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行的文言文

关于德行的文言文,第1张

1 有关道德的古文、名句有哪些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 人不可以 。——《孟子•尽心上》 有德不可敌。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私仇不及公。

——《左传•哀公五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季冬纪》 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 不食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至诚则金石为开。

——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五 疾风知劲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

——北齐•刘昼《刘子•大质》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为善则预,为恶则去。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士穷乃见节义。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不畏义死,不荣幸生。——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名声之善恶存乎人。

——唐•韩愈《与卫中行书》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唐•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立身一败,万事瓦裂。——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 火不侵玉。

——唐•刘禹锡《司空奚公神道碑》 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修身絜行,言必由绳墨。

——宋•王安石《命解》 君子出处不违道而无愧。——宋•欧阳修《与颜直讲》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

——宋•欧阳修《纵囚论》 廉耻,士君子之大节。——宋•欧阳修《廉耻说》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

——宋•欧阳修《魏公卿上尊号表》 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宋•欧阳修《上高司谏书》 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宋•欧阳修《祭丁学士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宋•苏洵《心术》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

——宋•杨万里《庸言》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 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

——宋•苏轼《留侯论》 涅于混浊而不缁。——宋•苏辙《冯京加恩制》 不以私爱害公义。

——宋•苏辙《论侯称少欠酒课以抵当子利充填札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姣鸾百年长恨》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寸寸山河寸寸金。

——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吴研人《痛史》第十回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

2 关于论述道德的古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淮南子:"名与道不两明人受名,则道不用;道胜人,则名息矣道与人竞长,章人者,息道者也人章道息,则危不远矣故世有盛名,则衰之日至矣欲尸名者,必为善;欲为善者,必生事事生,则释公而就私,背数而任已欲见誉于为善,而立名于为质,则治不修故,而事不须时治不修故,则多责;事不须时,则无功责多功鲜,无以塞之,则妄发而邀当,妄为而要中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事之败也,不足以敝身故重为善若重为非,而几于道矣"

孔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还有先秦诸子论德八则

3 关于道德礼法的一段古文意思就是道坏了,礼就出来了,

原文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 (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论语·为政》)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2)齐:整齐、约束(3)免:避免、躲避(4)耻:羞耻之心(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4 有关道德的古文、名句有哪些

道德是真理之花。

——雨 果

美德的本身就是它的报酬。

——达拉顿

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爱。

——雪 莱

美德是一种战争状态,我们生活于其中,就要常常与自己作斗争。

——卢 梭

脸红是美德的颜色。

——泰云纳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

——莎士比亚

真正的美德就象河流一样,越深越无声。

——哈利法克斯

无论你出身高贵或者低贱,都无关宏旨。但你必须有做人之道。

——歌 德

即使品德穿着褴褛的衣裳,也应该受到尊敬。

——席 勒

当你往前走的时候,要一路撒下花朵,因为同样的道路你决不会再走第回。

——欧 文

达到完美,不在已无可增添,而在已无可裁减。

——佚 名

善良的人总是把自己说得卑劣。

——霍 桑

5 《德行》文言文翻译

《世说新语德行》文言文翻译如下: 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

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

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

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周子居常说:“我过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庸俗贪婪的想法就又滋长起来了!”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奉高,见面一会儿就走了;去拜访黄叔度,却留宿一两天。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叔度好比万顷的湖泊那样宽阔、深邃,不可能澄清,也不可能搅浑,他的气量又深又广,是很难测量的呀!” 李元礼风度出众,品性端庄,自视甚高,他要把在全国推行儒家礼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责任。

后辈读书人有能得到他教诲的,都自以为登上了龙门。李元礼曾经赞叹荀淑和钟皓两人说:“荀君识见高明,人们很难超过他;钟君有最美好的德行,却是可以学习的。”

