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社会》明朝外交官陈诚沟通西域把各民族都带到朝鲜的英雄

《东方社会》明朝外交官陈诚沟通西域把各民族都带到朝鲜的英雄,第1张

说起横跨欧亚大陆数千年的“丝绸之路”和“通西域”大业,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西汉开创者张謇、东汉和定远侯。在中华民族“地理大发现”时期,他们一个个上万里,经历雨雪风霜,面对千难万险,面对刀光剑影,却百折不挠,不辱使命。最后,他们与西方国家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在国外宣布了中国的国家权力,开启了持续数千年的丝绸之路。他们的英雄业绩经历了几千年,如今成就斐然。心向往之。

永乐帝朱棣在位的22年,也可以称为中华民族的又一个“地理大发现”时期。这期间有80多个国家与大明交流,甚至远至中非朝贡。当时,七下西洋、打通万里海的三宝太监郑和已经名噪一时,而与此相关的另一位杰出外交家——年在万里重开丝绸之路的陈诚,却没有多少历史学家触及。事实上,这位被“三宝太监”的荣光埋没的大明使者,以其顽强的决心和无畏的斗志,五次从西方的阳关下西洋,与郑和共享“万国来朝”的壮丽景象。

陈澄,本名卢茨,元至正二十五年,江西吉水人。据当地吉水人记载,自童年起,他“写了许多语录,如写博客、增强志气、了解西藏、回蒙古等。”洪武十八年,陈佳丽聘请明初大学者梁音为师。在一起一天一夜后,梁音称赞陈诚的父亲:“你儿子很聪明。虽然很难有一个团队的天赋,但他可以建立一个遥远的未来和希望。”

虽然《四书五经》很受推崇,也认真研究过,《四书五经》也不是陈诚的强项,但是经过几年的努力,还是不尽如人意。吴二十六年进士。第二年,龚和朝廷考了前三名,最后“成了第一”,但成绩一比,很多人才列为“甲”“乙”。陈诚?作为翰林学院的“判官”,他是一个“七品”的小官,比同年的“甲”、“乙”都低。尽管如此,陈诚并没有因为自己卑微的官职而废言。但朝廷内外政策都是错的,有豪言壮语和建议。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朱商平定甘肃临洮叛乱,“灭吐蕃万人”。捷报传来,众大臣纷纷表示祝贺,但陈诚认为此举“操之过急,恐有不公平之处。”上表暗示朝廷派遣使者的速度很快。一年后,陈诚人生的转折点终于到来。朱元璋提拔陈诚为兵部“驾臣”,派他出使西域?沙里怕回鹘。从那以后,他一直旅行了几千英里。

这次出使的原因是洪武二十四年,在今新疆建立了“东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是从蒙古帝国的前“察合台汗国”分离出来的,其疆域包括今天的新疆伊犁和中亚部分地区。公元1391年,东察合台汗的儿子黑可汗派遣使节到南京迎接朱元璋,与明朝正式建立了宗藩关系。但朱元璋注重的是对东察合台汗国西部邻国帖木儿帝国的描述。

说到当时活跃在中亚地区的“帖木儿帝国”,中国的史料记载很少。而这个起于“西察合台汗国”,征战中亚的帝国,却被西方史学界誉为“继成吉思汗之后蒙古的又一伟大征服者”,逐渐成为此时西方明朝的又一威胁。早在洪武三年,朱元璋就派傅友德出使西域。甚至在甘肃、青海、东疆大败元军时,帖木儿推翻了原察合台汗国的统治者。此后,他在南方作战中击败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西方,在南方多次进攻和掠夺印度,扩张了无数地方。就连远在欧洲的西班牙国王也尊称他为“养父”。帖木儿在东方对明朝的态度一直是恭顺的。吴鸿二十一年,明朝在捕鱼方面大获全胜。帖木儿派使者到南京,纪念明朝为“可去之国”。然而,根据法国历史学家布里俄斯在《帖木儿帝国》一书中的记载,“他毕生的梦想是释放中国的臣服。”

东察合台汗国向中国进贡时,帖木儿不断入侵东察合台汗国边境,双方互有胜负。东察合台汗国的报告和朱元璋派往帖木儿帝国的两名使节的被扣留,使朱元璋实现了帖木儿帝国的野心。于是,明朝开国功臣侯松生先被调至凉州镇守,后又向镇西派遣使节,意图加强西北防御。初出茅庐的陈诚接过了任务。

陈诚没有辜负他的使命。洪武二十九年冬,陈诚来到柴达木盆地招募当地部落。曾有人建议明朝“尽一切努力移民实边”,但陈诚坚决拒绝,认为此举“有害天地”。之后,陈诚任命当地部落首领为官员,在柴达木盆地建立安定卫、曲仙卫、阿端卫三大重要军区,并要求朝廷派出“熟悉农业的官员”,推广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发展当地生产。

这就使得当地的游牧部落转而定居下来,使得部落“随波逐流”。一年后,安南入侵大明边境,陈诚再次被派往安南。据越南史料记载,安南的“谦、稳、利之言,显示了明朝的伟大力量”,最终吓坏了安南的统治者和官员,派他到南京道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四年,陈诚调任广州府任“管家”,调解“色目人”与当地村民的纠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主持修复当地清真寺。从那以后,当地所有的民族都和睦相处。有多少?“善于处理外交事务”的陈诚,在大明政治上也有突出的建树。

永乐二年,帖木儿在撒马尔罕召开中亚蒙古人会议,声称要“推翻明朝,收复失地”。此后,他在中国投入20万大军,悍然发动了反明朝的“讨伐”。消息传来后,朱棣命令凉州左知府宋胜组织军队备战,陈诚在柴达木盆地设置的“三防”也日夜组织军队备战。然而到了冬天,帖木儿在三月间病死,大规模的“远征”徒劳无功。

帖木儿死后,他的国家陷入内乱。他的孙子哈里,生前被指定为继承人,与第四子沙哈如激烈争夺皇位,“反明复辟”大业搁浅。此时明朝在西北也动作频频。永乐四年,朱棣在新疆哈密建立了哈密卫等军事基地,并派驻重兵,正式对今天新疆的“诸侯国”行使主权。内忧外患之下,帖木儿帝国开始修复与明朝的关系。一年后,第一个继承帖木儿帝国皇位的海瑞,释放了早年被帖木儿扣押的明朝使臣福安、杨,委托他们带着帖木儿帝国的愿望与大明重修旧好。永乐5年6月22日,这个失踪了几十年的使团终于回到了首都。当时“举朝廷为忠”。这时,被调往文远馆的陈诚得知帖木儿帝国正在内战中夺取皇位,立即向朱蒂提出建议。永乐六年,朱蒂派遣使者率领帖木儿帝国的吉果代表团,并带来了朱蒂的手书。内战中两大派系哈里和沙哈鲁的纷争,在帖木儿帝国当地调解。赢得王位的沙哈鲁最终释放了被囚禁的哈利,并把伊萨卡岛变成了他的黑色封地。帖木儿帝国持续三年的内战终于“和解”了。第二年,正式成为帖木儿国王的沙哈如派代表团到南京迎接朱蒂,并赠送豹子、狮子等礼物。双方恢复了朱元璋时代的“宗主”关系,从此友好往来。

最先提出“使者”的陈诚没有被任命,因为此时他已经成为“文远馆政务官”,正在协助解缙编纂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巨著《永乐大典》。同时,他收集了大量的史料,整理了中国驻外使团的所有细节和中国周边国家的面貌。今天,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许多“外交官”的英雄姿态和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历史,陈诚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

