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容易出状态的多肉有:赫拉和橙梦露。
1、赫拉
这种多肉是景天科的一种杂交品种,非常好看,在生长期一定要多晒晒太阳,叶尖红红的,并且叶片上还有一层白霜,变成紫红色,真的是很妩媚的。赫拉在夏天的状态也很好,注意不要被强光暴晒,温度高于35摄氏度就需要适当的遮荫了。
2、橙梦露
夏天养护橙梦露,需要有充足的光照,光照不足容易褪色,并且等土壤甘油了再浇水,注意不要浇水在叶片上,以免叶心积水腐烂,平常也不要淋雨。如果底部有老叶子,建议及时摘掉,保持通风,长势也会更旺盛一些。
夏天多肉的养殖方法
1、水分条件
夏天养殖多肉时应该为其每3到5天浇一次水,同时疏通花盆底漏,保证积水的顺利流出,以免出现土壤积水导致多肉烂根,并且浇水的时间需要选择在上午或者傍晚,而中午温度过高,浇水后可能会影响根部呼吸。
2、光照条件
多肉喜光,但是害怕强光的照射,在养殖时需要将其放置在树荫下,为植株提供充足的散射光照射,促使多肉进行光合作用,为其生长提供养分,而到了冬季光线较弱,则可以将植株移至向阳处接受阳光直射。
3、定期修剪
在养殖多肉时需要为其定期修剪,春季是它的生长季节,此时植株生命力顽强,同时密枝、枯枝较多,应该使用消毒后的剪刀进行修剪,然后使用消毒液涂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赫拉和晚霞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赫拉体型相对娇小、叶背有一条凸起的脊线,而且他们两个的价格也差不多,基本上都可以买到对版的货,更重要的是他比晚霞容易出状态,露养的晚霞还不错,一旦被养在封闭的阳光上,就会徒的连亲妈都不认识,而我们的赫拉就不一样了,只要有一定养护经验,就可以养出状态。
网购回来的赫拉,基本上都是脱过土的状态,经过长途运输,一些毛细根就会枯萎,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记得进行修剪,清理掉大部分毛细根,只留下粗壮的主根即可,然后晾上2天左右,等到伤口结痂就可以上盆了,我一般都是潮土上盆,上盆之后放到散光充足的地方,别随意搬动一周左右再浇水,基本上服盆都很快,虽然赫拉度夏容易,但是这个季节已经不适合网购多肉了,大家可以等到入秋以后再买。
修根后的赫拉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养根,这个时候我们的配土就不能有太多颗粒,加上赫拉的叶片又不是特别厚,消耗太快的话容易造成僵苗,因此我们可以用4到5成的颗粒土,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可以在根部附近的位置垫上一层泥炭土,一些大老桩或者想直接用高颗粒土,就可以参考这个办法,当然前提是花盆够大,小盆没有发挥的空间,赫拉最好使用大一点的盆,盆底垫上点颗粒,一般情况下经过一个春季或者秋季细心养护,根系就可以强健起来。
直到根养着以后,我们就能胆大的去沥干水分保养了,前期为了能养根必须给与充裕水分,赫拉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徒,这跟光照条件有一定的关系,阳光照射足水份多一些不会出现很明显的旺长,反过来植物便会退色、株形伸开,但是我觉得略微伸开的赫拉,色调蓝粉,显得很有灵气。
控养环节浇灌能够直到底端的叶子耗费的时候才浇,露养得话除非是一两个月都没雨,不然一定可以粗放经营,阳台上赫拉最好是可以确保4小时左右的阳光照射,并没有露养那样震撼,可是长相还会超越绝大多数多肉,对于遮光问题,我在北方夏天最高温可能就35度以上,赫拉没遮过阴,仅仅挡风遮雨,若是有南方爱花之人养过赫拉,能够分享一下南方高温时是否要遮荫。
赫拉是可以培养粗大下山桩品种,大家在平常保养时,能够适时地撸掉底端的一些叶子,外露茎杆来,提高木质化速度,并且赫拉的下山桩价钱价格不贵,喜爱群生或是下山桩的爱花之人,能直接选这些一物一拍的店铺,一步到位。赫拉叶插的存活率几乎为零,一般都是根据斩头或是侧芽繁育的。
总体来说,赫拉有冬美人一样蓬勃的生命力,并且长相也很高,初学者、生活阳台党都能够养得非常好,怪不得那么多人都强烈推荐赫拉,可以说是放心还好看,一年四季都不丑,值得购买。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主要是能动模仿自然、符合形式美规律的结构。
1、能动模仿自然
能动模仿自然,是中国古代园林屹立于世界园林之林的最显著审美特征,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永不衰竭的生命力所在。因此,观赏中国古代园林,首先应该把握此一特征。
2、符合形式美规律的结构
形式美规律,是使一个事物的诸多内容要素组成为一个美的形式的规律。对园林来说,形式美规律就是把山、水、花木、建筑等要素组成为一座美的园林的规律。
