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作品集
一、 交响曲 1《第一交响曲》 伯恩斯坦 2《第二交响曲》 哈农库特 3《第三交响曲(英雄)》 富特文格勒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4《第四交响曲》 卡洛斯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立管弦乐团 第一乐章 第二、三、四乐章 5《第五交响曲(命运)》 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第一乐章 第二、三、四乐章 6《第六交响曲(田园)》现场版 卡洛斯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国家交响乐团 7《第七交响曲》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8《第八交响曲》 旺德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9《第九交响曲》 富特文格勒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10《第十交响曲》 维勒指挥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 版本比较: 1《第一交响曲》 第一乐章 罗杰诺林顿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第二乐章 kempe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 第三乐章 kempe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 第四乐章 kempe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 2《第二交响曲》 第一乐章 罗杰诺林顿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第二乐章 塞尔指挥克里夫兰交响乐团 第三乐章 塞尔指挥克里夫兰交响乐团 第四乐章 塞尔指挥克里夫兰交响乐团 3《第三交响曲(英雄)》奥托克伦培勒版 4《第三交响曲(英雄)》瓦尔特版 5《第五交响曲(命运)》富特文格勒(1943)版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6《第五交响曲(命运)》四合一版 7《第五交响曲(命运)》旺德版 8《第五交响曲(命运)》萨巴塔版 9《第六交响曲(田园)》瓦尔特版 第一乐章 第三、四、五乐章 10《第六交响曲(田园)》奥托克伦培勒版 11《第六交响曲(田园)》莱布维茨指挥皇家爱乐乐团版 12《第九交响曲》富特文格勒(1951)版 13《第九交响曲》卡拉扬(1984)版 14《第九交响曲》伯恩斯坦版 15《第九交响曲》伯恩斯坦(两德统一柏林墙DVD版) 16《第九交响曲》旺德版 ------------------------------------------------------------------------------------ 二、 协奏曲 1《第一钢琴协奏曲》 波里尼版 肯普夫版 2《第二钢琴协奏曲》 波里尼版 巴克豪斯/伊塞尔施泰特版 Murray Perahia/Bernard Haitink版 3《第三钢琴协奏曲》 米凯兰杰利/朱利尼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 4《第四钢琴协奏曲》 阿劳/戴维斯指挥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 5《第五钢琴协奏曲》 朱里尼/米开朗杰里版 富特文格勒/费舍尔版 施纳贝尔版 塞尔金/伯恩斯坦版 6《三重协奏曲》OP.56 帕尔曼/马友友/巴伦波依姆版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Oistrakh,Rostropovich,Richter版(全曲) 7《浪漫曲》 梅纽因 8《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富特文革勒/梅纽因版(全曲) 富特文格勒/Rohn版(全曲) 卡拉扬/穆特版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9《第一小提琴浪漫曲》OP40 格鲁米欧/海丁克指挥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10《F大调第二小提琴浪漫曲》奥伊斯特拉赫/古森斯指挥皇家爱乐乐团 ------------------------------------------------------------------------------------ 三、 管弦乐 1《科里奥兰序曲》 马舒尔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 2《爱格蒙特序曲》 马舒尔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版 富特文格勒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 3《莱奥诺拉序曲》第三号 富特文格勒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4《惠林顿的胜利》多拉蒂指挥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 5《普罗米修斯的创造物序曲》 马泽尔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 6《Moedlinger舞曲11首》 Oliver Dohnanyi指挥斯洛伐克爱乐室内乐团 7《费德里奥》序曲 奥托克伦佩勒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8《钢琴合唱幻想曲》 基辛/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 四、 室内乐 1《第五三重奏》(鬼魂) 美艺三重奏团演奏(50年代版) 2《第七三重奏》(大公) 科尔托 蒂博 卡萨尔斯 第一乐章 第二、三、四乐章 3《降E大调七重奏》 第一乐章 4《G大调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 5《第一小提琴奏鸣曲》 6《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 