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也好《三国志》也罢,没有任何一人的死,如关羽之死那般造成了巨大影响,连带出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并引发出难以想象的后果。如,关羽被杀后,孙权送人头给曹操,还有刘备后来不顾一切的发动夷陵大战,当然还有吕蒙之死!
吕蒙是东吴四大都督中的一位,从地位上来言完全跟关羽对等。但给人的印象却是,吕蒙永远屈居关羽之下。这就是吕蒙的悲哀所在!一提周瑜和鲁肃,有赤壁之战,人们都挑大拇指。一说陆逊,更是赞他的夷陵之战。可吕蒙呢,却死死捆绑住了关羽之死,处处表现出了东吴在杀掉关羽后的慌乱和惶恐,若没有陆逊的最后翻盘,恐怕吕蒙就不仅仅是突然病死这么简单,而是会上升到“罪人”。
因为《三国演义》中,给出的答案是关羽附体吕蒙,怒斥东吴君臣,吓得孙权都跪拜,然后索走吕蒙性命。不过这仅仅是演义。如笔者开篇所说的,让吕蒙“罪人化”的开始。万幸,陆逊赢了夷陵之战,否则吕蒙,必成为“丑角”。
而《三国志》中,给出的答案是吕蒙随后得病,不久病死了,这就显得有些蹊跷了,哪怕是偶然,但由于关羽影响力太大,也会沦落为必然——因为有这样两个理由存在。
其一:吕蒙的心理压力问题
斩杀关羽后,从孙权君臣的表现来看都是惶恐。否则为何把人头送给曹操,要引祸过去呢?自然这种情况下,必会给吕蒙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因为他是偷袭荆州的指挥者。倘若真追究责任,只能他独自抗,休想推到孙权头上。
皆知人的心理压力一旦过大,极易引发身体状况不适,故而得病等。吕蒙是否是如此?很有可能!本来偷袭荆州就是耗费心神,顶着巨大失败的压力。可如今成功了杀了关羽,压力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这种状态下,吕蒙得病且很快病死,也就顺理成章了。即,是巨大压力,导致了吕蒙很快病死。
其二:孙权的态度问题
偷袭荆州,斩杀关羽,并不是吕蒙能决定的。而是孙权才能拍板。如今突然发现引发出来了这么大的危机,吕蒙压力巨大,孙权会怎样?恐怕都会清楚,这个锅孙权不会背!也就是说,孙权有否甩锅行为?有!不是把关羽人头送给曹操了吗。那么一旦事态发展下去到没办法处理,孙权又会怎样?自然是把吕蒙推出来当替罪羊。
孙权的这些变化,也就决定了他对吕蒙的态度。如吕蒙病重时孙权偷偷探望,名义上说是,怕惊扰了吕蒙,但若以“最大的恶意”来推断,孙权恐怕是恨不得吕蒙早死,只要吕蒙一死,孙权就能毫无顾忌的甩锅。故而,孙权也有可能,会暗害吕蒙。
不过,笔者还是更倾向于:吕蒙是死于压力过大。孙权谋害有点站不住脚,只能当一个参考。
留下了2句让人泪目的话为:“为何偏偏是这么小的孩子呢?”“倒也是,谁又敢违背太后的意思呢?”
