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后驱的优缺点
大家可能还记得,前不久一汽丰田锐志上市以来,就一直以“FR(前置后驱)轿车”为其最大卖点。到底前驱轿车和后驱轿车有多大区别呢?今天,汽车探索就与大家探讨一下前轮驱动和后轮驱动技术,为需要买车的朋友做个参考。后轮驱动(RWD)的定义:后轮驱动,英文全称RearWheelDrive。
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驱动形式其动力自发动机经由传动轴传递到后轮上,后轮为驱动轮负责驱动整个车辆,而前轮为导向轮负责转向,形象地说,就是前进时后轮“推动”前轮,带动车辆行进。采用前置后驱的车辆,其发动机一般纵向放置,发动机产生的纵向转动的力借由传动轴,传递至后驱动轴。
再转化为横向转动的动力,从而驱动后轮转动。后轮驱动的优点:1、操控性好:后轮负责驱动,令前轮可专注于转向工作,因此转向时的车辆反应更加敏捷;同时,因为一些组件从车辆前部移至后部,使整车的前后配重比可以接近或达到50:50的完美比例,大大提升了车辆行驶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所以操控性更加优异,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跑车采用后轮驱动的原因;2、起步加速表现好,舒适度高:车辆汽车起步、加速或爬坡时重心后移,后轮作为驱动轮抓地力增强,有利于车辆起步、加速或爬坡,提供更好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度;3、维修容易,前置后驱的安排使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等部件更接近驾驶室。
简化了操纵机构的布局和转向机构的结构,便于车辆的保养和维修。后轮驱动的缺点:1、成本较高,空间利用不便:后驱车部件多、组装复杂,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由于增加了传动轴,因此需要占去一定的车身空间,影响车内空间的布置分配,但是随着后轮独立悬挂系统的改进。
后驱车的空间可能有很大的提高余地;2、牵引力不足、转向过度:尽管一些部件被移到的后部,但是相对于前驱来说,作用于驱动轮(后轮)的重量还是相对较轻,而牵引力的特点是作用于发力点(驱动轮与地面接触点)的作用力越大,牵引力作用越稳定,因此牵引力不足一直是后驱车存在的问题。
后驱车在过弯时,由于减速重心前移,后轮抓地力减小,很容易导致转向过度,即一般所说的“甩尾”3、动力损耗较大:由于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需要多经过传动轴这一步才能传递到驱动轮,因此对于动力的损耗必然较前驱车大,一般的使用表现是后驱车较前驱车更废油一些。
前置后驱代表车型:丰田锐志、宝马3系、奔驰C级、法拉利599、凯迪拉克ATS-L、英菲尼迪Q50L、丰田皇冠、雷克萨斯IS等。前驱是汽车驱动形式的通用术语,即发动机前置,后驱(FR),这是最传统的驱动形式。前驱车辆的牵引性能优于前驱车辆。所谓驱动方式,是指发动机的布置和驱动轮的数量和位置。一般汽车都有前后两排车轮,其中由发动机直接驱动(或拉动)汽车前进的车轮就是驱动轮。按照驱动轮的数量可以分为两驱和四驱两大类。根据发动机在汽车中的位置和驱动轮的位置,两轮驱动可分为前后驱动(FR)、前前驱(FF)、后后驱动(RR)和中后驱动(MR)四种。四驱可分为全时四驱、非全时四驱、实时四驱和分时/分时混合四驱四种驱动模式。目前汽车上最常用的驱动方式有前驱、前后驱和全时四驱。
前置后驱是汽车驱动形式的常用术语,‘目目’即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Front—engine , Rear—drive,简称FR),是一种最传统的驱动形式。
所谓驱动方式, 是指发动机的布置方式以及驱动轮的数量、位置的形式。一般的汽车都有前、后两排车轮, 其中直接由发动机驱动转动, 从而推动(或拉动)汽车前进的车轮就是驱动轮。按照驱动轮的数量, 可分为两轮驱动和四轮驱动两大类。
