《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
15、《山月记》-中岛敦。
16、《被讨厌的勇气》红岸见一郎。
17、《把时间当做朋友》-李笑来。
18、《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
19、《云边有小卖部》-张嘉佳。
20、《今日店休》-坂本健。
21、《少有人走的路》-斯科特·派克。
22、《外婆的道款信》-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23、《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马丁。赛利格曼。
自我提升类
24、《刀锋》-毛姆。
25、《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塔拉·韦斯特弗。
26、《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
27、《平凡的世界》-路遥。
28、《麦田里的守望者》-小D塞林格。
29、《打开心智》-李睿秋。
30、《面纱》-毛姆。
31、《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
32、《白鹿原》-陈忠实。
33、《月亮与六便士》-毛姆。
34、《围城》-钱钟书。
35、《岛上书店》-加·译文。
36、《人生海海》-麦家。
37、《认知觉醒》-周岭。
38、《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
39、《活着》-余华
40、《飘》-玛格丽·米切尔。
41、《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土斯基。
42、《自控力》-凯利·麦格尼格尔。
43、《百年孤独》-加西亚。
44、《我与地坛》-史铁生。
45、《傲慢与偏见》-奥斯丁。
46、《悲惨世界》-雨果。
47、《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
48、《解忧杂货店》-东野奎吾。
49、《杀死一只知更鸟》-哈珀·李。
50、《白夜行》-东野奎吾。
51、《爱玛》-简·奥斯汀。
52、《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53、《认知驱动》-周岭。
54、《四千周》-奥利弗·博克曼。
55、《5%的改变》-李松蔚。
56、《人是如何学习的》-约翰。
57、《微习惯》-斯蒂芬·盖斯。
58、《时间管理》-吉姆·兰德尔。
59、《成功人士的7个习惯》-王志刚。
沟通逻辑类
60、《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卡洛琳·塔格特。
61、《沟通的艺术》-戴尔·卡耐基。
62、《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蔡康永。
63、《亲密关系》-罗兰·米勒。
64、《掌控谈话》-克里斯·洪斯。
65、《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卢森堡。
66、《金字塔原理》-芭芭拉·明拖。
67、《学会提问》-尼尔·布朗。
68、《学会沟通》-马修·麦凯。
69、《关键对话》-科里·帕特森。
70、《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
71、《深度思考》-莫琳·希凯。
72、《与情绪和解》-莉莎·特克斯特。
73、《用事实说话》-马克·墨菲。
74、《别输在不会表达上》-李劲。
75、《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佐佐木。
76、《沟通力》-威廉·小瑟勒。
77、《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后。
78、《谈话的力量》-艾伦·加纳。
财商提升类
79、《穷爸爸富爸爸》-罗伯特。
80、《小狗钱钱》-博多·舍费尔。
81、《小岛经济学》-彼得·希夫。
82、《邻家的百万富翁》-托马斯·斯坦利。
83、《穷查理宝典》-彼得·考夫曼。
84、《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
85、《牛奶可乐经济学》-罗伯特·弗兰克。
86、《薛兆丰经济教义》-薛兆丰。
87、《巴比伦富翁新解》-乔治·克拉森。
88、《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哈维艾克。
89、《慢慢变富》-松浦弥太郎。
90、《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
91、《一本书读懂财报》-肖星。
92、《错误的行为》-理查德·寒勒。
历史文化类
93、《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94、《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95、《史记》-司马迁。
96、《南明史》-顾诚。
97、《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98、《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99、《南京大屠杀》-张纯如。
100、《国史大纲》-钱穆。
101、《资治通鉴》-司马光。
102、《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
103、《脉动中国》-许纪霖。
104、《大秦帝国》-孙皓晖。
105、《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
106、《中国简史》-吕思勉。
107、《长安客》-北溟鱼。
108、《史记的读法》-杨照。
109、《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
110、《为什么是中国》-金一南。
文笔提升类
111、《蒋饮茶》-杨绛。
112、《南北笔记》-贾平凹。
113、《人间草木》-汪曾祺。