格鲁米欧,哈斯基尔 7《第八小提琴奏鸣曲》 鲁宾斯坦 谢霖 8《第九小提琴奏鸣曲A小调》(克罗采) 奥依斯特拉赫/奥伯林版(全曲) 帕尔曼/阿什肯纳齐版 (第一、二乐章 第三乐章) 9《第十小提琴奏鸣曲G大调》 梅纽因/古尔德 10《第一大提琴奏鸣曲》富尼埃/肯普夫 11《第三大提琴奏鸣曲》麦斯基大提琴/阿格里奇钢琴 12《降E大调第一弦乐三重奏》格鲁米欧三重奏团演奏 13《F大调第一号弦乐四重奏》 意大利弦乐四重奏组演奏 14《G大调第二号弦乐四重奏》意大利弦乐四重奏组演奏 15《E小调第八号弦乐四重奏》 意大利弦乐四重奏团演奏 16《降E大调第十二号弦乐四重奏》意大利弦乐四重奏组演奏 17《第16号弦乐四重奏》 Fine Arts四重奏团 18《小夜曲》 MAXENCE LARRIEU长笛、ARTHUR GRUMIAUX小提琴、GEORGES JANZER中提琴 19《变奏曲》根据莫扎特歌剧〈唐璜〉中“La ci darem la mano”主题而作 20《变奏曲》为钢琴与大提琴而作的亨德尔〈马卡布斯的犹大〉中的〈英雄得胜归来〉12段变奏曲 21《降B大调钢琴、单簧管与大提琴三重奏》 肯普夫/莱斯特/富尼尔 22 改编曲《大赋格》(富特文格勒) ------------------------------------------------------------------------------------ 五、 钢琴奏鸣曲 1《第一钢琴奏鸣曲》施纳贝尔 2《第二钢琴奏鸣曲》 巴克豪斯 3《第三钢琴奏鸣曲》 鲁宾斯坦 4《第四钢琴奏鸣曲》李赫特 5《第五钢琴奏鸣曲》 施纳贝尔 第一、二乐章 第三乐章 6《第六钢琴奏鸣曲》 施纳贝尔 7《第七钢琴奏鸣曲》 肯普夫 8《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 第一乐章 鲁宾斯坦 第二乐章 鲁宾斯坦 第三乐章 吉列尔斯 9《第九钢琴奏鸣曲》 肯普夫 10《第十钢琴奏鸣曲》 李赫特 11《第十一钢琴奏鸣曲》 阿劳 12《第十二钢琴奏鸣曲》 阿劳 13《第十三钢琴奏鸣曲》 吉列尔斯 14《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鲁宾斯坦版 Friedrich Gulda 版 15《第十五钢琴奏鸣曲》 古尔达 16《第十六钢琴奏鸣曲》施纳贝尔 17《第十七钢琴奏鸣曲》(暴风雨)李赫特 18《第十九钢琴奏鸣曲》 肯普夫 19《第二十钢琴奏鸣曲》 巴克豪斯 20《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黎明)第一乐章 吉利尔斯 21《第二十二钢琴奏鸣曲》 古尔达 22《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 肯普夫 23《第二十四钢琴奏鸣曲》 古尔德 24《第二十五钢琴奏鸣曲》 波利尼 25《第二十六钢琴奏鸣曲》(告别) 鲁宾斯坦 26《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 李赫特 27《第二十八钢琴奏鸣曲》 巴克豪斯 28《第二十九钢琴奏鸣曲》 古尔德版 吉泽金版 29《第三十钢琴奏鸣曲》 皮尔斯 30《第三十一钢琴奏鸣曲》 塞尔金 31《第三十二钢琴奏鸣曲》 普列特涅夫版 吉泽金版 32《第三十三钢琴奏鸣曲》(bE大调,WoO47 No1) Jeno Jando 33《第三十四钢琴奏鸣曲》(f小调,WoO47 No2) Jeno Jando 34《狄亚贝里变奏曲》 里赫特 35《土耳其进行曲》 拉赫玛尼诺夫 36《致爱丽丝》 乌戈尔斯基 37《G大调小步舞曲》 Jandó 38《C小调钢琴变奏曲》 吉列尔斯 39《F大调行板》 索弗隆尼茨基 40《回旋随想曲》 肯普夫 41《降E大调变奏曲(英雄)》 马修斯 42《“土耳其进行曲”主题变奏曲》 吉列尔斯 43《32变奏曲》 纳塔 44《“英雄”变奏曲》 ------------------------------------------------------------------------------------ 六、 宗教音乐 1《庄严弥撒》(全曲) 嘉德纳指挥革命与浪漫管弦乐团 2《基督在橄榄山》 ------------------------------------------------------------------------------------ 七、改编曲及其它 1Uri Caine改编《狄亚贝里变奏曲》(1-10) Uri Caine/Concerto Koln 2《第五交响曲》 李斯特改编 michel dalberto piano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3《第六交响曲》 李斯特改编 michel dalberto piano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第五乐章 全曲 (古尔德版) 4《月光奏鸣曲》安吉尔罗梅罗改编/吉他 5《欢乐颂》 NANA演唱
泛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以后,直到今天的全部西方专业音乐创作。然而,由于在近90年的时间里,西方音乐的风格、流派十分繁杂,演变也非常剧烈;从历史风格的范畴而言,现代音乐特指20世纪中所创作的有特殊风格的作品,并非指所有写于20世纪的作品。因为某些作曲家(如СВ拉赫玛尼诺夫、J西贝柳斯等)虽然也在20世纪写下了不少重要的作品,但从总体风格上看,他们仍属于19世纪的浪漫主义音乐。 和浪漫主义及其以前的西方传统音乐相比,现代音乐不仅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而且风格也十分多样化。在现代的经济、政治、科学以及其他艺术思潮的影响下,在音乐艺术本身内在规律的作用下,西方传统音乐的基本法则相继被一一打破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个作曲家所采纳的途径、手段不同,因而流派之间、作曲家之间以及作品之间都呈现出比历史上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的面貌。在以往的历史时期中,总有一种占统治地位的主要音乐风格,而在20世纪中,几种不同的、甚至相对立的音乐思潮平行发展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 音乐风格的变迁决定了音乐内部各个组成要素的创新。在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组织结构法等各个方面,现代音乐都作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这一方面形成了现代音乐本身的主要音响特征,另一方面音乐的表现范围也空前扩大了。