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畅销书《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的作者——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之前就此问题进行了回答。他认为的是机器很难有“意识”。
以下为访谈实录是摘自机器人家:
问:在人工智能的开发上,我们目前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还有很大可能做出根本性的改变。您认为,在这个开发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和开发者们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赫拉利:首先,当人工智能这样的新技术出现时,在这些技术发展的早期,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和政治层面。
第二,要让大多数人能从新技术中获益,而不只是少数精英。
第三,具体到人工智能,我们不能只研究机器的“智能”,同样也要研究机器的“意识”,否则,事情会陷入极度不平衡的状态,即使我们发现人工智能有极大的能量,我们也不知道它有多大用处,或者即使我们用了,也会用的极不“明智”。
问:您提到要研究机器的“意识”。就我们人而言,我们其实还不知道“意识”是如何产生的,意识产生的过程对我们而言实际上是一个黑箱。那如果未来机器也有了“意识”,我们是否应当将他们视为等同于人的存在?我们又应该如何与它们共存?
赫拉利:机器产生“意识”其实是很难的,非常难。在科幻小说中,当机器变得非常“智能”时,它们其实也具备了“意识”,但这只是科幻小说,并不是真正的科学。事实上,大多数人对“智能”和“意识”都区分不清,甚至有些计算机科学家也并不清楚两者的区别。
“智能”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意识”是能感知事物的能力。人类和其他的哺乳动物都是通过感知事物来解决问题的,但计算机不是这样。我们在计算机的智能上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意识”这一领域上几乎进展为零。
上个月,AI机器人Alpha Go战胜了人类的围棋冠军,围棋是非常需要智慧的游戏,但是却不需要任何的感知能力,在比赛中,机器不会有任何的焦虑感,即使赢了比赛,机器也不会有任何高兴的感受,这其中不涉及任何的意识和感觉。所以我们没有道理认为人工智能在“意识”这一领域真正有进展。
我以前提及过“意识”的重要性,我说了人类有意识,所以人类才能知道,面对这样强大的能量,我们能做什么。让计算机产生“意识”并不是一定能办到的事,我们自己都不是很清楚人类的意识到底是怎么来的,所以要让计算机也学会意识,这很难。
但是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让计算机成为了有意识的个体,能感动疼痛,痛苦。我们要从人工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对待这些有意识的个体,最一开始你不会把它当成有意识的人,而会看做仅仅是物体和工具,因为它们可能会像飞机,汽车一样贵,但是它没有办法感知,它们有的只是一些性质而已,那时它们还没有意识,意识总是伴随着感知而来,然后我们需要从人工方面来创造这些感知。
问:那么您认为,谁有权利决定如何对待这些机器呢?是人类和机器之间产生一个协议,还是仅仅人类来决定?
赫拉利:这很难。很多的科学**创造了一些有意识的机器人,让大众感到困惑,机器人真的有意识了吗?事实上不是的。但我认为,如果这一天真的来了,也应该是人类和机器人双方共同的决定,因为一旦机器人有意识,它们会和我们一样感受到痛苦,那也它们也应该有权利决定自己接受怎样的待遇。
问:虽然目前的人工智能还没有您所说的“意识”,但它也已经开始面对一些伦理问题了。最经典的,比如说在车祸中,面对“杀死5个坏人,还是1个好人”的命题时,驾驶系统该如何做选择。那我们应当如何建立人工智能选择的伦理标准?正如您刚才也提到的,人工智能不能只是少数精英的游戏,作为普通大众,我们应该如何参与呢?
