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人们认为赫拉克利特是一个主张绝对的动变和杂多的思想家。这种印象不仅被“一切皆流,无物永驻”、“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样的格言警句所加深和证明,而且更被公元前5世纪中期所谓的赫拉克利特派,例如克拉底鲁的哲学活动和哲学言论,以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所介绍、谈论和批判的所谓的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所加深和证明。例如,克拉底鲁曾经推进了一种极端的相对主义。以至于认为人甚至连一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也不可能,因为万物在迅即地变化着、消散着、流逝着。很可能正是受到了流行的赫拉克利特派这一类言论的影响,无论是柏拉图在他的充满了调侃和讥讽的对赫拉克利特思想的指指点点中,还是亚里士多德在他看似一本正经的对赫拉克利特的思想根据逻辑矛盾律所进行的分析中,都无一例外地认定赫拉克利特是一种极端的相对主义和流变理论的主张者。而正是这一切使得赫拉克利特在后来的人们看来,全部哲学的特色就在于描述了一幅流变的宇宙论图景,强调了动变生灭。
但是,这是一个普遍的误解。这个误解来自于后来的人们已经丧失了赫拉克利特观察事物的那个独特的眼界,我认为,正是这个独特的眼界使得赫拉克利特,当他沉浸于生活世界中无穷无尽的事件的川流和变化、纷争与对立之中时,才不仅体察到了这些变化,而且把握到了蕴藏于变化之中的一种更为微妙、更为内在、更为精深的东西,并把它当作根本重要的东西来予以反复地谈论。但后来的人们从这样的眼界中脱离了出来,从而只能外在地、表面地来理解赫拉克利特。例如,像斯多亚学派那样,从一种流变的宇宙论或自然哲学的角度来理解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并把它引作自己的思想资源。
对于赫拉克利特来说,世界当然是处于变化、纷争和对立之中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内在于世界的变化、纷争与对立之中并且驾驭着它的那个东西。①那么,这是什么东西呢?我们说,这不是别的,就是赫拉克利特创造性地提出来的那个“逻各斯”。赫拉克利特在不同的地方曾经给过它以不同的称呼,例如“一”、“神”、“心灵”、“智慧”等。正因为对于赫拉克利特重要的不是变化,而是内在于变化之中的那个更为微妙的东西,所以,在面对以知识的杂多而著称的博学者时,赫拉克利特才说出了这样一句发人深省的话:“博学并不教人有心灵②;因为(否则的活)它早就教会了赫西俄德和毕达戈拉斯,还有克塞诺芬尼和赫卡泰。”(残篇40)这句话十分典型,它足以表明,对于赫拉克利特来说,把握到多并不是智慧,在多之中有更为重要的东西,只有把握住了这个,博学者才具有了心灵,或者换句话说,才开了窍。同样是这个意思,在另一处地方,赫拉克利特又说:“不听从我而听从逻各斯,就会一致同意说,一切是一这就是智慧。”
一般而言,在西哲里“规律”这个概念指的是“逻各斯(Logos)”。在希腊文里还有更广泛的含义,比如理性、语言。
它最早起源与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赫拉克立特。赫拉克立特认为它就是世界被本源,比如其残笺有曰:世界是一团活火,一些东西从火中诞生,一些东西又复归与火;这团活火的中心就是逻各斯。
赫拉克立特是最早阐述变化的,与他之前的哲学家不同,别人都致力于探究世界背后那恒定不变的为何物,而他则始终强调变化。比如,其残笺有曰:人的一生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一切都在流变。
但同时他又说,唯有变化本身才是不变的,就像那团火,和逻各斯。所以赫拉克立特认为逻各斯就是世界之所以变化的原因。
(PS暂时因为一些原因,资料不在手中,也许回答的不是很好。)
你好!想了解的深点就自己看吧,说得很清楚,高中课本也是以这些为指导编的。里面的“逻各斯”就是我们现在数学里常说的“逻辑”的最早描述。
关于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明确宣称:“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既不是任何神,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
与前人的思想相比,赫拉克利特的这一哲学宣言具有鲜明而深刻的显著特征。他不仅公开否定神创世界说,而且从一开始就明确强调了本原的永恒性、普遍性、流动性和秩序性。火不仅是世界的本原,火转化为万物,万物又复归为火,而且在其燃烧和熄灭的过程中,火本身也要受一定原则的限制或支配,因而其运动并不是随意的。由此可见,赫拉克利特继承和发展了米利都学派关于本原之无定和流动的思想,一方面主张一切皆流,无物常住,从而以活火为象征,说明自然万物始终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而真正不变的东西恰恰是“变”本身;另一方面他也认识到,虽然只有变化是不变的,但这变化亦是有章可循的。换言之,变化亦有一定的尺度,自然万物都是循着这尺度而变化的。这个规范万物运动变化的尺度就是逻各斯。
在赫拉克利特哲学中,最富特色和深意的重要概念是逻各斯。逻各斯在古希腊语中本是一个源于动词“说”的普通名词,基本含义是言说、话语,据此而派生出道理、理由、理性、考虑、比例、规则等许多其他的含义。中文由于难以找到与之相应的概念,因而通常音译为逻各斯,有时亦以老子的“道”译之。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把逻各斯作为重要概念引入哲学,并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在赫拉克利特那里,逻各斯的含义很多,如何认定和理解,学术界的看法不一。我们认为,应该将其主要地理解为万物必须依据和遵守的尺度或比例、普遍原则或必然性,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规律,虽然有时它也指普遍理性,不过这两个方面有其一致性。因为他指出,这个逻各斯不仅永恒存在着,而且“万物都根据这个逻各斯生成”,“逻各斯乃是共同的”。谁不认识并进而服从逻各斯,谁就无法获得智慧,把握真理,相反,“如果不听从我而听从这个逻各斯,就会一致说万物是一,就是智慧”。
