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楚有才,亡秦必楚.什么意思?

唯楚有才,亡秦必楚.什么意思?,第1张

“惟楚有材”不是“唯楚有材”。“惟”乃语气助词,这句话理解为“楚有才”。

“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 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实用之。"惟,系语首助词,古籍惟、唯、维通用,如《书· 泰誓》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岳麓书院的正门口骄傲地挂着一副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而岳麓书院就是湖湘文化的中心。

以长沙进入岳麓书院时,只见大门两旁一对楹联八个大字赫然入目:“惟楚有材,以斯为盛。”这是肯定岳麓书院办学的累累硕果的,与楚国人才似乎无多大联系。然而,既然说是“楚材”,则当然源自楚国,与楚国人才关系理应很密切。查阅各种史料,尚不见有此记载,《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倒说过“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话。看来,“惟楚有材”是从“虽楚有材”转化过来的,是因其意而引伸之。“虽”、“惟”虽有一字之差,在内容上实际是一致的,都说的是楚国(地)有材,是很符合历史事实和逻辑规律的,故已成定论,理直气壮地刻入岳麓书院的大门傍。研究历史,既要立其源观其流,也要立其流溯其源,才能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研究岳麓书院培养的人才问题也应持这种态度。只有先搞清楚国人才问题,才能对楚国人才史、荆楚地区人才史(包括岳麓书院培养人才史),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楚国地灵人杰。人才济济,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一批第一流人才,甚至是世界性的第一流人才,故楚国人才既多又出类拨萃,品位极高,是可以登上中国和世界人才的殿堂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的当年蔡人声子列举的四人,只不过是在晋、楚争霸中为晋所用的卿大夫之材,远不能代表真正的楚国之材。这里,挂一漏万,不妨举一些在各个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略作一介绍,以见一斑。

在政治军事上,楚国驰骋疆场八百多年,从筚路蓝缕,到立威定霸,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如审时度势、周文武成三代均尊之为师的楚国缔造者鬻熊;自称王,创县制,设令尹,置陈兵之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具有创新精神的熊通(楚武王)、南定都郢,北通“上国”,抗衡中夏的熊赀(楚文王);与齐桓公争霸后来居上,执辱宋襄公、“强楚主会”,继齐桓公之后登上中国霸主地位的熊恽(楚成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天下大事尽在楚”,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熊侣(楚庄王);洞察形势,全力东拓,使楚国仍以大国强国的雄姿,步入战国“七雄”行列之一的熊章(楚惠王);大胆重用异邦人吴起主持变法,“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使楚国振兴复强的熊疑(楚悼王);北取睢、氵岁之间至泗水之上,西拓巴蜀,东收吴越,“临天下诸候”,使楚国成为雄踞大江南北一泱泱大国的熊良夫(楚宣王)和熊商(楚威王)父子两人。这些国君(王),都是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对楚国和全中国的历史进程,对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形成,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功绩是彪炳史册,永垂不朽的。他们堪称为天才、通才,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遗产。当然,在这些国君(王)的主政下,也有不少治国领军的良才,如斗子文、孙叔敖、叶公子高等人。此外,还有三位大才应该提出来,他们就是伍子胥、范蠡和李斯。伍子胥,楚国忠良之后。由于楚平王的昏聩不明,伍子胥含冤出逃,后帮助吴国攻楚破郢,对自己的族国犯下了罪过,是伍子胥狭溢复仇心理留下的一个无法洗刷的污点,是应予以谴责的。但他帮助吴国很快发展强大起来,从历史总的趋势看,是有助于东南地区的开发和祖国的大一统的。而且他也是一位军事家,《孙子兵法》就凝聚了他的、当然也是楚国的军事思想的结晶。所以,伍子胥也不失为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应看成为楚国的良材。范蠡入越后,先为越在吴作人质忍辱二年,后回越佐勾践复兴,终于灭吴。大功告成后,激流勇退,“下海”经商,终老一生。他还是一位思想家和理财家,是楚国一难得的奇材。李斯,荀子学生,在楚学成后入秦为官。他向秦献灭六国、成一统之策,力主废分封、设郡县、焚诗书、谋私学、以法治国,对秦王政(始皇)完成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此三人,虽为吴、越、秦用,但都在异邦大有作为,充分地施展了自己的才干,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楚材”,绝不可排斥在楚人之外。

在经济、科学的领域中,传说楚先祖祝融是三皇五帝时期观火授时的大科学家。见于有明确史籍记载的,在经济、科学领域中作过突出贡献的有孙叔敖、苏掩、甘公、唐目未等人。孙叔敖不仅是政治家,而且也是水利专家和科学家。他首创库陂池水利工程,首先为大江筑堤修垸,在楚境形成南、北灌溉网络,“钟天地之美,收九泽之利,以殷润国家,家富人喜”(《孙叔敖碑》。他重科学技术,在筑沂城(今河南正阳境)时,遣具体筹办人计量工程、时间、人员、材料、粮食,制订出具体而又科学的计划,结果完全按此计划顺利地完成。苏掩,楚康王时司马,他受命整治军赋,规划军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一次的军赋制度改革,史称“苏掩庀赋”。苏掩庀赋,就是在全国范围内调查九种不同的田地,然后按井田制的标准,“量入修赋,赋车籍马,赋甲兵、徒兵、甲循之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他所调查的九种田地,准确无误地反映了楚国水泽山峦的地形地貌,今天看来仍令人惊叹不已,证明苏掩是多么注重实际、具有严谨科学精神的政治家和科学家。甘公、唐目未为天文明家。甘公,《史记》谓齐人,《集解》谓鲁人,《正义》谓楚人,作《天文星占》八卷。唐目未,亦为有名的天文学家。楚人的数学成就突出,如江陵张家山汉初古墓出土《算数书》,就是楚人留下来的一部数学著作。楚国铁器、青铜器的冶炼和制造,该凝聚了多少能工巧匠和名家的心血,充分地显示了其精湛的技艺,可惜的是名不见经传,成为有才华的无名氏群体了。

在哲学、思想领域中,先秦时期最为活跃,时至战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所谓百家,最重要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兵家等。而在这各个学派中,楚人或是其主要代言人,或是创立者。道家学派创立人是楚先哲老子,后续者不少,至战国中期,楚人庄子则继承和发挥了老子学说,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庄并称,成为一个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而登上世界哲学史的殿堂(如黑格尔就认为老子是东方古代世界的精神代表者)。另一道家老莱子,尚清贫,曾教孔子以事君之道。战国末曷鸟子著《曷鸟冠子》一书,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兵等家思想,是道家学说的另一发展。儒家学派虽非楚人所创,但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其中孙氏之儒为荀子所创。荀子虽为齐人,但他居楚约近二十年,还担任过楚兰陵令,其著述是在楚国完成的,当受到楚国思想文化的浸润,正因为他阅历广泛,受到楚人的广撷博取和开放性、宽容性的启发,所以他对南、北各家思想均有批判吸收,开始了先秦思想的大融合,成为先秦时期一位大思想家。荀子的成就是在楚国完成的,称荀子是楚之良材,亦非不可。法家兴盛于三晋,楚国亦为法家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如著名法家吴起在楚国变法,使他的主张和才干得以充分的施展。后期法家韩非和李斯同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李斯则入秦大施才干,成为秦始皇一统大业的得力助手。兵家各国均有,楚国军事统帅辈出,作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怎么能没有兵家可惜他们的军事实践未留下系统总结,以致难以窥见其思想光华。然伍子胥、范蠡则可算得上地地道道的兵家。农家代表人物许行所倡之神农之说,是在楚国大地中孕育出来的长盛不衰的思想精华。他主张“君民并耕”、“市贾不二”,要求社会“均平”合理,深得人心,使儒家门徒也弃儒而改拜许行为师。许行是代表农民利益说话的,故其主张在中国历史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行不失为楚人坚持发扬楚国思想传统的典范。墨家虽非为楚人所始创,但墨子之后,墨分为三,其中南方之墨的代表人物是楚人邓陵子,号称邓陵氏之墨。墨家在先秦时代奉为显学,是代表小生产者和新兴地主利益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性。纵横家的先辈或创始人之一是楚人鬼谷子,史称鬼谷先生。《史记》说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张仪、苏秦都是鬼谷先生的学生。他所著的《鬼谷子》一书,纵横捭阖,评论游说之术和“揣”、“摩”、“权”、“谋”之策略,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堪称为当时一部外交学、心理学和攻关学的好教材。阴阳家倡阴阳五行说,以阴阳五行观念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尽管充满迷信色彩,但其中却亦含有一定辩证法因素。战国末楚阴阳学家南公著《南公》二十一篇,可谓为阴阳学派中之大家。秦灭楚,南公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时不过十余年,楚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项梁、项羽、刘邦继之,果然推翻了暴秦的统治,建立了新兴的汉王朝。这位南公,就很了解社会发展形势,其预言就饱含着辩证法,传为历史佳话。

在文学艺术领域中,“楚材”更是突出见奇,家喻户晓,有口皆碑。楚国文学成就辉煌,主要表现在散文和诗歌。由于散文以《庄子》为代表,诗歌以屈原《离骚》及其他作品为代表,故两家合谓,人称“庄骚”。前已指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学说,是继老子之后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大师和文学理论家,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屈原是“楚辞”的主要作家,《离骚》一诗是其代表作。屈原及宋玉、唐勒、景差等,是地地道道的楚人,完全是在楚国的培养教育和楚文化的孕育下成长起来的诗人。屈原不仅是一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他的精气说和历史观,闪烁着唯物主义光芒,对后世的影响也很深。他的名字已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行列,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敬仰。我们荆楚大地的人们,为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而感到无限的光荣和骄傲。楚国艺术发达,无论是书法、绘画,抑或是音乐、舞蹈,所取得的成就是世人所公认的。其中造诣很深的音乐家钟子期和操琴大师伯牙,高山流水,意蕴隽永,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楚国亡后,楚地人材却长盛不衰,辈出不穷。我们知道,秦汉时人们曾分楚地为三,囊括今江淮、江汉、江东和湖湘的广阔地域,几占中国的一半。如从这一辽阔地区来看“楚材”,累见于史籍和近人研究,也几占中国的一半。应该指出,“三楚”中的西楚和东楚,基本上是楚国扩张的结果,而其腹地则是以荆州为中心的江汉地区,以及与其毗连的湖湘地区,亦即所谓“三楚”中之南楚。从这两个地区看,“楚材”也是多得惊人,无论是湖北,还是湖南,从西汉到明清,近代以至现当代,也是代代都有第一流人才,简直是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如略推敲一下,荆楚大地历来就有学术研究中心,以及形成的人才群体,如其中著名的有汉末的荆州学派、两宋的湖湘学派、明代的公安派(文学)等。清末近代后,随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荆楚学人更是以族国命运为己任,积极地投身到学习西方和俄国的洪流中去,在洋务运动、民主革命中形成了宏大的人才群。如以个人来计算的话,自秦汉以降,则数不胜数,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中有良材、奇材、大材,甚至还是咤叱风云式的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至深。就以岳麓书院所培养的人才来看,其成就也是很惊人的,据岳麓书院有关资料可知,岳麓书院是公元976年(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失洞在唐末五代僧人智睿办学基础上创办起来的,直至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殆近千年之久。在此期间,有著名学者张槿、朱熹、王守仁等在此讲学,培养了不少人才。仅晚清至近代的剧烈动荡变革时期,就造就了如陶澍、魏源、左宗棠、曾国藩、郭嵩焘等一大批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等各种显赫人物。如进一步把现当代也计算进去的话,那就更加辉煌突出,令人敬仰不止。

