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峁村是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红石桥乡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610802209204,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610802。邮政编码为719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912 ,车牌号码为陕K。韩家峁村与武松界村、王连圪堵村、闹牛海则村、双红村、马路湾村、房梁村、红石桥村、井界村、油房湾村、肖峁村、柳卜台村、西左界村相邻。
韩家峁村附近有烂庙梁遗址、古城界城址、肖家峁遗址、镇北台、榆林红石峡生态公园等旅游景点,有榆林豆腐、榆林山地苹果、榆林马铃薯、柠条、榆林羊杂碎等特产。
晋侯燮墓出土鸟尊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夏朝是否存在的问题,似乎已经大致尘埃落定了。夏王统治的中心范围,如果以学术界认可的夏文化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来看,主要在河南省的河洛地区和山西省的运城盆地一带。 如同殷墟是商朝遗址的称号一样,夏墟这个词,指的就是夏王朝都城的遗址所在。那么,二里头遗址是不是就是夏墟呢?山西晋侯墓出土的珍贵文物青铜器鸟尊,或许能揭开这个迷底! 夏墟的来历,寻找夏朝的开始 夏墟,意思是夏国的废墟,也即夏朝都城的废墟。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夏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 「 ”分唐叔以大路……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左传·定公四年》 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咱们后面再讲。先回到当代看看夏墟的寻找过程。 1926年,中华民国成立不久,日本尚未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国内处于短暂的和平建国时期。这一年,有着「 ”中国考古学之父”之称的李济先生,在当时的山西省夏县西阴村主持了一次史前考古。 就是这次考古,揭开了中国考古学界寻找夏墟的序幕。 李济 「 ”选择西华阴村。。。部分原因也是由于它的位置正处在传说中夏王朝—中国历史的开创时期的王都地区的中心。”《李济自叙》 两年后,由董作宾主持的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掘,则是学术界通过考古学证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 殷墟虽然发现了,但由于后来抗日战争的爆发,寻找夏墟的工作不得不终止。这一停就是几十年。 1959年,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后,才由徐旭东先生主持,带队去豫西地区实地考古勘察。寻找夏朝的工作重新开始了。 徐旭生(1888~1976),名炳昶,字以行,河南省唐河县人。 徐旭生 徐老早年留学法国。 1919年归国后,他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教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编辑,研究员,中国史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1949年后,他出任北平研究院领导小组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等职,著述等身。 徐旭生先生作为夏文化研究的先驱者,很早就在《略谈研究夏文化问题》一文中指出,关于夏朝遗迹: ”有两个地区应该特别注意:一是豫西地区的洛阳平原以及嵩山周围,尤其是颍水谷的上游登封、禹县一带;二是山西省西南部分汾水下游一带。「 ” 夏禹贡地图 1959年夏,72岁高龄的徐旭生先生带队实地考察了河南告成、石羊关、阎砦、谷水河、二里头等重要遗址,并在此基础上写成了《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 这篇文章首次明确了「 ”以探索夏文化为学术目标”所进行的田野考古工作,被认为是寻找夏朝里程碑式的开山之作。 从此,中国考古学界开始有目的、有计划地探寻夏文化。 徐先生发表的「 ”(二里头遗址)那在当时实为一大都会,为商汤都城的可能性很不小”的论断,则成为了后来考古发掘二里头遗址的原动力。 二里头出土夏代玉璋 回到现在。 通过对60年的二里头田野考古工作成果和其他考古成果的综合研究,学术界基本确立了中国古代: ”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期商文化「 ”一脉相承的发展序列。 而1970年代开始的对山西夏县东下冯、山西襄汾陶寺等遗址的发掘,则把夏墟探索的范围扩展到了晋南地区。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把二里头文化分为”二里头类型「 ”和「 ”东下冯类型 ”两种。 山西夏县禹王城 由此看来,河南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建成,基本上算是中国考古界对夏朝存在的一种初步共识。二里头遗址似乎就是夏墟无疑了。 且慢! 和河南安阳殷墟不同的是,二里头遗址并没有发现城墙,也没有殷墟那么多文物遗存,更遑论文字。 按照国际上对于文明认定的三大标准”城市,青铜器,文字「 ”来看,把二里头确定为夏都,确实还是存在不小的争议的。还是让我们去史料中寻找一下夏墟的记载吧。继续往下看。 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石磬 夏桀的都城,安邑在哪里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夏文化,这个是无可争议的。被考古学者分为四期的二里头文化,是不是都属于夏文化,则存在较大争论。 那么,历史上的夏墟到底指的是哪里呢?深入研究,原来古人早已说明。 夏朝当然是存在的! 夏朝建立之初,有远方的部落进贡了一些青铜原料,于是夏禹就用这些原料铸造了九鼎。九鼎后来成为传国之宝。这事见于春秋时期的《左传》。 「 ”昔夏之力有德也,远方图物,页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左传 宣公三年》 上博藏夏代青铜鼎 九鼎的存在,屡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中。汉代史官司马迁也确认了这件事。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鼎迁于夏商 。"《史记 封禅书》 夏禹铸九鼎的事迹,其实反映出夏朝初年的两个事实: 第一,夏初确实具备了冶炼青铜、铸造复合范青铜器的能力。 第二,夏初夏国统治的范围内极有可能还没有发现铜矿。 二里头出土铜铃,和临汾陶寺出土物极为类似 也就是说,夏人的青铜原料多为舶来品。 因此,夏初的青铜还属于和后世黄金类似的贵重物品,极为稀少和珍贵。 夏人的日用器应为陶器和石器。 夏初尚未进入铜石并用时代。还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的过渡期。 但虽然如此,大夏朝的建立,还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尧舜时期,刑罚不出本国。而大禹继位后,大会诸后(古国小王)于涂山,还斩杀了晚到的防风氏! ”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 ”《国语·鲁语下》 这一行为标志着大禹的号令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国,而在其他古国亦有效。华夏大一统的局面初步形成了。 魏国都城安邑遗址 理论上,帝尧都于山西临汾陶寺,帝舜亦然,大禹继承虞舜的位置,也应该建都于临汾陶寺。