赫拉利: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有一个讨论机制。针对人工智能,目前公众并没有特别热烈的讨论,也没有明确的发展路线。现在的决策都只是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些人都来自大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工程师、科学家,他们不代表任何个体。所以大众其实根本没有注意到目前到底是发展到什么阶段了。
所以,首先,大家要有所意识,要明白这对我们和我们的后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大众要参与讨论,即使每天的日常,可以讨论一下,究竟可以给AI,或者说这些算法多大的权力。即使老年人,也可以多接触计算机、智能手机,要了解才能做出一些决定。
现在大家都有智能手机,你不需要等到政府或者其他的大机构先做出决策,你可以用自己先做决定。你要给你的智能手机多大的权力?你要百度、亚马逊、谷歌(微博)等等企业多少的数据
大多数的人没有意识到,在21世纪,最重要的就是数据。在人类很早期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土地;到了工业时代,最重要的是工厂和机器。而现在,最重要的是数据,尤其是个人数据。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各种机构收集了大量数据,我们免费提供了大量数据。现在大家应该醒悟过来,要意识到,是大家给了这些机构、这些少数人控制世界的权利。
问:我们其实也并非在免费提供数据。我们是为了获取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服务才提供自己的数据的。对普通人来说,如果我们不提供这些数据的话,就必须选择放弃自己想要的服务,而今时今日,对我们而言放弃这些互联网服务几乎无法想象。所以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赫拉利:你说的对,我们并不是免费提供数据的,我们获得了服务,但是相比我们获得的服务,我们的数据其实更有价值。所以免费提供数据来获得免费的服务,对我们来说是一场不公平的交易。但是我们的确没有选择,大多数服务商都是这么干的。只是消费者其实应该有权力去提出要求,比如说我愿意付一定的费用,但我要控制自己的数据。
我个人来说,比较倾向于通过付费来获取信息(和服务),比如有些资源、书籍,通过付费来获取数据,其实比免费要好。如果你选择免费获得某些资源,你自己可能就在不知不觉反而成为了商品。有些情况下,你的数据才是你最有价值的资产。
我举个例子,在过去,纺织业最重要的资产是机器,谁有了机器和工厂就能生产鞋子和衣服。但现在最重要的资产是数据。首先是产品的数据。比如说,未来一家工厂要生产衣服,他们不需要把货品运送到世界各地,只需要知道衣服对应的一组代码就可以了,而你从这家公司购买的就是这组代码。你可以自己把这组代码输入3D打印机,然后就可以打印自己想要的衣服了。
另一个重要的资产是你的数据——你的着装尺寸、你的衣服喜好。客户个人的数据是最重要的。客户穿多大?客户喜欢穿什么?这些数据决定了一家服装企业是否能够跑赢市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人们免费公开了自己的数据,但其实是丢掉了一些重要的权利。
问:您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无用阶层”的概念,认为在未来,会有一部分人因为工作被机器代替等种种原因,成为“无用阶层”。选择放弃这些数据的独有权,是否会加速我们在未来成为“无用阶层”的过程?
赫拉利:是的,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少数精英拥有了数据、拥有了权利,而大众却没有。那些拥有了数据的人,可能比你自己更了解你,可以预测你的行为和决策,操作你的选择和想法,他们为你做决定!
当然,这不全然是坏的,也有积极的一面。
最基本的过程是,我们收集数据,并以此发展计算机算法。不过,你参考一下世界上的大公司,你根本不知道他们会用这些数据干什么,但他们竟然全力收集到了这么多数据。比如说亚马逊这家公司,他到现在都还没盈利,却不留余力都在收集客户的数据,20年来收集了这么多数据,然后你发现原来他们的计算能力这么强,堪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这就是数据所给他们带来的。
问: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目前我们所享受到的这些免费的服务,实际上是科技公司为了积累未来的资产,而做的长线投资了?