我们知道,人是文化的主体。楚先祖建立了楚国,创造了璀璨夺目、博大精深的楚文化,作为政权的形式——楚国消亡了,但其文化则泽被百代,永远不会消失。这就是为什么“楚材”也代代相传,一代比一代强的原因所在。

当然,人才决非单纯的化育而成,而是得需尊重自然传统的、培养教育的领导呵护的和主观努力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而铸成的。“楚材”是一种历史现象。对“楚材”的形成、“楚材”的历史作用,以及“楚材晋用”(人才外流)等问题,当应辟专题研究,才更富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左氏传》,为鲁史官左丘明所修纂。中国史官传统,源远流长,自《尚书》《春秋》以下,无论“欲往事不忘”之记注,或“欲来者兴起”之撰述,多以经世资鉴为依归。《左传》以历史叙事解说《春秋》,治乱盛衰之启示、成败兴亡之殷鉴,触处皆是,自不例外。要之,《左传》之比事与属辞,提供经世致用独多。清魏禧《左传经世钞·自叙》所谓:《左传》为史之大宗,“古今御天下之变,备于《左传》”。

天下之变,莫大于侵、伐、战、役,《春秋》多征存之。《左传》成公十三年所谓:“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战争为涉外之大事,与国内大事之祭祀,等量齐观,皆备受重视,《春秋》多据事直书之。《左传》工于叙事,尤长于叙次战争,千古无出其右。春秋时代之战役,见于《左传》叙记,以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晋楚邲之战(宣公十二年)、晋齐鞌之战(成公二年)、晋楚鄢陵之战(成公十六年)、吴越笠泽之战(哀公十七年),最为知名。其他大小战役,《左传》亦多因事命篇,体圆用神,“皆精心结撰而为之,声势采色,无不曲尽其妙。”(吴闿生《左传微》卷四)

为因应经世资鉴之历史使命,《左传》叙次战争,稽考成败得失,最所用心与致力。诚如《汉书·艺文志》所云“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因此,影响战事成败得失之所以然,依序为兵法谋略之高下,将领才性之美恶,军心士气之升降,武器装备之良窳,军队人数之多寡。《左传》叙战,多有具体而微之体现。譬如晋楚城濮之战,笔者已发表《〈左传〉叙战与〈春秋〉笔削——论晋楚城濮之战的叙事义法(上下)》一文,载《古典文学知识》2018年第4期、6期,可以互参。

中国叙事传统,滥觞于《春秋》,大备于《左传》,形成于《史记》(张高评《〈春秋〉〈左传〉〈史记〉与叙事传统》,《国文天地》2017年第33卷第5期)。今以《左传》叙秦晋韩之战为例(僖公十五年,645),持属辞比事之《春秋》教,探论《左传》之叙战书法。《春秋》之笔削,如何转化为详略、重轻、显晦、曲直之书法?属辞比事之《春秋》教,如何运化为历史叙事、叙事之义法?多可以从中窥见一斑。《左传》叙次战争,叙事传人之焦点场景,与后世之史传小说不同,大抵以经世资鉴为依归,观秦晋韩之战,有具体而微之体现。

一、 《春秋》属辞比事与《左传》之历史叙事

“原始要终,本末悉昭”,为古春秋记事之成法。《春秋》《左传》虽为编年体史书,然孔子作《春秋》,左丘明著《左传》,皆薪传此一本末叙事之书法。编年体之失,为相关事迹,星罗棋布,不相贯串。然“原始要终,本末悉昭”之历史叙事,适足以救济编年体之局限,令来龙去脉洞然,终始本末晓然。《礼记·经解》所谓:“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灵活运用,可以助长历史叙事之阅读兴味与接受效益。

始、微、积、渐,为历史发展之脉络与通则。春秋侯国间之军事冲突,自有其远因、近因、导火线,《左传》以史传经,将事件之终始本末,交代清楚,记载明白,此固史官之天职。至于原始要终,叙事见本末,能令千载之下如见如闻,笔墨近化工,尤其难能而可贵。如秦晋韩之战,发生于僖公十五年。然《左传》关注远因,于僖公十三年,叙“晋荐饥,秦输粟于晋”;十四年,叙“秦饥,乞籴于晋,而晋人弗与”。此《左传》叙事,“先经以始事”之例,即所谓“本末悉昭”之史笔。僖公十五年,叙秦晋韩之战原委,开宗明义,再提“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外加晋侯许赂中大夫,既而不与。于是,秦伯伐晋,乃师出有名。《左传》叙事传人,为救济编年体之缺失,往往运用提叙法,以提纲挈领总括散分,而凸显得失功过,是非成败。韩简视师,所谓“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施而不报”,亦借由拟言代言作提叙。

就秦晋韩战之终始本末而言,近因在晋闭秦籴,远因则为惠公背赂失信。临阵,又闭谏违卜,于是秦获晋侯。总之,韩之战,其曲在晋。《左传》详叙晋惠公无道,韩战之必败可知。清王源《左传评》称:“此文序晋惠公之丧败,全是自作之孽。而前序其获,后序其归。序其获,固见其孽由己作;序其归,更见其孽由己作。”清高士奇《春秋大事表·读春秋偶笔》释韩愈《赠卢仝》诗,称“究终始”三字最妙,此即比事属辞之法。《左传》之历史叙事,探究本末终始,即是古春秋记事成法之演化。

清方苞《左传义法举要》称:“此篇大旨,在著惠公为人之所弃,以见文公为天之所启。”盖以宏观之视野,系统之思维鸟瞰全书,眼光未留滞于韩之战,亦未执着于晋惠公,已观照到重耳之兴晋,晋文公之称霸诸侯。且看《左传》叙“晋侯归,杀庆郑而后入”,知晋惠虽遭困辱,无能改其忌刻恶行,所以为外内所弃。“晋饥,秦又饩之粟”一段,《左传》借箕子代言曰:“姑树德焉,以待能者。”吴闿生《左传微》指出:“惠公事才了,又透文公消息。”清王源《左传评》较早指出:“序晋不亡,即伏文公之兴;秦不取晋,即伏穆公之伯。”犹东海霞起,总射天台,此《左传》历史叙事“究终始”之书法。

二、 《春秋》比事见义与《左传》之叙事艺术

《史记·太史公自序》引董仲舒《春秋繁露·俞序》,述孔子作《春秋》云:“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比次史事,可以体现《春秋》之义;故古人作史,往往于叙事中寓论断(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左传》《史记》多优为之,此之谓比事见义(张高评《〈春秋〉书法与“义”在言外比事见义与〈春秋〉学史研究》,《文与哲》2014年第25期)。

《左传》叙秦晋韩之战,重心焦点不在战事,而在晋惠公之败德无道,可作后世殷鉴。观其比次史事,或作类比,或作对比,而出以反对映衬法为多,此《左氏》叙事之艺术,亦历史编纂学之可取法者。以类比史事言,《左传》开篇叙晋惠公招怨、背赂、食言、失信,三施而无报。临战,再写其闭谏、违卜,秦遂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以从之,秦穆姬偕子女登台履薪以救之,晋阴饴甥会秦伯于王城以说秦,终于“改馆晋侯,馈七牢焉”。迨晋惠归国,乃“杀庆郑而后入”。《左传》叙晋惠公“忌刻以敛怨,多怨以取败,能合其众以释怨而复国”,然不能释庆郑不孙之恨,器量之偏执狭隘,不能成大事。因此,秦穆公只能期待另一位“能者”重耳了。

类比叙事,犹修辞学的正衬;对比叙事,犹辞章学之反衬、对称。论修辞成效,正衬不如反衬。尤其在忌讳叙事方面,对比成讽,无劳词费。就叙事传人而言,对叙亦远胜类叙。方苞《左传义法举要》曾举韩之战对比叙事之妙:

(反首拔舍)以上,叙晋侯无一事一言之在于德,见其自取败亡。以下,叙晋群臣凛凛有生气,所以能归其君。……穆姬本怨晋侯,及被获,又以死免之。著穆姬之知义,正与晋侯之败德反对。……晋人凛凛有生气。未战之前,人皆知君之败;既败之后,人皆欲君之归。又与前反对。

晋惠无德,与晋群臣之有生气对叙;穆姬知义,与晋侯败德对叙;晋群臣于战前,知君必败;败后,信君必归,皆作前后相反相对之叙事,比事以见义,贬斥讥讽自在言外。再就《左传》叙战之常法言,往往敌我对叙,如韩之战,晋惠骄矜,秦穆恭逊,不待两军交锋,胜负成败即可预知。又如韩战之中,庆郑陷君于败;战后,不敢逃死;庆郑将死,其言顺,与战时谏君之语犯,相反相对。“秦伯树德,与晋侯敛怨反对;箕子之言,与史佚之言相映”,皆是其例。

方苞《左传义法举要》所谓“叙事之文,最苦散漫无检拘。惟《左氏》于通篇大义贯穿外,微事亦两两相对”,晋楚城濮之战妙用对叙,秦晋韩之战之对叙亦颇采之。

三、 《左传》之拟言代言与属辞约文以显义

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说叙事之体有四:直纪其才行,唯书其事迹二者,前所论《左传》韩之战类叙、对叙诸比事见义法近似之。其三曰因言语而可知,其四曰假赞论而自见,《左传》历史叙事多采行之。(《史通通释》卷六《叙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史通·载言》称《左传》:“言事相兼,烦省合理,故使读者寻绎不倦,览讽忘疲。”记事之中,时出记言之体,变化多姿,可以引人入胜。由《史通》观之,记言固叙事之一体,世称为言叙,或语叙。对话之于叙事,作用有四:或刻划性格,或推进情节,或展示场景,或交代枝节,(张高评《左传之文学价值》之《说话艺术之指南》,五南图书公司2019(增订重版))《左传》叙事传人多有之;《左传》叙战之法,亦言事相兼,未尝例外。

钱锺书《管锥编》,高度推崇《左传》之记言,以为“实乃拟言、代言。谓是后世小说,院本中对话、宾白之推轮草创,未遽过也。”今看《左传》叙秦晋韩之战,可悟“言事相兼,烦省合理”叙事法之一斑。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有如下之赞赏:

写秦伯语,又如骄奢,又如戏谑,又如真恳,妙!写晋群臣语,满口哀求,又并不曾一字吐实,妙!写穆姬语,无限慌迫,却只说得一片瓜葛何至于此,并不是悍妇要求,妙!

