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古姓迁徙分布:
1古氏人口在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排名第七十五位。
2移居海外:
⑴马来西亚:
大部分是来自广东省嘉应州(今广东梅州)的客家人,如清朝槟榔屿州的古石泉(清乾隆年间被誉为当地侨领)、古永顺(清咸丰年间主持重修槟城嘉应商会会馆)、古允卿(清光绪年间主持重修嘉应商会会馆)等,以及霹雳州的古尚毕(清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参与倡建安顺应和会馆)、古国璇,古晋市的古仲人、古公哲,瓜拉庇捞的古震华、古延祺,吉隆坡的古玉梁,庇能的古振宁、古雄华、古根华,沙巴的古茂发、古秉故、古建中、古道明等。另有光绪年间自广东省惠州地区迁去的古良,自高州市迁去的古永晚、古永欢,自江西省寻乌县迁去的古尚勤、古世光父子,等等。
⑵新加坡:
分别有祖籍广东省梅州市的古天任,梅县的古启生、古继荣,兴宁市的古何先、古耀华,五华县的古日麟,河源市的古亚权,自越南迁去的古顺池、古瑞英等。二十世纪初叶,乡贤古实根等享誉该国,并积极参与创办新加坡广东会馆。当代在学术研究上卓有成果的有古正美博士等。
⑶泰国(暹罗):
据史料记载: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黄巢起义军占广州。兵荒马乱之下,中国人逃避海外至东南亚者颇多。居住在该国的古氏,多数是广东梅州地区客家人。如原籍梅州的古汉荣、古懋荣、古铎荣、古德荣、古钦元、古接元、古文英、古镜寰、古昔贤、古淼贤、古淼林、古思栋等,原籍梅县的古春祥、古美祥、古有祥、古天生、古道生、古惠喜、古接祥、古鑫华、古奕斌、古苑芳、古训云、古贡芳等,原籍兴宁市的古兆谋、古绍谷、古佛盛、古茂华、古云先、古焕郎等。另有自台湾苗栗县西湖乡迁去的古勇森。
⑷印度尼西亚(印尼):
在清朝乾隆年间有祖籍广东省梅县的古大伯(有些史书作古六伯、古六甲太),任加里曼丹坤甸的“兰芳共和国”第六代“大唐总长”。清道光、咸丰年间,惠阳县稔山镇(今惠东县)坝仔村的古茂德兄弟等移居印尼。民国以后,梅县的古春祥、古增祥、古志祥、古康明、古坤霖、古锦均、古宝模、古少轩、古德淳、古秉衡、古冠南、古连华、古歆源、古可仁、古苑光等,蕉岭县的古兆长、古兆仁、古兆安、古兆港等,兴宁市的古焕欣、古焕田、古其祥、古巽才、古愿才、古启宏、古雅宏、古兰香、古敬辉等,五华县的古德培等,相继人籍该国。他们大都居住在椰加达、泗水、马罗基、玛冷、安汶、岩望、南海漳埠等地。
⑸印度:
有从广东梅州地区迁去的古康礼、古天济等。
⑹越南:
有汉族和苗族。汉族古氏自广东、广西二省迁去,如广东省梅县的古国省定居于隆安,广西防城港迁去的有古贤纲兄弟。苗族古氏则自云南迁入。1976~1979年中越战争期间,有部分古氏被越南政府驱逐回国,居于海南省临高县红华农场及广西宁明县华侨农场。
⑺缅甸:
有原籍广东省兴宁市水口镇的古玉华,梅县梅南镇的古盛光、古发光、古开富、古华盛、古定芳等。
⑻汶莱:
汶莱有华侨始于十九世纪初期,当时因汶莱马来奕县发现大量石油,华人便开始迁移该国。现居于诗里亚埠的古如礼、古港礼兄弟,原籍在广西钦州市板城镇。
⑼日本:
有自台湾桃园县杨梅镇迁去的古娘杏,自浙江省平阳县迁去的古川馨等。
⑽美国:
美国是美洲地区的一个大国,居于该国的古氏也很多,大部分是从广东和台湾迁去的。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广东五华县的古传璋(字文轩)自欧洲辗转迁徙定居于夏威夷檀香山。至清光绪年间,原籍广东梅县的古今辉,曾任清政府驻夏威夷檀香山领事馆副领事,享誉该地。嗣后,广东省香山县(今广东中山)的一批古氏青年,亦由清光绪年间前往檀香山做蔗糖和檀香工作,并定居在那里。据古氏文献资料记载,近几十年来陆续定居美国的有:广东省番禺县人、原国民政府文官长古应芬的儿子古幼勤,台湾的古仁栋、古贵训、古有骥、古嘉训、古嘉谦、古鸿生、古鸿仪、古鸿廷、古鸿劲、古鸿千、古霖达、古娘渊、古克斌、古肇英、古梅、古柏、古仲琥、古焕基、古衡山、古文忠、古真生、古荣一,广东省梅县的古集德,广东兴宁市的古英传,广东蕉岭县的古兆中、古兆千、古兆平,广东高州市的古正夫、古小川,广西防城港市的古慧蕃、古贤纲,等等。