那为何夏朝的都城会搬迁到河南偃师二里头去呢? 再者,史料记载,「 ”桀都于安邑”,安邑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 并且,商汤伐夏的鸣条之战发生地鸣条岗,就在运城市夏县附近。夏朝最后一个都城,应该就是夏县东下冯遗址。这里才是史料上所说的夏墟!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桀都安邑,汤升道从陑,出其不意。陑在河曲之南。),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地在安邑之西,桀逆拒汤。),作《汤誓》。「 ”《尚书 汤誓》《尚书正义》 这段话的意思是:伊尹辅佐商汤讨伐夏桀,从黄河河曲之南的「 ”陑”这个地方渡河,于是与夏的军队在鸣条岗附近大战,商汤在此发布了讨伐夏桀的战争宣言《汤誓》。 陑,就是山西永济县,黄河古风陵渡口所在地,倄函古道的必经之地。灭夏的商汤,就是走这条倄函古道,绕过了太行天险,讨伐夏桀的。 陑地图 而鸣条岗,则在山西运城市境内,中条山北,柏王山之南。是东起夏县,西至临猗的一个海拔约为600米,相对高度150米左右的黄土岗。 那么,史料上还有关于鸣条岗的记载吗? 孟子说,大舜死于鸣条岗。 ”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 ”《孟子》 而到了汉代,鸣条岗为夏朝都城,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 ”东南数十步临安邑道,北数十步临运城道。。。面中条山,如列屏障。中开广原,为虞夏帝都所在。”《汉征士卫公讳皓之墓碑》 由此看来,山西运城夏县才是古人认为的夏墟所在。夏桀的都城,应该就是古称安邑的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 晋侯墓地的发现,出土文物证明夏墟确在夏县附近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山西的历史。 山西,简称晋。因周代诸侯国晋国得名。 晋国,是西周早期分封的诸侯国。直到春秋晚期三家分晋,建立韩、赵、魏三国之前,晋国一直是周代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山西晋祠 晋国的第一位国君,叫做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 相传周成王和叔虞玩耍,用桐叶剪了一个圭送给叔虞,并对叔虞说:「 ”把这个封给你”。 这事很快传到了辅政的周公耳朵里。 周公曰:「 ”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就把叔虞分封到了山西,建立了唐国,后改称晋国。 叔虞因封于唐这个地方,故被称为唐叔虞。唐叔虞的封国唐,就是夏朝废都的所在。 「 ”分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服虔曰:「 ”大夏在汾、浍之间。”《左传 定公四年》 曲沃晋侯墓地示意图 那么,唐叔虞所封的唐(夏墟)到底在哪呢?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唐国,地在黄河和汾河之东。 「 ”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于是遂封叔虞于唐。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故曰唐叔虞。”《史记 晋世家》 由此看来,夏墟,当在汾河流域是没有疑问的。这样就好办了。 从逻辑上讲,如果在汾河流域发现了晋国国君的墓地,则晋国的所在地就能确定。晋国所在地就是夏墟的地理位置!那么,晋侯的墓地找到了吗? 你别说,还真找到了! 晋侯苏钟和铭文 1962年,北京大学邹衡先生,在山西南部的翼城和曲沃地区,发现了天马-曲村古文化遗址。 该遗址东西长3800米,南北宽2800米,面积高达1064万平方米,是西安沣西、沣东二遗址之总和,也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大的西周时期遗址。 1992年,考古学家开始发掘清理被盗的1号和2号大墓。却没有想到,一下子发现了9组共19座晋侯及晋侯夫人墓葬! 「 ”唯王卅又三年……六月初吉戊寅,旦,王各大室即位……”《晋侯稣钟》 其中,114号墓主人,就是唐叔虞的儿子,改国号唐为晋的第一代晋侯燮父。 下面这件青铜国宝晋侯鸟尊就出土于此墓。 山西省曲沃县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 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 ”鸟与象,是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尤为晋人所钟爱。。。鸟尊铭「 ”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这件国宝的拥有者就是改唐为晋的第一代晋侯——燮父。「 ”《山西博物馆解说词》 晋侯燮,姬姓,晋氏,名燮(亦作燮父),周武王之孙,唐叔虞之子,晋国第二任国君。 唐叔虞死后,他继承了晋侯的爵位,并将国号"唐"改为"晋"。 晋侯燮的墓葬被发现足以证明: 《左传》和《史记》所记载的唐叔虞始封之唐(夏墟)就在此地!就是发现墓地的山西翼城、曲沃地区! 晋侯墓地出土西周玉鸟 我们终于可以下个结论了。 结语 晋侯墓地所在的曲沃县北赵村,距离夏桀都城安邑(夏县东下冯遗址),直线距离不到80公里,此地当为唐叔虞首封的夏墟无误。 史迁曰,”大禹凿龙门通于大夏。「 ” 山西省河津市黄河龙门 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市,黄河到此豁然开朗。 龙门距离东下冯直线距离仅有100公里左右。汾河横亘在河津市和夏县之间。 ”禹凿龙门通大夏”《史记 秦始皇本纪》 ”古者禹治天下。。。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 ”《墨子 兼爱中》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 ”《左传 昭公元年》 从上可见,最迟到商末周初之际,人们普遍认定,”山西曲沃到夏县一带就是夏桀的都城所在「 ”,也就是夏墟所在。 夏县附近的山西地形图 夏桀都于安邑(运城夏县东下冯村附近),与商汤战于山西运城鸣条岗,战败后走山西垣曲县,再到济源县经轵关陉进入河南,最后逃到山东定陶。 后来,夏桀在定陶再次战败,被商汤流放到南巢。晋侯燮墓出土的青铜器鸟尊足以证明,夏墟就在山西夏县! 既然如此,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又是怎么回事呢?它和夏墟有关系吗?请听下回分解。
“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这就是“爨”字。“爨”,读作cuàn。它的主要义项有两个,一是“炊爨”,一是“姓氏”。在山西夏县境内,就有这样一个名字叫“爨”的村庄。那么它有什么来历呢?
关于“爨村”村名的来历,有两种不同说法。
一种是“炊爨”。据传说,当年韩信攻打魏都安邑(今夏县禹王城,距爨村十二公里),在这一带屯兵。因此当地留下了许多与齐王韩信有关的地名。当年驻军的村庄都称“韩王村”,为示区别,分别呼作“陈家韩王”“乔家韩王”“樊家韩王”“双庙韩王”“上铺韩王”“双城韩王”等等。还有的以“师”命名,呼做“上师”“南师”“师冯”。至于“爨村”,则是因为驻扎火头军,是炊爨之所而得名。
一种是“姓氏”。认为爨村得名可能与魏国大将爨襄有关。《战国策·魏策》载,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魏王赏巴宁、爨襄良田各十万。这位爨襄,被认为是“古籍中有记载的爨姓第一人”。因为这里属爨襄食邑,故有“爨村”或“爨乡”之名,亦有爨姓人家。今天爨村早已没有了爨姓,而在与夏县毗邻的平陆县大山里,后南吴村、石穴村等却有几户爨姓人家悄然存在,而且附近还有一个“爨坡村”。这里的爨姓有可能是从几十里外的夏县迁来的,他们或许就是爨村人的后裔。
在山西有个叫爨的地方,是个村子,它在中条山下,山西夏县境内,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 历史 了,它在魏国的故都安邑城附近。关于它的来历,还真有不同的说法与故事呢!