《左传》利用对话叙事传人,既刻划人物性格,又推动叙事情节,如金圣叹揭示秦伯语、群臣语、穆姬语,即是其例。对话之作用,有绘声绘影,展示场景者,如庆郑预叙乘小驷之败,所谓“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偾兴,外彊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云云,出以对话,所谓借言记事,自是《左传》叙事之大宗。《左传》叙韩原之战,正面叙写战事无多。晋惠公所以见获,诸多可恼可怜之处,多出于他人之品评,运用侧笔见态表出,《史通·叙事》所谓“假赞论而自见”者。清冯李骅《左绣》称:“尤妙在卜右一段,句句说小驷,却句句写此公。将忌克人性情举动,刻划无遗。”记言可以刻划个性,此其显例。

韩简视师一段,《左传》亦借乙口叙甲事,直指秦伯伐晋之缘由:“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施而无报。”晋曲秦直,可以知之。清王源《左传评》所谓:“借韩简口中,结惠公从前多少行径。”随视师问对出之,浑然天成。晋惠公使韩简请战,“寡人不佞”云云,与城濮之战楚子玉“能进不能退”语,同是骄兵神气。吴曾祺《左传菁华录》谓:“写一时战状,他人数百言方尽者,此只以一二言了之,可谓简括之极。此等境界,万难学到。”言叙之妙有如此者。

晋惠公之劣迹恶行,一言以蔽之,曰败德。妙在借由史苏之占,韩简指桑骂槐表出,巧妙点睛。韩简再引《诗·小雅·十月之交》,称“僔沓背憎,职竞由人”,比兴寄托,讽谕自在言外。诸家评论《左传》叙韩之战,多指“职竞由人”一语,为通篇之主(详后)。经由语叙带出文眼,叙事绝妙经营。全篇对话,在呼应惠公之败德;而重耳之将兴,借秦伯再次输粟,以对话出之,所谓“以待能者”。而秦穆终能称霸西戎,“姑树德焉”一语,亦可见出端倪。

《左传》之叙事传人,拟言代言处,诚如钱锺书《管锥编》所云:“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观此,《左传》之对话艺术,美妙灵动,值得进一步全面探讨。“晋献公筮嫁伯姬”一段,清王源《左传评》欣赏其结构精紧之美,以为虽短幅而有变化、断续、映带、借言、精警五妙。辞章之美,赏心悦目,亦颇耐观玩。

《左传》工于叙战,往往于未战之前,作无数翻腾,千澜万波,全为此一战役之胜负作张本。及叙至战状,寥寥不过数行即止。韩之战,叙“战于韩原”之前,于晋惠之败德败迹,已作若干提叙、类叙、对叙、语叙与预叙,几占全文一半篇幅。既战获归之后,又铺陈许多对话与词令,类叙、对叙、逆叙、串叙、提叙、结叙,兼而有之。结叙风韵尤佳,大有曲终江上之致。

清冯李骅《左绣》卷五称:“凡大篇段落,必多佳处。全在每段自为提结,又段段递相联络。”此篇提叙特多,颇可见左氏属辞约文之功夫。王源《左传评》则以奇正化变,不可端倪之妙,品评本文,以为“开手四段,固以正为奇矣;又非以奇为正、以正为奇、以奇为正乎?”世间佳篇妙文,大抵多不犯正位,如借宾相形,反笔相射,藕断丝牵,不即不离之伦。清冯李骅《左绣》谓:“韩原之战,正面着墨无多。”即指出此一特色。

四、 《春秋》笔削之旨与《左传》详略之义

孔子笔削鲁史记,作成《春秋》经,历史编纂之际,史事必有去取从违,辞文自有因革损益。取舍损益之际,取决于独断别识之义,孔子所谓“丘窃取之”者,所以游夏之徒不能赞一辞。然就经典诠释而言,或笔或削之书法,吾人借其事,凭其文,自可以推求著述之指趣。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答客问·上》曾作简要之提示:

史之大原本乎《春秋》,《春秋》之义昭乎笔削。笔削之义,不仅事具始末,文成规矩已也;以夫子义则窃取之旨观之……必有详人之所略,异人之所同,重人之所轻,而忽人之所谨。……而后微茫秒忽之际,有以独断于一心……此家学之所以可贵也。(《文史通义校注·内篇五·答客问上》,中华书局1985年版)

《春秋》载记一代之历史,其于东周之人与事,或书,或不书。其所书者,则笔之;不书者,则削之。元赵汸《春秋属辞》提示解读《春秋》之法,在“以其所书,推见其所不书;以其所不书,推见其所书”(元赵汸《春秋属辞》卷八《假笔削以行权》),以之互发其蕴,互显其义。《春秋》经僖公十五年,书曰“晋侯及秦伯战于韩,获晋侯”,宋胡安国《春秋传》就或书、或不书发论:

秦伯伐晋,而经不书伐,专罪晋也。获晋侯以归,而经不书归,免秦伯也。书伐、书及者,两俱有罪,而以及为主。书获、书归者,两俱有罪,而以归为甚。今此专罪晋侯之背施、幸灾、贪爱、怒邻,而恕秦伯也。(宋胡安国《春秋胡氏传》卷十二“晋侯及秦伯战于韩,获晋侯”)

宋胡安国诠释《春秋》之法,即以或书或不书,或笔或削,互发其蕴,互显其义。《春秋》专罪晋侯,故详叙背施、幸灾、贪爱、怒邻种种败德。欲恕秦伯,故《左传》于伐晋轻点,而《经》不书伐。笔削与详略互文,亦由此可见。其他《春秋》学者释经,论点亦有相通处,如:

秦伐晋,不书;书晋侯,非予之也。明背施幸灾者晋侯,欲战者亦晋侯。书获晋侯,以贱之也。罪晋,故略秦。其事,则《左氏》详之矣。(

清刘沅《春秋恒解》卷三)

获、执,事同而势异。彼不敢抗,则谓之执。抗不敢就执,则谓之获。不言以归者,穆姬以死要秦伯,秦伯不敢将晋侯以入国,舍诸灵台,故不言以归。皆从实而书之耳。(日本安井衡《左传辑释》卷五)

清刘沅《春秋恒解》特提书晋侯、获晋侯,以明非之、贱之之义。《春秋》书法,欲罪晋,故详晋而略秦,此以详略见笔削之义。日本安井衡《左传辑释》释《春秋》所以书“获晋侯”,不言以归者,援《左传》叙事为证,指《春秋》据实直书。由此可见,言或不言,皆各有其义法。通全《经》事例而观照之,笔削之义可以如拨云雾,昭然若揭。

其后,《左传》以历史叙事说解《春秋》,《春秋》笔削之书法,遂衍化为详略互见之叙事义法,重轻、同异、忽谨之际,亦多寓含义法。如《左传》叙秦晋韩之战,叙晋惠公愎谏失德甚详,而秦晋交战事甚略。《左传》方叙秦筮伐晋,忽就筮词之“败”字,突接“三败及韩”。盖正战且不宜详,前此之三战三败,自当简略叙之。由此观之,通晓《春秋》笔削之旨,有助于运化详略之道。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称:“《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方苞倡“义法”说,亦以为:义在笔先,法以义起,法随义变。《左传》叙秦晋韩之战,以历史叙事解经,亦专罪晋侯之背施、幸灾、贪爱、怒邻。故方苞《左传义法举要》称此篇,以“晋侯先事而败德,临事而失谋,孽由己作,作通篇关键”。详之、重之,一切剪裁结构皆脉注绮交于此。详略去取,重轻损益,一线文心,皆融贯于此一通篇之关键。

《左氏》叙秦晋韩之大战,并未正面叙写战况,只叙韩简与庆郑两段议论而已。所以然者,清周大璋《左传翼》以为:“此两条,最此战大头脑,特为详叙,昌黎所谓记事必提其要也。”举凡叙事之大关键、大头脑,皆宜大书特书,详说重叙,提要凸显。晋惠公由于背施幸灾而致寇,又以愎谏违卜而致败,皆被获之缘由,所谓自作孽,不可活。故《左传》叙战,详写韩简与庆郑两段议论,而秦伯伐晋之是非成败可知,《左氏》之进退予夺可见,以史传经之劝惩资鉴亦得以索解。

五、 叙事之义法:义以为经,而法纬之

孔子作《春秋》,其义,则“丘窃取之矣”;谓《春秋》体现之“义”,出自孔子之独断与别识。世人临文,未下笔,先有此“义”;犹丹青绘事,先有成竹在胸,然后可以一挥而就。史事之笔削取舍,辞文之因革损益,取决于其义之引领与指向。孔子作《春秋》如此,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纂修《史记》,亦不例外。清方苞说古文义法,深得《春秋》书法之启益,曾言:

《春秋》之制义法,自太史公发之,而后之深于文者亦具焉。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望溪先生文集》卷二《读史·又书货殖传后》)

方苞说义法,“义以为经,而法纬之”二语,最称关键。史事如何编比?辞文如何修饰?取决于著述旨趣之“义”。换言之,义,攸关“何以书”;法,涉及“如何书”。如何书,自然受“何以书”之制约。义先存有,法后随之,此之谓“义以为经,而法纬之”。方苞说古文义法,又稍加演绎之,所谓“法以义起”“法随义变”,“变化随宜,不主一道”,当更明白可晓(张高评《比事属辞与古文义法——方苞“经术兼文章”考论》附录一《方苞义法与〈春秋〉书法》,新文丰出版公司2016年版)。

《春秋》与《左传》之或笔或削,或详或略,固以指义为南针;即排比史事,属辞约文,亦以其义为导航。乃至于原始要终,本末悉昭之属辞比事,亦以史义为指归。通篇之主、一篇之关键、脉注绮交、一以贯之之处,即是义之所在。《左传》叙秦晋韩原之战,清王源《左传评》卷二曾拈出韩简引诗“职竞由人”一语,以为通篇之旨。前叙、后叙,皆就此义铺陈编比之。如:

此文序晋惠公之丧败,全是自作之孽,故“职竞由人”一语,乃通篇之主;而前序其获,后序其归。序其获,固见其孽由己作;序其归,更见其孽由己作。

其义之于篇章,犹一篇之警策,往往为画龙点睛所在。王源《左传评》拈出“职竞由人”一语,指为一篇大义。结处引《诗》,所谓“僔沓背憎,职竞由人”二语,清陈震《左传日知录》亦目为一篇之警策。左氏叙事,以“祸降自天”意相嘲弄,然后吞吐而言“职竞由人”。曲笔否决“祸降自天”,而坐实孽由己作,方是画龙点睛之笔。诚如陈震《左传日知录》所云:

点睛在结处,而全文字字为《诗》言写生。尤妙在层层皆以“祸降自天”。相为吞吐,作“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之势。结处引《诗》,僧繇之龙破壁飞去矣。

《左传》叙韩之战,篇首总挈纲领,出以提叙,以见晋侯之背施、幸灾、贪爱、怒邻,因而失德致败。所谓“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施而无报”云云,堪称点睛之笔,提示秦伯伐晋之缘由,亦即前半幅立意之焦点。方苞《左传义法举要》多所提示:

此篇晋惠公以失德致败,篇首具矣。而中间愎谏违卜,临事而失谋,则非平昔败德所能该也。故因韩简之论占,忽引《诗》以要逭前后。而篇中所载惠公之事与言,细大毕举矣。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称:《左传》释经,“或先经以始事,或后经以终义,或依经以辩理,或错经以合义,随义而发”。或先、或后、或依、或错,皆从义而变,得董仲舒说《春秋》之妙,可与方苞所提“义以为经,而法纬之”,相互发明。以义为统领,可以要逭前后,细大毕举,“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退藏于密”,差堪比拟。《左传》解说《春秋》如此,叙事传人亦本此而发明之。晋惠公先事而败德,临事而失谋,故本篇之大义,聚焦在“职竞由人”(孽由己作)。方苞《左传义法举要》详加举证,如云:

