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魏东明的作品目录

钢琴家魏东明的作品目录,第1张

  魏东明作品目录

  1976年:大型歌舞“红日永不落”的音乐创作

  1977年:在北京演出的10首歌曲

  1979年:中国古典舞课堂伴奏教材(两册)(北京舞蹈学院资料室出版发行)

  1984年:八首中国舞曲钢琴伴奏曲(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合集12首歌

  1985年:芭蕾舞课堂音乐50首钢琴曲曲谱及录音带(北京舞蹈学院资料室)

  1986年:芭蕾教学教材钢琴曲(录音录像带)

  电视片“艺术选材”音乐创作并演奏(北京舞蹈学院电教室)

  芭蕾舞剧《家》钢琴谱的编写

  1988年:初级芭蕾舞课堂音乐钢琴曲50首曲谱和录音带(北京舞蹈学院电教室)

  1990-1999年:歌曲30余首(词曲),“忘不了”、“深深的思念”、“漫步深秋”“也许”“雨中曲”、“月光下”“山泉水”“过去的事”“不要再等待”“雨过天晴”“报春花”“爱的探戈”等。

  1994年:“中国古典舞教学”共创作10首钢琴曲

  中国芭蕾舞考级第四级”共创作钢琴曲28首(曲谱、录音录像带)

  1998年:“中国舞基本训练钢琴曲选”。共创作24首钢琴曲(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合集)

  2000年:原创“芭蕾舞课堂音乐200首钢琴曲集”(上、下册)(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3年:“根据中外名曲改编的简易钢琴曲集”共160首(四册钢琴曲谱和四张CD),其中改编的作品有王酩:“妹妹找哥泪花流”,张丕基:“乡恋”等。(中唱深圳分公司出版)

  原创8首音乐会中国舞曲钢琴独奏曲

  2000年-2004年:原创22首歌曲(作词作曲)-“我永远陪伴在你身旁”、“当你离开我”“我不会再让你哭泣”“为什么”“独自一人”“我想对你说”“泪雨”“消失在风中的幽香”“浪漫曲”等。

  1988年至今:原创钢琴浪漫曲集30首(音乐会独奏曲)、“爱的赞歌”“在人间”、“山泉”、“鹰”、“乡音缭绕”、“月光”、“思念”、“相逢在梦中”、“远山飞云”、“雨中兰花”、“细雨梦回”、“摇篮曲”、“我想对你说”、“折翼”、“帆”、“落叶”、“消失在风中的幽香”、“风中的呼唤”、“归来”、“小星星”、“似水流年”、“神灯”、“日出”、“清晨”、“悲歌”、“独自一人”、“来自天堂的歌声”、“远方的蝴蝶”、“春之舞”、“如烟往事”等……

  2004年:新改编中外名曲简易钢琴曲160首(待出版)

  1992至2004年:根据中国流行歌曲改编的大型钢琴独奏曲50首,包括:“忘情水”、“冰雨”、“吻别”、“一千个伤心的理由”、“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只要你过的比我好”、“祝你平安”、“懂你”、“雾里看花”、“好大一棵树”、“真的好想你”、“轻轻的告诉你”、“绒花”、“故乡的云”、“阿莲”、“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红豆”、“橄榄树”、“如果云知道”、“望乡”、“从头再来”、“暗香”、“朋友”、“你快回来”、“花祭”、“独角戏”、“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大约在冬季”、“我是一只小小鸟”、“明明白白我的心”、“小城故事”、“晚秋”、“最浪漫的事”、“看海”等……

  1992年至2004年:根据外国名曲改编:大型钢琴独奏曲12首:拉赫玛尼诺夫的“春潮”普契尼的“当晴朗的一天”、“人们叫我咪咪”以及“送别”、“夏天最后一朵玫瑰”、“伦敦德里小调”、“燕子”、“雪绒花”、“简爱”、“叶赛尼亚”、“辛德勒名单”、“泰坦尼克”

  2004年:新创作芭蕾舞课堂音乐钢琴曲200首

  新创作中国舞课堂音乐钢琴曲集88首

  歌曲“雨、越下越大”“雨中兰花”“我愿变成一只蝴蝶”、“泪在流淌”、“告别昨天”、“蝴蝶花”、“把爱找回来”、“海鸥”、“温柔的月光”、“你的爱点燃我生命的火花”、“衷心的感谢你”、“梦回故乡”、“你的微笑化做永远的彩虹”……