⑾加拿大:
多数来自广东、广西和台湾。如广东省五华县琴口乡的古剑青父子,兴宁市下堡镇的古振宁,广西防城港市的古忠顺,台湾的古道慈、古兆祯、古清淮等等。现任中国驻加拿大卡尔加里总领事的是古明华先生。
⑿巴拿马:
华人移民巴拿马共和国,始于开发巴拿马运河时期,多以劳工役(卖猪仔)而去,以广东人最多。现任巴拿马人和会馆主席的古华康、理事古仲山,巴拿马中文电台董事长古文源等,祖籍都在广东省。
⒀巴西:
多半从台湾迁去,如古霖柏、古秀彦、古秀光等,原籍都在台湾。
⒁阿根廷:
古景隆,是1977年从台湾桃园县迁去的。
⒂秘鲁:
古惠朋,是民国时期陈炯明的朋友。
⒃毛里求斯:
以广东客家人为多,如古森源、古志强、古崇鑫、古懋芳、古显祥、古腾湘、古斯焕、古镜光等。现任路易港市百姓联谊会副会长的古淼泉,是当地知名人士。
⒄留尼旺:
古继谋,原籍广东省梅县月梅。
⒅南非:
一支从台湾迁去,如台湾中坜市的古荣桐、古春锦兄弟;另一支从阿根廷国家移民去的,如古景崇等。
⒆英国:
有从广东省梅县东街迁去的古启华,以及从越南迁去的古洁蕃、古忠蕃、古成蕃、古进蕃等,在该国从事商业工作。教育界的古克丰L博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在国际上知名度颇高。
⒇荷兰:
古鸣,原籍重庆市梁平县,是著名画家古月之子。
(21)澳大利亚:
有原籍广东省梅州市的古鼎聪等。
(22)大溪地:
古氏为数不多,有古三财等,早年从广东移居于此。
(23)新西兰:
古田东,原籍台湾省台中县。
古姓的来源和历史如下:
古姓出自姬姓,周族先祖古公亶父的后代子孙,以古为氏。出自苦成氏(参见词条郤犨)。周代有大夫受封于苦城(今河南省鹿邑),其后人以讹音古成为氏,以后去成单姓古,称古氏。出自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吐奚氏。后魏吐奚氏入中原后逐渐与汉文化融合,改为单姓古氏。
古姓的分布
古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二百零四位,在台湾省则排名为第七十五位,人口约五十六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5%左右,族人多以新平、河内、辽东、越嵩、新安为郡望。
古氏族人在中国大陆分布广泛,在台湾省则以新竹、苗栗等地为最多,且多采用聚族数户而居的形式,该类村庄在苗栗西湖、台中东势、屏东潮州、竹东、杨梅等地几乎随处可见。
苗栗市位于台湾本岛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上,铁公路运输发达。在铁路方面,台铁山线大致以北北东-南南西走向贯穿该市,设有苗栗车站及南势车站。其中苗栗车站为山线大站,各级列车均有停靠。由于苗栗市交通拥挤,汽机车排放废气照成环境污染,目前正发展竹竹苗轻轨捷运苗栗地区核心路线-苗栗路线,改善苗栗市都市空气品质。
在高速公路及快速道路方面,中山高速公路大致以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紧临该市东侧边界通过,在公馆乡与省道台6线交会处设有“苗栗交流道”,可供利用以前往南北各地。东西向快速道路台72线(后龙 - 汶水)则沿后龙溪东岸绕行该市北侧及东侧,在后龙镇与省道台13甲线交会处设有“造桥交流道”,在头屋乡与省道台13线、乡道苗27-1线交会处分别设有“头屋一交流道”及“头屋二交流道”,在该市水流娘地区(该地深入公馆乡)与省道台6线交会处设有“公馆交流道”,可供利用以前往苗栗县海线地区及山区。
