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伊斯特拉赫的轶事

奥伊斯特拉赫的轶事,第1张

奥伊斯特拉赫在和普罗科菲耶夫与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往中,曾有许多趣事。下述的一则,不仅颇能说明两位作曲家的性格,而且极传奥伊斯特拉赫之憨厚神态:我那时正在准备普罗科菲耶夫的一首作品,其中一个音究竟应该有升记号还是没有,难于确定。我找到作曲家本人,请他解答。普罗科菲耶夫在钢琴上弹来弹去,一下子升半音一下子还原,越弹越糊涂,最后他大声嚷了起来:'你去问我的秘书吧!他大概清楚。'

事情到此并未结束,有一回我遇到肖斯塔科维奇,就把这个 还没有得到解答的问题向他提出。肖斯塔科维奇同普罗柯菲耶夫的行事风格不同,他不在琴上弹,只是认真地思索片刻,然后做出非常肯定的判断:当然是有升记号的。'

我不明白他判断的依据,仍存疑惑。过了一段日子,我又一次碰到肖斯塔科维奇,于是再向他提出那同一个问题。肖斯塔科维奇已经忘记上一回的事了。他还是认真地思索片刻,然后做出非常肯定的判断:'当然是没有升记号的。' 奥伊斯特拉赫的性格温厚、持重,还常常喜欢开些善意的玩笑,他的幽默淡而有味。这些品格在他演绎的勃拉姆斯作品中反映了出来。1954年2月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合作录制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在当时曾经引起巨大的轰动。评论家哈特纳克在所著《我们时代的小提琴大师》一书中赞扬这个版本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唱片。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给予这部作品的宽广的幅度是别人难以想象的,他的揉指和滑音运用得如此细致小心,给这部刚健的作品增添了许多细腻的感情色彩变化。他的曲式结构交代得十分清楚,把美和力量完美地统一在一体。这个版本对当代小提琴家如何演好这部巨著也是一个有益的启示。他后来和克雷姆佩尔合作的唱片在力量上有些松懈,似乎和名气稍小的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合作,他精神更放松,表达感情更自由。

1954年录下的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情形与此相仿。1878年,在3个月草率的婚姻破裂后,柴科夫斯基来到瑞士的日内瓦湖畔消愁散心,在这里,他逐渐地恢复了往昔宁静的神思。正好这时候,他以前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一个学生、小提琴家科泰克来陪伴他。科泰克拉了许多小提琴作品给他听,有门德尔松的e小调协奏曲等,柴科夫斯基对其中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印象特别好。他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写道;您知道法国作曲家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吗?它是为小提琴与乐队协奏而写的,由五个连续的独立乐章组成,具有西班牙民间主题。这首作品令我十分满意。有许多清新、明快的气息,动人的节奏,美好而和声处理出色的旋律。它和我所熟悉的新法国学派的其他作品有许多相似之处。拉罗就是属于新法国学派的,他和德里布、比才一样,不追求深度,但注意避免陈规旧套,寻找新形式和更关心音乐的美,而不像德国人那样遵守既定的传统。我今天十分满意地一连弹了它两次。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激起了柴科夫斯基写作小提琴音乐的兴趣,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部协奏曲的写作。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比他后来和奥曼迪合作的版本出色。他的感情表达 更舒展自然,琴声出自肺腑,十分真诚感人。