  2003年至2004年:原创“西班牙主题随想曲8首”(钢琴组曲)

  1970年至2004年共创作各类钢琴小品1000余首:“小赋格曲”三首,“小步舞曲”五首,“动物园”共六首包括“欢乐的小麻雀”“小刺猬”“长颈鹿”……“老祖母讲的故事”20首,以及“午夜钟声”“晨歌”8首,探戈舞曲20首、爵士乐30首、“幽默曲”“心中的太阳”“蓝意”“如歌的行板”15首,“紫丁香”“兰花赋”“夹竹桃”“睡莲”……“铃兰花”、“雾”、“心儿在歌唱”、“夜曲”10首,“牧童”“牧歌”10首,哈巴涅拉10首等………

  2005年新创作作品:大型歌舞剧“魂系仙境”全剧音乐。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吉林艺术学院是整个东三省内唯一的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应用型公办高校A类。创办时间1946年。学院有着培养人才摇篮的信念、要做传承文化基地、培养艺术创新的源泉、引导美学窗口的办学功能。

                                   

简介

吉林艺术学院(JILIN UNIVERSITY OF THE ARTS),简称“吉艺”,坐落于“北国春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六大艺术学院之一、是教育部中俄高校艺术交流基地、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高校。

吉艺前身为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1958年组建吉林艺术专科学校,1978年更名为吉林艺术学院,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成为吉林省首批拥有省级重点学科的院校,吉林省文化干部学校、吉林省艺术学校、吉林省歌舞剧院附设的音乐舞蹈学校、吉林市艺术学校、长春**制片厂附属长春**学院等先后并入吉林艺术学院。

根据2017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表演、造型、综合、城市艺术四个校区,拥有全日制在校生817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30人,本科生7295人,专科生53人。

学院秉承传统教学理念,发扬优势,坚持以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主轴,以“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和“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工程”为两翼,不断完善“项目带动教学、科研深化教学、表演促进教学、实践检验教学”的教学机制,着力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

学院艺术学科整体建设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国家级专业数量和省级最重要学科数量均位居国内同类艺术院校前列。邀请多位国际高水平艺术家来学院演出和工作,为师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进一步拓宽了学院艺术教育的视野,提升了学院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学院同时积极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文化事业发展。

                                   

师资力量

根据2015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员工659人,其中专任教师441人,副教授以上教师240人,聘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100余人。在这些教师中有7人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为省高级专家,2人为省级拔尖人才,6人为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为省级教学名师, 5个省级教学团队,他们在为学院培养人才的同时,先后获得了一大批国家和省级艺术大奖:两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音乐界最高奖——金钟奖金奖、全国美展金奖、中国油画展艺术奖第一名、CCTV服装大赛金奖、国际拉赫玛尼诺夫大赛最佳歌剧演唱奖、首届“中国好声音”冠军、中国戏剧奖小品小戏奖、桃李杯舞蹈大赛金奖,并多次荣获吉林省文艺界最高奖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等。

                                   

教学建设

根据2015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一流专业:音乐学、广播电视编导、绘画、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音乐学、艺术设计、表演

省级一流专业:视觉传达设计、音乐表演、音乐学、表演、广播电视编导、绘画、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

省级特色专业(3个):绘画、音乐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

省级品牌专业(2个):绘画、音乐表演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戏剧影视表演实验教学中心、音乐实验教学中心、美术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美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实验区

学科建设

根据2015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个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个):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4个):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合作交流

根据2015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白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等10个国家的23所著名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连续举办教育部俄罗斯艺术大师班、长春国际钢琴艺术节、长春国际陶艺作品展,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唯一的中俄艺术交流基地;并且学院已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开展了2+2、3+1以及本硕连读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并邀请大量的国际高水平艺术家来该校演出、工作,为学院师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与交流机会。

此外,学校曾组织牵头人民大会堂吉林厅设计、国庆五十周年和六十周年吉林彩车设计制作,上海世博会吉林馆主题陈述方案策划与设计和宣传片制作;承办“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儿童**节开闭幕式、全国第十二届冬运会的视觉形象设计,中国长春国际钢琴艺术节、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展、全国艺术纤维展等;参与东博会、汽博会、农博会、国际**节、国际动漫节等所有重大展会。