光绪帝(1871年-1908年),是中国清朝的第九位皇帝,也是咸丰帝的嫡长子,他在位期间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以下是关于光绪帝的详细介绍:
1、光绪帝的背景与即位
光绪帝,原名载淳,是清穆宗的第四子。因为咸丰帝无嗣,于1875年被立为储君,并在1875年至1908年间担任清朝的实际君主。
2、废科举与变法运动
光绪帝即位后,面对中国内外的困境和舆论压力,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废除科举制度,推行新式教育,以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和国民的素质。这一举措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广泛讨论和支持,但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并最终未能全面推行。
3、八国联军与庚子事变
1894年,光绪帝面临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危机之一。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清朝军队的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严重不足,最终导致中国战败。此次事变使得许多人开始反思清朝的统治能力和朝政体制。
4、戊戌政变与维新派被排挤
光绪帝对清朝内外问题的意识逐渐加深,他试图通过政治改革来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1898年,他下令进行戊戌政变,罢黜慈禧太后,实行维新政策。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坚决反对和阻挠,维新派被迫离开政治舞台,光绪帝的改革努力最终未能成功。
5、光绪帝对现代化的影响
尽管光绪帝的改革努力并未取得明显成果,但他的统治期间却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基础。他的废科举、推行新式教育等举措,为后来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他对科学技术的推崇与鼓励也为中国的近代科学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国演义姜维是怎么死的
蜀汉灭亡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也被魏兵所杀。
姜维是怎么死的
姜维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策反钟会反叛曹魏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被魏军所围,姜维自知无力回天挥剑自刎。姜维一生的丰功伟绩在于他继承诸葛亮遗志,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多次北伐,并且在兵力不多的情况下胜多败少,使蜀汉得以多延续数年。
扩展资料:
姜维降魏之后,抓住机会,与钟会商议如何设计除掉邓艾。于是钟会收买了监军,而监军向上禀报说邓艾要谋反,于是司马昭下令罢免邓艾,押解回京。随后姜维便开始了他的第二步,策反钟会。姜维对钟会晓以利弊,结果在姜维的劝说下,钟会倒戈,重立刘禅为皇帝,对抗魏国。而此时姜维也深感复国有望,写了一封密书给刘禅: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可惜消息被泄露,姜维劝钟会当机立断杀掉所有魏军将领,可钟会念旧情上迟疑了一步,被关押的魏军将领立刻连同还未被关押的魏军残部开始反抗,正月十八日中午,胡渊率领魏军残部与钟会激战,钟会战死,姜维眼见钟会被杀,知道复国再无望,挥剑自刎,时年63岁。
参考资料:
蜀国后期姜维是怎么死的
姜维的死--诈降魏国将钟会,并煽动他谋反,钟会手下不从,他两人又以性命相逼,就找机会杀掉了钟会,在一旁的姜维见大势已去,遂拔剑自刎。姜维由于连年伐魏,魏兵恨之入骨,剖开了他的尸体,却惊讶地发现他的胆有鸡蛋那么大。——《三国志》
汉哀帝是汉成帝刘骜的侄子,而且他本来是不能够承袭皇位的,但是因为汉成帝没有儿子,所以就让他坐上了皇位。后来因为他的身体不好,导致刘欣二十几岁时就过世了,在当时传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刘欣和董贤的故事了,他们俩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汉哀帝刘欣
他看着安莲,第一次以怜悯的目光,“因为有人明明是被逼着进宫,却偏偏还要装出心甘情愿的温顺样子。
窦太后本是贫寒人家出生的子女,后来因为姿色美丽被选进宫中当吕雉身边的宫女,后来有机会可以出宫侍奉一些诸侯国,因为窦氏的家离赵国比较近,因而想要自己安排到赵国,但是阴差阳错到了代国,和代王相识。
对于部分网友称陈小春演的陈真有点痞,周牧茵表示这样的评价不是很客观,“陈真在剧中的性格变化也是很大,开始的时候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后来因为霍元甲杀了他师父,所以要报仇,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的性格就变了,变得沉稳起来。
武媚入宫时得到太宗的宠爱,而武媚和太子相遇便相互喜欢,并且被太宗发现其偷情,不就太宗驾崩,太子继承皇位,因为与喜欢武媚便将带回宫中,因为武媚勤奋,便让武媚代替参政,而为除异己,并且嫁祸他人,导致实际的权利已被武媚掌握到手,而武媚娘破除传统,以女性登基,平常闲来无事便日日爷爷和宫中的俊男和和尚作乐。
后来汉哀帝越看董贤越喜欢,就将董贤调到了自己的身边来,天天跟他同进同出,而且对董贤呵护有加。汉哀帝对董贤的喜爱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反而对董贤更是依赖了,去哪儿都要跟他一起。后来不仅是将董贤加官受禄,他的家人也受到了异常丰厚的赏赐。随着他对董贤的日益宠爱,汉哀帝的行为也是非常的离谱起来,而断袖的故事讲的就是他们两人,有一次董贤在伴随汉哀帝时不小心枕着他的袖子睡着了,刘欣不想打扰他的睡眠,就将自己的袖子给割断了,这才有了如今的断袖之情。
汉哀帝怎么死的
汉哀帝是汉元帝刘奭的孙子,他本身不应该继承皇位的,因为汉成帝没有子嗣继承,就让他做了太子,在汉成帝去世之后,汉哀帝刘欣就去世了,他做皇帝的日子非常的短暂,只有七年之久,很多人都认为一位帝王这么快的就去世了,其中必然有着原因,那么汉哀帝英年早逝的原因是什么呢?