作曲家获得了更多、更丰富的创作手段,但是由于这些技法常常越出了人们的听觉习惯和熟悉的音乐思维的范畴,听众与现代音乐之间常常出现深刻的隔阂。 现代音乐出现的征兆是音响的不协和性。这可以在19世纪许多浪漫主义作曲家如F李斯特、□П穆索尔斯基、E格里格等人的作品中看到。德国作曲家R瓦格纳最强有力地促进了古典大小调式和调性功能的瓦解,由此导向了“不协和音的解放”(勋伯格语)。在瓦格纳的作品中,他采用了许多半音化和弦的进行,和声从调式主音的束缚下被解放出来,传统的大小调式和调性关系开始动摇了。 以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是向现代音乐过渡的最重要的流派。它最终完成了古典调性与和声功能的解体,因此对20世纪的西方音乐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在印象派音乐中,不协和音的运用非常自由,它几乎取得了与协和音程平等的地位。由于大量使用全音阶、教会调式、平行和弦、不解决的七九和弦、叠置和弦等技法,印象派的音乐在音高组织方面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的音乐规律。此外,为了追求新颖的听觉效果,表现朦胧光色中的情调和气氛,印象派音乐在节奏上打破均衡性,在曲式上反对对称性,在音色上要求透明性,这一切都离开了以往传统音乐的惯例和法则,而为20世纪的音乐打开了大门。除了独树一帜的法国作曲家M拉韦尔外,其他很多作曲家虽不属于印象派,但都受到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强烈影响,如法国的P迪卡斯、意大利的O雷斯皮吉、英国的F迪利厄斯和西班牙的M de法利亚等。 表现主义与十二音音乐 紧跟在印象派之后产生的,在美学思想和创作技巧上都与印象派截然不同的,作为现代音乐的第一个流派是表现主义音乐。表现主义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出现于德国的一种艺术流派,战后在欧美风靡一时。1911年活跃在德国的俄罗斯画家В康定斯基(1866~1944)与画家F马尔克(1880~1916)、A马克(1887~1914)等创办了《青骑士》杂志,其中不仅刊载了康定斯基等人的绘画,而且还发表了许多关于戏剧、绘画、诗歌等方面有关表现主义的理论,其中亦有奥地利音乐家A勋伯格的著作,从而掀起了表现主义运动。 发自绘画方面的表现主义,其矛头所向是印象主义的客观性。他们认为艺术既不应该“描写”,也不应该“象征”,而应该直接表现人类的精神与体验,即艺术并非“描写客观眼前所见之物”,而是要“主观地表现物体在我们眼睛中所出现的姿态”,也就是说要把作者的心灵世界、即所谓内在精神表现出来,而这种心灵世界和内在精神却是和疯狂、绝望、恐惧与焦灼不安等病态感情以及“人类的不可思议的命运”等结合在一起。音乐上的表现主义是以奥地利的勋伯格及其弟子A贝格和 Avon韦贝恩为代表。他们追求形式上的绝对自由,打破旧有的传统等观点上与绘画上的表现主义一脉相承。 表现主义的音乐与旧有传统完全相反,它完全无视过去的调性规律。把八度中十二个半音给以同等的价值,舍弃传统的主音、属音等观念,因而使无调性占有绝对优势。由于旧有的旋律轨迹被破坏,使得旋律既无均衡,也无反复,因而仅是一连串独特的音的连续。此外,节奏难以捉摸,拍子也被无视。在形式上,由于无视因袭的收束式、反复法与平衡法,故显得非常自由。但它那基于新的理论建立起来的形式,却具有独特的、流动的、无限发展的奇妙特色。在对位方面,有离开传统和声的感觉,成为复合的自由的旋律线的进行,即所谓线形的自由对位法。在乐队编制与配器法上,和后期浪漫主义所追求的庞大结构与音响的夸张不同,而是采取精致而纯朴的小编制,常有明显的室内乐性。它的色彩不象印象主义那般幽玄茫漠,而是单纯、明快而强烈。 勋伯格早期的说白歌唱《月迷的皮埃罗》和单人剧《期待》是典型的表现主义的作品。前者系根据颓废派诗人A吉罗的诗写成,描写一个神经质的诗人皮埃罗望月狂想中的种种情景,忽而是绞刑架,忽而是老太婆疯狂的情欲,忽而是狂想者自己当了祭司,主持“血色的弥撒”,掏出血淋淋的心脏,祈求神的赐福。整个作品充满了恐怖、狂乱、怪诞的内容。《期待》则写了一个女人穿过阴暗的森林寻找情人,而找到的却是情人的尸体的故事。勋伯格要求演出时“要使听众了解她在森林中充满恐惧,整个演出要使人不失去一场恶梦的印象”。 这些作品中,勋伯格不仅使用无调性和失去和声感的对位,并且使用了极度夸张的语调化旋律,称为“说白歌唱”。 贝格作为表现主义的代表作是两部歌剧《沃采克》、《露露》和《小提琴协奏曲》等。《沃采克》是根据19世纪德国作家G毕希纳一部未完成的悲剧改编而成,内容描写军营里的理发师沃采克,为养活情人和孩子,他以每天3分钱的廉价给医生作“实验的动物”,在他经受贫困与凌辱的时候,玛丽却被军乐长诱骗失节,沃采克在失望与痛苦中将她杀死,自己投湖自尽。这部悲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德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对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给予同情。但是,由于过分着笔于嫉妒、绝望、疯狂的心理刻画,也反映了表现主义的病态和神经质的消极性。 勋伯格、贝格等人的表现主义在音乐思维上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在自由无调性音乐中寻找逻辑统一的基础。直觉和感性不能保证无调性音乐的连贯和统一,因而必须依靠理性的约束,这就出现了十二音音乐。勋伯格把音阶中十二个半音,分为若干个音列,每个音列的各个音既不重复又不因连续而产生功能和声感的音列(组)。这种以“音列”及其各种变形为基础的作曲技法,使作 曲家能够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创造性,同时 它也保证了无调性音乐作品(尤其是大型作品)的结构统一性。它也许是传统调性思维解体以后,所出现的最具有独特意义的一种音乐思维方式。勋伯格、贝格和韦贝恩都以各自的实践证明了这种思维在音乐中的可能性。 1923年勋伯格在《五首钢琴曲》和带独唱的室内乐《小夜曲》的某些段落中,开始运用十二音音乐的创作技巧。贝格用十二音音乐写过《小提琴协奏曲》和歌剧《露露》等。韦贝恩则把勋伯格的十二音技法进一步发展成为“序列音乐”,后又和他的继承者把“序列”扩大到与旋律、节奏、力度、音色结合,形成所谓“整体序列”。韦贝恩在晚年又创造了“点描音乐”,用许多被休止符隔断的短音和音组构成乐曲,象一幅“点描派”图画。他的主要作品有《钢琴变奏曲》(作品27)、《六首小曲》(作品 9)、《管弦乐变奏曲》(作品30)以及许多声乐曲。 新古典主义音乐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音乐中一方面出现了许多实验性的流派和思潮(如意大利的“未来主义”、捷克作曲家A哈巴的微分音音乐等),另一方面一些重要的作曲家都经历了一段较为稳定的风格发展过程。