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年开始浪漫主义乐派包涵有哪些分支,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作品?举例并分析。

1820年开始浪漫主义乐派包涵有哪些分支,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作品?举例并分析。,第1张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

  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单乐章题材的器乐曲繁多,主要是器乐小品,如即兴曲、夜曲、练习曲、叙事曲、幻想曲、前奏曲、无词曲以及各种舞曲——玛祖卡、圆舞曲、波尔卡等。在众多的器乐小品中,钢琴小品居多。声乐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并将诸多的声乐小品串联起来形成套曲,如舒柏特《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就是浪漫乐派创新的艺术题材。和声是表现浪漫主义色彩的重要工具,不谐和音的扩大和自由使用,7和弦和9和弦以及半音法和转调在乐曲里的经常出现,扩大了和声范围及表现功,增强了和声的色彩。作曲家创立了多乐章的标题交想曲和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这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的形式。

  浪漫注意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果贝多芬的音乐只是黑白**或版画的话,那么浪漫乐派作品则像水彩画和五颜六色的油画。这一时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浪漫主义音乐流派。一种是以勃拉姆斯为主要代表的保守浪漫主义,另一种是积极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早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舒柏特的创作中心是艺术歌曲,艺术歌剧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这是浪漫乐派作曲家抒发诗情画意的理想领域。舒柏特选用的诗歌范围很广,有歌德、席勒等大诗人的诗,也有它的朋友朔贝尔的作品。他歌剧中的钢琴伴奏,不仅起了陪衬旋律的作用,也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主要手段。舒柏特的歌曲被称为“艺术歌曲”,但许多歌剧中淳朴的音乐语言,常常接近于民歌,他的《野玫瑰》、《鳟鱼》、《菩提树》等歌曲,后来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民歌常用的分节歌的形式也是舒柏特歌曲创作的主要形式。

  李斯特是中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匈牙利,他的一生对音乐突出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丰富了钢琴技巧的表现力。

  他的钢琴音乐不仅有诗情画意的小品,也有宏伟、辉煌的艺术效果和具有交响性的乐曲,他使钢琴音乐获得了管弦乐队般的效果,气势宏伟,热情磅礴。二是他首创了单乐章标题交响诗体裁。一生中他写了十三首交响诗,以《前奏曲》和《塔索》最为著名,这些交响诗具有叙事性、抒情性、描写性和戏剧性的特点。此外,在李斯特的作品中鲜明的匈牙利民族特色体现得尤为突出,如反映匈牙利民间生活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其中第2、6、12、15首是经典之作。

  理查施特劳斯是晚期浪漫乐派作曲家。作为一位作曲家,施特劳斯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交响诗方面,他完善了交响诗的结构形式,精心创作主导动机以及专门描写人物、地点、情景的音乐片断。他的管弦乐配器方面同样显露了卓越的才能,他的作品线条思绪极尽各种乐器之性能,使他的作品中一个极平常的动机或主题也能发出最迷人的光彩。施特劳斯的歌剧创作主要受瓦格那的“乐剧”的影响,作曲技巧虽然高超,但内容比较苍白,与瓦格那的作品相比较要单薄得多。他的作品有时象一篇充满绚丽辞藻的散文,但却在复述一个空洞无聊的内容。施特劳斯是由古典创作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综合者,莫扎特的明澈,贝多芬的动荡,勃拉姆斯的结构感,瓦格那的英雄性,李斯特的标题音乐,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他对管弦乐队的熟练把握使他的作品发出迷人的光彩,但世纪末的文化特征,也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即唯美主义和颓废主义的倾向。他的创作和瓦格那一道预示了二十世纪音乐的来临。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歌剧的创始人”——韦伯

  德国作曲家韦伯(1786—1826)出生在一个旅行剧团领班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热心的戏剧和音乐爱好者,有一副漂亮的歌喉,母亲是一位德国女高音歌唱家。

  韦伯从小常常随着父亲率领的小剧团,沿着德、奥两国的小城镇流浪演出,受到剧院、舞台气氛的熏陶。这种流浪生活使他广泛地接触到了社会和民间音乐, 他的歌剧《自由射手》被公认为德国第一部民族歌剧。歌剧上演后,很快地传遍每个偏僻角落。著名诗人海涅在给友人的信中饶有风趣地描写了《自由射手》在群众中流传的盛况:清早从他窗户下走过的小学生用口哨吹着《出嫁时的花环》;理发师上楼时也唱这首歌;在他外出作客时,一位姑娘在钢琴上弹的也是这支歌。德国甚至还出现了“自由射手”牌啤酒,“自由射手”式女装。它也为欧洲浪漫主义的歌剧奠定了基础。

  “歌曲之王”—— 舒柏特

  舒柏特(1797—1828)出生于维也纳近郊一个小学教员家庭。他8岁开始学习音乐;16岁担任助理教师,教授私人钢琴,以此谋生。1813年,当他毅然离家去维也纳作一个“自由艺术家”的时候,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但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欧洲处于反动王朝复辟的时期。

  他一生共写下了1500首作品。包括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及600多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交响曲《未完成》、钢琴五重奏《鳟鱼》、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等。

  他创作的中心是歌曲,有“歌曲之王”的美称,他的歌曲优美、质朴而深刻,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意境。作品中折射出那个时代小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压抑、欢乐与痛苦,成为浪漫主义艺术的典范。

  “标题交响乐奠基人”——柏辽兹

  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浪漫乐派音乐的创始人。1803年12月11日,出生在法国里昂近郊的一个医生家庭。童年时学习过长笛和吉他,182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830年,获罗马大奖赴意大利留学,一年后回国进入创作的全盛时期。于1869年3月8日病逝于巴黎。

  他的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推《幻想交响曲》,还有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罗马狂欢节》序曲、《拉科奇进行曲 》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此外,他撰写了著名论著《配器法》,还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评论,对高尚音乐的鉴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音乐热情奔放,富于幻想。他开创了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先河。他首创了“固定乐思”的手法,在配器方面他是管弦乐大师,他大胆创新,探索各种乐器组合的可能性,使管弦乐队的色彩焕然一新。

  “最幸福的音乐家”——门德尔松

  德国著名作曲家、浪漫乐派的杰出代表。1809年2月3日,生于汉堡,父亲是大银行家。4岁随母亲学习钢琴,12岁开始作曲,17岁成名,20岁时开始以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的身份游历了欧洲各国,从此名声大振。1843年,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院,由于常年过度劳累,损害了他的健康,加上亲人逝世的打击,使他心力交瘁,不幸于1847年11月11日逝世,年仅38岁。

  他的作品旋律流畅、结构完整、温柔舒适、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由于生活经历所限,音乐难免缺乏深刻的思想表达,但其幽雅、宁静、精致、诗意的音乐境界却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的。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芬格尔山洞》、《仲夏夜之梦》及《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都是著名作品。除此之外,由于他的发掘、推崇和亲自指挥,巴赫的作品才受到重视。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器乐体裁,他也是早期标题音乐的代表。以他为代表的莱比锡乐派对19世纪德国音乐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德国浪漫乐派领袖”——舒曼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德国浪漫乐派的领袖。他出生于一个书商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7岁学习钢琴,1834年他创办了音乐杂志《音乐时报》,1840年与他钢琴老师车尔尼的女儿克拉拉结婚,幸福的生活给他带来了一系列创作上的灵感。在创作的同时他开始写音乐评论,他是第一个肯定柏辽兹、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的音乐才华的人。1854年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他由于只看到革命的败局,看不到未来的革命曙光,内心非常痛苦,以致精神失常,自投莱茵河。他虽然被救起来,但最后还是在精神病院中悲惨地死去。