逻各斯概念的引入和阐述是赫拉克利特对于哲学的一大历史功绩,对他本人的哲学和后来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逻各斯使知识有了可能性。早期希腊自然哲学从朴素的辩证法出发,断定自然万物均处在运动变化之中。然而,如果一切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知识就没有立足的依据。因此,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作为运动变化的尺度,亦即我们所说的规律,就使知识有了确定性。另一方面,由于逻各斯的介入,亦使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具有了某种二元式的结构:始终处于生灭变化之中的自然万物和永恒不变的逻各斯。这些在后来的巴门尼德、阿那克萨戈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哲学中,都有或明或暗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在后来西方哲学、神学和科学的发展过程中,逻各斯概念及其衍生的逻辑一词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赫拉克利特哲学的另一显著特色是其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在他之前,米利都学派已经提出了蕴含于本原之中的两种对立力量(如冷和热、凝聚与疏散等)是化生万物的根源,毕达戈拉斯学派也研究了各种对立的范畴,但真正认识到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统一是运动变化根源的,还是赫拉克利特。他不仅强调火的生生不息,肯定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声称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坚持运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而且从大量的现象中,概括出对立面之间的同一,并觉察到运动变化的根源在于斗争。体现这方面思想的残篇有很多,例如“相反的力量造成和谐,就像弓与琴一样”、“生与死、醒与睡、少与老是同一的”、“向上的路和向下的路是同一条”、“必须知道,战争是普遍的,正义就是斗争,万物都按照斗争和必然性而生成”等等。
当然,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毕竟是朴素的、直观的和单纯论断性的,还没有上升到自觉的概念的高度。不仅如此,从总体上看,他的思想亦具有相对主义因素和循环论的色彩,这就为他的弟子克拉底鲁对其思想的片面发挥留下了余地,据说克拉底鲁宣称“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另外,就“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命题而论,赫拉克利特似乎主要关注的是河流的变化,然而实际上踏入流动的河流的人也一样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而这正是后来智者的思路。
赫拉克利特不仅主要讨论了事物的来源、存在依据和存在方式等问题,而且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涉及到了认识论的问题。一方面,他充分肯定了通过感官得到认识的必要性,宣称热爱智慧的人必须熟悉很多的事物,因而他更为喜欢那些可以看见、可以听见和可以学习的东西;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说,自然惯于掩盖自己,本性隐于深处,逻各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假如人们的灵魂是表象的话,眼睛和耳朵就是最坏的见证”。
赫拉克利特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之中,他将米利都学派关于本原的无定形性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合乎逻辑地得出了“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的结论。就此而言,火作为万物的本原,或许更多地是以其富于变化的特点而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不过另一方面他也认识到,由于自然万物始终处在运动变化之中,因而真正不变的东西唯有变化本身,但是变化亦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就为关于自然的认识提供了根据。然而,由于自然惯于掩盖自己,所以在如何使人们认识逻各斯的问题上,赫拉克利特似乎没有多大的把握,这就使他的辩证法思想潜藏着相对主义和怀疑论的因素。
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在希腊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对逻各斯和运动绝对性的强调,对认识论的探讨,从正反两方面深深地影响了柏拉图等人;他的火与逻各斯学说直接为斯多亚学派所继承和发挥;黑格尔则称之为辩证法的奠基人。黑格尔曾经不无夸张地说:“没有一个赫拉克利特的命题,我没有纳入我的逻辑学中。”