114、《文化苦旅》-余秋雨。
115、《无问东西》-季羡林。
116、《三体》-刘慈欣。
117、《沉思录》-马克·奥勒留。
118、《孤独的六讲》-蒋勋。
119、《边城》-沈从文。
120、《金锁记》-张爱玲。
第一章: 人类的新议题
这本书的架构书总分总的形式, 在第一章里作者对人类的未来做了预测。纵观人类悲怆的历史,经历过瘟疫、战争、饥荒,都使人口大量减少。痛定思痛,总会有一小部分人站出来解决这些历史难题。在那一小部分历史人物的带领下,世界级的战争因为联合国的成立和各个国家之间的制约几乎不可能再次出现,天花瘟疫因为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而已经绝迹。饥荒问题因为人类生产力的提高而不再头疼。这些问题终究不会再继续深度的困扰人类,与此同时人们更在意 幸福快乐、长生不老和生活质量 。作者对未来做预测,也是基于当下人们面对的种种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更进一步讲,人们不愿意改变,因为人们害怕面对未知。但是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第二章: 人类世
作者将过去7千年,人类进入农业革命之后的时期, 称之为人类世。在现代,人类以及人类饲养的宠物就占据了世界大型动物90% 的比例,大型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少。毋庸置疑,人类确实在主导着这个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宠物相比,猪,鸡等家畜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从出生就被圈养在牢笼里,然后在生命的某一个结点被送去屠宰场。任何哺乳类动物都有 情感联结 的需求,人类剥夺了家禽的需求。但似乎人类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而已。
第三章: 人类特质
与自然界的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的特质是什么?只有人类拥有灵魂、心灵和意识?为什么人类面对一件事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可以称之为意识,而哺乳动物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却被称之为预先设定好的算法步骤?为什么要剥夺动物所体现出来的动作的灵活性?最后,作者的观点认为,自然界的哺乳类动物和我们一样,也具有意识和心灵。人类称霸世界的关键,是能够让许多的陌生人团结起来。团结合作的人类群体能够超过世界上任何大型动物群体,所以人类能够站到生物链的顶端。人类是通过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团结起来的,这种抽象的意识形态是一种虚构想象。其实,这种 虚构想象 就是一种精神控制,信念控制的力量远远大于身体的力量。
第四章:虚构的力量
这一章以一句很有反省力量的话作为一个总结和升华:公司、货币和国家,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是人类发明的概念,好让为人类而服务。为什么到最后人类却为这些概念而服务,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呢?
第五章:宗教和科学之争
宗教最在乎的是秩序,通过秩序得以创造和维护社会结构;而科学最在乎的是力量,通过研究获得力量,用来治疗疾病、征伐作战、生产食物。
第六章: 与现代的契约, 第七章:人文主义革命
与现代的契约 我的理解哈, 说的是人们一出生就被规定了生存轨迹,没有自己的发挥空间,就像是一台机器从组装生产到分配到流水线夜以继日的工作一样,没有灵魂,没有意义,而这也是产生现代崩溃的原因。而人文主义革命的出现,为人们的存在赋予了意义。人文主义主张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认为人们自己内心的体验感是最高的评价准则,没有上帝,没有神话,上帝已死(尼采)。现代契约要求人们不停的干活,人文主义为人们的行为赋予意义,具象和抽象相辅相成,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第八章: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 第九章:大分离
现代生命科学发现人们内心的体验感只不过是大脑中的脉冲信号,而自由主义提倡的叙事自我只不过是人们将那些脉冲信号拼接起来的妄想而已。有些事情本来没有意义,是叙事自我从拼接的脉冲信号中强行附加意义,这些发现对自由主义者发起了强烈的冲击。在21世纪,人工智能发展突飞猛进,未来的科技发展很有可能将人类分成两种人:一种是绝大多数普普通通的人类,另一种则进化成超人类。人文主义的自由意志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人工智能算法给出的决策,在那个时候人文主义将会面临大分离的崩溃命运。
第十章:意识的海洋, 第十一章:数据主义
已知人文主义可能面临崩溃的命运,作者探讨了可能出现的两种新的意识形态: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科技人文主义主张用算法和基因升级人的心智,将智人打造成智神,用现代话来说应该是高级智商,高级情商的那种人。但是科技人文主义面临一个无解的两难,就是人的意志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东西,然而人们却在开发能够重新设计、改造人们意志的科技。感觉这成了一种零和博弈的现象,不是人类的意志消灭科技,就是科技创造出智神代替人类。