  他的主要作品有:钢琴曲《狂欢节》、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交响曲四首、协奏曲及歌曲集等等。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他大量深刻生动、尖锐泼辣的评论,对引导社会音乐思潮的健康发展,抨击庸俗落后的音乐观念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钢琴诗人”——肖邦

  肖邦(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生于华沙附近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侨居波兰的法国人,并是一位长笛演奏家,母亲是波兰贵族世家的女儿,钢琴弹得很好。他从小喜欢音乐,6岁接受严格的钢琴教育,9岁就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音乐学院,跟随院长艾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1830年,20岁的肖邦出国作旅行演出。他来到了巴黎,当时的巴黎是群星荟翠的艺术之都。他在这里以作曲家、钢琴家的身份获得了盛誉。1849年10月17日,他在巴黎病逝。

  他的音乐潇洒、飘逸、含蓄、柔情,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浓郁、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热烈、深沉的富爱国热情中表现出来的。,人们称他为“钢琴诗人”。他为后世留下了二百余首钢琴珍品,有以《c小调革命练习曲》为代表的27首练习曲,有富于民族风格的51首玛祖卡舞曲,有着阳刚之美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也叫波罗涅兹舞曲),而他的21首《夜曲》更是钢琴音乐中的精品,另外还创作了许多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等。

  “钢琴魔王”——李斯特

  李斯特(1811——1886)是19世纪欧洲乐坛上声名显赫的匈牙利钢琴家和作曲家。1811年生于匈牙利的雷丁,父亲是贵族庄园的管家,业余音乐家。他6岁起学习钢琴。8岁开始作曲。9岁已成功地举办了钢琴独奏会。10岁时,全家迁往维也纳,他跟车尔尼学习钢琴,跟萨列埃里学习作曲。13岁创作了歌剧。40年代末,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1886年7月31日逝世。

  他在作曲方面,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这一体裁(注:一种单乐章的表现诗情画意和文学性内容的管弦乐曲)。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交响乐作品,如《浮士德》、《但丁》等等,此外,还创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12首高级钢琴练习曲、13部前奏曲等作品。

  做为一代钢琴巨匠,他将钢琴的演奏技巧发展到了顶峰。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被称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因此获得了“钢琴魔王”的美称。

  “新古典主义者”——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19世纪新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业余乐师,母亲是裁缝,家境非常贫困。自幼随父亲学习小提琴,7岁学习钢琴,10岁开始学习作曲。20岁时,舒曼发现了他,并在《音乐时报》上发表了一篇引人瞩目的文章《新的道路》,热情赞扬了这位青年音乐家。

  当时德国音乐界有两种流派,一派是魏玛乐派,他们主张标题音乐,提倡综合艺术,代表人物有李斯特等人。另一派是以门德尔松、舒曼组成的莱比锡乐派,他们搞无标题的纯音乐,不写歌剧,只写器乐作品。因为勃拉姆斯固守传统,有人说他是生活在浪漫主义盛行时期的一个“古典主义者” 。

  他的代表作品中以《c 小调第一交响曲》(1876年)最引人注目(曾被称作贝十),还有《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1881年)和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21首等,都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喜欢的作品。

  “俄罗斯音乐巨匠”——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1840—1893)生于乌拉尔一个采矿工程师的家庭。自幼学习钢琴,10岁考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司法部工作。1862年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后与他的学生米留科娃结婚,这不幸的婚姻使他极度失望,从而陷于绝望。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富孀冯-梅克夫人给予了他精神和物质的支援。1893年,柴科夫斯基染上霍乱,同年11月6日在彼得堡去世,终年53岁。

  他广泛地吸收意大利的歌剧、法国的芭蕾舞、德国的交响乐和歌曲的精华,他的音乐着重刻画人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温暖的抒情性,旋律和配器都极富表现力。 他的代表作品是交响曲:第四、五、六(1878、1888、1893年);管弦乐:《罗米欧与朱丽叶》(1869年);歌剧:《奥涅金》(1878年)、《黑桃皇后》(1890年);芭蕾舞剧:《天鹅湖》(1876年)、《睡美人》(1889年)、《胡桃夹子》(1892年);协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等。此外,还有序曲、室内乐、歌曲等大量优秀作品。

  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马勒

  马勒 (1860——1911)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生于波西米亚(捷克)的一个犹太小商人家庭。6岁时参加钢琴比赛,被誉为“钢琴天才”。15岁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作曲、指挥,成绩优异。19岁时开始了他的指挥和创作生涯,他受聘于维也纳皇家歌剧院。1907年他侨居美国继续他的指挥和创作活动,但每年都回到维也纳度假。1911年5月18日,因心脏病死于维也纳。

  他开创了音乐的新形式——声乐交响曲(注:艺术歌曲与交响乐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他的代表作品有10部规模宏大交响曲,晚年根据中国唐诗谱写的《大地之歌》(注:马勒称它是一部男高音、女低音和乐队的交响曲)等。 作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音乐家,马勒在创作手法上进一步强化了浪漫音乐的发展方向,如在音乐语言上更加个性化,感情表现更加激烈夸张,和声方面极度半音化,这些对20世纪的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老的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

  ——拉赫玛尼诺夫

  谢尔盖·瓦西利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Rachmaninov SergeiVasilyevich)1873年4月1日生于俄国斯塔罗鲁斯基的谢苗诺沃;1943年3月28日,卒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贝弗利山。他出生于俄国贵族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杰出的业余音乐家。谢尔盖5岁开始学习钢琴,1882年(9岁)时获得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奖学金而入校就读。1885年转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先后跟尼古拉·兹韦列夫学习钢琴,跟谢尔盖·塔涅耶夫学对位法,跟安东·阿连斯基学和声学。1891年毕业作品根据普希金的长诗《茨冈》而改编的独幕歌剧《阿列科》获得作曲大金质奖。然而1897年他的《第一交响曲》在圣彼得堡演出时却惨遭失败,创作陷入低潮。1906-1908年移居德国德累斯顿,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1917年,苏维埃革命政权建立以后,由于他对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不理解,永久的离开了俄国,定居美国。此后他主要从事演奏活动,晚期作品较少。在他死前数周宣誓成为美国公民。

  作有三部歌剧、三首交响曲、音诗《死岛》及其他管弦乐曲、四首协奏曲、一首钢琴与乐队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钢琴音乐(包括一系列重要的前奏曲和图画练习曲)、合唱曲、室内乐和歌曲。

  一、继承民族传统,走向世界舞台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风格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他一贯沿着俄罗斯音乐传统及音乐史上的莫斯科乐派前进。他的作品深深植根于柴科夫斯基、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音乐中,并具有肖邦的诗情画意和李斯特的强烈效果。深厚的民族感情和精湛的演奏技巧在他身上相溶相通。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中,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心理、俄罗斯的生活、俄罗斯民歌的韵味和钟声的情调,充满了俄罗斯的赤子心肠和雄浑力量。柔美的旋律、深邃的内涵又贯通于俄罗斯独特的音乐语言,悠长宽广、气宇轩昂,处处映射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精神。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很强的俄罗斯音乐特性,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令成千上万的人们为之感动,为之折服,征服了整个世界!