太丘县县长陈寔去拜访朗陵侯相荀淑,因为家贫、俭朴,没有仆役侍候,就让长子元方驾车送他,少子季方拿着手杖跟在车后。孙子长文年纪还小,就坐在车上。

到了荀家,荀淑让叔慈迎接客人,让慈明劝酒,其馀六个儿子管上菜。孙子文若也还小,就坐在荀淑膝上。

这时候太史启奏朝廷说:“有真人往东去了。” 有人问陈季方说:“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担负了天下如此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的父亲就好像是生长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树,上面是万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深不可测的深渊;树顶被甘露沾湿,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所以我不知道我父亲有什么功德。”

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有杰出的才能,他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事业和品德,两人争执不下,便去问祖父太丘长陈寔。陈寔说:“元方很难当哥哥,季方也很难当弟弟。”

荀巨伯到远处探望朋友的病,正好碰上外族强盗攻打郡城,朋友对巨伯说:“我这下活不成了,您可以走了!”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您,您却叫我走;损害道义来求活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干的事吗!”强盗进了郡城,对巨伯说:“大军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男子汉,竟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宁愿我自己代朋友去死。” 强盗听了互相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有道义的地方!”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华歆对待子弟很严肃,虽然是在家里,礼仪也像在朝廷上那样庄敬严肃。陈元方兄弟却是尽量实行和睦友爱的办法。

但是两个家庭内部,都没有失掉和睦安乐的治家准则。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

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王朗常常在识见和气度方面推崇华歆。华歆曾经在蜡祭那天把子侄聚到一起宴饮,王朗也学他的做法。

有人向张华说到这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都是学些表面的东西,因此距离华歆越来越远。”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

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

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非常小心。他家有一棵李树,结的李子特别好,后母一直派他看管着。

有时风雨忽然来临,王祥就抱着树哭泣。有一次,王祥在另一张床上睡觉,后母亲自去暗杀他;正好碰上王祥起夜出去了,只砍着空被子。

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为这事遗憾不止,便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自己。后母因此受到感动而醒悟过来,从此就当亲生儿子那样爱他。

晋文王称赞阮嗣宗是最谨慎的,每逢和他谈话,他的言辞都很奥妙深远,未曾评论过别人的短长。王戎说:“和嵇康相处二十年,未曾看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王戎和和峤同时丧母,都因为尽孝得到赞扬。王戎骨瘦如柴,和峤哀痛哭泣,礼仪周到。

晋武帝对刘仲雄说道:“你经常去探望王戎、和峤吗?听说和峤过于悲痛,超出了礼法常规,真令人担忧。” 仲雄说:“和峤虽然礼仪周到,精神状态没有受到损伤;王戎虽然礼仪不周,可是伤心过度,伤了身体,骨瘦如柴。

臣认为和峤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应为和峤担扰,而应该为王戎担忧。”

梁王和赵王是皇帝的近亲,贵极一时。中书令裴楷请求他们两个封国每年拨出赋税钱几百万来周济皇亲国戚中那些贫穷的人。

有人指责他说:“为什么向人讨钱来做好事?”裴楷说:“破费有馀的来补助欠缺的,这是天理。” 王戎说:“太保处在正始年代,不属于擅长清谈的那一类人。

等到和他谈论起来。

6 关于道德礼法的一段古文

原文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 (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论语·为政》)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

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

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

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

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7 孟子关于思想道德的古文

1、道,可道,非常道。

2、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7、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8、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9、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10、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1、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2、上善若水。

1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15、功遂身退,天下之道。

16、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17、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9、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

20、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21、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22、致虚极,守静笃。

23、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24、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25、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26、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27、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28、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3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32、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3、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神明。

34、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35、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36、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37、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8、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40、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4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42、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43、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44、柔弱胜刚强。

45、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6、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47、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48、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49、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5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8 文言文《德行》三十八的翻译

38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范宣八岁那年,在后园挑菜,不当心弄伤了手指,大哭。人家问他:“疼么?”他回答:“不是因为疼,身体、头发、肌肤,都是从父母来的,不敢令它们有所损伤,所以我才哭了。”范宣的行为廉洁、节俭,韩豫章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接受。减为五十匹,也不接受。这样一再减半,直到一匹,到底也没有接受。韩豫章后来与范宣一起坐车,就在车中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一个人能让自己的妻子连裤子都没得穿么?”范宣笑着接受了。

