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秦、齐、楚、燕、赵、魏、韩;立国或长或短,国势或强或弱,所以国都也有多寡之分,下面分别详细介绍------
秦:周厉王十四年(前844年),原为周王室养马的秦非子曾孙秦仲,继承赢秦首领之位。周宣王四年(前824年),秦仲授封大夫,获得天子赐下的车马、礼器、家臣资格,正式进入封臣行列。这个时候的赢秦聚集地,被称为“秦邑”,大致位置在今天甘肃天水一带,不过是一个大一点的村寨,还不能被称为城市。
周宣王六年(前822年),秦仲在与西戎作战中阵亡,子秦庄公继续奉天子诏命率军讨伐西戎,大破之。周宣王策命秦庄公为“西陲大夫”,而“西垂”(大致在今天的甘肃东南,具体地址不详),就是秦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都城意义的聚居地。
周幽王六年(前776年),新继位的秦襄公将赢秦都邑自西垂迁往汧邑(在今天的陕西陇县),更加接近关中;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犬戎进攻镐京,周幽王死于骊山。秦襄公与各诸侯出兵救周,并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
为了酬谢秦襄公护卫功劳,周平王将岐山以西原属于周王室的土地,皆转封秦,册立秦襄公为秦伯,至此,秦正式立国,并将国都移往平阳(今陕西眉县西北)。
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国都城自平阳迁往雍城(今陕西凤翔),这前几次迁都,标志着秦国自西戎蛮荒之地,进入了高度发达的原周室故土。秦也从一个西方小部落,开始逐渐发展为重要的春秋诸侯国,为日后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秦灵公六年(前419年),秦国迁都泾阳(今陕西泾阳),秦国开始大步向东发展。但是秦的宗庙留在雍城,重要的大典也在雍城举行,这里依旧是秦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相当于秦国陪都。
秦献公二年(前383年),秦国再次迁都,这一次直接将国都建在离黄河不远的栎阳(今陕西西安阎良区),直面战国中期天下最强的魏国。秦迁都栎阳的目的是集中国力,全力开展与魏国争夺河西的战争。而河西之战,也如秦所愿,最终以魏败秦胜告终,秦国彻底夺取河西。
秦孝公二年(前360年),秦孝公在栎阳采用商鞅之策,开始变法,秦国因此强大,逐步拥有了压倒山东六国的军事优势,信心大增,不需要再将国都建立在最前沿。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国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迁都,建都于后世赫赫有名的关中周室丰镐旧地、渭水之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与西安西北之间)。
在这里,虎狼秦军无数次出征,大破山东六国,威震天下,最终在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一统六国,混一天下,建立大一统王朝。而咸阳也在秦军的征途中,扬名四海。
齐:周武王五年(前1044年),周武王封功臣尚父、太公吕望(姜尚)为齐侯,封地东夷故地,建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临淄区),齐国立国都于营丘近二百年。
齐胡公二年(前866年),齐胡公迁都薄姑(临淄以北五十公里、桓台一带),但是七年后,因为怨恨胡公迁都,齐人拥立其异母弟公子山(齐献公),杀胡公,而将国都迁回营丘。齐献公因营丘临近淄水,所以改营丘为临淄,这也是日后延续近七百年的齐国国都。
姜齐康公十四年、田齐太公十四年(前404年),已经掌握齐国实际权力上百年的田氏家族,在首领太公田和操控下,以“嗜酒、无道、怠政”的名义,放逐姜齐康公于海上,仅给予一城作为食邑。田和在齐国自立为主,建立有别于姜齐的田氏齐国,依旧以临淄为国都。
田齐威王在位时,临淄城有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是战国时期天下第一大城,远超秦咸阳、魏大梁、楚郢都,韩新郑、燕蓟城、赵邯郸,就连周王室的洛邑,也远远不及。
齐湣王十七年(前284年),燕国伐齐,破临淄,下齐国七十余城,齐湣王被杀,齐国自此一蹶不振。虽然五年后田单击败燕军恢复疆域,但是齐国元气大伤,不复当年强盛,临淄也因此衰败,失去了往昔的风采。
齐王建四十四年(前221年),秦军在消灭其余五国后,转道攻齐,已经五十年没有经历过战争的齐国不战而降,齐国最终也没有避免灭亡的命运。
秦灭齐后,以齐地置齐郡、琅琊郡,而旧齐都临淄则成为齐郡郡治,延续二千余年,今天则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楚:周文王壮大周室、周武王灭商(前1046年)前后,江淮芈姓季连部落酋长鬻熊率全族投靠周人,为周室附庸。周成王元年(1042年),鬻熊后裔熊绎被周室策命为子爵,称“楚子”,这是楚国立国的开始。
熊绎立国后,建都邑丹阳,这个地方,现在基本上被确认为河南淅川,这是楚国第一个都城。楚武王三十六年(前704年),楚武王熊通僭越自立为王,这是春秋战国诸侯中第一个称王的。
楚文王元年(前689年),楚文王熊赀把国都迁离建都四百年的丹阳,南迁于“郢”,即今天的湖北荆州纪南城。在这里,楚国大肆攻伐汉江诸姬,扩大疆土,并对抗北方强敌晋国。楚国于此建都近二百年,演绎了“晋楚争霸”的壮丽风云。