  二、坚持走“传统”基础上的创新道路

  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生涯虽然跨入了20世纪上半叶,但是他却基本保持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艺术观,没有去追随瓦格纳、德彪西及更新的潮流。这也许是因为他出生在崩溃了的帝俄时代的没落地主家庭,坚持继承贵族文化的幻梦所致吧!浪漫主义音乐的现象在好像反浪漫主义的时代继续存在和发展说明在他的精神和音乐语言内部还保有适合的土壤。拉赫玛尼诺夫无疑是俄罗斯浪漫主义音乐仅存的一位代表人物,没有他很难想象20世纪的音乐生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创作虽然实质上仍是浪漫主义的,却经受了20世纪气息的熏陶形成了拉赫玛尼诺夫独特的创作风格:他作品的许多片断即使把属于近现代和声技法的部分去掉,也很难用传统和声理论来分析。这说明他的和声技法属于“传统”与“近现代”之间的“探索阶段”。和声语言仍以功能性和声为基础,却在扩大和丰富和声色彩方面使用了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手法。拉赫玛尼诺夫的旋律特点清新自然、纯净质朴,直接继承了从安东鲁宾斯坦到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体系,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气质。另外,他本人特有的那具有“阶梯状”的迂回音调又形成了其固有的“拉赫玛尼诺夫式风格”特点。

  三、“泪盈满眶”的悲剧性艺术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曾说过:“在伤感和快乐两种主题中,我更偏爱前者。”“光明、欢快的色彩不是我所乐见的。”的确,不论就调式的意义上来说,或就心理刻画的意义上来说,拉赫玛尼诺夫特别倾向于小调,倾向于小调性的主题以及悲歌性或悲剧性的形象领域。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总有一些主题不断出现在他的创作中。例如:

  死亡的主题,贯穿于他的早期的第一交响曲,成熟时期的《死岛》及晚期的科列里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三交响曲以及他的绝笔之作《交响舞曲》等作品里。

  拉赫玛尼诺夫的“命运”形象是柴科夫斯基“命运”形象的直接继承者,他对命运总有一种不可言喻的恐惧感。如《升C小调前奏曲》中命运的脚步声。

  “魔鬼”形象在拉赫玛尼诺夫的戏剧性音乐构思中也起着显著作用。因而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总让人感受到一种笼罩在潜在悲剧性之中的辉煌气势和巨大感染力。

  四、矛盾的性格特征,顽强的生命信念

  拉赫玛尼诺夫在生活中给人的印象是性情忧郁,惧怕一切,但是在这一层灰暗的薄膜下隐藏的是另一个拉赫玛尼诺夫:一个善良开朗,坚韧勇敢的人。这种矛盾会互不相容的贯穿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同一件作品里。G小调前奏曲中,拉赫玛尼诺夫现实主义的鲜明语言,火热的力度,富有生命信念的坚定节奏,战胜了标题中“来世”的命意。使听众感受到的并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坚定的力量。

  他的一切作品中都不断暗涌着另一个拉赫玛尼诺夫响亮的、坚定的、热爱生活的声音。突破了“装腔作势的悲泣”“故作惊人的音响”,换之于或慷慨激昂或诙谐愉快或如“潺潺流水声”般的低语。尤其对大自然的热爱更使拉赫玛尼诺夫豪情勃发。俄罗斯一望无垠的大平原,麦浪滚滚的田野,冰雪融化的春潮……他在用心聆听、感受、谱写着这迷人的一切。

  五、集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于一身的伟大音乐家

  作为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集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三职于一身。以钢琴家而言,他是“钢琴音乐的建筑师”。他对作品的诠释往往透射出一个作曲家的丰富想象力和对音乐色彩的极度敏感。同时具有精湛的演奏技艺,尤以坚强有力与悠长宽广的音响见长。但他最为人乐道的是他能将敲击的钢琴音响化成优美的吟唱。

  以作曲家而言,他写作了许多体裁的大量作品。包括他的钢琴曲《前奏曲集》、四首协奏曲及《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三首交响曲、一首带合唱的交响曲《钟》、一首交响诗《死岛》、一套交响诗曲、79首歌曲及许多零星的钢琴小品,另外还有大量改编曲等。

  同时在指挥方面他的成就也较为可观。1904-1906,他被聘为莫斯科布尔希歌剧院之指挥,演出了一系列俄罗斯经典歌剧。1911-1913在莫斯科爱乐协会音乐会上指挥交响乐演出。几年后,他开始在意大利、德国、巴黎游历,以钢琴家和指挥家的身份演奏及指挥自己的作品。同时,他那充满活力又精细入微的指挥也在唱片中永久的保存下来。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生涯中,这种多元化的音乐生活虽然也曾给他带来工作上的矛盾,但更重要的则是由于它们之间的互补所带来的理解、创作和演绎作品的巨大优势。

  拉赫玛尼诺夫,19世纪后期多彩多姿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中最后一位晚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就是在表面简单平静,单调平凡的语言中揭示着丰富的生活,多彩的人生。

DJ全称Disco jockey可以理解成DISCO舞厅的司仪或唱片骑士。如果要讲什么是DJ,必须从DISCO的发展讲起。

早在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经有DISCO存在,不过那时侯没有现在这么疯狂、这么HIGH,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些节奏强劲一些的音乐,DJ那时侯只是在幕后的节目主持,就好象现在广播的主持一样。

1972年"Cherry Lips"乐队的一首"Playthe Funky Muisc"才能算是DISCO的真正起源。这种音乐风格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马上受到广大青年朋友的青睐,后来被命名为 “Funky”,一直到现在还深受人们的喜爱。而“DJ”则从幕后转到了半幕后,参与了一些演唱、音乐制作和演唱会的主持等幕前工作,还不能称为专业的“DJ”。

到了1981年,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时代出现了--霹雳舞的时代。霹雳舞的一直风格延续至今变成了大家知道的一种风格。他们同样源自黑人街头音乐,有着同样的特点--就是在97年风靡一时的“RAP”。“DJ”在1981年便正式有幕后转到前台,负责在各种音乐中挑选出适合的音乐放给客人们听。当时还没有CD啦、LD啦,DJ只是在玩一些叫做“Record”就是我们称之为胶木碟或唱片(我们专业叫大盘)的东西。

讲到这里我必须讲一下一个DJ必需的东西---唱盘机的发展,不要以为这无关紧要,没有唱盘机就不会有DJ的存在。“Technics”公司是到现在还在唱盘机制造业中的龙头,没有一个DJ会不知道这家公司开发制造的胶带式唱机和一直到现在的石英式唱机,但鲜为人知的是“Technics”早在1979年就出产了第一台专业的唱机,为DJ这一特殊的行业奠定了基础。

在八十年代初,DJ们还不会充分发挥唱机的优点,只是机械的操作。到了八十年代末期,不知谁发明了一种叫做scratching records(我也不知道怎么向你们解释,只好按我们的行话叫做“搓碟”。就是现在你们见到DJ在不断搓一张唱盘,配合节拍发出吱吱吱的声音。)的玩法,把DISCO推向了它第一个高潮。之后,DISCO在卡拉OK出现的强力冲撞之下消沉了数年,在95、96年又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再次席卷世界,它又回来了。

现在,我认为是DISCO以及DJ的全盛时期,各种新风格的音乐层出不穷,搓碟的手法越来越不可思议。DJ这两个字已经代表了最新、最劲、最毒、最HIGH的Muisc

舞曲

wuqu

舞曲

dance music

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由于时代、

民族特点和功能、用途的不一而有多种类型。一般舞曲

都具有特性鲜明的节奏。不少舞曲(特别是民间舞曲)