汉哀帝和董贤画像
书中借杜慎卿游南京雨花台一段公然替永乐帝 ,更让我大为叹服,未来如有机会,我们可以聊聊这段文字,想想看,那是清朝成书的小说,结果吴敬梓缅怀前朝也罢了,居然还缅怀前朝的暴君,公开著书替他 ,这在文字狱盛行的康雍乾是诛九族的死罪,但是小说还是公开署名了,证明乾隆把该烧的书都烧了以后,也不再热衷文字狱了,但不管怎么样,儒林外史还是署名了,西游记却不曾署名。
萧衍在位时间达48年,在位颇有政绩,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饿死于台城,享年86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
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饿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从《史记》的记载看,秦东陵共葬包括昭襄王在内的三位君王、一位太后、三位王后、一位太子。
后来登上了帝位的汉哀帝在位时间只有七年,很多人的猜测是他荒*无度,因为好美色将自己的身体都掏空了,最后虚脱而亡。因为汉哀帝爱董贤的事情几乎人尽皆知,汉哀帝自从见过董贤之后就不能够忘记他的绝美容颜,因为董贤就仿佛是个仙女般的人物,他不仅身姿似女子,说话也是柔风细雨的,深得刘欣喜爱。刘欣为了董贤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还想让两人死后同葬一地。他得到董贤之后,就偏爱董贤,再也没有宠幸过后宫,而日日跟董贤同榻而眠,这样很快就将刘欣的身子也消耗了,他也服用 ,这样才继位七年就去世了。
汉哀帝之后的皇帝
汉哀帝刘欣,字和,他是西汉第三十位皇帝。后来他的父王定陶恭王刘康去世了,刘欣就承袭了陶王爵位,在刘欣成年了之后,他一直处在爵位,但是他的伯父也就是汉成帝,没有一个儿子来替他继承王位。
汉哀帝刘欣
但是他也是有竞争对手的,刘欣和他的叔父中山王都在做着斗争,最后还是刘欣登上了太子之位,这个汉哀帝在位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只有七年而已,那么在汉哀帝之后的皇帝是谁呢?