摘自张志伟教授《西方哲学史》p32
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约公元前530~前470)是爱菲斯人,出身于贵族世家。他是一个性格孤傲的人,蔑视民众,厌恶政治,既反对暴君的专制,也反对民主制。传说他放弃了家族世袭的主祭祭司的职位,长期隐居山林,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后得水肿病去世。他曾写过一本《论自然》的书,并且保留下一百多条残篇。因其思想深邃,文字含蓄,故有“晦涩哲人”之称。 赫拉克利特继承了米利都学派自然哲学的传统,也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寻找万物的本原。他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水,也不是气,而是火,是“永恒的活火”。他指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赫拉克利特认为,火之所以是万物的本原,是因为它比其他元素更活跃,更富于变化。他认为,世界万物起源于火,又复归于火,火与万物之间的转化生成关系是:“一切转为火,火又转为一切,有如黄金换成货物,货物又换成黄金。”
那么,世界是怎样生成于火,又复归于火的呢赫拉克利特把火与万物之间的转化生成看成是火的燃烧和熄灭,并描述了这一运动过程。他认为,火熄灭变成气,气浓缩变成水,水凝固变成土,这是火的熄灭过程,他称之为“下降的路”;反过来,土消融变成水,水蒸发变成气,气燃烧又变成火,这是火的燃烧过程,他称之为“上升的路”在赫拉克利特看来,正是以火为基质的火、气、水、土这四种元素的相互转化生成了世界万物。他还认为:“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在圆周上,起点和终点是重合的”。因此,整个世界就是一个以火为起点和终点的周而复始、以至无穷的运动变化过程。他甚至断言,每隔一个“大年”(即10800年),世界就将在一场大火中焚毁,然后又从火中产生出一个新的世界,就像神话中的凤凰涅槃。这就是赫拉克利特描述的以火的燃烧和熄灭为模式的,带有循环论特色的宇宙变化过程。
从表面上看,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和米利都学派一样,也是把某种具体的物质性的东西当作万物的基质,但是,与米利都学派不同的是,他同时还赋予火以秩序或规律的内涵。赫拉克利特认为,作为万物本原的火不仅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而且是“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的。所谓“分寸”当指秩序或规律,它体现了火的本性,是活火中的永恒不变的原则。这说明,在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火作为万物的本原,不仅是指一种运动着的物质性的基质,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同时也是指变化着的东西中的不变的同一原则,即火与世界万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固定不变的秩序或规律。显然,赫拉克利特的本原观较之米利都学派的思想更为复杂、更为深刻,因为它同时揭示了本原的基质和原则这两层含义,并且是从一与多、永恒与变化的关系中理解和把握本原的。 赫拉克利特把事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不变的秩序或规律称之为“逻各斯”。逻各斯是希腊文的音译,原义是“话”,后转义为说出的“道理”、理性、规律。在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中,这个词第一次被赋予本原的含义,特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或内在原则。赫拉克利特认为,逻各斯是作为本原的火的本性,他说:“这个火是赋有思想的,并且是整个世界的原因。”火凭借逻各斯而主宰一切,因此,万物都根据逻各斯而产生,一切都遵循逻各斯。在他看来,逻各斯就是神、命运或必然性。据艾修斯记载:“赫拉克利特说神就是永恒的流转着的火,命运就是那循着相反的途程创生万物的逻各斯。”艾修斯还指出:“赫拉克利特断言一切都遵照命运而来,命运就是必然性。——他宣称命运的本质就是那贯穿宇宙实体的逻各斯。逻各斯是一种以太的物体,是创生世界的种子,也是确定了的周期的尺度。”所以,逻各斯和火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的,是同一本原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就此而言,逻各斯指的是火及万物运动变化的秩序或规律,它是客观的、永恒的,是多中之一、变中的不变。另一方面,赫拉克利特又强调:“逻各斯是驾驭一切的思想”,是“灵魂所固有的”。他说:“思想是人人所共有的”,“人人都秉赋着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思想的能力”。就此而论,逻各斯又可被理解为理性、思想,它既是驾驭一切的客观理性,又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支配人的思维的主观理性。