                                   

科研成果

该校副院长郭春方《实施协同创新 为地方文化发展繁荣服务》、高新《综合性艺术院校专业建设刍议》两项成果获得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 在第六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该校郑艺的《一声一世界》获著作类二等奖,江雪的《蔡京传世书礼<节夫><宫使>真伪考》获论文类三等奖,徐科锐的《贺绿汀音乐美学思想初探》获论文类三等奖。 在第二届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该校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曹保明的著作《最后一个皮匠》获一等奖;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硕士生导师王艳荣的著作《吉林民间歌曲史论》获二等奖。 在2013年度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该校音乐学院教师徐科锐的《现象学视角中的音乐本体意义理论研究》获二等奖;美术学院教师江雪的《蔡京书法研究》获三等奖。   

                                      

馆藏资源

根据2015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总数496万册,各分院资料室藏书84万册,电子图书362万册,期刊950余种,设有多媒体电子阅览室2个;重点收藏了音乐、美术、艺术设计、戏剧、影视、播音、节目主持、文艺编导、舞蹈专业等大量书籍,引进了《中国电子文献期刊网》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馆内还设有“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美术参阅室、艺术设计参阅室、日本文化研究室、古籍线装室”5个特色库。

  dance music

  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由于时代、民族特点和功能、用途的不一而有多种类型。一般舞曲都具有特性鲜明的节奏。不少舞曲(特别是民间舞曲)还要求由某些特殊的乐器或唱法演奏和演唱。在舞曲里,某种典型的节奏型贯串始终。这种典型的节奏型,正是区别各种舞曲的最重要的标志。

  在原始社会中,舞蹈与音乐、诗歌是结为一体的,由于物质生产条件和艺术水平的低下,音乐十分简单(多为原始的歌唱或打击乐器的敲打)。在西方,舞蹈于古希腊首先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中世纪早期,由于教会的激烈反对,舞蹈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力。1300年左右,在音乐理论家若阿内斯·德格罗谢奥所撰写的论文中,始有关于舞曲斯丹蒂佩斯(一种吟唱诗人所唱的舞蹈歌曲)和杜克梯亚(一种只奏不唱的舞蹈乐曲)的记载。在13世纪后期的经文歌中,又有舞曲旋律出现在男高音声部中的情况。

  舞曲的种类繁多,有各种分类方法。现按古典舞曲、民族舞曲和社交舞曲分类,主要体裁有:

  古典舞曲 流行于16、17世纪的舞曲,到了17、18世纪时,因舞蹈不再流行而成为纯器乐曲。最常见的有:

  阿勒芒德 allemande[法]

  意为“日耳曼的”。起源于德国。速度适中地缓慢。中速,多为4/4拍,弱起于一短时值音符。旋律流畅而多装饰,采取平均的节奏,织体倾向于主调化。常用作古典组曲的第1乐章,近似前奏曲。

  库朗特 courante[法] corrente,coranto[意]

  有法国式和意大利式两种:法国式库朗特的速度适中地快,3拍子,常从第3拍的弱部开始,含有一长一短的附点节奏,在每 1段落的结尾中,常把3/2拍子和6/4拍子结合在一起,有时甚至6/7拍子在全曲中占优势,织体比较复调化;意大利式库朗特速度较快,3拍子(3/8或3/4),旋律流动,有如奔跑(“库朗特”有“跑”的意思)。两种库朗特都常用作古典组曲的第2乐章。

  萨拉班德sarabande[法]

  16世纪初由东方传入西班牙,原是一种有色情动作的舞蹈。16世纪末传入法国后逐渐变得庄重缓慢。3拍子,第2拍常为长音符。旋律富于装饰,用主调织体写成。常用于古典组曲的第 3乐章。17、18世纪的声乐曲亦常采用萨拉班德的体裁,GF亨德尔的歌剧《里纳尔多》中的《让我痛哭吧》就是著名的曲例。

  吉格gigue[法]

  起源于意大利,一说起源于英国。速度很快。3/8、6/8或12/8拍子。富有欢快活跃的情趣。常用模仿复调的织体,类似赋格。第2段多采取倒影(反行)赋格的写法。常用于古典组曲的末乐章。