部分名气较小的作品

除了这些鼎鼎大名的杰作之外,奥伊斯特拉赫还录下了塔涅耶夫的《音乐会组曲》和欣德米特的《小提琴协奏曲》这类名气较小的作品。

《音乐会组曲》是塔涅耶夫为小提琴和乐队写下的推一一部作品,题献给奥尔。作品由五个乐章组成。独奏小提琴以一连串音阶、琶音和颤音组成的辉煌狂想乐段揭开全曲,忧愁的旋律使我们联想到19世纪的俄罗斯还是个尚未废除农奴制的国家。第二乐章是轻巧的18世纪小步舞曲风范,带有宫廷气氛。在小提琴的高把位上,奥伊斯特拉赫发出了极其悦耳动听的琴声。第三乐章题名童话,沉郁的小提琴带出一段温馨的轻摇,中间以后情绪逐渐激动,在小鼓的滚奏下,小提琴带着几分哀怨结束这个乐章。第四乐章主题与变奏篇幅最大,是全曲的青华所在,一个俄罗斯风味十足的旋律马上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它单纯、表情丰富,引出性格越来越复杂的变奏。第一变奏是技巧的变化,第二变奏雄浑有力,如同农民的健步,第三变奏是精巧的圆舞曲,婀娜的秀色在云鬓间闪动,第四变奏是急速活泼的急板,第五变奏是一首玛祖卡舞曲,矫健有力,最后一个变奏又回到了主题,小提琴在最高音区婉转吟唱,如同一只夜莺在诉说夜色之美,娓娓动听的旋律在静谧中消散。第五乐章采用了19世纪作曲家喜爱的意大利塔兰泰拉舞曲形式,热烈喧闹的场面和高超的技巧贯串始终,给全曲一个效果辉煌的结尾。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是当前此曲惟一的版本,的确也无须它求。

欣德米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作手1939年,是优美抒情的作品。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优美的世界:前此,人们似乎没有从这部作品中发现如此美妙的旋律,他的乐句的划分和转调的色彩明暗变化极其精细。作曲家分明被他的出色表现所感动,指挥乐队伴以激情投入的协奏。这个1962年的录音,是小提琴和乐队之间平衡的一个好样本。 奥伊斯特拉赫除了演奏小提琴,对指挥也有很浓厚的兴趣。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乐队中演奏中提琴(先)和小提琴(后),体会过置身于宏大的音响中身心所受到的震撼。他有句玩笑话:小提琴不能演奏G弦空弦音以下的音符,对我来说似乎是个耻辱。他对浑厚、浓重的低音的爱好由此可见一斑。1962年,奥伊斯特拉赫首次作为指挥登台献艺。他的指挥动作也像他拉琴一样朴实自然,不过分夸张。小提琴家是这样来描述他在指挥领域的新奇发现的:指挥乐队如同沿着一条美丽的河流顺流而下,突然间,我们发现大海就在前面。河岸渐次退向远方,你可以向四面八方了望,这时候有无限多的可能性摆在我们面前。奥伊斯特拉赫指挥了许多苏联作曲家的作品,他指挥的勃拉姆斯交响曲也被认为很有特色,获得好评。

我有谱子,可以告诉LZ,看着不难,但弹起来很很难。 还有,其实只要看第一钢琴就好了,双钢琴的第二钢琴是干的乐队伴奏的活,其实不难,所以乐队总谱和双钢琴看哪个都一样,关键看第一钢琴的。

这个论坛的贴有谱子下载,但需要注册:http://wwwclassicalcomcn/forum/viewthreadphptid=1165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Rachmaninoffiano Concerto No 3 in D minor, Op 30) ,即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号OP30,作于1908—1909年,1910年11月28日由拉赫玛尼诺夫自己主奏钢琴首演,呈献给钢琴家约瑟夫·霍夫曼 (Josef Hofman,1876—1957)。而我们大多数人今天对这部协奏曲的认识大概源自于**《shine》。第三钢琴协奏曲是始终围绕着**故事情节的主题音乐。这是让人思考的音乐,这是鼓舞人奋进的音乐,这是上帝的音乐。当然这也是悲惨的过去,无奈的现实,美好的憧憬。

“拉三”被称为“世界上最难演奏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真实生活中的戴维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西里尔·史密斯(Cyril Smith),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体力上的付出等于“铲十吨煤”。1909年11月,拉赫马尼诺夫本人作为钢琴独奏者在纽约首演时,也把自己这首协奏曲戏称为“大象之作”,以比喻其庞大与沉重。从各方面看来“拉三”都是作曲家的代表作“拉二”(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延伸,但前者的演奏难度显然大大超过了后者。