楚昭王十年(前506年),吴国国王阖闾亲率三万大军,逆淮河而上,讨伐楚国。在柏举,吴军击溃楚军,然后五战五胜,于冬十一月攻克郢都,楚昭王仓皇出逃。吴军在郢都大肆劫掠,破坏楚国宗庙宫室,三百年楚国国都几乎被荡平。
楚昭王十二年(前504年),在秦国协助下,楚军击退吴军,恢复疆域。因郢都残破,一时无法立足,于是楚昭王迁都鄀(今湖北宜城东),称“鄀郢”。
楚国都鄀郢约六十余年,至楚惠王中期(前450年左右),楚惠王又曾居住于鄢(也在宜城,距鄀郢不远),号“鄢郢”。楚惠王晚年(约前435-433年左右),楚国国力增强,于是在郢都旧地以南重建都城,称“南郢”,此后九代楚王均居于新郢(南郢)。
楚昭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军在白起率领下,东伐楚国,大破楚军,并攻克新郢,史称:白起拔郢。楚顷襄王为躲避秦军兵锋,逃奔陈(今河南淮阳),把国都迁至此,改名“陈郢”,继续对抗秦军。
楚考烈王十年(前253年),楚国迁都巨阳(今安徽阜阳),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再迁寿春(今安徽寿县)。这两次迁都,都是为了防备秦军攻击,避免楚国再次被攻克国都。
楚王负刍五年(前223年),避无可避的楚国,在秦军老将王翦带领的六十万大军铺天盖地而来进攻下,终于覆灭于寿春。虽然楚军大将项燕扶立昌平君熊启为楚王,抵抗秦军,但是很快被秦军击败,项燕及昌平君战死,八百年的楚国走到了尽头,而寿春,也成为最后的楚国王都。
燕:周武王五年(前1044年),周灭商。此后周武王封王弟姬奭于燕地,建立燕国,姬奭号“召公”,即燕国第一代国君燕召公。召公没有前往燕国就封,而是派长子克去封地管理,自己在周王室国都镐京担任王室卿士,辅佐周天子处理国政。
燕侯克抵达燕国后,建都于燕城(今北京房山区),这是燕国第一个都城,燕国在此立国近四百年。燕桓侯在位期间(前697-691年),燕国曾向北发展,灭蓟国,迁都于此,称“蓟城”。但是北方山戎多次南下侵扰燕国,为了躲避山戎,燕国被迫自蓟迁都临易(今河北容城),放弃刚刚建立的新都。
燕庄公二十七年(前664年),山戎大举南下侵燕,燕国不敌。齐国国君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召集诸侯联军救燕,击败山戎,保全燕国。山戎被击败后,燕国在齐国的支持下,将国都从临易迁回蓟城。
燕昭王二年(前311年),平定了子之叛乱的燕昭王在易地(今河北易县)建立新都,称“下都”,以原都城蓟城为上都。
燕昭王于此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英雄,苏秦、乐毅都在这里被燕昭王收为己用,为燕国强势崛起奠定基础。燕国也一举跃居为战国七雄之一,东边拓地千里,直抵辽东,并南下攻齐,几乎灭掉齐国。
燕惠王元年(前279年),燕军被田单带领的齐军击败,大溃而回,燕国不复强盛,逐渐衰败。燕王喜五年(前250年),燕国趁火打劫,在长平之战十年后,出兵六十万偷袭元气大伤的赵国,却被赵将李牧带领哀兵之势的赵军打得抱头鼠窜,惨败而回,再一次刷新七雄的底线。
此后燕一直与赵缠斗不止,燕胜少败多,而赵也损耗极大,双方两败俱伤。
燕王喜二十三年(前232年),在秦为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此后策划刺杀秦王的计划,以此抗拒即将到来的秦军攻击。
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年),太子丹遣荆轲以诈降名义入秦,当面刺杀秦王政,但是行动失败,并因此导致秦王大怒,出兵攻燕。
燕王喜二十九年(前226年),秦军攻破燕下都易城、上都蓟城,燕王喜与太子丹逃奔辽东,在襄平(今辽宁辽阳)苟延残喘,襄平也因此成为燕国新都城。
同年,秦将李信率兵越衍水,追击燕国残余势力,大败燕太子丹,基本消灭燕军主力。燕王喜无奈,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未置可否。但是由于秦即将发起对魏、楚的作战,所以实际上停止攻燕,燕国暂时在辽东偷生。
燕王喜三十三年(前222年),秦国已经攻灭魏、楚,可以腾出手来北上。于是秦以王贲领军,直扑辽东攻燕。燕国有生力量基本上在衍水之战中已被消灭,所以根本不能抵抗来势汹汹的秦国大军,王贲轻而易举消灭燕国残军,俘获燕王喜,燕国灭亡。
秦在燕地置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诸郡,蓟城为渔阳郡治,襄平为辽东郡治。
赵:赵国起源于晋国大夫赵氏,兴起于晋文公元年(前635年),赵衰辅佐晋文公,建立晋国霸业。此后赵氏历经数代人的发展,最终得以与魏、韩两家消灭智氏,掌握晋国大权。名为晋卿,实际上已经是独立政权。
赵氏原本的都邑是家族起家封地晋阳(今山西太原)。赵襄子五十一年(前425年),赵襄子赵无恤去世,死前没有传位自己的儿子,而是把赵氏首领之位传给兄长伯鲁的儿子赵浣。但是赵无恤和伯鲁的弟弟赵嘉驱逐侄子赵浣,自立为主。
一年后,赵嘉去世,赵浣被赵氏族人迎回晋阳,成为赵氏新主。为了消除赵嘉残余势力的影响,赵浣将都邑自晋阳迁往中牟(今河南鹤壁)。
赵烈侯六年(前403年),赵、魏、韩三家正式分晋,各自独立建国。赵烈侯去世后,因为儿子赵章年级小,所以烈侯的弟弟被拥立为赵侯,称赵武公。武公去世后,历史重演:赵烈侯的儿子赵章继位,武公的儿子不服作乱。赵章击败叛乱后,也是为了消除叛乱影响,于是迁都邯郸(今河北邯郸),史称“敬侯迁都”。