赫拉利:是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事情都是科技公司在下注,赌的就是收集到海量数据未来可能能获益,虽然你现在可能甚至都不知道要怎么去用这些数据。
要利用这些数据,首先是要创建一个非常大的数据库,然后需要非常强的计算能力去分析这些数据,通过获得的分析结果,一家公司就能掌控很多事情。所以即使目前他们是在亏损,没有盈利,他们也要做这件事。很多大公司都是如此,比如Twitter、比如YouTube,他们可能甚至都不清楚要怎么盈利,但他们就是要收集数据,因为可能再过十几年,数据就会成为了最重要的资产。
问:那么,作为普通大众,在人工智能的潮流中,怎么避免自己变成“无用阶层”?我们怎么保有自己的数据,保全这个最重要的资产?
赫拉利:我的建议是,希望大家能少接收一点信息。
以前大家总觉得信息越多越好,其实不是的。现在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信息,让我们觉得眼花缭乱,甚至都无法集中精力了。有时候周围这些无意义的信息,占据了你的大量时间,比如无意识地一直看小猫小狗的视频。最后,你会没办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在一件事情上进行深入的研究。
所以我觉得大家需要的其实不是这些海量的信息,更需要的应该是集中力。你需要分辨出对你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来。我担心再过几十年,大家会完全丧失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所以我建议大家,要关注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上,然后集中深入地去完成这些事。
望采纳,谢谢
1《人类简史》
[以色列] 尤瓦尔·赫拉利 / 2014 / 中信出版社
豆瓣评分 : 91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2《时间简史》
[英]史蒂芬·霍金 / 2018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豆瓣评分 : 9
《时间简史》讲述是探索时间和空间核心秘密的故事,是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包括我们的宇宙图像、空间和时间、膨胀的宇宙不确定性原理、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黑洞、黑洞不是这么黑、时间箭头等内容。自1988年首版以来,《时间简史》已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它被翻译成40种文字,销售了近1000万册。此版更新了内容,把许多观测揭示的新知识,以及霍金最新的研究纳入,并配以250幅照片和电脑制作的三维和四维空间图。
3《自控力》
Kelly McGonigal / 2017 / 文化发展出版社
豆瓣评分 : 82
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如何控制选择的,她意识到,人们关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这门课程就是《自控力》一书的基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4《心理学与生活》
理查德·格里格 (Richard JGerrig) / 2014 / 人民邮电出版社
豆瓣评分 : 94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还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课程选用的教材。
5《自私的基因》
[英]理查德·道金斯 / 2012 / 中信出版社
豆瓣评分 : 85
《自私的基因》是20世纪最经典的著作,这版三十周年纪念版,在前版本基础上有两章增补和修订。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知自己?《自私的基因》充满想象力。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的突破性贡献在于,把根据自然选择的社会学说的这一重要部分,用简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横生的语言介绍给大家,这是第一次。
6《枪炮、病菌与钢铁》
[美] 贾雷德·戴蒙德 / 2016 / 上海译文出版社
豆瓣评分 : 88
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因其突出价值和重要性,本书荣获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并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本书是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方面的一个重大进展,它记录了现代世界及其诸多不平等所以形成的原因,也是一部真正关于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是对人类生活的完整一贯的叙述,娓娓道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7《浪潮之巅》