公元前7年,汉成帝去世,汉哀帝刘欣继位哀帝即位初期,面对汉朝中道衰落的局面很想有一番作为,他为此曾躬行节俭,当时王莽反对为哀帝祖母傅氏和生母丁氏上太后尊号,但不成功,王莽被迫辞去大司马一职,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辅政,他一上任就向哀帝提出限田,限奴的建议,企图使汉家摆脱厄运经过群臣讨论,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等制定了具体规定,然而限田、限奴婢之令,首先遭到了丁、傅两家外戚的反对由于哀帝的革新政策受到大贵族官僚的反对且傅太后常干政,于是哀帝开始消极堕落堕落后的汉哀帝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同性恋皇帝,他宠爱御史董恭之子--------董贤公元前5年,哀帝拜董贤为黄门郎,至此独宠董贤一人公元前2年,哀帝晋升董贤为大司马,甚至一度要将皇位禅让给董贤,遭到大臣反对而作罢据说,汉哀帝与董贤午休相拥而眠,哀帝醒时董贤尚未醒,哀帝乃命人割裂衣袖起身,以免惊醒董贤,这一段传说即为同性恋成语------“断袖之癖”的由来。
魏青龙三年,封为齐王,公元239年被立为太子,当年登基即帝位,年仅八岁。
不过,有点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不管当年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如何足智多谋,智勇双全,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和氏璧还是落在了秦始皇手里,据说被雕琢成了传国玉玺,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和氏璧从此身份上升,成为镇国重器,权力的凭证和象征,这个思维一路传下去,传到汉朝,王莽要篡位,汉朝的太后一心疼,将它砸缺了一个角,王莽之后,又传到东汉。
大司马王根请求退休,推荐王莽将接替自己,于是王莽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鸱目虎吻豺狼的王莽处心积虑,沽名钓誉,以抚育亡兄的儿子,衣不解带侍侯生病的伯父,博得了“孝”名,被伯父推荐给孝元太后和皇帝,被封黄门郎,他广泛交际,后来成为大司马以及称帝,一旦掌权就十分凶残,大开杀戒。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鸱目虎吻豺狼的王莽处心积虑,沽名钓誉,以抚育亡兄的儿子,衣不解带侍侯生病的伯父,博得了“孝”名,被伯父推荐给孝元太后和皇帝,被封黄门郎,他广泛交际,后来成为大司马以及称帝,一旦掌权就十分凶残,大开杀戒。
成语典故西汉时期,鸱目虎吻豺狼的王莽处心积虑,沽名钓誉,以抚育亡兄的儿子,衣不解带侍侯生病的伯父,博得了孝名,被伯父推荐给孝元太后和皇帝,被封黄门郎,他广泛交际,后来成为大司马以及称帝,一旦掌权就十分凶残,大开杀戒。
大司马王根请求退休,推荐王莽将接替自己,于是王莽继他的三位伯、叔之后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六月,汉王刘邦在丢失了荥阳楚汉主战场后,来到修武(今河南获嘉)夺走了韩信的大军,而让韩信回赵国继续招兵买马,准备伐齐;汉王则留在修武收亡纳叛,坚壁高垒,阻止项羽继续西进,两边忙了个不亦乐乎。
三个月后,韩信重新训练出了一支数万人的威武雄壮之师;汉王亦兵势复振,乃从郦食其之计,一面遣刘贾率兵两万,由白马津(即官渡之战前袁绍遣颜良首攻曹操之处)东渡黄河,往助彭越骚扰楚之后方,一面引兵南下敖仓、谋取这个天下最大的粮食基地。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韩信率领新军从赵地出发,来到平原津(古黄河渡口,今山东德州平原县),准备由此东渡黄河往击齐国,齐王田广亦派出大将田解与华无伤,屯兵二十余万于黄河东南岸的历下(落于历山之下故名,位于今山东济南),以防汉军渡河。
历下是齐国的生命线,它非常非常重要。
春秋时,诸侯争齐,多在历下。自战国以迄秦楚之际,历下多事,则齐境必危,当年蒙恬攻齐,也是一破历下,齐王建立马完蛋。
所以齐国几乎将全国的兵都压宝在这儿了,保住历下,就等于保住齐国。同样,韩信攻破历下,就等于得齐之半。
一时间,历下战云密布,眼看双方之就要爆发一场大战,汉王属下第一辩士郦食其却将韩信的计划全部打乱。
汉王这段时间很高兴,自他夺得韩信大军后,便觉得腰也直了,气也壮了,腿脚也不抽筋了。现在对楚战事一片大好,彭越刘贾夺取了梁地十几个城池,直接威胁楚国大本营彭城,项王已回军去救了,刘邦乃趁机夺取了敖仓粮食基地,兵围成皋,一步步扭转了正面战场的局势!只有韩信那边让他有点儿不放心,韩信真的能带着一帮刚练好的新兵拿下齐国吗?不会是吹牛的吧!