史书记载在秦末楚汉战争时,项籍立魏国贵族魏豹为西魏王,王河东郡,都安邑。汉王二年,魏豹降汉,不久又叛汉归楚,刘邦派郦食其游说不听,遂命韩信率兵攻魏,魏豹盛兵塞临晋,杜绝关河通道,韩信采用疑兵之计,佯装陈船欲渡临晋,暗中伏兵,从夏阳用木罂渡河,一举击灭魏军,俘获了魏豹。当地人传说,韩信攻打魏都安邑,也就是现在的爨村12公里,便留下了与战争有关的地名。爨村是因为驻扎火头军炊爨之所而得名。爨村村东的一大片耕地就是当时汉军演武练兵的场所。
还有一种说法,爨村得名是与一位魏国大将爨襄有关,魏惠王九年,公叔座为魏将,与韩、赵战于浍北,擒获韩国大将乐祚。魏王大悦,要以百万良田赏赐公叔座,他谢辞说,这都是大将巴宁与爨襄的功劳。于是,魏王就赏赐巴宁与爨襄良田各十万。这位爨襄被后世认作爨姓第一人,他是安邑人,当地有爨村、爨乡之名多与爨襄有关。
爨村这个地方,从秦开始,到现在一直承载着中国 历史 ,丰富发展中国文化,此地不仅记载了秦汉史,还形成了中国民族史上一个重要部族、民系。增添了中国族谱学中新的姓氏,爨村地名本身,也蕴含着丰厚的文化意义。这个村庄,古朴而鲜活,它固执有礼,又带着一份安逸,守候在大山之中。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教我们这个字。说是大火烧锅,水都cuan了(1980年)。这几年通过网络,才知道上面的兴的头不是锅,是多人举鼎……我名字就是兴。所以才有趣去查一下的。
在山西有个叫爨的地方,是个村子,位于中条山下山西夏县境内,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 历史 了。
爨村处于魏国故都安邑城附近,史书记载:在秦末楚汉战争时,项藉立魏国贵族魏豹为西魏王,王河东郡,都安逸。汉王二年,魏豹降汉,不久又叛汉归楚。刘邦派郦食其游说不听,随命韩信率兵攻魏,魏豹胜兵塞临晋,杜绝关河通道,韩信采用疑兵之计,佯装沉船欲渡临晋,暗中伏兵,从下阳用木罂渡河,一举歼灭魏军,俘获了魏豹。当地人传说,韩信攻打魏都安邑,也就是现在的爨村12公里,便留下了与战争有关的地名。爨村是因为驻扎火头军吹爨之所而得名。爨村村中的一大片耕地,就是当时汉军演武练兵的场所。
还有一种说法,爨村得名是与一位魏国大将爨襄有关。魏徽王九年,公叔座为魏将,与韩、赵战于浍北,擒获韩国大将乐祚。魏王大悦,要以百万良田赏赐公叔座,公叔座谢辞说:这都是大将巴宁和爨襄的功劳。于是魏王就赏赐巴宁和爨襄良田各十万亩。这位爨襄被后世认作爨姓第一人,他是安邑人,当地有爨村,爨乡之名多与爨襄有关。
爨姓源自云南曲靖,曲靖有大小爨文化,大爨位于曲靖市陆良薛官堡,小爨位于曲靖麒麟区。
不稀奇,不稀奇,地大物博的中国不稀奇!
安徽省黟县,黟读[yī],从字面上理解,“黟”的意思是很黑的意思。你说这个县黑吗!
安徽省歙县,歙字有两种读音,一种读:[xī],另一种是读[shè]。歙县读后一种:歙[shè]县。
山西省隰县,隰县的“隰”字读:[xí ]。
河北省蠡县,“蠡”字有两种读音:[lí]和[lǐ]。读后一种。
浙江省嵊州。嵊读[shèng]
安徽省濉溪县。濉读[suī]。
辽宁省岫岩县。是岫玉的故乡。岫读[xiù]。
山东省临朐县。临朐的朐读[qú]
重庆市綦江县。綦江的綦读[qí]
“爨”读作cuàn,是中国一个稀少的姓氏。相信这个村子以前有很多人姓“爨”,才叫这个名字吧。
爨姓虽然稀少,但在书法史上特别有名。有两块著名的碑是以“爨”为名的,被称为“二爨碑”,分别是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是很多书法大家学习的范本。
爨宝子碑:
爨龙颜碑:
可能与云南的爨姓有关系。
成年以后,我几乎天天接触这个爨字。因为我当年就工作在爨乡。至于山西夏县境内有一个名叫“爨”的村庄,村口照壁上面大大地写着一个爨字,则是第一次听说并看见照片。
前几年,有一个著名的小村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就是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古往今来,许多北京土著居民自称来自山西省的大槐树底下。既然如此,两地都有一个叫爨的村庄,村口照壁上面同样大大地写着一个爨字,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人们根据《新华字典》解释说,爨有几个意思;一是生火做饭。二是灶。三是姓。我以为爨的含义是多方面的。
第一,爨是一种或几种民族的古称。我国人口数量排第六的彝族,有许多种称呼,其中就有一种称呼是爨,或者叫爨蛮。古代的东爨乌蛮和西爨白蛮,后来就发展演变成现今的彝族和白族。另外,哈尼等少数民族也曾经称为爨蛮。
第二,爨是古代一片辽阔的封疆。东汉末年,有一个地理实体叫做南中地区,包括现在的云南省和四川、贵州的一部分,这是是蜀国的大后方。南中地区辖牂柯,越隽,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七郡。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及以后,这里就是叫爨乡或者叫爨地。其中贵州和云南东部的个别地方叫东爨,云南大部叫西爨。这片地方唐代建立了南诏国,宋代建立了大理国。
第三,爨是古代云南的一个大姓。南诏以前,爨姓和霍、孟、雍一道成为云南最显赫的家族姓氏。南北朝时期,爨姓实际统治了整个南中地区,而且世袭罔替。有学者在研究爨姓是汉化的彝族,还是彝化的汉族,愚以为民族融合是必然趋势,不可能量化清楚的。传说中的爨氏后人填报的民族是汉族。
第四,爨是一种政治军事力量。唐宋时期,云南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叫做三十七部,有时又叫做三十七爨部,三十七蛮部。大理国就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大理国为了推翻大义宁国,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至少与他们举行过三次会盟。
第五,爨是一种书体。这种书体由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的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为126号,坐落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的爨宝子碑和编号为127号,坐落在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的爨龙颜碑保留了下来。两种书体别具一格,被誉为隶楷极则。
山西夏县境内叫“爨”的村庄,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会不会和古代南中地区的爨文化有某种联系呢?
