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乐中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原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要想在不同的创作风格之间,譬如古典主义和 浪漫主义之间,按照那些讲究条理的音乐史家的愿望划一道泾渭分明的界线,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简单地下定义行不通,这些定义总是因为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过于简单化。例如,假使断言古典主义音乐是客观的,浪漫主义音乐是主观的,那么岂不是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在某种程度上像电脑一样,从不创作反映自己个人感情的作品了?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同样地,如果说浪漫主义作曲家“摆脱”了传统形式的原则,那么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他们在继续使用这些形式,甚至在未必可能的场合下使用古典形式。例如威尔第就用赋格曲式结束他的喜歌剧《法尔斯塔夫》。另外还需明确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风格曾经共存了一段时期,重要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德国理想主义者韦伯就先贝多芬一年逝世,舒伯特的死也仅比贝多芬晚一年。
可是,在这两种乐派之间实际上又存在着我们很容易把握的区别,这些区别大多是源于非音乐的原因。到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根本的改变,他们已不再是一个城市、宫廷或教堂的雇员。贝多芬也只是赢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真正独立,因为不管那些贵人们多么慷慨地让他自行其是, 他的大部分生计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而现在,理论上说作曲家完全是他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也就是大众的仆人。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各种各样的音乐会社团和音乐节网络迅速地发展起来。如果一个作曲家,比如门德尔松,能为这个众多的占统治地位的中等阶层提供他们所喜闻乐听的音乐,他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他忽视时代的审美观,只为自己或他理想中的后代创作,那么他在公众的心目中就必然是个“怪里怪气”的孤僻艺术家。这一类作曲家常以为他们是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是未来艺术的预言者。 “艺术家”一词的使用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整个十九世纪的作曲家都这样看待自己。他们这样称谓自己很有理由,因为一旦摆脱了私人的庇护,投身到社会中去,他们便开始和文学作家等富于创造精神的同行有了接触。事实上,韦伯、舒曼、柏辽兹除了作曲还写过一些有关音乐的书,而瓦格纳不仅自己写剧本,还写出了许多关于音乐、戏剧和哲学的著作和论文,真难以想象他何以还有时间创作出那么多的乐曲来。这新的一代作曲家对弥漫在社会上的各种新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不管是科学的、民族的,还是艺术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文学的陶醉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他们的前辈仅满足于用器乐 表达纯粹的音乐思想,浪漫主义音乐家则致力于让音乐在表达的广度上与语言并驾齐驱。当然,给歌词谱曲一直是作曲家们的实践之一,可是当时流行的是用器乐表达或描绘一种特定的场面,甚至讲述一个故事。这起始于贝多芬的同代人韦伯,后来又被李斯特、理查德·施特劳斯发展为描述性的交响诗。
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的、乡村的浪漫主义文学转变为幻想的、比生活更加广阔的浪漫主义文学,分别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1813年)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1847年)为代表。这两部英国小说有天壤之别,这种区别在沃尔特·佩特(W·Pater)给浪漫主义下的定义中可以得到概括,他认为浪漫主义是“给美添上了怪诞的色彩”。因此,毫不奇怪,浪漫主义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同样表现了一种奇异的超自然的东西,如柏辽兹在他1830年所作的《幻想交响曲》中所表现的那样。作曲家们很快就对周围的大自然发生了新的兴趣,这种自然已经不是贝多芬《田园》中的那种简单的自然,而是大写的“自然”,一种因为他们超脱于芸芸众生才与他们有着特殊联系的力量。不管是文学还是音乐,浪漫主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单个的人,而不是那种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被仔细地划入 某个阶层而根本无法摆脱其束缚的人。因此,对独立个性的重视使作曲家们有意识地追求个人的特点,有时成了自我主义。这样,他们离那些因为循规蹈矩而压抑了自己部分创造才能的古典主义作曲家就越来越远了。