赵成侯二十年(前355年),赵国为了抵御魏国的攻伐,所以立信都(今河北邢台)为别都。信都曾在赵魏大战邯郸沦陷的情况下,作为赵国都城,对抗魏国。赵军以信都为基地,坚持三年作战,最终击败魏军,收付邯郸。
在邯郸,赵国经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迅速壮大,成为战国中晚期唯一能够抗衡秦军的力量,多次击败秦军。但是在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长平一战中,秦军大破赵军,赵军被坑杀四十六万。赵国自此中衰,无力抵御秦国进攻。
在勉力支撑了三十年后,赵王迁八年(前228年),秦军攻破邯郸,俘赵王迁,赵国亡。秦以赵地置邯郸郡,郡治就是邯郸城。
魏:魏国也是原晋国卿士后裔,先祖毕万,是晋献公大夫,因军功受封于魏地(今山西芮城),魏氏由此得姓。毕万孙魏犨,跟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忠诚无二,在文公继位后,也是功劳赫赫,为晋国出生入死。晋文公以魏犨继承魏氏爵位封地,封大夫,治理魏地。魏邑(芮城),就是魏氏最初的首邑。
魏桓子末年(前453年),已经是晋国实际执掌家族之一的魏氏,联合赵、韩两家,灭智氏,平分晋国权力疆土,魏氏因此基本可算独立建国。
魏文侯元年(前403年),魏与赵、韩受周威烈王策命,正式列为诸侯,魏国立国。魏文侯于是迁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在此改革变法、兴修水利、奖励耕战,成为战国早期最强大的国家。
魏武侯五年(前391年),魏联合赵、韩,在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河南中牟)与楚国作战,三家击败楚军,夺取河南之地。战后划分胜利果实,其中魏国占领大梁。
魏惠王九年(前361年),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原争霸,魏国把国都自安邑迁往大梁,魏惠王三十六年(前334年),魏率先在六国中(楚国除外)称王,大梁为王都。但是此时的魏国已“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国势大衰,再也不复文侯、武侯时的强盛局面。
此后百年,秦国崛起,作为过气强国的魏,面对秦、赵、齐等国的攻击,不能战而胜之,疆土日蹙。只是因为诸国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时战时和,魏才得以延续。又因魏国军事奇才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幼子、魏安釐王弟)的存在,两次击败秦军,挽救魏、赵于危急,所以魏国尚能勉强自保。
魏安釐王三十四年(前243年),信陵君去世,魏国再无可以抵抗秦军之人,面对虎狼秦军束手无策。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秦军伐魏,水淹大梁,破城而入,杀魏王假,魏国灭亡。
魏旧都大梁因被大水灌城,一片泽国,不宜为要城,所以只被改为大梁县,属砀郡。
韩:韩氏先祖为晋公室,为曲沃桓叔幼子韩万。晋侯缗二十八年(前677年),桓叔孙曲沃武公以小宗并大宗,消灭翼城晋国嫡宗,代为晋新公室。而韩万因为协助侄子曲沃武公克翼有功,被封于韩地,韩氏因地而得姓。
韩氏起先在晋国地位较低,没有出任卿士,甚至只能依附赵氏生存。在韩献子韩厥时期,因为主持公道,为几乎被灭门的赵氏说话,获得“忠贞刚直”的评价,并在以后坚决扶持仅存的赵氏孤儿—赵武继承赵氏,所以韩、赵两家一直亲密无间,结成牢固同盟,并在之后的晋国政治斗争中共同进退,成为晋国最有权势的卿族之一。
韩康子在位时(前453年),韩氏联合赵、魏,击败智氏,三分晋国军政大权,实际上独立建国,此时韩氏都邑为平阳(今山西临汾),韩武子元年(前424年),韩氏迁都邑到宜阳(今河南宜阳)。
韩景侯五年(前403年),韩氏、赵氏、魏氏三家受周天子策命,列为诸侯。而之前的五年,即韩景侯元年(前408年),韩氏已迁都阳翟(今河南禹州)。
韩国建国前后,在战国诸强中实力较弱,所以急需扩大疆土,发展国力。于是自韩武子二年(前423年),韩氏(国)就将目光盯在了中原弱国---郑国的身上,展开持续数十年的灭郑进程。
自韩武子二年,至韩哀侯二年,韩、郑交战近五十年,互有胜败。韩国国力终究强于郑国,又有赵国为后盾,历经五代韩侯不懈努力,韩哀侯二年(前375年),韩军破郑,最终实现灭郑的夙愿。
韩哀侯灭郑后,立即将国都自阳翟迁往原郑都----新郑(今河南新郑),此后一百四十五年间,新郑一直都是韩国国都。韩国也在此效法秦、齐、魏、赵等国,任用申不害,举行变法,加强集权、整顿兵备,韩国在变法的二十余年间国力强盛,各国不敢轻易侵韩。
但是韩国体量太小,又位于中原腹地,发展空间实在太小,所以最终还是成为诸强国的争霸要挟对象,和缓冲之地。韩桓惠王七年(前265年),秦攻韩,意欲夺取韩上党郡(今山西长治),上党太守冯亭不愿听从韩王的命令降秦,而是以上党十七城献于赵国。这引起秦国怒火,发兵攻赵,赵国也倾全国之兵迎战秦军,这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最终秦胜赵败,赵国丧师四十余万,国力崩溃,再也无力抵挡秦军。而韩国也因此深陷诸国争霸的漩涡,并左支右绌,不能自拔。
韩王安九年(前230年),秦王政开始统一天下的军事征程,而最弱的韩国,就成为第一个倒霉的国家。当年,秦将内史腾奉命率军伐韩,大军东出呼啸而来,山东诸国均不能救援,而韩国也疲弱日久,不能反抗秦军进攻,韩都新郑被攻破,韩王安被俘,韩国灭亡。
灭韩后,秦以韩国故地置颍川郡,郡治旧韩都阳翟,而韩都新郑则被降为郑县,隶属颍川郡。