河南南阳、洛阳亦有“爨”姓,据传从云南迁徙而来洛阳,后一支迁南阳,同根同源。
新石器时代县境内有人类聚居,有东李遗址、韩家窑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西小王乡王家坟村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磨制石斧。原始社会后期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部落集团时期,属于东夷集团。有唐虞时期无棣山(碣石山)、有大禹治水之导河无棣水(无棣沟)。
夏县境为兖州之域。“九河入海处当属兖州”。《禹贡》载:“济水、河水之间一带是兖州。”
商县境属薄姑(又名亳姑、蒲姑)国地,治所在博兴县境内。
西周县境为无棣邑,因境内有无棣山、无棣水而得名。周灭商,姜太公封齐君建国于营丘。无棣邑为齐国北疆、渔盐之区,是华夏古老城邑之一。《左传》载:“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清《海丰县志》载:“今之武乐庆盐皆其旧境。”《宁津县志》载:“周,宁津属无棣邑。”《盐山县志》载:“周安王二十三年(公元前379年),盐山县为无棣地。”
春秋战国无棣邑,为齐国地。《史记》载“桓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63年),救燕返国,燕庄公遂送桓公入齐境。桓公曰‘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于是分沟(无棣沟)割燕君所至与燕国”。自此无棣沟以北地区划归燕国,沟为齐燕国界。
秦县境为厌次县,初属齐郡,后属济北郡。秦始皇以东有天子气,乃东巡以厌(读压)之,次舍于此,而得名,治所在今惠民县桑落墅北。楚、汉战争时期,县境为汉将韩信所据,筑有韩信屯兵的信阳城,位于信阳乡车里村。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县境置阳信县,属渤海郡,治所在信阳乡车里村信阳城。新朝渤海郡改迎河郡,随属之。
东汉 县境初属青州平原郡富平县,永平五年(62年)改为厌次县,延光元年(122年)改属冀州渤海郡阳信县,延康元年(220年)阳信县改属青州乐陵郡。
魏晋县境属冀州乐陵国阳信县。晋末国改郡,为乐陵郡阳信县。
东晋十六国县境为阳信县地,晋咸和二年(327年)属后赵。晋太和元年(366年)属前燕。晋太元七年(382年)属前秦。晋太元二十年(395年)属后燕。晋义熙五年(409年)属魏。
南北朝 县境为阳信县,南朝宋属冀州乐陵郡,后属北魏青州乐陵郡。北魏熙平三年(517年)冀、瀛州并为沧州,阳信改属沧州乐陵郡。后为东魏、齐地。高齐天保七年(556年)厌次省并入阳信县,阳信县移治马岭城(今惠民县),为附廓县。
隋无棣县,开皇六年(586年)析阳信县北部、饶安县东部置,属棣州,治庆云县于家店村。大业二年(606年),棣州改沧州,属沧州。大业八年(612年)废州置郡,属渤海郡。
唐无棣称上县,属渤海郡。贞观元年(627年)省并入阳信县。贞观八年(634年)复置。天宝元年(742年)沧州改称景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沧州,无棣随属。太和二年(828年)划属棣州,不久复属沧州。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无棣县,属河北道沧州。
后周无棣县,隶属河北东路沧州保顺军。后周显德六年(959年),置保顺军于无棣县东南二十里,治所在信阳乡城角村,军如下州,辖无棣一县。
北宋无棣县,于治平元年(1064年)移治保顺军城,称望县,即县治置军使。大观二年(1108年),属沧州景城郡保顺军。
金无棣县,属河北东路沧州保顺军。天会四年(1126年),金兵占沧州,无棣县入金。泰和三年(1203年),保顺军废,无棣属河北东路沧州。
元无棣县,属河北东路沧州。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南宋咸淳元年),无棣省并乐陵,以县治入济南之棣州,寻复置。是年,析无棣为东西二县,县境为东无棣属棣州,治信阳乡城角村。西无棣县隶沧州,即今庆云县,治于家店村。
明海丰县,属武定州。洪武四年(1371年),无棣县省并。明史载:洪武初州县俱废,洪武六年(1373年)六月,置海丰县(另旧县志载:明建文四年九月初四无棣改海丰),以县境有海丰乡,西北有海丰场取名,初属滨州,后属乐安州。宣德元年(1426年)乐安州改武定州,随属之。
清海丰县,属山东省济东泰武临(济南)道武定府。雍正二年(1724年),武定州改为直隶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武定州升为府,随属。
中华民国无棣县,属济南道。1913年2月,海丰县属山东省岱北道。1914年6月,海丰复称无棣县,属济南道。1925年10月,改属武定道。1928年,废道直属山东省。1938年2月,无棣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由冀鲁豫省代管。1939年7月,无棣县第二届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属冀南行政区第六督察专员公署。1945年9月,无棣县解放,无棣县属渤海区第四专区,治无棣城。是年10月,迁水湾街,11月,迁信阳城。1947年初,迁车镇小高村。1949年7月,第四专区改垦利专区,无棣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棣县,1949年10月6日,县政府迁无棣城。1950年5月,渤海区及所辖专区撤销,改属惠民专区。1958年10月,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属淄博专区。1959年1月,阳信县并入无棣县。1961年,专区与县恢复原建制,属惠民专区。1992年3月,惠民地区改滨州地区。2001年1月,滨州地区改滨州市,无棣随属。
附:1938年3月,日本侵略军成立伪“山东省公署”,全省划分为4道2市,无棣县属“鲁北道”。1940年7月,全省改设10道,无棣属武定道。1945年,日军撤离无棣,伪行政区废除。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瑶峰镇下辖村委会包括城东居委会、城西居委会、城南居委会、城北居委会、南关村委会、西关村委会、中留村委会、社西村委会、四董村委会、车寺后村委会、新城村委会、辛庄村委会、下埝底村委会、上优村委会、春燕新村村委会、大侯村委会、苏解村委会、结义村委会、下留村委会、北山底村委会、文德村委会、兴挪村委会、全村村委会、南师村委会、上北师村委会、下北师村委会、郭道村委会、陈村村委会、周村村委会、大洋村委会、石泉沟村委会、李家坪村委会、康家坪村委会、韩家后村委会、大庙村委会、张家坪村委会、神岭河村委会、郭家河村委会、井曹村委会、益民村委会。
青岛13个最美村落介绍
青岛13个最美村落介绍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如果身体暂时不能到达远方,那就让我们边忙碌边欣赏,把最美的风景保存在心上。以下为您带盘点青岛13个最美村落,欢迎浏览!
