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线切割工件余留部位切割的多次加工,首先必须解决被加工工件的导电问题,因为在高精度线切割加工中,线电极的行走路线可能需要沿加工轨迹往复行走多次,才能保证被加工工件具有较高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精度,这时线切割加工是靠工件余留部位起到导电作用以保障电加工正常进行。但在进行工件余留部位的切割加工时,若第一次切割即切下工件余留部位,将会导致被切割部分与母体分离,以致导电回路中断,无法进行继续加工,所以从线切割加工的条件性和延续性考虑,必须使工件余留部位即便在多次切割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与母体之间正常导电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操作工人力图营造人为环境和条件来满足导电要求,即当工作人员在操作电火花线切割机遇到切割工件余留部位时,可采用在被切割部分和母体之间粘铜片和在切割间隙中塞铜片的处理方法来造成人为的定位条件和导电条件,使是火花加工得以继续进行,其具体做法与技巧如下:
(1)在被切割部分与母体材料之间粘贴连接铜片。其目的是使工件余留部分在切割时与母体材料相连固定,保证线切割有良好的定位条件,从而保障工件有优异的加工质量,
这可依照以下步骤进行:
①首先根据加工工件的大小把薄铜片(厚度根据线电极情况和加工部位形状而定)剪成长条形,然后折叠,井保证折叠部分一长一短。
②然后把铜片折叠的弯曲部分用小手锤锤平,并用什锦锉修理成楔形;
③再把经以上处理的铜片塞到线电极加工所形成的缝隙里,同时在工件该部分的表面滴上502胶水(即环氧树脂瞬时快干胶)。
④在将铜片塞进加工部位时,应注意是:用502胶水粘贴连接铜片时应远离工件余留部件处,以免502胶水渗到,造成绝缘。此外粘贴连接铜片的位置应考虑对称分布,且应保证同时塞紧,避免工件发生偏移,以致影响工件加工质量。保证被切割工件余留部位形状的正确性和精度的可靠性。
(2)在被切割部分与母体材料之间填充导电铜片。把经折叠、剪齐、锤平和修锉的薄铜片填充在线电极加工形成的缝隙里,并使铜片和缝隙壁紧密贴合。填充此铜片的目的是为了导电,因为前面粘贴连接铜片时用了502胶水,而502胶水是不导电的。为了实现导电要求,故采用填充导电铜片的方法,填充导电铜片时同样应注意铜片的对称布置以及铜片应同时加紧,并且不能塞得过紧以免划伤工件的表面。不管是粘贴连接铜片还是填充导电铜缝隙的形状。都应该把小铜片制成圆弧形,而且还应该用金相砂布打磨被锤过的铜片表面,以保证铜片表面光滑以避免划伤工件已加工过的表面。
中斯特技术在这里指出,所谓“中走丝”并非指走丝速度介于高速与低速之间,而是复合走丝线切割机床,即走丝原理是在粗加工时采用高速(8-12m/s)走丝,精加工时采用低速(1-3m/s)走丝,这样工作相对平稳、抖动小,并通过多次切割减少材料变形及钼丝损耗带来的误差,使加工质量也相对提高,加工质量可介于高速走丝机与低速走丝机之间。
因而可以说,用户所说的“中走丝”,实际上是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借鉴了一些低速走丝机的加工工艺技术,并实现了无条纹切割和多次切割。
其实中、快走丝的基础零件都是相同的,只不过是有些许技术上的改进而已。
如果你不太在乎精度和粗糙度的话,随便买个就行了。
如果你要高精度的话,就请你买个慢走丝好了。
我记得苏州三光的慢走丝DK7625P价格在40万左右,你可以考虑一下。
我们公司是在今年3月份买的,用的情况还可以,而且厂给予1周时间的培训。
1,精度不同:快走丝是指钼丝来回走动,这样比较节约钼丝,精度低。中走丝降低了钼丝的运行速度,同时也减少了钼丝加工过程中抖动性,提高了工件的精度和表面光度。
2,工作原理不同:快走丝利用连续移动的钼丝(称为电极丝)作电极,对工件进行脉冲火花放电蚀除金属、切割成型。中走丝是快走丝的升级产品,所以也可以叫:能多次切割的快走丝,加工速度接近于慢走丝,而加工的质量也趋于慢走丝。走丝速度在1~12m/s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3,应用领域不同:快走丝主要用于加工各种形状复杂和精密细小的工件。中走丝在开始使用的前期,切割工件的精度和表面光度较之快走丝线切割有提高。随着时间推移,中走丝线切割的加工效果就逐渐弱化。
