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出名的女才子??

中国历史上出名的女才子??,第1张

班婕妤: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名字不详,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的祖姑。汉成帝的婕妤。她是才辩超群的女才子。成为婕妤后,大受成帝的宠幸,但她颇能自重。有一次,成帝要乘车外出到后庭游玩,他特意空着一个重要位置,想同班婕妤坐在一块。她推辞说:“我见过古画,历来贤圣之君总有名臣在侧边,只有夏、商、周三代亡国之君才有宠姬陪伴左右。而今你我同坐一车,岂不是同三代末主相似么?”她的辩才与胆识可见一斑。成帝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只好取消了原来的念头。皇太后听说此事,高兴地赞叹道:“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她有《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行》等诗赋流传至今。

蔡琰:字文姬,东汉陈留圉(今河南省杞县)人。东汉末年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幼年时的一天夜里,她父亲正在弹琴,琴弦忽然断了。文姬在一旁听后,凭着声音,立即判断说:“断了第二根弦。”蔡邕以为她只不过是偶然说对了,便故意弄断另一根弦,再来考问她。文姬果断地回答说:“是第四根弦。”果真说得一点都不错。父亲这才相信她真的能辨琴音。不幸的是,文姬一生道路坎坷不平。幼年时跟随父亲亡命在外。十六岁时嫁给河东人卫仲道,不到一年,丈夫便死了,没有生育儿女。董卓擅权时,被乱军掠走,流落到南匈奴,与左贤王成亲,生了两个儿子。十二年后才被曹操派使者赎回。归汉之后,她由曹操做主,改嫁给屯田都尉董祀。靠记忆将父亲传授给她的诗文名著四百多篇缮写出来,受到曹操称赞。自己独立创作的诗歌名作有五言诗歌《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

左芬:西晋文学家,字兰芝。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大诗人左思的妹妹。晋武帝听说她很有文采,纳为妃嫔。代表作有诗歌《感离诗》《啄木鸟》等。

苏惠:我国回文诗的首创者。十六国时期前秦武功(今陕西)人。其父苏道质为陈留令。她知识精明,仪容秀丽,谦虚有礼,不求显扬。十六岁嫁给秦周刺史窦滔,很受敬重。窦滔能文能武,被苻坚委以大任,政绩斐然。窦滔有一个宠姬,名叫赵阳台,苻坚南下攻打江南时,窦滔被任命为安南将军,他与宠姬一起南下。苏惠思念丈夫,在织锦上刺刻回文诗《回文璇玑图诗》,差人送给丈夫。丈夫看后,觉得悔恨交加,于是遣回赵阳台,夫妻重归于好。

谢道韫:提起谢道韫,我们会想到“咏絮才女”这个词语。这个东晋政治家谢安的侄女,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是王献之的妻子,即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媳。谢道韫从小好学,聪慧善辩。她十二岁的寒食节,谢安在家中把儿女子侄们召集在一起,谈诗论文。忽然,大雪骤至,谢安欣然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不假思索地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喜出望外。从此,这一联名句广为人们传诵,“咏絮才”一词也安然落于谢道韫头上。她的诗歌代表作有《登山》拟嵇中散咏松》等。

鲍令晖:南朝宋代女文学家,东海(山东苍山)人,是刘宋杰出诗人鲍照之妹。代表作有诗歌《拟青青河边草》《拟客从何方来》等,是爱情诗的写作高手。

李冶:字季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中唐著名的“女中诗豪”,女道士。她姿容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颇有文采。五六岁时,父亲抱着她漫步庭院,她作《咏蔷薇》诗道:“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父亲恼怒地说:“此必为失行妇也。”蔷薇枝藤柔软,该架时未架,便会倒伏在地,乱爬乱窜。长大后,她出家为女道士,与许多诗人文士交游。有《李季兰集》存世。她与鱼玄机、薛涛、刘采春被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

薛涛:唐代女诗人。字洪度,本是长安良家女子,自幼随父亲薛郧流离于蜀中,后来沦落为歌妓。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她父亲指着庭院中井边一株梧桐说:“庭除一古桐,耸杆入云中。”他要薛涛续成一首完整的诗。薛涛应声而答:“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亲怅然许久,叹息不已。长大后,她与元稹、白居易、牛僧儒、令狐楚、裴度、张籍、刘禹锡、张祜等二三十个男性交往甚密。有《薛涛集》流传于世。

李清照:一代文宗,女中豪杰。在两宋文坛上独树一帜,完全能够与第一流作家抗衡,自号易安居士。有《漱玉词》流传广泛。(事例为大家熟悉,这里略去)。

朱淑真:又名朱淑贞。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是继李清照之后的一位卓有成效的女作家,浙江钱塘(杭州)人,自号幽栖居士。今传词集《断肠集》。

邓骘(zhì)(《东观汉记》作邓陟[1] ,?—121年),字昭伯。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南)人。东汉时期外戚、将领,太傅邓禹之孙、和熹皇后邓绥之兄。

最初被大将军窦宪征辟,因其妹邓绥入宫为贵人,任郎中。永元十四年(102年),邓绥被立为皇后,邓骘升任虎贲中郎将。汉殇帝即位,邓绥临朝听政,邓骘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殇帝驾崩,与邓绥册立安帝。

永初元年(107年),封上蔡侯,邓骘坚决推辞,不久拜大将军。他曾倡节俭,并辟召杨震等名士。

建光元年(121年),邓太后去世,安帝再封邓骘为上蔡侯,地位特进。不久,邓骘为宦官李闰等诬陷,改封罗侯,回到封国后绝食自杀。

寇兰芝是名门扶柳侯寇氏之女,邓太后为邓骘定下的未婚妻,薛宝钗式的“完美”女性。内学堂的女傅,班淑的竞争对手和“情敌”。这是出自班淑传奇的,具体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很难说,毕竟那时候的女人社会地位不高,很难留下什么可以考证的史料

1、谢道蕴。东晋女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安西将军谢奕之女,著名政治家谢安之侄女,王凝之妻。聪明有才智,所作诗赋颇有名。