还要求由某些特殊的乐器或唱法演奏和演唱。在舞曲里,

某种典型的节奏型贯串始终。这种典型的节奏型,正是

区别各种舞曲的最重要的标志。

在原始社会中,舞蹈与音乐、诗歌是结为一体的,由

于物质生产条件和艺术水平的低下,音乐十分简单(多

为原始的歌唱或打击乐器的敲打)。在西方,舞蹈于古

希腊首先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中世纪早期,由于

教会的激烈反对,舞蹈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阻力。1300年

左右,在音乐理论家若阿内斯·德格罗谢奥所撰写的论

文中,始有关于舞曲斯丹蒂佩斯(一种吟唱诗人所唱的

舞蹈歌曲)和杜克梯亚(一种只奏不唱的舞蹈乐曲)的

记载。在13世纪后期的经文歌中,又有舞曲旋律出现在

男高音声部中的情况。

西方的舞蹈音乐于15世纪进入它的第1个繁荣期,这

是由于当时的欧洲宫廷热衷于此的缘故。到16世纪,在

琉特和键盘合奏音乐中,出现了包括前舞、后舞两首速

度不同的舞曲所组成的成对舞曲(如意大利的帕萨梅佐

-萨尔塔雷洛、英国的帕凡-加亚尔德等)。与此同时,

德国的阿勒芒德、法国的库朗特、西班牙的萨拉班德和

意大利或英国的吉格开始跃升为重要的舞曲体裁,并在

17世纪中叶由前、后舞的对比原则,发展成为由4首舞曲

组合而成的“古典组曲”。这一时期,一批来自法国民

间的舞曲(布雷、帕斯皮耶、里戈东等),在法国宫廷

里得到了艺术加工。其中最重要的为小步舞曲。

18 世纪是小步舞曲流行的时代,也是苏格兰舞曲、

连德勒舞曲等在维也纳得到重要发展的时代。19世纪盛

极一时、雄踞社交舞曲主导地位的圆舞曲,就是从连德

勒舞曲发展演变而来的。19世纪30~50 年代,马祖卡、

波尔卡、加洛普、波洛奈兹等舞曲在欧洲得到广泛流传。

民族乐派兴起后,又有许多民族舞曲体裁被作曲家们所

发掘和重视。其中,西班牙的塞吉迪亚、霍塔、凡丹戈

等为人们所普遍瞩目,并被专业音乐家所运用。进入20

世纪后,拉丁美洲和美国的不少民族舞曲和社交舞曲(探

戈、伦巴、桑巴、康加、狐步舞曲、一步舞曲、查尔斯

顿等),又在世界许多国家风行。

舞曲的种类繁多,有各种分类方法。现按古典舞曲、

民族舞曲和社交舞曲分类,主要体裁有:

古典舞曲 流行于16、17世纪的舞曲,到了17、18

世纪时,因舞蹈不再流行而成为纯器乐曲。最常见的有:

阿勒芒德 意为“日耳曼的”。起源于德国。速度

适中地缓慢。4拍子,常起于第4拍的弱部。旋律流畅而

多装饰,采取平均的节奏,织体倾向于主调化。常用作

古典组曲的第1乐章,近似前奏曲。

库朗特 有法国式和意大利式两种:法国式库朗特

的速度适中地快,3拍子,常从第3拍的弱部开始,含有

一长一短的附点节奏,在每 1段落的结尾中,常把3/2拍

子和6/4拍子结合在一起,有时甚至6/7拍子在全曲中占优

势,织体比较复调化;意大利式库朗特速度较快,3拍子

(3/8或3/4),旋律流动,有如奔跑(“库朗特”有“跑”的

意思)。两种库朗特都常用作古典组曲的第2乐章。

萨拉班德 16世纪初由东方传入西班牙,原是一种

有色情动作的舞蹈。16世纪末传入法国后逐渐变得庄重

缓慢。3拍子,第2拍常为长音符。旋律富于装饰,用主

调织体写成。常用于古典组曲的第 3乐章。17、18世纪

的声乐曲亦常采用萨拉班德的体裁,GF亨德尔的歌剧

《里纳尔多》中的《让我痛哭吧》就是著名的曲例。

吉格 起源于意大利,一说起源于英国。速度很快。

3/8、6/8或12/8拍子。富有欢快活跃的情趣。常用模仿复调

的织体,类似赋格。第2段多采取倒影(反行)赋格的写

法。常用于古典组曲的末乐章。

帕凡和加亚尔德 一译孔雀舞和快活舞。两者都起

源于意大利,16世纪流行于英国。帕凡是庄严缓慢的2拍

子舞曲,加亚尔德是活泼快速的 3拍子舞曲。加亚尔德

是继帕凡而起的后舞曲,两者在速度上、节拍上和性格

上形成鲜明的对比。17世纪中叶以后,作为舞蹈音乐渐

不流行,而成为纯器乐曲。

帕萨梅佐和萨尔塔雷洛 一对意大利古老舞曲,帕

萨梅佐是近似帕凡的 2拍子舞曲,较帕凡稍快。萨尔塔

雷洛是帕萨梅佐的后舞,用同一主题而处理成快速的3拍

子。另有一种3/8或6/8拍子的萨尔塔雷洛,是一种活泼的、

有跳跃动作的舞蹈,近似塔兰泰拉。

塔兰泰拉 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古老舞曲。意大利的

塔兰托港有一种蜘蛛,名叫塔兰图拉,相传人被这种蜘

蛛咬了要生热病,患者须跳狂热的舞蹈才能痊愈,舞曲

由此得名。塔兰泰拉为3/8或6/8拍子,速度很快,采用连

续不断的平均快速节奏,有如无穷动。

西奇利亚诺 一译西西里舞曲。大约起源于意大利

西西里岛的一种古老舞曲,6/8或12/8拍子,速度徐缓,近似

田园曲。18世纪作曲家常用作组曲和奏鸣曲的慢乐章。

小步舞曲 原为法国民间的 3拍子舞曲,因舞步极

小而得名。17世纪后半叶为路易十四的宫廷作曲家J-B

吕利所采用,因而传入宫廷,成为速度从容,风格典雅

的宫廷舞曲。在17、18世纪的组曲中,小步舞、加沃特、

布雷、帕斯皮耶、卢尔等舞曲,是插入萨拉班德和吉格

之间的不固定乐章。这些舞曲的中间部分常由 3件木管

乐器演奏(如JS巴赫《第一乐队组曲》中的布雷舞曲),

故称“三声中段”。18世纪后半叶起,小步舞曲被用作

奏鸣曲、室内乐、交响曲等套曲的第 3乐章,速度较前

加快,性格也更为活泼。

加沃特 原为法国民间舞曲,后传入宫廷。中速。

4/4或2/2拍子,常起于后半小节。中间部分是“风袋管舞

曲”,常出现模仿风袋管低音的持续音。

布雷 起源于法国的双拍子舞曲,与加沃特相似,但

从第4个四分音符(不是第2个二分音符)开始。

帕斯皮耶 流行于法国布列塔尼半岛的舞曲,速度

较快,3/8或3/4拍子,起于弱拍。

卢尔 用风袋管伴奏的法国乡村舞曲(卢尔原是17

世纪前一种风袋管的名称)。中速,2/4或6/4拍子,第1拍

加重。

里戈东 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古老舞曲,17世纪传

入宫廷。速度较快,2/4或4/4拍子,起于弱拍。

波洛奈兹 一译波兰舞曲。原为波兰民间的行列舞

曲,16世纪末传入宫廷。相传法国安茹王朝的亨利三世

于1573年即位为波兰王,在庆典行列进行时演奏了波洛

奈兹。17、18世纪成为独立的器乐曲,偶用于组曲中。

FF肖邦用此体裁作有钢琴曲16首,以寄托其爱国思想。

波洛奈兹的特点为:3/7拍子,起于强拍,乐句常结束于

第3拍,大都庄严徐缓,或用中等速度;但肖邦的波洛奈

兹速度较快,富于热情。

福尔拉纳 情趣欢快的意大利古老舞曲。6/7或6/8拍

子。18世纪偶用于组曲中,近似吉格。

帕萨卡利亚和恰空 起源于西班牙(一说帕萨卡利

亚起源于意大利)的 3拍子慢板舞曲,16、17世纪时传

至欧洲各国,成为一种键盘乐曲。大多用小调写成,以

4~8小节的固定低音为基础,进行连续变奏。两者结构

相似,以至难于区别。

福利亚 起源于葡萄牙的 3拍子舞蹈歌曲。结构近

似恰空和萨拉班德。流传于14世纪。17世纪后半叶在法

国被用于芭蕾场面中。18世纪流传更广,常被写成炫技

性的哈普西科德、吉他或小提琴曲。有一个福里亚曲调,

从16世纪初到20世纪,曾被许多作曲家用作主题,写成

各种作品(大多为变奏曲)。其中最著名的是A科雷利

的《第十二小提琴奏鸣曲》和СВ拉赫玛尼诺夫的《科

雷利主题变奏曲》。F李斯特的《西班牙狂想曲》也采

用了这个曲调。

民族舞曲 各民族、各地区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

民间舞曲,现在还用作舞蹈音乐,同时也可用作独立器乐

曲。其中有近代舞曲,也有一些是比较古老的舞曲。如:

凡丹戈 流行于西班牙民间的3拍子或6拍子的欢快

舞曲。常常载歌载舞,用吉他和响板伴奏。18世纪末 ,

CW格鲁克、WA莫扎特等曾将

其用于歌剧和芭蕾作品中。

塞吉迪亚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的古老舞曲,至

今还很流行。3拍子,近似博莱罗,但速度更快。常常载

歌载舞,用吉他和响板伴奏,响板打着的节奏。

博莱罗 起源于民间的西班牙 3拍子舞曲。舞者打

着响板,扭动手臂,成对地载歌载舞。响板不断打出

的节奏。M拉韦尔按此体裁写成的管弦乐曲极为有名。

阿瓦内拉 一译哈巴涅拉。由非洲黑人传入古巴,

并由古巴传入西班牙的 2拍子舞曲。其典型节奏与探戈

相同。

霍塔 西班牙民间舞曲。流传于阿拉贡、加泰罗尼

亚、巴伦西亚等地。快速,□或□拍子,节奏生动,情

绪活跃。多由人声演唱并伴以吉他、曼多林、响板等乐

器。

马拉加尼亚 一译马拉加舞曲。西班牙安达卢西亚

民间双人舞曲。快速,□或□拍子。

桑巴 巴西民间的一种 2拍子舞曲,以富于切分节

奏为其特色。有两种类型:乡村型的桑巴急速强烈,与

巴图克相似;城市型的桑巴,由玛希谢演变而来,速度

中庸而较少强烈的切分音。桑巴是里约热内卢狂欢节中

最富有特色的音乐舞蹈之一,并作为社交舞蹈而流传全

球。

康加 古巴民间舞曲。起源于非洲。在拉丁美洲许

多国家均流行。的节奏型贯串全曲。

法朗多尔 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民间舞曲。6 拍子,

活泼欢快。舞者列成长队,手挽着手或拉着手帕,鱼贯

而舞。

连德勒 奥地利和德国的民间舞曲,因起源于连德

尔(奥地利埃姆斯河北地区)而得名。3拍子,速度慢于

圆舞曲,为圆舞曲的前身。舞蹈时1步1拍,舞步均匀而

娴静。

波尔卡 19世纪30年代创始于波希米亚(今捷克西

部)的一种圆舞,40年代传遍欧洲各国。2/4拍子,速度

较快,典型的节奏为

富利安特 波希米亚的民间对舞。源出于拉丁文fu

ria(意为狂热)。节奏活跃奔放,常常交替运用 3拍子

和2拍子。

索塞茨卡 波希米亚的民间圆舞。速度较慢,节奏

流畅,近似连德勒。常用于富利安特之后。

恰尔达什 匈牙利民间舞曲。包含慢而忧郁的“拉

舒”和快而热烈的“弗里斯”两部分,前者2/4或8/4拍子,

后者2/4拍子。李斯特是在作品中采用这一体裁的第 1个

匈牙利作曲家。他的《第二匈牙利狂想曲》就是按照恰

尔达什的格调写成的。

马祖尔 起源于波兰马索维亚地区的民间舞曲。3拍

子,常用的节奏。热情、活泼而有骑士风度。用此体

裁写成的作品称“马祖列克”。肖邦发展了这一体裁,

作有钢琴曲52首,称“马祖卡”。现马祖卡已成为马祖

尔和马祖列克的通称。

库亚维亚克和奥别列克 近似马祖尔的波兰民间舞

曲,两者都比马祖尔轻快活跃。库亚维亚克的旋律比较

流畅。奥别列克每两小节的第3拍有1个重音。肖邦在马

祖卡中,把这两种舞曲和马祖尔融合在一起。

克拉科维亚克 波兰民间舞曲,因起源于克拉科夫

而得名。2拍子。情绪活泼,多切分音,典型的节奏是

科洛 南斯拉夫民间舞曲。其舞蹈为集体的群舞,

与俄罗斯的轮舞相似,在波兰、乌克兰亦很常见。保加

利亚的霍罗、罗马尼亚的霍拉与科罗均相类似。此种舞

曲多由民间乐器演奏,也有不用乐器而由人声演唱者。

科罗有多种类型,其主要区别在于速度的快慢不同。

霍罗 保加利亚民间轮舞。为2/4、5/16、7/16、9/16或11/16

拍子,快速或中等速度,用风袋管等民间乐器演奏。

霍拉 罗马尼亚和苏联摩尔达维亚的一种民间轮舞。

为□或□拍子,通常速度徐缓,格调平稳。常用小提琴、

风袋管、横笛等乐器组成的民间小乐队演奏。

哈灵 挪威民间舞曲。因来源于挪威南部地区哈灵

河谷而得名。此种舞曲亦流传于瑞典。特点为:2/4或6/8

拍子,用挪威民间的一种弓弦乐器演奏。E格里格在创

作中曾采用过此种体裁。

特列帕克 俄罗斯民间舞曲,2拍子,情绪欢快奔放,

时时发出蹬足声。

戈帕克 乌克兰2拍子民间舞曲。源出乌克兰语rо

пати(跳跃),因舞蹈动作有大步的跳跃。MП穆索尔

斯基的歌剧《索罗钦斯克集市》第 3幕中的戈帕克是著

名的曲例。

社交舞曲 社交舞蹈(又称交际舞或交谊舞)的音

乐,由民间舞曲演变而成。用于交谊舞会,也可以写成

独立的器乐曲。社交舞曲因时代而变迁,重要的社交舞

曲有:

对舞曲 因舞者面面相对而得名。起源于英国,流

传于法国和德国。2/4或6/8拍子,情绪欢快活泼,苏格兰舞

曲是对舞曲的一种。从19世纪初开始,逐渐让位于方阵

舞曲和圆舞曲。

方阵舞曲 起源于法国,盛行于拿破仑帝国时期的

交际舞曲。因舞者4人1组,两人相对,构成方阵而得名。

1816年后,先后传入英国和德国。分 5段,交替着6/8和

2/4拍子,分别称为长裤舞、夏舞、母鸡舞、特兰尼斯舞、

牧羊女舞。在流传过程中,加洛普(始于19世纪20年代

的一种有跳跃动作的 2拍子快速圆舞)也被吸收到方阵

舞中来,成为它的一部分。

圆舞曲 一译华尔兹。18世纪末由连德勒演变而成。

19世纪的圆舞发展成两种主要类型:①维也纳圆舞,又

称快圆舞或滑圆舞,舞者按每小节3步或2步的节奏旋转

滑行,并左右转动着头和身体。②法国圆舞,由3/8(或

3/4)拍子的慢圆舞、6/8拍子的跳圆舞和快圆舞组成,速

度依次逐渐加快,后两种圆舞有跳跃的动作。现代舞会

中的圆舞,是一种中等速度的维也纳圆舞。圆舞曲的旋

律平滑流畅,妩媚动人。和声的特点是每小节 1个和弦,

由强拍的低音和其余两拍的“和弦块”交替着。J施特

劳斯父子和J兰纳是维也纳圆舞曲最著名的作曲家。他

们所作的圆舞曲多由数首短小圆舞曲连缀构成,形成一

种套曲式的结构,称圆舞曲套曲。肖邦、R舒曼、J勃

拉姆斯、李斯特的圆舞曲,是这一体裁的艺术珍品,但

不以伴奏舞蹈为目的。

狐步舞曲 黑人木屐舞曲的一种。1912年始于美国,

不久传遍世界各国,成为最流行的交际舞曲。狐步舞最

初由长舞步和短舞步交替而成,4拍子或2拍子。不久发

展成一种包含错综复杂、变幻不定的舞步的舞蹈,后来

又加进了查尔斯顿的痉挛性动作,并分裂为快狐步和慢

狐步两种。

一步舞曲 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北部的一种社交舞

曲。20年代起流传全欧。快速,2/4拍子。后为速度较慢

的2步舞曲(即慢狐步舞曲)所取代。

查尔斯顿 1920年左右产生于美国的一种社交舞曲。

其名称可能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的查尔斯顿城有关。

特点为:4/4节拍(有时为2/2),富于切分节奏。30年代

末流传整个欧美,以后逐渐衰微,其部分因素为快速的

狐步舞曲所吸收。

探戈舞曲 阿根廷舞曲。20世纪初流行于南美,并

传遍世界各国。步行速度,2拍子或4拍子。节奏似阿瓦

内拉而稍快。富于切分音。旋律和伴奏常构成交错节奏。

伦巴舞曲 古巴舞曲。20世纪30年代起流行于美国

和欧洲各国。2拍子,包含复杂的切分音,不断反复着4小

节的节奏型。

我就不学许多人给你列一串曲目了。我简要给你介绍一下我的音乐欣赏吧。

我小学开始听古典,比如贝多芬的交响,但往往沦为无聊。

后来初中开始听肖邦,才觉得真是感同身受、极有共鸣。

我强烈推荐你从肖邦开始听,然后再到贝多芬莫扎特他们。肖邦的音乐是比流行歌曲优美许多,也深入许多的,我相信你以后会同意我的观点。

对于肖邦,我现在已经听过他的所有作品。

我推荐你可以开始听的有这些:

波兰舞曲(18首)、夜曲(21首)、前奏曲(26首)。如果学钢琴的话可听听练习曲(27首)。

你不需学过音乐,只需注意一点:要反复地听,一盘听完一遍过几天最好在拿来听。往往第一遍你听不出什么,但越往后味就出来了。听过三四遍你就会深受感动。(这也就是古典与流行的不同)

另外写上你需简要知道古典音乐的时间与基本的发展:

1、发端——古希腊罗马音乐

2、中世纪音乐,只要是多声部的声乐与器乐(这叫做“复调”),大部分为宗教音乐。

3、巴洛克时期。它极为有名,复调音乐的鼎盛期,这个时代的高峰是巴赫(1685-1750)与亨德尔,而巴赫的生活年份可以看成是这时期的代表。

4、古典时期。依次诞生了海顿、莫扎特(1756-1792)、贝多芬(1770-1824)。

5、浪漫时期。代表是肖邦(1810-1849)、李斯特(1811-忘了)、柴可夫斯基、舒曼、舒伯特、勃拉姆斯等。在我看来,这个时期的音乐最为好听。

6、印象派。德彪西创立。名字大、声音小。开始变得有点叛逆。

7、各种现代乐派。这个不说了。音乐风格不大好接受。建议这些放到以后在研究。

至于音乐,最好去买,不必计较版本,国内我喜欢普罗艺术的,一盘35左右。

网上从verycd上找也可以,不过自己买的碟才会听得认真。

至于素养,普罗的许多碟中有小册子介绍,我很喜欢。当然书籍更具体,我已看过2本音乐史的书。

  钢琴曲历史介绍:18 世纪出现了以斯卡拉蒂、巴赫、亨德尔为代表的古钢琴音乐兴盛时期;19 世纪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完成了古钢琴音乐向现代钢琴音乐的历史转变,是钢琴史上最伟大的发展时期;紧接着出现的就是19 世纪到20 世纪初欧洲新兴的浪漫主义乐派的钢琴音乐发展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有卓越责献的作曲家。继古典时期特别发展的钢琴奏鸣曲之后,这一时期又出现多种多样体裁的作品,即使是练习曲也有它的创新,成为音乐会的演奏曲目。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以来,钢琴音乐中出现了不同的流派,比如德彪西的印象派、拉赫玛尼诺夫的晚期浪漫派、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等等

  一、卡农曲(canon )

  这是一种复调音乐。卡农曲运用卡农手法写成。卡农手法是指一个声部模仿另一个声部的旋律,各个声部依次先后出现,上下、高低交叠进行。卡农曲有二部、三部、四部,以至无数声部。精确模仿原旋律的卡农称“严格卡农”,改变音程关系或有其它变化的模仿称“自由卡农”。卡农曲出现于13 、妞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曲的主题,如巴赫的《 五首卡农变奏曲》 等。现代钢琴小品中出现的“小卡农曲”,多为孩子们练习所用。

  二、赋格曲(fugue )

  又称“遁走曲”,是复调音乐中最复杂而严谨的曲式。它以一个简短、富有特的旋律主题为基础,这个旋律先由一个声部奏出,其余声部依照一定的规则依次模仿。斌格曲包括主题、对题、答句、插句等几个组成部分,结构通常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再加一个结尾。赋格曲的种类除严格赋格曲外,还有自由赋格曲和小斌格曲。巴赫创作的前奏曲与赋格曲联合成套的作品《平均律钢琴曲集》 ,使斌格曲的发展达到了成熟与辉煌的顶峰。

  三、创意曲(invention " )

  一种自由对位式的短曲,山某一个动机即兴发展而成。巴赫创作的二部、三部《 创意曲染》 ,她一都瓜耍的钢琴复调练习曲。

  四、变奏曲( variation )

  以某个主题为基础,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多次变化奏山主题,这种乐曲称为变奏曲。变奏曲的结构布局是先奏出主题音乐,紧接着是它的第一变奏、第二变奏、第三变奏“二,还可能有更多次的变奏,直到结束。巴赫、亨德尔、贝多芬、勃拉姆斯、海顿、柴科夫斯基等作曲家都著有变奏曲。变奏曲除作为独立的乐曲外,也可用作奏鸣曲的一个章。亨德尔古钢琴组曲中的《快乐的铁匠》 ,就是为人们所喜爱的变奏曲。

  五、小步舞曲(minuet )

  是一种起源于法国的土风舞曲,灯世纪传入宫廷,流行于欧洲贵族社会。这种舞曲速度徐缓、风格典雅,采用三段体结构,三拍子节奏。17 、18 世纪开始逐渐与舞蹈脱离关系,常用作古典奏鸣曲成交响乐曲中的“个乐章,亦可作为独奏曲演奏。著名的作品有莫扎特的唐乔望尼小步舞曲、贝多芬的C 大调小步舞曲等等。

  六、练习曲(etude )

  这是一种专门为训练某~方面的演奏技巧而设计的乐曲。它包括两种类型:纯属技巧训练的传统练习曲和既有严格的技巧训练、又具较高艺术的音乐会练习曲。奥地利作曲家、俐琴家卡尔.车尔尼为钢琴系统教学创作的练习曲作品599 、849 、299 、74 。等是前者的代表作。波兰钢琴家肖邦创作的二十七首钢琴练习曲,在有相当难度的技巧训练中,融进了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音乐形象,是音乐会练习曲的典范之一。他的。小调《革命练习曲》 、卜C 大调《 黑键练习曲》 等等,至今深受着人们的喜爱,是音乐会中保留曲目。

  七、进行曲(march )