新的美学观念和音乐思维层出不穷。从20年代初到50年代,新古典主义可以说是影响面最大的一种音乐流派。 新古典主义在美学思潮上,不但否定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性和主观性,也否定后期浪漫主义及其引伸出来的表现主义那种夸大的幻想和表现。新古典主义主张音乐创作不必去反映紊乱的社会和政治,主张采取“中立”或“艺术至上”的立场;创作应该回到“古典”中去,回到“离巴赫更远的时代”去,那里有音乐的纯粹的美(不混杂诗或绘画等);作曲家应该摆脱主观性,而以冷静的客观性把古典的均整平衡的形式,用现代手法再现出来。作为体系而对后世有影响的新古典主义,以意大利作曲家F布索尼和俄国作曲家IF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布索尼认为音乐应当保持严格的客观精神和中立态度,而古典的对位手法以及帕蒂塔、大协奏曲、托卡塔、帕萨卡里亚和里切尔卡等古典形式是实践这种理论最好的途径。斯特拉文斯基于1927年在英国杂志上刊登了“回到巴赫”的宣言后,掀起了新古典主义的热潮。 新古典主义早期的典型创作是布索尼的《喜剧序曲》和《钢琴小奏鸣曲》,但最典型的则是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音乐《缪斯的主宰阿波罗》、《仙女之吻》、《诗篇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等。这些作品有的选自古代神话故事,有的采用中世纪的宗教题材,在音乐上则力求模拟古代音乐风格并以现代的技法与之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拟古的音乐风格。 由布索尼和斯特拉文斯基倡导的新古典主义,对许多现代优秀的作曲家都有深远的影响。法国六人团的A奥涅格早期所写的《弦乐四重奏》和《第一小提琴奏鸣曲》以及后期的《室内协奏曲》、《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阿卡依组曲》等作品,在音乐的观念和结构上都有明显的新古典派特色。他的交响曲的深刻内容和高雅而富有理智的表现方法,都反映了古典的特色。六人团的另一作曲家D米约,早期作品虽有后期浪漫派的影响,但其中的《钢琴奏鸣曲》(1916)、交响组曲《普罗德》、钢琴曲集《巴西的索达多》(1919~1920)、六首微型的《小交响曲》以及中后期的《春天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单簧管、钢琴组曲》(1936)、《法国组曲》、第14~16弦乐四重奏,还有许多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都有明显的新古典主义的特征。F普朗克中期的许多作品,例如《法国组曲》(1936)、《两架钢琴协奏曲》、《g小调乐队协奏曲》(1939)、《钢琴与管乐六重奏》、《钢琴、双簧管与大管的三重奏》都可以纳入这一范畴。 德国的P欣德米特虽被称为新客观主义的代表,在和声理论上建立了新的体系。但他从没有远离传统的调性与和声组织,他用新鲜而精密的对位法技巧,写了许多现代化的赋格。他擅于把古典的体裁形式和新的音乐语汇结合在一起。 匈牙利的B巴托克与Z科达伊都是新民族主义者,前者应用民族的音乐主题,但并不是简单地搬用,而是把调性、节奏、曲调等要素加以分解,细致地融合到自己独特的音乐语法中去。他的《为弦乐器、打击乐器和钢片琴所写的音乐》(1936)、《两架钢琴与打击乐器的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第三钢琴协奏曲》、《管弦乐协奏曲》均系新古典主义的典型之作。而科达伊在应用玛扎尔民歌的同时,力求使语言和曲调密切结合,平易近人。例如管弦乐组曲《哈里·亚诺什》、《加兰塔舞曲》、《管弦乐协奏曲》、第一、第二弦乐四重奏、《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为其代表。 苏联的СС普罗科菲耶夫、ДД肖斯塔科维奇则把现代的、民族的、社会性意念的东西和古典的严肃的理性的思维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扩充了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范畴。 法国作曲家拉韦尔尽管有非常富于色彩性的配器,大量应用古代与西班牙、中国、阿拉伯、希腊等异国情调的调式、避免自然音阶和空四、五度音程而自成一家。但他那巧夺天工的手法,明确的主题性,古典的三和弦的和声体系,以及对古典形式的尊重,也可以归入新古典主义的范畴。 全面的序列音乐与推测统计学音乐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现代音乐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流派的话,那么战后的现代音乐则繁杂纷纭,难以胜数。作为战后现代音乐第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是序列音乐的盛行。作曲家们受到了勋伯格的十二音技法和韦贝恩一些更为激进的创作实践的启发,开始把音乐的全部要素(包括音高、时值、音量、音色、起音法等)都纳入序列的计算网络中,其结果是音乐的所有要素均获得同等的重要性,音乐中的结构组织的产生完全依赖于严格的数学计算。这种倾向是音乐思维的极端理性化所造成的。法国的O梅西昂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探索,影响最为巨大。1950年所写的《四首节奏练习曲》和1951年写的《管风琴小曲》等开创了整体序列的先声。 梅西昂的弟子法国作曲家P布莱兹进一步把韦贝恩的点描法结构,制作成更为精细的序列音乐。其中特别强调了节奏模式,把节奏细胞穷其究竟,发掘出千变万化的节奏组织,以此作为音乐结构的支柱。这是自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以来最大胆的尝试。 梅西昂的另一位学生I克赛纳基斯(1922~ )从梅西昂的理论出发,以更高更复杂的数学作为作曲的基础,企图取得音乐与建筑、音乐与数学、音乐与哲学的结合,展现了新的音乐观与伦理观。他把乐队的大部分乐器看作同时存在而又各自独立的独奏乐器群,通过这“音群”产生密度极高的“音粒子”,制作出宽阔无比有若流云般的音响,这种用镶嵌细工结构所形成的“音群”,其音响的威力有若暴雨冲刷着建筑物,数千只青蛙在田野间齐鸣一样,对这种音响的感受,称为“总量 观念”。 克赛纳基斯还认为在听音乐时,听者常进行着一种无意识的计算行为。