2、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3、柳如是。本姓杨,名爱,改姓柳,名隐,后改名是,字如是,号河东君,又号蘼芜君,盛泽镇人,幼年被卖到盛泽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养女。受徐教养,柳诗擅近体七言,分题步韵,作书得虞世南、诸遂良笔法。年稍长,流落青楼。在松江,她以绝世才貌,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相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文人纵谈时势,诗歌唱和。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东林领袖、常熟钱谦益与柳如是结秦晋之好。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钱戏称柳如是"柳儒士"。明亡,柳劝钱殉节,在刀、绳、水三种死法中选一。钱面有难色,如是奋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未遂。钱谦益降清后,遭猜忌被逐回乡,郁郁而死。钱氏家族乘机向柳如是逼索,如是投缳自尽。传世之作有《戊寅草》、《柳如是诗》、《尺续》等。如是墓在常熟虞山脚下钱谦益墓西,墓碑文"河东君之墓"。

4、刘令娴。南朝梁代女诗人。生卒年不详。刘孝绰妹,徐悱之妻。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她的诗多写闺怨,其中最著名的是《答外诗》二首,是回赠丈夫徐悱之作。诗中通过写景来衬托相思之情,颇为真切生动。如“落日更新妆,开帘对春树。鸣鹂叶中舞,戏蝶花间鹜。调琴本要欢,心愁不成趣”(其一);“夜月方神女,朝霞喻洛妃。还看镜中色,比艳似知非”(其二);写妇女的心理状态都很能传神。《听百舌诗》“风吹桃李气,过传春鸟声。净写山阳笛,全作洛滨笙”等句,写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也很形象。

刘令娴的《祭夫文》,乃徐悱死后所作,辞意凄惋,颇为人们所称道。文中如“一见无期,百身何赎”,“百年何几,泉穴方同”等句,不加雕饰,出自肺腑。

刘令娴的诗,今存8首,全见于《玉台新咏》,今人逯钦立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文1篇,见《艺文类聚》,严可均辑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5、蔡文姬。汉末女诗人。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蔡邕之女。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归母家。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十二年。曹操念蔡邕无后,以金璧赎归,再嫁董祀。所著有《悲愤诗》五言及骚体各一首。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相传亦为其所作。

6、班昭。东汉女辞赋家。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生卒年不详。班彪女,班固妹。嫁曹世叔,早年守寡。兄班固著《汉书》,八《表》及《天文志》未成而去世。昭博学高才,和帝下诏令其续成。她经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号为“曹大家”。每有贡献异物,常令昭作赋颂。及邓太后当朝,班昭与闻政事。著名学者马融,曾从其授业。著有赋、文等16篇。

7、鲍令晖。南朝宋女诗人。生卒年不详。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人。鲍照之妹。鲍照曾答武帝曰:“臣妹之才,自亚干左芬,巨才不及太冲耳。”钟嵘《诗品》说她是南齐人,但从鲍照的《请假启》中讲到仅有的一个妹妹死去等语看来,她似乎在宋孝武帝时就已去世。著《香名赋集》,已佚。其诗见于《玉台新咏》。今人钱仲联《鲍参军集注》附有鲍令晖诗。

8、左芬。字兰芝,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左思之妹,西晋文学家。少好学,善作文,有文名,晋武帝闻而纳之。泰始八年(272年)拜修仪,后为贵嫔,因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体弱多病,常居薄室。每有方物异宝,帝必诏为赋颂,由是屡获恩赐。今存诗、赋、颂、赞、诔等二十余篇,大多是应诏之作。原有《左九嫔集》四卷,已佚。

9、朱淑真。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

10、薛涛。薛涛(770-832),字洪度。父薛郧是一京都小吏,安史之乱后居成都,薛涛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出生。

希望有帮助

浅析《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形象

摘要:《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位有着传统美德的女性。她不但有着无以伦比的外在美,同时也具备无可挑剔的内在美。除了这些封建社会女性必须具备的传统美德之外,在她身上还闪烁着现代女性意识:自尊、自强、清醒、刚毅……这一切不但没有给她带来好处,反而加速了她的悲剧命运。她身上的人格魅力触及到焦母及焦仲卿男权思想意识的统治,所以为婆婆所不容,并以“举动自专由”为借口遣送回家。最后刘兰芝以死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关键词:刘兰芝;传统底蕴;现代意识;女性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命运的不幸是不言而喻的。对待女性,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展示了她们的多面性,女性并未获得一个清晰的始终如一的评定。在正统的封建文化中,女性是一个被严格限制的弱势群体。就时间而言,女性“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规定,使她们一生被男性所掌握;就空间而言,“行莫回头,语莫露齿,作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莫窥外壁,莫出外庭,窥必掩面,出必藏形” [1] ,使女性与外界的联系几乎隔绝。当然更重要的限制是在思想行为上对女性的禁锢。因此,封建道德和礼教的禁锢,依附于男子的卑微地位,使女性丧失了人格的独立和尊严,承受了比男子远为深重的痛苦。实际上正如林语堂所言:“对于中国人来说,女人就是女人,是不知道享乐的人”。

传统的研究认为,《孔雀东南飞》“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作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斥” [2]。这种说法虽然不无道理,但总觉得不够全面深刻。走进《孔雀东南飞》,刘兰芝形象总在眼前浮现,挥之不去,呼之欲出。从美学角度看,《孔雀东南飞》是一个充满美的魅力的领域,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其中的刘兰芝形象是我国古典文学形象画廊中一颗闪光的珍珠。她的悲剧结局增强了其形象美的无穷魅力,使这一形象有着无以伦比的审美价值。

一、刘兰芝富有传统底蕴的美

(一)天生丽质的形象美。提起人的形象美,人们常常以为只有西方才重视和欣赏,如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战争,就是因为争夺绝代美女海伦而引起的。同样在中国历史上,也非常重视人本身的审美价值。《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就是一个实例。首先看将要被婆婆休弃回娘家的刘兰芝晨起梳妆的正面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在即将辞行的复杂心境中尚见兰芝光艳四射,可以说其貌美艳绝伦,堪于海伦比美。

同时作者又运用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笔法———侧面烘托一笔,也可见其美妙无双。刚刚“还家十余日”,县令使遣媒人来,回绝了县令的“窈窕世无双” “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又有太守的遣媒“结大义”,可见兰芝的美貌已传扬乡里,芳名远播,德行服人,赢得四方才子仰慕。但就是如此貌美的女子,却被焦母所遣。作者把刘兰芝的形象刻画的越美,越能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悲剧意蕴。