永乐十一年九月,已经是吏部验印司一员的陈诚终于迎来了他的第二次西域之行,。帖木儿帝国的八位使节被任命为大明的“教务长”。为了这个任务,陈诚做了周密的计划,让朱棣挑选“元朝遗民”陪他旅行。代表团从北京出发,经玉门关进入西部地区。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终于在次年十月到达帖木儿帝国的首都赫拉特。陈诚出使帖木儿周边中亚各国,先后被任命为达什甘、失落、色兰、沙鲁海牙等国国王,并任大明大使。1414年10月,帖木儿国王沙哈茹在赫拉举行盛大仪式欢迎陈诚一行。会见中,陈诚以大国使者的风采赢得了沙哈鲁的尊重。当然,也有“不和谐”的插曲。“秋华派”的沙鲁将军阿哈黑,祖上曾是元朝的重要大臣,当场发难,指责明朝赶走了元朝,一直与蒙古人为敌。陈诚更是针锋相对。坦白说,“国之幸只在德,不在魏。”。然后逐一列举了元朝前各族官员在明朝受到优待的事实,一位身负使命的回民官员萨都木“现身”现场。告诉帖木儿的君主和大臣们,明朝与帖木儿的良好沟通是“以德护民之举”,如果继续争论下去,只会“给贵国的一生带来灾难”。帖木儿的君主和官员对阿哈黑的礼遇印象深刻,阿哈黑当场被沙哈如下狱。曾经在帖木儿帝国占据重要地位,一直主张抗击明朝的“秋华派”彻底失势。随后,沙哈鲁在内宫为陈诚一行举行家宴,并让他的“接班人”Ug拜访陈诚

陈诚在帖木儿期间,还走访了当地著名的宗族和商会,组织各国驻帖木儿的使节,逐一驳斥逃往当地的使节对明朝的歪曲描述,“驳蛮慷慨论”,而中国使团带来的瓷器、丝绸等精美礼品在当地引起轰动。苏联历史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夫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这是一次对帖木儿帝国和外国都有深远影响的外交事件。这位睿智的中国特使不仅以其雄辩的口才和高尚的风度赢得了沙哈鲁的尊敬,更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博大的文化和强大的国力,以及对帖木儿人民睦邻友好的诚意。此后,无论时局如何变化,对东方的友好政策成为他们一致的选择。”永乐十三年十月,陈诚一行回到南京,向朱蒂赠送了《西游记》和《西域各国志》,详细记录了中亚各国的风土人情。这两部专著不仅在中国史料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到了近代,很多西方历史学家专程到中国来买这本书。这次回归伴随着派往中亚乃至西亚各国的使团,甚至还有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使节,多达300人。“所有国家都来朝鲜。”大明与中西亚各国的“朝贡关系”自此得到巩固。

其次,陈诚出使西域后,向朱蒂出谋划策,力劝她接受他国要求,开放与西方国家的双边贸易,坚持认为这样既能“减轻过境之苦”,又能“与时俱进,百年受益”。朱棣采纳了陈诚的建议,在哈密、新疆、凉州和甘肃建立了“互助市场”。允许西方国家的商队在这里交易。这一政策的“连锁反应”是,帖木儿帝国还重建了伊朗西部的古驿道,这条驿道因战争而废弃,并延伸至土耳其甚至埃及。至此,自元末废弃的丝绸之路再现了商旅的繁荣。中国的丝绸出口到西亚和东非,中东乃至欧洲的商品和文化经典逐渐输入中国。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著名的数学成就《求解高次方程的方法》在元末失传,后被阿拉伯数学家归还中国。此后,虽然明朝的国策有所改变,但这条贸易路线从未中断。直到明末崇祯年间,陕西Xi和甘肃凉州仍是西方商旅聚集的“国际都市”。

永乐十四年四月,陈诚率团出使西域。这次的主要任务是与西方国家就每年的商队交换数量达成一致,达成贸易协议。陈诚准备让朱棣“选择那些擅长商业的人”。值得一提的是,杨杉就是其中之一。他以振振有词的口才说服了瓦拉,迫使瓦拉在“文化大变革”后回到了明朝的英宗。这些人在后来陈诚与西方国家的贸易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8月,陈诚再次抵达帖木儿帝国,愉快地与帖木儿帝国达成了商业协议。同时,他还送给沙河路一件明朝宫廷画师精心准备的礼物,上面有一幅沙河路送给永乐皇帝宝马车的“奔马图”。沙鲁深受感动。他不仅热情接待了陈诚一行,还亲自给朱棣写了一封信。朱棣也回复了一封同样热情的信。坦率地说,两国“远隔千山万水,却心心相印”,希望“两国人民从此共享和平与幸福”。在当时,东西方最强大的两个皇帝之间的书信往来,是一个关于“世界和平”的永恒话题。

《长美谈》的媒人陈诚,永乐十六年第四次出使西域。在此之前,陈诚的母亲罗氏因病去世。按照习俗,陈诚得在家呆三年,可是?迪伊认为“不是他不能负这个责任”,命令他“看清楚形势,看清形势”。同年十月初二,陈诚一行到达帖木儿首府赫拉特。这次出使,他带了两本古籍,北魏贾思勰的《齐姚敏书》,北魏郦道元的《水镜诸书》。陈诚主动联系帖木儿主管农业的官员,解释书中的难点。甚至在陈诚的建议下,沙哈鲁在他的宫殿里开了一个“试验场”。此后,中国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在中亚广泛传播。陈诚回国,沙赫茹居然“差了一百多里,我也说不出怎么放弃。”这感人的一幕在中亚和西方的许多史料中都有记载,但告别的双方都不认为这是告别。

永乐十八年十一月,陈诚带着中亚各国的五百使团回京,朝见打算征北蒙古的朱棣。朱棣特地派出6000精锐骑兵从苏州一路护送。此时北京被重兵包围,旌旗招展。朱棣帖木儿的使节被允许在当地“自由访问”,各路军队不得“逗留”。他还从明军的“3000营”、“5营”、“魔营”中挑选精兵,为使节表演骑马射击、步兵突击、火器训练等“军事科目”。

史铁木尔特使初来时,以“我国无此俗”为由,拒绝向朱棣行跪拜之礼。然而,半年的“拜访”后,回国前再次见面,却跪拜排队,“磕头碰地”。帖木儿使团的首领阿尔杜莎甚至坦率地告诉朱棣,这次帖木儿赠送的“名马”是沙哈茹的父亲帖木儿南征北战时的“皇家坐骑”。它一直是帖木儿的“国宝”,这次它被赠送给朱棣“以示最大的尊重”。这些话让朱棣看起来很棒,并订购了一份丰厚的礼物。帖木儿特使回国后,详细记录了这次出使的细节,西方近现代史家对明朝军事实力的研究大多以此为依据。这个任务无疑收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陈诚也从两广学说提升到参政权利。此时安南造反,大批“越南难民”由海路涌入广东,广东都指挥使马可建议难民不得入粤,违者格杀勿论。陈诚竭力阻止流民中掠夺百姓的“盗贼”,在难民集中安置的广东省屯门、虎门、东莞等地搭起帐篷,发放粮食和生活用品,再次“扶夷”。永乐二十二年正月,在广东战功卓著的陈诚再次被调至北京,筹划第五次西域之行?访问团于4月4日出发,5月到达甘肃时,突然传来朱棣去世的消息。明朝仁宗皇帝朱高炽即位后,颁布了一项法令来停止这一使命。陈诚在安抚哈密、柴达木的少数民族部落后,于11月回到北京。此时明仁宗“没做远事”,于是大规模的传教暂停,属于陈诚的阶段结束。次年,陈诚辞官回乡,念其“传事于洋人”的才能,明宣宗颁布圣旨,要他“回乡用,每年给他双倍俸禄”。宣德三年,帖木儿再次向大明派遣使节,热情邀请大明派遣使节回访。其中,帖木儿国王沙哈茹承认担心陈诚,希望大明再派特使去陈诚,被明宣宗婉拒。此时,陈诚回国后,在临川建“奈园”,而?很多好朋友每天背诗,过着田园生活。宣德五年,开始撰写人生最后一部外交书《历官事迹》。他除了记录五次出使西域的全过程外,更详细地阐述了有关双边谈判、邀请外国人、尊重少数民族风俗、贸易等方面的各种知识。明代名臣李东阳、杨廷和、王重固等人对此书赞不绝口,近代洋务运动先驱李鸿章等人也从中受益匪浅。另一部记载中越边界划分的书《与安南辩明丘温地界书》,确认了数百年来的中越传统边界线,直到20世纪仍是中越边界谈判的重要参考。三十三年后,陈诚再次出山,被朱祁镇、明英宗任命为光禄寺右郑桐正二品。天顺二年,在官邸病逝,享年93岁。这位五下西域,交好各国,宣示明朝国威的著名外交家,虽然身世低微,但确实是中世纪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人物。在中亚乃至西方,陈诚也宣称广为流传。如今,哈萨克斯坦等地保存了许多陈诚当年出使的遗迹。苏联历史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夫对他作出了公正的评价:“这位杰出的中国外交官,以真诚的态度和不放弃的精神,解决了世界上两个最强大帝国之间的矛盾,给帕米尔高原周边各民族带来了和平与安宁。他是15世纪最杰出的和平使者。”