形式美规律是一个规律群,它主要包括整齐与节奏规律、对称与均衡规律、比例与和谐规律、分层与有序规律、完整与生动规律、多样的统一规律。中国古代园林,都是符合形式美规律的结构。它们在形式美规律的作用下,主要形成了层次丰富、主体突出、组合和谐、变化统一等审美特征。
扩展资料
能动模仿自然的要求:
1、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就是源于自然,反映自然,向自然学习。“天人合一”审美观认为,师法自然就是要 讲求真(“法天贵真”),要有天然野趣(“天趣自然”)。
2、融于自然
融于自然,是把园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融于自然的目的,是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使人们获得丰富的审美对象,尤其是自然美。
3、顺应自然
顺应自然,指园林的建造,包括筑山、理池、设置花木、建筑房屋等等,都服从于自然美的需要,而不能破坏自然美。
4、表现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草的设置与处理,很讲求表现自然。就是要求树木花草具有自然本色,无人工良迹。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古园林审美特征
一种规定,其根源在于诸虚空维作用点的不同,古老的“离间白”命题正是在此寻到了自己的立足地。原子内部众多的虚空维的交点,构成了一个亚层次网络世界,即原子结构。而其中的上限作用点构成了事物的本质规定。 旋涡论从原子
唯物论辩证法新形态的探讨-《虚空—原子旋涡论》
王齐
内容提要
众所周知,西方的原子论与中国的元气说是古典唯物论的两大基本模型。由于前者强调间断,后者注重 连续,使得二者在哲学史上呈现出某种既对峙又互补的状态。本文则是在现代科学与实践发展的背景下对二者进行融合的一次尝试,最终使唯物论与辩证法获得一个崭新的形式 文章的基本思想是:(1)从物质范畴到原子范畴,将原子确立为宇宙的全息胚,而不是终极的宇宙之砖。(2)从矛盾范畴到虚空范畴,将相互作用规定为虚空维的交汇与扭曲。(3)论证客观存在之物质 ——能量 ——信息三位一体性。
关键词汇 原子 虚空 交汇 扭曲 旋 涡
在哲学界有一种说法:20世纪排斥本体论,排斥本体论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已成为20世纪哲学的一个特点[1]。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因为本体论作为哲学的基石始终是两条路线(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而物质本体论自然也就成为马列哲学的命脉所在。但是,为了不被人误解是一种独断的哲学立场,本文将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为客观存在构筑一个模型。由于这个模型的建立,唯物论与辩证法就融合为一个极为简洁的形式。
下面,笔者将从哲学史、马列经典与现代科技之三维交汇中来论证这个模型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与其自身合理性。在这个过程中,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与指正。
一、唯物论的变革:从物质范畴到原子范畴
世界的本原(始基)是什么?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哲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始终存在分歧并在今天一定遭到某些人排斥的问题。但是,探索它的历史演变对于建构一个新体系却是极为有益的。在人类走出蒙昧之后,自发的唯物论者就沿着一条与唯心主义迥然不同的路径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在欧洲哲学史上,从米利都学派的“水——无限者——气”到赫拉克利特的“火”;又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到文艺复兴时期布鲁诺的“单子”,惯于将本原归结为某种有形之物,唯物论的萌芽天生具有直观性。在这个阶段,历史曾经作出过两次著名的螺旋:(1),米利都学派:水——无限者——气,其中,“无限者”是唯物论第一次 挣脱直观的束缚,作出了远离现象世界的运动,而“气”则在更高层次上走向直观。(2),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火、水、土、气构成万物,是对万物始基由一而多的一种探索,而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则又实现了由多归一,并且后者最终被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所扬弃。