(二)勤劳善良的品德美。勤劳善良是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刘兰芝也不例外。在某些人看来,“丈夫经营家计,女子不能生财” [3] ,因而女性必须从事劳动,如“描鸾刺凤”、“挑花绣枕”、纺织作衣。《孔雀东南飞》中作者写兰芝“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停息”,可谓起早贪黑,勤劳有加。又写她“三日断五匹”极力强调她能织布。另外,兰芝临别前对房中什物的捡点交待,可证平日操持的稳重和临乱不苟。这些都突出表现了她的勤劳善良,那“三日断五匹”、“昼夜勤作息”句,更能看出她勤劳能干的一面。

(三)知书达礼的心灵美。作者所塑造的刘兰芝,在封建社会看来,是一个妇德完美的人物。她“十三能织布,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多才多艺、很有修养。仲卿的“女行无偏斜”进一步说明兰芝的被遣,完全是焦母无端的厌恶与挑剔,即使这样兰芝辞别时仍旧说“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有礼有节,举止得体。与小姑告别时,又叮嘱其“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可见她内心其实是非常孝敬婆婆的,尽管婆婆对她是那么薄情。接着对小姑说“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可见她与小姑关系非常融洽。我们知道姑嫂关系难处,但兰芝对小姑的情义,可以看到她“和于家”的品德:“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洒下的是一片真情、“始扶床”“如我长”的感慨,“勤心奉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久,嬉戏莫相忘”的叮咛,感人至深。这些都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其心灵之美无须多言。

(四)情笃意深的女性美。女性对爱情是执着的,“女人重视爱情甚于她的生命”(居里夫人)。也正如黑格尔所言:“爱情在女性身上特别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到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她在爱情方面遭遇不幸,她就会像一道光焰被狂风吹熄掉。”[4]第2卷刘兰芝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诗中写刘焦二人的恋情和誓言,语深情切。“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的“别情之盟、”“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的“抗婚之誓”,以及“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的“殉情之义”⑤,都足见兰芝对爱情的坚贞。她对焦仲卿的情笃意深,恋情浓烈,充分体现了我国女性特有的美德。

二、闪烁现代光彩的亮丽女性

(一)聪慧不屈的人格美。鲁迅曾说:“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6]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死抗暴,这是中国女性所特有的韧性。《孔雀东南飞》以夸张的笔法,描写了兰芝的美丽聪敏、勤劳能干、知书达礼和善良温顺。但在善良和温顺的背后却别有一种掩盖不住的反抗性格与理性认识。

首先开篇“诉苦衷”的场面,不仅让我们得知兰芝的美德,更让我们看到兰芝认识问题的清醒态度:“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曰公姥,及时相遣归。”从仲卿请求其母的对话中证明兰芝的判断是准确的,原因正如兰芝所料,决不是“织作”问题,而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正是兰芝的“自专由”刺痛焦母这个家庭封建霸主的神经,被驱赶已是不可挽留之势。聪明的兰芝,通过仲卿的试探,更证实了自己的分析判断。当仲卿求母失败后,仍抱有幻想:“卿但暂还家,吾今日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兰芝便冷静地告诉仲卿:“勿复重纷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这是多么深入而精辟的理性认识,事情的发展正如兰芝所言。

其次从“起严妆”外貌描写中不仅可窥兰芝惊人之貌,更让读者感知兰芝撼人心魄的倔强与自尊。请看“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些首饰不可谓不精致,这些衣着不可谓不精美,反复装饰不可谓不精心,如此场面不可谓不精彩。刘兰芝此时,包含对焦母的怨怒,深藏对焦仲卿的眷恋,满怀对前途的忧虑,真是百念缠身,万感穿心。兰芝本应无心于服饰,无意于容颜,可她却从头到脚极为华艳地打扮了一番,她是漂漂亮亮嫁入焦家的,也要漂漂亮亮地离开焦家,以示她“实无罪过”。她要走得体体面面,决不在她婆婆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显得很伤心的样子。她这样精心打扮,是为了做人的尊严,仿佛英雄赴刑场,要衣冠整洁,昂首挺胸。她心上滴血而眼中无泪,胸中燃火而面无表情,这是多么倔强与坚贞的性格、气节。

(二)强烈的女性自由意识。在封建社会,女性的婚姻完全是按男性的思想和利益设立的,而全然不会考虑作为女性的爱情和自由。男权制的婚姻制度对女性来说是一种先在的契约,这种契约规定女性无条件地服从男性。这是在女子未出嫁时就预先形成的习俗和法律。在男权制婚姻契约中,女子一当出嫁,就被迫与这种男权制契约签约。在男权制契约的规定下,无数的女性埋葬了自己的人生自由和爱情自由,即使是女性本身也是按男人的需要设计的。

《孔雀东南飞》在叙述刘兰芝被休回家时,刘母的惊骇和质问的那段话是颇能说明问题的:“阿母大拊掌:‘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刘母的惊骇在于,她是按封建礼教的规范来塑造女儿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符合男性的要求,既然被丈夫休回家,就是女儿没能符合男性的要求;刘母的惊骇还在于,女儿不符合男性的要求就是不符合社会的规范,就是一种大逆不道,因而也是一种耻辱。由此可见,刘家让刘兰芝学习“织素”“裁衣”和“弹箜篌”“诵诗书”,并不是要使刘兰芝成为一个思想、精神、个性更丰富的女性,而是要塑造成一个更符合男性需要的女人,只有这样的女人才能找到更好的人家。刘兰芝是刘家按照男权社会对女人的规范而塑造出的理想女人形象。