日期 叙利亚战斗机型号 叙利亚飞行员 使用武器 被击落的以色列战斗机型号 以色列飞行员/备注

1974年4月19日 米格-23MS 阿尔·马斯里少校 R-13S F-4E 伊加尔·斯塔威上尉(死亡) 本·基里阿提中尉(被俘)

1974年4月19日 米格-23MS 阿尔·马斯里少校 R-13S F-4E

1981年4月26日 米格-23MS R-13S A-4 以色列方面承认

1981年4月26日 米格-23MS R-13S A-4 以色列方面承认

1982年6月6日 米格-23MF 扎查里亚上尉 R-23R BQM-34 无人驾驶飞机/以色列方面承认

1982年6月7日 米格-23MF 莫扎上尉 R-23R F-16A

1982年6月7日 米格-23MF 莫扎上尉 R-23T F-16A

1982年6月8日 米格-23MF 豪少校 R-23R F-16A

1982年6月9日 米格-23MF 迪布 R-23R F-16A

1982年6月9日 米格-23MF 纳卡兹 R-60M F-16A 英国记者证实

1982年6月9日 米格-23MS 阿里/托米 R-13S F-4E

1982年6月11日 米格-23MF R-23R E-2C

1982年6月11日 米格-23MS 阿尔·赫拉特/扎米 R-13S F-4E 英国记者证实

1982年6月11日 米格-23MS 佐阿比 R-13S F-4E

1983年10月4日 米格-23ML R-24 F-15A

1983年10月4日 米格-23ML R-24 F-15A

1983年10月4日 米格-23ML R-24 F-15A

1983年10月4日 米格-23ML R-24 F-4E

叙利亚空军米格-23损失记录

日期 所属以色列空军部队 以色列战斗机型号 以色列飞行员 使用武器 被击落的叙利亚战斗机型号 被击落的叙利亚飞行员

1982年6月7日 第110中队 F-16A 怪蛇—3 米格—23MF 莫扎上尉

1982年6月8日 第110中队 F-16A 怪蛇—3 米格—23MF 豪少校

1982年6月9日 第110中队 F-16A 阿米尔·纳胡米 怪蛇—3 米格—23MF 迪布

1982年6月9日 第110中队 F-16A 泽耶兹·拉兹 怪蛇—3 米格—23MF 纳卡兹

1982年6月9日 第133中队 F-15A “R” AIM-7F 米格—23MF 雅西努

1982年6月9日 第133中队 F-15A “R” AIM-7F 米格—23MF 索飞(死亡)

1982年6月9日 第133中队 F-15A AIM-9L 米格—23MS 托米

1982年6月9日 第133中队 F-15A AIM-9L 米格—23MS 阿里

1982年6月11日 第133中队 F-15A AIM-7F 米格—23MS 阿尔·赫拉特

1982年6月11日 第133中队 F-15A AIM-7F 米格—23MS 扎米

1985年11月20日 第106中队 F-15A 尼尔·罗南 AIM-7M 米格—23ML

1985年11月20日 第106中队 F-15A 尼尔·罗南 AIM-7M 米格—23ML

根据以色列空军空袭贝卡谷地当天的纪录,为击落叙利亚22架飞机。所谓82:0的战果似乎为一段时间内的累计,国内媒体以讹传讹,传出了贝卡谷地之战82:0的成绩。

亚洲这片土地的 历史 与现实总是难以区分。印度与巴基斯坦自二战后分道扬镳,阿富汗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但一直没有放弃现代化努力,而幕后大国则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一幕与 历史 极其相似:从犍陀罗到贵霜,从孔雀王朝到萨珊波斯,从花剌子模到莫卧儿帝国,从英俄大博弈到冷战,文明的兴亡与角逐,一直是这片土地不变的话题。

本文摘编自《亚洲高原之旅》第16章到第19章,有删节,由出版社授权转载。

《亚洲高原之旅:文明的兴亡》,[英] 阿诺德·汤因比 著,李娟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

作者丨阿诺德·汤因

摘编丨董牧孜

帕罗帕米萨达伊

我站在伊斯塔立夫

(lst lif)

伊斯塔立夫,位于阿富汗喀布尔西北的一座村庄的露天平台上,东北是一望无际的戈伊达曼

(Koh i Daman)

平原。北方的地平线上矗立着兴都库什山白雪覆盖的山体,此处山脉或许并不像东方努里斯坦峡谷那么高,但是也高得鹰都飞不过,也许这座山脉的古代名称不只是诗意的夸张。兴都库什山古代名称的希腊版本是帕罗帕米苏斯

(Paropanisus)

,最初的意思是雄鹰飞不过的高山。现在从东向西横贯在地平线上的,正是帕罗帕米苏斯。不远处还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型山脉,从戈伊达曼平原拔地而起,正好为我指明了戈尔班德

(Ghorband)

和潘杰希尔

(Panjshir)

两河交汇处。任意一条河流都流向一条山道,这条山道可供人和驴子穿越帕罗帕米苏斯。因此,这两河交汇处一直极其重要,直到最近才逐渐式微,因为喀布尔城的兴起改变了天然的贸易路线。

从公元前6世纪以来,至少在14个世纪中,这个世界的战略和政治中心都不是喀布尔,而是控制着戈尔班德和潘杰希尔两河交汇处的两座城市,它们就坐落在平原上那座小型山脉的西北方,大流士称它们为卡比萨卡尼什。如今,它们荒废的遗址被叫做贝格拉姆。公元1世纪和2世纪,这两座城池达到巅峰,是一个横跨阿姆河和亚穆纳河的庞大帝国的首都。帝国的缔造者是贵霜人,以前是游牧民族,从中亚迁徙而来。在贵霜帝国的保护下,佛教穿越兴都库什山,从印度到中亚再到中国,一路曲折迂回、艰难跋涉。不过贵霜帝国是希腊化帝国的继承者。即巴克特里亚,曾属马其顿帝国分裂出的塞琉古帝国,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后独立。公元前170年左右,大月氏为匈奴击败,西迁阿姆河流域;公元前125年,征服巴克特里亚,即中国史书中的大夏。后大月氏一分为五,其中一部便是贵霜。公元1世纪中叶,贵霜部统一五部,建立贵霜帝国。因此,文中称贵霜帝国为希腊化帝国的继承者。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889—1975),英国著名 历史 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先后任职于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和英国外交部等机构,1926年起担任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1947年3月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由于他在学术上的重大成就,被选为英国学术院院士。汤因比一生游历甚广,著述颇丰。他一反国家至上的观念,主张文明才是 历史 研究的单位,以人的生老病死的现象,来解释文明的兴衰与死亡;他既用哲人的独特眼光,从宏观的角度对人类 历史 与文明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探讨,又以超凡的叙史才能,以 历史 学家的视野对人类 历史 与文明进行细致的描述。以《 历史 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他也因此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 历史 学家”。

因此,当我站在伊斯塔立夫的露天平台上,放眼这壮丽山河,我脑中涌现的正是亚历山大大帝、德默特琉和赫尔默乌斯

(Hermaeus)

赫尔默乌斯

(约前90年—70年在位)

,是欧克拉蒂德王朝

(Eucratid Dynasty)