  进行曲原是舞曲中的一种。在古希腊的悲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多用在群众出场、退场的音乐。灯世纪以后,进行曲主要指管乐器演奏的乐曲。开始,进行曲主要用于军队,以激奋人心、鼓舞士气。以后,进行曲渐渐进入音乐艺术领域,陆续出现更多的婚礼、丧礼、凯旋、庆典的进行曲。进行曲后来被用于歌剧、组曲、钢琴套曲之中。著名的进行曲有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 中的《 大军队进行曲》 、贝多芬《 英雄交响曲》 中的《 丧礼进行曲》 、莫扎特人大调钢琴奏鸣曲中的《 土耳其进行曲》 、舒柏特的《 陆军进行曲》 等等。

  八、奏鸣曲(sonata )

  奏鸣曲是一种由三至四个独立乐章构成的大型器乐套曲。其第一乐章由奏鸣曲式构成,为快板乐章,第二乐章为抒情的慢板乐章;第三乐章通常为中速的舞曲;第四乐章常用快速的回旋曲。第三乐章常常可以省略。第一乐章的奏鸣曲式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主要部分。呈示部主要由主部和副部两个在情绪,格上相互对比的部分构成。贝多芬创作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这类作品的杰作,其中“悲枪”、“月光”、“黎明”、“暴风雨”和“热情”尤为著名。小奏鸣曲〔 sonatina 〕 一般指比较短小、技术不很复杂的奏鸣曲而言。作曲家克雷门蒂、库劳、海顿都创作有许多为人们喜爱的小奏鸣曲。

  九、协奏曲(concerto )

  钢琴协奏曲是指由独奏乐器钢琴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一种大型作品。乐曲通常包含三个乐章,即第一乐章:快速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第三乐章:回旋曲或变奏曲。作品中出现有钢琴的华彩乐段,展示独奏家的高度技艺,构成全曲的高潮部分。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柴科夫斯基、李斯特等都创作有脍炙人口的钢琴协奏曲名著。例如贝多芬的卜E 大调“皇帝”钢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李斯特的‘E 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拉赫玛尼诺夫的。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等等。

  十、圆舞曲(waltz )

  这种舞曲原来是奥地利北部的一种农民舞曲,多为缓慢的三拍子。17 、18 世纪流入宫廷后,速度逐渐变快。到19 世纪,它作为一种舞曲形式得以大发展,主要应归功于维也纳作曲家约瑟夫· 兰纳、老约翰· 施特劳斯以及小约翰· 施特劳斯。现代圆舞曲大多指由这些作曲家创立的维也纳式的圆舞曲,其速度多为小快板,旋律轻快、明亮、热情奔放。著名的圆舞曲有肖邦创作的十五首,勃拉姆斯创作的十七首,以及柴科夫斯基的《花之圆舞曲》 ,约翰· 施特劳斯的《 蓝色多瑙河》 、《 春之声》 、《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等等。

  十一、即兴曲(impromPtu )

  早期浪漫派作曲家舒柏特等创立的一种钢琴小品的体裁。乐曲带有即兴创作的特点,结构短小、精练,每一首都有鲜明的意境。著名的即兴曲有舒柏特的卜a 小调即兴曲,肖邦的卜A 大调、卜B 大调即兴曲等。

  十二、前奏曲(Prelude )

  在15 世纪及16 世纪初,这是一种形式自由的键盘短曲。17 世纪以后,作曲家将它编入组曲中,作为组曲的序奏;又与赋格曲结成一体,组成“前奏曲与赋格”的形式,代表作曲家有亨德尔、巴赫等。18 世纪后,前奏曲开始成为独立的乐曲,在音乐会中演奏。肖邦、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德彪西、肖斯塔科维奇等作曲家都创作有相当数量的前奏曲。著名的前奏曲有肖邦的b 小调前奏曲《 雨滴》 、拉赫玛尼诺夫的耘小调前奏曲等。

  十三、回旋曲(rondo )

  这是一种由一个主题及多个插部反复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其结构特点可用这样的公式表明:A 十B + A 十C 十人“ " ( A 代表主题,B 、C 代表插部)。这种形式可作独立的乐曲,也可作为奏鸣曲、交响曲或协奏曲的末乐章。海顿的《 匈牙利风格回旋曲》 、韦伯的《 华丽的回旋曲》及莫扎特的《 ‘小调钢琴回旋曲》 等都是这类作品的佳作。

  十四、波尔卡舞曲(polka )

  这种舞曲于19 世纪30 年代起源子波希米亚,是一种快速的二拍子的捷克舞曲。它很快在欧洲和美国流传并风行一时。它的曲调明快、轻巧而热情,节奏鲜明,强音往往在每小节的第二拍上。卡尔· 汉斯的《 森林波尔卡》 及拉赫玛尼诺夫的《 意大利波尔卡》 就是十分有代表的乐曲

  十五、组曲(suite)

  是指由若千短曲连成一体的钢琴曲或管弦乐曲。组曲分舞乐组曲和情节组曲两大类别。舞乐组曲又称古代组曲,多采用同一调的各种舞曲连接而成。巴赫创作的《法国组曲》 和《 英国组曲》 就是十分典型的舞乐组曲。情节组曲又称现代组曲,它不限于由舞曲组成,乐曲的数目也没有限制,话剧的配乐以及舞剧音乐的精彩部分,神话、传奇、儿童故事等都可以作为组曲的题材。舒曼第一个将独立的钢琴小品贯穿成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写成了《狂欢节》 组曲,是这一形式的代表作之一。著名的钢琴组曲作品还有舒曼的《 童年情景》 、穆索尔斯基的《 图画展览会》 、柴科夫斯基的《 四季》 等等。

  十六、叙事曲(ballad )

  是指19 世纪和20 世纪的一种抒情、浪漫并富有一定戏剧的钢琴作品.有的叙事曲篇幅相当长。肖邦是创作叙事曲的先驱,写有四部成功的作品,其中以他的g 小调第一叙事曲尤为著名。

  十七、无言歌(song without words ) 这是由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立的富有特色的钢琴小品体裁。作品的结构和演奏技巧都不十分复杂,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抒情。口德尔松创作出版了八集共四十八首《无言歌》 ,其中有以《 威尼斯船歌》 为题的三首,《 春之歌》 则是最为著名的。

  十八、马祖卡舞曲(mazurka )

  这种舞曲16 世纪起源于波兰东部马祖维亚地区的一种古老的、乡土气息很浓的民间舞蹈。18 、19 世纪后传入德、英法等国。它是~种中速到快速的三拍子舞曲,与一般圆舞曲不同的是常在第二或第三拍上出现节奏重音,重音强烈而多变。作品的音乐情绪基本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明朗、欢快的,另一种则是伤感、忧郁的。肖邦一生从未间断过马祖卡舞曲的创作,创作有五十~首这种舞曲,并使其得以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他的卜B 大调马祖卡舞曲、a 小调马祖卡舞曲等都是为人们喜爱的钢琴曲。

  十九、波洛奈兹舞曲(Polonaise )

  又称波兰舞曲。它同马祖卡~样,也是波兰主要的民族舞蹈音乐,不同的是马祖卡主要流传于乡村,而波罗奈兹是流行于贵族宫廷的古典舞蹈。它的节奏庄重,中速,三拍子。肖邦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作家,他创作有二十首波洛奈兹舞曲。肖邦的波洛奈兹舞曲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已超出了舞曲体裁的范围,具有史诗般的丰富内容和复杂的结构形式。他的《 A 大调波洛奈兹舞曲》 、《 牡小调波洛奈兹舞曲》 都以浓郁的民族风格和英雄凯旋的音乐形象及其爱国主义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二十、夜曲(nocturne )

  一种形式自由,格调高难,充满浪漫色彩的器乐短曲。传说最早起源于18 世纪英国夭主教教会的晚祷歌调。英国作曲家约翰.费尔德首创了这一体裁的钢琴曲。肖邦又在这一基础上作了重大的发展,他共创作有二十一首夜曲。其中大多数都是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脍炙人口的曲目。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常出现华彩的装饰变奏,节奏自由,艺术手法丰富细腻,肖邦的。小调夜曲还具有比较强的戏剧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已超出一般抒情小品的范围。著名的夜曲作品有肖邦的场小调、峨大调、番F 大调、G 大调、c 小调夜曲等.