1鱼鸣嘴
鱼鸣嘴呈狭长月牙形拱卫着青岛,是青岛的“海上门户”。
它的最南端,陆地终端的海岬,是一个叫鱼鸣嘴的渔村。此名因陆地尖尖地插入黄海深处,状似鱼嘴,故得名。
该村三面环海,举目四望,片片白帆。西南风盛行的季节,大海波浪翻滚,惊涛拍岸,浪花洁白似雪,势如万马奔腾,其景颇为壮观,有“鱼嘴雪浪”之称。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岛的一个海湾
2金口村
据传,明末,渔民金姓父女最早在此泊舟避风,故称金家口,简称金口。
明朝后期,金口只是一个小渔港,后逐渐停泊商船。据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天后宫庙田碑记》所载,当时金口已成为商港。
金口天后宫就坐落在该村,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庙产雄厚、历史悠久、在全国沿海地区的天后宫中属上乘而闻名遐迩。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金口镇
3韩家民俗村
青岛韩家民俗村位于胶州湾北部,青岛高新区南端,坐落于古渔场和古盐场遗址之上。
韩家民俗村是中国海盐生产的发源地,天赐渔场。千百年来,男人航海、捕鱼、晒盐、经商,女人织网、种田、理家,创造了美丽的传说和文化。
民俗村以渔、盐、耕、读为主题,自2004年开发建设,已建成民俗园林、民俗大酒店、民俗博物馆、古船博物馆、古帆船队、民俗礼仪、民俗歌舞表演等项目,是山东最大的以海洋渔业、盐业、商业习俗、风土人情和集旅游、休闲、餐饮、娱乐为一体旅游胜地。
4雄崖所村
雄崖所建于1402年,是鳌山卫通辖的守御千户所,当时称为“雄崖守御千户所”,简称“雄崖所”,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古城为正方形,城有四门,各门都有门楼。现在雄崖所的城墙已全部颓塌,村中的东西、南北两条大街是当年所城的主要街道,所城的东西两门已无迹可寻,南西两门保留尚好。
雄崖所东临大海,西扼群峰,因其东北之白马岛上有一赭色雄伟断崖而得名“雄崖”。这里隔海与海阳、莱阳咫尺相望,有鸡鸣三县之美誉。
地址:雄崖所位于即墨市东北方向约45公里处,地处丰城镇北7公里处的海滨。
5青山村
青山村的房屋临海依山而建,这是一处典型的依山傍海、风光旖旎的山村。
青山、村落、渔港、海洋、海岛相互映衬,高低错落,形成了一道优美的渔村风情,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海、天画卷。
站在高处远眺,云雾在奇峰怪石间变幻,恍若仙境。
地址:位于崂山最东南端,地处崂山风景区核心景区太清游览区内
6毕家上流村
毕家上流社区大概有500多年历史,村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村民姓毕,还有几户徐姓、姜姓、阎姓的人家。据《毕氏族谱》记载 ,明朝成化年间,毕氏二世祖“理”,由山西云中迁此建村,因村建于李村河上游处,故冠毕姓全称“毕家上流”;又因被群山环绕,身处三河发源地,也称“三河源”。
山村,包裹在浓得化不开的绿意中。行走,千奇百怪的瓜果悬在头顶,在这里,能够勾起我们对乡村的依恋、记忆、牵挂,那山那水、那田那丘每一样都让人魂牵梦绕。
这是李沧区毕家上流社区百果山森林公园的一角,在很多毕家上流村民眼里,百果山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她,因世园会得以保留,因世园会得以扬名。 一处几乎与世隔绝的偏僻小山沟,在大都市的氛围里更彰显了原始村落的质朴与珍贵。
地址:青岛市李沧区世园街道毕家上流社区
7棉花社区
在青岛崂山深处,有一处美丽的村落,叫棉花村。依山傍水的小村落遍植果树,水土的原因,这里的樱桃、杏子特别甜美。春季花开遍野,夏秋果实累累,景色宜人,农家宴卫生干净口味十足。
这里可不是因为盛产“棉花”而得名的,因该村处于山花绵延的山涧之中,古时名为“绵花”,后演化为“棉花村”。
2015年,棉花社区入选农业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街道驻地东约10公里
8九上沟
九上沟生态园地处铁橛山下,是有名的老区,地形优美,林深谷秀。
春天的九上沟,樱桃、杏树,花潮涌动,芬芳四溢,俨然一幅“浓涂淡抹总相宜”的水彩画。
百年老树,虬枝盘曲,蔚为壮观。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胶南铁山街镇境西5公里铁橛山下
9长阡沟村
长阡沟村北依藏马山,南靠陡崖子水库,地处丘陵,5个自然村散落在藏马山的山谷间,据传,清朝乾隆年间臧姓从琅琊台迁此立村,因此处地处狭长山沟,故名长阡沟。
山峦跌宕俊秀,湖光山色,田园牧歌,生态植被丰实,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加之气候宜人,区位适中,有“东有崂山,西有藏马”之称。有人将长阡沟村的美景誉为“青岛的九寨沟”。
长阡沟像极了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绽放着人生中最美的花样年华。“春观百花夏赏水,秋观红叶冬赏雪”是对小村的精辟诠释。 2014年,长阡沟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藏南镇(胶南市区沿204国道前行至藏南镇政府,沿芙蓉路向西北方向行进7公里即到)
10雕龙嘴村
这是一个古朴宁静的小渔村,依山傍海,风景秀丽。
当地村民种茶捕鱼、养殖海参,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
它的美不是高调、醒目的,雕龙嘴的美需要仔细品味,慢慢感受。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
11玉皇庙村
胶州玉皇庙村因村东供奉玉皇大帝庙而得名,远有碧沟河、王母井、韩信道等美丽的传说,近有“乔老县长”组织民兵英勇抗敌的故事为后人传颂。
是一个孕育着璀璨的地域文化和富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村庄,同时也是山东省级旅游特色村。
胶州玉皇庙村清代时期水源充沛,建筑风格以徽派为主。
从2013年起,当地有关部门投资80万对200户村民房屋按照“老胶州”徽派建筑风格进行统一修复,初步形成了古朴典雅、风格独特的乡村生态旅游特色村貌。
地址:山东青岛胶州市胶北镇玉皇庙村
12西三都河村
在莱西市姜山镇最西南端,有一处至今古貌犹存的明清古村落—西三都河村。
村庄南头有一株树龄600多年的黑檀古树,远远望去,粗大树干上的树冠像一柄硕大无比的巨伞,庇护着古村落的芸芸众生。
古村落大街两旁,保留着至今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民居。
现西三都河古建筑风貌犹存,共有古建筑房屋221间,以清朝中后期建筑为主,距今约220多年。
2014年,西三都河村被授予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称号。
地址:莱西市姜山镇西三都河村
13凤凰村
山东省青岛市金口镇以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因此得名凤凰山,山下村落亦因此而得名凤凰村。