在赫拉克利特看来,既然逻各斯就是万物的本原、本性,因此,智慧就在于认识逻各斯。他认为:“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不过,认识逻各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赫拉克利特指出,逻各斯“虽然是大家共有的,多数人却自以为是的活着,好像有自己的见解似的”。“他们即便听到了它,也不理解它,就像聋子似的。常言道,在场如不在,正是他们的写照”。逻各斯之所以不容易认识,主要是因为“自然喜欢躲藏起来”。这里的“自然”即“本性”、“逻各斯”,它是隐藏在可感事物背后支配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则。按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具体事物是可感的,而事物的内在本性却是不可感的,只能靠思想、理性去认识。因为“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虽然只有理性才能把握逻各斯,但赫拉克利特并不否认感性在认识中的作用。他说:“凡是能够看到、听到、学到的东西,都是我喜爱的”。“爱智慧的人必须熟悉很多东西”。这也说明,认识逻各斯的过程是艰难的,就像寻找金子的人一样,只有在挖掘了许多土之后,才能找到一点金子。上述观点表明,赫拉克利特的哲学已经初步涉及到了认识论问题。
“逻各斯”是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的重要概念。自从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提出逻各斯概念,并赋予它必然性和理性的含义后,这一概念或思想一直为西方众多哲学派别所沿用,尽管各派哲学对其理解不尽一致。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逻各斯”是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范畴,它为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传统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作为辩证法的奠基者,赫拉克利特从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这一基本命题出发,第一次明确指出,一切事物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赫拉克利特否认宇宙是静止和常住不变的,因为这种状态只包含着死亡。他认为万物都在运动:永恒的事物永恒的运动着,暂时的事物暂时地运动着。所以,“一切皆流,无物常住”。他以川流不息的河流为喻,指出“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踏进同一条河的人,不断遇到新的水流”。所以,“我们踏进又踏不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他还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永远不断地更新。”肯定事物运动的普遍性和绝对性,断言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这种观点正是赫拉克利特辩证思维方式的体现。
赫拉克利特对辩证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逻各斯学说所包含的对立统一思想中。如前所述,逻各斯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而这一规律就是对立统一规律。正如列宁所说:“在赫拉克利特看来,世界的基本规律(逻各斯,有时是必然性)是向对立面转化的规律。”赫拉克利特以格言的形式阐述了这一规律。其具体内容如下:
1对立面的统一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如一与多、冷与热、日与夜、善与恶、生与死、主与奴等。对立的双方是相反相成的。“疾病使健康成为愉快,坏事使好事成为愉快,饿使饱成为偷快,疲劳使安息成为愉快”。“如果没有不义,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对立面又是相互统一的,即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所组成。他说:“相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自然也追求对立的东西,它是用对立的东西制造出和谐,而不是用相同的东西。”例如,自然将雄与雌相配,绘画是不同色彩的混合,语词是元音和辅音的结合。
2对立面的转化。赫拉克利特认为,对立的双方不仅是相反相成、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而且是相互转化的。例如:“我们身上的生和死、醒和梦、少和老始终是同一的。前者转化,就成为后者;后者转化,就成为前者。”再如:“冷的变热,热的变冷,湿的变干,干的变湿。”在他看来,对立的双方不是僵死的、凝固的,而是在不断地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对立面的转化正是以对立面的统一为前提的。
3对立面的斗争。赫拉克利特认为,事物之所以会发生转化,原因就在于对立面的斗争。他说:“应当知道,战争是普遍的。正义就是斗争,一切都是通过斗争和必然性而产生的。”“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它使一些人成为神,使一些人成为人,使一些人成为奴隶,使一些人成为自由人。”赫拉克利特认为,斗争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如果斗争从大地上消失,宇宙将不复存在。