科技人文主义在存在形态上面临一个无解的两难,作者提出的数据主义进一步弥补了它的缺陷。数据主义认为,宇宙是由数据流构成的,任何现象或者实体的价值体现在对数据处理的贡献。以互联网的大数据为例,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分析出你的想法,然后对你的下一步行为做出预测,这些已经司空见惯了。更进一步讲,未来的世界是万物互联的时代,数据驱动着你的生活,为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决策的依据。数据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它不排斥人文主义,不排斥人们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感,我觉的数据主义更像是存在于科技人文主义和自由人文主义之间的一种状态,而且据我对现代数字时代的分析和体验而言,数据主义很有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以上是我对《未来简史》每一章内容做的一个随笔,接下来我想说一说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纵观全文,作者在历史事件、宗教、社会制度、人工智能各个方面均有所涉及,学科跨度之大和思考深度之深着实让人佩服。作者在最后提到了几个问题很有反省意义,我总结出了几个关键词:数据处理、智能、算法。这几个关键此构成了现代人工智能时代的标签,同时也是对现代数字时代的一个总结。作者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在让人们反思反省,现代数字时代对我们的生活构成了多大的影响,哪些有利,哪些有害,以及如何避免数字时代的副作用等。
君子性非议也,善假于物也。不管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地步,人类终究还是制造工具的智人。
对于一个人来说,工作和睡眠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
工作是一个人的谋生来源,也是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喜欢走人情、不喜欢和领导接触,意味着职业发展没有出路,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想要不走人情,并且还不和领导接触,除非你有独特的能力优势,能够带来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以及创造高昂的价值。
但是,这样的人有多少呢?有多少人是这样凤毛麟角的人物呢?
不具备独特优势的人太多了,就算你是凤毛麟角的人物,你非常擅长的领域也很关键,行业和行业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
it行业你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你能够顺风顺水,但是你的独特能力要是像文字行业这样不是要求硬性技能的行业,而是弹性的指标呢?这样的话你没有拥有大家公认的技能。
不仅仅是行业和行业之间的差别,几年前计算机还是热门专业,现在程序员已经面临中年危机。
我们国家创造人才的速度远远高于行业需要人才的速度,热门行业尚且面临着生命周期,又何况是冷门专业呢?
在零几年的时候,朝阳专业是旅游专业、外贸专业、语言专业,可是现在这些专业已经成了难以就业的专业了,发展前景很差。
就算你智商很高,你也得考虑你的竞争者们,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当你考虑了这些,你会发现只有走人情、和领导接触才能帮助你走向更顺利的职业发展道路。
拿破仑要是只有一个人,他有办法征服别的国家吗?
片面强调智商和个人能力的决定性作用,是要吃大亏的。不去考虑具体环境,成为不被赏识的千里马更有可能。
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写道:
“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智商会占20%,其他因素占80%,其中最重要的是情商”。
情商包括了五个方面,分别是了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的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
走人情以及和领导接触是反映一个人人际交往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而它之所以重要,不仅仅是因为走人情和接触领导涉及了人际交往的能力,还意味着它反映了一个人处理情绪和事件的能力。
一个不喜欢和他人接触的人,往往也不擅长处理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说走人情、接触领导会侧面反映一个人处理自身情绪的能力,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讲了为什么人类能够延续生存这么多年,就是因为人类会妥善利用合作。就算是那些非常孤僻的人,生活中也会有重要的社交关系。
如果一个人体验到被社会排斥的情绪,他会感到濒临死亡,这是我们的生存本能,在原始社会中,如果一个人被部落抛弃,他将面临着更加恶劣的生存环境,难以存活。
合作是很重要的,情商对于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人际交往能力所带来的。
领导和员工所需要的能力是不同的,领导最关键的能力是能不能带好团队,而员工最需要的能力是能不能做好事情。
也就是说,智商超高也只是员工层面需要的能力,而只有超高的情商才能让一个人带领好团队。
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细致的时代,就算是个人工作室,也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的,所以情商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拥有成为领导的能力还是成为员工的实力。
走人情、接触领导是反映一个人情商高低的具体表现。
发展前景
在管理学中有一种类型的人安于现状,喜欢被领导。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安于现状,不求职业发展。这样的观点是不够长远的,一个应届毕业生是22岁,他可以安于现状,那么十年后呢?安于现状的机会成本会有多高呢?