吴军 / 2013 / 人民邮电出版社
豆瓣评分 : 91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这些公司成功的本质原因及科技工业一百多年的发展。 在极度商业化的今天,科技的进步和商机是分不开的。因此,本书也系统地介绍了影响到科技浪潮的风险投资公司,诸如 KPCB 和红杉资本,以及百年来为科技捧场的投资银行,例如高盛公司,等等。 在这些公司兴衰的背后,有着它必然的规律。本书不仅讲述科技工业的历史,更重在揭示它的规律性。
8《怪诞行为学》
[美]丹•艾瑞里 / 2017 / 中信出版集团
豆瓣评分 : 84
生活中我们常有莫名其妙的举动。你真的会失控?一时冲动就是没道理可言?本书作者丹·艾瑞里告诉你:错!所有的现象,背后都有经济的力量!社会当实验室,真人做小白鼠,丹·艾瑞里的这本《怪诞行为学》一语道破,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告诉我们这是为什么,又该如何改变。他比别的所有经济学家都更好地揭示、解释了我们不可思议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9《万物简史》
[美] 比尔·布莱森 / 2005 / 接力出版社
豆瓣评分 : 87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10《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约翰·赫斯特(John Hirst) / 2011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豆瓣评分 : 82
作者从三大元素: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教义以及日耳曼战士文化开篇,描述了这三大元素如何彼此强化,又相互对立,最终形塑为欧洲文明的内核;继而在诸多世纪以来催生帝国与城邦,激发征服与十字军东侵,造就出许多性格截然分明的人物──如仁慈的皇帝、好斗的教皇、侠义的骑士,乃至世上第一批享受繁荣和启蒙果实的公民。本书以清晰、幽默、发人深省的笔调,杂以活泼的插图,叙述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文明,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冲击与巨大贡献。
创维老板推荐的书名是《人类简史》。
这本书的作者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该书以独特的视角,从人类历史的角度出发,对人类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析和阐述。该书涵盖了从人类的起源、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到现代科技的发展等内容,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人类演化的规律和趋势,展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辉煌历程,对于我们了解人类历史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该书语言简洁易懂,逻辑清晰且富有启发性,不仅可以满足历史学爱好者的需求,也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新的思考和启示。因此,该书不仅是一本好书,也是一本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书籍。
如果想要更好地读懂这本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多读几遍,仔细理解每个章节的内容和意义。
2逐步扩大阅读面,比如通过相关书籍、论文或者其他资源,深入了解和研究相关主题。
3参与讨论,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与其他读者交流和分享观点,共同探讨人类历史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之,读好这本书需要时间和耐心,但是通过认真阅读和深入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下的机遇和挑战。
当然不可能,人工智能可以做一些重复性的没有技术性的工作,但是人文学科的是人工智能所做不到的。举个例子,外国语言文学以及笔译口译,就是人工智能所做不到的,虽然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翻译软件,但是翻译出来也是很奇怪的,语句不通顺的。
畅销书《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曾在伦敦说,人工智能等技术有可能让人类面临进化为智人以来的最大的一次改变,大部分人将沦为“毫无价值的群体”。笔者曾问牛津大学校长路易丝·理查森:“什么时候牛津大学的讲台上会出现第一个机器人老师?”
她笑着回答,可能在她有生之年都看不到机器人教师,但应该会看到能够帮助教师的机器人。牛津一所学院的研究预测,未来将有47%的工作被机器人取代,但校长认为教师这一职业不在其中。“牛津大学的辅导系统是基于一对一或二对一的导师交流制,这关系到学生如何塑造观点、接受批评或不同意见,以及为观点进行辩护。”她说,“没有电脑软件可以做到这一点,而且我们职责的一部分也在于传授一种同理心,而电脑尚且无法理解人性或借鉴思想。”