全曲共3个乐章:

1.不太快的快板,D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弦乐与低 音管前引后,钢琴立即以八度音程表现第一主题,移到乐队后,钢琴做装饰。单簧管和圆号出现新的动机,形成第二主题素材要素。插入钢琴华彩后,第一主题再出现于乐队,平静之后钢琴右手在左手分散和弦之上呈示第二主题。扩大抒情性平静后进入发展部。发展部第一主题在各种调性中作变化,在更加活泼的部分用新要素作发展,然后进入极快的快板的华彩。再现部极似华彩之后的终结部。

2.间奏曲,慢板,A大调, 变奏曲式,三段体。第一段在弦乐暗示下,由双簧管表现出主题,钢琴以三连音构成的狂想曲型乐念加入,转为降D大调,主题作浪漫处理。中段为“更加活泼”,钢琴左手展开半音阶型的滑奏,右手为强有力的和弦,单簧管、低音管奏第一乐章第一主题衍生出的旋律。转为慢板后,钢琴配合半音阶性音型如歌的旋律。然后钢琴以厚重和弦奏稍快的主题,与钢琴发展成雄壮的乐念,钢琴奏华丽乐段,趋于平静后,钢琴才以华彩终结。

3.终乐章,D小调,奏鸣曲式。在乐队进行曲节奏下钢琴有力地奏第一主题、反复几次后,速度更快,钢琴以切分法向前推移,再以G大调奏抒情的第二主题,反复后变为极快板快速音群,缓和下来后结束呈示部。发展部以降E大调谐谑地开始,乐队奏第一主题的变形,钢琴装饰推进。然后钢琴进行第一乐章第二主题精练后的旋律,钢琴单独发展,速度更快,在快速音群的曲趣后转为广板,钢琴更富表情奏第一乐章第二主题的原貌。再现部按原顺序,第二主题以F大调,接着有活泼的快速音群,短暂的华彩后进行D大调终结部,实为大型的最急板,强有力地结束。

钢琴自动演奏系统其原理都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把演奏者手指对钢琴键盘的弹奏音高、节拍、速度和力度,转换成特定的信号,记录在介质上。然后再传递给自动钢琴控制系统,驱动安装在键盘底部的电磁线圈动力部件,推动钢琴的榔头敲击琴弦发出乐声。

这种方法表现出来的演奏音色和效果,与真人钢琴演奏的表现不相上下。

扩展资料:

钢琴自动演奏系统的起源:

1、自动演奏的钢琴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最初人们尝试在普通钢琴前增加一部可移动的演奏器,其外形就似一架小型簧风琴。一排65-88个“木手指”置于普通钢琴键盘上方,代替了钢琴家的双手。演奏器以打孔纸卷(打孔位置与钢琴谱相符)记谱,用脚踏风箱鼓风作为动力,通过纸卷缓缓转动,纸卷上的孔位与驱动机械连动相应的“木手指”击琴键奏出音乐。此后又有设计者将外附的演奏器直接安装于钢琴内部,还可控制速度、力度、踏板等。

2、自动演奏钢琴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曾广为流行于家庭娱乐,曾有过两年内生产达50万台的纪录;到了30年代由于无线电及电唱机的兴起,才渐被淘汰。

3、由于纸卷打孔的数量上不受人手十指的局限,钢琴上的音阶和音域都可尽量发挥运用,故自动钢琴仍受到创新的近代作曲家们的青睐。拉赫玛尼诺夫、德彪西、马勒、格什温、理查·斯特劳斯都曾为这种乐器写作乐曲,并制成纸带,供自动钢琴演奏使用。