假如这个人不求升职,整整十年他都只是基层员工,那个时候他32岁了,面临着自身体力的下降、思维能力的下降、反应速度的下降,还有比他优势明显的应届毕业生求职,他有什么优势呢?
恐怕连工作都很难保住。
在职业生涯的前几年一定要规划好职业发展,加强自身能力,还有人际交往的能力,力求升职。
这样才能在中年的时候,拥有时间差异带来的优势,成为领导,将自己和在那一年的应届毕业生区分开来。
如果说自身能力和职场人际往来都是木桶效应中的短板,很显然,后者是更短的木板。
答:让孩子爱上阅读经典名著有多种原因和好处:
1 增长知识:经典名著通常包含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见解,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科学等领域的知识。
2 语言能力提高:阅读经典名著可以让孩子接触到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词汇,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3 思维能力培养:经典名著往往涉及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阅读这些作品可以锻炼孩子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力。
4 品格培养:许多经典名著都包含了关于勇敢、善良、诚实、忍耐等品质的故事,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道德和品格的教育。
5 想象力和创造力:阅读经典名著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心灵世界里自由驰骋,从而培养出丰富的内心生活和创新精神。
6 情感共鸣: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人性、感受他人的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感共鸣能力。
7 培养阅读兴趣: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受益终身。
综上所述,让孩子爱上阅读经典名著有助于他们在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培养阅读兴趣需要长期的努力和耐心,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从小培养:尽早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儿童读物,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 设置榜样:家长自己要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经常阅读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让孩子看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3 选择合适的书籍: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和阅读水平选择合适的书籍,确保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愉悦和成就感。
4 营造阅读环境: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确保他们能够专注于阅读。此外,可以将家中摆放一些书籍,让阅读成为家庭的一部分。
5 鼓励讨论:与孩子一起讨论他们阅读的书籍,了解他们的感受和看法,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这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还可以增强他们对阅读的热情。
6 设定阅读时间:设定固定的每日阅读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孩子在闲暇时间选择阅读作为消遣方式。
7 参与阅读活动:鼓励孩子参加图书馆、书店或学校的阅读活动,与其他爱读书的孩子交流,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8 鼓励多样化阅读:让孩子接触不同类型的书籍,包括小说、科普、传记等,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多样化的兴趣。
9 适度奖励:对孩子在阅读方面的努力和进步给予适度的奖励,但要注意不要过度物质化,以免让他们将阅读变成一种任务。
10 耐心引导:培养阅读兴趣需要时间和耐心,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节奏,逐步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世界。
11 使用数字阅读资源:充分利用数字阅读资源,如电子书、有声书、网络文章等,让孩子在多种渠道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12 与孩子共读: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阅读一本书,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增进亲子关系,同时让孩子更加投入阅读。
13 建立家庭阅读传统:可以尝试在家庭中建立一些阅读传统,如每周朗读一个故事或每个月分享一本书等,让阅读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14 阅读挑战与目标:为孩子设定一定的阅读挑战和目标,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但要注意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让阅读变成负担。
15 定期检查进度:关注孩子的阅读进度,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困难,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16 鼓励创作:鼓励孩子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如写书评、创作故事或绘画等,让他们将阅读所得到的启发付诸实践。
17 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阅读选择,即使他们偶尔选择一些轻松的读物,也要给予支持。在培养阅读兴趣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孩子享受阅读。
18 为孩子讲故事:家长可以为孩子讲述自己阅读过的故事,让他们对书籍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19 探讨作者和背景:与孩子一起探讨书籍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让他们对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20 鼓励团队阅读:鼓励孩子与同龄人组建阅读小组,共同分享阅读体验,相互激发阅读兴趣。
通过以上方法,孩子们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逐渐培养出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从而受益于阅读带来的无尽智慧和快乐。
清华图书馆借阅最多的10本书
1《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2《围城》钱钟书
3《理想国》柏拉图
4《平凡的世界》路遥
5《资治通鉴》司马光
1《毛泽东选集》毛泽东
2《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3《三体》刘慈欣
4《平凡的世界》路遥
5《1Q84》村上春树
提高个人修养素质有关的书
你知道提高个人修养素质有关的书吗?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讲的就是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素养。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个人素养呢?下面跟我来看看提高跟人修养素质有关的书吧!
