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看了《奇葩说》第五季最后一期,来讲一下观感吧。题目出自皇室战队教练黄执中之口,让我印象最为深刻,所以选为了题目。但我觉得这句话在皇室的对手很想红战队上得到了完美体现,简直像为对方说的一样。举几个例子,很想红输了BB Team,全队人抱在一起相互安慰,而皇室战队在各自激动着。在陈铭夺得BB King之后,很想红又抱在一起庆祝了,而皇室其他队员却没有表情,只有和颜如晶最铁的黄执中在默默流泪。另外,在去备战室的路上,杨奇函说了了句让我大为感动,他说:“ 我们决不能让一个有战功的战士带着遗憾离开战场。 ”没错,陈铭无疑是这支队伍的功臣,帮助他拿到BB King,是队员出自内心希望,是对他的回报。而另一边,奶茶说:“我们一定要帮如晶赢。”我当时听了就很不舒服,为什么?凭什么?有什么义务要帮他赢呢?只是因为她是全队实力最强?还是因为她真的很想赢?加之两次输赢后两支队伍的表现,我更觉得很想红讲了一个好故事。
如果不能赢,那就讲一个好故事吧。如果不能得到所有自己想要的,那就留住自己拥有的吧。
再讲一下这一期内容吧。这一期辩题是“我不合群,要不要改?”我是一个完全的正方,但是我又觉得反方真的太容易赢了。在当下主流价值导向影响下,鼓吹自由个性比倡导包容融入更易和观众达成共识,但其实我们的民族根本上还是一个要求人“合群”的,我们追求的始终是大同、和谐,赞颂的都是舍小我而为大家、毁家纾难,可能大家多少都有点对自己固有的东西厌倦,而对别人的东西更感新鲜,更宽容吧。
来看看正方观点,杨奇函,emmm,忠孝仁义生搬硬套还不够又加上了苦辣酸甜,完全是为了说而说,但最后一首《西江月》我觉得不错。
熊浩老师!!!在我眼中这一期他已经掩盖了陈铭的光芒,可能是陈铭过于稳定,我已经麻木了吧。我对熊浩印象最深的有三点。第一是对战队慢慢磨合到合群的描述,可能有人会说是为了赢搞煽情,但是我觉得是真的,至少我被感动的几乎要哭出来,无奈只有共鸣没有经历,就像是热油爆了葱姜蒜,但是没有食材下锅,所以只能被迷了一会眼。第二点, 人生的选择从来都不是right way or wrong way,而是right way or easy way。 坚持不合群,是高中生的思维,努力培养合群的能力,才是成年人的做法。 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有多少时候是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合群呢?又有多少时候是想合群但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群呢?如果说有群而不合适孤独的话,找不到群去合,是寂寞,而寂寞杀人。 或许正是因为努力去合群太累或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群太难,所以更多的人才更愿意选择不合群这条easy way,来掩盖自己的懒惰和求之而不得。第三点,熊浩引了冯友兰的四个境界,当他讲到最后一个天地境界、无我状态的时候,我完全被震撼了,这让我立马想到了高中时的一届晚读课。我读着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口中读着“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在教室中闭上眼,耳畔是朗朗书声,想象着“ 悠悠乎与灏气 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的状态,最后竟真的被我偶然地撞开大门,达到了“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的无我状态。似神游太虚,先没了身体,只有意识在白茫茫的一片中,最后连意识都消失了,好像自己压根就不存在。可惜这种神奇的状态很短暂,被一阵下课铃打断后,我再也没有进入过。所以后来蔡康永说“当熊浩说到无我状态时我超火大,我来到这世上就是为了做我自己,为什么要到无我的状态中去做万众的蝼蚁呢。”我就猜测他大概是没有进入过这种状态。无我,不是众生中的渺小,而是与万化冥合,去合天地的大群,到最后自己就是天地。说到底,还是坚持自我更加简单, 因为无我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境界,而寂寞、没有归属感、求之不得才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 。最后补充一个熊浩的小点,人类之所以有现在的文明,能够区别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我们有合群的能力。读过《人类简史》的朋友应该很熟悉,这就是尤瓦尔·赫拉利所说的共同意识,而当颜如晶说到现代文明就是可以让我们不被这种共同意识束缚的时候,我有想到了《未来简史》中所说,现代的产物,小到一个公司,达到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共同意识,我们相信同一个故事,这才是我们之间合作的前提,也是人类可以发展进步的基础。