1 《德行》文言文翻译

《世说新语德行》文言文翻译如下: 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

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

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

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周子居常说:“我过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庸俗贪婪的想法就又滋长起来了!”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奉高,见面一会儿就走了;去拜访黄叔度,却留宿一两天。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叔度好比万顷的湖泊那样宽阔、深邃,不可能澄清,也不可能搅浑,他的气量又深又广,是很难测量的呀!” 李元礼风度出众,品性端庄,自视甚高,他要把在全国推行儒家礼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责任。

后辈读书人有能得到他教诲的,都自以为登上了龙门。李元礼曾经赞叹荀淑和钟皓两人说:“荀君识见高明,人们很难超过他;钟君有最美好的德行,却是可以学习的。”

太丘县县长陈寔去拜访朗陵侯相荀淑,因为家贫、俭朴,没有仆役侍候,就让长子元方驾车送他,少子季方拿着手杖跟在车后。孙子长文年纪还小,就坐在车上。

到了荀家,荀淑让叔慈迎接客人,让慈明劝酒,其馀六个儿子管上菜。孙子文若也还小,就坐在荀淑膝上。

这时候太史启奏朝廷说:“有真人往东去了。” 有人问陈季方说:“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担负了天下如此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的父亲就好像是生长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树,上面是万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深不可测的深渊;树顶被甘露沾湿,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所以我不知道我父亲有什么功德。”

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有杰出的才能,他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事业和品德,两人争执不下,便去问祖父太丘长陈寔。陈寔说:“元方很难当哥哥,季方也很难当弟弟。”

荀巨伯到远处探望朋友的病,正好碰上外族强盗攻打郡城,朋友对巨伯说:“我这下活不成了,您可以走了!”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您,您却叫我走;损害道义来求活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干的事吗!”强盗进了郡城,对巨伯说:“大军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男子汉,竟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宁愿我自己代朋友去死。” 强盗听了互相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有道义的地方!”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华歆对待子弟很严肃,虽然是在家里,礼仪也像在朝廷上那样庄敬严肃。陈元方兄弟却是尽量实行和睦友爱的办法。

但是两个家庭内部,都没有失掉和睦安乐的治家准则。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

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王朗常常在识见和气度方面推崇华歆。华歆曾经在蜡祭那天把子侄聚到一起宴饮,王朗也学他的做法。

有人向张华说到这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都是学些表面的东西,因此距离华歆越来越远。”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

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

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非常小心。他家有一棵李树,结的李子特别好,后母一直派他看管着。

有时风雨忽然来临,王祥就抱着树哭泣。有一次,王祥在另一张床上睡觉,后母亲自去暗杀他;正好碰上王祥起夜出去了,只砍着空被子。

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为这事遗憾不止,便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自己。后母因此受到感动而醒悟过来,从此就当亲生儿子那样爱他。

晋文王称赞阮嗣宗是最谨慎的,每逢和他谈话,他的言辞都很奥妙深远,未曾评论过别人的短长。王戎说:“和嵇康相处二十年,未曾看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王戎和和峤同时丧母,都因为尽孝得到赞扬。王戎骨瘦如柴,和峤哀痛哭泣,礼仪周到。

晋武帝对刘仲雄说道:“你经常去探望王戎、和峤吗?听说和峤过于悲痛,超出了礼法常规,真令人担忧。” 仲雄说:“和峤虽然礼仪周到,精神状态没有受到损伤;王戎虽然礼仪不周,可是伤心过度,伤了身体,骨瘦如柴。

臣认为和峤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应为和峤担扰,而应该为王戎担忧。”

梁王和赵王是皇帝的近亲,贵极一时。中书令裴楷请求他们两个封国每年拨出赋税钱几百万来周济皇亲国戚中那些贫穷的人。

有人指责他说:“为什么向人讨钱来做好事?”裴楷说:“破费有馀的来补助欠缺的,这是天理。” 王戎说:“太保处在正始年代,不属于擅长清谈的那一类人。

等到和他谈论起来。

2 关于论述道德的古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淮南子:"名与道不两明人受名,则道不用;道胜人,则名息矣道与人竞长,章人者,息道者也人章道息,则危不远矣故世有盛名,则衰之日至矣欲尸名者,必为善;欲为善者,必生事事生,则释公而就私,背数而任已欲见誉于为善,而立名于为质,则治不修故,而事不须时治不修故,则多责;事不须时,则无功责多功鲜,无以塞之,则妄发而邀当,妄为而要中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事之败也,不足以敝身故重为善若重为非,而几于道矣"