在一般省道方面,台6线(龙港-汶水)行经苗栗市至公路、经国路,向西北可连络后龙镇,向东南可连络公馆乡、狮潭乡及大湖乡。台13线(内湖-丰原)行经苗栗市为公路、国华路、中山路,向东北可连络头屋乡、造桥乡锦水地区、头份镇及竹南镇,向南可连络西湖乡五湖地区、铜锣乡、三义乡及台中县后里乡、丰原市。台13甲线为台13线的旧路,向东北可连络后龙镇丰富地区、造桥乡及竹南镇。
在县道、乡镇市道方面,除苗28线为苗栗市通往西湖乡的要道外,尚有苗26-2线、苗29线、苗34线、苗27线、苗39线等对外连络道路。
在国道长程客运方面,国光客运有“苗栗—中山高—台北线”、“苗栗—林口长庚—台北线”及“苗栗—北二高—台北(经中和中正路、板桥)线”;丰原客运、新竹客运则联营“苗栗—中山高—台中线”。
在平面道路中、短程客运方面,该市主要有苗栗客运、新竹客运等两家客运公司。
苗栗客运的主要营运范围在苗栗县的北部及西部地区,从苗栗市有向北及东北通往后龙镇、造桥乡、头屋乡、竹南镇、头份镇、三湾乡及南庄乡,并延伸至新竹市的各线班车;也有向西及西南通往西湖乡、通霄镇及苑里镇,并延伸到台中县大甲镇的各线班车。
新竹客运在苗栗县的主要营运范围包括苗栗县的西北部、中部及东南部。从苗栗市有向西北、西及西南通往后龙镇、西湖乡及通霄镇的各线班车;有向南、东南及东通往铜锣乡、三义乡、公馆乡、狮潭乡、大湖乡及卓兰镇,并延伸到台中县后里乡的各线班车。
苗栗市虽有后龙溪流经东部及北部边界,但该溪宽而浅,并无水运可言。但后龙溪上的几条大型桥梁为对外的交通要道,包括台13甲线的北势大桥、台13线的头屋大桥、苗27-1线的玉清大桥、苗26-2线的新东大桥、台6线的龟山大桥及高铁苗栗站联外道的新港大桥。
在市区道路方面,光复路从苗栗高商至南苗“三角公园”路段,为苗栗县最繁荣的“光复路商圈”。中正路从龟山大桥至苗栗市中华路交会口,是苗栗市著名的老街。
抓虫的访法有很多1最简单的
晚上到郊区的白色路灯下等助益一定要白色2也不错简单
再一个地方
不一定要灯光下
放一堆的水果(凤梨最好)
隔一天再来看就会有3找他们喜欢的树例如:光腊树
栾树
青刚栎
等等
找到之后可以挖树根附近的土
可以摇一摇树干(不确定会掉下什么小心)4找腐木挖挖看碰运气但不建议一不小心就会把锹形虫的幼虫挖死光腊树:检视
青刚栎:检视
栾树:检视
参考资料
古 弼:后魏时的代州人。为人忠厚,善于骑射。因战功卓著而封为灵寿侯。历位吏部尚书,虽然事务殷凑,但坚持读书不辍。太武帝称赞他为社稷之臣。文成帝即位后,他因被诬告而处死,时人都为他叫冤。
古 朴:明朝大臣,陈州(今河南淮阳)人。历任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在朝30多年,以清廉著称。
古 柏:江西寻邹人。1925年加入中国***,在广东从事党的工作。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寻邬学生、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纵队政治委员、中共寻邬县委书记。1931年后历任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粮食部长、红军独立师师长和红军十一军军长等职。1933年因拥护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路线和政策,受到王明“左”倾路线的迫害和打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任粤赣军区游击司令。1935年底在广东龙川山区和国民党军队作战中英勇牺牲。年29岁。