的最后一位君主,为大月氏所吞并。公元前2世纪70年代,监领中亚的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地区的欧克拉蒂德斯发动叛乱,在巴克特里亚称王,建立欧克拉蒂德王朝的功绩。

当希腊人从达达尼尔海峡穿越西南亚到达帕罗帕米萨达伊时,他们第一次觉得这里似曾相识。群山环绕下的平原,让他们想起了欧耳代亚

(Eordaea)

欧耳代亚是古代马其顿帝国中的一个王国。或者色萨利

(Thessaly)

,色萨利:希腊中东部 历史 区域,现为行政区,其古城区域与现在的区域大体相当。而繁盛的葡萄园则让他们相信,他们的酒神狄奥尼索斯早在亚历山大以前,就征服了这里。帕罗帕米萨达伊一定就是狄奥尼索斯的传说之地倪萨

(Nysa)

。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奥尼索斯是宙斯和忒拜公主塞墨勒的儿子,由倪萨的仙女抚养长大。酒神把这里变成了自己的领地,他之后的希腊崇拜者们欢欣鼓舞地以他为榜样。亚历山大在贝格拉姆建立了希腊殖民地。公元1世纪,当希腊统治已经在别处烟消云散时,赫尔默乌斯,这位希腊君主仍统治这里。据说,赫尔默乌斯已经同山峦另一边的敌国贵霜和解。无疑,相比贵霜帝国,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他却能控制住从中亚到印度的要冲,因此他的善意对于后来的贵霜统治者仍然很有价值。贵霜人像罗马人一样都是亲希腊者,于是,一个由非希腊但是亲希腊的政权培育的希腊文化,在希腊统治终结之后,仍然沿阿姆河与亚穆纳河河岸以及地中海沿岸存在了很久。

酒神狄奥尼索斯。

站在伊斯塔立夫的露天平台上,我想象着亚历山大大帝穿越兴都库什山,从戈伊达曼平原向北入侵巴克特里亚;一个半世纪以后,巴克特里亚的希腊君主德默特琉从同样的路线,自北向南入侵印度。德默特琉及其继承者们,将希腊武器和钱币引入了比印度更远的地方,相比亚历山大大帝对印度次大陆西部边缘地带短暂的侵袭,他们的影响无疑更加持久。印度的巴克特里亚希腊征服者钱币,以及巴克特里亚的希腊贵霜继承者的希腊化艺术,都证明了希腊文化活跃在遥远的帕罗帕米萨达伊和更加遥远的犍陀罗地区,后者正是喀布尔河融入印度河之地。五十多年了,我一直在书籍和地图上研究世界 历史 的这一章。而就在这里,在伊斯塔立夫的露天平台上,我能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只一眼,便胜过读书五十载。

阿拉霍西亚走廊

阿拉霍西亚

(Arachosia)

,阿契美尼德帝国、塞琉西帝国、孔雀王朝及帕提亚帝国东部的一个行省的希腊化名称,它包括现今阿富汗东南部及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的部分地区。

在印度河、阿姆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壮阔的伊朗平原就像一座庞大的堡垒,群山环绕如铜墙铁壁,东北角的巨大阿富汗高地成了它坚若磐石的大本营。在自然守卫如此森严的环境中,天然的交通走廊仅有两条:一条向西南方向曲折蜿蜒,从戈伊达曼平原到坎大哈;另一条南北走向,从哈木湖

(Hamun I Helmand)

哈木湖是一种统称,泛指在伊朗东南部荒漠以及阿富汗、巴基斯坦相邻地区,随季节出现的浅湖。穿过赫拉特,进入阿姆河锡尔河盆地中的开阔平原。4月里的一场暴雨,让我们决定按照顺时针的方向环游阿富汗,这样就能在山路干了以后再走。于是,我们从阿拉霍西亚走廊启程,目标是赫拉特走廊。

岁月悠悠,这两条走廊一直都是征服者军队、迁徙的游牧民族和宗教传播的必经之路。在阿拉霍西亚走廊,我似乎听见了疾驰的马蹄声还在山谷中回响。我的思绪飞回了那个多事之秋,居鲁士过于庞大的帝国分崩离析,而又被足智多谋、能征善战的大流士统一起来。在那生死存亡的一年,阿拉霍西亚走廊成了决斗场,两面分别站着支持大流士的阿拉霍西亚统治者维瓦纳

(Vivana)

和宣称自己有权继承波斯王位的瓦希亚兹达塔

(Vahyazdata)

。瓦希亚兹达塔已经在波斯帝国的心脏地区法尔斯

(Fars)

历史 上的法尔斯泛指古波斯南部地区,包括今法尔斯省及附近省份。自立为王,并且急遣军队前往阿拉霍西亚走廊,击败维瓦纳,占领穿越兴都库什山的南部要冲——贝格拉姆。如果这个大战略成功了,他就拥有了波斯帝国的整个东南地区。但是千钧一发之时,维瓦纳为大流士力挽狂澜。他阻止了敌军占领要塞,又挫败了第二轮进攻。之后形势扭转,直到瓦希亚兹达塔的远征军全军覆没,走廊上的这场战役才结束。在这场历时13个月,争夺西南亚统治权的战争中,上述三场战役是决定性的。

思绪向后拉13到14个世纪,就能看到伊斯兰教进入阿拉霍西亚走廊,通过加兹尼和喀布尔,穿越兴都库什山山口进入阿姆河盆地,两个世纪以前伊斯兰教就传入了那里。当后来的伊斯兰教终于跨过雄鹰飞不过的高山,同早到达这里的伊斯兰教汇合,他们包围了戈伊达曼平原和赫拉特山谷之间的高地。岁月流逝,陷入包围的戈里

(Ghori)

高地居民,从伊斯兰教死对头变成了热情的拥护者和传播者。

汤因比。

加兹尼的地理位置比喀布尔高,而从喀布尔河盆地进入赫尔曼德河盆地的山口,海拔就更高。不过,在穿越瓦萨克的现代道路上,这座分水岭很不起眼,我们甚至还没发现就路过了,并且已经进入了赫尔曼河盆地,向加兹尼前进。城墙环绕的加兹尼是现如今的城堡,占据着一个相当特殊的战略位置,那是在一条指向西南方向的山脉最后一条支脉上,掌控着沿山脉两侧的两条道路的西南出口。现代道路沿着更西北一些的老路,但是加兹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的光塔、城市、皇宫以及陵墓的位置,都证明在那个时代另一条老路才是主干道。在加兹尼西南部,两条老路在现代修筑的城墙下合二为一,继续向前穿越一个天然形成的巨大深坑,它被两条山脉包围,西北方是哈扎拉贾特山脉,东南方是苏莱曼山脉。4月,这两条山脉上仍白雪皑皑,在地平线上闪着银光,同我们脚下没什么特色的开阔平原对比鲜明。但是,在抵达穆库尔

(Mukur)

以前,平原再次压缩成走廊,两条山脉分立在道路左右。

这一段走廊就是塔纳克河峡谷。我们这几个朝西南方向去的游客,在抵达穆库尔之前,驱车进入这条峡谷,而且在看见坎大哈以前,都不能改变方向。事实上,这段旅程花费了一整天,我们乘坐一辆路虎,沿途的桥梁和涵洞交通量都很大。塔纳克河水流很小,即便赶上今年4月的罕见暴雨,它能灌溉的范围也不超过脚下随便一块麦田。但是,作为一条通向主路的黄金路线,它有两个显著优点,而这是其他河流比不上的。塔纳克河并没有切割峡谷,它的上游气势平缓而开阔,以至于我们都没注意到何时已经离开了加兹尼河流域进入了塔纳克河,两河之间没有明显的分水岭。正是这种平庸,让塔纳克河变得重要。加兹尼河转向南方,成为死水

(Ab i Istadé)