想用寥寥数语概括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其结果非常容易使读者误以为浪漫主义作曲家都是放浪形骸之徒。虽然他们中间有人确有行为出轨的时候,但是总地来说,他们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使自由不致逾越界限。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仍继续运用传统的交响曲、奏鸣曲、四重奏等形式,虽然在这些 形式里出现了与莫扎特不同、会使他的审美观受到侵害的新东西(需要记住的是,审美的好恶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这一代认为“过分”的行为在下一代眼里却是规范,昨天的“顽皮的孩子”,逐渐长成为今日受尊重的“老伯伯”。[注:法国诗人戈蒂耶早年参加浪漫主义运动时被称为“顽皮的孩子”。“老伯伯”则是英国人对曾经担任首相的政治家格莱斯的尊称。])。浪漫主义运动内部也一直存在两个不同的流派,一个是以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为代表的激进派,另一个是以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为代表的保守派。研究早期浪漫主义可以说明分裂是怎样产生的, 也可以把那些重要性在管弦乐曲的作曲家(门德尔松、柏辽兹)和那些重要性在其他方面的作曲家(如歌曲方面的舒伯特、歌曲与钢琴曲方面的舒曼、歌剧方面的韦伯)区别开来。
2、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
初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也是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主思想,它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要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皆可归为浪漫派。从时代上讲,十九世纪中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全盛时期。 三、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如前所述,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晚期作品中,已经明显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舒伯特和柏辽兹可谓初期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们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巅峰,这些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 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3、浪漫主义音乐的历史地位
浪漫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这一时期不但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大“宝库”。浪漫主义音乐也是一座桥梁:韦伯接受了格鲁克和莫扎特的传统,传至近代的瓦格纳;舒伯特在器乐方面是贝多芬的继承人,他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则是经由舒曼和奥尔夫流传至今;柏辽兹的标题音乐源于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其后又与近代法国的印象主义相关联。
巴洛克一词,是用来称呼那些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并且在1600-1750年间繁荣起来的音乐和其它一些视觉艺术,这个词源于葡萄牙语。巴洛克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艺术领域中是在建筑和雕塑艺术里面,按照当时人们的理解,巴洛克这个词的含义是指那些过于雕琢的修饰,或者是一种比较怪诞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贬义成分。作为一个时代艺术风格的归纳,巴洛克这个词既没有一个统一的内涵,又缺乏美学上的立足点,所以当时以及以后的很多文艺理论家们,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大多都是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很少有人用这个词来描述这个时期的音乐。在绘画史上巴洛克这个词具有明显的贬义成分,它是指文艺复兴后期以来在创作中所出现的一种蜕变现象,至于在音乐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含义,人们的观点并不太一致。
在十九世纪之前,欧洲大多数人的审美观点是以古典主义作为唯一的审美准则,与古典主义这种稳定的对称的比较和谐的艺术风格不相符的其他艺术风格,他们都予以否定,像巴洛克这种与古典主义艺术标准不相符合的艺术风格,他们率先作出的是批判的态度。在十九世纪以后,人们才充分地了解到了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风格以及它所具有的感人魅力,所以逐渐开始对巴洛克的整个艺术有了很高的评价,在音乐方面人们逐渐认识到巴洛克音乐是欧洲音乐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奠定了欧洲音乐发展的基础。因此可以说了解巴洛克音乐对了解整个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对了解西方音乐的基本风格特征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许多国家都还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大家知道1640年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标志着欧洲社会从此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作为一种新兴的独立的政治势力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这种社会体制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同时,在思想和文化领域恰好是由文艺复兴向启蒙主义运动过渡。这个时期在艺术领域内,各个艺术门类都在积极寻求自己的发展方向,探索进一步提高自身艺术表现手段的途径,这就使整个艺术门类充满着勃勃生机。