古之奇:唐朝人。他写过一篇奇文,名叫《县令箴》云:“政不欲猛,刑不欲宽。宽则人慢,猛则人残。小恶无为,涓流成池。片言可用,毫未将拱。勿轻小道,大车可覆。不恕而明,不如不明。不通而清,不如不清。”说到当县官应做些什么,也说到清官还在次要,更重要是通晓世事,心地仁爱才有益于百姓。
古云应:唐朝人。在宪宗元和五(810年)以明经荐任江西省洪州(今南昌市)通判,因此举族南迁,先迁赣南,后定居广东省南雄珠玑沙水村。据《梅县客家姓氏源流考》载:“凡赣、闽、粤、桂、滇、琼、湘、川等古氏后裔,均以云应为始祖。”
古应芬:字勃勤,亦作湘芹,广东省番禺市人(祖籍广东省梅县)。自小人私塾读书,1902年考中秀才,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1906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升人专门部。1907年毕业归国后,历任广东法政学堂编纂、广东咨议局书记等职。民国元年(1912年),广东都督府成立,古应芬任省核计院院长,时琼崖民军叛变,出任琼崖绥靖处总办,平之。次年,“二次革命”起,古应芬与胡汉民、朱执信等起兵响应。中华革命军兴,往来于马来半岛和港澳间,任筹饷联络。1917年后任都督府秘书,随孙中山参加讨袁护法运动。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古应芬速归见孙中山于黄埔永丰舰,佐治军书。数月后,去香港筹饷,接济各地讨陈军,是驻港讨陈办事处成员,开展筹款和联络工作,与邓泽如等联合策动滇、桂、粤等联合驱逐陈炯明出广州。1923年2月,受孙中山命,任大本营江门办事处全权主任,组织力量讨伐沈鸿英;3月,任大本营法制局长,继后任元帅府大本营秘书长;8月,随大元帅孙中山东征陈炯明,撰有《孙大元帅东征日记》一卷。1924年9月,任大本营财政部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兼军需总监。民国十四年(1925年),广东国民政府成立,古应芬当选为国府委员,仍兼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8月,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1926年1月,任中央监委委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古应芬任中央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财政部部长,后任国民政府文官长。1931年回广州,策动粤桂军反蒋,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广州非常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古应芬在职忠心努力,协助孙中山革命成功。时值南北统一,训政开始之际,他维系各方,关系重大。1931年11月18日因牙疾重症,不治逝世。政府明令褒扬,国葬如仪。
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他父亲公叔祖类去世后,他即位继续从事后稷、公刘的事业,做了很多德义的事业,整个都邑的人都拥戴他。这时,薰育、戎、狄都来攻打他,为的是要获得财物,古公直父就给了他们;过了不久,又来攻打,这回却是为了要得到土地与人民。人民都愤怒了,想要对抗。古公却说:“人民拥立君主,是为了替他们谋福利。现在戎狄所以要攻击我,是为了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属于我和属于他们,那有什么差别呢!人民却要为了我的原因而战斗,那等于是杀了他们的父子以做他们的领袖,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就和他自己亲近的部属离开豳地,渡过漆、沮二水,越过梁山,定居于歧山下。