失德失谋致败由人,则守义好谋,而转败以为功,亦由人。并晋群臣之蹙忧以从君,惕号以致众,驰辞执礼以喻秦,皆一以贯之。而庆郑之孽由己作,亦包括无遗矣。叙事之义法,精深至此,此所谓出奇无穷。

“职竞由人”(孽由己作),为《左传》秦晋韩之战一篇史义所在,亦惩劝经世之所在。叙事之先之、后之、依之、错之,皆准此而发。晋君之失德失谋,致败由人不由天;晋臣之守义好谋,转败为功,亦由于人事。晋群臣之从君,惕号致众,驰辞喻秦,一以贯之,皆由于人。甚至庆郑之自我作孽,亦不离“职竞由人”之篇旨。方苞《左传义法举要》称:“古人叙事或顺或逆,或前或后,皆义之不得不然。”义为经为先,法为纬为后,法以义起,法随义变,董仲舒所谓“从变从义”,杜预所谓“随义而发”,要皆叙事义法之要领与真言。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1 过云木冰记的内容是什么

岁在壬午,余与晦木泽望入四明,自雪窦返至过云。雰霭淟浊,蒸满山谷,云乱不飞,瀑危弗落,遐路窈然。夜行撤烛,雾露沾衣,岚寒折骨,相视褫气。呼嗟咽续,忽尔冥霁地表。云敛天末,万物改观,浩然目夺。小草珠圆,长条玉洁,珑松插于幽篁,缨络缠于萝阙。琮俯仰,金奏石搏。虽一叶一茎之微,亦莫不冰缠而雾结。余愕眙而叹曰:“此非所谓木冰乎?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言未卒,有居僧笑于傍曰:“是奚足异?山中苦寒,才入冬月,风起云落,即冻飘山,以故霜雪常积也。”

盖其地当万山之中,嚣尘沸响,扃人间。屯烟佛照,无殊阴火之潜,故为葕阳之所不入。去平原一万八千丈,刚风疾轮,侵铄心骨。南箕哆口,飞廉弭节;土囊大隧,所在而是。故为勃郁烦冤之所不散,溪回壑转,蛟螭蠖蛰,山鬼窈窕,腥风之冲动,震瀑之敲嗑。天呵地吼,阴崖冱穴,聚雹堆冰,故为玄冥之所长驾;群峰灌顶,北斗堕胁,藜蓬臭蔚,虽焦原竭泽,巫吁魃舞。常如夜行秋爽,故为曜灵之所割匿。且其怪松入枫,礜石罔草,碎碑埋甎,枯胔碧骨,皆足以兴吐云雨。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余乃喟然曰:“嗟乎!同一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同一过忒,有无关于吉凶之占。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余方龃龉世度,将欲过而问之。

2 过云木冰记译文

过云木冰记·(清)黄宗羲 岁在壬午[2],余与晦木、泽望入四明[3],自雪窦返至过云[4]。

雰霭淟浊[5],蒸满山谷,云乱不飞,爆危弗落。遐路窈然[6],夜行撤烛,雾露沾衣。

岚寒折骨[7],相视褫气[8],呼嗟咽续。忽尔冥霁地表[9],云敛天末,万物改观,浩然目夺。

小草珠圆,长条玉洁。珑松插于幽篁[10],缨络缠于萝阙[11],琤琮俯仰[12],金奏名搏[13],虽一叶一茎之微,亦莫不冰缠而雾结。

余愕眙而叹曰[14]:“此非所谓木冰乎?《春秋》书之[15],五行志之[16],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 言未卒,有居僧笑于旁曰:“是奚足异?山中苦寒[17],才入冬月,风起云落,即冻[冫各]飘山[18],以故霜雪常积也。盖其地当方山之中,嚣尘沸响[19],扃鐍鐍人间[20],村烟佛[21]照,无殊阴火之潜[22],故为愆阳之所不入[23]。

去平原一万八丈,刚风疾轮[24],侵铄心骨。南箕哆口[25],飞廉弭节[26]。

土囊大隧所在而是[27],故为勃郁烦冤之所不散[28]。溪回壑转,蚊螭蠖蛰[29],山鬼窈窕[30]。

腥风之冲动,震瀑之敲嗑[31],天呵地吼,阴崖冱穴[32],聚雹堆冰,故为玄冥之所长驾[33]。群峰灌顶,北斗堕胁,藜蓬臭蔚[34],虽焦原竭泽,巫吁魃舞[35],常如夜行秋爽,故为曜灵之所割匿[36]。

且其怪松人枫[37],礜石罔草[38],碎碑埋砖,枯胔碧骨[39],皆足以兴吐云雨。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40],高僧悬记[41],冶鸟木客[42],窅崒幽深[43],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44]。”

余乃喟然曰:“嗟乎!同一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45];同一过忒[46],有无关系于吉凶之占。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47],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48]?余方龃龉世度[49],将欲过而问之。”

注释: [1]过云:浙江四明山内的一个地段。据唐代陆龟蒙《四明山诗序》云:“山中有云不绝者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相徙,谓之过云。”

木冰:一种自然现象,雨着木即凝结成冰。又称“木介”。

[2]壬午:指明崇祯十五年(1642)。[3]晦木:黄宗羲的弟弟,名宗炎,世称立溪先生。

泽望:亦作者弟弟,名宗曾,号缩斋,人称石田先生。四明:山名,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属天台山支脉。

[4]雪窦:山名,在浙江省奉化县西,为四明山分支。[5]雰(fēn):雾气。

淟(diǎn)浊:混浊,污垢。[6]窈然:深远貌。

[7]岚:山林的雾气。[8]禠(chǐ):剥,夺。

[9]冥:晦暗。霁:本指雨止,这里指云雾散。

[10]珑松:同“珑璁”,即玉簪。篁:竹林,竹丛。

[11]缨络:串珠玉而成的装饰物,多用为颈饰。阙:通“缺”,空隙处。

[12]琤琮:玉石碰击声。俯仰:高低。

[13]金:金属乐器,如钟、钹。石:石制的乐器,如磬。

[14]愕眙(chì):惊视。眙,直视貌。

[15]《春秋》成王十六年:“春王正月,雨(下)木冰。”[16]五行:指刘向《五行传》。

其书曰:“木先寒,故得雨而冰也。”[17]苦:极。

[18][冫各](luò):冰冻。[19]嚣尘:喧闹多尘埃。

[20]扃鐍(jué):关锁,引申为隔绝。[21]佛照:寺庙的灯火。

[22]阴火:磷火,野地夜间常见的青色火焰,俗称鬼火,实际是磷的氧化现象。[23]愆阳:阳气过盛,多指天旱或酷热。

愆,超过。[24]刚风:强大的风。

[25]南箕:星宿名,古人认为南箕主风。哆(chǐ):张口貌。

[26]飞廉:风神。弭节:驻车。

弭,止。节,策,马鞭。

[27]土囊:土穴。隧:洞。

[28]勃郁:蕴积,壅塞。烦冤:风回旋貌。

宋玉《风赋》:“勃郁烦冤,冲孔袭门。”[29]蛟:传说的动物,龙类,能发洪水。

螭(chī):传说的动物,龙类。蠖(huò)蛰:像蠖一样伏藏。

蠖,一种昆虫。[30]窈窕:深远貌。

[31]嗑(kè):碰,敲击。[32]冱(hù):闭塞。

[33]玄冥:水神。《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其神玄冥。”

驾:骑,乘。[34]臭(xiù)蔚:气味浓郁。

[35]魃(bá):神话中的旱神。[36]曜(yào)灵:太阳。

割匿:割舍和躲藏。[37]人枫:即“枫人”,枫树上生成的人形瘿瘤。

晋嵇含《南方草木状》曾有记载。[38]礜(yù)石:《山海经》中记载的有毒的矿石。

罔草:纠结的丛草。[39]胔(zì):肉腐烂。

[40]炳灵:显赫的魂灵。[41]悬记:高处的题记。

[42]冶鸟:晋干宝《搜神记》中所载的鸟名。木客:山中的精怪。

[43]窅(yǎo):深远。崒:通“萃”,聚集。

[44]燠(yù):暖。[45]造化:创造化育,指天地、自然界。

[46]过忒(tè):此处犹言“变更”。[47]畸行:异味行。

[48]与(yù):参预,在其中。数:气数,命运。

[49]龃龉(jǔ yǔ):不合,不融洽。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

父亲黄尊素是东林党代表人物,被魏忠贤阉党杀害。黄宗羲到京都讼冤,用铁锥毙伤仇人。

后领导复社成员进行反宦官权贵的斗争。明亡,他组织武装力量在浙东一带活动,被鲁王任为左副都御史。

失败后隐居不仕,潜心著书,成为清朝“三大儒”之一。 这是一篇奇特的游记。

四明山过云地区的木冰本来就是罕见的奇特景观,作者绘声绘色,善造意境,写木冰的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晶莹的世界,写木冰的形成,又令人夺魄心惊,纸上生寒,确实是揉细腻的工笔与磅礴的气势于一体。更奇特的是它的结尾,感慨似乎漫不经心。

3 常羊学射文言文答案原文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

译文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进言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1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2国王拉弓准备射3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必然会落得一事无成。

4 过云木冰记的原文第2段

盖其地当万山之中,嚣尘沸响,扃人间。

屯烟佛照,无殊阴火之潜,故为葕阳之所不入。去平原一万八千丈,刚风疾轮,侵铄心骨。

南箕哆口,飞廉弭节;土囊大隧,所在而是。故为勃郁烦冤之所不散,溪回壑转,蛟螭蠖蛰,山鬼窈窕,腥风之冲动,震瀑之敲嗑。

天呵地吼,阴崖冱穴,聚雹堆冰,故为玄冥之所长驾;群峰灌顶,北斗堕胁,藜蓬臭蔚,虽焦原竭泽,巫吁魃舞。常如夜行秋爽,故为曜灵之所割匿。

且其怪松入枫,礜石罔草,碎碑埋甎,枯胔碧骨,皆足以兴吐云雨。而仙宫神治,山岳炳灵,高僧悬记,冶鸟木客,窅崒幽深。

其气皆敛而不扬,故恒寒而无燠。 余乃喟然曰:“嗟乎!同一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同一过忒,有无关于吉凶之占。

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余方龃龉世度,将欲过而问之。

5 文言文答案2、翻译下列句子(1)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

1)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2)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3)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3、文中概括黄鹤楼外观特征的句子是 为了说明黄鹤楼这一外观特征,具体描写黄鹤楼的位置,外观以及登楼所见的句子是 4、对这篇文章解释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费祎登仙的传说,给全文抹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B“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黄鹤楼的重要性的扼要概括C“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一组对偶,从正面突出了黄鹤楼的价值D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三)《于园》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①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②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③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④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⑤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⑥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1、本文作者张岱是 (时。

6 夏之雨 阅读答案

仿佛,夏之雨,只为迎娶荷而倾落! 雨骤然落,骤然歇。如梦般,掀起人的希望。却又在乍然休止后,重新点燃夏的火炬。于是,希望、失望;兴奋、咒诅交替里 蒸沤的热浪,堆叠着、郁积着。潺潺的汗珠滴动着,翻滚着。粘答答的肌肤挣不脱薄衫的依附。雨,成了人间的渴盼与最爱。

一半的天,蓝得不带一丝犹疑,另一边的天际,却是尘烟滚滚,黑云片片,黑浓的云迅即卷漫开来,扑腾跌宕、漫漫溢溢。镶着金边,绣着镙丝,只展现上苍诡谲的昼风,氤氲一场天地神奇。

乍然的雷闪里,雨,如根根银箭,带着雪亮的簇矢,疾射而下。狂暴猛戾的射向每一个角落。似乎,要把上苍的怒意倾泻净尽;似乎要将人间的忿懑恣肆填平。于是,奔腾在柏油路面上,驰骋在朵朵伞花上,激迸的弦箭,弹射在一洼洼

的水痕里,带着一朵朵半圆的气泡,奔向滔滔的街头。

荷,擎着碧翠伞盖,迎一场雨的婚礼。蛙,在荷畔鼓掌欢呼,蝈蝈的鸣叫,仿佛催唤着易害羞的荷,快快在短促的夏雨中,展露生命的精华。

雨停歇,荷香幽远,浸浸漫漫笼罩着一方水塘。盛妆的荷犹缀着 的雨珠。天边的虹折射在雨珠上,幻化出不可思议的宁谧。沁凉。

似乎,尘世里,唯有荷在的地方,才有清凉!