  帕凡和加亚尔德 一译孔雀舞和快活舞。两者都起源于意大利,16世纪流行于英国。帕凡是庄严缓慢的2拍子舞曲,加亚尔德是活泼快速的 3拍子舞曲。加亚尔德是继帕凡而起的后舞曲,两者在速度上、节拍上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比。17世纪中叶以后,作为舞蹈音乐渐不流行,而成为纯器乐曲。

  帕萨梅佐和萨尔塔雷洛 一对意大利古老舞曲,帕萨梅佐是近似帕凡的 2拍子舞曲,较帕凡稍快。萨尔塔雷洛是帕萨梅佐的后舞,用同一主题而处理成快速的3拍子。另有一种3/8或6/8拍子的萨尔塔雷洛,是一种活泼的、有跳跃动作的舞蹈,近似塔兰泰拉。

  塔兰泰拉 tarantella[意]

  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古老舞曲。意大利的塔兰托港有一种蜘蛛,名叫塔兰图拉,相传人被这种蜘蛛咬了要生热病,患者须跳狂热的舞蹈才能痊愈,舞曲由此得名。塔兰泰拉为3/8或6/8拍子,速度很快,采用连续不断的平均快速节奏,有如无穷动。

  西奇利亚诺 一译西西里舞曲。大约起源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一种古老舞曲,6/8或12/8拍子,速度徐缓,近似田园曲。18世纪作曲家常用作组曲和奏鸣曲的慢乐章。

  小步舞曲 menuet[法]

  原为法国民间的 3拍子舞曲,因舞步极小而得名。17世纪后半叶为路易十四的宫廷作曲家J-B吕利所采用,因而传入宫廷,成为速度从容,风格典雅的宫廷舞曲。在17、18世纪的组曲中,小步舞、加沃特、布雷、帕斯皮耶、卢尔等舞曲,是插入萨拉班德和吉格之间的不固定乐章。这些舞曲的中间部分常由 3件木管乐器演奏(如JS巴赫《第一乐队组曲》中的布雷舞曲),故称“三声中段”。18世纪后半叶在海顿等人的创作中,将其用于奏鸣曲、交响曲等套曲的第三乐章,但风格已带有幽默感,后贝多芬以谐谑曲所取代。

  加沃特 gavotte[法]

  原为法国民间舞曲,17世纪开始流行于宫廷和贵族社会。中速,2/4拍,往往以弱起小节开始。复三部曲式结构。中间部分是“风袋管舞曲”,常出现模仿风袋管低音的持续音,形成前后对比。旋律流畅悦耳,音乐形象轻快、娇媚、典雅。

  布雷 起源于法国的双拍子舞曲,与加沃特相似,但从第4个四分音符(不是第2个二分音符)开始。

  帕斯皮耶 流行于法国布列塔尼半岛的舞曲,速度较快,3/8或3/4拍子,起于弱拍。

  卢尔 用风袋管伴奏的法国乡村舞曲(卢尔原是17世纪前一种风袋管的名称)。中速,2/4或6/4拍子,第1拍加重。

  里戈东 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古老舞曲,17世纪传入宫廷。速度较快,2/4或4/4拍子,起于弱拍。

  波洛奈兹 polonaise[法]

  一译波兰舞曲。原为波兰民间的行列舞曲,16世纪末传入宫廷。相传法国安茹王朝的亨利三世于1573年即位为波兰王,在庆典行列进行时演奏了波洛奈兹。17、18世纪成为独立的器乐曲,偶用于组曲中。FF肖邦用此体裁作有钢琴曲16首,以寄托其爱国思想。波洛奈兹的特点为:3/7拍子,起于强拍,乐句常结束于第3拍,大都庄严徐缓,或用中等速度;但肖邦的波洛奈兹速度较快,富于热情。

  福尔拉纳 情趣欢快的意大利古老舞曲。6/7或6/8拍子。18世纪偶用于组曲中,近似吉格。

  恰空 chaconne[法]

  16世纪原为西班牙的古典舞曲,情绪奔放激烈。17世纪起传至欧洲各地,演变成3/4拍,速度徐缓的器乐曲。其主题常为八小节连续和弦的低音,在不断反复的低音主题上进行各种变奏。

  帕萨卡利亚 passacaglia[意]