据凤凰村《房氏族谱》记载,明、清时期这里曾出过七品以上官员28人、太学生46人。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一个沿海偏远的小村落,居然走出了如此之多的人才,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至今,这里依然保存着55余处明清代建筑,一个个古老的大木门、一条条幽深的青石小巷、一跺跺雕刻着精美图案的照壁墙、连同在月色中流淌着的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故事,仿佛一幅经典怀旧的老照片,吸引着无数游人纷至沓来。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金口镇凤凰村
;
淄博最值得去的九个古村落,远离喧嚣,体验最初的慢生活。
中秋将至,淄博最值得去的九个古村落,远离喧嚣,体验最初的慢生活。
淄博市淄川区峨庄乡上端士村被誉为千年古村落,山村四面环山,环境幽静,石头小巷古朴幽静,颇具 历史 风韵。
村内有早年石头修造的小水渠,雨水多的时候山泉水会顺着石街、石巷流淌,古老的石屋,古巷放佛写满了文化韵味。
如今的上端士村,旧巷还是那些旧巷,草屋、石檐、石碾、石磨依然原汁原味地漫溢着岁月固有的旋律和特有的风韵,它们没有被山外的喧嚣所惊掠,它们远离了城市的繁华,拥有了一份特殊的宁静。
上端士村建村 历史 在300年以上,具有典型的北方民居特征,特别是统一用青石建造的房屋别具一格,拥有“石头村”的美誉。古老的磨盘,古老的村落、古老的石头房子、古老的羊肠小道、古老的参天大树据说已经有上千年的 历史 了。
或许,就是因为它的久远才会让人深深感动,人类祖祖代代的繁衍与生息,生命的传承与延续。
走进古巷,你一定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清朝大学士孙廷铨隐居的地方,一年四季景如画。 人们喜欢和尚房,多是因了她的古朴和秀丽的风光,尤其是深秋红叶中的和尚房景色。
据说,康熙三年 时任内秘书院大学士孙廷铨,为躲避权臣鳌拜,辞官回到博山。曾隐居“柿岩禹年山庄”潜心著述,在其《南征记略》中描述该地“入山西折北行,溪穷崖合,中更开布,有柿林千树, 高下扶疏。虽四面林泉殊态,而高深同在一岩”,故又称之为柿岩,另一名鹿岑。
“柿岩”一名,据说源自孙之獬。孙之獬,青州府淄川县大庄(今属博山区)人,字龙拂。明天启年间进士,官至侍讲。孙之獬赋闲在家十七年,平常闭门教书育人,闲暇之时常寄情于山野林泉,徜徉于名胜山川,尤乐游鹿岑。每与文人雅士兴会于此,总论及鹿岑之名。一次正值深秋时节,满山柿林,红柿累累,金叶掩映,深谷生辉。此景此情怎不令人心旷神怡。孙之獬说道:“鹿岑柿林千树, 高山上下参差”,与其称之“鹿岑”,倒不如叫“柿岩”为妙。一句话颇得文人墨客的称赞,无不同声赞绝。就连赫赫有名的孙廷铨也佩服之至,从此“鹿岑”遂易名为“柿岩”。
孙廷铨在他的另一首诗《柿岩赠禹年》中写道:“__初蝉静处分,石门小筑掩斜_。山从屋上岚烟合,水抱村流涧响闻。北渚渔樵通远望,西畴巾驾逐归云。看山却忆山中老,谷口行吟只似君。”诗中的禹年说的是孙琰龄,即赵执信的外祖父,孙廷铨是赵执信妻子的祖父,二人都是当时的名家高士,皆喜居于和尚房。
和尚房,群山环抱,地处峡谷之中。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山静林幽,景色殊佳,村西鸟唱石楼,南侧凤凰展屏,村北秋枫烂漫,村中红柏参天。民居古朴典雅,与周边山岭形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旧县志将其列于名胜之首。因离颜神较近,自西过境路向西进入幽静山谷,仿佛进入绿色的长廊,旧时也是颜神达官贵人 旅游 避暑的胜地。
因梦得名,也因梦让生活按下暂停键。 梦泉村,是由孙膑梦泉而得名。相传战国时期,孙膑与庞涓在此交战,激战一天,庞涓依仗魏军兵多将广,将孙膑带领的齐军团团包围。
齐长城海拔712米,位于梦泉生态 旅游 区最顶端,与姜女庙翘首相望。游客游览齐长城遗址,看到那断壁残墙,不免会联想到《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流传最广的民间传说之一。
走在梦泉村曲折蜿蜒的道路上,感受凉爽的山风,听着梦泉村神奇又梦幻的故事是一种听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
人家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土峪村位于山东淄博洪山镇东南部,明代建村,距今已有400余年的 历史 ,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这里乡土气息浓郁,古村保存完好,而村内由石头垒砌的民居有600多幢,因此又有“石头村”的美誉。
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这里乡土气息浓郁,古村保存完好。石屋、石路、石街、石院,村里最大的特色就是这些石头建筑。参观这各式各样的石头院落,走在青石板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很是惬意。这里还有几个网红打卡点。第一个就是这土峪天主教堂。
土峪天主教堂始建于1885年,教堂全是用石头垒砌的,里面的祭台等很多地方,也是用打磨后的青石刻成,在这么一个偏僻的乡村,教堂能够保留至今,这里也成为很多游客来到土峪,不得不去的打卡地。
首批中国传统古村落, 活着的明清风格古建筑群。 李家疃是幸运留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古村镇之一,她坐落在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东南,与章丘市接壤,既有古村落的古雅,又没有经过商业化的洗礼。
这里有建于明清时期的庭院,保卫村子的厚实围墙的残垣断壁,村前村后的花园,古貌犹存,院落古朴,民风淳厚,历尽风雨沧桑的老人在讲述着曾经的过往,李家疃以自己的节奏和步调自成一个不同的世界。
李家疃村的民居建筑的群落性保护的完整性和活态性可以说是它最大的特色,村子现保留老房屋约200余间,有一部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一部分仍保留原样,而且大多数仍然在发挥着居住功能,这就对房屋的保护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尽管古建筑经历岁月的沧桑变得有些破败,但斑驳厚重的青石院墙,古朴大气的门庭院洞,精刻细琢的房檐砖雕仍能让人深切感受到村子曾经的繁华盛景。
浓郁的乡土气息,处处原汁原味。美丽的小山村,青色的石头墙壁,环绕周身的苹果园,古老的石磨、石凳、石桌,原汁原味的农家范儿构成了简约而不简单的沂蒙特色,它就是位于沂源张家坡镇的洋三峪村。
洋三峪村三面环山,景色秀丽,民风中透着淳朴。一座座红瓦房掩映在片片绿树中间,时而山风拂过,时而炊烟袅袅。洋三峪的美,是沂河水流淌的一首歌:“毫山展现着优美的风光,矗立在神秘的红水河旁,高高拇指峰讲述着伏羊节的传说,潺潺河水流淌着悠扬的乐章。
“咯咯哒,咯咯哒”山谷间,不时传来阵阵鸡鸣声,便是林间散养的上千只黑乌鸡。这里的黑野猪采用饥饿饲养法,黑乌鸡可以在树上栖宿,黑山羊饮高山泉水除了有名的“三黑”,洋三峪特有的沂源全羊、全蝎、小磨豆腐、沂蒙煎饼,传统加工工艺仍保留着珍贵的原汁原味。
曲径通幽之处,村中古槐看尽 历史 沧桑。 赵庄村位于博山城东南40公里,距离池上镇政府驻地6公里的二郎山东麓,东南与吴家台村毗邻,往西沿河而下是陡沟村,北与大南峪村二岭之隔。村庄背依绵延逶迤的长岭;西临潺潺流水的淄河,三面环山,北有巍峨雄壮的三山,南有红叶似火的二郎山,东有宽阔无边的黑峪坪。1982年5月,博山区人民政府《关于部分重名大队和自然村更名的通知》决定,池上公社赵庄大队因与域城公社赵庄大队重名,又因位于博山区的东部,更名为东赵大队。
村庄呈东西狭长形,北高南低,327省道仲临路穿村而过,村中有东西向的大街一条,长300多米,宽五、六米,把村庄一分为二,与公路成平行线。大街中间有国槐一株,经考古工作者鉴定为“唐槐”。