孔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还有先秦诸子论德八则

si=3

3 关于道德礼法的一段古文

原文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 (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论语·为政》)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

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

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

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

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4 文言文《德行》三十八的翻译

38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范宣八岁那年,在后园挑菜,不当心弄伤了手指,大哭。人家问他:“疼么?”他回答:“不是因为疼,身体、头发、肌肤,都是从父母来的,不敢令它们有所损伤,所以我才哭了。”范宣的行为廉洁、节俭,韩豫章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接受。减为五十匹,也不接受。这样一再减半,直到一匹,到底也没有接受。韩豫章后来与范宣一起坐车,就在车中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一个人能让自己的妻子连裤子都没得穿么?”范宣笑着接受了。

5 形容“人道德败坏”的文言文有哪些

1 《小人吟 》

宋 邵雍

小人无节,弃本逐末。

喜思其与,怒思其夺。

译文君子何尝要去做小人(某些行为),小人像草一般去了又生长(小人多)。

但愿你们都能明白这个道理,不要去这般争。

2 《小人吟》

宋 邵雍

小人 ,重利轻死。

不畏人诛,岂顾物议。

译文小人 ,利益为重死为轻,连被人杀死都不怕的人,还能怕别人的议论么?

3 《结交》

唐 孟郊

铸镜须青铜,青铜易磨拭结交远小人,小人难姑息。

铸镜图鉴微,结交图相依凡铜不可照,小人多是非。

译文把铜镜比作君子,把凡铜比作小人,意为交友应该交可以依靠信任的人,当亲君子远小人。

4《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

宋 陆游

汉祸始外戚,唐乱基宦寺

小人计已私,颇复指他事

公卿恬骇机,关河入危涕

草茅岂无人,死抱经世志?

译文汉朝的祸端起源于外戚篡权,唐朝的祸端起源于宦官。这些小人们道德败坏,祸害朝堂。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侂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可怜我居住在这草屋之中,空怀有一身报国的志向。

5《君子法天运 》

唐 韩愈

君子法天运,四时可前知小人惟所遇,寒暑不可期。

利害有常势,取舍无定姿焉能使我心,皎皎远忧疑。

译文君子相信天命,对命运四季有感知,道德败坏的小人相信机遇,对节气世界无法深刻感知。生活中的利害是常有的,人们取舍之间没有一定的标准。怎样才能能使我的心姣姣如明月,远离这些疑虑呢?

6 求一篇写道德的文言文,80字以内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马克思 微笑乃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施皮特勒 凡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有一禁诫:勿发脾气。

——爱默生 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都 德 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

——培 根 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污泥中。 ——马克思 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苏格拉底 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华盛顿 如果我们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

——卡耐基 原谅敌人要比原谅朋友容易。 ——狄尔治夫人 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惠特曼 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保 罗 忍耐是求学最主要的成果。

——萨尔丹 心灵纯洁的人, 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列夫·托尔斯泰 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只要不因愤怒而夸大事态,就没有什么事情值得生气的了。

——屠格涅夫 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 ——奥古斯丁 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

——萧伯纳 受惠的人,必须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则不可记住它。 ——西塞罗 习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它的奴隶。

——高 汀 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 ——但 丁 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

——德谟克里特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 ——高尔基 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无望之后再说闲话。

——伊索 心胸开阔:不要为令人不快的区区琐事而心烦意乱,悲观失望。 ——富兰克林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伊 索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奥斯特洛夫斯基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孟德斯鸠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斯宾诺莎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德谟克利特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罗曼·罗兰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高尔基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邓肯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黑格尔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 贝多芬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 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卢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卢梭 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孟德斯鸠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夸美纽斯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夸美纽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赫尔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培根 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 ——伊索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