这不但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哲学家中早已论及,诸如音与数的各种关系等,甚至到了古典时期与浪漫时期,音乐中都隐藏着各种数学的计算,从这种理论出发,他建立了独特的推测统计学的音乐论,这种理论后来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尚有法国的MP菲利波(1925~ )和日本的高桥悠治(1938~ )等。 不确定性音乐与偶然音乐 与唯理的、数学的序列音乐和推测统计学相反,在50年代出现了以美国作曲家J凯奇为代表的偶然音乐和以德国作曲家K施托克豪森为代表的不确定性音乐。和其他现代派音乐不同,偶然音乐并非一种技法,而是一种思想和音乐观的表现,来自中国的易经和佛教的禅,特别是其中的神秘主义。在这种音乐中,凯奇甚至把沉默的无声也看作是音乐,过去把音乐中的休止看作是无声之音的作曲家大有人在。然而象凯奇这样把沉默的无声之音与有声之音等量齐观,甚至把它看得比有声之音更为重要,却是前所未有的。凯奇的无声作品《4分33秒》,在演出时只见钢琴家打开琴盖在钢琴前呆了 4分33秒,凯奇认为这时钢琴虽是无声,但在听众间却有各种不同的反响。1953年作曲家H艾默特在该电台制作了早期的电子音乐《音结合练习》。但这方面影响最大的则是施托克豪森。1954年他制作了 2首《电子练习曲》并录制成了唱片,在这部作品中他用正弦波制作了193种音素材,对欧美作曲家产生很大影响。1956年他又制作了《少年之歌》第 8号,把电子音与具体音(少年的歌声)结合在一起,成为早期电子音乐的杰作。电子音乐的制作,是用电子技术获得各种新的音源, 它或用正弦波制作无泛音的所谓纯音,或用打击乐器、噪音乐器发出杂音,也用人声或与具体音乐相结合,通过声音滤波器和反响设备,使之变形、变质、变量,再经过其他电子仪器和录音技术加以剪接处理,使之再生、复合、组成作品。制作者运用这些电子技术,可以任意组合各种奇异的音响,纷繁多变的节奏,制造出人声和乐器所达不到的音域和速度,还可以产生想象的宇宙中各种虚无缥缈的声音等。在50年代前期,电子音乐是经过各种计算后才制作的,50年代末出现了电子音响合成器,可以直接控制音调、节奏、力度和音色。制作者选择应用电钮就能产生出各种奇妙的音乐来。电子音乐研究机构大多设在广播电台和某些大学的电子实验室中,较著名的有:联邦德国西南广播电台、日本NHK广播电台、意大利米兰广播电台、德国柏林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荷兰托列希特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还有慕尼黑的吉敏斯公司和美国的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电子音乐中心。 从事电子音乐的作曲家很多,影响较大的有德国的E克雷内克、法国的C-Ade贝里奥、E瓦雷兹,美国的O吕宁、M巴比特、V乌萨切夫斯基、荷兰的H巴丁斯,以及日本的诸井诚、松下真一、黛敏郎等。电子合成器方面有M苏博特尼克和日本的富田勋等人。他们成功地制作了许多用古典音乐改编的电子音响合成器音乐,而S马蒂拉诺则采用了电子计算机制作音乐。美国电子音乐作曲家V乌萨切夫斯基和他的电子乐器随着电声和电子音乐的高度发展,在50、60年代出现了空间音乐。它通过多声道的音响设备,将各种音源分离安置,然后再从各个方位将它们再现出来,从而造成一种极为丰富而奇妙的音色和音响的效果。早在20世纪初期,美国的CE艾夫斯曾用两组管乐器群,从左右两方演奏并向中央移动。然后经过交叉再向左右分离,造成具有流动的空间感的音声感觉。空间音乐则系应用许多个扬声器,分别装置在不同的方位上,使听众不仅能清晰地听到复调和配器的变化层次,而且能明显地感觉到各种音响的结合和分离。这些音响通过多声道的扬声器能在四面八方或指定方向出现,也能各自或整体向任何方向移动。1970年,在日本的万国博览会上,联邦德国馆中的球形大厅“奥地托里阿姆”和钢铁馆中的圆形音乐厅“空间剧院”,都有这样的设备和装置。这种空间音乐的质与量的变换,完全由电子技术操纵;只有与这一技术体系相适应的作品,才能作为空间音乐的曲目。 具体音乐与音声的新探索 在音乐思维走向极端理性化的同时,几乎所有激进的“先锋派”作曲家,不但热衷于在传统的器乐和声乐上寻找新的音色、音响的试验,而且对噪声也作了许多试验。早在20世纪20年代,意大利就出现过“未来主义”的噪音音乐。30年代法国的瓦雷兹在打击乐上作了各种实验称为“打击乐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出现了用录音技术把日常生活的各种具体的声音作为素材,经过复杂的处理而制成“具体音乐”,它有别于人们所习惯的应用优美的乐音来演奏的音乐。 具体音乐产生于1948年。巴黎广播电台的工程师P谢菲尔首次把风雨声、火车轰鸣声、动物嚎叫声、男女窃窃私语声、钟声、汽笛声等具体生活中的嘈杂音响,用录音带收集起来,通过电子技术改变其音色和强度,或者把录音带加速、减速、逆转、复合,同一轨道反复运转等加工处理,制作成《铁道练习曲》、《唱片练习曲》、《炒菜锅练习曲》、《墨西哥的笛子》等作品。1950年,他又和法国作曲家P亨利合作制成了《单人交响曲》,把人体内外所发出的声响(如呼吸、吟诵、呐喊、口哨以及步伐、敲门、弹琴等声音)组成了多乐章的具体音乐。1953年,他们俩在德国多瑙厄申根举行的现代音乐节上,根据希腊神话故事,用各种噪音加上哈普西科德、弦乐、女声咏叹调、希腊语、法语等,制作成音响怪异的大型歌剧《奥尔甫斯53》。由于具体音乐的音响素材是无限的,在50年代,不少作曲家都运用这种技术,电子音乐兴起后,它与电子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此外,它也和传统的音乐相结合。 50年代以后,除了具体音乐、电子音乐流行一时外,乐器和人声的音色、音响的开拓,往往成为作曲家最关心的事实。传统乐器的非传统演奏法不断地被发明,而所运用的乐器也开始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范围,包括东器和新发明的乐器。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托克和欣德米特等人把钢琴作为打击乐器来处理,而韦贝恩在他的弦乐四重奏中,则使用了各种各样的弦乐特殊奏法。在他的《钢琴变奏曲》中还使用了许多用顿音和休止符来演奏的“点描法”。美国的H考埃尔(1897~1965)早在20世纪初就使用了“音簇”(一种用手、臂或木条等同时按多个琴键的演奏法),他还创造了电声键盘乐器“里特米康”。考埃尔从事非西方音乐的研究,不但使用伊朗、波斯、日本、爱尔兰的五声音阶和无调音乐,而且还使用钢琴的内部拨弦演奏法。而匈牙利的G利盖蒂(1923~ )则在管风琴上使用了“音簇”奏法,制造出极为雄伟的音乐。较晚的波兰作曲家K彭代雷茨基对器乐的音声作了许多探索,他在1960年写的《献给广岛受难者的哀歌》中,使用了微分音的滑奏,并在乐器上把微分音集积起来构成音簇,制造出有动态的音响结构。 