陈铭,可以说就像颜如晶说的有些“鸡贼”,因为他把“改”这个概念扩充了,不再是改变自己,而是有“改自己”、“改环境”、“改群”三个含义,这让颜如晶后来说的“你让我们改就是你以为我们不合群有错”不攻而破。不必改自我,可以改群啊,改群总要改的嘛,因为人总归是要有个群的。改群应该是大部分人的做法吧,说自己不合群,其实是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群。
说说反方,颜如晶“野牛的屁股”我实在看不出比熊浩说的“天地境界”高在哪里,赵帅的“合群就是相约上厕所”正应了熊浩说的“高中生思维”。倒是奶茶说的“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确实很有诗意,让我想起了刘瑜的一篇文章《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有兴趣的话可以一读。
我还是忍不住想说一下蔡康永和高晓松老师,虽然《晓说》是我很喜欢的节目。但是,他们作为社会中精英的一层,在物质上可以不用去合群,作为知识分子,在精神上可以接受不合群而保持孤傲。但是更多平庸的普通人,是不是不得不合群呢?还是马东比较接地气。
最后,希望《奇葩说》可以是一个在不失内容基础上的综艺节目,不要沦为娱乐至死大潮中的一员,毕竟这是我为数不多可以看得节目之一了。
我认为,这个问题不必担忧: 技术会使人工智能进步,但人类也可以靠技术来进化。
一个事实是,就目前来说,人工智能的很多方面,特别是逻辑和判断,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最重要的节点就是,围棋比赛中阿尔法4:1战胜李世石。
对于逻辑和判断的学习能力,人工智能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但人类还有优势,那就是想象力。人工智能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想象到它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数据),而这是人类所特长的,人类从很小的时候,有自我意识开始,就会想象虚构的事物。正如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里面所说的,智人正是靠着“想象的共同体”来成为现在的人类,建成我们现今的 科技 和文明。
但是倚靠着人工智能不断地发展,可否会诞生出和我们一样会想象虚无事物的智能?答案是肯定的。
要担忧和恐惧吗?单纯看人工智能的优异表现,我们确实应该感觉到恐惧。正如《异形前传:普罗米修斯》里面提出的问题:上帝(“工程师”)创造了人类,而人类创造了机器人,是否这本身就是宿命的替代?
尤瓦尔·赫拉利写的另一部巨著《未来简史》,实际上已经从一个方面解答了这个问题。
未来的人类,会和机器结合,升级为“神人”。
什么是神人?就是人和机器的完美结合。被称为神作的日本漫画《攻壳机动队》和《铳梦》里面描述了各种义体人。未来的人类,近视的可以改装成义眼,可以提升人类的视力达到机器和人工智能的水平;甚至可以更换全身除大脑外的所有肢体和器官,强化成半神半人的不可思议形态;最终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抽离,融入到网络,和人工智能结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神人”。
原始人类,如果他能想象到现在的坦克、飞机、原子弹,他一定也会感觉到恐惧,因为他不知道支撑着这样的 科技 的背后,是人类智慧的进步;而我们现在如果能想到,未来我们人类一样在跟随技术进步,这何惧之有呢?
当人工智能复杂度日渐提升,达到超出任何人类的理解能力时,其管理将会从简单操控,上升到道德伦理层次的安全设计准则,乃至有建立了新兴学科——机械伦理学。
实际上的应用逻辑可以参考阿西莫夫在《我,机器人》一书的引言中所写“机器人学三大法则”:
2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于人类,除非这种服从有害于人类。
3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不受伤害,除非为了保护人类或者是人类命令它做出牺牲。
后来,又出现了补充的“机器人第0法则”:机器人必须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不受伤害,其它三条定律在此前提下才成立。
当然,后续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又对其有不断的补充与修正,如繁殖原则:机器人不得参与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除非新机器人的行为符合机器人原则。
这些守则中,把“机器人”替换为“人工智能”,可以当作在人工智能的安全设计中的指导原则,也将会在未来发展中不断补充与完善。
相关书籍还有《机器人管家》,《机器公敌》,《2001:太空漫游》等,甚至有拍成了**。有兴趣的建议看下。
人工智能没必要把思维做的超过人类。
可以考虑使用物竞天择,狗尽人择的方式,驯化温顺的人工智能。要么人成为人机融化一起进化。否则科幻**中的情况就会出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