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俄国作曲家、钢琴家。1873年生于俄国诺夫戈罗省奥涅格。父为地主,家庭富有。4岁开始学钢琴,1883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钢琴与作曲。所作钢琴曲集《幻想小品集》中的第二曲《升C小调前奏曲》获得好评。1893年为悼念柴科夫斯基去世,创作钢琴三重奏曲《回忆伟大的艺术家》。因其《第一交响曲》被抨击:“不成功之作品"导致数年抑郁卧病。后创作《第二钢琴协奏曲》和《第二交响曲》获得成功,成为世界性作曲家。1909年初次访美,留下良好印象,其后数度赴美献艺,均获成功。1917年俄国革命后,拉赫玛尼诺夫流亡瑞士,于1918年定居美国,从事创作与钢琴演奏活动,作品有《第四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与《第三交响曲》等;此间还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指挥。1943年3月28日,殁于加利福尼亚,享年70岁。主要作品尚有交响诗《死亡岛》、《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及前奏曲、练习曲等钢琴独奏曲与《练声曲》等艺术歌曲。其创作深受柴科夫斯基的影响,作品旋律性突出,和声与复调织体饱满,表现手法基本上来用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语言。
作品OP23作于1901年
1广板,升F小调,左手为分散和弦的伴奏,右手奏悲哀的曲调。
2庄严地,降B大调,描述俄罗斯节庆气氛,三段体。第一段以强有力的六连音符琶音为伴奏,右手奏激烈的主题。中间部为装饰要素,中间部的终结插入华彩后回到快速的终结部。
3小步舞曲速度,D小调,中间部分为华彩。
4如歌的行板,D大调,三段体夜曲风格。
5进行曲速度,G小调,中间部速度转慢,转为G大调。
6行板,降E大调,幻想风格。左手在快速的16分音符伴奏下,右手用和弦处理热情的旋律。
7快板,C大调,在快速变化中进行。
8活泼的快板,降A大调,在16分音符分散和弦流动中,装饰成华丽风格。
9急板,降E小调,以左手分散和弦及右手三度和弦的半音阶运动组成。
10广板,降E大调,三段体。第一段以右手和弦始,反复中左手奏宁静的旋律。中间部速度稍快,以钢琴和弦效果为主体发展。
拉赫玛尼诺夫音画难易程度区分如下。
1、非常难:《第3钢琴协奏曲》,《RhapsodyonaThemeofPaganini》,《第2钢琴奏鸣曲》,《第4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2、较为困难:《第1钢琴协奏曲》,《前奏曲Op23No5》,《前奏曲Op32No12》,《第1钢琴奏鸣曲》。
3、中等难度:《古代舞曲Op22No10》,《ElegieOp3No1》,《6首小品曲Op16》。
其实弹琴是没有一个很固定的模式和风格的,虽然这话用在大师身上比较合适,但是在学习大师的前提下,自己有自己的风格不好么?而且用语言去描述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是一件比较愚蠢的事情。
买张CD听听,感受一下,那比较好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yRakhmaninov187341-1943328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生于俄国诺夫戈罗省奥涅格。父为地主,家庭富有。4岁从母学习钢琴,9岁进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12岁转入莫斯科音乐学院继续学习钢琴和作曲。毕业后从事演奏、指挥和作曲。1904年起,任莫斯科大剧院指挥。1906年侨居德国,此时进入创作高峰期。1917年俄国革命后,拉赫玛尼诺夫流亡瑞士,1918年赴美演出,定居美国后,创作上充满了不协和与悲剧性,成为二十世纪上半叶重要的钢琴演奏家。。二次大战期间(1939-1945)多次举音乐会,将收入捐给苏联国防基金会。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属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观和风格,与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有较密切的联系。他的作品,曲调气息宽广、舒展优美、忧郁深沉,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和民间风俗的刻画,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他的钢琴作品,技巧高超、气势宏大、音响浓郁厚实、力度对比强烈。作为指挥家,诠释格林卡、柴科夫斯基、格里格等作曲家的作品极具特色。他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4首、交响诗、钢琴协奏曲4首、奏鸣曲、变奏曲、前奏曲25首、练习曲18首、狂想曲、组曲、舞曲、小品及歌剧等。《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之岛》、《钟》以及浪漫曲等。他的《第三钢琴协奏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演奏的钢琴曲。
拉赫玛尼诺夫的早期代表作有《悲歌》《升c小调前奏曲》《音乐瞬间》等,这些作品旋律优美动人,富有抒情气息。1900年后的《前奏曲》《音画练习曲》《钢琴奏鸣曲》等作品苍凉壮阔、充满激情,代表着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音乐进入成熟时期。1918年,拉赫玛尼诺夫移居美国,这一时期其作品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代表作有《第四钢琴协奏曲》《交响舞曲》等。
拉赫玛尼诺夫的早期代表作有《悲歌》《升c小调前奏曲》《音乐瞬间》等,这些作品旋律优美动人,富有抒情气息。1900年后的《前奏曲》《音画练习曲》《钢琴奏鸣曲》等作品苍凉壮阔、充满激情,代表着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音乐进入成熟时期。1918年,拉赫玛尼诺夫移居美国,这一时期其作品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代表作有《第四钢琴协奏曲》《交响舞曲》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