但是,刘兰芝对此却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不同于男性规范的理解,她认为自己“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是这样一个会女工、懂艺术、通诗书、有才学、有情感的女性,是应该有自己理想的爱情的,是理应得到丈夫疼爱的,是理应拥有一种美满甜蜜的婚姻生活的。在刘兰芝的婚姻观里,是有着女性的自由意识与爱情追求的,她认为她所签署的是有着和男性几乎一样地位的女性自由的爱情契约,所以她要求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获得人性的自由,要求挣脱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而获得爱情的自由,要求挣脱女性作为婆家劳动工具的限制而获得生活的自由。因而,她才会有“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的不满,才会有“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的抱怨,才会有“君家妇难为”的慨叹,也才会有“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的愤激。当然刘兰芝并不是要真的离开焦仲卿,不是要毁弃这份婚姻契约,而是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在维护自己作为女性的爱情契约。因为现在的这种婚姻生活,与她所想象的爱情相去甚远,而她的追求又是源自于她作为一个女性与自己情窦初开时就朦朦胧胧产生的爱情理想之间的签约。这种先于婚姻契约的爱情契约就必然地与焦仲卿的男权制婚姻契约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刘兰芝的女性自由意识使她反感于焦家的男权思想意识对她的种种束缚、限制和规定,向往着一种自由的爱情生活。

(三)视死如归的悲壮美。兰芝被休回家,尽管她为她和焦仲卿的“别情之盟”做出了种种努力,拒绝了县令和太守的求聘。但是,最终她迫于重重压力,无奈地违弃了约定。但那是被逼迫的结果,刘兰芝无力抗争这种无所不在的男权制。因而,违约的罪责在男权制的思想意识,而不在刘兰芝。作为另一方的焦仲卿,并没有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践行这份契约,只是在得知刘兰芝违约之后,他才“因求假暂归”,才匆匆忙忙来和刘兰芝见面。他明明知道自己不曾为践约付出过任何努力,仍然要讥讽、嘲弄、羞辱刘兰芝:“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并进一步嘲弄地说“卿当日胜贵”。

表面看来,是刘兰芝违背了诺言,但实际上,焦仲卿才是契约实际的破坏者。是焦仲卿不能履行自己的承诺,没有力量再迎娶兰芝,才造成了兰芝的被逼再嫁。焦仲卿不检讨反思自己的不能践约,反而讥讽兰芝,把破坏契约的责任推卸给兰芝。当兰芝再嫁已成事实,焦仲卿当着兰芝的面愤而提出“吾独向黄泉”,其实他并不是真的要去死,而是对兰芝的谴责和施压,是对兰芝羞辱之后的激愤之词,是对兰芝的再嫁无力改变的恐吓之词,也是在表达自己的极度失望和悲凉。因此,尽管焦仲卿是黄泉之约的立约人,但焦仲卿的履约却是被动的迟缓的不情愿的。他是在得知兰芝践约之后,“心知长别离”,而且是“徘徊庭树下”,然后才“自挂东南枝”的。他的践约是在兰芝践约之后,那是因为他已无力改变这份契约,就只能去践行这份契约了。这份黄泉之约带给他的是“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的恐惧象征,但他又无法违背自己订立的契约,所以他“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最终只能无奈地履行自己订立的契约。

从实际上看,刘兰芝才是黄泉之约的立约者。因为尽管她已被驱遣回家,但她还在绝望中抱有一丝希望:渴望丈夫能实践他的誓言,能履行他的契约———真的来重新迎娶她,焦仲卿是她绝望中的最后一丝希望。但是现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能给她帮助、理解的人,却在她身心疲惫之时雪上加霜,不仅没有对她的苦难予以一丝一毫的慰藉,送给她的只是严厉的讥讽、嘲弄、羞辱,这个男权制社会没有给兰芝这样一个具有女性意识的女子留下任何的生存空间。所以她愤慨而又凄凉地告白:“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然后毅然地签署了这份黄泉之约、死亡之约:“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兰芝的签约是如此的果决,她的履约也是决绝的,“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刘兰芝的立约和践约是要证明自己的人格,但是,那里面还深深地包含着这个女性对焦仲卿这个男性的失望,对爱情的失望,对这个男权制社会的失望。因此,刘兰芝的死不是为了殉情,如果是为了殉情她在被驱遣之后就应该选择这条道路;如果是为了殉情,她在被迫改嫁之后就应该想到死,刘兰芝是在受到丈夫的羞辱、嘲弄之后,改嫁的新婚之夜才愤而去死的。刘兰芝要用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的尊严,证明自己的人格:她不是那种贪恋荣华富贵见异思迁的女子,不是那种言而无信不守承诺的女子,所以她死得是那样的决绝,那样的震撼人心,彰显了一份圣洁,一份纯正,一份刚烈,一份血性。

刘兰芝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显示了男权社会中女性对纯洁爱情的渴望,对自由和尊严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她的毁灭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的核心问题便是男权制统治下的女性与婚姻问题。刘兰芝是一个悲剧,但不是唯一的悲剧

淄博历史名人

蒲松龄,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所著《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光辉的短篇小说集。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山东淄川人,出身于一个破落的读书世家。由于受家庭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少年时代就醉心于科举,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振一时,但后来却屡试不第,生活穷困潦倒,不得不以教书授徒为业。72岁时才授例得一名岁贡。正是这种坎坷的生活道路,使他对清王朝黑暗的统治有深刻的体会。为了发泄自已的不满,他“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驻成孤愤之书”,写就一代名著《聊斋志异》。这部著作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现行本共有491篇作品,有的作品出自作者的见闻,有的作品是对过去题材的发展和创造,但绝大多数篇章是根据搜集来的民间传说编写的。他通过塑一些可受的妖狐鬼怪形象,尽情地鞭挞了腐朽的封建社会和科学制度,热情地讴歌了自由、个性解放和反封建礼教精神,满怀激情地赞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揭露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榨。反映社会现实,为劳动人民伸冤,是这部著作最深刻的思想内容之一。

齐桓公(?—前643),名小白,系姜齐第15代国君,在位43年。公元前685年, 齐襄公被杀,小白与公子纠回国争位,被管仲一箭射中衣带钩,几乎丧命。小白乘势装死,骗过管仲,加紧赶路,在高等人的接应下,夺得君位。他应鲍叔牙之谏,从鲁国接回管仲,任以国政,尊为仲父;进行改革。他依靠群臣智谋,实行“参其国而伍其鄙”、“作内政而寄军令”、“相地而衰征”等政策,又即山铸钱,煮海为盐,使齐国大治,国富兵强。外交上亲邻国,退还所占鲁国、燕国的土地,讨伐*乱诸侯,一战即服莱、莒等31国。当时,周室衰微,诸侯强暴,狄人南侵,中原不安,他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帮助燕国打败山戎;并存邢救卫,制止了戎狄对中原的进攻;又联合中原诸侯南攻蔡、楚,与楚盟于召陵;还曾平定东周王室的内乱,干预诸侯国君的废立。前651年举办葵丘之会,周襄王派人参加。他在位43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公元前645年,管仲、隰朋等人相继死去,桓公不听管仲遗言,又起用佞臣易牙、竖刁、开方三人。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三人乘机作乱,桓公被饿死,尸体停放67天才得收敛。齐国由此中落。今临淄区郑家沟南二王冢传为他和齐景公的墓。齐故城西北有高台,名“桓公台”,传说是他会见诸侯和检阅兵马的地方。