,剩下的水流作为支流的支流,最终曲曲折折地汇入赫尔曼德河。气势澎湃的赫尔曼德河,及其可爱的主要支流阿尔甘达卜河,都是比塔纳克河慷慨的灌溉河流,但是对公路可就没那么友好。正是因为它们的水流如此巨大,也就没给公路留下多少空间。两脚兽和四脚兽可以沿着阿尔甘达卜河谷爬到水流更大的地方,然后穿过一个山口进入塔纳克河谷。但是如果沿着赫尔曼德河向上游爬,就会进入死胡同,因为哈扎拉贾特山脉的最高峰堵死了道路。但是沿着平庸的塔纳克河向上,你会抵达加兹尼,那里是通往喀布尔、卡比萨卡尼什以及巴克特里亚的咽喉之地。塔纳克河作为一条通路,的确在赫尔曼德河盆地的诸多水流中绝无仅有。

人的分水岭

会流动的不只有水和水银。羊群会流动,游牧人群也会流动。整个三月,普什图牧人

(开伯尔山口以东称为波温达人,以西称为科契人)

一直在流动,像大马哈鱼一样逆流而上,经过白沙瓦大学的校园。他们从巴基斯坦和印度平原向西北方向流动,抵达阿富汗高地。今天,在从穆库尔到坎大哈的公路上,我遇到了他们中的一些人。这个时候,他们本来也应该向上流动,但却从西南向东北前进。在开伯尔山口和阿拉霍西亚走廊之间,我已经越过了游牧人群流动的分水岭。游牧人群从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汇聚在哈扎拉贾特山脉的夏季牧场上。

我们今天遇上一支人数众多,算上牲畜和人非常庞大的队伍,我们不得不停下 汽车 ,让他们先过去。把牲畜算在内,不仅因为它们占地面积最大,更是因为它们正儿八经也是家庭成员。事实上,人类对待它们比对自己还要体贴。下雪时,地上湿漉漉的,不少牧人还赤着脚,帐篷也都破陋不堪。可是当队伍行进的时候,却很少有人骑着牲口。在那支特殊的队伍中,我惊讶地看见一个小男孩骑在驴上,面色凝重。但是小骆驼在背篓里由成年骆驼驮着,却很常见。能走路的年轻骆驼背上盖着绗缝外套,上面还有个洞,供毛茸茸的驼峰顶穿过。即便是成年骆驼,走到高海拔时也被披上麻布外套。羊羔则像婴儿一样被人抱在怀里。这支队伍非常庞大,因而拥有自己的毛拉,这位胡子灰白的老人也怀抱两只羊羔步行。成年羊才自己走,它们细碎的蹄子在半干的泥地上发出奇怪的啪嗒啪嗒声。

突然,在一群孩子中,我好像看见了我的孙女。她也正热切地注视着我,好像很惊讶我居然这么久才认出她。身高、特征、眼睛、表情,一模一样。把这个普什图小姑娘弄白一点,或者把那个英国小姑娘染黑一些,简直就是双胞胎。她们两个如此相像,是人类种族统一体的活生生的证明,尽管人类人为地分裂成了相距遥远的民族。就像贝尔曼号

(Bellman)

船员回应的那样,“普什图人”、“英国人”还有别的什么,我们给自己和邻人贴上的这些标签,“只是约定俗成的符号”。

这些吉普赛普什图人的先祖,是什么时候找到了穿越兴都库什山进入现在山南栖息地的道路?我们猜测今天的普什图人源于前赴后继的游牧入侵者,他们每次入侵都会吸收一些普什图语以及当地的游牧生活方式。这些新来的入侵者是被后面的人驱赶而来,还是受眼前新牧场的诱惑而来?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时间推移,欧亚大草原腹心位置的游牧民族人口和牲畜数量倍增,比较弱小的游牧部落被挤压到了草原边缘,他们走出了草原。但是,即便没有来自身后的压力,一个游牧部落也会受到诱惑,自愿以草原交换群山环绕的一连串连接着阿姆河盆地和赫尔曼德河盆地的牧场。

汤因比的代表作《 历史 研究》英文版。

在我顺时针绕阿富汗而行的旅程中,我已经反方向沿着这一连串牧场追随中亚游牧移民的跋涉之路。穿越赫尔曼德河上的格里什克

(Girishk)

和迪拉腊姆

(Dilaram)

之间的戈壁滩,我们在迪拉腊姆和法拉省

(Farah)

之间,穿越被古尔山脉

(Ghor)

最南端的山峦包围着的六座大牧场。5月初,这些牧场上到处都是吃草的骆驼、山羊和绵羊,还有它们的主人或者说仆人。越过法拉省的开阔平原,再次陷入群山包围之后,我们很快发现自己正在穿越信丹德

(Shin Dand)

的巨大绿色圆形牧场[信丹德的波斯语名字是沙布札瓦

(Sabzawar)

,意为“绿色的河边草地”]。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隐退。遥远的蓝色天际丝毫看不出白雪覆盖的丘陵就潜伏在东方。逆时针沿着我们几天前在坎大哈和穆库尔之间遇到的普什图移民队伍的足迹,一个中亚游牧部落就会发现,从哈里河峡谷向南和向东,一路上都是水草丰美之地。

公元前2世纪,在月氏的压力下,塞族人被迫放弃了先祖在锡尔河和阿姆河盆地的营地,他们正是沿着这条道路最终穿越赫尔曼德河盆地,最远抵达东南方的马哈拉施特拉

(Maharashtra)

。那天早晨,在从穆库尔到坎大哈的路上,我目睹的正是21个世纪以前改变世界 历史 的民族大迁移的一场重演。

坎大哈

如果从加兹尼和穆库尔沿着阿拉霍西亚走廊进入今天的坎大哈,就不会明白为何这座 历史 名城矗立在这里。离开机场几英里后,道路突然偏离了行驶了大半天的塔尔纳克河右岸,向上爬升到了一块良田遍布的宽阔平原,很快又跨越了一条壮观的灌溉水渠,这条水渠从对面一直延伸到现在已经看不见了的塔尔纳克河谷。塔尔纳克河水量太小了,一定有其他更加丰沛的水系滋养这条水渠,不过目前我还看不见。右边的地平线上是一条较低的山脉,有着奇异的锯齿状山顶。我眼前是一座或两座孤立的山峰,同样不高,但形状却更奇异,在平原上拔地而起。道路明显朝着山峰而去,但是就在似乎触手可及的时候,满眼的树木突然遮蔽了视野。我们沿着一条林荫道进入坎大哈,道路两旁都是花园,当抵达住处时,我已经彻底晕头转向了。

为了找到方向,我必须出城去,走一遍从坎大哈到格里什克的路。这条路距离今天的城市边缘有一两英里远,在路上会发现自己正好位于刚才所见的形状奇异的孤山脚下,自从踏上由加兹尼进入坎大哈的路,就再没看见那座山。这座山形似一艘19世纪晚期的铁甲战船,船首被削成一只夯锤。这只夯锤的尖端正好碰着路面,沿着夯锤锋利的边缘,莫卧儿皇帝巴布尔开凿了40级巨大的阶梯,即奇勒兹纳

(Chihil Zina)

。奇勒兹纳,意为四十级台阶,应拼作Chil Zena、 Chilzina或Chehel Zina。这些阶梯通往一座壁龛,皇帝在里面立碑记录他在印度的征服行动。巴布尔的孙子阿卡巴后来添上了自己的铭文。阿富汗前国王阿马纽拉

(Amanullah)

又安置了一对铁栏杆

(愿上帝保佑他)

,观光者可以扶着栏杆安全地爬上台阶,尽管还是会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阿富汗喀布尔

最高一级台阶位于夯锤的缺口处,站在那里就可以一览无遗地看到从加兹尼来时遗漏的风景。回望东北,灌溉平原的全貌尽收眼底。稍远处茂密的树林预示着那里有一座现代城镇,在它旁边还能看见古城的轮廓。18世纪阿富汗王国的建立者阿赫迈德·沙·阿布达利,在这块平原上修筑了这座四面围墙的城市。阿赫迈德·沙陵墓的圆顶标志着城市的东北角。今天的城市规划者们推翻了他建立的城墙,如今沿着这座曾经的四方城的外围进入坎大哈,几乎很难发现任何遗迹。但是,站在奇勒兹纳顶上,就能看见18世纪的坎大哈和远在拉贾斯坦的18世纪的斋浦尔,都是按照相似的矩形修建的。在亚洲,这种严谨的城市几何学似乎很有异域风情。可以幻想一下,这也许是某些受亚历山大大帝委托而来的希腊建筑师的杰作。