韩成(?-前206年)韩国宗室。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占据沛县起义时,韩成在去投靠项梁的途中,遇到张良,他们便一起去投靠项梁。后来,五世相韩的张良,请求项梁立一位韩国宗室后裔,令韩国复国,选韩成为王。都阳翟。
前208年,陈胜败于章邯,为遭车夫刺杀而死。项梁听从范增的建议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楚王;这时齐,赵,燕,魏,楚均已复国。
张良趁此机会,谋复韩国,遂入白项梁道:“公已立楚后,足副民望,现在齐赵燕魏,俱已复国,独韩尚无主,将来必有人拥立,公何不求立韩后,使他感德;名虽为韩,实仍属楚,免得被人占了先着,与我为敌呢。”语有分寸。项梁道:“韩国尚有嫡派否?”良答道:“韩公子成,曾受封横阳君,现尚无恙,且有贤声,可立为韩王,为楚声援,不致他变。”梁依了良议,遂使良往寻韩公子成。良一寻便着,返报项梁。梁因命良为韩司徒,使他往奉韩成,西略韩地。
张良拜辞项梁,又与沛公作别,径至韩地,立韩成为韩王,自为辅助,项梁将数千士兵借予韩成,韩成遂于颖川一带与秦军展开游击战,但攻下数座城池后,又被秦军夺回。
前206年正月,项羽分封诸侯,仍把韩成封为韩王。仍都阳翟。
前206年七月,项羽因张良跟随刘邦,而把韩成斩首。 韩王信(-前196年),姬姓,韩氏,韩之宗室,名信,为免与同时期另一名将,后封淮阴侯的韩信混淆,故称韩王信。他是秦末汉初将领,西汉初年被刘邦封为韩王,后来投降匈奴,前196年与汉军作战时被杀。
史记记载
韩王信,故韩襄王孽孙也,长八尺五寸。项梁立楚怀王,燕、齐、赵、魏皆已前王,唯韩无有后,故立韩公子横阳君成为韩王,欲以抚定韩地。项梁死定陶,成奔怀王。沛公引兵击阳城,使张良以韩司徒徇韩地,得信,以为韩将,将其兵从入武关 。
和沛公为汉王,信从入汉中,乃说汉王曰:“项王王诸将,王独居此,迁也。士卒皆山东人,竦而望归,及其蜂东乡,可以争天下。”汉王还定三秦,乃许王信,先拜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主
王皆项籍之封诸王皆就国,韩王成以不从无功,不遣之国,更封为穰侯,后又杀之。闻汉遣信略韩地,乃令故籍游吴时令郑昌为韩王距汉。汉二年,信略定韩地十余城。汉王至河南,信急击韩王昌,昌降汉。汉乃立信为韩王,常将韩兵从。汉王使信与周苛等守荥阳,楚拔之,信降楚。已得亡归汉,汉复以为韩王,竟从击破项籍。五年春,与信剖符,王颖川 。
壮武六年春,上以为信壮武,北近巩、雒,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也,乃更以太原郡为韩国,徙信以备胡,都晋阳。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上许之。秋,匈奴冒顿大入围信,信数使使胡求和解。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上赐信书责让之曰:“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丰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信得书,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以马邑降胡,击太原 。 箕准(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2世纪),箕子朝鲜的末代王。
公元前196年,燕王卢绾反叛汉朝。公元前195年,汉朝派兵攻打卢绾,卢绾逃亡到匈奴地区。而卢绾的部将卫满则聚众1000多人,击败箕子朝鲜,自立为王,史称卫氏朝鲜。箕准被卫满驱逐出海。箕准攻占马韩,自立为韩王。
秦二世元年(秦以十月为岁首,二世元年为前210年十月至209年九月)七月,陈胜、吴广等900余人被征发去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东南)遇大雨误期,根据秦朝法律,戍卒误期到达目的地的一律处死。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掉押送的秦朝军官,发动反秦起义,
并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史称“大泽乡起义”。起义后,义军首先攻下了蕲县,然后兵分两路分别向东西两面进军:陈胜吴广命令符离(今安徽宿州东北)人葛婴率兵攻打蕲县以东;陈胜吴广则率主力西进,先后攻占了铚(今安徽宿州西南)、酂(今河南永城西)、苦(今河南鹿邑县)、柘(今河南柘城北)、谯(今安徽亳州)。一路上苦秦已久的百姓纷纷加入义军,等到陈县(今河南淮阳)附近时,义军已经有兵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步卒数万人。 陈县是秦朝陈郡的郡治,是当时重要的城市。义军攻占陈县后,陈胜吴广召集当地的三老和豪杰们商议大事。三老、豪杰都劝陈胜称王,于是陈胜就被拥立为王,号“张楚”(张大楚国之意,有人认为是国号,有人认为是年号,有人认为是口号)。陈胜起义和称王的消息传出后,各地受尽秦朝官吏之苦的人们,纷纷杀掉当地的秦朝官员以响应。于是,陈胜决定部署军队,以主力西征,偏师略地,向西、北、南方向三面出击,以打击秦朝,扩大势力:陈胜任命吴广为假王(假为代理之意),监督诸将向西北攻击秦朝重地荥阳(今郑州西北),以打开进攻关中和咸阳的大道;又命铚(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宋留向西南进攻秦朝的南阳郡(其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市),以通过武关进攻关中。命令陈人武臣和邵骚、张耳、陈余北攻赵地,稍后又命令周巿北攻魏地。命令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邓宗向南攻打九江郡。