  二十一、狂想曲(rhapsody )

  原文来自希腊文“r 五ap 。。idi 护,为“史诗”之意。这类乐曲一般气势宏大,表现重大的题材,结构较为自山。李斯特写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震动了世界乐坛,被称为匈牙利民族乐派奠基的作品,其中尤以第二首、第六首匈牙利狂想曲在世界乐坛上享有盛誉。李斯特的狂想曲作品不论在演奏技巧上,还是在乐器的表现力上都有突破和创新,推动了匆琴演奏艺术的新的发展。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拉戚尔等作曲家都写有著名的狂想曲。

  游击队歌

  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其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以富于弹性的小军鼓般的节奏贯穿全曲,既给曲调以进行感,又表达了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典型形像。歌曲以ABA再现二部曲式为结构。第一、二、四句相似,第三句则完全不同,它在节奏、旋律、调性上与其他各句形成明显对比。

  牧童短笛

  这首钢琴小品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片段1)。 可以说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乐曲中段是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用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写成(片段2)。 最后,再现第一段的主题。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

  葬於纽约肯色谷墓园。

  Sergei Rachmaninov 拉赫曼尼诺夫

  生平介绍:

  拉赫曼尼诺夫生於欧内格(介於列宁格勒及莫斯科之间)的贵族之家,但家道中落。九岁时,父母将地产变卖并且离异。在家中六个小孩里排行第五的他,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其不凡的音乐才华,也许是来自钢琴家父亲的遗传。一八八三年拉赫曼尼诺夫被送往圣彼得堡音乐院,但只待了几年就转往莫斯科音乐院,师承斯比瑞夫(Sverev)。斯比瑞夫是个大师级的钢琴家,备受崇敬,但同时也是位严苛的老师,他坚持学生要与他同住,如此一来他才能监督学生的整体发展过程,并带他们去听演唱会或歌剧,以便与当时的艺文界名人结识。拉赫曼尼诺夫与另一男孩同住一间,两人轮流练琴,必须练三小时以上。斯比瑞夫未曾鼓励他成为一名作曲家,这显然埋没了他的才华。在参加学生进修的和声及作曲夏令营学校后,拉赫曼尼诺夫练习作了《升F小调钢琴曲》。斯比瑞夫印象深刻并弹给柴可夫斯基听,而他也深深激赏,自此拉赫曼尼诺夫才正式开始学习作曲。但这并不是个成功的经验,再加上与斯比瑞夫及作曲老师的不和,拉赫曼尼诺夫决定早一年离开学校。期末考时他大获全胜,在作曲上还赢得金牌。在颁奖典礼上,斯比瑞夫地出席了,虽然两人决裂,但斯比瑞夫仍乐见他过去的学生赢得如此的荣耀,他把自己的金表送给拉赫曼尼诺夫,拉赫曼尼诺夫对这一刻是永铭於心的。

  拉赫曼尼诺夫的一生并不顺遂,在作曲方面他只能算是小有名气,如此也不能给他提供一个稳当的收入以维持生计,他只能靠为人伴奏及教学糊口,在这段时期他仍写作交响曲。这首交响曲於一八九七年首演,由另一位俄国作曲家葛拉兹诺夫指挥,这次的表演真是一败涂地,不只因为这是他较差的作品之一,同时也被评为二流的表演。拉赫曼尼诺夫知道后真是颓丧不已,这样的低潮一直持续到数月后他一位富裕的友人为他在莫斯科歌剧院安排一次指挥的机会,情况才得以改善。 迁往莫斯科对拉赫曼尼诺夫而言是一大鼓舞,他又开始创作。但自旅游英国回来后,他立刻再度陷入低潮。医师达尔帮助他度过这段时期,他用自我暗示的方式为拉赫曼尼诺夫治疗,并不断提醒他:「你要开始创作,而你的创作一定是无人能及的。」此法果然奏效,拉赫曼尼诺夫继续完成他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结了婚,并育有两名子女。

  此后他的生活因作曲、指挥及钢琴演奏而更加充实,咸认他是自李斯特之后最优秀的钢琴家,幸运的是,我们至今仍可听到地弹奏自己作品所灌录而成的唱片。之后几年拉赫曼尼诺夫及其家人时常迁徙,一九一八年起住在美国,至一九三一年定居瑞士。他一生中的最后三十年,他主要的身分是钢琴演奏家,因为作曲对他而言是愈来愈不容易了。他是被在四十岁出头即发现的癌症拖垮,在一九四三年最后一场钢琴演奏会后一周他便死了,葬於纽约肯色谷墓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362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1
下一篇2024-02-11

随机推荐

  • 美白精华液哪个牌子好

    1、sk2小银瓶2sk面部淡斑精华露富含光蕴海藻精粹能够使肌肤变得匀净透白,能够淡化肌肤可见的斑点,使肌肤变得亮泽净白光采。是护肤品祛斑排行榜10强之一,这款产品是一款明星护肤产品,价格有点小贵但是效果还是不错的。2、资生堂新透白美肌集光祛

    2024-04-15
    25400
  • 全球公认最好用的10大唇膏

    全球公认最好用的10大唇膏如下:1、曼秀雷敦天然植物润唇膏产品以植物提取精华为基础,除了具有相当的保湿、锁水功能外,天然食品级成分也让人觉得很安心。2、Vaseline凡士林玫瑰润唇膏这款玫瑰润唇膏可以说是他家的网红产品了,主打成分自然是凡

    2024-04-15
    13500
  • 海蓝之谜精粹水真假怎么辨别

    海蓝之谜精粹水是一款备受瞩目的护肤品,由于其卓越的保湿和修复功效,成为了众多消费者追捧的对象。市场上也存在着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让消费者很难辨别真假。如何判断海蓝之谜精粹水的真伪呢?下面从几个角度为大家分析。我们可以从包装上入手。正品海蓝之

    2024-04-15
    23500
  • 有没有好的防晒乳呢?

    1、Nivea妮维雅水感防晒啫喱SPF50这个妮维雅水感防晒是目前为止我用得最多的一款防晒,找代购买80人民币左右有140g的容量,所以大量抹在胳膊上腿上也不心疼。它挤出来是半水状半乳液状的质地,不像那种厚重的防晒,很水润,极度容易推开,抹

    2024-04-15
    10400
  • 妮维雅男士护肤品使用顺序

    妮维雅男士护肤品使用顺序在男士的日常护肤过程中,正确的使用顺序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可以确保产品充分发挥功效,还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皮肤的需要。对于妮维雅男士护肤品的使用顺序,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参考。洁面是护肤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选

    2024-04-15
    13800
  • 清莹露和神仙水的区别

    清莹露和神仙水的区别为价格区别、外观区别、功效区别、适用人群不同、效果区别。1、成分区别:神仙水是由半乳糖酵母的发酵物过滤液组成,除了丁二醇和其它润肤成份之外,没有其它有效成份。清莹露是用水做溶剂,加入了酵母、甘油、适量的乳化剂和酸类,水杨

    2024-04-15
    15400
  • 有谁知道油性皮肤有哪种补水面膜会比较好?

    油性皮肤的人在选择面膜时,最好能选用一些特别适合油性皮肤的补水面膜。这样可以有效地为皮肤提供所需的水分,同时不会造成油脂分泌过多。从配方上来说,我们可以考虑选择一些含有天然植物成分的面膜。比如说芦荟、石榴、绿茶和金缕梅等植物,这些天然成分可

    2024-04-15
    14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