另一方面,这个时期的科学技术也有飞速的发展,因为在十六世纪后半叶的时候,随着宗教战争的爆发,开始有了新的神学和新的哲学,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精密科学的产生,比如像数学,还有现代物理学,大部分都是在巴洛克前后产生的,艺术家们也从中受益匪浅,这个时期的艺术领域无论是绘画、建筑还是音乐、雕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他们在造型还有观念上都有一些大胆的表现,其共同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结构对称严谨,另外还注重装饰性与戏剧性的对比。
在音乐上,音乐家们通过探索与创新,使音乐艺术具有了新的生命力。这个时期音乐方面的主要成就可以归纳为这样三点,第一是歌剧艺术的产生,歌剧艺术在意大利产生,并且逐渐遍及到了欧洲各国。第二是大小调式还有现代和声体系的逐步完善,说巴洛克音乐是欧洲音乐的一个基础,它影响了欧洲音乐发展300余年,其中这个大小调式和现代和声体系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第三是声乐和器乐作为音乐艺术两种主要表现方式,开始走向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
伟大的巴洛克时期音乐大师:
Johann Sebastian Bach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George Frideric Handel 乔治佛雷德里克亨德尔(1685-1759)
维瓦尔第
多美尼科斯卡拉蒂
格鲁克
蒙特威尔第
古典主义时期
在国外,这种音乐类型被称之为“classical music”,“classical”有“古典的、正统派的、古典文学的”之意,所以我们国人将之称为“古典音乐”,确切地说应该是“西洋古典音乐”。首先从概念上解释,“古典音乐”是一种音乐类别的名称。然而即使在国外,对于“classical music”一词的具体意义,也有诸多不同的解释,其中主要异议来自于对“古典音乐”时代划分理念的不同。最狭义的解释是,把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20年代,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巨头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作品特指为“classical music”。最广义的解释则是,把时间前移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从那时起直到后来的巴洛克时期、维也纳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印象主义直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出现的现代乐派,甚至包括所有非纯粹娱乐性质的现代专业音乐,统称为“classical music”。
首先我们要知道,“巴洛克”是一个时期的简称,这个时期通常是指从1600年到1750年之间这150年的范围。这个时期内产生的音乐作品,习惯上便称之为“巴洛克音乐”。当然时间的概念是刻板的,艺术形态则是相对灵活的。或许有人要问,“巴洛克”为何意?其实它本与音乐无关,“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意思是形态不够圆或不完美的珍珠,而且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后来才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巴洛克时期之前的西方音乐发展,从十五世纪中叶一直到1600年,我们习惯将之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正因为巴洛克音乐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在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区别,所以才被后人划分为两个时代。提倡人文主义思想的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标志,也是文学艺术以及现代科学的开端,在音乐艺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缺乏有规律的节奏感、没有强弱音变化也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在创作技巧上的局限。此后的巴洛克音乐能够风靡至今,与它在诸多领域的创新与变化是有密切联系的。有人曾经将文艺复兴时期与巴洛克时期的美学观放在一起,做了如下的对比——“如果把文艺复兴的美学观比做浑圆的珍珠,而巴罗克的美学观则是形状不整的珍珠,它是宁可打破形式上的均整也要着重于表现强度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可以很形象地总结巴洛克音乐的特点,那就是“对比强烈而略带夸张”。相比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作品力求获得和谐统一、舒缓流畅的效果以及整体四平八稳的风格,巴洛克音乐冲破了这种传统,而变得更加热烈而张扬。虽然这种风格在历史上也曾被指责为“过于夸饰而不够规范”,但巴洛克音乐带动整个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事实,没人能将之否定。西方艺术史认为,在巴洛克时期音乐艺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