  意大利舞曲。满速,3/4拍。结构与恰空相仿,速度较慢,常以小调写成,通常采用固定低音,低音主题有时移动到高声部。

  福利亚 起源于葡萄牙的 3拍子舞蹈歌曲。结构近似恰空和萨拉班德。流传于14世纪。17世纪后半叶在法国被用于芭蕾场面中。18世纪流传更广,常被写成炫技性的哈普西科德、吉他或小提琴曲。有一个福里亚曲调,从16世纪初到20世纪,曾被许多作曲家用作主题,写成各种作品(大多为变奏曲)。其中最著名的是A科雷利的《第十二小提琴奏鸣曲》和СВ拉赫玛尼诺夫的《科雷利主题变奏曲》。F李斯特的《西班牙狂想曲》也采用了这个曲调。

  民族舞曲 各民族、各地区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民间舞曲,现在还用作舞蹈音乐,同时也可用作独立器乐曲。其中有近代舞曲,也有一些是比较古老的舞曲。如:

  凡丹戈 流行于西班牙民间的3拍子或6拍子的欢快舞曲。常常载歌载舞,用吉他和响板伴奏。18世纪末 ,CW格鲁克、WA莫扎特等曾将其用于歌剧和芭蕾作品中。

  塞吉迪亚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的古老舞曲,至今还很流行。3拍子,近似博莱罗,但速度更快。常常载歌载舞,用吉他和响板伴奏,响板打着的节奏。

  博莱罗 起源于民间的西班牙 3拍子舞曲。舞者打着响板,扭动手臂,成对地载歌载舞。响板不断打出的节奏。M拉韦尔按此体裁写成的管弦乐曲极为有名。

  哈巴涅拉 habanera[西]

  一译阿瓦内拉。由非洲黑人传入古巴,并由古巴传入西班牙的中速,2拍子舞曲。其典型节奏与探戈相同。

  霍塔 西班牙民间舞曲。流传于阿拉贡、加泰罗尼亚、巴伦西亚等地。快速,□或□拍子,节奏生动,情绪活跃。多由人声演唱并伴以吉他、曼多林、响板等乐器。

  马拉加尼亚 一译马拉加舞曲。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民间双人舞曲。快速,□或□拍子。

  桑巴 巴西民间的一种 2拍子舞曲,以富于切分节奏为其特色。有两种类型:乡村型的桑巴急速强烈,与巴图克相似;城市型的桑巴,由玛希谢演变而来,速度中庸而较少强烈的切分音。桑巴是里约热内卢狂欢节中最富有特色的音乐舞蹈之一,并作为社交舞蹈而流传全球。

  康加 古巴民间舞曲。起源于非洲。在拉丁美洲许多国家均流行。的节奏型贯串全曲。

  法朗多尔 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民间舞曲。6 拍子,活泼欢快。舞者列成长队,手挽着手或拉着手帕,鱼贯而舞。

  连德勒 奥地利和德国的民间舞曲,因起源于连德尔(奥地利埃姆斯河北地区)而得名。3拍子,速度慢于圆舞曲,为圆舞曲的前身。舞蹈时1步1拍,舞步均匀而娴静。

  波尔卡polka[捷]

  19世纪30年代创始于波希米亚(今捷克西部)的一种圆舞,19世纪中叶风行全欧洲。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马祖卡节奏三种类型,2/4拍,三部曲式。斯美塔那最先用之于歌剧和器乐创作中,如《被出卖的新娘》中的波尔卡。

  富利安特 波希米亚的民间对舞。源出于拉丁文furia(意为狂热)。节奏活跃奔放,常常交替运用 3拍子和2拍子。

  索塞茨卡 波希米亚的民间圆舞。速度较慢,节奏流畅,近似连德勒。常用于富利安特之后。

  恰尔达什 匈牙利民间舞曲。包含慢而忧郁的“拉舒”和快而热烈的“弗里斯”两部分,前者2/4或8/4拍子,后者2/4拍子。李斯特是在作品中采用这一体裁的第 1个匈牙利作曲家。他的《第二匈牙利狂想曲》就是按照恰尔达什的格调写成的。

  马祖尔mazur[波兰] mazurka[法]

  起源于波兰马索维亚地区的民间舞曲。3拍子,常用的节奏。热情、活泼而有骑士风度。用此体裁写成的作品称“马祖列克”。肖邦曾将此体裁加以发展,作有大量马祖卡舞曲,其中《C大调马祖卡》(Op56 No2)常被称为“马祖卡中的马祖卡”。现马祖卡已成为马祖尔和马祖列克的通称。