拉赫玛尼诺夫对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俄国社会现实是不满的。拉氏一生创作了各种体裁的大量作品,从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出反叛的倾向:《升c小调前奏曲》和他的代表作《第二钢琴协奏曲》有着阴森的背景、沉重的低音,是一种彷徨、苦闷心情的写照;《春潮》则充满青春气息,活泼向上,表现出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渴望。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风格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他一贯沿着俄罗斯音乐传统及音乐史上的莫斯科乐派前进。柔美的旋律、深邃的内涵贯通于俄罗斯独特的音乐语言,悠长宽广、气宇轩昂,处处映射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精神。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音乐特性,他的音乐才会让人们为之感动和折服。他的创作虽然实质上仍是浪漫主义的,却经受了20世纪气息的熏陶,形成了拉赫玛尼诺夫独特的创作风格。与肖邦和斯克里亚宾的《前奏曲》相比,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显得更加短小、精练,织体也较朴素单一,他所反映的是内在精神生活中的瞬间感受。与肖邦等人的“即兴性”特点比较而言,拉氏更注重思想内涵上的思考。

  拉氏为钢琴创作的《前奏曲》包括OP23(1903——1904)的10首、OP32(1910)的13首及OP3的1首,共24首。OP23,NO5作于1901年

其实,这个曲子对于学习一年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它本身的八度跨音练习就是一个大问题,祝你成功!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D小调,完成于1909年9月,首演于1909年11月28日,是作曲家为赴美演出而创作的一首大型作品,以其浓烈的情感表达和艰深的演奏技术而闻名于世。该作品在钢琴协奏曲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钢琴协奏曲之王”。全曲分为三个乐章,演奏时间需40分钟左右。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常被认为是“最难演奏的钢琴协奏曲”,虽然这一名称尚存争议。就连拉赫玛尼诺夫,作曲家本人(技术极为精湛的钢琴家),也为这部作品的难度目瞪口呆。他曾说:“这部作品是为大象写的。”1909年,在作曲家热爱的位于伊凡诺夫卡的老宅子,拉赫玛尼诺夫为他美国的首次亮相准备了这首协奏曲。首演由纽约交响乐团呈现,Walter Damrosch指挥。这部协奏曲不久后又被古斯塔夫·马勒指挥纽约爱乐乐团演出。马勒对于这部作品的关心和热情给拉赫玛尼诺夫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同时也减轻了来自美国和英国对于这部作品拘谨、小气的批评给作曲家的影响。时至今日,第三钢琴协奏曲远比针对它的批评有名。世界上许多伟大的演奏家将其列入演奏目录,急于在这极端困难但诗意异常的杰出作品中证明自己的力量和敏捷。

  第二钢琴协奏曲是拉赫马尼诺夫渡过精神危机以后的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是世界最优秀的协奏曲之一

     乐曲的第一乐章一开始是钢琴奏出一长串似钟声般的无伴奏和弦。和弦的音响由弱到强,就像钟声由远到近传入耳畔,这是典型的拉赫马尼诺夫的音响。

     接着,弦乐飘然而至,演奏深情忧郁且带有痛苦的旋律,钢琴则以沸腾的波浪音型作为背景。这一旋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颂歌和进行曲的色彩。

     钢琴很快占据了主导地位,推动着进行的速度,直到音乐迸发出强有力的高潮,第一主题结束。这时,中提琴奏出了一段简短而富有表现力的旋律,引出了钢琴独奏抒情的,在整个音乐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的第二主题。

     第二主题接近结束时,第一主题的动机重又出现,但这时显得平静而安详且略带诙谐。这时,气氛开始紧张。钢琴再次急速推动进程,出现了一个新的主题。随着这一新主题的到来,整个音乐的气氛由不安开始转向悲壮,并最终达到一个狂风暴雨般的高潮。

     但音乐最终还是安静了下来。圆号吹出了一片平和安祥的景象,但这种平和安详显得非常的脆弱。最后,一连串令人不安的和弦引出了钢琴和乐队以悲壮的音响作为整个乐章的结束。

     第二乐章是沉思性的乐章。钢琴以绵延的柔板开头,在中段钢琴的力度逐渐加大,音符变的光辉有力,演奏者有点象在弹一手轻快诙谐的练习曲。在乐章的后半段,沉思的旋律又重新回来,并一直到结尾。在这一乐章,作曲家逐渐找回了自信,但还是显的有些脆弱。