通常来说,巴洛克音乐有如下一些特色——它的节奏特别强烈、活跃,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且持续不断;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作曲家普遍强调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至于音乐的速度、力度变化在当时相当被看重;曲目的调性也从文艺复兴时期单一而保守的教会调式发展为采用大小调形式。同时西洋管弦乐器也在巴洛克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小提琴的出现、拨弦古钢琴的成形都为巴洛克音乐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其他乐器的发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风格的巴洛克音乐其配器得以朝着多元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不过诸如管风琴、羽管健琴、维奥尔琴这类颇具历史的古乐器依然被广泛使用。
在音乐表现形式方面,巴洛克时期要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体裁丰富的多。皇室以及贵族对音乐的需求,促使许多巴洛克音乐家开拓出很多新的音乐表现形式,歌剧的兴起(并不是起源,歌剧的起源要追述到更久之前)便是最为突出的一点。虽然巴洛克时期的歌剧曾被一些专家批评为“矫揉造作”,但却是此后歌剧发展的一个基础。声乐领域的其他表现形式还有神剧、经文歌、清唱剧、受难曲和弥撒曲等,这些都是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由此可见在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在西洋音乐中依然占有很大的分量。巴洛克时期的器乐曲发展很迅速,出现了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管弦乐组曲、各种舞曲、前奏曲、幻想曲、托卡塔、赋格和奏鸣曲等诸多表现形式。其中很大一部分通过发展、演变,从而成为了后来更为成熟的形式。
音乐在巴洛克时期的大发展也得益于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巴洛克时期最早的著名作曲家应该是意大利人蒙特威尔蒂,他出生于1567年,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向巴洛克时期过渡中显赫的人物”、“歌剧改革之父”以及“十七世纪最出色的作曲家”,但现如今他似乎被我们所忽视,起码在国内普通音乐爱好者当中,熟悉蒙特威尔蒂以及他作品的人不会很多。维瓦尔蒂是大家很熟悉的作曲家,其实他和蒙特威尔蒂一样,也是意大利人,但是他却比蒙特威尔蒂晚出世一百多年!所以蒙特威尔蒂堪称巴洛克音乐的祖师爷。另外,巴洛克时期的法国音乐不可小视,库普兰是其中的代表者,同样出生于法国的拉摩也是同期著名的音乐家,他曾被誉为“十八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作曲家”。拉摩与库普兰一同构建了法国巴洛克音乐的辉煌,两者都是拨弦古钢琴领域出色的作曲家。巴洛克时期德国音乐家的代表是泰勒曼和JS巴赫,其实亨德尔也是德国人,但他的创作大多在英国完成,而且还入了英国国籍,所以通常被视为英国作曲家。泰勒曼这个名字或许显得比较陌生,但在十八世纪他在世的时候,声誉甚至超过巴赫,但作品流传却不是很广泛。
或许大家看了上面的文字会感觉有些复杂,因为对音乐这样一种自由的艺术形式进行分门别类本来就是一件非常费神的事情。不过我们还是应该尽可能应该把古典音乐的概念简要化。普遍的观点认为,相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早期音乐和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初露端倪的现代乐派,巴洛克时期直到印象乐派出现之间这几百年的西洋古典音乐发展最为迅捷,也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因此,短歌行的这个入门系列主要为大家介绍的将是从十七世纪直到十九世纪末期,这样一个将近300年时间跨度内的经典西洋音乐作品,这同样也就是我们所特指的“古典音乐”概念。当然一些超出这个时间跨度的优秀著名作品,譬如二十世纪,苏联现代派作曲家肖斯特科维奇的音乐。
如果只看表象,那么音乐最基本的功能只是取悦听众的耳朵罢了。如果我们要挖掘音乐深层次的内涵,那么我觉得,音乐对作曲家而言是一种表达心境、抒发情感的途径;对于聆听者而言,则是为了从音乐中获取自己需要的情感慰藉、求得精神世界的共鸣。以上两点正体现了音乐的两个特性——娱乐性和思想性。即使是流行歌曲也并非纯娱乐性,而是有思想的。但是古典音乐中蕴含的思想性却要更加深刻、含蓄、多变且耐人寻味。他能够表现出人类最深层、最炽烈的情感和最为跌宕起伏的情绪变化。古典音乐不像流行音乐那样直白,但是留给我们遐想、思考、回味的余地更大,所以它耐听、能够经历岁月和时间的考验,有人说:一旦喜欢上古典音乐,你就找到了自己一生中除了爱人以外的另一个终生伴侣,而且古典音乐是永远不会和你离婚的。虽然比喻有些令人忍俊不禁,但也颇有哲理。
浪漫主义音乐
一、音乐中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原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最早见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中,这些作品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格格不入。古典主义音乐象线条一样鲜明;而浪漫主义音乐则偏重于色彩和感情,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要想在不同的创作风格之间,譬如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按照那些讲究条理的音乐史家的愿望划一道泾渭分明的界线,从来不是那么容易的。简单地下定义行不通,这些定义总是因为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过于简单化。例如,假使断言古典主义音乐是客观的,浪漫主义音乐是主观的,那么岂不是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在某种程度上像电脑一样,从不创作反映自己个人感情的作品了?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同样地,如果说浪漫主义作曲家“摆脱”了传统形式的原则,那么这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他们在继续使用这些形式,甚至在未必可能的场合下使用古典形式。例如威尔第就用赋格曲式结束他的喜歌剧《法尔斯塔夫》。另外还需明确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风格曾经共存了一段时期,重要的浪漫主义歌剧作曲家、德国理想主义者韦伯就先贝多芬一年逝世,舒伯特的死也仅比贝多芬晚一年。可是,在这两种乐派之间实际上又存在着我们很容易把握的区别,这些区别大多是源于非音乐的原因。到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根本的改变,他们已不再是一个城市、宫廷或教堂的雇员。