唯物论走出感性直观的圈子后,与唯心论在实体范畴上发生了交汇。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因为其摇摆性而分化,在中世纪经院哲学内部经历了唯名论与实在论的交锋。由于实体概念的灵活性,迫使唯物论者最终从“实体”走向“物质”,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战斗旗帜,以区别于唯心主义阵营。马列经典作家曾就物质概念先后下过定义,从恩格斯经普列汉诺夫到列宁形成了一条认识链。“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列宁的物质定义标志着唯物论在20世纪初所达到的认识高峰。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可以说是唯物论继“无限者”、“实体”诸范畴之后对直观的又一次消融。但是因为物质概念对客观存在描述的不完备性,即由于物质存在方式(时空、能量、信息 ……)之客观性所导致的物质概念与客观存在之间的不对称性,使它后来注定被扬弃。而古典原子论则以虚空和原子皆为客观存在的悖论形式集中体现出这一点。这个悖论的展开不仅将克服物质概念抽象性与片面性的不足,使物质概念沦一个历史范畴,而且将揭示出物质所以自我运动的本性,也就是辩证法产生的伊甸园所在。
人类实践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使得这个悖论获得了充分的舒展,唯物论通过历史的螺旋重新走向直观。20世纪先后创立的相对论、量子理论、广义系统论 ……打开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新视野。它们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崭新的世界图景,而且科学在自身的发展中也为哲学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其中对哲学触动最深的是对本体论现有模式的冲击。从物理世界中粒子生灭闪烁的真空海洋,一直到精神世界的需要层次模型、大脑与精神的相互作用机制 ……历史搏动的脉络已清晰可触,在本体论的殿堂中,人类的认识脚步正从“客观存在”踏入“存在模型”的门槛。古典原子论正是由于自身虚空和原子关系的深刻内涵,使它在两千多年之后依然能够枯木逢春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但它已不是原来的形式。“虚空”因为与“元气”相近似,从而使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元气思想精髓通过虚空范畴的中介渗透入原子论中,东西方两大本体论模型由此而在本世纪交汇,唯物论从此将获得自己的时代形式。
原子论上升为科学本体论的历史是极为艰难曲折的。从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到道尔顿,原子作为僵硬的宇宙之砖,以其不可分性而最终投入了形而上学的怀抱。由于科学的发展,原子内部结构的发现,原子论中的原子思想已发展到某种极致,而仅是作为标注人类认识尺度的原子范畴,或物理世界的粒子层次,被归入了狭义原子之列。原子范畴就这样从哲学的云端坠落到科学的实证土地上。但是,原子范畴并没有一直消沉下去,借助于虚空思想与现代科学的交汇,它将重返哲学的天庭。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写道:“一是古老的原子(和虚空)的原则。虚空之被认为是运动的泉源,不仅由于地方空着这个意思,而且还由于它包含有‘更深一层的思想: 在否定的东西中 一般都包含着生成的根据,自己运动的不安的根据’”。[3]在统一场论向着纵深发展的今天,物理学企图统一粒子的四种相互作用力,这种科学背景下,列宁的论述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虚空和原子之间的关系,虚空不仅在原子之外,而且也在原子之内。我们正是在此撕破了古典原子论中原子与虚空之机械****,并且寻找出一条将原子论改造为科学本体论的途径。
当我们将原子视为物质的一般形态之后,原子就不再只是狭义的微小颗粒,而是统指宇宙万物。广义上说,沙粒、星辰、鲜花、树木、鸟兽、人类社会 …… 都是原子。恩格斯的从陨石到人的演化系列就是一个进化着的原子链条。而所有从爱因斯坦相对论出发所建立的有限宇宙模型则为我们显示,宇宙也必须作为一个原子来理解。这样一来,原子范畴就在历史的牵引下闯入了系统论的领域中,因为原子就是系统。这是认识史从实物中心论向系统论中心论的历史转折在逻辑中的必然反映。它将使我们从哲学的高度反思系统论所创造的成果。斯宾诺莎的实体是自身原因的命题,在此已演化成原子自己构成自己的悖论,即相互作用的元素构成系统,而元素则又是亚层次的系统,如此不息,形成了一个怪圈。埃利亚学派对德谟克利特原子有限可分性思想的责难最终在此获得结果。