——罗素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 奢侈总是跟随着 , 总是跟随着奢侈。

——孟德斯鸠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卢梭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约翰·洛克 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松苏内吉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萨迪 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萨迪 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 ——彼得。

1 《德行》文言文翻译

《世说新语德行》文言文翻译如下: 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

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

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

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周子居常说:“我过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庸俗贪婪的想法就又滋长起来了!”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奉高,见面一会儿就走了;去拜访黄叔度,却留宿一两天。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叔度好比万顷的湖泊那样宽阔、深邃,不可能澄清,也不可能搅浑,他的气量又深又广,是很难测量的呀!” 李元礼风度出众,品性端庄,自视甚高,他要把在全国推行儒家礼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责任。

后辈读书人有能得到他教诲的,都自以为登上了龙门。李元礼曾经赞叹荀淑和钟皓两人说:“荀君识见高明,人们很难超过他;钟君有最美好的德行,却是可以学习的。”

太丘县县长陈寔去拜访朗陵侯相荀淑,因为家贫、俭朴,没有仆役侍候,就让长子元方驾车送他,少子季方拿着手杖跟在车后。孙子长文年纪还小,就坐在车上。

到了荀家,荀淑让叔慈迎接客人,让慈明劝酒,其馀六个儿子管上菜。孙子文若也还小,就坐在荀淑膝上。

这时候太史启奏朝廷说:“有真人往东去了。” 有人问陈季方说:“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担负了天下如此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的父亲就好像是生长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树,上面是万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深不可测的深渊;树顶被甘露沾湿,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所以我不知道我父亲有什么功德。”

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有杰出的才能,他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事业和品德,两人争执不下,便去问祖父太丘长陈寔。陈寔说:“元方很难当哥哥,季方也很难当弟弟。”

荀巨伯到远处探望朋友的病,正好碰上外族强盗攻打郡城,朋友对巨伯说:“我这下活不成了,您可以走了!”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您,您却叫我走;损害道义来求活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干的事吗!”强盗进了郡城,对巨伯说:“大军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男子汉,竟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宁愿我自己代朋友去死。” 强盗听了互相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有道义的地方!”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华歆对待子弟很严肃,虽然是在家里,礼仪也像在朝廷上那样庄敬严肃。陈元方兄弟却是尽量实行和睦友爱的办法。

但是两个家庭内部,都没有失掉和睦安乐的治家准则。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

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王朗常常在识见和气度方面推崇华歆。华歆曾经在蜡祭那天把子侄聚到一起宴饮,王朗也学他的做法。

有人向张华说到这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都是学些表面的东西,因此距离华歆越来越远。”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

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

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非常小心。他家有一棵李树,结的李子特别好,后母一直派他看管着。

有时风雨忽然来临,王祥就抱着树哭泣。有一次,王祥在另一张床上睡觉,后母亲自去暗杀他;正好碰上王祥起夜出去了,只砍着空被子。

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为这事遗憾不止,便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自己。后母因此受到感动而醒悟过来,从此就当亲生儿子那样爱他。

晋文王称赞阮嗣宗是最谨慎的,每逢和他谈话,他的言辞都很奥妙深远,未曾评论过别人的短长。王戎说:“和嵇康相处二十年,未曾看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王戎和和峤同时丧母,都因为尽孝得到赞扬。王戎骨瘦如柴,和峤哀痛哭泣,礼仪周到。

晋武帝对刘仲雄说道:“你经常去探望王戎、和峤吗?听说和峤过于悲痛,超出了礼法常规,真令人担忧。” 仲雄说:“和峤虽然礼仪周到,精神状态没有受到损伤;王戎虽然礼仪不周,可是伤心过度,伤了身体,骨瘦如柴。

臣认为和峤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应为和峤担扰,而应该为王戎担忧。”