扩展资料:
快走丝加工原理: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是通过电极丝接脉冲电源的负极,工件接脉冲电源的正极,高频脉冲电源通电后,当工件与电极丝之间的距离小于放电距离时,脉冲电能使介质(工作液)电离击穿,形成放电通道。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大量的带负电荷的电子高速奔向正极,带正电荷的离子奔向负极,由于电离而产生的高温使工件表面熔化,甚至气化,使金属随着电极丝的移动及工作液的冲击而被抛出,从而在工件表面形成凹坑。
在高温区中由于极性效应,电极丝与工件分配的能量不一样,因而电极丝与工件的表面温度也不一样,并且由于电极丝的熔化温度要大大高于工件材料的熔化温度,同时电极丝又在高速离开高温区,因而在高温区中电极的蚀除量要大大小于工件的蚀除量,这就使得工件表面形成较大的凹坑。
而在电极丝的表面形成很小的凹坑,由于加工过程是连续的,步进电机受到控制不断进击,以保持电极丝与工件之间维持放电所必须的间隙,因而工件就逐步被切出一条缝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中走丝线切割多次切割加工中工件余留部位的处理
在调查中,得出随着世界范围内模具工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为了增强模具的耐磨性,人们广泛使用各种高强度、高硬度和高韧性的模具材料,这对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极为有利,但它给电火花线切割工件余留部位加工后所带来的技术处理造成不便。来处理工件余留部位的加工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工件余留部位的表面质量和表面精度。特别是在塑料模、精密多工位级进模的生产加工过程中,能保证得到良好的尺寸精度,直接影响模具的装配精度、零件的精度以及模具的使用寿命等。由于加工工件精度要求高,因此在加工过程中若有一点疏忽,就会造成工件报废,同时也会给模具的制造成本和加工周期带来负面影响。对于高硬度、高精度和高复杂度、且加工表面为非平面的小工件来说,采用多次切割加工的方法处理工件余留部位的切割任务显得更为重要。
第一次切割任务是高速稳定切割:
⑴脉冲参数:选用高峰值电流,较长脉宽的规准进行大电流切割,以获得较高的切割速度。
⑵电极丝中心轨迹的补偿量小:
f=1/2φd+δ+△+S式中,f为补偿量(mm);δ为第一次切割时的放电间隙(mm);φd为电极丝直径(mm);△为留给第二次切割的加工余量(mm);S为精修余量(mm)。在高峰值电流粗规准切割时,单边放电间隙大约为002mm;精修余量甚微,一般只有0003mm。而加工余量△则取决于第一次切割后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及机床精度,大约在003~004mm范围内。这样,第一次切割的补偿量应在005~006mm之间,选大了会影响第二次切割的速度,选小了又难于消除第一次切割的痕迹。
⑶走丝方式:采用高速走丝,走丝速度为8~12m/s,达到最大加工效率。
第二次切割的任务是精修,保证加工尺寸精度:
⑴脉冲参数:选用中等规准,使第二次切割后的粗糙度Ra在14~17μm之间。
⑵补偿量f:由于第二次切割是精修,此时放电间隙较小,δ不到001mm,而第三次切割所需的加工质量甚微,只有几微米,二者加起来约为001mm。所以,第二次切割的补偿量f约为1/2d+001mm即可。
⑶走丝方式:为了达到精修的目的,通常采用低速走丝方式,走丝速度为1~3m/s,并对跟踪进给速度限止在一定范围内,以消除往返切割条纹,并获得所需的加工尺寸精度。
第三次切割的任务是抛磨修光:
⑴脉冲参数:用最小脉宽进行修光,而峰值电流随加工表面质量要求而异。
⑵补偿量f:理论上是电极丝的半径加上0003mm的放电间隙,实际上精修过程是一种电火花磨削,加工量甚微,不会改变工件的尺寸大小。所以,仅用电极的半径作补偿量也能获得理想效果。
⑶走丝方式:像第二次切割那样采用低速走丝限速进给即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