豳地整个地方的人,扶老携幼,全又归附古公于歧山下。其他的地方,风闻古公的仁爱,也多来归附他。到了这时候,古公就扬弃狄戎 的习俗,而营建城池宫室房屋,将人民分成几个邑落居住;又置职有专司的五官。于是人民都歌咏乐诗,颂扬他的德业。古公的长子名叫大伯,次子名虞仲;太姜又生了幼子季历,季历聚了大任,大姜、大任都是有贤德的妇人,因此季历与太任生下了昌,而有圣王的瑞应。古公说:“我们这一族应当有王者出现,这该是在昌吧!”长于太伯、次子虞仲晓得古公的意思,想要立季历继承他,以便将来传位给昌,于是两个人就逃到南蛮之地,学当地土著习俗,表示不再回中原,以此让位给季历。古公去世后,季历继立,就是公季,公季去世后,子昌继立,那就是西伯。后人尊号为文王。又追尊古公为大王。
此外,古姓名人还有:战国时赵有隐士古桑,北魏有吏部尚书古弼,宋代有潮州太守古革,明代有画家古其品……等。
姓谷的名人:谷永、谷倚、谷那律、谷崇义、谷氏。
1、谷永:谷永字子云,长安人。西汉时期官员。本名谷并,据说因尉氏男子樊并造反,改名谷永。因御史大夫繁延寿听说他才德优异,拜任他为自己的属吏,后举荐他为太常丞。
元延元年,为北地太守。做北地太守一年多,卫将军王商薨,曲阳侯王根做了骠骑将军,推举谷永,征召入京做大司农。一年多后,谷永生病,二个月后,有司上奏请求免去谷永的职位。几个月后,谷永死在家中。
2、谷倚:魏郡(今河北临漳)人,唐代文学家。曾任太原主簿。以文词著名,与富嘉谟、吴少微并称“北京三杰”。谷子敬:应天府南京(今属江苏)人,元末明初学者。本为元朝旧官吏,元亡后被明遣戍。其明《易经》,通医道,口才健利。尤工乐府,有《吕洞宾三度城南柳》。
3、谷那律:复姓谷那,东夷人,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唐朝大儒,著名学者。广涉群书,尤通经学,是当时学问最深的经学家和学者,褚遂良称其为"九经库"。贞观年间,由国子博士,升任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永徽初年,卒于官。
4、谷崇义:谷那律孙,谷倚相子,唐代将领。唐玄宗时出任幽州大将,以雄壮果敢著称,后升左金吾卫大将军。
5、谷氏:女,广东南海人,萧志崇之妻。其人活动于清初,着有《静阁草》,清刻本《闺秀正始集》《闺秀正始续集》收录有其诗,在今人编辑出版的《三编清代稿钞本》中也收录有其诗。
-谷那律
-谷永
台湾西湖下埔古家祠堂轶事
西湖下埔古家祠堂轶事 徐贵荣
兄弟一闱三进士 传为佳话
古文信率众抗日 祠堂被焚
苗栗县西湖乡下埔古家来自广东陆丰,祠堂位於该乡下埔村营头埔(今下埔村之中埔),是传统客家夥房建筑,本有一百多年历史,却在甲午战后,日人侵台时,古家兄弟率众抗日而遭日人泄恨焚毁。留下古家先贤佳话及可歌可泣、令人传颂的轶事。现今建筑是光绪廿一年遭焚毁后重建,又遭一九三五年大地震震垮,再以木质重建,后被虫蛀才於民国五十年重修的无燕尾微翘造型。
西湖古家廿九世「应先公」在乾隆年间自广东陆丰渡海来台,先於台南东石登陆后,到彰化关爷庙庄(今永靖)开垦三十甲农田,后为漳泉人士所夺,其子三十世「奇成公」北迁苗栗通宵镇五里牌开垦,继逢械斗,才到西湖营头埔开基,建立古氏新安堂家祠,家祠土墙原厚度一尺二,异常坚固。奇成公生三子,只有二子「智玉公」有传,经数代垦殖,子孙日益繁衍。
古家祠堂本来在周围种有三层紧密的竻竹以防外侮,如今已在十余年前斩除,开垦成为良田而已无当年模样,甚为可惜。现在祠堂,可见两层围墙,左侧横屋已拆,屋柱上建有斗拱,两侧各有拱门,上书「凤起、腾蛟」。踏入祠堂,两侧又是圆形拱门,上书「芝兰、玉树」,栋联写著「智勇仰宗功砥柱中流拔剑斩鼋河伯畏 玉封称国宝读书善射忠心护主笔公香」,联首「智玉」二字表示今日西湖古家开基「智玉公」所传下,上联只知是「祖先的勇武拔剑斩鼋除害」的遗事;下联说的是「古氏南迁后八世祖「成之公」为宋太宗端拱初状元,文武双全,政声卓著,世称岭南首第。公没后,子孙亦为官,同里又有人考上状元,傲慢无礼,经过古府,大言不惭地说:『五里两状元,有何了不起?』八世祖妻拿起状元夫人服挂在门口说:『吾乃宰相女,状元妻,翰林婆』,该状元乃止,再也不敢嚣张」的轶事。