梁王和赵王是皇帝的近亲,贵极一时。中书令裴楷请求他们两个封国每年拨出赋税钱几百万来周济皇亲国戚中那些贫穷的人。

有人指责他说:“为什么向人讨钱来做好事?”裴楷说:“破费有馀的来补助欠缺的,这是天理。” 王戎说:“太保处在正始年代,不属于擅长清谈的那一类人。

等到和他谈论起来。

2 文言文《德行》三十八的翻译

38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范宣八岁那年,在后园挑菜,不当心弄伤了手指,大哭。人家问他:“疼么?”他回答:“不是因为疼,身体、头发、肌肤,都是从父母来的,不敢令它们有所损伤,所以我才哭了。”范宣的行为廉洁、节俭,韩豫章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接受。减为五十匹,也不接受。这样一再减半,直到一匹,到底也没有接受。韩豫章后来与范宣一起坐车,就在车中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一个人能让自己的妻子连裤子都没得穿么?”范宣笑着接受了。

3 关于论述道德的古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淮南子:"名与道不两明人受名,则道不用;道胜人,则名息矣道与人竞长,章人者,息道者也人章道息,则危不远矣故世有盛名,则衰之日至矣欲尸名者,必为善;欲为善者,必生事事生,则释公而就私,背数而任已欲见誉于为善,而立名于为质,则治不修故,而事不须时治不修故,则多责;事不须时,则无功责多功鲜,无以塞之,则妄发而邀当,妄为而要中功之成也,不足以更责;事之败也,不足以敝身故重为善若重为非,而几于道矣"

孔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还有先秦诸子论德八则

4 文言文《德行》三十八的翻译

38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范宣八岁那年,在后园挑菜,不当心弄伤了手指,大哭。人家问他:“疼么?”他回答:“不是因为疼,身体、头发、肌肤,都是从父母来的,不敢令它们有所损伤,所以我才哭了。”范宣的行为廉洁、节俭,韩豫章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接受。减为五十匹,也不接受。这样一再减半,直到一匹,到底也没有接受。韩豫章后来与范宣一起坐车,就在车中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一个人能让自己的妻子连裤子都没得穿么?”范宣笑着接受了。

5 世说新语

原文: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白话释义:

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周子居常说:“我过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庸俗贪婪的想法就又滋长起来了!”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奉高,见面一会儿就走了;去拜访黄叔度,却留宿一两天。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叔度好比万顷的湖泊那样宽阔、深邃,不可能澄清,也不可能搅浑,他的气量又深又广,是很难测量的呀!”

李元礼风度出众,品性端庄,自视甚高,他要把在全国推行儒家礼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责任。后辈读书人有能得到他教诲的,都自以为登上了龙门。李元礼曾经赞叹荀淑和钟皓两人说:“荀君识见高明,人们很难超过他;钟君有最美好的德行,却是可以学习的。”

此文出自南朝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刚登基便先后杀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拥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为担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弑的悲剧,严格控制并杀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员,这其中就包括名将檀道济。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义庆不得不加倍小心谨慎,以免遭祸。本传言“太白星犯右执法,义庆惧有灾祸,乞求外镇。”这实际上是刘义庆借故离开京城,远离是非之地。尽管文帝下诏劝解宽慰但架不住刘义庆。

刘义庆终于得以外镇为荆州刺史。外镇后的刘义庆仍然如同惊弓之鸟,心有余悸。他处在宋文帝刘义隆对于宗室诸王怀疑猜忌的统治之下为了全身远祸,于是招聚文学之士寄情文史编辑了《世说新语》这样一部清谈之书。

作者简介:

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从中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6 有关道德的古文、名句有哪些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 人不可以 。——《孟子•尽心上》 有德不可敌。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从善如流。——《左传•成公八年》 私仇不及公。

——《左传•哀公五年》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季冬纪》 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坊记》 不食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至诚则金石为开。

——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五 疾风知劲草。——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色,兰可燔而不可灭其馨,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金可销而不可易其刚。

——北齐•刘昼《刘子•大质》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为善则预,为恶则去。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有事》 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士穷乃见节义。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不畏义死,不荣幸生。——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名声之善恶存乎人。

——唐•韩愈《与卫中行书》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唐•韩愈《举张正甫自代状》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立身一败,万事瓦裂。——唐•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 火不侵玉。