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可以说,原子不是终极意义上的宇宙之砖(细胞) ,而只是宇宙的全息胚;虚空——原子旋涡论则是经过奥卡姆剃刀修剪之后的唯物论辩证法的新体系。古典原子论的扬弃,意味着唯物论的历史又将完成一次重要的螺旋:物质的个别形态——>物质——>物质的一般形态。它的哲学意义完全可以类比1960年美国数学家鲁滨逊用数理逻辑的方法证明了无穷小量的存在,从而把标准分析推进到非标准分析,使微积分理论完成了一次螺旋:直观——>逻辑——>复直观。唯物论的发展史也正是如此。
二、辩证法的改造:从矛盾范畴到虚空范畴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者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4]。马克思将实践作为一个基础环节导入认识论中,从而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哲学革命。从机械唯物论向辩证唯物论转化的第一步,就是把能动性从唯心主义手中夺过来。马克思开始了把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论中的“基本内核”相结合得哲学探索。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过程 ,至今没有结束。虚空——原子旋涡论作为唯物论辩证法的一个新体系,它也必须将自己置于这一历史链条中去理解,它是历史通过螺旋走向更高而不是倒退式发展,它是“本理二核”在现阶段以原子和虚空的方式继续融合的必然产物。它只有在正确解释宇宙全息胚的动力源泉与转化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将辩证法建构于唯物主义大厦中的目的。
原子为什么会运动?这是辩证法的灵魂所在,因为它直接涉及物质与运动的不可分割性。对于这个问题的哲学探源将使我们上溯到泰勒斯那里去。当欧洲哲学史上通过泰勒斯产生的物活论的萌芽,如磁石有灵魂、石头有感觉 ……它已猜测出了物质自我运动的本性。由于物活论抹煞了事物高级阶段与低级阶段的界限,从而最终让位于物性论。物性论则在本原层次上阐述了世界之统一性与辩证性。人类对物性的深入探讨促使虚空范畴从古典原子论的层面上浮出来。在本体论的意义上,虚空不再只是原子之间的空隙、原子运动的场所,它只能被理解是一种客观存在着的、非实体化的、连续态的“无”,或者说是“元气”(为了标注历史的痕迹,在此暂且借用一些前科学的概念,它的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客观虚在”)。从自然物质的属性,到生命机体的需要,一直到人类社会的需求、利益,设备技术体系的性能 ……皆可理解为虚空的某种存在状态。我们在亚里士多德的冷热干湿四性加合成火水土气诸元素的臆测中可以寻觅到它的原始的痕迹 (东方的老子则提出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5]的命题),而后来的唯心主义者贝克莱、马赫之流,已用自己的方式将虚空无限膨胀为独立存在的感觉要素。唯心主义对能动性的抽象发展就在于它以这样的或那样的方式曲折的将虚空提升到本征量的地位,并与原子相对抗,而这也正是它生命力所以千载不衰的奥秘所在。唯物论如果想真正成为“辩证的”唯物论就必须汲取唯心论在历史上所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唯心论虽然是“不结果实的花”[6],但它也毕竟生长在人类认识的大树上,并且占据真理链条的一定环节。
将虚空确立为运动源泉,列宁曾经注意到这一点,并在原子原则中作过精深的阐述,但他更基本的却是沿着赫拉克利特所开创的“一切皆流,无物常住”[7]的对立统一思想路线走了下来,将革命狂飙时代的独特风格投影于自己的哲学背景之中。而这又被以后的追随者所继承,将事物运动的动力归根于自身的矛盾,于是成了辩证法大师们的共识。引用黑格尔的话说,“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源泉”[8],“矛盾是在其本质规定中的否定的东西,它是一切自己运动的原则,而自己运动就是矛盾的表现”[9]。表现在具体科学之中,就是将水之流动归结为水位差,电子运动归结为电位差 ……而人的行动则归结于需要。我们可以看到,尖锐化的差异== 矛盾,发展到生命阶段特别是人的阶段,动力源的表述已由“矛盾”转化为“需要”,概念的流动实际上暗示出了二者的内在一致性,我们完全可以据此挖掘到一种本原层次上统一的表述:虚空。这种认识上的螺旋为古典原子论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使之能够上升到物性论的层面。