提高个人修养素质的书1一、适合女人的怎样提高情商与修养书籍
1、卡耐基:《写给女人》
推荐语:这是一本写给女人的心灵圣经;这是一本属于女人自己的婚姻教科书,一本怎样提高情商的书。爱情里或者婚姻里,我们可能会不顺心,可能会很受伤,但是伤也伤了,难道还要我们伤亡吗?情感问题添加情感导师/信:,领取专业的情感分析
因为没权,受人贬损,就要屈辱不堪地活着?因为没钱,羞于应酬交际,就要灰头土脸地活着? 因为没房没车,爱在心口难开,就要郁闷地活着?
一个人在心态上输了,很多时候在这个世界就输了。心态弱小者不仅难以避免自己被人在心态上吞食,甚至有可能因为自己内心的弱小,而输掉整个人生。不要把时间跟精力放在在埋怨跟牢骚上,只有自己的内心强大,就可以坦然得面对。>>付出这么多为何他如此无情情感诊断能不能挽回
2、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推荐语:林语堂代表作品之一,是一本使女人怎么让情商变高的书籍。林语堂在书中赞扬了陶渊明的闲适,谈论了庄子的淡泊,讲解了《圣经》故事,诵读了《归去来兮辞》,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观山、玩水、看云、鉴石、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等。作者将中国人旷怀的达观,陶情的遣兴生活方式跟浪漫的、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幽默、智慧、诗样、才情的人生别样风情。情感问题添加情感导师/信:,领取专业的情感分析
3、安妮·弗兰克:《安妮日记》
推荐语:《安妮日记》是一本适合女人的怎样提高情商与修养书籍,一个十六岁的少女,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在花季之龄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死于纳粹集中营。日记是安妮在遇难的前两年藏身在密室时候生活跟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少女,她在日记当中吐露了和自己母亲一直发生的冲突困惑跟对性的好奇。
在种族的歧视跟战争的迫害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密室的生活,在少女安妮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揪动着每位读者的心。所以《安妮日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内心世界的独白,更是在德军的占领下人民的苦难生活目击报道。
提高个人修养素质的书2
本书看点:
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当你捧起一本诗词书,去细细品读其中的句子时,总是会被带入一种雅境。
你只要走进去,便会觉得原来中国古诗词竟然如此之美,完全超出你的想象。
作家吴淡如评价:我的许多诗词记忆,都来自于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提醒,他所点出的佳句,确实也都是动人的名句。拥有这些优美的句子,你的心灵与气质,岂能不光采亮丽?
本书看点:
茅盾曾这样评价本书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
萧红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本书看点:
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冷漠和弗龙斯基的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
安娜临死之前的心理独白,堪称十九世纪最精彩的心理描写。本书是作者创作的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被广泛认为是写实主义小说的经典代表。
该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本书看点:
本书讲述了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
本书将带你从完全不一样的视角重看历史,作者笔下的历史,在科学中有深沉的人文关怀。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
本书看点:
这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读书,最怕的就是局限。你一旦局限在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域里,见识就会变得浅短。而这本书的起点,便是全世界。
你从这本书里看到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全世界。
本书看点:
作者恩斯给予布里希爵士概括地叙述了艺术的发展历程,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
贡布里希不仅是在完成一本词典一般的艺术史著作,更重要的是他在给初步接触艺术史的人一种看艺术品的视角,一种很难得的审美教育。
这本书被誉为“西方艺术史的圣经”。
本书看点:
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诉了在大时代背景下,主人公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的命运故事。
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
《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本书看点:
本书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
这本书是路遥给中国文学创造的神话,不仅是一个呈现在眼前的小说世界,而且还打开一扇精神世界的大门。
看完本书,也许你的人生格局就此改变,它将苦难转化为一种精神动力,成为你人生道路上的灯塔。
本书看点:
该书记录了作者梭罗隐居瓦尔登湖,回归自然,寻找自我的过程。
读这本书的人,总是很容易获得内心的宁静。这本书仿佛是一片森林,你走进的越深,就越觉得安静和神秘。
《瓦尔登湖》曾被誉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世界首选经典”。因为几乎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获得一次心灵的洗涤和救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