在人声的开拓方面,在50年代有更大的发展。勋伯格在1912年写的《月迷的皮埃罗》等表现主义作品中的“说白歌唱”,对50年代的作曲家来说已显得陈旧,他们不断探索人声表现的更大可能性。电子音乐中把人声改造为各种惊人的音响,早已司空见惯。彭代雷茨基不但使用器乐的音簇,他甚至使用人声的音簇。不少作曲家,不但使用人的歌唱声,而且使用了人在生活当中所发出的其他声音(哭、笑、叹息、呼喊等)。除了人声,作曲家还研究动物的声音。梅西昂强调音乐的节奏作用,最后从鸟声中找到自己的新天地,写了各种各样关于鸟的音乐,并从其中得到非常丰富的节奏变化。GH克拉姆(1929~ )则从鲸声中得到灵感,他在哥伦比亚的大海中录取鲸的呼叫声,作为音乐素材。而另一位作曲家美国的A霍凡内斯(1911~ )写的《于是上帝创造了大鲸》,以不确定节奏的弦乐描写波涛,低音的铜管描写大海,而以录音录下来的鲸的声音则成为作品的“主角”。 除在器乐、声乐中追求各种各样的音色之外,力度的追求在50年代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利盖蒂认为在音乐诸元素中,要以音色和力度取代通常的旋律法、节奏法、和声法在音乐中的统治地位,1961年所写的《大气层》,其力度以pppp-mp为基础,而发展却一直增加到ffff的强力度。乐队演奏有时象完全静寂,有时加强到87声部的齐奏。美国的S赖克(1936~ )则着意于各声部时值和节拍差距的变化,构成别有风趣的音乐;而法国的J-C埃卢瓦(1938~ )则从音色、音域、密度与持续等各方面来处理复乐器群,产生奇异的音响。镶贴音乐与组合音乐 在探索各种新音源的同时,现代音乐在结构形式方面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新手法。较为突出的有镶贴音乐与组合音乐、事件作品等。镶贴音乐是一种利用旧有不同风格和种类的音乐作品,按一定构思镶嵌组合而制成的新音乐。早在1913年,美国的艾夫斯在他的《第二弦乐四重奏》中,就应用了ПИ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J勃拉姆斯的《第二交响曲》、Lvan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还有一些流行歌曲和圣歌作为音乐的素材。但是作为一种流派,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逐渐形成的。以意大利作曲家L贝里奥为代表。他从现代戏剧中得到启发,用各种不同特点的声音作为音乐语言素材,试图制造一种介于音乐与诗之间的意境。1972年,他发表了为卡锡作的《独唱会第一号》,其中使用了G威尔迪、JS巴赫、F舒伯特、H沃尔夫、G马勒、拉韦尔、米约、普朗克、斯特拉文斯基以及G比才等人的抒情歌曲和歌剧咏叹调,此外,还有普罗科菲耶夫的清唱剧,勋伯格、L伯恩斯坦以及贝里奥本人的作品,同时加上他自作的台词,由他的妻子——歌唱家卡锡•伯贝里安作现场演出,构成一部音乐剧。总谱分为演唱与道白、乐队、钢琴 3部分,各自保持着独立的节拍,构成音乐层次的叠置和运动性。这是一种与传统审美观念迥然不同的音乐,贝里奥在后期作品中更喜欢用相互不调和、不均衡和无联系的素材构成的组合音乐。他的所谓“重叠镶嵌”,例如《埃皮法尼》是由两首风格相异的曲子同时演奏的作品。日本的石井真木所写的《遭遇》,是用钢琴曲与尺八曲、管弦乐与雅乐同时演奏的组合音乐。 事件作品 将组合音乐加以扩大,出现了一种把各自独立存在于空间的音响现象或视觉行为,通过自由组合或交接构成所谓“事件作品”。它旨在把空间艺术转换到时间艺术中去,代表人物是施托克豪森。他在1961年创作了题为音乐戏剧《原型》的作品,使用的音乐则是他在1960年为电子琴、打击乐器和钢琴而写的康塔塔。 作品的演出是一连串无机的镜头的综合:“舞台监督的怒吼,风流**在镜子前更换服装,小提琴家一面吹警笛一面演奏现代乐曲,摄影师把这些镜头和观众一并摄入镜头,又把它放映在银幕上;其后话剧演员开始演说,音乐达到高潮;不久又变为老太婆的卖报声、先锋派女画家在画布上描绘,绘后又烧掉;舞台监督严肃地念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守则、诗人朗诵用20多个国家的语言写成的晦涩难懂的诗歌……最后出现了康塔塔末尾的收束和声、闪光灯到处闪烁、全体退场、只听见女歌手在舞台深处哼着流行歌……。”90分钟的总谱就这样“演奏”完了。总谱中记载着对登场人物的种种提示
去 http://bbshrhythmcom/(天韵论坛)里面有好多经典的交响乐(也有新纪元,动漫音乐下载,还提供了APE格式的音乐),注册后下载比较快(最好用迅雷),我也喜欢交响乐,你可以加我,我的qq是550673912,记得表明身份。
附西方音乐史必听曲目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音乐
1古希腊音乐:《塞基洛斯墓志铭》
二、中世纪音乐
2《四旬斋前第三个主日的弥撒曲》选段
3《复活节弥撒曲》的继叙咏
4游吟诗人贝•德•万塔顿:《我看到云雀高飞》
5.德。迪亚:《我必须唱》
6亚•德•拉•阿勒:《罗班爱我》
7汉斯•萨克斯:《大卫是诚实而正直的》
8佚名:《埃斯坦比耶舞曲》
9平行四度与五度的奥尔加农
10温彻斯特大教堂的奥尔加农
11圣玛蒂亚修道院的奥尔加农
12雷奥南的两声部奥尔加农
13佩罗坦的四声部奥尔加农
14康都克特:《欢呼圣母》
15经文歌《有人嫉妒/伤心的爱/求主怜悯》
16经文歌《她统治着》
17经文歌《新鲜的草每》
18维特里:经文歌《公鸡喋喋不休地叹息》
19马肖:叙事歌《羞耻,恐惧和踌躇》
20马肖:《圣母弥撤曲》的“羔羊经”
21波隆纳:牧歌《一只凤凰》
22兰地尼:叙事歌《她不再怜悯》
三、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23邓斯泰布尔:经文歌《你是多么美丽,多么可爱》
24杜费:《赞美诗》
25:杜费:经文歌《玫瑰在近日开放》
26杜费:弥撒曲《脸儿苍白》的“羔羊经”
27奥凯亥姆:弥撤曲《MI-MU的“羔羊经”
28约斯堪:经文歌《圣母颂》
29拉索:歌曲《我亲爱的夫人》
30拉索:无伴奏合唱《回声》
31拉索:经文歌《女巫的预言》
32马丁•路德:新教圣咏《上帝是我们坚固的堡垒》
33帕勒斯特里那:《玛采鲁斯教皇弥撤曲》的“信仰经’,
34G加卜利埃里:《坎佐纳》
35莫尔顿:器乐曲《武士歌》
36约翰逊:琉特琴曲《绿袖》
37杰苏阿尔多:牧歌《我无言离去》
38马伦吉奥:牧歌《孤独而凄凉的荒野》
39蒙特威尔第:牧歌《冷酷的牧羊女》
40卡契尼:牧歌《最奸诈的面孔》
41蒙特威尔第:牧歌《我的爱在哪里》
四、巴洛克时期音乐
42蒙特威尔第:歌剧《奥菲欧》选段
43佩里:歌剧《优丽迪丝》选段
44普赛尔:歌剧《阿尔米德》选段
45 A•斯卡拉蒂:歌剧《格里塞尔达》选段
46许兹:《扫罗,你为什么要迫害我》
47科雷利:《三重奏鸣曲》(0p3 Not).