韩信的能力无可置疑,但齐国毕竟是天下第三大国,实力远非燕赵魏代可比,所以也从未跟这些诸侯那样“朝楚暮汉”,它从来都是坚持独立自主,抗拒外来入侵者,强如项王都数征而无功,韩信估计也不行吧!
主上有忧,臣必担之。郦食其前次说魏不成,坐视韩信将功劳抢去,心中不爽,这次便又打起齐国的主意来,他想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国加入汉阵营,共同来对抗项王。
郦食其认定,韩信是不可能平定齐国的。夫齐,东有螂琊、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两千里,持载数十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十有二焉!况且,如今齐国的当权者田横可不是个好惹的家伙,当初项王攻齐,大败齐军于城阳之野,田横之兄田荣被杀,田横遂立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而收散卒数万人据城阳以反楚,项王连战之,竟未能下,最终只得无功而返,与齐讲和,可见此人厉害。
而且,田横此人在齐素有威望,其善用贤者,有惜士之名,是个孟尝君般的人物。据传田横身边有五百门客,个个对他忠心耿耿,就算是为他赴汤蹈火,也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所以郦食其认为:与田横这样的人物为敌,实在不智,只有将他变成我们的盟友,才是明智之举。至于韩信,你还是站一边儿凉快去吧,也该我老郦出出风头了。
古有苏秦张仪,今有我高阳酒徒,哈哈,我老郦就要流芳百世了,你们等着鼓掌吧!
老郦对汉王说:“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今田广据千里之齐,田解将二十万之众军于历城,诸田宗族势力甚强,狡诈多变,且其背靠大海,无后顾之忧;前阻河济(即黄河与济水,今济水下游为黄河所占,可在古代,济水比如今长的多,乃与黄河平行如海),乃天然屏障;南近西楚,可呼应相连;大王虽遣数十万师,一年半载也未可破。臣愿请明诏出使齐王,陈其利害,说齐附汉,使为东藩,不劳张弓矢而能屈人之兵,所谓谋之上者也。”
汉王心想:对啊,与其让韩信去打那成败未卜的一仗,不如就派郦食其去试试看吧,如能不战而下齐七十余城,当然大善;如若不成,最多也不过损失一名辩士而已,有什么关系!
于是汉王同意了郦食其的计策,不过他一面派郦食其出使前往齐都临淄,另一面却并未收回韩信攻打齐国的命令,他这叫做政治军事双管齐下,双保险。
正是汉王的这个最保险却最不厚道的决定,害死了老郦,害惨了田横,也害苦了韩信。
田横正密切注视着韩信大军的情况,正这时,郦食其来了,说是来讲和的。
田横顿时搞不懂了,你们一下子要打,一下子要和,究竟在玩儿什么花样,耍我们吗?
郦食其赶紧解释:和的了就不打,和不了就打。
田横不吃这一套,说:谁说要跟你们和了,打就打呗,怕你们不成!
眼见田横挺横的,郦食其便打了哈哈,转而问齐王田广道:“陛下可知天下之所归乎?”
齐王田广是个老实人,当下便老老实实的回答道:“不知也。”
郦食其道:“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保也。”
田横在旁道:“妖言惑众!吾齐国地方数千里,国富兵强,内有文臣致治,外有武将安边,按甲屯兵,坐观胜负,如何未可保也?
郦食其叹道:“公何欺人之甚耶?公自度与项王勇武何如?项王得关中而不能守,走彭城而不能敌,五国皆叛,关中尽失。今齐以千里之区而欲保全于乱世,不亦误乎?”
齐王田广一听郦食其讲的蛮有道理,便又问道:“既如此,天下何归?”
食其道:“天下归汉。”
田横在旁冷笑道:“大言不惭!”