  库亚维亚克和奥别列克 近似马祖尔的波兰民间舞曲,两者都比马祖尔轻快活跃。库亚维亚克的旋律比较流畅。奥别列克每两小节的第3拍有1个重音。肖邦在马祖卡中,把这两种舞曲和马祖尔融合在一起。

  克拉科维亚克 波兰民间舞曲,因起源于克拉科夫而得名。2拍子。情绪活泼,多切分音,典型的节奏是科洛 南斯拉夫民间舞曲。其舞蹈为集体的群舞,与俄罗斯的轮舞相似,在波兰、乌克兰亦很常见。保加利亚的霍罗、罗马尼亚的霍拉与科罗均相类似。此种舞曲多由民间乐器演奏,也有不用乐器而由人声演唱者。科罗有多种类型,其主要区别在于速度的快慢不同。

  霍罗 保加利亚民间轮舞。为2/4、5/16、7/16、9/16或11/16拍子,快速或中等速度,用风袋管等民间乐器演奏。霍拉 罗马尼亚和苏联摩尔达维亚的一种民间轮舞。为□或□拍子,通常速度徐缓,格调平稳。常用小提琴、风袋管、横笛等乐器组成的民间小乐队演奏。

  哈灵 挪威民间舞曲。因来源于挪威南部地区哈灵河谷而得名。此种舞曲亦流传于瑞典。特点为:2/4或6/8拍子,用挪威民间的一种弓弦乐器演奏。E格里格在创作中曾采用过此种体裁。

  特列帕克 俄罗斯民间舞曲,2拍子,情绪欢快奔放,时时发出蹬足声。

  戈帕克 乌克兰2拍子民间舞曲。源出乌克兰语rо

  пати(跳跃),因舞蹈动作有大步的跳跃。MП穆索尔斯基的歌剧《索罗钦斯克集市》第 3幕中的戈帕克是著名的曲例。

  社交舞曲 社交舞蹈(又称交际舞或交谊舞)的音乐,由民间舞曲演变而成。用于交谊舞会,也可以写成独立的器乐曲。社交舞曲因时代而变迁,重要的社交舞曲有:

  对舞曲 因舞者面面相对而得名。起源于英国,流传于法国和德国。2/4或6/8拍子,情绪欢快活泼,苏格兰舞曲是对舞曲的一种。从19世纪初开始,逐渐让位于方阵舞曲和圆舞曲。

  方阵舞曲 起源于法国,盛行于拿破仑帝国时期的交际舞曲。因舞者4人1组,两人相对,构成方阵而得名。1816年后,先后传入英国和德国。分 5段,交替着6/8和2/4拍子,分别称为长裤舞、夏舞、母鸡舞、特兰尼斯舞、牧羊女舞。在流传过程中,加洛普(始于19世纪20年代的一种有跳跃动作的 2拍子快速圆舞)也被吸收到方阵舞中来,成为它的一部分。

  圆舞曲 waltz[英]

  一译华尔兹。18世纪末由连德勒演变而成。19世纪的圆舞发展成两种主要类型:①维也纳圆舞,又称快圆舞或滑圆舞,舞者按每小节3步或2步的节奏旋转滑行,并左右转动着头和身体。②法国圆舞,由3/8(或3/4)拍子的慢圆舞、6/8拍子的跳圆舞和快圆舞组成,速度依次逐渐加快,后两种圆舞有跳跃的动作。现代舞会中的圆舞,是一种中等速度的维也纳圆舞。圆舞曲的旋律平滑流畅,妩媚动人。和声的特点是每小节 1个和弦,由强拍的低音和其余两拍的“和弦块”交替着。J施特劳斯父子和J兰纳是维也纳圆舞曲最著名的作曲家。他们所作的圆舞曲多由数首短小圆舞曲连缀构成,形成一种套曲式的结构,称圆舞曲套曲。肖邦、R舒曼、J勃拉姆斯、李斯特的圆舞曲,是这一体裁的艺术珍品,但不以伴奏舞蹈为目的。

  狐步舞曲 黑人木屐舞曲的一种。1912年始于美国,不久传遍世界各国,成为最流行的交际舞曲。狐步舞最初由长舞步和短舞步交替而成,4拍子或2拍子。不久发展成一种包含错综复杂、变幻不定的舞步的舞蹈,后来又加进了查尔斯顿的痉挛性动作,并分裂为快狐步和慢狐步两种。