鲍叔牙(?—前644)齐人,与管仲为友。以善于知人为后世所称道。公元前694年,齐襄公*乱无常,襄公诸弟纷纷外逃。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往鲁国,鲍叔牙辅小白,逃到莒国。公元前685年,齐国内乱,国君被杀,他得到消息,带小白抢先回国,打败公子纠,夺得政权。小白即位为桓公,要任他为相。他推辞说:“您要治理齐国,我与高即可胜任;若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又说管仲有五大长处,都超过自己。他劝小白别计一箭之仇,请回管仲,委以重任。管仲相齐后,叔牙甘居其下,一起治理国政。管仲下世后,鲍叔牙继管仲为相,周年而殁。后来,鲍叔知人与管鲍之交的故事一直作为美谈,流传于世。管仲曾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淄博历史名人(古代部分) 1,赵执信 生于康熙元年(1662年)卒于乾隆九年(1744年),青州府益都县颜神镇殿试二甲进士, 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升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 2,赵振业,明天启乙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入清以后,作过山西、江南两布政司参议。青州府益都县颜 神镇人。赵执信曾祖父。 3,赵进美,明崇祯庚进士,入清以后,官至福建按察使。青州府益都县颜神镇人。赵执信叔 祖 。 4,孙廷铨,字枚光,颜神(今博山)大街人官至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要职。1662年(康熙 元年),官拜内秘书院大学士,入参机务 5,蒋天珍,清道光年间山东博山人,官居太常寺卿,国子监祭酒从四品,捐地建博山炉神庙,洪觉寺,并重修 红门,及颜文姜祠建筑群,蒋今长之子,死后葬于博山城西二槐树。 6,蒋今长,清嘉庆年间山东博山人,官居中书科中书舍人,捐修博山颜文姜祠山门,永济桥,玉皇宫等建筑, 三子蒋天珍,蒋天锦,蒋天钧皆在京为官。死后葬于博山城西二槐树。 7,董永,西汉千乘人(今淄博市高青县高苑城古城)被列入宣传封建伦理道德的《孝子传》。后来董永 被封了个小官,死后葬在周村城东南方的大埠山上,其墓至今仍保持原祥。11,陈仲,名定,也叫陈 仲子,田仲,於陵中子等,是战国时的著名贤士。 8,林放,字子邱,春秋鲁国人,是孔夫人的得意弟子之一 9,欧阳高,字子阳,高青人,西汉今文《尚书》欧阳之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10,胡母生,字子都,临淄人,西汉今文经学之一公羊学派的代表人物。 11,主父偃(?-前126年),武帝时期名臣。临淄人, 12,王应统(1664—1715),字绪光,号敏斋,祖籍山东长山县,出身书香门第 为山东总河中军副将改 任神木副将。后又历任江南总漕中军副将,文登副将等。提升创业河北总兵,镇守怀庆。 13,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另柳居泉士,山东淄川人 创作出《聊斋志》异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 文学遗产。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14,毕自严,周村王村镇西铺村人, 明天启年间官至户部尚书。子毕际有。 15,毕际有,周村王村镇西铺村人,曾官至江南扬州,后因事受牵连,罢官回乡。父毕自严。 16,刘鸿训(1565—1634),字默承,号青岳,周村太和庄(又叫刘家寨子)人崇祯即位任命这礼部尚书 ,东阁大学士又提拔为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即宰相),主持朝政。 17,刘一相(1542—1624),行二,字维衡,号静所,又号顷阳。周村太和庄人被任命为山西泽洲高平县 知县升为南京吏科给事中迁为陕西按察院司佥事,分巡陇右道 山卫知事。山西稷山县知县 18,孟雒川 ,济南府章邱县旧军镇人,阜祥,泉祥,瑞蚨祥,瑞蚨祥东家 19,史朝佐,字君辅,祖籍武定州人。被皇帝授翰林院庶吉士、监察御史任为贵州巡抚被晋升为太仆寺少 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晋升他为兵部右侍郎、兵侍郎等职 20,顾炎武,字宁人,又名绛、亭林,曾自称蒋山庸,江苏昆山人 21,李少君,字云翼,武帝时期齐国方士,临淄人, 22,淳于意 (约公元前205-)临淄人,西汉初期著名医学家,因曾任齐太仓长 23,薛凤祚(Xue Fengzuo, 1600-1680)中国数学家、天文学家。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卒于 清康熙十九年(1680)。字仪甫,山东益都金岭镇(今山东淄博)人。 24,扁鹊,姓秦,名越人,又号卢医,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 前三一O年),祖国医学的开创和奠基者,齐国人,被后世誉为“医圣”。 25,贾思勰,生卒年不详,北魏(公元386~543年)时人,曾任高阳(今山东临淄西北)太守。所著《齐 民要术》为我国人类文化史尤其是科技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 26,李化熙(1593-1669),字五弦,号长白小樵。祖籍山西省盂县,李化熙先后被任命为河州府推官、 河间府推官、天津兵备道、四川巡抚等职。他接皇帝圣旨周村今日无税,天天今日。 27,辕固,又名辕固生(“生”是“先生”的意思),今桓台县田庄镇辕固村人,是西汉《诗》学四大流 派之一《齐诗》的创始人。 28,蒋天钧,清道光年间山东博山,官居礼部次郎,与兄弟蒋天珍捐地建炉神庙,修洪觉寺(蒋家祠堂)今博山 公园北, 并重修红门,及颜文姜祠建筑群 。蒋今长之子。死后葬于博山城西二槐树。 29,高珩(1614~1696)字葱佩,号念东,淄川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入清宫至刑 部左侍郎,为清初有名诗人, 30,刘德培(?~1863)字雪田,后改为春田,淄川区开河村人反对清王朝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 31,孙之獬,山东博山和尚房村人,明天启年间进士,官至侍讲,清兵入关请降, 清世祖赐礼部右次郎 32,毕道远(1810-1889)字仲任,号东河。淄川县万家庄(今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万家庄)人。初任翰林院 散馆检讨、山西正主考官、记名御史、司经局洗马。