齐王田广却很有耐心的问道:“先生何以言之?”
郦食其闻言大喜:哈哈,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机会来了,看招!
于是他喝了一口酒,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
“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项王背约不与,而徙封汉中为王。项王迁杀义帝,汉王闻讯,起蜀汉之兵击三秦,东出函谷,收天下之兵,为义帝报仇!
汉王自出关以来,立诸侯之后为王,封降城守将为侯,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材皆乐为之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粮并船而下,天下莫不信从!
而项王有背约之名,杀义帝之罪;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过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叛之,贤材怨之,而莫为之用。故楚若强而实弱,汉似弱而实强也。
迄今以来,汉王已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破魏北,举三十二城;下井陉,诛成安君:此战神蚩尤所驱之兵,非人力所为,乃天之助也。今汉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堵太行之道,拒飞狐之口,抚安百姓,虎视天下,可知天下之所归者,诚在汉不在楚也。大王急早归附,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如若不然,危亡可立而待也。臣之此来,实为齐,非为汉也。大王宜熟思之!”
鼓掌!郦食其这番话,历陈利害,雄辩滔滔,实在太牛了!这下子不仅老实人齐王田广大觉有理,就连挺横的齐相田横也不禁心动了。
——是啊,项王残杀齐人,且与我有杀兄之仇,此仇不共戴天。若是齐可中立自保,不去管楚汉的闲事儿也罢,毕竟齐国的实力比不上楚汉任何一方。但是看这形势,中立恐怕不可能了,如今楚汉之争的大局已日趋明朗,诸侯大多已归汉或为汉所灭,项王也日趋孤立,再强也撑不了多久。我齐国也是时候做出最后抉择了。
于是,田横与大侄子齐王田广一商量,最终决定接受郦食其带来的外交提案,放弃与楚联盟,而改与汉联盟,共创天下新秩序,总之,齐国没有绝对的敌人,也没有绝对的朋友,只要保证齐国的独立自主,一切都好商量。
既然决定与汉结盟,当然要表示表示诚意。齐国遂解除了历下的战备,并遣一使臣前往汉王那里洽谈联盟事宜,至于郦食其,自然就成了齐王的坐上贵宾,他为这位“高阳酒徒”安排了连场庆祝酒宴,每日里山珍海味醇酒佳肴宫花红袖美女歌舞连番攻击,打的老郦心花怒放老树逢春醉卧欢场风月无边洪波涌起上下天光乱红飞去一泻千里朝朝暮暮浮生若梦不知今夕是何年。
这正是: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节选自唐诗仙李白《梁甫吟》
可惜,这是老郦最后的疯狂了,谁都不会想到,他的生命,早已在汉王派出他的那一刻已经完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了汉王与韩信的壮志,老郦注定要被牺牲了。
汉齐已经达成了和平协议,但是汉王并没有下令韩信停止对齐国的用兵,他左思右想,还是觉得让韩信一劳永逸搞定齐国的好。毕竟齐地方千里,带甲数十万;背山靠海,擅渔盐之利,商业发达,经济实力雄厚;地近楚国后方,战略位置优越;如果不能确保拿下来,实在是心腹之患。
当然,这些心思他不能告诉郦食其,也不便告诉韩信,这需要他们自己去领会。
郦食其却没能领会汉王的精神,他还以为他已建不世之功,万户侯行将到手,自己必当名扬天下流芳百世,殊不知他很快就要乐极生悲永垂不朽了!
果然,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初某夜,韩信领会了汉王的精神,率领数万大军乘齐军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渡过黄河,奇袭齐历下军。灌婴率领的汉军骑兵,突入齐将华无伤的车骑大营,生擒华无伤及其亲兵部属四十六人,曹参指挥的步兵则攻破了田解的中军大营,一战,只此一战,二十万齐军全面崩溃!