贝多芬也只是赢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真正独立,因为不管那些贵人们多么慷慨地让他自行其是,他的大部分生计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而现在,理论上说作曲家完全是他自己的主人,实际上也就是大众的仆人。为了满足大众的需要,各种各样的音乐会社团和音乐节网络迅速地发展起来。如果一个作曲家,比如门德尔松,能为这个众多的占统治地位的中等阶层提供他们所喜闻乐听的音乐,他就是成功的;反之,如果他忽视时代的审美观,只为自己或他理想中的后代创作,那么他在公众的心目中就必然是个“怪里怪气”的孤僻艺术家。这一类作曲家常以为他们是出类拔萃的杰出人物,是未来艺术的预言者。“艺术家”一词的使用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整个十九世纪的作曲家都这样看待自己。他们这样称谓自己很有理由,因为一旦摆脱了私人的庇护,投身到社会中去,他们便开始和文学作家等富于创造精神的同行有了接触。事实上,韦伯、舒曼、柏辽兹除了作曲还写过一些有关音乐的书,而瓦格纳不仅自己写剧本,还写出了许多关于音乐、戏剧和哲学的著作和论文,真难以想象他何以还有时间创作出那么多的乐曲来。这新的一代作曲家对弥漫在社会上的各种新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不管是科学的、民族的,还是艺术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文学的陶醉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他们的前辈仅满足于用器乐表达纯粹的音乐思想,浪漫主义音乐家则致力于让音乐在表达的广度上与语言并驾齐驱。当然,给歌词谱曲一直是作曲家们的实践之一,可是当时流行的是用器乐表达或描绘一种特定的场面,甚至讲述一个故事。这起始于贝多芬的同代人韦伯,后来又被李斯特、理查德·施特劳斯发展为描述性的交响诗。十九世纪上半叶,自然的、乡村的浪漫主义文学转变为幻想的、比生活更加广阔的浪漫主义文学,分别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1813年)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1847年)为代表。这两部英国小说有天壤之别,这种区别在沃尔特·佩特(W·Pater)给浪漫主义下的定义中可以得到概括,他认为浪漫主义是“给美添上了怪诞的色彩”。因此,毫不奇怪,浪漫主义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同样表现了一种奇异的超自然的东西,如柏辽兹在他1830年所作的《幻想交响曲》中所表现的那样。作曲家们很快就对周围的大自然发生了新的兴趣,这种自然已经不是贝多芬《田园》中的那种简单的自然,而是大写的“自然”,一种因为他们超脱于芸芸众生才与他们有着特殊联系的力量。不管是文学还是音乐,浪漫主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单个的人,而不是那种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被仔细地划入某个阶层而根本无法摆脱其束缚的人。因此,对独立个性的重视使作曲家们有意识地追求个人的特点,有时成了自我主义。这样,他们离那些因为循规蹈矩而压抑了自己部分创造才能的古典主义作曲家就越来越远了。
想用寥寥数语概括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其结果非常容易使读者误以为浪漫主义作曲家都是放浪形骸之徒。虽然他们中间有人确有行为出轨的时候,但是总地来说,他们有足够的自控能力使自由不致逾越界限。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仍继续运用传统的交响曲、奏鸣曲、四重奏等形式,虽然在这些形式里出现了与莫扎特不同、会使他的审美观受到侵害的新东西(需要记住的是,审美的好恶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这一代认为“过分”的行为在下一代眼里却是规范,昨天的“顽皮的孩子”,逐渐长成为今日受尊重的“老伯伯”。[注:法国诗人戈蒂耶早年参加浪漫主义运动时被称为“顽皮的孩子”。“老伯伯”则是英国人对曾经担任首相的政治家格莱斯的尊称。)。浪漫主义运动内部也一直存在两个不同的流派,一个是以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为代表的激进派,另一个是以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为代表的保守派。研究早期浪漫主义可以说明分裂是怎样产生的,也可以把那些重要性在管弦乐曲的作曲家(门德尔松、柏辽兹)和那些重要性在其他方面的作曲家(如歌曲方面的舒伯特、歌曲与钢琴曲方面的舒曼、歌剧方面的韦伯)区别开来。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
初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也是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主思想,它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要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皆可归为浪漫派。从时代上讲,十九世纪中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全盛时期。