之前攻打蕲县以东的葛婴,在攻占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后,私自立楚人襄强为楚王。后来葛婴听说陈胜已经在陈县自立为王,就杀了襄强回来报告。葛婴到了陈县后,陈胜杀了他。 荥阳为中原重镇,吴广的西征军攻打到荥阳城下,秦朝防守荥阳的三川郡郡守李由(李斯之子)凭坚城固守,吴广不能克城,只能将荥阳团团围住,双方呈僵持状态。 于是陈胜又任命陈县的贤人周文(又称周章)为将军,向西攻打秦地。周文绕过荥阳一路扩充军队,到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时,已经有战车千乘,士卒数十万。秦二世元年九月,周文挺进到戏(今陕西临潼东),将军队驻扎下来。秦二世得报,不及调兵,于是赦免骊山刑徒和人奴产子,交给少府章邯指挥,抵御周文。周文兵败,退出函谷关,停下来驻在曹阳(亭名,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两三个月。章邯率秦军追杀到曹阳,周文再败,又退至渑池(今河南渑池南)呆了十几天。章邯军再次追上周文,大败楚军,周文自杀。
周文军败后,围困荥阳的楚军将领田臧等人互相谋划道:“周文战败后,秦军必然很快到来,我军包围荥阳还没有攻下,秦军来后内外夹击我们,我军必败。不如派少许兵力监视围困荥阳秦军,以精兵迎击东进的秦军。现在假王吴广骄纵,不懂用兵计谋,无法和他商量计议,不杀了他,恐怕要坏事。”因此几个将领共同诈称陈胜的命令,杀了吴广,将其首级献给了陈胜。陈胜承认了既成事实,派使者赐给田臧令尹(楚国称宰相为令尹)的大印,让他做统军的上将。田臧于是命令李归等将领继续在荥阳城下监视围困城内秦军,自己率精兵西去到敖仓(今河南郑州西北)迎击章邯所部秦军。双方交战后,田臧战死,所部溃散。章邯进兵到荥阳,击败了李归所率楚军并杀死了李归等。 阳城人邓说率军驻守于郏(今河南郏县,《史记》原作“郯”,在今山东郯城,应误),被受章邯指挥的另一秦将击败,邓说的部队溃散逃回陈县。铚(今安徽宿州西南)人伍徐率军驻守于许(今河南许昌市东),被章邯军击败,伍徐的部队都溃散逃回陈县。陈胜诛杀了邓说。
章邯打败了许县的伍徐后,就进攻陈县,楚国的上柱国(楚国最高等武官名)房君(封号)蔡赐战死。接着,章邯又进攻陈县西边的楚军张贺部,陈胜亲自出城督战,结果楚军依然战败,张贺战死。
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陈胜退到汝阴(今安徽阜阳),随即又退到下城父(今安徽涡阳县东南),其驾车的御手庄贾叛变,杀了陈胜投降秦军。陈胜死后被葬在砀(今安徽砀山县南),谥号为隐王。
陈胜死后,他从前的近侍、将领吕臣组织了一支头戴靑帽的军队(苍头军),从新阳(今安徽界首县北)起兵,北上攻占陈县,杀死了庄贾,重新将陈县纳入楚军控制。
这时,先去被陈胜派遣西进的宋留军已经攻占了南阳郡,但听说陈胜已死,宋留惶恐,南阳郡又被秦军夺回。宋留不能再西进武关,于是向东回师至新蔡(今河南新蔡),遇到秦军,宋留率军投降。秦朝将宋留押送到咸阳,将其车裂处死。 吕臣收复陈县后,秦军的左右校尉又攻陈,吕臣不敌败走,但又收拾部队准备再起。他和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东北)的大盗、当阳君黥布相互联合,反击秦军左右校尉,大破之于青波(即青陂,今河南新蔡县西南),再次将陈县纳入楚军控制。这时,项梁也立熊心为楚王了。
陈胜自称王到牺牲,虽然只有6个月,但是其所发动的反秦起义,已经如决堤之势,势不可挡。秦朝最终被陈胜所分封、派遣的王侯将相们灭掉,这都是陈胜首先起义的结果。 魏国复国
陈胜起义称王后,被秦朝贬为平民的原魏国宁陵君魏咎,前来追随。陈胜派原魏国人周市带兵夺取魏国旧地。成功后,众人拥戴周市做魏王,周巿不肯;齐、赵两国派使者拥立周巿为魏王,周巿还是坚持拒绝,声称必立魏咎为王。周巿派人去陈县迎魏咎,开始陈胜不放,但周巿一连五次请求,陈胜终于答应。秦二世二年(秦以十月为岁首,二世二年为前209年十月至208年九月)十一月,周巿从陈胜处迎回魏咎为王,魏国复国,周巿任相国。
秦二世二年端月(即正月,秦避始皇讳改正月为端月),章邯击败陈胜后,北上进攻魏国并围困魏王魏咎于临济(今河南封丘县东)。
秦二世二年四月,临济危在旦夕,魏咎派相国周市出使齐、楚两国求援。齐、楚两国分别派田巴、项它两将率军随周巿援魏。但章邯击败了周巿带来的援军,周巿亦战死。
秦二世二年六月,魏咎为了城中百姓安全向秦军约定投降。谈判成功后,魏咎自焚自杀。
秦二世二年七月,魏咎之弟魏豹逃往楚国(秦二世二年六月项梁立熊心为楚怀王,恢复楚国)。楚怀王给予魏豹数千人,令其再夺取魏地。魏豹带兵重新攻略魏地,打下了20多座城池。
秦二世二年九月,魏豹自立为魏王。
秦二世三年十二月(二世三年为前208年十月至207年九月),魏豹率军救赵。随后,魏豹领兵跟随项羽入关。
秦亡后,汉元年(汉初承秦制,以十月为岁首)十二月,项羽想拥有魏地,于是改封魏豹为西魏王,让其迁到河东(秦河东郡),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齐国复国