1851年(清咸丰元年)充国史馆纂修,后历任翰林 院侍讲、侍读学士,文渊阁校理,顺天乡试同考官、广西正主考官,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 郎、兵部侍郎,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总督仓场。1882年(清光绪 八年)授都察院左都御史、顺天乡试副主考兼署兵部尚书。后任礼部尚书、经筵讲官、武英殿总裁、 玉牒馆副总裁兼管顺天府府尹。 33,焦云龙(1840-1901)字雨田。长山县丁家庄(今属淄博市周村区贾黄乡)人。历任陕西省三原、安康、 富平、长安、咸宁等县知事,绥德、商川知州,潼关厅同知等职 34,蒋其纶,清道光年间山东博山人,著名篆修。清人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三十卷初刻本题:"汉太尉 南阁祭酒许氏记,安邱王筠撰集,相国寿阳祁春浦夫子鉴定,益都陈山嵋、晋江陈庆镛订正,博山蒋 其崘书篆。" 35,吕尚 姓姜,名尚,字子牙,东吕乡东吕里人(今日照市东),其先祖伯夷掌管四岳有功,封于吕( 今河南宛县),子孙从封地改姓,故名吕尚。封吕尚为齐侯,都营丘,是为齐太公。36,齐桓公 (~公元前643年)吕(姜)姓,名小白,是春秋时吕(姜)氏齐国第十五代国君。推行“尊王攘 夷”的政策,救亡扶危,以顺讨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7,晏婴(约公元前585年~前500年)字仲,谥号“平”,故后人也称其为晏平仲,或尊称为晏子。齐国 夷维(今山东省高密)人。他继任齐国正卿,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朝,执政近五十年,是春秋时期 和管仲齐名的政治家。 38,仇维祯,字庸足,淄川县东官庄村人出生于穷苦人家,在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先后任户部、礼部、 刑部、兵部四部尚书,领北京兵部大司马衔。顺治皇帝下旨赐御葬,并亲笔御书茔林正面碑文:“赠 资政大夫、南京户部尚书、北京兵部大司马仇公维祯之墓。”并让山东巡抚张玉衡亲自督建仇家石林。 39,管仲(约公元前730年—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南)人管仲辅 佐齐桓公近40年人们把他安葬在齐国都城临淄城南的牛山上,为他树立了高大的石碑,永远纪念他对 后世的功德。 40,鲍叔牙 (~公元前644年)临淄人,春秋时齐国大夫,管仲、鲍叔牙多年友善,叔牙深知管仲有非凡 从公元前681年开始,齐桓公在这一旗帜下向外发展,取得了极大成功,雄霸中原三十多年。的治世 才能,始终如一地礼让、尊重、信任。 41,田穰苴 生卒年代不详,春秋末期齐国著名军事家因曾居官大司马,故历史上多以司马穰苴称他。齐 景公亲到城外迎接,并拜他为大司马,使掌兵权。 42,齐威王(?~公元前320年) 名因齐,田齐桓公田午之子。公元前356年继位,在位36年。以善于纳 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 43,孙膑 战国时杰出军事家。齐国阿(山东聊城地区)人,是春秋时期著名兵法家孙武的后代,原名孙宾 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了《齐孙子》即《孙膑兵法》竹简。经整理考证,得知《孙膑兵 法》分上下两编、30篇,11万多字,是我国古代军事著作 44,齐宣王 (?~公元前301年) 田辟疆,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4年 ,燕国发生内乱,他乘机发兵干涉。只50天就攻占了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市),几乎灭亡了燕国。 45,田 单 临淄人,系田氏王族远房子孙,世居安平(今临淄区皇城镇石槽盛),战国末以败燕复齐之 功,封安平君,相齐襄王。 46,左思 (约公元250~305年)字太冲,临淄人,西晋时著名文学家。《三都赋》构思十年乃成。一时京 城豪贵之家竞相传抄,洛阳纸张为之昂贵。左思由此,名倾“太康文坛”。 47,左棻(~公元300年)字兰芝,临淄人,西晋时女文学家,是我国最早的女诗人。晋武帝贵人也。永康 元年三月十八日薨 四月廿五日葬峻阳陵西徼道内 48,房玄龄 (579~648)名乔,字玄龄,号乔松,临淄人。公元637年(贞观十一年),唐太宗诏封房玄龄 等14位开国功臣为世袭刺史。卒后,太宗令其陪葬“昭陵”,谥号“文昭” 49,段成式 (约803~863年) 字柯古,临淄人,唐代文学家。系唐朝开国功臣段志玄裔孙。官至太常少 卿 50,高溪 字号白兔先生 男 春秋齐国世臣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等作乱,杀齐襄公自立,他用计诛除乱党, 拥立公子小白为齐桓公 51,宁戚 又作宁武 男 卫固人 春秋时齐国大夫,相国管仲用为大司田,主管农业生产,著有<<相牛经>> 一卷 52,国佐 男 春秋齐国世臣 公元前589年晋,鲁,卫,曹合兵伐齐,齐败他游说晋国主将欲克,订盟于袁娄 53,王廷扬,山东周村人康熙二十三年中武 举,但不喜做官,一生隐居于市 王应统父亲 54,刘孔怀,山东周村刘家寨子人,刘洪训之子 55 ,左熹, 临淄人过太原相、弋阳太守,后升殿中侍御史 左思父亲 56,段文昌,临淄人唐穆宗时(812~824)宰相。段成式父亲 57,段安节,临淄人唐代音乐家,官朝议大夫,著有《乐府杂录》《琵琶故事》各1卷。段成式之子 58,徐文骧,周村油坊街人,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进士、曾任刑部主事, 59,韩源 周村韩家窝(阿)村人 太仆寺卿管少卿事 60,韩取善周村韩家窝(阿)村人(万历五年,1577年)又考中进士,任工部主事。山西按察司分巡冀北道按察使 61,韩萃善 周村韩家窝(阿)村人,明万历二年(1574年) 考中进士,授官常州府推官; 62,徐华清(1788-1850)字际唐。临淄县(今淄博市临淄区)徐家圈村人临淄历史上惟一的武状元直隶提标 右营游击,后升任甘肃省参将升哈密协副将擢升福建陆路提督。后谥“威振侯 63,翟凤翀(公元1577-1634),字尔腾,号凌玄,山东淄川西河人,明末名臣。历任直隶吴桥(今河北省吴桥县)、邱县(今河北邱县)等地知事,河南道御史、辽东巡抚、山西按察使经历、南京光禄少卿、大理寺少卿、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等职 64,任浚(睿),字文水,号海王(一说字海王号汶水)。生于明万历二十三年(乙未,1595),卒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正月初二日,年六十二岁。益都县夏庄(今博山区下庄乡下庄村)人。 初任芮城知县,又调任榆次,御史监军大梁清军入关后,任浚被召入京,授户部左侍郎,督理京雀钱法。又晋都察右都御史。因管漕粮有法,三年后迁为刑部尚书 65,孙宝侗(1638--1677)字仲愚(一作仲孺)清初颜神镇人,是相国孙廷铨的次子(长子宝仍是赵执信的岳父王渔洋的妹夫),著有《惇裕堂集》行世。