阿赫迈德·沙的坎大哈城矗立在平原之上,挤掉了之前的城市,却在现代轮到自己被淘汰。站在40级台阶顶端的小平台上,伸长脖子,沿着船形山的侧面向右看,紧贴着船尾处还有一片腐朽的泥墙,那里一定就是阿赫迈德·沙·阿布达利将首都迁入这里之前的坎大哈城旧址。他统治着马什哈德

(Mashhad)

和拉合尔之间的全部领土,因此有胆量将他的新城修建在如此暴露的位置上。老城则据山川之险,同时刚好掌控山脉远端和塔尔纳克河之间的西向路段。在我所在的位置上,再次看见了塔尔纳克河。河流与山脉之间的空间刚够容纳一座城池,在山脚下掌控道路。

阿富汗喀布尔

走下40级台阶,我们参观了刚才从上面看见的古老泥墙环绕的城市。在这座废弃的城市里,有一座著名的神龛,吸引了大批坐车而来的朝圣者,多亏他们,去那里的路才通车。靠近40级阶梯的城墙外,山脚下有一眼泉水,沿着一座小型峡谷的底部喷洒出一片如茵绿草。城墙里面大本营的废墟向我们证明,这里必定经历了数个世纪的辛苦经营。随着陡峭的山脊向上,城墙也从泥筑变成了石筑。最高处极为艰险,就算是山羊也爬不过去,是一道天然屏障。

城堡的高度证明了它是三座坎大哈城中最早那座的古老遗址,因此也就间接证明了船形山尾和塔尔纳克河之间的道路也很古老。这条道路沿船形山船首而建,从坎大哈到格里什克的现代公路也沿它修筑,还有一座纪念碑也能证明这条道路 历史 悠久。从山峰东北一侧最低的斜坡可以俯瞰这条道路,就在几天前,那里刚刚发现了一座印度皇帝阿育王的石碑。这是一块双语石碑,一种语言是阿拉姆语

(Aramaic)

,已灭亡的波斯帝国的官方语言,另一种是希腊语,塞琉古王朝的官方语言,塞琉古王朝是波斯帝国在东方的接替者。这块石碑是已发现的最靠西的阿育王石碑,它的地理位置证明,亚历山大大帝的继承人“胜利者”塞琉古,割让给阿育王的祖父旃陀罗笈多的领土中,包含整个阿拉霍西亚地区

(以此交换500头战象帮助塞琉古对付安提柯)

从奇勒兹纳上看过全景,参观过最古老的坎大哈城遗址,并且探明阿育王石碑的大致位置

(以防破坏又被重新掩埋)

之后,为何坎大哈城位于此地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了。然而,即便是40级台阶上绝佳的观察点,还是看不见一种只能在地图上显示出的情况。在地图上,一眼就能看到赫尔曼德河和印度河一样,都有一条分成五条河的支流,而坎大哈的位置正好呼应木尔坦。它坐落在一块颠倒的三角洲的中心,正好在五条支流汇入主流的交汇点上方。地图大体准确,但是,从40级台阶顶只能看到一条伴随坎大哈的塔尔纳克河,而它却是五条河流中最不起眼的。阿尔甘达卜河

(Arghandab)

才是老大,因为其余四条河水都要汇入其中,再一道奔入赫尔曼德河。但是,无论从40级台阶顶还是平原上,都看不见阿尔甘达卜河。无论从上面还是下面看,西北方的地平线都被造型奇异的锯齿状小山脉封死了。

当天下午,我们突破了这道阻碍视野的障碍。我们径直前往那座讨人厌的小型山脉,再次穿过昨天遇到的宏伟灌溉沟渠,从山脉隧道钻出,再穿过无数锁门关

(darbands)

中的一道,锁门关是一种变幻莫测的山体裂隙,是伊朗山地风光的典型特色。然后我们绕过另一座形态特异的山脉的山脚,绿意盎然的阿尔甘达卜峡谷就出现在眼前。浅绿色的庄稼和深绿色的果园、小树林交织在一起,阿尔甘达卜河穿流而过,河水温柔,流淌出一条条蜿蜒的蓝色水带,黄沙河岸曲折,与河水相映成趣。

阿尔甘达卜是一条迷人的河流,我们曾在巴巴瓦力饭店

(Baba Wali)

的阳台上看她看了几小时,人居然可以爱上一条河。但是如果阿尔甘达卜河曾以水中仙女的形象出现在希腊神话中,那么神话里她一定不爱凡人,因为她的心全部属于艾特曼德斯

(Etymandus,伊朗语中赫尔曼德河的希腊语名字)

。在巴巴瓦力饭店,我看着这个小仙女匆匆奔向她的爱人。第二天,在毕世特堡

(Qala i Bisht)

,我看见阿尔甘达卜河投入赫尔曼德河的怀抱。当她独自舞蹈的时候,可曾看见那些残忍的人类工程师正榨出她的血液,浇灌干旱的坎大哈平原?我想她大概满脑子都是她的爱人,所有没注意到那些未经允许的恣意妄为。唯有干旱的平原才感谢那些不信神的工程师的胆大妄为,用偷来的河水为自己披上绿色的外衣。

编辑 张进

校对 危卓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英语:CubanMissileCrisis),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是1962年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在世界史中人类从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场核战争的边缘。

历史背景:

1955年1月1日,古巴取得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政权。1955年1月13日成立了古巴共和国,宣告这一胜利的是***民革命的菲德尔卡斯特罗,当时这位领袖人物年仅32岁。新政权成立初期,美国同古巴的关系还比较好。美国政府欢迎卡斯特罗,并不是赞赏反对独裁统治,而是企图把古巴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巩固它在拉美的统治基础。

1959年6月,古巴新政府的领导成员发生很大变动,政府重要部门绝大多数被主张实行急进政策的人所掌握。美国政府担心控制不了古巴,后院起火,动摇美国在拉美的统治基础,这就导致了美国与古巴关系的日益恶化。

1961年1月5日,美国宣布同古巴断绝外交关系。同时从经济上开始对古巴进行制裁。

1961年4月15日,在美国的策划下,古巴流亡分子驾驶美国B-26飞机对古巴进行了两天的轰炸,1000多名雇佣军登上古巴猪湾,妄图入侵古巴并以暴力推翻卡斯特罗新政府。但是,美国政府没有预料到,72小时之内,入侵者即被古巴人民一网打尽。

事件过程

在受到美国的强大压力时,卡斯特罗不得不向苏联寻求援助,苏联当时对古巴的处境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切,正是出于同美国争夺霸权的需要,想在拉丁美洲找一个立足点。古巴的求援,正是赫鲁晓夫求之不得的事情。被逼上梁山的卡斯特罗,1960年秋天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他面对坐在大厅里的美国人说,是你们促使我们寻求新的市场和新的朋友,它们就是苏联和社会主义世界。

运送导弹

1962年,苏联政府批准了赫鲁晓夫的计划,赫鲁晓夫在7月3日和8日参加了与劳尔-卡斯特罗的会谈,达成秘密协议。苏联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提供伊尔-28喷气轰炸机,于7月开始实施。苏联把运往古巴的货物改由苏联船只运送,将几十枚导弹和几十架飞机拆开装到集装箱里运往古巴。同时3500名军事技术人员也陆续乘船前往。每一枚导弹都携带一个威力比在广岛的原子弹大2O或3O倍的核弹头。直到1962年9月2日,苏联才公开宣布,根据苏古两国达成的协议,苏联将向古巴供应武器和提供技术专家。此时,苏联的武器和专家的运输计划已基本完成,部署工作已近尾声。 

1962年10月16日,肯尼迪总统才得到上述情况的汇报。他对赫鲁晓夫欺骗他的行为非常恼怒,并立刻意识到这件事关系重大。肯尼迪感到,苏联导弹造成了一种严重的威胁,要是不猛烈回击,那就会有损他的政府在国内外的形象,激起公众对他的不信任,并使美国如芒在背。