虚空范畴从历史的冬眠中苏醒之后,在现代系统论中通过终极目标而得到深化。虚空作为原子自我运动的内在源泉,曾被通俗的称为物质的欲望、冲动等。而虚空范畴在历史上的演化轨迹已使我们将目光投注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归宿”的猜测,即轻的东西上升,因为天是它的自然归宿;重的东西下降,因为地是它的自然归宿 …… 在辩证法探索的萌芽中委实闪耀着天才的火花。因为自然归宿的达到实质上是矛盾的解决,也就是虚空的完成,或者说是亚里士多德的“隐德来希”。而在东方,这种思想的胚芽则萌动于老子的《道德经》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10]。它不仅以“道”的形式显示出虚空完成的方向性,而且在虚空与真理之间已建立了初步的联系,为进一步论证真理的客观性提供了可能。
由于“虚空”与“元气”是标志人类同等认识尺度的概念 (宋朝张载提出了“太虚即气”[11]的命题),气有阴阳之分,虚空亦有对立之别,正如现代科学所揭示的物质存在正反。对虚空本性的探索可促进我们对辩证法的深层挖掘。虚空的本性是完成自身,是与“自己的他者”相结合,而这也正是客观世界联系的普遍性与相对稳定性的根据。它导致了原子的完成方式必然采取两条路线中之一条,或者原子间通过彼此完成而进化(吸引),或者原子自身通过解构而退化(排斥),犹如哈姆雷特反思“是生存还是毁灭”[12]一样,原子就此展开自身向上的或向下的螺旋。不仅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矛盾由此而冰释,而且宇宙作为一个原子也正是通过向下——>向上——>复向下的螺旋推动自身的历史前进。膨胀——>收缩——>复膨胀的振荡宇宙模型的哲学根据在于它既承认宇宙在时间上的演化又承认宇宙在空间上的发展。虚空的本性使它表现为原子的终极目标,并进而表现出一种不可遏制的自我运动的趋势,虚空==能量。而虚空的实现,本性的展开,其方式则是联系——转化,这可以归结为原子作为系统的运行机制,也可以归结为原子完成自我的辩证法。至于联系(网)在转化中的传递,则是信息的流动,它通常表现为某种时空构型。当我们漫步于物理世界之际,就会发现,虚空——原子,即为场——粒子,而联系==空间,转化==时间。在以后的论述中,我们将把时空观念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本体论意义上的虚空维的交汇与扭曲,它的实质完全等价于“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13]的经典命题。物质范畴的缺陷将被突破,而爱因斯坦的哲学精华将展现出冰山之一角。
虚空为了完成自身,就必须与“自己的他者”相结合,如同阴电与阳电在空中以闪电形式而中和,从而彼此完成自身。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它是关于“自然归宿”的朴素猜测,到量子力学创立过程中,物理学家玻尔已通过有意识的使用相互排斥相互补充的经典物理学概念描述原子现象,在方法论上归结出并协(互补)原理,但它所呈现出的是一种从形而上学到辩证法的过渡状态,而列宁则在认识上将其提升为辩证法的要素,“不仅是对立面的统一,而且是每个规定、质、特征、方面、特性向每个他者(向自身的对立面?) 的转化[14]。
原子作为虚空的载体,在完成自身的过程中充满着竞争与互助的中介因素,这就使得“自己的他者”并不唯一,最终与自己结合的必定是一个拥有自身历史的、包容差别的、和谐的整体。生成后的原子就不可避免的具有偶然的片面的特点,而虚空也只有在无限螺旋展开中才能充分显露原子的偶然以及证明自身的存在。吐故纳新、新陈代谢由此而成为宇宙间永远不可抗拒的铁律。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思想通过漫长的时光隧道依然散发出智慧的芬芳。因为正是在这里,原子的偶然色彩已在折射出系统建构的无穷性原则。
三、哲学的黑洞:唯物论与辩证法的联系中介
伊壁鸠鲁标志着人类对原子的认识从直线运动到曲线运动的历史转折。这种曲线运动思想后来发展成新陈代谢的宇宙法则,确实为人类开辟出了一个崭新的视野。但它在历史上却始终以圆圈思想的面貌出现,如同哲学宇宙中的一个神秘的黑洞,拥有梦幻般的迷人色彩,从而使它能够作用于人类认识史上的每一个阶段。我们甚至可以说,当人类企图从世界之中寻找本原(万物由此而生,并复归于此)之际,已显露出圆圈的端倪。它既表现为东方的阴阳鱼流转、五行之生克,又表现为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灵魂轮回”,赫拉克利特的“永恒的活火” ……到了近代,黑格尔又以“正题——反题——合题”的圆圈模式构筑自己的唯心主义体系,并且曾就圆圈思想的哲学意义作过天才的阐述,“一个本身完整的圆圈,但它的完成同样又是向另一个圆圈的过渡;——这是旋涡,它向自己的中心折回,而这个中心又直接在另一个把它吞没了的更高的圆圈的边缘上”[15]。黑格尔以简洁深刻的语言描述了宇宙的主体的运动方式,本体论与辩证论在此是统一的,但黑格尔的缺陷不仅表现为绝对精神的唯心性,而且也表现为主体演化方式之单线因果性。