根据发动机在汽车的位置以及驱动轮的位置, 两轮驱动又分为前置后驱(FR)、前置前驱(FF)、后置后驱(RR)、中置后驱(MR)等四种形式。四轮驱动又可以分成四种驱动模式:全时四轮驱动(Full-Time)、分时四轮驱动(Part-Time)、适时四轮驱动(Real-Time)和分时/适时混和四轮驱动。目前, 在轿车最常用的驱动方式是前置前驱、前置后驱和全时四轮驱动三种形式。
目前,民用轿车常用的是前置后驱(FR)、前置前驱(FF)形式,最近四轮驱动形式也开始在轿车中出现。
前置前驱:
优点
1.省略传动轴装置,减轻了车重,结构比较紧凑;
2.有效地利用了发动机室的空间,驾驶室内空间较为宽敞,并有利于降低地板高度,提高乘坐舒适性;
3.发动机靠近驱动轮,动力传递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
4.发动机等总成前置,增加前轴的负荷,提高了轿车高速行驶时的操纵稳定性和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5.简化了后悬架系统;
6.在积雪或易滑路面上行驶时,靠前轮牵拉车身,有利于保证方向稳定性;
7.汽车散热器布置在汽车前部,散热条件好,发动机可得到足够的冷却;
8.行李箱布置在汽车后部,所以有足够大的行李箱空间。
缺点
1启动、加速或爬坡时,前轮负荷减少,导致牵引力下降;
2前桥既是转向桥,又是驱动桥,结构及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维修保养困难。
3前桥负荷较后轴重,并且前轮又是转向轮,故前轮工作条件恶劣,轮胎寿命短。
4前轮驱动并转向需要等速万向节,其机构和制造工艺较为复杂。
5一旦发生正面碰撞事故,因其发动机及其附件损失较大,维修费用高。
前置后驱:
有点
采用了前置后驱驱动型式的整车具有如下优势:
1在拼合良好的路面上启动、加速或爬坡时,驱动轮的负荷增大(即驱动轮的附着压力增大),其牵引性能比前置前驱型式优越;
2轴荷分配比较均匀,因而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并有利于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3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等总成临近驾驶室,简化了操纵机构的布置;
4转向轮是从动轮,转向机构结构简单、便于维修。
缺点
1由于采用传动轴装置,不仅增加车重,还影响乘坐的舒适性;同时降低动力传动系的传动效率,影响了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
2纵置发动机、变速器和传动轴等总成的布置,使驾驶室空间减小,影响乘坐舒适性;同时,地板高度的降低也受到限制;汽车正面发生碰撞时,易导致发动机进入车厢,会对前排驾驶员造成伤害。
3在雪地或易滑路面上启动加速时,后轮推动车身,易发生摆尾现象。
采用前置后驱方式的客车,易于由货车改装,与货车通用的部件较多。除具有相似于前置后驱货车的优缺点外,还存在如下弊端:
1由于发动机罩突出于地板之上,降低车厢内的面积利用率,并导致了车内噪声大,隔热、隔振比较困难,影响了乘坐舒适性;
2前轴容易过载,轴荷分配不够理想,影响了操纵稳定性;
3由于前悬受到限制,导致后悬过长,上坡时容易刮地。
近年来,随着城市公交车进一步向准低地板、超低地板方向发展,大客车的驱动型式已呈现出由后置后驱取代前置后驱的趋势。
扩展资料:
所谓驱动方式, 是指发动机的布置方式以及驱动轮的数量、位置的形式。一般的汽车都有前、后两排车轮, 其中直接由发动机驱动转动, 从而推动(或拉动)汽车前进的车轮就是驱动轮。
按照驱动轮的数量, 可分为两轮驱动和四轮驱动两大类。根据发动机在汽车的位置以及驱动轮的位置, 两轮驱动又分为前置后驱(FR)、前置前驱(FF)、后置后驱(RR)、中置后驱(MR)等四种形式。
四轮驱动又可以分成四种驱动模式:全时四轮驱动(Full-Time)、分时四轮驱动(Part-Time)、适时四轮驱动(Real-Time)和分时/适时混和四轮驱动。目前, 在轿车最常用的驱动方式是前置前驱、前置后驱和全时四轮驱动三种形式。
参考资料:
优点: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形式平顺性。