早年,村西有一古墓碑,上面镌有“赵庄”二字。据说村西的山脚下,原有一古村,名曰“上耩庄”,元末明初时,被大水冲毁,后来迁至现址,取村名为“找庄”。随着岁月的变迁,逐渐演变为“赵庄”。所以本村无赵姓。据《王氏谱系图》记载:“始祖守信,元初迁此定居。”据此,元代已建村。《博山县志》《续修博山县志》均有“赵庄”村名记载。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村址东西长不过200米,南北宽不足百米。中间一道笔直的东西向大街,将整个村庄分成南北两半。大街上,有4棵古槐。在最东边的1棵(也是最大的一棵)西北方的6米处,有一座关帝庙,庙旁竖着一块石碑。这座庙宇坐北朝南,周围有石墙土台,占地十来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四平方米。在第二棵古槐的西边2米处,有一座菩萨庙。再往西出村口(门市部大门北),又有一座土地庙。
赵庄村的古建筑,除李家院子、丁家东店外,还有更豪华的陈家西院、陈家东院,都是标准的四合院。西院在东槐树下的正北方大门。东院是连接一西院东墙东边的第二个北大门,西屋还是二层洋楼。这两个院落里边的所有建筑,从1980年到1990年的十年中,已被三家房主翻修改建,拆得踪迹全无,大门也由二改三,面目全非。
赵庄古槐,远近闻名。自古就有“赵庄槐树陈疃榆树”之说。赵庄古槐,胸围10来米,干高10多米,得7名成年男子才能张开双臂相接才能合抱。离地面3米多高出分成三个枝杈,每个枝杈都比大瓮口还粗。离地面两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洞,约10厘米宽,50厘米长,洞内树干中空,里面至少能容纳五六个人。以前遭过两次雷击,已无顶冠。雷击前树高20多米,《淄博古树》载:“我市最古老的一株古槐,生长在博山区池上镇赵庄村,至今已1700余年,依然生长十分旺盛”。赵庄村这棵古老的槐树,名副其实的“树王”,仿佛是谙通人性的“树神”。当时村中共有七株古槐,这是从东往西数的第一棵,也是最大的一棵树;第二棵在王吉田墙南;第三棵在王吉光屋北,第四棵在王道广墙南,前街碾旁一棵,这四棵古槐,从1968至1972年的四年中相继枯死;街北一株在北胡同“墙东”丁昌来屋后,现在只剩一段死树干,街南一株,在南胡同孙兆昌大门前。
一个久远而又撩动内心乡愁的地方。
姚南峪村村落的形成大致在明朝,整个村庄划分为若干街道,住宅整齐,道路亮堂,因村庄南高北低,村南山有古泉两眼河流由南向北,流经全村。 山中的两眼古泉常年出水,大旱时节也不干涸,顺流而下。
村里有八百米长的石墙景致,历经百年风雨不倒。村内居住的有近百位七十周岁以上的老人,这些老人居住的房屋都为二、三十年代建造,更有的已经过百年,材质多为石墙瓦顶,房屋四墙的厚度都为五六十公分,真正的保温防寒。
乡村 历史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临淄有一处古村,已历经六百余年。这里的好,你来过就知道
在临淄区金山镇政府西南3公里处、兴边路的西侧,藏着一处不起眼的水塘。水塘有个好听的名字——金水塘,面积不大,悠悠碧水不知点缀了淄博大地多少岁月。
《临淄史略》中记载:“在金山与银山之间有一山口,俗称‘船口’。传说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只露金山、银山两个山头,南来北往的船只都从此穿过。不知经过了多少年,海洋慢慢地干涸了,露出了这个马鞍形的山口。至今这个山口仍称‘船口’。”金水塘即处在船口上。
济南值得一去的古村落
济南值得一去的古村落如下:
三涧溪村
位于章丘区双山街道的三涧溪村。三涧溪村是城郊融合村,临山近水,有着千年古韵和独特的古村落资源。
村内马蹄湾、鱼湾、赵家湾如翡翠明珠梯次排列,平浪桥、胜利桥、文山桥如彩虹卧波连接周边村庄。内湾外溪,水流潺潺,水韵涧溪如同画卷。
石匣村
石匣村位于章丘区东南方向,距济南主城区约15小时车程、章丘区主城区约30分钟车程。石匣村地处章丘、莱芜交界处,西至九顶山,东至大青山,北至马鞍山,南至相峪关,依山而建,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青石红瓦,古屋草庐,鳞次栉比,错落而有致。
三德范村
在章丘区有一个千年古村——三德范村,位于文祖街道的中部,东临章莱路(242线),西望锦屏山,周围群山环抱,村内溪流纵穿南北,山青水秀、古色古香。
朱家峪村
朱家峪景区是山东省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A级景区,被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朱家峪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这里的建筑还保持着以前的格局。一条青石板的路面贯穿南北,青石板被路人的脚底磨得发亮。
一线五村
在莱芜区茶业口镇,有一处最古老的村落——卧云铺文化旅游景区(又称为“一线五村”),“一线”是指贯穿茶业口镇北部的齐长城,在这条线上,从上王庄村的黄石关到卧云铺村的风门道关,约10公里的距离,分布着上、中、下法山,卧云铺和逯家岭5个古村落,故名“一线五村”。
山东最适合去旅行的乡村有哪些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旅行去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山东最适合去旅行的'乡村,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岛·棉花村
前往崂山景区北线有条必经的乡间公路,这就是棉花村,取名棉花村却不产棉花。沿山路前行,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左侧书院水库在山坳中若隐若现,右侧山林景色别致绿树环绕。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棉花社区
交通:市区乘312、371、372、106、109路公交车,在松树庄站换乘921路棉花站下车。
济南·齐鲁8号风情路
万德镇,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东南部,泰山西北麓。境内有一条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的美丽之路惊艳省内外。成为周末人们领略山水,远离喧嚣的自驾首选地,这就是私藏在泰山山脉间的秀美瑰丽之路——齐鲁8号风情路。
地址: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
交通:
①京福高速万德(灵岩)出口下高速—武庄—武庄水库南行—由马场村进入齐鲁8号风情路
②济南南部仲宫—高尔—武庄—武庄水库南行—由马场村进入齐鲁8号风情路
③济南南部仲宫—药乡森林公园北—由拔山村进入齐鲁8号风情路
枣庄·石头部落
石头部落,枣庄北境小村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可谓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这里有灵山秀水,与和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惊人相似。独特的页岩结构,保存最完整的石板房建筑群,如同书页般为你开启历史的尘封。
潍坊·井塘古村
井塘古村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在山东境内,这数的上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建筑风貌的古村落了。整个村落被古村防御墙包围,城墙用青石砌成,造型别致蔚为壮观。