如何从黑格尔唯心主义丛林中啄出辩证法的明珠,在19世纪40年代已成为一个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此作过精深的研究。他们拯救出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成为圆圈思想的新形式,并且由于其开环性、上升性,而称之为“螺旋”。列宁后来又将其运用于认识论研究,“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16]。对于这种圆圈思想,马列经典作家虽然没有留下“大写字母的逻辑”供我们参考,但是认识链条的连续性却可以使我们断定,圆圈思想没有与本体论研究相结合只能说是一种缺憾。
旋涡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将圆圈思想从辩证法导入唯物论的界域中,并且借此改变了唯物论辩证法的传统形式。虚空螺旋作为圆圈思想的哲学定位,在客观世界中拥有最普遍、最深厚的基础。以细胞为例,它在自己的发展中经历了一个“黑格尔的过程”,到成熟的有机体,完成最后一个环节,展露出一个圆圈;而生殖则标志着一个新的圆圈在开始了 ……这种由虚空本性驱动的,以原子流转方式形成的圆圈,我们称之为虚空螺旋。它的实质是虚空维以有——无(虚空完成,对称与否) 二态为存在方式的唯物主义的“道”。它构筑为旋涡,使得“一切都互为中介,连成一体”[17],成为原子相互转化的根据。
在一个虚空螺旋内的原子环节是有限的,如麦有粒与株两个环节,而蚕则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环节,但更多的虚空螺旋却仅有一个原子环节,这就使得原子的存在如同两段永恒黑暗间的一段极为短暂的光明。原子在虚空螺旋(旋涡)中的位置,不仅以界限的方式显示出了虚空维的完成度,而且也蕴含了“时间之箭”的胚芽。因为虚空螺旋的展开所固有的方向性,使我们能够将矢量法则引入到本体论的模型建构中。恩格斯在此是先驱者,他晚年就曾用矢量法则来解释人类创造历史的动力机制,“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了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18]。我们的旋涡论就是沿着恩格斯的思路,从人性逆推物性,将这种矢量思想推广到了整个物质世界的演化历史中。
由于虚空维可以用矢量表示,运用矢量法则解析原子将使经典的质——量范畴获得突破,于是方向==质,大小==量,作用点==原子在旋涡中的位置。恩格斯的论述,“存在的不是质,而只是具有质并且具有无限多的质的物体”[19],“每一种质都有无限多的量的等级”[20],在矢量法则的普照下已显露出新意,孤立的虚空维由于在宇宙旋涡中没有位置而不存在,存在的只能是作为虚空维交汇纽结的原子,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分歧在此被进一步放大。而众多的虚空维之所以在原子内没有依据矢量法则合而为一使得事物只能有一种质、一种规定,其根源在于诸虚空维作用点的不同,古老的“离间白”命题正是在此寻到了自己的立足地。原子内部众多的虚空维的交点,构成了一个亚层次网络世界,即原子结构。而其中的上限作用点构成了事物的本质规定。
旋涡论从原子转化方向到转化机制的深入探讨,将触及辩证法的本质内容。原子作为虚空旋涡中的纽结,是虚空维在交汇之际所形成的一个有限的区间,诸维在此依据各自的最大完成度而分——合(向上的或向下的),丰富多彩纷繁芜杂的矛盾世界由此而打开,但它所呈现出的是虚空维在经过原子时被扭曲。这种关系的存在,在相对论中表现为物质对时空的弯曲,在遗传学中表现为阴阳交合之后的基因重组,在系统论中表现为新质的产生,而在社会学中表现为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法律因人而扭曲所构成的法治与人治的全部辩证关系。总之,虚空维的交汇与扭曲导致原子的生成,而原子为了完成自身就必须对外释放自己的虚空维,诸维并行,多样化的胚芽在生长——系与元产生——原子作为系统在膨胀。诸元在完成自身的过程中,又必须协同、共处、同一,如同太阳系的形成,吸引渐渐超过了原来的排斥,由此而显示出膨胀极限的存在==亚层次世界的原子被扬弃,虚空维从此原子到彼原子的转化完成。