48 F.库泊兰:古钢琴《组曲》选段
49 D•斯卡拉蒂:《奏鸣曲》(K119)
50维瓦尔蒂《G小调大协奏曲》(0p3 Not)
51维瓦尔蒂:《大协奏曲:四季》
52巴赫:《前奏曲与赋格》Bwv543
53巴赫:《马太受难曲》
54巴赫:《约翰受难曲》
55巴赫:《D大调第三乐队组曲》
56巴赫:《音乐的奉献》
57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
58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
59亨德尔:《水上音乐》
60亨德尔:《皇帝焰火音乐》
五、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61巴赫:《第四奏鸣曲》
62格鲁克:歌剧《奥菲欧与优丽迪丝》选段
63佩格莱西:喜歌剧《管家女仆》
64海顿:《第77交响曲》
65海顿:《弦乐四重奏》0p71 NO 3
66海顿:《第94交响曲•惊愕》
67海顿:《第101交响曲•时钟》
68海顿:《弦乐四重奏》0p3 No5
69海顿:《第45交响曲•告别》
70海顿:《第100交响曲•军队》
71海顿:《第104交响曲》
72莫扎特:《C大调钢琴协奏曲》K467
73莫扎特:歌剧《魔笛》选段
74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选段
75莫扎特:歌剧《唐•乔凡尼}选段
76莫扎特:《第40交响曲》
77莫扎特:《第41交响曲》
78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79贝多芬:《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
80贝多芬:《第23钢琴奏鸣曲•热情》
81贝多芬:《第8钢琴奏鸣曲.悲枪》
82贝多芬:《第17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83贝多芬:《第21钢琴奏鸣曲•黎明》
84贝多芬:《第3交响曲》
85贝多芬:《第5交响曲》
86贝多芬:《第6交响曲》
87贝多芬:《第9交响曲》
88贝多芬:《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Op131
六、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89威伯:歌剧《自由射手》选段
90威伯:钢琴曲《邀舞》
91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
92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
93舒伯特:《第8交响曲》
94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95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
96舒曼:钢琴套曲《童年情景》
97舒曼:钢琴套曲《蝴蝶》
98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99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100门德尔松:序曲《仲夏夜之梦》
101门德尔松:《苏格兰交响曲》
102门德尔松:《意大利交响曲》
103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选段
104瓦格纳: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序曲
105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序曲
106瓦格纳:歌剧《女武神》中“飞行的女武神”
107约翰•斯特劳斯: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
108约翰,斯特劳斯: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109约翰•斯特劳斯:歌剧《编蝠》序曲
110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111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112布拉姆斯:《海顿主题变奏曲》
113马勒: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
114马勒:《第8交响曲》
115理查•斯特劳斯:交响诗《死与净化》
116理查•斯特劳斯: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17肖邦:《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
118肖邦:《降A大调波兰舞曲》
119李斯特:交响诗《前奏曲》
120李斯特: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
121李斯特:《第1钢琴协奏曲》
122李斯特:钢琴与乐队《死神之舞》
123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124弗朗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125丹弟:《法国山歌交响曲》
126圣•桑:歌剧《参孙与达利拉》选段
127圣•桑:组曲《动物狂欢节》
128奥芬巴赫:歌剧《霍夫曼的故事》选段
129比才:歌剧《卡门》选段
130罗西尼:歌剧《塞维尔的理发师》选段
131罗西尼:歌剧《威廉•退尔》序曲
132贝里尼:歌剧《梦游女》选段
133多尼采蒂:歌剧《爱的甘醇》选段
134威尔第:歌剧《茶花女》选段
135威尔第:歌剧《阿依达》选段
136威尔第:歌剧《奥塞罗》选段
137马斯卡尼:歌剧《乡村骑士》选段
138列昂卡瓦罗:歌剧《丑角》选段
139普契尼:歌剧《艺术家的生涯》
140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选段
141普契尼:歌剧《托斯卡》选段
142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143帕格尼尼:《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