美国态度

1962年10月22日晚上7点,肯尼迪向美国和全世界发表广播讲话,通告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已经部署在古巴的进攻性武器。

10月24日,在68个空军中队和8艘航空母舰护卫下,由90艘军舰组成的美国庞大舰队出动了。美舰从佛罗里达到波多黎各布成了一个弧形,封锁了古巴海域。与此同时,美国导弹部队全部奉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导弹在发射台上听候指令。不仅在佛罗里达和邻近各州,美国集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庞大的登陆部队准备参战,而且世界各地的美军基地也进入戒备状态,剑拔弩张地准备打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争。

危机结束

赫鲁晓夫领会了肯尼迪的暗示。他认识到长崎容忍无法打破而又日益加强的封锁不利于苏联,封锁拖得越久,苏联的损失比美国就越大。

1962年11月11日,苏联部署在古巴的42枚导弹全部撤走。1962年11月20日,肯尼迪宣布赫鲁晓夫答应在30天内从古巴撤走全部伊尔—28型轰炸机。肯尼迪同时宣布取消对古巴的海上封锁。与此同时,苏联政府命令苏联武装力量解除最高战备状态。

事件影响

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更深刻的认识到双方在避免核对抗、维持核垄断方面有着相互吻合的利益。苏联与美国之间差距缩小,古巴导弹危机促使克里姆林宫下决心大力发展核武器,改变劣势,洗刷当年"懦夫的耻辱"果真到60年代末苏联就赶上了美国,使苏联在全球争夺中逐步转为攻势

美苏之间差距的缩小也使得苏联在国际社会的野心扩大,使得美国苏联之间的碰撞更为激烈。竞争在一些正式的协议里被法制化,在导弹危机的余烟中,军备竞赛得到了加强,但它在一套日益完善的制度下被处理,竞争在一些正式的协议里被法制化,如1963年的《禁止有限核试验条约》 、1968年的《不扩散条约》 和1972年的 《战略武器限制条约》 。

而对于第三者古巴而言,在整个古巴导弹危机中古巴对美国的立场要比苏联人强硬得多,古巴人坚决不同意撤出导弹,但在古巴人的强烈反对下赫鲁晓夫这样做了,古巴人感觉他们被忽视、被背叛了。国际关系形势由大国所主导,小国只不过是大国间角逐中的棋子。

古巴导弹危机 - 事件影响

A、对国际局势的直接影响

古巴导弹危机促使克里姆林宫下决心大力发展核武器,改变劣势,洗刷当年“懦夫的耻辱”。果真到60年代末苏联就赶上了美国,使苏联在全球争夺中逐步转为攻势。在导弹危机的余烟中,军备竞赛得到了加强,但它在一套日益完善的制度下被处理,竞争在一些正式的协议里被法制化,如1963年的《禁止有限核试验条约》、1968年的《不扩散条约》和1972年的《战略武器限制条约》,还有同样重要的非正式的关于双方都容忍卫星侦察的谅解备忘录。到70年代晚期,冷战变得更加激烈更加持久了,达到了超级大国水平,影响着整个“和平的”国际体系。

  

B、谁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占了上风,肯尼迪肯定认为是美国,因而他警告他的下属们和当时仍接受这种指示的记者们不要过分公开的吹嘘而使赫鲁晓夫感到羞辱。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以致总统忍不住告诉国会领袖们:“我们解决了人类最大的危机之一。”赫鲁晓夫也承认,“为了和平,我们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进步。”“苏联人就象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

  

C、古巴的无奈,在整个古巴导弹危机中古巴对美国的立场要比苏联人强硬得多。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这样表示;"我准备使用核武器吗?是的,我将同意使用它。因为不管怎样,我们认为核战争是当然的,我们都将消失。在国家被占领或完全被占领之前,我们准备为捍卫我们的祖国斗争到低"古巴人坚决不同意撤出导弹,但在古巴人的强烈反对下赫鲁晓夫这样做了,古巴人感觉他们被忽视、被背叛了。卡斯特罗对米高扬说,当这些导弹部署在那里时,“我们没有逮扑任何人,因为人们的联合非常牢固。”但是现在古巴人“被一种失望、混乱和痛苦的感觉吞噬了。”格瓦拉对此更加气愤,他说:“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但赫鲁晓夫的退让却毁灭了我们的精神。”米高扬厉声回答到:“我们看见你们准备漂亮地死去,但我们相信这不值得漂亮地死。”

古巴导弹危机 - 结论启示 古巴导弹危机 1、国际关系形势由大国所主导,小国只不过是大国间角逐中的棋子,古巴导弹危机被解决时,俄国人事先没有征求过卡斯特罗的意见。卡斯特罗因而宣称他被出卖了,并表示对这个协议将不予理睬。然而他虽能拖延时日,却不能制止危机的结束。导弹尽管设在古巴的土地上,却是掌握在俄国人手里,而且也没有一个古巴人懂得如何发射导弹。

2、在国际关系中谎言有助于事件隐秘性的达成而欺骗将导致国际社会的不信任,这个秘密行动的最大的不利就是它要求说谎。赫鲁晓夫欺骗了肯尼迪关于在古巴有进攻性武器的存在,葛罗米柯曾于10月18日当面向肯尼迪总统说谎,那时总统已经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了,但是对赫鲁晓夫来说,欺骗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他曾经就弹道导弹的能力无耻地说了好几年谎话。

3、在不安全的状态中,一过在制订政策是不能只强调自身利益,因为要求得生存就得与别国在政策上偕同这正是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前忽视和古巴导弹危机中学到的。

  

4、古巴导弹危机历史时刻,出示证据避免大战获得重要的证据会使当事国在危机中获得主动肯尼迪为什么对以前那些声明反应如此慢,在他们的欺骗被揭露之前等待了几个月,而对在古巴导弹的作出反应如此之快呢?一个明显的理由是古巴的导弹是真的,而不是哗众取宠。

5、肯尼迪政府应用控制论使用危机决策模式为各国提供了新型的解决危机的有效模式。模式的流程如下:接受一定的变量与信号->;作出反应->;信息反馈->;修正目标。面对具有严重性,时效性和突然性的事件决策者可根据新情况,对原先作出的常规决策及时修正或补充,能较为充分的考虑到国际关系中不确定的因素,扩大了选择和可控制的范围,为外交决策提供了较大的摆动幅度。

李宁(1963年3月10日-),出生于广西来宾,毕业于北京大学,前中国男子体操运动员,现任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1971年,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体操队。1980年,被选入国家体操队。1982年,因获第6届世界杯体操赛男子全能、自由体操、单杠、跳马、鞍马和吊环6项冠军而被誉为“体操王子”。1983年,当选1982年度全国十佳运动员。1984年,获第23届奥运会自由体操、吊环和鞍马三枚金牌。1985年,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1987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成为亚洲区唯一代表。1988年,参加第24届奥运会火炬传递,成为第一位参加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的中国运动员。1989年,考取体操国际裁判证书,执法从1991年至2000年历届世界体操大赛;同年,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2000年,被国际体操联合会收录国际体操名人堂。运动生涯共获得了14个世界冠军,106枚国内外体操比赛金牌,被视为技术最为全面的男子体操运动员。

荣誉记录

70年代获奖记录

1971年 全国少年体操锦标赛自由体操冠军,双杠第四名。

1977年 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自由体操亚军。

80年代获奖记录

1980年 全国体操分区赛(成都赛区)鞍马冠军。

1980年全国体操锦标赛个人全能季军,自由体操亚军,吊环季军。

1981年 全国体操分区赛(昆明赛区)个人全能、鞍马、吊环、双杠、单杠冠军。

1981年 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自由体操、鞍马、吊环冠军,团体季军,全能第五名。

1981年 中美体操对抗赛全能、吊环、跳马冠军 1981年第21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团体季军。