如果我能穿越时空,与兰芝见面,我可能会对她说:

首先,我想对兰芝表示敬意和钦佩。她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勇敢和独立的女性,以其聪明才智和坚定意志,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她的生命经历非常令人感动,她的情况也令人深感同情。

我想告诉兰芝,她的故事已经被很多人传颂和铭记,她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她自己的时代和地域。她的勇气和决心,以及她的智慧和善良,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

我还想向兰芝表达我的同情和支持。我知道她生命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我也相信,她的坚韧和勇气将帮助她克服所有的困难。我会告诉她,她并不孤单,有很多人都在支持她和她的家族。

最后,我想向兰芝表示祝福。我知道她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了,但她的故事和影响将永远留存。我希望她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息,也希望她的家族能够继续发扬光大她的精神,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孔雀东南飞》刘兰芝形象赏析

摘要:《孔雀东南飞》的女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位有着传统美德的女性。她慎于言辞,端庄安闲,动静有度,执事勤苦,符合汉代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的要求。她不但有着无与伦比的外在美,同时也具备无可挑剔的内在美。在她的身上闪烁着现代女性意识:自尊、自强、清醒、刚毅,但是这一切不但没有给她带来好处,反而加速了她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刘兰芝 中国古代妇女道德

为什么一个体现封建妇女道德规范的妇女长期以来甚至到今天仍为人们所称引喜爱呢?为什么从刘兰芝遵循“三从四德”的道德实践中,人们仍能感受到什么是善良、坚忍呢?很显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封建妇女道德的丰富复杂的内涵。本文试从道德层面作粗浅分析,以期更全面发掘这一形象及作品的典型意义。

一、刘兰芝的道德风范

刘兰芝善良坚忍,勤于纺织,工于剪裁,也确实体现了劳动妇女的特点和品德。从妇女道德来看刘兰芝,在日常生活中,她不失为一位合乎汉代“三从四德”规范的淑女、贤妻和孝顺的儿媳。

11 刘兰芝的言行举止

(1)其言:作品《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求遣之辞,义正言婉;拜别之辞,贬己自责;密誓之辞,情真义重;谢媒之辞,颇有分寸。皆有规短可寻而不容越,皆能依对象处境的不同而有别,合乎“四德”要求。所谓“择词而说,不遂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受母钱币多,不堪母驱使。”是不忘长辈之善不言人过的措词。“本自无教训”“生小出野里”是严于责己,示卑弱以让人。“儿实无罪过”,仅此一句,回复亲娘的责备追问,吞下了多少委屈和苦衷。是“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的突出体现。

(2)其容:汉代对妇容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不必颜色鲜丽”;“沐浴以时,身不含垢”。从焦母对刘兰芝的指责和对“东家贤女”外儿的夸张看,大概刘兰芝平日忙于家务纺织之事而不遑打扮,这在焦母这个以儿子为“贵家子”的俗气之人看来,似乎有失体面,但刘兰芝所为,未失妇容。一旦被遣,依汉礼仪应着嫁时之装以“大归”时,她“事事四五通”严妆而出,令人有“精妙世无双”之叹。“细步”处,俨然大家风范。临别前对房中什物的捡点交待,可证平日操持的稳重和临乱不苟;拜别焦家的礼节和言行,足见其虽内心痛苦而容止安详。即使投身清池,也不忘脱履于岸,既可表明心迹,又可免无谓的牵连。真可谓“清闲宁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

12 刘兰芝的家庭人际关系

刘兰芝“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未违“三从”之教。主要表现在:

(1)对丈夫贞顺。刘兰芝首要的社会角色是妻子,她对焦仲卿恩爱始终,生死相依,无疑是出于夫妻情深。因为焦仲卿给予了她应有的理解、同情,在她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曾以微弱之躯,为她抵挡生活中的风雨,甚至到死,也未放弃对妻子的爱。但焦仲卿之所以如此,也离不开刘兰芝对为妻之道的恪守。

(2)对长辈的孝顺。刘兰芝两头均已丧父,但从她对焦刘二母的态度亦足见孝顺之德。在平日的刁难虐待下,她仍不忘“供养卒大恩”;被遣前焦母的“槌床大怒”和堂上拜别时焦母的冷酷,都说明婆母在以“义绝”驱媳,但刘兰芝言辞委婉,依礼行事,谨奉孝道。显然,这不是内在的自然情感的流露,而是对“曲从舅姑”道德规范的遵循。

(3)对幼辈的慈爱。刘兰芝膝下尚无子,从她对小姑的情义,可以看到她“和于家”的品德:“却与小姑别,泪落连如子。”洒下的是一片真情。“始扶床”“如我长”的感慨,“勤心奉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久,嬉戏莫相忘”的叮咛,感人至深。