144格林卡:《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145格林卡: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146鲍罗汀: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147鲍罗汀:歌剧《伊戈尔王》选段
148穆索尔斯基:交响幻想曲《荒山之夜》
149穆索尔斯基: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
150里姆斯基—科萨克夫:交响组曲《谢赫拉查德》
151柴可夫斯基:舞剧《天鹅湖》选段
152柴可夫斯基:《第6交响曲,悲枪》
153柴可夫斯基:《一八一二年序曲》
154斯美塔纳: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155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156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
157西贝柳斯:交响诗《芬兰颂》
158巴托克:《为弦乐器、打击乐和钢片琴而作的音乐》
159德•法雅:舞剧《三角帽》选曲
160萨拉萨蒂:小提琴曲《吉普赛之歌》
161斯克里亚宾:《第5交响曲》
162拉赫玛尼诺夫:《第2钢琴协奏曲》
163拉赫玛尼诺夫:《第3钢琴协奏曲》
164德彪西:管弦乐《牧神午后》
165拉威尔:《波莱罗舞曲》
166拉威尔:《西班牙狂想曲》
七、二十世纪音乐
167勋伯格:《月迷彼罗》
168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
169贝尔格:歌剧《沃采克》选段
170威伯恩:《5首乐队小品》
171斯特拉文斯基:舞剧《春之祭》
172斯特拉文斯基:《圣诗交响曲》
173亨德米特:歌剧《画家马蒂斯》选段
174奥涅格:《太平洋231号》
175梅西安:《异国鸟》
176瓦列兹:《电子音诗》
177瓦列兹:《电离》
178施托克豪森:《青年之歌》
179潘德列茨基:《祭广岛受难者的哀歌》
180克拉姆:《孩子们的原始呼声》
181布列兹:《无主人的锤子》
182约翰•凯奇:《方塔纳混合曲》
183莱斯庇基:《罗马的喷泉》
184埃尔加:《谜语变奏曲》
185霍斯特:《行星组曲》
186布里顿:管弦乐《青年乐队指南》
187格什文:钢琴与乐队《蓝色狂想曲》
188格什文:交响诗《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189科普兰:舞剧《阿帕拉契亚的春天》选段
190伯恩斯坦:《西城故事》选段
191哈恰图良:舞剧《加亚涅》选段
192普罗科菲耶夫: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193肖斯塔克维奇:《第1交响曲》
194肖斯塔克维奇:《第5交响曲》
195肖斯塔克维奇:《第7交响曲》
196肖斯塔克维奇:《第8交响曲》
197肖斯塔克维奇:《第11交响曲》
198肖斯塔克维奇:《四重奏》
199普罗科菲耶夫: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200卢托斯拉夫斯基:《管弦乐队协奏曲》
天鹅的话太常见了额,话说lz写书的话老是出现这个别人会烦的=皿=
==========小品===============
拉赫玛尼诺夫的练声曲 稍稍有点忧伤的 很好听
野蜂飞舞 这个应该听说过哈 蛮考验技巧的
福列的悲歌 梦后 西西里舞曲
门德尔松 无词歌
德沃夏克 母亲教我的歌
埃尔加 爱的致意 这个经常听到的,不过大多是小提琴演奏
巴赫-古诺 圣母颂 原曲是巴赫平均律里的(好像哦,记不清了),古诺给它配上了旋律,很圣洁的曲子=v=
柴可夫斯基 夜曲 船歌
刘庄 浪漫曲 这个还是蛮好听的,不过写到文里好像有点怪怪的
巴赫 G弦上的咏叹调 小咏叹调
圣桑 热情的快板
皮亚佐拉 自由探戈 嘿嘿,这个超好听
Ennio Morricone 的**配乐 比如天堂**院 海上钢琴师
韦伯 变奏曲 就是写歌剧魅影、猫、Evita的韦伯 好像是为他拉大提琴的弟弟朱利安韦伯写的
==========协奏曲 奏鸣曲 组曲等等===========
舒曼的三首大提琴与钢琴 分别是幻想曲 柔版与快板 民歌风格小曲五首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6首 这是经典之经典 最能体现大提琴之美的曲子之一(第一组曲第二组曲…以此类推= =)
德沃夏克 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这个也很有名,应该听到过,也算是大提琴的必修课了
圣桑 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拉洛 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海顿 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埃尔加 大提琴协奏曲 很哀婉沧桑的曲子 其中公认以杰奎琳杜普雷演奏的的版本最好(就是狂恋大提琴的主角哈~)
舒伯特 阿佩乔尼奏鸣曲
弗朗克 A大调奏鸣曲 其实原来是写给小提琴的(我记得= =)
贝多芬 大提琴奏鸣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
博凯里尼 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A大调第一C大调第二G大调第三降E大调第四F大调第五A大调第六) 原来是大提琴与低音奏鸣曲,但是不确定原谱是怎么样的,先拿A皮阿蒂的改编版本用吧
==========合奏===============
舒伯特 鳟鱼五重奏 这个也是经典哈
贝多芬 鬼魂三重奏
维瓦尔第双大提琴协奏曲 巴洛克的东西总是很喜欢~
海顿弦乐四重奏(有一堆……)
安德森的爵士乐 比如蓝色探戈 Plink Plank Pluk(好像是这么拼,大概是安德森的= =) 都是很有趣味的曲子~
=================================================
先这些~
协奏曲一般既可以跟比较大型的乐队(视情况而定,管弦乐队或者弦乐队,当然lz随意YY也可以…没人会注意这么多的=v=)组合,也可以就和钢琴搭配
奏鸣曲通常跟钢琴搭(培养JQ~奸笑)
唔,合奏就无所谓啦
话说2l的TX的曲子有点偏了,并且莫扎特并不能很好的体现大提琴的特点(完全就被当做伴奏乐曲使了囧)
匈牙利舞曲是勃拉姆斯的作品,一般的配器是弦乐队
戈特曼(戈尔特曼) 随想曲
王连三 盲女(不是王连翻啊……)
莫扎特 嬉戏曲(嬉游曲) 这个也可以用弦乐队配器,小型的室内乐团就很好 很好听~
话说,lz贴个文的地址吧O(∩_∩)O~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