     第三乐章是一首快速的情绪欢腾的终曲,作曲家在这一乐章终于找回了自信。乐章从开头就充满了欢快的气氛,旋律非常坚定。乐曲中段,黑暗想重新占据主导,但是它被坚定的意志始终挡在了门外。最后,钢琴重复乐章开头的旋律,并在乐队的配合下进入了一个辉煌灿烂的结尾,从而结束了整个乐曲。

拉赫玛尼诺夫为钢琴而作的《音画练习曲》,其含义是用钢琴技巧与音来作绘画表现,LZ练这首曲子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扒谱练习,要体会这首曲子的内涵,注意作者在细节上设的伏笔以及过渡,这是拉赫玛尼诺夫1911~1917年间为他的两个孩子而完成的作品,它在乐曲中运用了华丽的技巧,类似李斯特的《超技练习曲》,LZ说道驾驭本曲,其实它的音乐性却凌驾其上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练习曲。。希望LZ能将这个传世佳作练习好,--wanghongdawh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616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3
下一篇2024-02-13

随机推荐

  • 精华液和精油是一种东西吗?有何区别?

    精华液和精油不是一种东西,其功效和使用手法都不一样哦!精华液通常是某一系列产品中所含美容成分浓缩的产品,往往都是量少价贵,在化妆水和乳液(或面霜)之间使用,精华液可加强该系列产品的功效,比如美白系列中的美白精华液,可以加强美白效果;抗衰老系

    2024-04-15
    58800
  • 哪些韩妆品牌好?

    这个感觉自己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用韩妆两年多了,韩国叫得上名字来的护肤品和面膜几乎都用过,彩妆很少用,没时间化妆,哈哈,便宜点的悦诗风吟,AHC,中档得呼吸、伊思,好一些的人雪花秀、后的水颜套、拱辰享、美白套,最贵的就是天气丹吧。每种产品各

    2024-04-15
    45100
  • 面膜代加工厂家

    1、济南博利医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主营产品:面膜,面膜加工,壳聚糖面膜代加工,械字号面膜加工,玻尿酸原液,霜膏,乳液等。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明湖路2号东湖大厦东座702室。成立时间:1998-07-15。2、广州寿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产品:膏

    2024-04-15
    59100
  • 国产婴儿米粉哪个好

    贝因美英氏伊威味奇方广双熊导语许多妈妈选购婴儿米粉都更青睐于进口婴儿米粉,对国产婴儿米粉品牌信心不足,其实国产婴儿米粉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是质量可信赖的,而且还有很高的性价比和适用性。那么国产婴儿米粉哪个好?下面51Dongshi小编为你推荐国

    2024-04-15
    41600
  • 妮维雅630成分安全吗

    妮维雅630成分安全。经查询相关资料:妮维雅630经过成分表和安全分析得到风险成分和孕妇慎用成分均为0种。NIVEA妮维雅630系列,是亚马逊海外购的又一必购产品,秉承着好用不贵的原则吸引了很多女士。妮维雅这个品牌大家都比较熟悉,很多人都会

    2024-04-15
    38500
  • 晒后修护精华露什么时候用

     晒后修护精华露在皮肤晒伤降温后使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存在于一年四季中,不管阴天还是晴天它都会对皮肤造成伤害,所以在外出的时候要涂抹具有防晒功效的防晒产品,但是有时候因为防晒产品涂抹得不够均匀或者用量不够,就会导致紫外线趁虚而入伤害皮肤,可以

    2024-04-15
    39600
  • 素瑟抗初老套盒补水效果怎样

    素瑟抗初老套盒的补水效果很不错。该套盒中加入了大量水解珍珠、水母提取物、玫瑰花油以及熊果苷等成分,能够从内而外改善肌肤问题,淡斑美白肌肤,抗衰紧致肌肤,同时也能补充皮肤所需成分。使用后,可以一天下来都保持皮肤水亮光滑,形成抗衰保护层,改善肌

    2024-04-15
    37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