神龛上的对联「兄弟一闱三进士 子孙四世两乡贤」是说十一世祖革、堇、巩三公於宋哲宗绍圣四年同登进士,胜过当年苏轼二兄弟同榜的佳话,当时三兄弟各为二四、二二、二○岁,一门三贵,可谓旷世盛闻。
祠堂还陪祀客家主神三山国王,充分表现客家精神;下边奉祀「石公」,是当时古家开发此地发现的,有鼻有眼,状若人面,族人如祖宗一般崇敬。那时医药不发达的时代,孩童受惊著煞,冲犯鬼神等莫名之病,只要到石公前「跌珓」(掷杯)祈求香灰,配上「抹草」,用热水冲泡后洗脸,听说无有不愈的。
传到卅四世祖文信公时,适逢甲午战败割台,第二年光绪廿一年,日兵犯台,文信公与族兄弟文相公、文振公等约集众兄弟及乡勇二千余人,远赴湖口投入胡老锦支部傅阿进帐下抗日,奈何敌众我寡,不得已节节败退,退到头份时,抗日军武器薄弱,子弹有限,而日兵武器精良,源源不绝,义军伤亡不少,最后弹尽援绝,只好以锁链充当子弹,击伤不少日兵。
传说傅阿进没娶妻,功夫极好,在溃败逃散之时,日军捕捉甚紧,他只好没入池塘中,在泥淖里屏息甚久,终於躲过日人的追捕,但最后听说他落得乞食而终,令人唏嘘。古家兄弟将残部撤退回乡,日人探知,特地前来搜捕烧杀,是时已先把老弱妇孺安置在通宵乌眉坑,壮丁疏散躲藏待变。日人一到,就把当地徐、邱、古等三大姓夥房、宗祠焚毁,扬长而去。据说当时日人走到宗祠外一、两百公尺的「戏棚迹」时,回头看见两三兄弟在宗祠屋顶上试图救火,於是掉头准备射击,救火者在屋顶上看见日兵回转,立即从丈余高的屋顶跳下,日人遍搜不著,原来这些人竟是躲入那密集不能容人的竻竹里逃过一劫,族人盛传是祖宗有灵加以庇佑。这次的大火浩劫,把古家的族谱,神牌全都焚毁,古家兄弟迁离的甚多。全台底定,日人搜捕解除后,古姓兄弟才又重建家祠。
谈到文信公,为人正直,头脑精灵,孔武有力,好打抱不平。前清时,曾到新竹考武秀才,千不该万不该,趁著一点聪明,前一傍晚先去尝试偷抱武石,适巧被人发现而将武石暗中抹油。第二天武场试抱武石,文信自信满满,没想到一抱武石,那武石滑溜溜不听话,就像陀螺般地滑出去,文信公也就有如狮子滚雪球般愈抱愈滚,哪里抱得起,州府大喊:「取消其名」,落得一阵嗤笑,因此与功名绝缘。后又有一次,县老爷办事不明,乡人抱不平,於是他到县城隍处拿到官袍,趁县官办事时假言哄差役火烧房屋,在忙乱中偷换官印,假大老下乡处理公事,替乡民解决纠纷,事成之后再偷偷送回官印的有趣轶事。不久又率领众人抗日,后人称为「古文信假大老抗日」。
至於古文相,为人忠厚老实,出钱出力,热心助人,也是常常替人排解纠纷,深得乡人信任。当时地方有这样的传言:「第一好,卢基并江火;第一奸,的(音ㄉㄚK(牙)见之使人惊惧颤牙之貌)清朗仙;第一忠,古文相老黄忠」。时人不直称其名而以三国时代最忠心的老黄忠来尊称,可见其为人。
若说古文振,身高七尺,粗望力大,胆识足够。有一回入夜与众人打山猪,掷标射山猪未中,山猪直冲而来,在千钧一发之际,趁山猪张口时,用手拉出并紧握山猪舌头,山猪不能合口而与山猪搏斗,摊平了地上的五节芒草,历经一整夜,翻滚至坑谷中,最后人与山猪皆精疲力尽,卧倒於地。当晚只有文振未回,众人担心万分,分头寻找,终在黎明十於坑谷中发现,便将人与山猪一起抬回的有趣故事,现今文振公尚留有当年抗日所使用的大刀一把为后人珍藏。
抗日事迹,於兹不远,西湖古家祠堂因抗日而遭焚毁,如今的建筑虽不久远但仍具有古貌。子孙繁衍散布全台,每年清明节必要回乡祭祖,值此长辈也希望每位子孙在缅怀先人流风佳话之余,遥想先祖渡海来台创业之艰;期能效法先贤,策励将来。
(本文根据文相公之孙古朝友,现年八十七岁;古文振之孙古朝宝,现年七十一岁口述及参考古氏族谱、西湖乡志整理而成,古朝宝为笔者母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