陈胜在陈县称王后,派魏国人周市北略魏地。周巿平定魏地后,继续东进到战国时齐国旧地狄县。秦朝狄县县令率军民固守县城。秦二世二年(秦以十月为岁首,二世二年为前209年十月至208年九月)十月,原齐国王族田氏同族的田儋和堂弟田荣,趁机率领家奴,杀死县令。田儋以自己是齐王同族,因此自立为齐王,率兵击退了周巿。之后田儋趁势率领起义军东进夺取了齐国旧地,齐国复国。
章邯进攻陈县后,陈胜败逃中被杀,但各地义军尚不知其生死。秦二世二年端月(即正月,秦避始皇讳改正月为端月),曾名义上归属陈胜的义军头领秦嘉立原楚国贵族景驹为楚王,并领兵到方与(今山东鱼台北),欲攻打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的秦军。秦二世二年二月,秦嘉派公孙庆出使齐国,想联合齐王一起进攻秦军。齐王田儋说:“听说楚王陈胜战败,但不知生死,你们楚国怎么不请示我就立新王?”公孙庆反驳说:“你们齐国也没有请示楚国就立王了,楚国为什么要请示齐国才能立王?况且反秦是楚国首先起事,应该号令天下!”齐王怒,于是杀了公孙庆。
章邯击败陈胜后,北上进攻魏国并围困魏王魏咎于临济(今河南封丘县东)。秦二世二年四月,魏咎派相国周市向齐、楚两国求援。六月,齐王田儋率军救援魏王咎至临济。章邯命令士兵口中衔枚夜袭齐国、魏国的军队,齐、魏军大败,齐王田儋败死,田荣收集残部败走东阿(今山东阳谷县东北)。
秦二世二年七月,齐国人听说齐王田儋已死,就另立了原战国末代齐王田建之弟田假为新的齐王,并以田角为相国,以田间为大将,以抵御诸侯。
秦二世二年八月,章邯继续追击田荣到东阿,将城池围困起来。楚国项梁听说田荣危急,于是率兵来救,于东阿城下大破章邯军。章邯率部向西败退,项梁紧追不舍。
田荣解围后,听说齐人另立了新君,勃然大怒,于是回师攻击驱逐新齐王田假。田假不敌,逃到楚国,齐相田角逃到赵国。大将田间之前到赵国求救兵,现在也滞留在赵国不敢回来。田荣于是立已死的齐王田儋之子田巿为齐王,自己做相国,并任命自己的弟弟田横为大将,重新平定了齐地。
项梁追击章邯时,秦朝派兵支援章邯,章邯军势又盛。项梁于是遣使至赵、齐两国请求出兵共同对付章邯。田荣却表示,除非楚国杀了跑过去的田假,赵国杀了容留的田角和田间,齐国才会出兵。楚怀王不肯杀田假,赵国也不愿杀田角和田间,因此齐国发怒拒绝发兵相助项梁。秦二世二年九月,章邯趁项梁小胜后轻敌麻痹发动突袭,项梁大败身死,楚军向东败走。章邯认为楚地已不足担忧,于是北上进攻赵国,围赵王歇于巨鹿。赵王向楚国和各路反秦诸侯求救,田荣仍不发兵。但田荣的孤立政策在齐国内部也引发了很多不满。秦二世三年(秦二世三年为前208年十月至前207年九月)十月,齐将田都反叛田荣,自行率兵前往援助赵国;二世三年十二月,原战国末代齐王田建之孙田安,也攻下济北郡几座城池,率军投奔援赵的项羽楚军。
项羽率军解巨鹿之围后,又迫降了章邯,然后率诸侯联军西行入关中。汉元年十二月(汉初承秦制以十月为岁首),项羽大封诸侯。因为田荣没有出兵援助在东阿救过自己一次的项梁,又没有出兵援助赵国和西攻秦地,项羽对其很不满,没有封其为诸侯王,还把田荣立的齐王田巿改封为胶东王,以即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为都城。而齐将田都因主动救赵,被项羽封为齐王,以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为都城。田安也因随从项羽救赵有功,被项羽封为济北王,以博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为都城。
赵国复国
陈胜在陈县称王建政后,大梁人陈余劝说陈胜北略黄河以北之地,并自告奋勇愿领兵前往平定赵地。于是陈胜派以前交好的陈县人武臣为将军,以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给予3000兵士,北攻赵地。
秦二世元年八月,武臣自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渡过黄河,一路扩充军队,得兵数万人,武臣被立号为“武信君”。武臣率军攻占赵地十余城,并杀了所下之城的秦朝官吏。于是赵地剩下的城池都据城坚守不降。武臣转向东北方攻打范阳(今山东梁山县西北)。范阳人蒯通(本名蒯彻,汉避武帝讳改彻为通)游说秦范阳县令向武臣投降。之后蒯通又作为范阳令的使者劝说武臣,让他接受范阳令的投降封其为侯,然后让范阳令到燕赵之地驰游,给那些不降的城池看看。蒯通说如此以来燕赵之地的城池自然都会不战而降,可以传檄而定千里之地。武臣听从了蒯通的计策,让蒯通赐给范阳令侯印。赵地的各地听说后,有30多城不战而降武臣。
武臣等人到邯郸后,张耳、陈余听说周文西进到戏(今陕西临潼东)即败退,又听说诸将为陈胜出征略地,却有很多因谗言诽谤而获罪被杀,还又怨恨陈胜采纳他们的计策、不任命他们做将军而仅仅只授予校尉之职,于是劝说武臣自立为王。武臣于是自立为赵王,并封陈余为大将军,封张耳为右丞相,而封邵骚为左丞相。
陈胜得到了武臣自立为赵王的消息,大怒,原想杀尽武臣等人的家眷,但是上柱国房君(封号)蔡赐劝陈胜说,现在强秦尚在,如果杀了武臣等人的家眷等于又给自己制造出一个劲敌,不如乘机祝贺武臣等,而让他们赶快带兵西攻秦地。陈胜认为说的对,听从了蔡赐的建议,把武臣等人的家眷软禁在宫中,而封张耳之子张敖为成都君。接着陈胜派使者前往祝贺武臣称王,并命令催促他们发兵向西攻入函谷关。
但张耳、陈余又劝赵王武臣说:“大王您自立为赵王陈胜是不愿看到的,只不过是为了让您替楚国去西攻强秦,才来祝贺。一旦楚国灭了秦,陈胜必然来攻打赵国。希望大王不要向西进兵,而是北略燕地、代地,南收河内地区(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即秦河内郡一带),以壮大自己的势力。”赵王认为有理,于是没有向西进兵,而是派韩广攻燕地,李良攻常山郡(秦时本称恒山郡,汉避文帝讳改为常山),张黡攻上党郡。 韩广攻下燕地后,在当地民众的支持下,也有样学样,自立为燕王。赵王武臣大怒,率张耳、陈余进攻燕国。但是武臣一次微服出行时被燕军捕获,张耳、陈余数次遣使交涉使者都被杀。幸而赵军中有一小卒,自告奋勇出使燕营,声称燕将如杀了武臣则遂了张耳陈余心愿,武臣才被放回。
