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蛋白尿 --但不是很多 --建议清淡饮食一周后再复查--
假如还是有蛋白,可以看看肾内科,中医西医都可以,1+的蛋白很轻微的,不难治疗。有可能 是早期肾炎,或者只是单纯的没有休息好,油腻吃的太多造成的,不大严重。
尿常规的正常情况:
蛋白质(PRO)阴性;葡萄糖(GLU)阴性;酮体(KET)阴性;胆红素(BIL)阴性;亚硝酸盐(NIT)阴性;白细胞(LEU)阴性;红细胞(RBC)阴性;维生素C20~100mg/L,hb3+尿潜血,血红蛋白 。
各项指标提示的病症:
1.pH可反映体内酸碱平衡情况和肾脏的调节功能。减低:见于糖尿病、痛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增高:见于频繁呕吐、泌尿系统感染、服用重碳酸盐药、碱中毒。
2.比重参见尿液一般性状检验。
3.蛋白质阳性:见于各种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以及摄入药物(如奎宁)、磷酸盐、消毒剂。尿pH大于8时,尿蛋白检查可出现假阳性。摄入大量青霉素、尿pH小于4时,则可出现假阴性。
4.葡萄糖阳性: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后期等。摄入强氧化剂药物可出现假阳性。服用维生素C超过500mg/L,可出现假阴性。
5.酮体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长期饥饿、妊娠剧吐者,以及摄入L多巴、甲基多巴等药物。
6.胆红素阳性:见于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疽。摄人酚噻嗪等药物可出现假阳性。摄入维生素C超过500mg/L、亚硝酸盐、大量氯丙嗪,可出现假阴性。
7.尿胆原阳性:见于溶血性或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时为阴性。摄入磺胺类药、维生素K、酚噻嗪等可出现假阳性。摄入亚硝酸盐、对氨基水杨酸可呈假阴性。
8。hb3:可能的病有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的可能性大些。
异常的有五项。分项说明如下:
1尿比重(SG)1010,低于正常。此项一般没意义,饮水量之类的都可以影响结果。
2尿蛋白(PRO)阳性,且定量>=30g/L。此项反应的是肾脏的滤过功能,正常情况下蛋白质不会被滤出,检查应为阴性。在高血压、急慢性肾炎等疾病中可出现尿蛋白。应到肾内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
3尿潜血(BLD)中量。
4镜检红细胞(RBC)15个/HP。
上述两项是同一个问题。正常尿液不含红细胞,当有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时,可出现红细胞。另外,如果为女性,采样时污染亦可致结果异常。
5镜检白细胞(WBC)5个/HP。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应该不含白细胞。当有尿路炎症时,可出现白细胞。此项结果仅为轻度升高,无意义。
如果管型是假的,那么检测的患者是女性,粘液丝可以干扰,因为方法学是电阻抗,看体积;
如果管型是真的,有下列几种情况
传统的观念认为,尿管型的出现必须以尿蛋白阳性为基础,这种观点没错,但是很多人的理解出现错位,干化学中的尿蛋白阳性是尿液管型出现的前提。事实上,我们在检验工作中经常会见到尿液干化学检验蛋白阴性而镜检尿管型较多的情况,很多医生和同行对这种现象难以理解。本实验室分析大量此类标本,总结原因主要如下:
1 干化学一般对白蛋白比较敏感,对球蛋白、T-H糖蛋白、黏蛋白等不敏感,球蛋白、T-H糖蛋白、黏蛋白等也可以形成管型,骨髓瘤时尿中球蛋白大量增加,肾小球受到缺血、药物等刺激后会分泌大量黏蛋白以及类黏蛋白,肾小管受到刺激后会分泌T-H糖蛋白,而此时白蛋白不一定阳性。
2尿管型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尿中检出管型只能代表尿中蛋白质曾经升高,与本次干化学检验中尿蛋白的阴阳性没有必然联系。
3尿液中的白蛋白浓度不稳定,大量饮水后尿蛋白浓度有可能低于检测下限,而尿液在经过离心后,尿管型仍可以观察到。
4 干化学方法的敏感性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部分患者的尿白蛋白浓度处于临界值附近,造成干化学检验阴性。部分尿崩症患者由于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功能较差,使尿蛋白浓度低于检测下限,造成尿蛋白阴性。
5干化学方法检验尿蛋白对PH值有一定的限制,超出要求范围会造成假阴性。
6干化学检验对血红蛋白不敏感,但血红蛋白同样可以形成血红蛋白管型。
7一般来讲,在慢性肾小球肾病进展过程中,常见成分升高的先后顺序为:尿黏蛋白、尿微球蛋白、尿管型、尿白蛋白(干化学中的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尿红细胞,因此很多情况下,管型阳性会比蛋白阳性出现得更早一些。当然,急性肾小球肾炎时会出现血尿,此时干化学中尿蛋白阳性,而管型不一定检出,而尿红细胞也不一定升高得最晚。我们在工作中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颗粒管型阳性率为10%-20%,而用干化学检验尿蛋白,阳性率不足10%;15年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颗粒管型阳性率为15%-20%,而用干化学检验尿蛋白,阳性率不足15%,很明显,在此类患者中,尿液管型较多而干化学阴性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一旦发现尿液中检出病理管型或者较多的透明管型,就要警惕肾脏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千万不要等到尿蛋白阳性甚至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明显升高时才开始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尿酮(2+)简单地说尿酮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当体内糖分解代谢不足时,脂肪分解活跃但氧化不完全可产生大量酮体,从尿排出形成尿酮。常见于1)糖尿病性酮尿 即糖尿病所致;2)非糖尿病性酮尿如高热、严重呕吐、腹泻、长期饥饿、禁食、过分节食、妊娠剧吐、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应糖代谢障碍而出现酮尿。
尿蛋白PRO 结果:2+ 尿蛋白阳性分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指泌尿系无器质性病变,尿内暂时出现蛋白质,程度轻,持续时间短、诱因解除后消失。如机体在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紧张等情况下可出现。病理性即提示肾脏病变。
以上供你参考对照,必要时到肾内科诊治
希望对你有帮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