作为齐国的西大门,历城要塞城防坚固,背靠泰山,前临黄河与济水,其易守难攻之程度绝不会比井陉差多少,如果齐军有防备的话,韩信绝不可能这么轻松获胜。
这一切都是郦食其的功劳啊!韩信如若有情,该对老郦大唱“军功章上,有我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才对!
可惜,人再有情,政治也是无情的,可怜的郦食其,他的末日到了。
齐国属于平原地形,过了历城要塞,就是一马平川,韩信大军很快兵临临淄城下。
田横田广这一对苦命的叔侄顿时傻眼:
完了完了,没了历城这条生命线,兵力空虚的临淄根本不堪一击,就算田单复活孙膑在世,恐怕也得阿弥陀佛无计可施。
这一切,都是那郦食其给害的,利口巧言,满嘴喷粪,把我们当猪一样骗,我们还真傻傻的相信他了,好酒好肉好女人的伺候,我们可真是贱哪!
好,好,你不是拿我们当猪嘛!那我们也拿你当猪办,寡人要活煮了你!
一向自诩老实人的齐王田广,这时终于露出了他的虎狼真面目。他命人在临淄街头架起一口烹猪的大鼎,里面灌满水,下面用火烧,然后把郦食其活生生的给扔了下去。
郦食其在越烧越热的鼎水中却极度冷静,嘴角还挂着一丝冷笑,那是一种看淡生死的释然,也是一种对功成骨枯的透彻。
田广觉得挺没劲的,于是又派人把郦食其从水里捞了起来,满脸堆笑的说道:“汝能止汉军,我便活汝!”
郦食其大笑道:“举大事不细谨,集大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老子我不会再为你再多言!)”
田广大怒:郦生枉称天下大儒,竟然当面辱骂本王,无礼之至!来人啊,把这竖儒再给我扔下去!
几个兵士上前就要拉,郦食其一把甩开,朝田广深深一鞠躬,道:“臣此去便于黄泉等候大王,大王切莫思臣。”说着,郦食其缓缓脱下外衣,将头整个裹上,然后纵身跳入了沸腾的开水之中,狂笑而死。
安息吧,郦食其,跳出这个残酷的人间,天堂自有孔孟之道,愿你一路走好!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郦公祠对联
仔细考究郦食其的一生,他不仅是位大儒,而且是个擅长纵横捭阖的辩士,同时也是个精通谋略的谋士。当年刘邦西进咸阳时,兵力扩充迅速却一没根据地二乏粮草,此时攻秦不亦取死,关键时刻正是郦食其为他智取陈留,拿下了攻取关中的重要根据地与后勤基地;而当刘邦兵临武关就要攻入关中时,又遭到了秦中尉军的顽强抵抗,这时又是郦食劝秦将归降,不战而得武关,刘邦才得以率先攻入咸阳;
后来刘邦打不过项羽,接连丢失荥阳成皋、便想要退守洛阳,关键时刻,又是郦食其表示“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极力建言刘邦不要退缩,应拼力夺回荥阳、成皋,以占据敖仓这个重要粮食基地,遂逐渐逆转了楚汉间的力量对比,其远见卓识,才辩非凡,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而韩信能轻松攻破历下险要、短时间内灭齐,提前完美达成对项羽的战略合围,这也算是郦食其用命拼出来的!所以清代史学家李晚芳在品评《史记》时说:“使郦尽其用,则三杰而四矣。”认为如果郦食其没被害死,而得以活到大汉建国,以其功勋才智,或可与萧何、韩信、张良齐名并举、共称汉初四杰也说不定。
只可惜,郦食其终究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他敢作敢为,超然高放,并在死前负气凛然、豪狂赴死,不失英雄本色,此荡荡烈士之风,必将永远为大汉人民与大汉高祖所怀念。
曲周侯郦商(郦食其之弟)以丞相将兵击黥布有功。高祖举列侯功臣,思郦食其。郦食其子郦疥数将兵,功未当侯,高祖以其父故,封疥为高梁侯。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