三、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如前所述,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晚期作品中,已经明显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舒伯特和柏辽兹可谓初期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他们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巅峰,这些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德·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四、浪漫主义音乐的历史地位
浪漫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这一时期不但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大“宝库”。浪漫主义音乐也是一座桥梁:韦伯接受了格鲁克和莫扎特的传统,传至近代的瓦格纳;舒伯特在器乐方面是贝多芬的继承人,他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则是经由舒曼和奥尔夫流传至今;柏辽兹的标题音乐源于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其后又与近代法国的印象主义相关联。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
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
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
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
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
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
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
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
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
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
族特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
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
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
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
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
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
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
如舒柏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乐派创新
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
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
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
多乐章的标题交想曲和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
重要的形式。
浪漫注意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
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果贝多芬的
音乐只是黑白**或版画的话,那么浪漫乐派作品则像水彩画和五
颜六色的油画。这一时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浪漫主义音乐流派。一
种是以勃拉姆斯为主要代表的保守浪漫主义,另一种是积极浪漫主
义。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
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
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还有《夕阳箫鼓》一说)、《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 伯牙在江边抚琴,唯钟子期从中听懂山之雄浑、水之幽深;春江明月初升,一叶扁舟,一点渔火,在月下随水漂浮;寒梅迎霜傲雪,疏影弄月,暗香轻度,清奇挺拔;离乡背井的凄凉中夹杂着离别后的思念,如泣如诉,身陷十面埋伏,耳听四面楚歌,空有拔山之力,可惜英雄气短,别姬自刎,痛何如哉;秋月秋风秋夜长,孑影徘徊思故乡,如此寂寞,卿何以堪;自嵇康辞世,从此而绝的广陵散,再现当年聂政刺王的侠肝义胆,今人有兴有幸得见,可谓幸甚。
你认为什么样的一部**,才能被称之为好**?
是豆瓣高分?
还是遥遥领先的收视率?
亦或是观众普遍认可的好口碑?
或者只要是自己喜欢的?
都是。
但也并不全面。
糖糖认为,一部好的**,就如同嘴里可口的食物。
即使吃完后,依然会回味无穷。
《何以为家》
问你啊?
你愿意去看,一个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12岁小孩,主演的**吗?
或许大多数人都被劝退了。
但,下一秒的观感立马啪啪打脸。
你甚至很难想象。
一个孩子的演技水准,居然能达到这种程度。
这不是在打国内某些科班出身,却没有演技的流量明星的脸吗?
赞恩的演技之所以这么好。
没有别的原因。
只因为这是他的本色出演。
与海报相同。