通过对原子转化机制的探讨,我们可以对圆圈思想的本体论价值作出如下总结:圆圈不是本体,它只是本体自我完成所必须采取的形式,或者说,它就是辩证法的本质特征。超弦理论认为构成物性的最小的单元是时空连续体中的线状涡,[21],在此自有其深刻之处。虚空以其“内在不安息”推动各原子环节的展开,从而返回自身(原子完成之际,也就是自我否定之时,而原子之存在若不能达到自身虚空的要求则必定解体——热力学第二定律之熵增加在物性论层面上暗合“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谋略机制),构成了一个“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22]的圆圈,也由此而达到真无限。“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23],虚空以原子为载体而刻划出的圆圈乃是虚空不灭的必然表现,因为“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是统一的,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永远不会丧失 …… ”[24]
四、 宇宙的全息胚:在对立统一中发现了时间之箭
如果说虚空维的交汇潜在规定了原子在旋涡中的位置,那么虚空维的扭曲则直接导致了原子的生成,构筑原子的虚空由此而分化为“三个世界”。对虚空三世界的研究,将揭示出原子所以能够成为宇宙全息胚的根源。
在一个原子内部,一部分虚空因为互补联系而完成,谓之零虚空,即[0]。从唯物论的角度说,作为实体,它是诸虚空维(属性)之载体,并且直接规定了原子的旋涡位置;从辩证法的角度说,它是“解决了的矛盾”,是根据,它进入形式,并通过自锁机制,形成了自己的僵硬性。所谓“+和-相加等于零。‘矛盾的结果不仅仅是零’”[25],所谓“解决了的矛盾就是根据,就是作为肯定与否定的统一的本质”[26],这都是对它的经典论述形式。在这里,由于形式==虚空维之交汇与扭曲所形成的结构==界限,从而使传统的四维时空观暴露出局限,N维时空就在我们面前,并伴随我们认识的发展而不断被承认。在科学史上,当物理学借助于真空的某些性质使规范场获得质量的时候,它所凭借的也正是零虚空的存在。零虚空概念的确立将被视为人类认识从对立到中介之后的必然环节。一部分虚空在交汇之后因为没有完成而被原子释放,上升为原子的意志,“新的矛盾产生了”,此谓之正虚空,即[+]。在对立统一的经典模式中,它被归入了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真理性就在于,从人这个原子环节上考察,将正虚空(需要)给予优先系列化,形成了一条毛泽东式的主次矛盾链。但他忽略了人的死亡也是生命本身的一种需要,即下面将要谈及的负虚空的存在。
一部分虚空在交汇后扭曲,被原子所压抑,放逐于自由区间之外,此谓之负虚空,即[-]。用黑格尔的话说,“它是一种反对着自身的冲动,是在自身中包含着肯定倾向的否定的东西”[27]。作为“阳(虚空——引者注)开以生物,阴(原子——引者注)阖以成物”[28]之际的残余,它在顽强的表现自身,由此而成为假象客观性之根源,即“假象是 (1) 存在着的无、非存在的东西,(2) 作为环节的存在”。[29]
将原子结构关系划分为虚空三世界,即原子==[+、0、-],这既是对作为唯物论基石的物质概念的发展,又是对作为辩证法细胞的对立统一规律认识的深化。它可谓是唯物论与辩证法交汇的黄金点。我们可以看到,在零虚空的自锁基础上,正虚空对原子的强化作用表现出吸引,而负虚空对原子的弱化作用则表现出排斥,原子的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由此而统一。零虚空构成了原子的封闭性(自在之物),而正虚空与负虚空共同构成了原子的开放性(自为之物),并且二者是在不同的层次上沟通无限,它们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假象的泡沫性质。
由于虚空维的交汇与扭曲,使得原子在生成之际已蕴含了程序的胚芽,即零虚空是过去时,正虚空是现在时,负虚空则是将来时,这是由虚空本性所构造的逻辑。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30],黑格尔通过绝对精神(实质上是虚空本性的曲折表现) 为我们暗示出了过去——现在——将来之时间流动。原子在虚空旋涡中的流转模式宛如天体运行,虚空维的扭曲使它在一个原子内的完成不得不沿着〔+〕——〔0〕——〔-〕的程序“自转”,表现出对立统一,如昼夜之更替,同时又沿着自然界所规定的原子环节系列而“公转”,表现出否定之否定,如春夏秋冬四季之轮回。这样所形成的螺旋曲线是虚空维为了对抗异化扭曲而必须采取的运行方式。在控制论中,它表现为系统为了保持自身稳定性或达到某一种特定状态而实施的反馈机制。对原子曲线的本质探讨,使我们不仅经历了从同一(虚空)经差别(原子——原子) 到矛盾(虚空——原子) 的逻辑过程,而且还从
赫拉是一种颜值很高的多肉,它属于景天科拟石莲花属,是晚霞和大和锦杂交的品种,所以看上去和晚霞很相似,只是比晚霞小了一些,叶边的颜色也鲜艳了一些。它的叶背上有一条隆起的脊线,叶片的边缘也有一些弯曲。赫拉是一年四季都有状态的肉肉,所以很多花友都喜欢养殖。夏季养赫拉,只要做好四点,也可以很美。那如何来做呢?