李良平定了常山郡后,赵王武臣又命他攻打太原郡。李良率兵至石邑(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南),秦兵扼守井陉关(今河北井陉县东南),李良不得前进。秦将诈称秦二世派人给李良一封信,在不封口的情况下递给李良,劝李良投降为秦效力。李良不信,但又无法破关,就返回邯郸请求增兵。
秦二世二年(秦以十月为岁首,二世二年为前209年十月至208年九月)十一月,李良回邯郸时于途中遇到武臣的姐姐外出,她的随从有骑兵百余人。李良误以为赵王外出,拜伏于路边。武臣的姐姐酒醉,不知李良是大将,仅派骑士来答谢。李良平时自以为是显贵,这次觉得在自己的随从面前丢了脸。此时其随从中有一人又在其中挑拨,而李良先前得到劝降的秦书后本就有些动摇,于是李良大怒,杀了武臣之姐,率军袭击邯郸。邯郸方面毫无防备,于是一时间赵王武臣和左丞相邵骚均被杀,张耳陈余因耳目较多而逃出。
张耳、陈余收集军队,得数万人。其门客中有人劝张耳说,张、陈二人都是外国人,只有立原赵国王室之后才能于赵国立足。于是秦二世二年端月(即正月,秦避始皇讳改正月为端月),张耳、陈余立原赵王后裔赵歇为王。李良率兵攻打陈余,被陈余击败,李良败走后投降了章邯。
章邯在破项梁军后,渡河北上攻打赵国。秦二世二年后九月(闰月),赵王赵歇与张耳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秦将王离率边防军约20万围巨鹿。章邯攻占邯郸后,将邯郸城夷平,迁徙其民于河内。之后章邯驻兵棘原(邑名,在漳水以南),在巨鹿以南筑甬道,以运粮供给王离军。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
赵将陈余北收常山郡之兵数万,驻军于巨鹿之北。张耳一再催促城外的陈余解围,但是陈余不敢也无力解围。数月过后,张耳大怒,派使者张黡、陈泽责问陈余,并以两人数十年的交情逼迫。陈余无奈,派5000士兵交给张黡、陈泽,命他们尝试攻击秦军围城部队,结果全军覆没。当时,各国将领来救赵国的有十余路人马,赵相张耳之子张敖也北收代郡之兵万余屯于巨鹿城北,可是他们害怕秦军强大,都扎下营寨,不敢跟秦军交锋。
秦二世二年后九月(闰月),楚怀王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数万北上以解巨鹿之困。楚军进至安阳(现在山东曹县东南)后,宋义逗留46天不前进。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一月(秦二世三年为前208年十月至前207年九月),项羽矫诏杀宋义。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两支楚军也归其指挥。
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黄河(一说为漳水),小胜秦军。然后,项羽亲率主力渡河(一说为漳水),并下令全军破釜沉舟,每人只带三天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决心。楚军过河后击败章邯军,章邯后退。齐、燕、魏等各路救赵军队皆作壁上观,待楚军大破秦军时,纷纷也冲出营垒助战,与楚军一起围攻王离军,最后俘获了秦军统帅王离,杀死秦将苏角,迫使秦将涉间自杀。巨鹿之困因而得解。
巨鹿解围后,赵王赵歇与张耳出城答谢诸侯。张耳见到陈余,责怪他不救巨鹿,并问张黡、陈泽的下落。陈余称自己给二人5000军士,他们进攻围城秦军时身死。张耳不信,以为是陈余杀了张、陈二人,仍一再追问。于是陈余怒解将军印交还张耳,张耳开始愣住未接,后在亲随的劝说下,也就顺势拿回了陈余的将军印,而且接收了陈余的部队。陈余于是率亲信数百人跑到黄河岸边的湖泽中捕鱼打猎去了。两个多年至交从此反目。
项羽随后率诸侯联军逼降章邯,又率军入关中,张耳率军跟从,赵王歇留在赵国镇守。
秦亡后,项羽改封赵王赵歇为代王,张耳以跟从入关之功被封为常山王,又将陈余所在的南皮(今河北南皮县北)附近三个县封给了陈余。
楚国复国
项梁、项羽领导的起义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项梁和项羽杀死会稽郡太守于吴(今江苏省苏州),号召楚国遗民起兵反秦,得精兵8000余人。
项梁、项羽率精兵8000渡江北上,势如破竹,连败秦军,起义军一路上吸收多支起义军,起义军人数迅速扩大到六、七万人。秦二世派章邯率军前来来镇压,在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项梁战死。
章邯败项梁后,率军渡河北击赵,赵地钜鹿被秦军所困,项羽率军北上救赵并与秦军展开激战。最后项羽大败秦军,全歼秦军主力。
刘邦投奔项梁
刘邦时任泗水亭长,当时给县里押送刑徒前往骊山营造陵墓,半路上,很多刑徒逃亡了,刘邦索性把剩下的那些也给放了,并与之一起逃到芒、砀一带的山区里。陈胜吴广起兵后,刘邦亦起兵并攻下沛县,杀死县令,刘邦被推举为沛公。刘邦所领导的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几千人,并听从于项梁的指挥。
项梁战死后,刘邦趁项羽带兵渡河救赵之机,带兵西进关中并攻破武关,直捣到达灞上(今陕西西安东)。这时,秦王子婴白马素车,向刘邦的起义军投降,秦朝灭亡。
韩国复国