笔者也曾问英国外交部首席中文译员、曾为英国女王和多位英国首相翻译的林超伦:“机器翻译替代人类翻译,还需要多久?”正在从事机器翻译研发的林超伦回答,机器开始逐渐取代人工是近在咫尺,但机器翻译暂时还做不到的是感情交流和表达。人不是机器——这也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最大的价值。人工智能不管多么发达,归根结底,都是在人类给定的框架下解决问题。比如,某人每天上下班,公司和家之间的距离有15公里。他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包括打的、公交车、地铁、自驾车、共享单车,以及这些工具的组合。如果他去问导航软件,导航软件可以根据他的要求以及实时路况,给出一个最优的出行方案。这在现实中往往是很有用的。然而,虽然有不少人会选择在工作地点附近买房或租房来解决通勤问题,导航软件却绝不会给出搬家的方案。因为导航软件的运行程序,或者说运行框架没有这种手段可供选择,但人却不会受既有框架的约束。
总之,如果人类确定了问题,确定了可用的手段或者信息,人工智能可以给出答案,乃至近乎完美的答案。但是,人工智能不会设计这种目的—手段的框架,也不会主动突破这种框架。人是追求意义的智慧生物,因此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类赋予某些事物以意义或价值,才构成了目的—手段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人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怎样才算是达成了目的。而人工智能没有意义的概念,需要人类将具有意义的逻辑关系编码输入,人工智能才能按照这种关系工作,但它本身无从建立这种关系。可见,人与人工智能最大的不同,就是人通过意义和价值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这是人作为主体而不是客体的基础,也是人类合作和创新的基础。人工智能没有意义的概念,没有价值观,终究只能是人的工具,而不可能超越人类。
第一章: 人类的新议题
这本书的架构书总分总的形式, 在第一章里作者对人类的未来做了预测。纵观人类悲怆的历史,经历过瘟疫、战争、饥荒,都使人口大量减少。痛定思痛,总会有一小部分人站出来解决这些历史难题。在那一小部分历史人物的带领下,世界级的战争因为联合国的成立和各个国家之间的制约几乎不可能再次出现,天花瘟疫因为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而已经绝迹。饥荒问题因为人类生产力的提高而不再头疼。这些问题终究不会再继续深度的困扰人类,与此同时人们更在意 幸福快乐、长生不老和生活质量 。作者对未来做预测,也是基于当下人们面对的种种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更进一步讲,人们不愿意改变,因为人们害怕面对未知。但是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第二章: 人类世
作者将过去7千年,人类进入农业革命之后的时期, 称之为人类世。在现代,人类以及人类饲养的宠物就占据了世界大型动物90% 的比例,大型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少。毋庸置疑,人类确实在主导着这个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宠物相比,猪,鸡等家畜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从出生就被圈养在牢笼里,然后在生命的某一个结点被送去屠宰场。任何哺乳类动物都有 情感联结 的需求,人类剥夺了家禽的需求。但似乎人类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而已。
第三章: 人类特质
与自然界的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的特质是什么?只有人类拥有灵魂、心灵和意识?为什么人类面对一件事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可以称之为意识,而哺乳动物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却被称之为预先设定好的算法步骤?为什么要剥夺动物所体现出来的动作的灵活性?最后,作者的观点认为,自然界的哺乳类动物和我们一样,也具有意识和心灵。人类称霸世界的关键,是能够让许多的陌生人团结起来。团结合作的人类群体能够超过世界上任何大型动物群体,所以人类能够站到生物链的顶端。人类是通过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团结起来的,这种抽象的意识形态是一种虚构想象。其实,这种 虚构想象 就是一种精神控制,信念控制的力量远远大于身体的力量。
第四章:虚构的力量
这一章以一句很有反省力量的话作为一个总结和升华:公司、货币和国家,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是人类发明的概念,好让为人类而服务。为什么到最后人类却为这些概念而服务,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呢?
