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进步,反而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各种各样的慢性病。而肾病就是当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尿蛋白偏高就说明肾的过滤功能变差,是检测是否患有肾病的指标之一。在检测中发现尿蛋白偏高,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治疗方法——控制饮食、监测血压血糖、服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一、服用药物尿蛋白偏高通常意味着患上了肾病。而肾病不是自己调养就能痊愈的,需要专业的医生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因此,服用医生开出的药物是治疗尿蛋白偏高的首选。临床研究证明,激素是治疗尿蛋白偏高的不二之选,所以医生通常会开出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供患者服用,我们只需遵循医嘱便可缓解治疗该病。
二、控制饮食除了依据医嘱服用药物外,尿蛋白偏高的患者还需多加注意日常饮食的控制。这里建议患者日常保持低盐饮食,尽量将食盐摄入量控制在两克以内,从而降低钠的摄入量,进而达到降低尿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效果。
三、监测血糖血压部分尿蛋白偏高的患者会同时伴有高血压和高血糖。建议这类患者购买相关监测仪器,放置家中,每天定时监测自己的血糖血压变化。如若发现血糖过高或者血压过高,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寻找专业人士的帮助,不要在家胡乱吃降血压药或降血糖药降压降糖,以免治疗不及时,引发更加严重的后果。
总而言之,尿蛋白偏高往往会伴随着身体许多器官的疾病。所以,患有此种疾病的朋友一定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身体,不仅需要在家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和血压,还需要定期到医院用专门的检测仪器复检复查,确保并未引发其他严重疾病。
很多人的体检报告单写着尿蛋白高,那么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尿蛋白高是怎么回事尿蛋白高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对水和电解质有良好的通透性,但分子量大于白蛋白的物质则不能从肾小球滤过,即使有少量白蛋白和低分子蛋白经过肾小球,绝大部分在肾小管回吸取,仅有微量蛋白在尿中排出,应用临床检验方法,不能检出。当尿蛋白含量超出上述水平,用陈规的临床检验方法检出尿中有蛋白时,就证实肾脏已经出现病变了。
尿蛋白高的'原因很多,分为病理性蛋白尿和生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强烈运动、长时间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现暂性的蛋白尿,但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
一般说来,持续性的蛋白尿往往代表肾脏有病变。尿蛋白的多少反应了病变程度,临床可据此作疗效观测。而病理性蛋白尿,一般是肾脏疾病引起的蛋白尿,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受到了严重的损害造成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肾小球病变到了晚期,由于大量肾单位废损,使蛋白滤出减少,尿蛋白检查反而减少或消失,这并不代表肾脏病变的减轻。
体检单中尿蛋白高的表示方法衡量尿蛋白指标的高低需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出现减号-表示呈阴性,是正常情况;出来加号+表示呈阳性,加号越多说明尿蛋白越高。具体表示如下:
尿蛋白<01g/L:-; 尿蛋白为01~02g/L:±; 尿蛋白为02~10g/L:+; 尿蛋白为10~20g/L:++; 尿蛋白为20~40g/L: +++; 尿蛋白>40g/L: ++++。
g/L表示每升(L)尿液里含有多少克(g)蛋白质。
尿蛋白高的危害1、尿蛋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具有毒性作用,患者在进入肾衰竭后,将有大量的血浆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这些大分子物质在系膜区的沉积可引起系膜细胞损伤、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基质生成增加,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
2、尿蛋白可损害肾小管间质,正常肾小球滤过的少量小分子蛋白质被接近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在溶酶体内进行分解。病理状态下,肾小球通透性增加使大量血浆蛋白漏出到肾小管腔内,而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重吸收白蛋白导致胞浆内溶酶体活性增高,可致细胞损伤。
3、大量蛋白尿使肾小管重吸收蛋白质增加,促进氨的生成增加,而肾组织中氨的生成在进行性间质病变中也起到一定作用。除此之外,重吸收和消化大量蛋白质需额外能量,这可造成小管细胞缺氧,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引起小管细胞损伤。
患者尿蛋白增高,需要进一步行24h尿蛋白定量检查,明确24小时蛋白的漏出情况,进一步区分是功能性蛋白尿还是病理性蛋白尿。如果是功能性蛋白尿,一般是轻度的、暂时的良性蛋白尿,原因祛除以后尿蛋白很快就会消失。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05g以下,很少超过1g,这种情况的蛋白尿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患者蛋白尿持续存在,并且24小时尿蛋白定量逐渐增多,就需要考虑为病理性蛋白尿,需要进一步明确导致蛋白尿出现的疾病。这时需要给患者进行相关的血液检查,初步筛查有无继发因素,进一步行肾活检穿刺术,明确病理诊断。如果患者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是微小病变、膜性肾病、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给予激素或激素加免疫抑制剂等免疫抑制治疗。同时,给予补钙,调脂,ARB和ACEI药物降压,减少蛋白尿等对症支持治疗。如果患者为继发性的肾脏疾病,如糖尿病、糖尿病肾病、乙肝相关性肾损害、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损伤、淀粉样变、多发性骨髓瘤,这些继发性因素所致的肾脏损害,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蛋白尿才能有所改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