故事的开头,是由一个叫赞恩的12岁男孩起诉父母而展开。
而他为什么要起诉自己的亲身父母呢?
理由说来有些奇葩: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
第一印象?
你肯定是觉得,这孩子脑壳有包吧?
要不。
就是编剧故弄玄虚?
别急。
了解了前因后果,你或许就不会这么想了。
本片采用倒叙的纪实手法。
一点点带你剥开,作为父母的人性,能麻木到什么程度。
12岁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大部分人这个时候,应该在上学。
而赞恩呢?
同样的年龄。
别的孩子在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和照拂。
12岁的他,却已经承担起了赚钱养家的重担。
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对比。
或许也就没有那么多烦恼了。
诚然,如你所见。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赞恩之所以小小年纪就过得这么辛苦。
是因为他出身在一个贫民窟的家庭。
家里的条件,可谓是糟糕透了。
大一点的孩子,都在帮着把家里的水扫出去。
小的孩子,就坐在地上无助的哇哇大哭。
到了晚上。
睡个觉也跟下饺子似的。
家里兄弟姐妹众多。
是这个家庭穷困的根本原因。
为了生计,到了白天之后。
就得大娃带小娃。
兄弟姐妹几个,全部都得出去赚钱。
小小年纪的他们,懂事得让人心疼,又心酸。
却又无可奈何。
如果生活能一直这么平静地度过。
也可以接受。
偏偏天有不测风云。
小赞恩一岁的妹妹萨哈,突然来了例假。
赞恩清醒地意识到,这件事情绝对不能让父母知道。
他关心妹妹,替她解决了初潮的困扰。
一面叫妹妹瞒住其他人。
一面又担心起妹妹的未来。
尤其叫她小心阿萨德。
妹妹心思单纯,
“阿萨德是个好人,他还给我免费吃好吃的东西。”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萨哈很快迎来了一个命运的转折点。
赞恩和萨哈的苦苦哀求和挣扎,并没有改变什么。
父母强拉硬拽地,把她送上了阿萨德的摩托车。
最终,11岁的萨哈嫁人了。
赞恩伤心不已。
贫民窟出生的他,仿佛已经预见了妹妹的命运轨迹。
对父母失望至极的他,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了。
途中,赞恩坐着摩天轮飞到了顶端。
看到了海平线和晚霞。
眼前是希翼中的美好天堂。
下一秒,又落入凡间。
嘈杂袭来,满目疮痍。
就如同他眼睁睁的看着妹妹被父母推入火坑,却无能为力一样。
之后,赞恩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黑人泰格斯特。
以及她年幼的儿子约纳斯。
善良的泰格斯特收留了赞恩。
给他吃饭和洗澡。
赞恩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母爱和温柔对待。
泰格斯特去上班的时候。
赞恩就在家帮忙照看约纳斯。
按时给他喂奶。
帮他换尿不湿。
哄他睡觉。
明明自己也是个孩子。
带起孩子来,却有模有样的。
然而,好景不长。
泰格斯特自己也收入有限。
且是个黑户。
她在办证的时候,被人讹诈。(泰格斯特原名拉赫。)
因钱不够,没有办成。
后被有关单位发现,强行拘留。
最为心酸的是:
办证那人说的话句句扎心。
泰格斯特这个保护伞离开之后。
赞恩和约纳斯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家里没了吃的东西。
哥俩一开始只能吃冰解饿。
想喝口水,也只剩一杯夹杂泥浆的“水”。
生活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为了生计,赞恩只得“重操旧业”。
学着母亲的样子,制作了“饮料”去卖。
又免不了被小混混欺负。
好不容易攒了一点钱。
赞恩兴奋的和还不会说话的约纳斯,计划去一个好一点的国家。
过能被人尊敬的平静生活。
第二天,这钱换了奶粉。
又所剩无几。
赞恩又只好去卖锅。
好在遇到了朋友易卜拉欣。
在她的告知下,赞恩到救助站领到了一点点吃食。
回去之后,却突然发现东西都被人扔了出来。
连门都进不去了。
走投无路之下,赞恩实在无力抚养约纳斯。
只能选择把约纳斯卖给条件好一点的人。
换得500美元的他,计划要去其他地方独自生活。
回家拿证件,又被父亲狠狠训了一通。
最让他绝望的是:
嫁过去没多久的萨哈死了!
悲愤交加的他,因捅伤了阿萨德被刑事拘留。
母亲探监的时候。
告诉赞恩:
我怀孕了。
你就要有个弟弟或者妹妹了。
并兴奋地和他讨论:
希望会是个女孩。
这样就能给她取名叫萨哈了。
赞恩听完,只觉得心凉。
句句都在扎他的心。
最终。
赞恩在刑事处罚期间,起诉父母。
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
赞恩虽然是一个孩子,却活得极其通透。
法庭上,他麻木地对父母说:
“你肚子里的孩子会跟我一样。”
结尾。
唯一让人愉快的一件事就是:
泰格斯特与儿子团聚。
剧中赞恩的一番话,也引人深思:
“我想让大人们都听一听我的话,
我想让那些不能照顾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
否则孩子长大后能回忆的是什么?
是暴力,虐待,
侮辱,或者殴打吗?
被铁链锁,被水管浇,被皮带抽吗?
我听过最亲昵的话就是,
给我滚臭小子,
或者走开混蛋。
我的生活,就像一坨狗屎。
比我脚上的鞋还脏吗?
我天天都活在地狱里。
受着煎熬。
就像我做梦都想吃鸡肉一样。
我原本以为,我们会长大。
长成个好人。
会受人尊敬,还有很多人喜爱。
但是,真主不想让我变成这样。
他要我们像地毯一样被人踩在脚下。
剧末。
赞恩那个勉强的笑容,充满了心酸感。
实在无法赞同楼上的观点拉赫的练习曲并没有那么难,比起肖邦练习曲要好弹的多。不过有一个难点是你的手是不是很小,拉赫本人手非常大,所以他写的曲子手的跨度都非常大,对于手小的人来说并不好弹,比起手大的人来说是有些劣势,但是通过练习还是会有提高的。如果楼主手很小的话,其实可以选择肖邦练习曲,或者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还有李斯特有几首练习曲手小的也可以弹。不过如果楼主手比较大或者非常想弹拉赫练习曲的话,其实也没有哪一首最合适,因为只要你能弹好就是最合适的!这个就要和你自己的钢琴老师商量了,因为你的老师一定是最了解你钢琴水平的人。总之不要一味的挑太难的弹,弹好是最重要的!
祝你好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