第五章:宗教和科学之争
宗教最在乎的是秩序,通过秩序得以创造和维护社会结构;而科学最在乎的是力量,通过研究获得力量,用来治疗疾病、征伐作战、生产食物。
第六章: 与现代的契约, 第七章:人文主义革命
与现代的契约 我的理解哈, 说的是人们一出生就被规定了生存轨迹,没有自己的发挥空间,就像是一台机器从组装生产到分配到流水线夜以继日的工作一样,没有灵魂,没有意义,而这也是产生现代崩溃的原因。而人文主义革命的出现,为人们的存在赋予了意义。人文主义主张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认为人们自己内心的体验感是最高的评价准则,没有上帝,没有神话,上帝已死(尼采)。现代契约要求人们不停的干活,人文主义为人们的行为赋予意义,具象和抽象相辅相成,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第八章: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 第九章:大分离
现代生命科学发现人们内心的体验感只不过是大脑中的脉冲信号,而自由主义提倡的叙事自我只不过是人们将那些脉冲信号拼接起来的妄想而已。有些事情本来没有意义,是叙事自我从拼接的脉冲信号中强行附加意义,这些发现对自由主义者发起了强烈的冲击。在21世纪,人工智能发展突飞猛进,未来的科技发展很有可能将人类分成两种人:一种是绝大多数普普通通的人类,另一种则进化成超人类。人文主义的自由意志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人工智能算法给出的决策,在那个时候人文主义将会面临大分离的崩溃命运。
第十章:意识的海洋, 第十一章:数据主义
已知人文主义可能面临崩溃的命运,作者探讨了可能出现的两种新的意识形态: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科技人文主义主张用算法和基因升级人的心智,将智人打造成智神,用现代话来说应该是高级智商,高级情商的那种人。但是科技人文主义面临一个无解的两难,就是人的意志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东西,然而人们却在开发能够重新设计、改造人们意志的科技。感觉这成了一种零和博弈的现象,不是人类的意志消灭科技,就是科技创造出智神代替人类。
科技人文主义在存在形态上面临一个无解的两难,作者提出的数据主义进一步弥补了它的缺陷。数据主义认为,宇宙是由数据流构成的,任何现象或者实体的价值体现在对数据处理的贡献。以互联网的大数据为例,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分析出你的想法,然后对你的下一步行为做出预测,这些已经司空见惯了。更进一步讲,未来的世界是万物互联的时代,数据驱动着你的生活,为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决策的依据。数据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它不排斥人文主义,不排斥人们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感,我觉的数据主义更像是存在于科技人文主义和自由人文主义之间的一种状态,而且据我对现代数字时代的分析和体验而言,数据主义很有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以上是我对《未来简史》每一章内容做的一个随笔,接下来我想说一说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纵观全文,作者在历史事件、宗教、社会制度、人工智能各个方面均有所涉及,学科跨度之大和思考深度之深着实让人佩服。作者在最后提到了几个问题很有反省意义,我总结出了几个关键词:数据处理、智能、算法。这几个关键此构成了现代人工智能时代的标签,同时也是对现代数字时代的一个总结。作者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在让人们反思反省,现代数字时代对我们的生活构成了多大的影响,哪些有利,哪些有害,以及如何避免数字时代的副作用等。
君子性非议也,善假于物也。不管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地步,人类终究还是制造工具的智人。
2《三体》
总之,读客的书单中有许多优秀的书籍,无论是从内容、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值得一读。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
《三体》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所著的一部科幻小说,获得了许多奖项和广泛的好评。本书通过对宇宙、科技、文明等问题的思考,展现了人类与外星文明之间的碰撞和冲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科学性。本书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
读客是一家致力于数字出版的公司,旨在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有深度、有思考的数字出版物。在读客的书单中,有许多优秀的书籍,下面将为大家推荐几本并进行评价。
读客是一家致力于数字出版的公司,旨在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有深度、有思考的数字出版物。在读客的书单中,有许多优秀的书籍,下面将为大家推荐几本并进行评价。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村上春树的代表作之一。本书通过对青年人的成长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深刻而细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书的语言简洁、感性,读起来令人心生共鸣。