  一步舞曲 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北部的一种社交舞曲。20年代起流传全欧。快速,2/4拍子。后为速度较慢的2步舞曲(即慢狐步舞曲)所取代。

  查尔斯顿 1920年左右产生于美国的一种社交舞曲。其名称可能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的查尔斯顿城有关。特点为:4/4节拍(有时为2/2),富于切分节奏。30年代末流传整个欧美,以后逐渐衰微,其部分因素为快速的狐步舞曲所吸收。

  探戈舞曲 tango[西]

  起源于非洲西部,19世纪后期成为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近郊社会下层的舞蹈,20世纪普及与当地一般社会及其他拉美国家。中速,2/4拍,旋律与伴奏形成交错节奏,与哈巴涅拉相似,以切分节奏为特色。1920年传入欧洲,作曲家根据欧洲人的审美情趣所写的探戈习称“大陆谈歌(continental tango)”。后作为一种双人交际舞风靡世界。

  伦巴舞曲 古巴舞曲。20世纪30年代起流行于美和欧洲各国。2拍子,包含复杂的切分音,不断反复着4小节的节奏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898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5
下一篇2024-02-15

随机推荐

  • 12岁女孩能使用妮维雅的丝柔美白爽肤水或丝润爽肤水吗?

    12岁女孩能使用妮维雅的丝柔美白爽肤水或丝润爽肤水吗?这是许多家长和女孩们关心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妮维雅的丝柔美白爽肤水和丝润爽肤水都是针对成年人的产品。这些产品中可能含有一些成分,如酒精或其他化学物质,对于12岁的女孩来说可能会过于刺激。

    2024-04-15
    42700
  • 妮维雅SOFT,SUN,BODY,个有什么区别?

    楼上的请别乱说,外国的品牌都会有诸如此类的字眼,其实是使用部位和功效的差异SOFT就是轻柔温和的,像粉水上就会有SUN就是防晒的BODY就是身体使用的还有例如visage,是脸部使用;还有美白产品最常见的是whitening并不是不同品牌,

    2024-04-15
    41400
  • 黑洞的意思黑洞的意思是什么

    灵魂学,宇宙篇:灵魂黑洞场论序言: 这篇是以宇宙黑洞为核心,来思索灵魂视界的可能性。  通过黑洞的视界理论,衍生出了灵魂学的一些模块思想,真实视界和灵魂视界,也是实体理论和虚体理论的细化。 万物非实即虚。  能改变和扩大世界观宇宙观的,只有

    2024-04-15
    27400
  • 妮维雅蓝罐危害

    妮维雅蓝罐作为一种化妆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成分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妮维雅蓝罐中含有的某些化学成分,如甲基氯异噻唑啉酮(MCIMI)和甲基异噻唑啉酮(MI),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但也是皮肤过

    2024-04-15
    33900
  • 科颜氏鸢尾花焕采精华露和科颜氏高保湿精华爽肤水哪个好

    科颜氏鸢尾花焕采精华露和科颜氏高保湿精华爽肤水,哪个更好呢?作为一个化妆品爱好者,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见解。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款产品的特点和功效。科颜氏鸢尾花焕采精华露是一款赋活亮采精华液,富含鸢尾花根和薰衣等植物提取物,能够淡化肌肤

    2024-04-15
    36200
  • 这几件SK-ii使用的先后顺序

    上面回答的不对,清莹露最先使用,因为它相当于水。神仙水使用之前必须用水垫底的,要不然会干。用完清莹露再用神仙水。然后是眼霜,然后是精华露。因为精华是帮助吸收之后的乳液的,最后是乳液。sk2使用顺序和方法:步骤一、洁颜产品首先我们可以使用sk

    2024-04-15
    35300
  • 希思黎精华露是精华还是乳液

    精华。希思黎精华露莹润细腻,带有草本香气,是精华,着乳霜状的柔滑质地,涂抹时发现其慢慢地融入肌肤,十分清爽舒适,能较好地紧致毛孔,有柔焦雾化的视觉效果,并且适当调节油脂分泌,帮助保持毛孔的清透净澈。美白肌肤是很多人都非常感兴趣的护肤话题,市

    2024-04-15
    34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