此外,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赫拉克利特还提出了认识的相对性思想。他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都是相对的,事物性质的差异取决于认识主体和评价标准的不同。例如:“海水最干净,又最脏:鱼能喝,有营养;人不能喝,有毒。”“驴爱草料,不要黄金。”“最美的猴子同人类相比也是丑的。”“在神看来人是幼稚的,正如在成人看来儿童是幼稚的。”这是赫拉克利特认识论中的辩证法思想。
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丰富的,但毕竟还是原始的、朴素的。这不仅是因为时代的局限,而且还在于,这种用格言和比喻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思想本身就包含着模糊性和猜测性。
赫拉克利特重要的哲学观点有
一、永恒的活火
“这个有秩序的宇宙(科斯摩斯)对万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
赫拉克利特主张火与万物可以相互转化,但并未说明转化是如何进行的。这体现了他哲学上晦涩难懂和神秘主义的特点。他认为火的燃烧中有一定的尺度和逻各斯的思想。
原因:火是诸元素中最精致,并且是最接近于没有形体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火既是运动的,又是能使别的事物运动。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说宇宙是永恒的活火,他的基本出发点是:这个有秩序的宇宙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宇宙本身是它自己的创造者,宇宙的秩序都是由它自身的逻各斯所规定的。这是赫拉克利特学说的本质,它是米利都学派的朴素唯物论思想的继承和深入的发展。
二、万物皆流
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河里的水是不断流动的,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踏进河时,又流来的是新水。河水川流不息,所以你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显然,这句名言是有其特定意义的,并不是指这条河与那条河之间的区别。赫拉克利特主张“万物皆动”,“万物皆流”,这使他成为当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流动派”的卓越代表。
赫拉克利特的这一名言,说明了客观事物是永恒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这样一个真理。恩格斯曾评价说:“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赫拉克利特还认为,事物都是相互转化的。冷变热,热变冷,湿变干,干变湿。他还明确断言:“我们走下而又没有走下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而又不存在。”
三、逻各斯说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是永远变动的,而这种变动是按照一定的尺度和规律进行的。这就是他的逻各斯学说,是他的辩证法思想的第二个方面。
万物的运动,无论是火的燃烧和熄灭以及万物的生成和互相转化都是按照一定的逻各斯进行的;这种逻各斯主要就是一种尺度、大小、分寸,即数量上的比例关系。这种尺度当然也是一种规律,但它和通常说的一般规律还有点不同,即尺度还只是一种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一定的比例和关系,而一般规律却不仅表现在数量方面也可以表现在其他方面。从抽象的程度说,一般规律高于尺度。人的认识发展是从具体到一般的,先从具体的事物中发现比较一般的东西,然后再深入到更为一般的东西。所以,发现尺度是发现一般规律的前一步,从认识尺度再前进一步就可以认识一般规律。赫拉克利特提出的逻各斯正是处在人类认识发展的这个阶段——认识尺度、比例上。
四、对立统一
原始的统一是不断地活动和变化的,永不停止。它的创造是毁灭,毁灭是创造。一种东西变成另外一种东西,比如火变成水,火就消失在新的存在形式中。每一种东西都这样变成它的对立面,因此每一种东西都是对立性质的统一。没有什么东西的性质不变,没有什么东西具有永恒的性质。从这一意义来看,每一种东西既存在,又不存在。有这种对立,才能有世界。比如,音乐中的和谐就产生于高低音调的结合。
世界为斗争所支配。赫拉克利特说,“战争是万有之父和万有之王”。如果没有斗争和对立,世界就会消亡——停滞或者毁灭。对立和矛盾统一起来才能产生和谐。“生与死,梦与醒、少与老,是同样的东西。后者变化,就成为前者,前者便回来,则称为后者。”
五、http://baikebaiducom/linkurl=4X8nsRil***TCnY8hufucCCtm0NAHpdejPBNTNnkMU0oKRvobVwNNEaE0MoU87lSR2f28kDuxsIgLkN8eUK1AK
但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的创新意义并不在于用另一个不同的东西来说明万物及其转化,而在于强调了这种转化是按照“一定的分寸”进行的,亦即在不断转化的“无定形”原则巾加入了“有定形”的原则。火的燃烧当然是无定形的,但由于燃烧有“一定的分寸”,它又是有定形的(如“火苗”、“火舌”),表现为一个无定形和有定形相统一的过程,即无定形的火在燃烧中自我定形,从而实现了米利都派和毕达哥拉斯派的两种对立哲学原则的综合。火是变化无常的,始终处于不断转化的过程中(“活火”),但其“分寸”、“次序”、“周期”、“必然性”等却是永恒不变的,是世界万物所遵循的普遍法则。这种永恒不变的普遍法则又被赫拉克利特表述为“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