作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 林
简介: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我是在罗胖讲协同进步麦子和人类关系的时候,被推荐的这本书,但一直没有心思去读,忙忙碌碌一阵子,一无所获之际,无意翻开了它。
篇幅不是很长,我在微信读书上听了一天。
作者讲述了人类从石器时代至21世纪的演化与发展史,并将人类历史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与科学革命。
「认知革命」摘要
首先是非洲智人的出现,智人有了八卦的能力,于是部落规模变大,变稳定。
而人类所有需要协作的事情,都源于虚构故事,比如宗教。
人类在十万年前转眼就登上顶端,无论是其他物种或人类本身,都猝不及防。
大约在7万年前,现代智人发展出新的语言技能,让他们能够八卦达数小时之久。这下,他们能够明确得知自己部落里。谁比较可信可靠,于是部落的规模就能够扩大,而智人也能够发展出更紧密、更复杂的合作形式。
“虚构”这件事的重点不只在于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
这样才出现了公司。事实就是所有动物只有智人能够进行贸易,而所有我们有详细证据证明存在的贸易网络都明显以虚构故事为基础。
「 农业革命」摘要
农业革命可说是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因为农民的工作要比采集者更辛苦,而且到头来的饮食还要更糟。
其实不是我们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我们。
农业革命真正的本质:让更多的人却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
简单说来,农业革命就是一个陷阱。为了“增加智人基因组在世界上的拷贝数”,希望你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你会同意吗?没有人会同意这笔交易。
不幸的是,演化观点并不是唯一判断物种成功与否的标准。它一切只考虑到生存和繁殖,而不顾个体的痛苦或幸福。虽然就演化而言,驯化的鸡和牛很可能是最成功的代表,但它们过的其实是生物有史以来最惨的生活。动物的驯化是建立在一系列的野蛮作为上,而且随着时间的前行,残忍程度只增不减。
「 人类的融合统一」摘要
征收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政治、战争、艺术和哲学,建起了宫殿、堡垒、纪念碑和庙宇。
在现代晚期之前,总人口有九成以上都是农民,日出而作、胼手胝足。他们生产出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一小撮的精英分子:国王、官员、战士、牧师、艺术家和思想家,但历史写的几乎全是这些人的故事。于是,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极少数的人在做些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
文字本来应该是人类意识的仆人,但现在正在反仆为主。
纵观历史,几乎所有社会都会以“污染”和“洁净”的概念来做出许多社会及政治上的区隔,而且各个统治阶级利用这些概念来维系其特权也是不遗余力。
天生自然的生物学,可能性几乎无穷无尽。然而,文化却要求必须实现某些可能性,而又封闭了其他可能性。
从历史上来看,一神论就像是个万花筒,承继了一神论、二元论、多神论和泛神论,收纳在同一个神圣论述之下。结果就是,基督徒大致上是信奉一神论的上帝,相信二元论的魔鬼,崇拜多神论的圣人,还相信泛神论的鬼魂。
历史上的每一个时间点,都像是一个十字路口。虽然从过去到现在已经只剩单行道,但到未来却有无数岔路可走。其中某些路比较宽、比较平坦,路标比较明确,所以也是比较可能的选择。然而,历史有时候就是选了一些完全出人意表的道路。
「科学革命」摘要
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有三大不同之处:1 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
2 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
3 取得新能力。
科学能够解释的,是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物如何运作,以及未来可能会有什么。就定义来说,科学不会假装自己知道未来“一定”会有什么。只有宗教和意识形态会声称自己知道这些答案。
我们必须记住,人类的历史从来不是洁白无邪,大西洋奴隶贸易这件事绝非特例。
工业革命的核心,其实就是能源转换的革命。
然而这一切都比不上有史以来人类最大的社会革命:家庭和地方社群崩溃,改由国家和市场取代。
现代所兴起的两大想象社群,就是“民族”和“消费大众”。所谓民族,是国家的想象社群。而所谓消费大众,则是市场的想象社群。
好多观点都颠覆了我的三观,并让我打开了思维,有了另一层的思考。虽然大多网友评论说立论少了些。
但如果对这一方面的知识感兴趣,并且看的书非常的散,知道的知识点也都是非常散的,可以去看看这本书。
相对来说,前半部分更加吸引我。可能因为资料比较少,更加能够发挥人的想象力,所以讲到的每个故事都觉得非常精彩。
近现代史,有着大量的资料,反而显得有些束手束脚,不比前面看起来刺激震惊。
总之永远相信,人类才是“故事”的主人,而不是“故事”的奴隶。
看时,自己思考,而不是被作者带着走。看完后也必然震惊于作者的博识。
今天看完,必须推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