——唐•刘禹锡《司空奚公神道碑》 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修身絜行,言必由绳墨。

——宋•王安石《命解》 君子出处不违道而无愧。——宋•欧阳修《与颜直讲》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

——宋•欧阳修《纵囚论》 廉耻,士君子之大节。——宋•欧阳修《廉耻说》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

——宋•欧阳修《魏公卿上尊号表》 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宋•欧阳修《上高司谏书》 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宋•欧阳修《祭丁学士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宋•苏洵《心术》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

——宋•杨万里《庸言》 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为恶,不自毁而人毁之。——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 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

——宋•苏轼《留侯论》 涅于混浊而不缁。——宋•苏辙《冯京加恩制》 不以私爱害公义。

——宋•苏辙《论侯称少欠酒课以抵当子利充填札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明•冯梦龙《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姣鸾百年长恨》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寸寸山河寸寸金。

——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吴研人《痛史》第十回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3445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9
下一篇2024-02-19

随机推荐

  • 妮维雅润唇膏好不好,妮维雅唇膏孕妇能用吗

    由于唇部的角质层比较薄,在秋冬季节时期,大家的嘴唇容易出现干裂脱皮的现象。在唇部护理这一方面,大部分的消费者会采用润唇膏来解决嘴唇干裂脱皮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了不少在孕期的准妈妈。但由于孕期是特殊时期,无论是在吃的还是用的方面都需要注

    2024-04-15
    41900
  • 夏季宝宝防蚊用什么好啊?

     一般用喷雾剂、蚊香、防蚊液,但这些产品的成分都是化学品,在燃烧时也会形成烟雾微粒,很容易造成咳嗽、胸闷反应,甚至诱发哮喘。不适合婴幼儿使用。相对这几种来说,防蚊液对人体的伤害最小。  土方法方便又实用  用八角、茴香洗澡:去厨房的调味罐里

    2024-04-15
    24300
  • 苏秘37度适合什么年龄?苏秘37度适合什么肤质?

    苏秘37度这个品牌是比较高端的一个护肤品牌,其实苏秘37度是行过LG旗下的,苏秘37度的产品都是纯天然成分的,现在纯天然的护肤品是非常时候欢迎,它们家的产品比较温和,也适合敏感肌肤使用,那苏秘37度适合什么年龄?苏秘37度适合什么肤质?1、

    2024-04-15
    36700
  • 男士精华液推荐

    男士精华液推荐有:兰蔻小黑瓶、科颜氏精华液、OLAY流光瓶精华、HR赫莲娜绿宝瓶精华、乐敦cc精华液等。1、兰蔻小黑瓶适合任何肤质的一款精华,对于敏感肌、痘痘肌很友好。成分温和安全。鸡蛋清的质地上脸清爽,不会黏腻。2、科颜氏精华液用起来也非

    2024-04-15
    43100
  • whoo后适合什么年龄用?whoo后天气丹系列什么功效?

    我们都知道好的肌肤除了天生以外还要靠后天的保养才行,好的肌肤护理离不开好的护肤品,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品牌至关重要,那么whoo后适合什么年龄用?whoo后天气丹系列什么功效?whoo后适合什么年龄用拱辰享基础系列基础调理 特点:基础

    2024-04-15
    27400
  • 伊恩·道格拉斯·史密斯的情况改变

    在1974年,南非总理B·J·沃斯特(BJ Vorster)开始迫使史密斯结束白人少数管治,以换取南非在外交上改善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关系。因为南非过去一直在经济、外交和军事上支持UDI,使之成为与非洲各国修好的一大阻碍。随后在1976年,美

    2024-04-15
    31700
  • 乳液和精华露先擦哪个

    先擦精华露。先用精华露再用乳液,因为精华露的质地更轻盈,吸收更快针对性功能更适合前期使用,它需要在洁面以及化妆水后用,而乳液的质地比前者要稍黏和油一点,且功能通常为保水,所以它在护发的靠后的时候用,通常的护肤品使用的顺序是洗面奶、化妆水、精

    2024-04-15
    355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