二、刘兰芝之死

刘兰芝在被遣之后拒绝家长和官吏对她的操纵,以死抗争。她的死体现了妇女道德规范的人格标准,是殉情,也是殉道即“发乎情,止乎礼义”。

11 同焦母刘兄的冲突

虽然从礼法制度上讲,刘兰芝同焦母刘兄的冲突,是长幼冲突,但从道德层面上分析,则是一场善恶冲突。因为刘兰芝在她们面前,从无不是之处,而恰恰是焦母刘兄首先背弃了人伦道德。《孔雀东南飞》正是通过悲剧双方善恶对照以寄托其道德评价的。

12 个体的道德信念

源于自身的道德信念,是一定时代和社会的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内化的结果。刘向的《列女传》分类编定的古代妇女事迹,是对“母仪”“贞顺”“节义”“贤明”的形象解说;汉代诗歌《列女操》《贞女引》《高拘操》《雉朝飞操》和《杞梁妻歌》的风靡于世,正是妇女重品性操守风尚的曲折反映。同许多以毁容,断发,自尽以全人格的东汉女子一样,刘兰芝“人贱物亦鄙”的叹息,“进退无颜仪”的羞惭,“愁思出门啼”的悲愤,不也正是夫妻之情被毁,道德人格失落的双重痛苦吗?

13 刘兰芝的道德理念

在兄长令其出嫁的决定作出之后,刘兰芝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顺从兄长之意,嫁太守家以求终此一生,或可得荣华富贵;一是谨守与仲卿之约,宁为玉碎,不求瓦全。前者谓之“从父”之德,后者谓之“从夫”之义。正是这种情与义都处于两难的人生选择中,刘兰芝选择了后者。这种选择,既合乎“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的妇女生活理想,也合乎“从一而终”的封建妇女道德信条。

三、刘兰芝的形象

刘兰芝形象具有经久不衰的美学和伦理学价值,一个民族的道德是不可能断流的。尤其是那些至今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仍能发挥积极作用的道德规范和公共准则,更应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改造以发展新的文明。

首先,妇女道德是一定社会特定生产方式的产物,“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的自然经济,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式,几代同堂的家庭结构,聚族而居的村社环境,必然使谨夫妇,敬爹娘,和家人,睦邻里,存后人的道德观念有发生和存在的土壤。其次,家庭作为妇女道德的实践范畴,是长幼血缘亲情和男女天然关系的结合体,因而作为封建妇女道德的主体的婚姻家庭道德必然要更多地吸收和融注本民族长期形成的,诸如仁爱、宽容、恻忍、孝顺等。第三,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古代妇女处于社会和家庭的最低层,因而更多地继承和弘扬起中华民族厚德载物,于柔弱中求自强的精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妇女的这种自强和牺牲,不仅不会惊忧社会的安宁,反而会维系人类文明的延续,经过长期的历史选择而积淀为民族的共同心理和风俗习惯。

四、结论

长期以来,我们对刘兰芝形象的道德内涵仅以“善良”“劳动妇女美德”概括之而语焉不详。实际上刘兰芝不是受到封建家长迫害的一般古代妇女形象,而是一位“在忠实于家庭义务方面达到悲剧美最高峰”的古代妇女的典型,是体现封建时代完美的“妇德”的形象。她由淑女而贤妻而烈女的道德实践,概括了中国古代妇女道德的基本内涵。她的生活道路,体现了中国古代妇女的悲剧命运。这便是刘兰芝形象在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同时所具有的美学伦理学价值。

参考文献:

[1]从《孔雀东南飞》的人物形象看该诗的悲剧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1985 4

[2]刘兰芝艺术形象二题[J]锦州师院学报,1986 2

[3]试论《孔雀东南飞》的细节描写[J]广西师院学报,19882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5035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7
下一篇2023-09-27

随机推荐

  • 30岁好用的抗衰老精华

    30岁好用的抗衰老精华 30岁好用的抗衰老精华 ,皮肤老化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用护肤品来维持它的稳定性,避免老化问题的加速,让肤质保持更长时间的紧致。以下分享30岁好用的抗衰老精华

    2024-04-15
    46300
  • 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图解

    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图解  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图解,许多女性在购买眼霜后,不知道应该怎么用,当你在纠结眼霜用在水乳之前还是之后的时候,可别涂错了,下面为大家分享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图解。眼霜的正确使用方法图

    2024-04-15
    43500
  • 哪一种精华的性价比更高啊?

    雅诗兰黛小棕瓶——精华界的常青树啊!说到精华怎能没有大名鼎鼎的小棕瓶。这款精华与其说是入门抗老精华不如说是一款维稳精华。看似无功无过,其实它一直在帮助你的肌肤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里面添加了一些可人的保湿、抗氧化成分:角鲨烷、咖啡因、酵母提取

    2024-04-15
    43100
  • 蓝曜石控油细毛孔精华露好不好

    好。1、蓝曜石控油细毛孔精华露添加乳酸糖、冰川水等成分,可改善毛孔粗大、粗糙起皮等问题,帮助肌肤补水保湿,提亮肤色,同时调节水油平衡,使肌肤维持清爽状态。2、采用按压设计,方便使用和取量。想要双眼有神,平时就要注意眼部的护理,不要等到眼部肌

    2024-04-15
    32500
  • 神仙水和清莹露区别

    神仙水和清莹露区别如下:1、质地不同神仙水的质地是清爽不粘稠,水状;清莹露的质地是透亮清澈的水状,触感顺滑轻薄,水润感十足,没有香味。2、效果不同神仙水是一种精华水,化妆水后使用,上脸吸收快,不油腻,对闭口有一定作用,长期使用可以稳定肌肤,

    2024-04-15
    26700
  • 抖音护肤品套盒便宜能用吗

    抖音50元 护肤品靠谱 ,我就买过乳液 效果也非常好 ,温和 没有刺激性成分 很安全 ,乳液质地很轻盈 很好的推开 延展性很好 ,抹在脸上 轻轻按摩至吸收 ,皮肤特别的舒服 凉凉的 ,清爽不油腻 补水保湿效果也很好 皮肤非常的水润润不干燥

    2024-04-15
    25200
  • 精华液和精华乳的区别

    精华液和精华乳的区别在于性质不同、功效不同等。1、性质不同:一般情况下精华液的性质属于高保湿型的护肤品。精华乳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密度相对于精华液的要稍高一些,是一种功能性质的高营养护肤品。2、功效不同:一般情况下精华液的功效可以改善肌肤暗沉,

    2024-04-15
    34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