仿佛,夏之雨,只为迎娶荷而倾落!

雨骤然落,骤然歇。如梦般,掀起人的希望。却又在乍然休止后,重新点燃夏的火炬。于是,希望、失望;兴奋、咒诅交替里,雨来了又去。人,在雨的戏弄中,无奈的苍老,消沉!

枝折花倾,窗破瓦掀。上苍以它的威猛、酷戾回报众生的贪得无厌。上苍以它的冷峻,残苛晓谕世人,四时有定,强求不得。

风,只在心静,身静时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风,只在无所欲,无所求时,才弥漫周身!浮泛的人生,遍布的枷锁,妄求夏之风,如何可得?

夏,热热烈烈地来,却也在西风的吹拂下,凄凄凉凉地去,留下的是孤寂的心,萧索的情,以及一声声无可奈何的叹惋。

叹惋人世仓卒无常,叹惋红颜成白发!

不曾去思索,不曾去回顾,只沉湎在浪涌去,只浮泛在浪花里,一年年,红的是风凰花,白的是少年头!

夏,年年来,年年去,而红尘依旧,炎凉依旧,而这人生,却再也不能重新走过!

1 第一段第一句是( )描写,第2句( )描写,全段写出了酷暑盛夏的( )以及人们对雨的( )

2第2段描写( )来之前的天空,着重写( )之狂,( )之厚

3第三段中的”银箭””疾射”用得好,好在哪里?

4第3段中两个”似乎”用了( )的修辞手法,渲染了( )

5第4段中的"荷的婚礼"指( ),第5段中( )

( )与 之呼应

6第6段中感叹”尘事间,唯有荷的地方,才有清凉!”从你学过的文章中找依据

7第8段中讲夏雨的”骤然落,乍然歇”,第10段中讲夏雨的”不可得”,其用意在是( )

8最后四段作者眼前景的感叹转到世间情的感慨,其作用在与( )

9本文1-7重在写( ),8-14段重在写( ),是一篇( )的优美散文

1、第⑵段描写 来之前的天空,着重写 之狂,

之厚,采用了 态描写。

2、文中第⑶段中加点词“银箭”、“疾射”用得好,好在哪里?试做评析。

银箭 。

疾射 。

3、第⑶段中两个“似乎”用了 的修辞手法,渲染了 。

4、第⑹段中感叹“尘世里,惟有荷在的地方,才有清凉!”请另从你学过的课文中找出有关对荷赞美的句子。

答: 。

5、最后⑷段作者由对眼前景物的感叹转到对世间情的感慨,其作用在于

帮帮忙吧,谢谢了!

1、第⑵段描写暴雨来之前的天空,着重写风之狂,云之厚;采用了动态描写。

2、用形象比喻,写出雨大且急;借用前面比喻拟物,写出了雨密集的威力 3、拟人;暴雨狂虐的威力

4、①荷有君子之称;②荷出淤泥而不染 5、暗示人们不要屈服于大自然的肆虐,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和光阴

7 求游黄山阅读答案

1马尾似的卷云 山峰似的积云 飘在天空上的浮云2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五座名山3①游览过五岳后就不用再看其他山了,游览过黄山后就不用看五岳了,五岳比其他山美丽,而黄山比五岳还要美丽②黄山的云轻轻的飘在天空中似乎有三万尺那么长,像是美丽的银河降临在人间③山峰在日光照耀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远远的观望山间舞动的云海,云中包裹着奇特的山峰与特别的树木,天下的美景都在黄山4山有千姿百态、高、险的特点,云有白、静、长、妙的特点5排比,“黄山可真奇啊,一座座山峰玲珑俊秀,有的像雕纹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彩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比喻“白得就像一匹白纱缎”;夸张“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6“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浏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与“难怪从黄山回来的人都说:‘黄山云海是个奇观,的确是名不虚传啊!’”好处是使文章结构完整,突出文章主题,承上启下7对黄山的喜爱与赞美。

 导语: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祖籍沛郡(今属江苏徐州)人。下面是刘向创作的《九叹》,欢迎阅读!

 九叹

 两汉:刘向

 逢纷

 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

 齐名字于天地兮,并光明于列星。

 粹而吐氛浊兮,横邪世而不取容。

 行叩诚而不阿兮,遂见排而逢谗。

 后听虚而黜实兮,不吾理而顺情。

 肠愤悁而含怒兮,志迁蹇而左倾。

 心戃慌其不我与兮,躬速速其不吾亲。

 辞灵修而陨志兮,吟泽畔之江滨。

 椒桂罗以颠覆兮,有竭信而归诚。

 谗夫蔼蔼而漫著兮,曷其不舒予情

 始结言于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

 怀兰蕙与衡芷兮,行中野而散之。

 声哀哀而怀高丘兮,心愁愁而思旧邦。

 愿承闲而自恃兮,径*曀而道壅。

 颜霉黧以沮败兮,精越裂而衰耄。

 裳襜襜而含风兮,衣纳纳而掩露。

 赴江湘之湍流兮,顺波凑而下降。

 徐徘徊于山阿兮,飘风来之汹汹。

 驰余车兮玄石,步余马兮洞庭。

 平明发兮苍梧,夕投宿兮石城。

 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阙而玉堂。

 薜荔饰而陆离荐兮,鱼鳞衣而白蜺裳。

 登逢龙而下陨兮,违故都之漫漫。

 思南郢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

 扬流波之潢潢兮,体溶溶而东回。

 心怊怅以永思兮,意晻晻而日颓。

 白露纷以涂涂兮,秋风浏以萧萧。

 身永流而不还兮,魂长逝而常愁。

 叹曰:

 譬彼流水纷扬磕兮,波逢汹涌濆壅滂兮。

 揄扬涤荡飘流陨往触崟石兮,

 龙卬脟圈缭戾宛转阻相薄兮,

 遭纷逢凶蹇离尤兮,垂文扬采遗将来兮。

 离世

 灵怀其不吾知兮,灵怀其不吾闻。

 就灵怀之皇祖兮,愬灵怀之鬼神。

 灵怀曾不吾与兮,即听夫人之谀辞。

 余辞上参于天坠兮,旁引之于四时。

 指日月使延照兮,抚招摇以质正。

 立师旷俾端辞兮,命咎繇使并听。

 兆出名曰正则兮,卦发字曰灵均。

 余幼既有此鸿节兮,长愈固而弥纯。

 不从俗而诐行兮,直躬指而信志。

 不枉绳以追曲兮,屈情素以从事。

 端余行其如玉兮,述皇舆之踵迹。

 群阿容以晦光兮,皇舆覆以幽辟。

 舆中涂以回畔兮,驷马惊而横奔。

 执组者不能制兮,必折轭而摧辕。

 断镳衔以驰骛兮,暮去次而敢止。

 路荡荡其无人兮,遂不御乎千里。

 身衡陷而下沉兮,不可获而复登。

 不顾身之卑贱兮,惜皇舆之不兴。

 出国门而端指兮,冀壹寤而锡还。

 哀仆夫之坎毒兮,屡离忧而逢患。

 九年之中不吾反兮,思彭咸之水游。

 惜师延之浮渚兮,赴汨罗之长流。

 遵江曲之逶移兮,触石碕而衡游。

 波澧澧而扬浇兮,顺长濑之浊流。

 凌黄沱而下低兮,思还流而复反。

 玄舆驰而并集兮,身容与而日远。

 棹舟杭以横濿兮,济湘流而南极。

 立江界而长吟兮,愁哀哀而累息。

 情慌忽以忘归兮,神浮游以高历。

 心蛩蛩而怀顾兮,魂眷眷而独逝。

 叹曰:

 余思旧邦心依违兮,

 日暮黄昏羌幽悲兮,

 去郢东迁余谁慕兮,

 谗夫党旅其以兹故兮,

 河水*所愿兮,

 顾瞻郢路终不返兮。

 怨思

 惟郁郁之忧毒兮,志坎壈而不违。

 身憔悴而考旦兮,日黄昏而长悲。

 闵空宇之孤子兮,哀枯杨之冤雏。

 孤雌吟于高墉兮,鸣鸠栖于桑榆。

 玄蝯失于潜林兮,独偏弃而远放。

 征夫劳于周行兮,处妇愤而长望。

 申诚信而罔违兮,情素洁于纽帛。

 光明齐于日月兮,文采耀燿于玉石。

 伤压次而不发兮,思沉抑而不扬。

 芳懿懿而终败兮,名靡散而不彰。

 背玉门以奔骛兮,蹇离尤而干诟。

 若龙逢之沉首兮,王子比干之逢醢。

 念社稷之几危兮,反为雠而见怨。

 思国家之离沮兮,躬获愆而结难。

 若青蝇之伪质兮,晋骊姬之反情。

 恐登阶之逢殆兮,故退伏于末庭。

 孽臣之号啕兮,本朝芜而不治。

 犯颜色而触谏兮,反蒙辜而被疑。

 菀蘼芜与菌若兮,渐藁本于洿渎。

 淹芳芷于腐井兮,弃鸡骇于筐簏。

 执棠溪以刜蓬兮,秉干将以割肉。

 筐泽泻以豹鞟兮,破荆和以继筑。

 时溷浊犹未清兮,世肴乱犹未察。

 欲容与以俟时兮,惧年岁之既晏。

 顾屈节以从流兮,心巩巩而不夷。

 宁浮沅而驰骋兮,下江湘以邅回。

 叹曰:

 山中槛槛余伤怀兮,征夫皇皇其孰依兮,

 经营原野杳冥冥兮,乘骐骋骥舒吾情兮,

 归骸旧邦莫谁语兮,长辞远逝乘湘去兮。

 远逝

 志隐隐而郁怫兮,愁独哀而冤结。

 肠纷纭以缭转兮,涕渐渐其若屑。

 情慨慨而长怀兮,信上皇而质正。

 合五岳与八灵兮,讯九鬿与六神。

 指列宿以白情兮,诉五帝以置辞。

 北斗为我折中兮,太一为余听之。

 云服阴阳之正道兮,御后土之中和。

 佩苍龙之蚴虬兮,带隐虹之逶蛇。

 曳彗星之皓旰兮,抚朱爵与鵔鸃。

 游清灵之飒戾兮,服云衣之披披。

 杖玉策与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

 举霓旌之墆翳兮,建黄纁之总旄。

 躬纯粹而罔愆兮,承皇考之妙仪。

 惜往事之不合兮,横汨罗而下沥。

 乘隆波而南渡兮,逐江湘之顺流。

 赴阳侯之潢洋兮,下石濑而登洲。

 陆魁堆以蔽视兮,云冥冥而闇前。

 山峻高以无垠兮,遂曾闳而迫身。

 雪雰雰而薄木兮,云霏霏而陨集。

 阜隘狭而幽险兮,石嵾嵯以翳日。

 悲故乡而发忿兮,去余邦之弥久。

 背龙门而入河兮,登大坟而望夏首。

 横舟航而济湘兮,耳聊啾而戃慌。

 波**而周流兮,鸿溶溢而滔荡。

 路曼曼其无端兮,周容容而无识。

 引日月以指极兮,少须臾而释思。

 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

 顺风波以南北兮,雾宵晦以纷纷。

 日杳杳以西颓兮,路长远而窘迫。

 欲酌醴以娱忧兮,蹇骚骚而不释。

 叹曰:

 飘风蓬龙埃坲々兮,草木摇落时槁悴兮,

 遭倾遇祸不可救兮,长吟永欷涕究究兮,

 舒情陈诗冀以自免兮,颓流下陨身日远兮。

 惜贤

 览屈氏之离骚兮,心哀哀而怫郁。

 声嗷嗷以寂寥兮,顾仆夫之憔悴。

 拨谄谀而匡邪兮,切淟涊之流俗。

 荡渨涹之奸咎兮,夷蠢蠢之溷浊。

 怀芬香而挟蕙兮,佩江蓠之婓婓。

 握申椒与杜若兮,冠浮云之峨峨。

 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

 游兰皋与蕙林兮,睨玉石之嵾嵯。

 扬精华以炫燿兮,芳郁渥而纯美。

 结桂树之旖旎兮,纫荃蕙与辛夷。

 芳若兹而不御兮,捐林薄而菀死。

 驱子侨之奔走兮,申徒狄之赴渊。

 若由夷之纯美兮,介子推之隐山。

 晋申生之离殃兮,荆和氏之泣血。

 吴申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横废。

 欲卑身而兮,心隐恻而不置。

 方圜殊而不合兮,钩绳用而异态。

 欲俟时于须臾兮,日阴曀其将暮。

 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

 妄周容而入世兮,内距闭而不开。

 俟时风之清激兮,愈氛雾其如塺。

 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

 默顺风以偃仰兮,尚由由而进之。

 心懭悢以冤结兮,情舛错以曼忧。

 搴薜荔于山野兮,采捻支于中洲。

 望高丘而叹涕兮,悲吸吸而长怀。

 孰契契而委栋兮,日晻晻而下颓。

 叹曰:

 江湘油油长流汩兮,挑揄扬汰荡迅疾兮。

 忧心展转愁怫郁兮,冤结未舒长隐忿兮,

 丁时逢殃可奈何兮,劳心悁悁涕滂沱兮。

 忧苦

 悲余心之悁悁兮,哀故邦之逢殃。

 辞九年而不复兮,独茕茕而南行。

 思余俗之流风兮,心纷错而不受。

 遵野莽以呼风兮,步从容于山廋。

 巡陆夷之曲衍兮,幽空虚以寂寞。

 倚石岩以流涕兮,忧憔悴而无乐。

 登巑岏以长企兮,望南郢而闚之。

 山修远其辽辽兮,涂漫漫其无时。

 听玄鹤之晨鸣兮,于高冈之峨峨。

 独愤积而哀娱兮,翔江洲而安歌。

 三鸟飞以自南兮,览其志而欲北。

 原寄言于三鸟兮,去飘疾而不可得。

 欲迁志而改操兮,心纷结其未离。

 外彷徨而游览兮,内恻隐而含哀。

 聊须臾以时忘兮,心渐渐其烦错。

 原假簧以舒忧兮,志纡郁其难释。

 叹《离骚》以扬意兮,犹未殚于《九章》。

 长嘘吸以于悒兮,涕横集而成行。

 伤明珠之赴泥兮,鱼眼玑之坚藏。

 同驽骡与乘驵兮,杂斑驳与阘茸。

 葛藟虆于桂树兮,鸱鸮集于木兰。

 偓促谈于廊庙兮,律魁放乎山间。

 恶虞氏之箫《韶》兮,好遗风之《激楚》。

 潜周鼎于江淮兮,爨土鬵于中宇。

 且人心之持旧兮,而不可保长。

 邅彼南道兮,征夫宵行。

 思念郢路兮,还顾睠睠。

 涕流交集兮,泣下涟涟。

 叹曰:

 登山长望中心悲兮,菀彼青青泣如颓兮,

 留思北顾涕渐渐兮,折锐摧矜凝氾滥兮,

 念我茕茕魂谁求兮,仆夫慌悴散若流兮。

 愍命

 昔皇考之嘉志兮,喜登能而亮贤。

 情纯洁而罔薉兮,姿盛质而无愆。

 放佞人与谄谀兮,斥谗夫与便嬖。

 亲忠正之悃诚兮,招贞良与明智。

 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情澹澹其若渊。

 回邪辟而不能入兮,诚原藏而不可迁。

 逐下袟于後堂兮,迎虙妃于伊雒。

 刜谗贼于中廇兮,选吕管于榛薄。

 丛林之下无怨士兮,江河之畔无隐夫。

 三苗之徒以放逐兮,伊皋之伦以充庐。

 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

 戚宋万于两楹兮,废周邵于遐夷。

 却骐骥以转运兮,腾驴骡以驰逐。

 蔡女黜而出帷兮,戎妇入而彩绣服。

 庆忌囚于阱室兮,陈不占战而赴围。

 破伯牙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

 藏瑉石于金匮兮,捐赤瑾于中庭。

 韩信蒙于介胄兮,行夫将而攻城。

 莞芎弃于泽洲兮,瓟瓥蠹于筐簏。

 麒麟奔于九皋兮,熊罴群而逸囿。

 折芳枝与琼华兮,树枳棘与薪柴。

 掘荃蕙与射干兮,耘藜藿与蘘荷。

 惜今世其何殊兮,远近思而不同。

 或沉沦其无所达兮,或清激其无所通。

 哀余生之不当兮,独蒙毒而逢尤。

 虽謇謇以申志兮,君乖差而屏之。

 诚惜芳之菲菲兮,反以兹为腐也。

 怀椒聊之蔎蔎兮,乃逢纷以罹诟也。

 叹曰:

 嘉皇既殁终不返兮,山中幽险郢路远兮。

 谗人諓諓孰可愬兮,征夫罔极谁可语兮。

 行吟累欷声喟喟兮,怀忧含戚何侘傺兮。

 思古

 冥冥深林兮,树木郁郁。

 山参差以崭岩兮,阜杳杳以蔽日。

 悲余心之悁悁兮,目眇眇而遗泣。

 风骚屑以摇木兮,云吸吸以湫戾。

 悲余生之无欢兮,愁倥偬于山陆。

 旦徘徊于长阪兮,夕彷徨而独宿。

 发披披以鬤鬤兮,躬劬劳而瘏悴。

 魂俇俇而南行兮,泣沾襟而濡袂。

 心婵媛而无告兮,口噤闭而不言。

 违郢都之旧闾兮,回湘、沅而远迁。

 念余邦之横陷兮,宗鬼神之无次。

 闵先嗣之中绝兮,心惶惑而自悲。

 聊浮游于山陿兮,步周流于江畔。

 临深水而长啸兮,且倘佯而氾观。

 兴离骚之微文兮,冀灵修之壹悟。

 还余车于南郢兮,复往轨于初古。

 道修远其难迁兮,伤余心之不能已。

 背三五之典刑兮,绝洪范之辟纪。

 播规矩以背度兮,错权衡而任意。

 操绳墨而放弃兮,倾容幸而侍侧。

 甘棠枯于丰草兮,藜棘树于中庭。

 西施斥于北宫兮,仳倠倚于弥楹。

 乌获戚而骖乘兮,燕公操于马圉。

 蒯聩登于清府兮,咎繇弃而在野。

 盖见兹以永叹兮,欲登阶而狐疑。

 乘白水而高骛兮,因徙弛而长词。

 叹曰:

 倘佯垆阪沼水深兮,容与汉渚涕**兮,

 锺牙已死谁为声兮纤阿不御焉舒情兮,

 曾哀凄欷心离离兮,还顾高丘泣如洒兮。

 远游

 悲余性之不可改兮,屡惩艾而不迻。

 服觉皓以殊俗兮,貌揭揭以巍巍。

 譬若王侨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

 欲与天地参寿兮,与日月而比荣。

 登昆仑而北首兮,悉灵圉而来谒。

 选鬼神于太阴兮,登阊阖于玄阙。

 回朕车俾西引兮,褰虹旗于玉门。

 驰六龙于三危兮,朝西灵于九滨。

 结余轸于西山兮,横飞谷以南征。

 绝都广以直指兮,历祝融于朱冥。

 枉玉衡于炎火兮,委两馆于咸唐。

 贯澒濛以东朅兮,维六龙于扶桑。

 周流览于四海兮,志升降以高驰。

 徵九神于回极兮,建虹采以招指。

 驾鸾凤以上游兮,从玄鹤与鹪明。

 孔鸟飞而送迎兮,腾群鹤于瑶光。

 排帝宫与罗囿兮,升县圃以眩灭。

 结琼枝以杂佩兮,立长庚以继日。

 凌惊雷以轶骇电兮,缀鬼谷于北辰。

 鞭风伯使先驱兮,囚灵玄于虞渊。

 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于朔方。

 就颛顼而敶辞兮,考玄冥于空桑。

 旋车逝于崇山兮,奏虞舜于苍梧。

 济杨舟于会稽兮,就申胥于五湖。

 见南郢之流风兮,殒余躬于沅湘。

 望旧邦之黯黮兮,时溷浊其犹未央。

 怀兰茝之芬芳兮,妒被离而折之。

 张绛帷以襜襜兮,风邑邑而蔽之。

 日暾暾其西舍兮,阳焱焱而复顾。

 聊假日以须臾兮,何骚骚而自故。

 叹曰:

 譬彼蛟龙乘云浮兮,

 泛*澒溶纷若雾兮。

 潺湲轇轕雷动电发馺高举兮。

 升虚凌冥沛浊浮清入帝宫兮,

 摇翘奋羽驰风骋雨游无穷兮。

逢纷

伊伯庸之末胄兮,谅皇直之屈原。

云余肇祖于高阳兮,惟楚怀之婵连。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

齐名字于天地兮,并光明于列星。

吸精粹而吐氛浊兮,横邪世而不取容。

行叩诚而不阿兮,遂见排而逢谗。

后听虚而黜实兮,不吾理而顺情。

肠愤_而含怒兮,志迁蹇而左倾。

心_慌其不我与兮,躬速速其不吾亲。

辞灵修而陨志兮,吟泽畔之江滨。

椒桂罗以颠覆兮,有竭信而归诚。

谗夫蔼蔼而漫著兮,曷其不舒予情?