韩国贵族张良,在秦国灭韩后立志报仇复国。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始皇东游,至博浪沙(今河南郑州市东北)中,张良令力士操铁椎狙击始皇,但可惜误中副车。始皇大怒,传令天下大规模搜索刺客,张良被迫逃亡,藏匿于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在此期间,张良曾于下邳圯桥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谋略大长。后来项羽的叔父项伯犯了杀人命案,躲藏到下邳,曾得到过张良的帮助和掩护。
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也于下邳聚集了少年百余人起事响应。章邯于陈县击败陈胜后,陈胜出逃不知生死,陈胜部下义军将领秦嘉于是立楚国贵族景驹为代理楚王,以留县(今江苏沛县东南)为都城。张良率领部属想去留县投奔景驹,正巧在路上碰到了刘邦,并且谈得投机,于是就没有去见景驹,而是跟从了刘邦,做了他的部将。后来张良跟着刘邦到了薛县,项梁等人共立了熊心为楚怀王。张良一向有复国之志,就劝项梁说:“您已经立了楚国的后代,而原来韩国的诸公子中以横阳君韩成为贤能,可以立其为韩王,以更多地树立党羽。”项梁听从了张良的意见,派他去找到韩成,立其为韩王,并任命张良为韩国司徒,韩国复国。项梁又给了他们君臣千余兵马,让他们西去恢复韩国旧地。开始韩王成和司徒张良率军攻下了原韩地的数座城池,但旋即又被秦军夺回。韩王成和张良只得在颍川郡一带打游击。
秦二世二年后九月,楚怀王命令刘邦西征。秦二世三年三四月间,刘邦从洛阳往南走出镮辕邑(今河南偃师东南)时,张良又碰上刘邦并带兵跟从他,攻下了韩地十余座城池,并击破了秦将杨熊所部。刘邦就命令韩王成留守在阳翟(今河南禹县,秦颍川郡的郡治),将张良带在身边继续西进。
秦二世三年七月,赵将申阳(赵相张耳的部下)率军西进,攻占了原韩国的河南洛阳一带,并迎接接西进的项羽楚军于河上。
秦亡后,项羽把原战国时的韩国地区一分为二,继续封韩成为韩王,建都于阳翟,但不让韩成留在韩国执政,而是带着他东归到了彭城,后来杀了他;又把原韩国的大部分地区分封给了原赵将申阳,建立了河南国,建都洛阳。
燕国复国
秦二世元年(前210年十月至前209年九月)九月,秦末起义后首任赵王武臣,听从张耳、陈余“不要西进攻秦,抓紧北略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广”的建议,派部将韩广北略燕地。韩广占领燕国旧地后,在当地民众支持下恢复燕国。
赵王武臣大怒,乃与张耳、陈余率军北攻燕地。但赵王武臣一次微服出行,被燕军捕获。燕军欲以赵王换赵国一半领土。张耳陈余多次派使者前往交涉,都被燕国杀死以求地。二人无计可施之间,赵国一小卒挺身而出,跑到燕营,游说燕将说,张耳陈余都志向远大,能力超群,早想称王,燕国抓住赵王不放,正合二人心意;燕国杀了赵王,张陈二人正好可以瓜分赵国,并以为赵王报仇为借口攻燕,以二人的能力互相支持,灭燕就容易了。燕将信以为然,于是释放了赵王武臣。
秦二世二年后九月,秦军章邯、王离大军进攻赵国(时赵王为赵歇),围赵王和张耳于巨鹿。
秦二世三年十月,燕国派大将臧荼援救赵国。巨鹿大战后,臧荼随项羽西入关中。
秦亡后,燕国被项羽一分为二,韩广被项羽改封为辽东王;臧荼因随项羽入关,被项羽封为燕王,都蓟(今北京市西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900余人被征发去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东南)遇大雨误期,根据秦朝法律,戍卒误期到达目的地的一律处死。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发动反秦起义,史称“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推举陈胜为王,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大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利。
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项梁和项羽杀死会稽郡太守于吴(今江苏省苏州),号召楚国遗民起兵反秦,得精兵8000余人。
项梁、项羽率精兵8000渡江北上,势如破竹,连败秦军,起义军一路上吸收多支起义军,起义军人数迅速扩大到六、七万人。秦二世派章邯率军前来来镇压,在定陶(今山东省定陶县),项梁战死。
章邯败项梁后,率军渡河北击赵,赵地钜鹿被秦军所困,项羽率军北上救赵并与秦军展开激战。最后项羽大败秦军,全歼秦军主力。 刘邦时任泗水亭长,当时给县里押送刑徒前往骊山营造陵墓,半路上,很多刑徒逃亡了,刘邦索性把剩下的那些也给放了,并与之一起逃到芒、砀一带的山区里。陈胜吴广起兵后,刘邦亦起兵并攻下沛县,杀死县令,刘邦被推举为沛公。刘邦所领导的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几千人,并听从于项梁的指挥。
项梁战死后,刘邦趁项羽带兵渡河救赵之机,带兵西进关中并攻破武关,直捣到达灞上(今陕西西安东)。这时,秦王子婴白马素车,向刘邦的起义军投降,秦朝灭亡。 项羽得知刘邦攻破了咸阳之后,遂率兵从巨鹿前往咸阳,杀死了子婴,并火烧秦宫殿,大火三日不绝。随后是长达4年的项羽与刘邦争夺帝位的楚汉战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