35度以上适当遮阴
赫拉属于春秋生长旺盛的多肉,喜欢充足的阳光,害怕强烈阳光的照射,到了夏季温度超过35度的时候,需要适当的遮阴,防止叶片出现晒伤的情况。
光照:夏季温度超过35度的时候,赫拉就会出现生长缓慢,或者是停止生长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养在遮阳网下,或者是室内散射光的地方。不要完全遮阴,防止出现叶片徒长变得松散,从而影响观赏价值。在早上或者是傍晚阳光比较温和的时候,还是可以适当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这样赫拉的状态更好一些,颜值也更高一些。
减少浇水的次数
赫拉在生长旺盛期的时候,需要的水量也多一些。不过因为属于多肉植物,本身就比较耐旱。夏季高温的时候,如果浇水太多,就容易出现烂根黑腐的情况,所以说夏季浇水也需要注意一些。
浇水:七月份的时候,是天气比较潮湿的时候,在这段时间里给赫拉浇水,可以等土壤2/3干燥后再浇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见干见湿。不要等土壤干透之后再浇水,防止赫拉的根系出现问题,这样就更不容易度夏了。
还有我们要经常的向花盆周围喷水,这样可以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有利于赫拉顺利度夏颜值漂亮。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早上把一瓶冷水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到了傍晚的时候,用细眼喷壶居高临下的喷雾,切记不要直接对着赫拉喷,这样不仅可以起到降低温度的做,而且可以让赫拉更美一些。
春秋生长季节的时候,赫拉喜欢微雨,可以让赫拉更加漂亮水润,可是到了七月份,室外养殖的赫拉,注意做好防雨,防止土壤太过湿润,导致赫拉出现根系腐烂。另外很多地方,七月份总是阴雨连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补光灯给赫拉补光,防止徒长褪色。
通风要做好
容姐文章中说到夏季养花卉的时候,总是会出现通风要做好,或者是通风不能少,因为夏季高温高湿的时候,通风一定要做好,否则赫拉就容易出现病虫害,或者是黑腐烂根,在这种情况下,颜值也就没有了,可见通风的重要性有多高。
通风:室内养殖的赫拉,我们可以经常的开窗通风,只要在早上或者傍晚开窗通风,赫拉就可以长得很好,其实她的要求并不高。可是无法做到开窗通风,那么就需要使用风扇来帮助通风,但是使用风扇的时候,一来不要风太大,二来不要距离太近,防止风力过大,导致赫拉出现不适的情况。
定期杀菌
赫拉在生长期的时候,容易出现白粉病,尤其是到了夏季,高温高湿的情况下,一旦通风做不好,出现白粉病的几率就会更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杀菌剂提前来预防,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防控。
防菌:在七月份的时候,我们可以隔20到30天,使用多菌灵或者是百菌清来预防赫拉出现的白粉病,具体的使用方法可以按照药品说明书来使用。剩下的药液,可以稀释一倍后给赫拉浇水,可以起到防止黑腐烂根的作用。
有颜值的赫拉,只要做好适当的遮阴,合理的浇水,良好的通风,提前预防杀菌,就可以让赫拉在7月份也很美。赫拉是你的菜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