缺点:配有传动轴,车重增加,降低动力系统的传动效率,也就是比较费油。驾驶空间减小,后排地板中间有突起。
前置后驱是指发动机放置在车的前部,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通过变速箱后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至车辆后排轮 胎,这种驱动形式比较传统,一般在货车和部分轿车上采用。
前置前驱:
前置前驱,是指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驱动形式。这是1970年代后才真正兴起和在技术上得以完善的驱动形式,大多数中、小型轿车都采用了这种驱动形式。其将变速器和驱动桥做成了一体,固定在发动机旁将动力直接输送到前轮驱动车辆前进,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拉”着车辆前进。
紧凑型MPV前驱、后驱如何选
前驱还是后驱?相信非专业人士很少会刻意关注这项参数,但对于MPV车型来说,不同的驱动形式却能带来不同的产品属性和驾乘体验。自主紧凑型MPV车型中,既有以老将五菱宏光代表的后驱阵营,又有开瑞K50代表的前驱新生代,消费者购车面临双重选项。
技术要点——构造不同、各有所长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从操控和动力角度看,后驱车的转向轮和驱动轮前后分开,动力强特别是上坡牵引力大。但后驱车中央传动轴、整体后桥等传动装置构造相对复杂,对油耗、车内空间、舒适程度等指标产生了负面影响。
前驱车的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等驱动装置集中在发动机舱附近,恰好弥补了后驱车的不足,空间舒适、油耗低、安全性高,但动力上比后驱车稍显吃亏。在MPV车型市场中,进口、合资的别克GL8、本田奥德赛、大众途安、日产贵士等均采用前置前驱布局。
采用后驱动力的MPV,除了奔驰唯雅诺等高档MPV外以自主紧凑型MPV居多,其中五菱宏光、风行菱智、北汽威旺M20等车型多采用前置后驱结构,部分车型的后悬架结构采用钢板弹簧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加大扭矩输出、加强载物能力,由此也引来质疑声。相比之下,开瑞K5 0代表的前驱新生代不仅采用了中高端MPV普遍应用的前驱布局,而且依托轿车平台研发、制造,彻底回归MPV的乘用车本色。
选车要诀——认清需求、家用选前驱
那么,消费者在前驱、后驱之间如何选择呢?答案是,认清自身的购车需求,根据前驱、后驱各自优势进行选择。有乘用、商用双重需求的消费者,不妨对五菱宏光所代表的既能拉人又能载货的后驱车多加关注。对家用车的消费者来说,开瑞K50代表的前驱紧凑型MPV相比后驱车型优势更大。
空间舒适:空间是MPV的灵魂,前驱车结构简单,可释放出更多驾乘空间并降低车内地板高度,不会出现后驱车后排座椅下的大鼓包。同样是七座布局并且车身尺寸接近,前驱车可发挥出最佳的空间效益和舒适感。如开瑞K50代表的前驱MPV,车内普遍地板平整,可以让后两排乘客长时间乘坐更自在。
燃油经济:前置前驱车的传动装置集中在发动机附近,省去前置后驱车由发动机到后轮的传动过程,传动效率明显提高;同时前置前驱车还省去后驱车的传动轴等装置,车身重量减轻。传动效率高、车身重量轻,前置前驱车的油耗因而普遍低于后驱车。同样是15L排量,搭载全国十佳发动机的开瑞K50百公里综合油耗仅69L。
安全性高:由后轮推动车身的后驱车,在雪地或易滑路面上启动加速时,易发生甩尾现象,而由前轮提供牵引力的前驱车行驶更稳定。另一个因素,前置前驱车的发动机等动力总成前置,增加前轴的负荷,提高了轿车高速行驶时的操控稳定性和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紧急刹车不易跑偏、制动距离短。配备四轮碟刹的开瑞K50百公里制动距离445m,比同级后驱车少近4m。
综上所述,前置前驱、前置后驱这两种驱动方式,消费者并不难选择。有商用需求用户的可选后驱车型。而舒适、安全、油耗对于家用车用户更重要,建议选择开瑞K50代表的前置前驱MPV。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