1982年 第6届世界杯体 操锦标赛上,获全能、自由体操、单杠、跳马、鞍马、吊环6项冠军,双杠季军, 成为世界体操史上首位取得如此好成绩的运动员。

1982年第9届亚运会体操团体、全能、鞍马、吊环冠军、双杠亚军。

1982年 全国体操锦标赛个人全能、鞍马、跳马冠军,吊环亚军。

1983年 第22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跳马亚军和自由体操、吊环季军。

1983年 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个人全能、鞍马冠军,吊环、跳马、双杠、单杠亚军,自由体操季军。

1984年 第23届奥运会自由体操、吊环和鞍马三枚金牌、跳马银牌和全能铜牌,男子团体银牌。

1984年 美国杯体操赛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冠军。

1984年 北京体操邀请赛个人全能、自由体操、鞍马冠军,团体冠军。

1984年 中部日本杯体操赛自由体操、鞍马冠军,吊环、跳马亚军。

1984年 东京杯体操邀请赛自由体操、吊环、跳马冠军。

1985年 第2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吊环冠军,鞍马、团体亚军,自由体操季军。

1985年 德国DTB体操大奖赛自由体操、鞍马、吊环冠军,个人全能、跳马亚军。

1985年 纪念甘德尔杯体操赛个人全能冠军。

1986年第7届世界杯体操锦标赛全能、鞍马、自由体操冠军,吊环季军。

1986年第10届亚运会体操团体、个人全能、自由体操、吊环冠军,鞍马、单杠亚军。

1986年 德国DTB体操大奖赛个人全能、自由体操、吊环冠军,跳马亚军,鞍马季军。

1986年 罗马体操大奖赛个人全能、自由体操、吊环、跳马、双杠、单杠六项冠军。

1987年 全国体操锦标赛个人全能冠军,自由体操亚军。

1987年 第2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团体亚军,吊环亚军。

1987年 第14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个人全能、吊环、团体亚军,自由体操、跳马、双杠季军。

1987年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吊环冠军,个人全能、自由体操亚军,跳马、双杠季军。

1988年第24届奥运会团体第四名,自由体操第五名。

1988年 美国杯体操赛自由体操、吊环冠军。

1988年 第一届博览会杯体操赛团体冠军。

80年代获得体育荣誉

1980年 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3年 当选1982年度全国十佳运动员。

1983年 被国际体操联合会及《世界体操》季刊评选为1982年世界最佳男子体操运动员。

1984年 被国际体操联合会及《世界体操》季刊评选为1983年世界十佳男子体操运动员。

1984年 被评为“建国35周年体坛35英杰”。

1984年 获解放军总政治部一等军功奖章、共青团中央授予的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和广西人民政府授予的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1985年 被国际体操联合会及《世界体操》季刊评选为1984年世界十佳男子体操运动员。

1985年 当选1984年度全国十佳运动员,加入中国***。

1985年 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

1986年 被国际体操联合会及《世界体操》季刊评选为1985年世界十佳男子体操运动员。

1986年 当选1985年度全国十佳运动员。

1987年 被国际体操联合会及《世界体操》季刊评选为1986年世界最佳男子体操运动员。

1987年 当选1986年度全国十佳运动员;

1987年 被接纳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成为亚洲区唯一代表。

1988年 作为中国运动员代表参加第24届奥运会火炬传递,成为第一位参加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的中国运动员。

1989年 考取体操国际裁判证书,从1991年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世界锦标赛起到2000年英国格拉斯哥世界杯总决赛的十年间,执法历届世界体操大赛。

1989年 被评为“建国40周年体坛40英杰”。

90年代获得体育荣誉

1992年 当选国际体操联合会男子技术委员会委员,任期四年,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国际体操联合会官员。

1994年 被评为“建国45周年体坛45英杰” 1996年连任国际体操联合会男子技术委员会委员,任期四年。

1999年 被国际体育记者协会评为“20世纪最佳运动员”。

1999年 当选为中国体育报社、中央电视台和山东潍坊亚星集团联合主办的评选“新中国体育五十星”。

1999年 当选为中国奥委会、霍英东基金会和中国体育记者协会共同主办的评选“世纪之星”中国最佳运动员称号。

新千年获得体育荣誉

2000年 被国际体操联合会收录国际体操名人堂,成为中国运动员中第一个世界体操名人。

2000年 被国际体操联合会评选为20世纪最有声望的体操运动员之一。

2005年 被英国拉夫堡大学授予荣誉技术博士。

2008年 当选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最后一棒火炬手点燃奥运圣火。

2009年 荣获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评选的“共和国60年体坛30名将”。

2009年 荣获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五星体育主办的“光耀60年最具影响力的新中国体育人物”。

2018年12月12日,李宁获得2018年度大本钟奖之赫拉特勒斯奖之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十大杰出华裔体育贡献奖。

2019年1月22日,获得新浪体育中国体育非凡成就奖。

一共获得了14个世界冠军,106枚国内外体操比赛金牌,被很多体操业内人士视作技术最为全面的男子体操运动员,曾任国际体操联合会男子技术委员会主席的哈迪·芬克先生赞誉他为所见到的最为完美的男子体操选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999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6
下一篇2024-02-16

随机推荐

  • 保湿精华凝露和精华液它们用法功效那个好

    保湿精华凝露和精华液,它们都是保养皮肤的好帮手。虽然它们的使用方法和功效各有不同,但都能为肌肤提供所需的水分和营养。我们来看看保湿精华凝露。它通常是以凝露状或者轻薄的乳液质地呈现。使用时,只需取适量轻轻涂抹在清洁的脸部肌肤上即可。保湿精华凝

    2024-04-15
    51100
  • 黑松露能使白发变黑吗 黑松露能治白发吗

    黑松露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它是一种很珍贵的食材,其实有不少人应该都有吃过的,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那么经常吃黑松露能使白发变黑吗?黑松露能使白发变黑吗不能,黑松露没有这个作用。黑松露含有的多糖、多肽、三萜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等

    2024-04-15
    37000
  • 娇兰保湿精华液有什么功效

    精华,是护肤品中之极品,成分精致、功效强大、效果显著,所提取的都是高营养物质并将其浓缩。精华液是护肤品中的重中之重,从称呼就可以判断初精华液是所有护肤品的精华,正常来说,用再多的护肤品,如果不用精华液都是无济于事,尤其是对熟龄肌肤或者是问题

    2024-04-15
    36000
  • 谷雨光甘草精华效果好吗 谷雨光甘草精华好用吗

    谷雨是个比较有名气的护肤品牌,这个品牌有很多人都喜欢用,那么谷雨光甘草精华效果好吗,谷雨光甘草精华好用吗,下面就来看看吧。谷雨光甘草精华效果好吗 谷雨这款光甘草精华真的超级好用,很保湿完全打破对国货的看法,包装也越来越大气漂亮了,小

    2024-04-15
    33100
  • 妮维雅夜间美白保湿精华乳!一款可以在夜间保湿的精华乳

    这款精华乳用起来比较方便,挤压式的设计很干净卫生,而且还含有能防止黑色素的成分妮维雅夜间美白保湿精华乳夏天的时候很多姐妹都被晒黑了,现在是时候要做好美白工作了,偷偷美白才可以超过别的美少女,给大家分享一款我觉得好用的身体精华乳就是妮维雅夜间

    2024-04-15
    27000
  • sk2套装有两瓶水,一瓶乳液怎么使用

    按照你的描述,推测这个套装里的产品应该是:sk2清莹露、神仙水(sk2面部精华液)、sk2乳液。一、使用顺序:先是清莹露,再用神仙水,最后用乳液。二、使用方法1、清莹露的主要功能是软化肌肤肤质、二次清洁、促进后续护肤品吸收;取适量本品于化妆

    2024-04-15
    34600
  • 屈臣氏卖假货吗?你买到假货了吗?

    屈臣氏确实有假货的!我第一次到屈臣氏买东西时。买了很多东西。办了张会员卡。然后有个换购。原价239元的阿迪达斯香水。只要在添99元就可以换到。我当时很纠结。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过99元也不多。就换了。至今没用。这个说实话我真不知道是真是假

    2024-04-15
    278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