地址:潍坊青州市井塘村
交通:青州市区——五里镇大街——左转向南4公里——(于千百惠超市处)向左转向南3公里——到达井塘村,全程13公里。
截止2019年,山西运城夏县下辖6个镇,164个行政村,具体如下:
1、瑶峰镇 (55个行政村)
瑶峰镇下辖共55个行政村,139个自然村,6万多亩耕地,国土面积1974平方公里。地处中条山南麓的冲击扇区,东与泗交镇,西与禹王乡为邻,南与裴介镇,北与南大里乡、尉郭乡接壤 。
2、裴介镇(26个行政村)
裴介镇位于夏县的最南端,素有夏县“南大门”之称,是晋国贤臣介子推故里。东接瑶峰镇,西连盐湖区,南北与庙前镇和禹王乡接壤。裴介镇下辖26个行政村,土地面积6056平方公里。
3、庙前镇(27个行政村)
庙前镇地处夏县南大门,镇政府设在庙前街,距县城10公里,东与泗交镇相邻,西与裴介镇相接,南与平陆县相望,北与瑶峰镇相牵,下辖27个行政村。
4、泗交镇(17个行政村)
泗交镇位于夏县县城东南部27公里处的中条山腹地,是运城市面积最大的山区乡镇。国土面积382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2万亩。全镇17个行政村,180个自然村 。
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山清水秀,林木茂密,被誉为“天然氧吧”、 “森林公园”,是新开发的自然生态旅游景区;境内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称为晋南革命活动根据地的“小延安”——韩家岭革命遗址。
5、埝掌镇(11个行政村)
埝掌镇位于夏县的最北端,距夏县县城20公里,北连闻喜县,东临垣曲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青龙河自北向南穿越而过,因地理位置处于青龙河畔和地形似人的手掌而得名。下辖11个行政村(山上6个、山下5个),34个自然村,国土面积52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万亩。
6、水头镇 (28个行政村)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水头镇位于运城市夏县县城西端,北接闻喜县,南与盐湖区相连,东与夏县禹王乡、胡张乡接壤。地形两边高,中间低,涑水河由北向南纵贯而下。国土面积89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45万亩。全镇28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
-夏县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
夏县位于运城市中南部。总面积1328平方千米。总人口35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瑶峰镇。邮编:044400。代码:140828。区号:0359。拼音:Xia Xian。
行政区划
夏县辖6个镇、5个乡:瑶峰镇、庙前镇、裴介镇、水头镇、埝掌镇、泗交镇、尉郭乡、禹王乡、胡张乡、南大里乡、祁家河乡。共有256个行政村。
瑶峰镇
辖:南关村、西关村、中留村、杨社西村、裴社西村、韩社西村、四董村、车寺村、秦寺村、小郭村、大辛村、小辛村、埝底村、赤峪村、上留村、南山底村、樊峪村、大侯村、解村、苏村、小侯村、石桥村、湾里村、下留村、北山底村、李家峪村、文德村、挪过村、兴隆村、全村、南师村、上师村、下师村、郭道村、陈村、周村、大洋村、石泉沟村、李家坪村、康家坪村、韩家后村、大庙村、上焦村、张家坪村、尚家坪村、窑头村、古垛村、神头岭村、涧底河村、郭家河村、裴裴岭村、后坡村、沙岭村、井曹村等。
庙前镇
辖:文家庄村、桑村、陈庄村、龙卧村、庙凹村、皂庄村、虎庙村、辛元村、井沟村、通峪村、西村、南岭村、梨树坪村、下庄村、王峪口村、付村、杨村、南上晁村、北上晁村、张郭店村、薛庄村、南吴村、中吴村、北吴村、史家村、堡尔村、上埝底村等。
裴介镇
辖:双庙村、樊韩王村、兴郎庄村、裴介村、大吕村、姚村、郭村、大吕庄村、小吕村、四辛庄村、朱吕村、石桥庄村、墙下村、墙下堡村、毛家埝村、高家埝村、营里村、西浒村、鲁因村、裴介庄村、吉家庄村、元村、师村、南卫村、北卫村、陈桥村等。
水头镇
辖:水头村、南乔村、洛沱湾村、水南村、付家村、坡底村、闫赵村、常村、后堡村、仪门村、马乔村、下牛村、上牛村、张付村、柳付村、曹张村、大张村、小张村、东张村、西张村、西下晁村、岳村、张庄村、兴南村、牛家凹村、小晁村、三贤庄村、中原村等。
埝掌镇
辖:埝掌村、常马庄村、崔家河村、东下冯村、上冯村、三坡底村、枣庙村、北坡村、探马沟村、孟家村、八峪村等。
泗交镇
辖:泗交村、窑头村、西沟村、唐回村、王家河村、于家岭村、太宽河村、任家窑村、下秦涧村、砖庙村、曹家庄村、架桑村、温峪村、大寺坪村、圪马沟村、交口村、马家庙村等。
尉郭乡
辖:东洋桥村、苏庄村、三联村、高村、楼底村、东阴村、西阴村、阴庄村、下张村、马村、白张村、大台村、小台村、西董村、中卫村、苗村、尉郭村、西洋桥村等。
禹王乡
辖:禹王村、辛庄村、郭里村、西赵村、中其里村、西其里村、史庄村、司马村、中秦村、秦寺村、西秦村、师冯村、东浒村、东浒庄村、秦家埝村、李庄村等。
胡张乡
辖:胡张村、下晁村、泊头村、小李村、西下冯村、王村、东张南村、西张南村、西晋村、中晋村、大里村、沙流村、其毋村、张村、郭村、枣元村、西河头村、、东河头村、西谷村、柳村、朱村、冯村、永兴庄村、窑头村、上晁村等。
南大里乡
辖:南大里村、北大里村、郭牛村、古垛沟村、古垛村、上董村、圪塔村、上辛庄村、南郭村、小王村、南晋村、北晋村、赵村、于家村、东王家村、马家村、苋坪村等。
祁家河乡
辖:祁家河村、庙坪村、横口村、旗杆岭村、后家山村、七泉村、西北庄村、佛峪村、祁家坡村、西庄村、麻岔村、前坪村、小庄村、上坪村、杨家山村、西山头村、东庄村等。
历史沿革
夏县,古称安邑,因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
?年,夏县辖:城关镇、泗交镇、裴介镇、水头镇、埝掌镇、庙前镇、祁家河乡、郭道乡、大庙乡、禹王乡、胡张乡、尉郭乡、曹家庄乡等等。
2000年,夏县总人口342870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62127 庙前镇 29058 裴介镇 48450 水头镇 43337 埝掌镇 11718 泗交镇 6676 尉郭乡 25123 郭道乡 13296 南大里乡 17715 禹王乡 30398 大庙乡 6290 胡张乡 35478 曹家庄乡 3086 祁家河乡 1011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夏县乡镇区划调整(缺资料)。
2021年4月,夏县入选2021第二届中国文化百强县。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夏县位列第181名。
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推介夏县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19年3月,夏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冀豫片区)。
2018年8月,夏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8年2月,夏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