始结言于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

怀兰蕙与衡芷兮,行中野而散之。

声哀哀而怀高丘兮,心愁愁而思旧邦。

愿承闲而自恃兮,径*_而道壅。

颜霉黧以沮败兮,精越裂而衰耄。

裳__而含风兮,衣纳纳而掩露。

赴江湘之湍流兮,顺波凑而下降。

徐徘徊于山阿兮,飘风来之__。

驰余车兮玄石,步余马兮洞庭。

平明发兮苍梧,夕投宿兮石城。

芙蓉盖而菱华车兮,紫贝阙而玉堂。

薜荔饰而陆离荐兮,鱼鳞衣而白_裳。

登逢龙而下陨兮,违故都之漫漫。

思南郢之旧俗兮,肠一夕而九运。

扬流波之潢潢兮,体溶溶而东回。

心怊怅以永思兮,意__而日颓。

白露纷以涂涂兮,秋风浏以萧萧。

身永流而不还兮,魂长逝而常愁。

叹曰:

譬彼流水纷扬磕兮,波逢汹涌_壅滂兮。

揄扬涤荡飘流陨往触_石兮,

龙__圈缭戾宛转阻相薄兮,

遭纷逢凶蹇离尤兮,垂文扬采遗将来兮。

离世

灵怀其不吾知兮,灵怀其不吾闻。

就灵怀之皇祖兮,_灵怀之鬼神。

灵怀曾不吾与兮,即听夫人之谀辞。

余辞上参于天坠兮,旁引之于四时。

指日月使延照兮,抚招摇以质正。

立师旷俾端辞兮,命咎繇使并听。

兆出名曰正则兮,卦发字曰灵均。

余幼既有此鸿节兮,长愈固而弥纯。

不从俗而_行兮,直躬指而信志。

不枉绳以追曲兮,屈情素以从事。

端余行其如玉兮,述皇舆之踵迹。

群阿容以晦光兮,皇舆覆以幽辟。

舆中涂以回畔兮,驷马惊而横奔。

执组者不能制兮,必折轭而摧辕。

断镳衔以驰骛兮,暮去次而敢止。

路荡荡其无人兮,遂不_乎千里。

身衡陷而下沉兮,不可获而复登。

不顾身之卑贱兮,惜皇舆之不兴。

出国门而端指兮,冀壹寤而锡还。

哀仆夫之坎毒兮,屡离忧而逢患。

九年之中不吾反兮,思彭咸之水游。

惜师延之浮渚兮,赴汨罗之长流。

遵江曲之逶移兮,触石_而衡游。

波澧澧而扬浇兮,顺长濑之浊流。

凌黄沱而下低兮,思还流而复反。

玄舆驰而并集兮,身容与而日远。

棹舟杭以横_兮,济湘流而南极。

立江界而长吟兮,愁哀哀而累息。

情慌忽以忘归兮,神浮游以高历。

心蛩蛩而怀顾兮,魂眷眷而独逝。

叹曰:

余思旧邦心依违兮,

日暮黄昏羌幽悲兮,

去郢东迁余谁慕兮,

谗夫党旅其以兹故兮,

河水**情所愿兮,

顾瞻郢路终不返兮。

怨思

惟郁郁之忧毒兮,志坎_而不违。

身憔悴而考旦兮,日黄昏而长悲。

闵空宇之孤子兮,哀枯杨之冤雏。

孤雌吟于高墉兮,鸣鸠栖于桑榆。

玄_失于潜林兮,独偏弃而远放。

征夫劳于周行兮,处妇愤而长望。

申诚信而罔违兮,情素洁于纽帛。

光明齐于日月兮,文采耀_于玉石。

伤压次而不发兮,思沉抑而不扬。

芳懿懿而终败兮,名靡散而不彰。

背玉门以奔骛兮,蹇离尤而干诟。

若龙逢之沉首兮,王子比干之逢醢。

念社稷之几危兮,反为雠而见怨。

思国家之离沮兮,躬获愆而结难。

若青蝇之伪质兮,晋骊姬之反情。

恐登阶之逢殆兮,故退伏于末庭。

孽臣之号_兮,本朝芜而不治。

犯颜色而触谏兮,反蒙辜而被疑。

菀蘼芜与菌若兮,渐藁本于_渎。

淹芳芷于腐井兮,弃鸡骇于筐簏。

执棠_以_蓬兮,秉干将以割肉。

筐泽泻以豹_兮,破荆和以继筑。

时溷浊犹未清兮,世_乱犹未察。

欲容与以俟时兮,惧年岁之既晏。

顾屈节以从流兮,心巩巩而不夷。

宁浮沅而驰骋兮,下江湘以_回。

叹曰:

山中槛槛余伤怀兮,征夫皇皇其孰依兮,

经营原野杳冥冥兮,乘骐骋骥舒吾情兮,

归骸旧邦莫谁语兮,长辞远逝乘湘去兮。

远逝

志隐隐而郁怫兮,愁独哀而冤结。

肠纷纭以缭转兮,涕渐渐其若屑。

情慨慨而长怀兮,信上皇而质正。

合五岳与八灵兮,讯九_与六神。

指列宿以白情兮,诉五帝以置辞。

北斗为我折中兮,太一为余听之。

云服阴阳之正道兮,御后土之中和。

佩苍龙之蚴虬兮,带隐虹之逶蛇。

曳彗星之皓旰兮,抚朱爵与__。

游清灵之飒戾兮,服云衣之披披。

杖玉策与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

举霓旌之_翳兮,建黄_之总旄。

躬纯粹而罔愆兮,承皇考之妙仪。

惜往事之不合兮,横汨罗而下沥。

乘隆波而南渡兮,逐江湘之顺流。

赴阳侯之潢洋兮,下石濑而登洲。

陆魁堆以蔽视兮,云冥冥而_前。

山峻高以无垠兮,遂曾闳而迫身。

雪__而薄木兮,云霏霏而陨集。

阜隘狭而幽险兮,石_嵯以翳日。

悲故乡而发忿兮,去余邦之弥久。

背龙门而入河兮,登大坟而望夏首。

横舟航而济湘兮,耳聊啾而_慌。

波**而周流兮,鸿溶溢而滔荡。

路曼曼其无端兮,周容容而无识。

引日月以指极兮,少须臾而释思。

水波远以冥冥兮,眇不睹其东西。

顺风波以南北兮,雾宵晦以纷纷。

日杳杳以西颓兮,路长远而窘迫。

欲酌醴以娱忧兮,蹇骚骚而不释。

叹曰:

飘风蓬龙埃_々兮,草木摇落时槁悴兮,

遭倾遇祸不可救兮,长吟永欷涕究究兮,

舒情陈诗冀以自免兮,颓流下陨身日远兮。

惜贤

览屈氏之离骚兮,心哀哀而怫郁。

声嗷嗷以寂寥兮,顾仆夫之憔悴。

拨谄谀而匡邪兮,切__之流俗。

荡__之奸咎兮,夷蠢蠢之溷浊。

怀芬香而挟蕙兮,佩江蓠之__。

握申椒与杜若兮,冠浮云之峨峨。

登长陵而四望兮,览芷圃之蠡蠡。

游兰皋与蕙林兮,睨玉石之_嵯。

扬精华以炫_兮,芳郁渥而纯美。

结桂树之旖旎兮,纫荃蕙与辛夷。

芳若兹而不御兮,捐林薄而菀死。

驱子侨之奔走兮,申徒狄之赴渊。

若由夷之纯美兮,介子推之隐山。

晋申生之离殃兮,荆和氏之泣血。

吴申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横废。

欲卑身而下体兮,心隐恻而不置。

方圜殊而不合兮,钩绳用而异态。

欲俟时于须臾兮,日阴_其将暮。

时迟迟其日进兮,年忽忽而日度。

妄周容而入世兮,内距闭而不开。

俟时风之清激兮,愈氛雾其如_。

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

默顺风以偃仰兮,尚由由而进之。

心__以冤结兮,情舛错以曼忧。

搴薜荔于山野兮,采_支于中洲。

望高丘而叹涕兮,悲吸吸而长怀。

孰契契而委栋兮,日__而下颓。

叹曰:

江湘油油长流汩兮,挑揄扬汰荡迅疾兮。

忧心展转愁怫郁兮,冤结未舒长隐忿兮,

丁时逢殃可奈何兮,劳心__涕滂沱兮。

忧苦

悲余心之__兮,哀故邦之逢殃。

辞九年而不复兮,独茕茕而南行。

思余俗之流风兮,心纷错而不受。

遵野莽以呼风兮,步从容于山_。

巡陆夷之曲衍兮,幽空虚以寂寞。

倚石岩以流涕兮,忧憔悴而无乐。

登__以长企兮,望南郢而_之。

山修远其辽辽兮,涂漫漫其无时。

听玄鹤之晨鸣兮,于高冈之峨峨。

独愤积而哀娱兮,翔江洲而安歌。

三鸟飞以自南兮,览其志而欲北。

原寄言于三鸟兮,去飘疾而不可得。

欲迁志而改操兮,心纷结其未离。

外彷徨而游览兮,内恻隐而含哀。

聊须臾以时忘兮,心渐渐其烦错。

原假簧以舒忧兮,志纡郁其难释。

叹《离骚》以扬意兮,犹未_于《九章》。

长嘘吸以于悒兮,涕横集而成行。

伤明珠之赴泥兮,鱼眼玑之坚藏。

同驽骡与乘_兮,杂斑_与_茸。

葛__于桂树兮,鸱_集于木兰。

_促谈于廊庙兮,律魁放乎山间。

恶虞氏之箫《韶》兮,好遗风之《激楚》。

潜周鼎于江淮兮,爨土_于中宇。

且人心之持旧兮,而不可保长。

_彼南道兮,征夫宵行。

思念郢路兮,还顾__。

涕流交集兮,泣下涟涟。

叹曰:

登山长望中心悲兮,菀彼青青泣如颓兮,

留思北顾涕渐渐兮,折锐摧矜凝_滥兮,

念我茕茕魂谁求兮,仆夫慌悴散若流兮。

愍命

昔皇考之嘉志兮,喜登能而亮贤。

情纯洁而罔_兮,姿盛质而无愆。

放佞人与谄谀兮,斥谗夫与便嬖。

亲忠正之悃诚兮,招贞良与明智。

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情澹澹其若渊。

回邪辟而不能入兮,诚原藏而不可迁。

逐下_于後堂兮,迎_妃于伊雒。

_谗贼于中_兮,选吕管于榛薄。

丛林之下无怨士兮,江河之畔无隐夫。

三苗之徒以放逐兮,伊皋之伦以充庐。

今反表以为里兮,颠裳以为衣。

戚宋万于两楹兮,废周邵于遐夷。

却骐骥以转运兮,腾驴骡以驰逐。

蔡女黜而出帷兮,戎妇入而_绣服。

庆忌囚于阱室兮,陈不占战而赴围。

破伯牙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

藏_石于金匮兮,捐赤瑾于中庭。

韩信蒙于介胄兮,行夫将而攻城。

莞芎弃于泽洲兮,__蠹于筐簏。

麒麟奔于九皋兮,熊罴群而逸囿。

折芳枝与琼华兮,树枳棘与薪柴。

掘荃蕙与射干兮,耘藜藿与_荷。

惜今世其何殊兮,远近思而不同。

或沉沦其无所达兮,或清激其无所通。

哀余生之不当兮,独蒙毒而逢尤。

虽謇謇以申志兮,君乖差而屏之。

诚惜芳之菲菲兮,反以兹为腐也。

怀椒聊之__兮,乃逢纷以罹诟也。

叹曰:

嘉皇既殁终不返兮,山中幽险郢路远兮。

谗人__孰可_兮,征夫罔极谁可语兮。

行吟累欷声喟喟兮,怀忧含戚何_傺兮。

思古

冥冥深林兮,树木郁郁。

山参差以崭岩兮,阜杳杳以蔽日。

悲余心之__兮,目眇眇而遗泣。

风骚屑以摇木兮,云吸吸以湫戾。

悲余生之无欢兮,愁倥_于山陆。

旦徘徊于长阪兮,夕彷徨而独宿。

发披披以__兮,躬劬劳而_悴。

魂__而南行兮,泣_襟而濡袂。

心婵媛而无告兮,口噤闭而不言。

违郢都之旧闾兮,回湘、沅而远迁。

念余邦之横陷兮,宗鬼神之无次。

闵先嗣之中绝兮,心惶惑而自悲。

聊浮游于山_兮,步周流于江畔。

临深水而长啸兮,且倘佯而_观。

兴离骚之微文兮,冀灵修之壹悟。

还余车于南郢兮,复往轨于初古。

道修远其难迁兮,伤余心之不能已。

背三五之典刑兮,绝洪范之辟纪。

播规矩以背度兮,错权衡而任意。

操绳墨而放弃兮,倾容幸而侍侧。

甘棠枯于丰草兮,藜棘树于中庭。

西施斥于北宫兮,仳_倚于弥楹。

乌获戚而骖乘兮,燕公操于马圉。

蒯聩登于清府兮,咎繇弃而在野。

盖见兹以永叹兮,欲登阶而狐疑。

乘白水而高骛兮,因徙弛而长词。

叹曰:

倘佯垆阪沼水深兮,容与汉渚涕**兮,

锺牙已死谁为声兮?纤阿不御焉舒情兮,

曾哀_欷心离离兮,还顾高丘泣如洒兮。

远游

悲余性之不可改兮,屡惩艾而不_。

服觉皓以殊俗兮,貌揭揭以巍巍。

譬若王侨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

欲与天地参寿兮,与日月而比荣。

登昆仑而北首兮,悉灵圉而来谒。

选鬼神于太阴兮,登阊阖于玄阙。

回朕车俾西引兮,褰虹旗于玉门。

驰六龙于三危兮,朝西灵于九滨。

结余轸于西山兮,横飞谷以南征。

绝都广以直指兮,历祝融于_冥。

枉玉衡于炎火兮,委两馆于咸唐。

贯__以东_兮,维六龙于扶桑。

周流览于四海兮,志升降以高驰。

徵九神于回极兮,建虹采以招指。

驾鸾凤以上游兮,从玄鹤与鹪明。

孔鸟飞而送迎兮,腾群鹤于瑶光。

排帝宫与罗囿兮,升县圃以眩灭。

结琼枝以杂佩兮,立长庚以继日。

凌惊雷以轶骇电兮,缀鬼谷于北辰。

鞭风伯使先驱兮,囚灵玄于虞渊。

_高风以低_兮,览周流于朔方。

就颛顼而_辞兮,考玄冥于空桑。

旋车逝于崇山兮,奏虞舜于苍梧。

济杨舟于会稽兮,就申胥于五湖。

见南郢之流风兮,殒余躬于沅湘。

望旧邦之黯_兮,时溷浊其犹未央。

怀兰_之芬芳兮,妒被离而折之。

张绛帷以__兮,风邑邑而蔽之。

日暾暾其西舍兮,阳焱焱而复顾。

聊假日以须臾兮,何骚骚而自故。

叹曰:

譬彼蛟龙乘云浮兮,

_*_溶纷若雾兮。

潺___雷动电发_高举兮。

升虚凌冥沛浊浮清入帝宫兮,

摇翘奋羽驰风骋雨游无穷兮。

1形容教育的诗句

无题

丝尽春犹在

烛化意更稠

板上种桃李

硕果满神州

无题

风雨润桃李

黑白画春秋

谁知鬓上雪

日月渐入无

1 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

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

今又远航,

路遥山高水长。

2 老师匡焕学

德高鸿儒博学,

望重英雄豪杰。

天时地利人和,

用笔如魔,

令人拍案叫绝。

3 王本成

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

吐气扬眉,

天下舍我其谁?

4 回澜阁

为国为家为民,

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寻。

5 管仲图

为人堂堂正正,

做事磊落光明。

汇集四方英雄,

师出有名,

天下任我纵横。

6 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

重上瑶台,

天地为之惊骇。

绿野堂开占物华,

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

何用堂前一似梦瑶台,心知玉女来。

笙歌人杳渺,花影月徘徊。

笑我闲三径,思君赋七哀。

流觞与红叶,诗酒不胜杯。

更种花。

逸仙图

胸怀万里世界,

放眼无限未来。

挥洒旷世奇才,

重上瑶台,

天地为之惊骇。

回澜阁

为国为家为民,

风吹日晒雨淋。

碧海蓝天白云,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寻

2有关教育的诗句大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 1 源远流长图

欲求贤才栋梁,

天空陆地海洋。

半世东奔西忙,

今又远航,

路遥山高水长流 3 王本成

敢说敢作敢为,

无怨无恨无悔。

狂风暴雨惊雷,

吐气扬眉,

天下舍我其谁?

3关于楚辞的诗句

离骚 作者: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惟 通:唯)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索琼茅以。

4有关教育的诗句有哪些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 名言警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劝人珍惜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一寸光阴一寸金,存金难买存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有关教育的古诗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2、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译文: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3、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 唐代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译文: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

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代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6关于“教育”的诗句有哪些

1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明日歌》 释义:明天又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

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释义:所谓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4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释义:选择别人的优点来学习 发现别人的缺点对照自己来改正发现别人的缺点对照自己。

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释义: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6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释义: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去教他们的儿子。

7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大戴礼记•保傅》 释义: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天生的秉性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 。

8 爱之必以其道。——《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释义:爱惜子女必须讲究方法。

9 教子须是以身率先。——《思辨录辑要》 释义:教导儿子必须自己带头去做。

10 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没有不败。——《古文观止》 释义:受宠的孩子没有不骄横的,骄横的孩子没有不失败的。

7关于“教育”的古诗有哪些

1、《孟母三迁》 刘向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2、《曾子杀彘 / 曾子烹彘》 韩非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3、《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及弟子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4、《陈万年教子》班固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5、《田子方教育子击》 司马光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子击乃谢之。

8楚辞中的所有诗句

原收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离骚 九歌 天问 九章 远游 卜居 渔父 九辩 招魂 大招 惜誓 招隐士 七谏 哀时命 九怀 九叹 九思

九歌: 东皇太一 东君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九章: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七谏: 初放 沈江 怨世 怨思 自悲 哀命 谬谏

九怀: 匡机 通路 危俊 昭世 尊嘉 蓄英 思忠 陶壅 株昭

九叹: 逢纷 离世 怨思 远逝 惜贤 忧苦 愍命 思古 远游

九思: 逢尤 怨上 疾世 悯上 遭厄 悼乱 伤时 哀岁 守志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

磐对问项橐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好学。

司马迁《史记》有云:“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公元前489年,楚、吴两国陈兵陈国,两军对峙、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负函(今河南信阳)成为前线。居于负函的孔子师徒不得不告别于对他们礼遇有加、勤于问政的楚大夫叶公,接受楚昭王之聘,准备前往楚国都城郢都。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麦浪翻滚,稻谷金黄。孔子带着子路、子贡、颜回等高足,沿大别山经邾国准备前往郢都。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古栈道上。沿途风光,饱览无余:农夫在田间荷锄劳作,牧童在山间牧牛牧羊。一条条河流弯延曲折,清澈见底;一行行树林绿荫遮日,一片片竹林随风摇曳;一座座村庄紧密相连,阡陌交通,鸡犬之声相间,间或听到悠扬的笛声在空中回荡。天黑了,他们便寄居在附近的村庄,或者找村民了解当时的历史掌故、风俗人情,搜集民歌、民谣,或者举办讲坛,探讨宣讲高深的“仁、义、礼、智、信”之道。有时也在某个村落驻足二、三天以采风。

一天,伴随着阵阵蹄声,漫漫尘烟,他们来到了新洲道观河南面的旧街境内。只见大崎山似美女横卧于蓝天白云之下,风高林茂;沙河漪澜清清流水潺潺;狮子岩如猛狮踞伏,气吞日月。这里山色迷蒙,湖光潋艳,鸟语花香,好一片人间仙境。走出街南不远,车夫突然勒住缰绳,马儿长啸一声,车子停下了。

孔子问道:“何故停车?”

车夫答道:“前面有一群小孩挡道,夫子。”

“让他们让道。”

“小孩,你们见马车来了,为什么还不让道?”子贡跳下车,没好气地说。

“凭什么要我们让道,你们不能走其它的道吗?“一个似乎是领头的小孩答道。

子贡怒目圆睁地吼道:“你知道这是谁的车吗?告诉你,这是孔夫子的车!”

听到子贡与小孩发生争执,孔子无奈只得亲自下车瞧个究竟。见到仪表堂堂、儒衫飘逸\举止优雅的一位长者,小孩们毫无惧色,不以为然,继续用石块垒筑他们的“城池”。

孔子抚摸着一个俊俏的小男孩的头,和颜悦色地说:“小公子,请你们将石块搬开,让我们过去行吗?”

小孩仰望着孔子说:“我们正在筑城,恕难从命。”

“那好,我出一个问题,如果你答不出来,你就给我们让道。”孔子思忖,要以“礼”服人,对小孩一视同仁。

“你出吧,”这个小孩心想,我是东周守藏史老子的高足,你还能难倒我?

“你听好了,”孔子问:“父母与夫妻熟亲?”

“夫妻亲。”小孩答道。

“不对,父母亲。没有父母哪有后代!”

“夫妻亲,没有夫妻,哪有父母!”

他们各执一理,谁也说服不了谁。“父母亲”、“夫妻亲”反复了二遍。

子曰:父母者,衣食也。父母从小抚育儿女,衣食住行、吃喝拉撤、教育成人、传道授业,那样不操心!父母当然亲。

项橐还之以颜色:夫妻也,恩恩爱爱,男耕女织,同眠共枕,相濡以沫,爱意绵长,白头偕老,永不分离。一日夫妻还白日恩呢!当然夫妻亲。

……。

孔子想,我孔丘名闻天下,称圣华夏,今天还说服不了一个小孩,“是可忍,熟不可忍!”转念一想,“君子无所争”,我气度如海,有容乃大,不与小孩一般见识。便拿掉大儒的身价,搭躬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我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给我们借道。”

小孩理直气壮地说:“请问先生,自古以来,是城应让车,还是车应让城?”

子路说:“你这是什么城池,只是小孩的游戏!”

“就是城池!”

缰持了一会儿。小孩自知理亏,便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吗?”

“周游列国,传道授业啊。”孔子说。

“传道授业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那您知道一些什么呀?”

孔子答道:“不是老夫夸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事我都略知一、二。”

小孩说:“天文地理无所不知。那我问您,您有多少根眉毛?”

孔子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有多少根呢?”

小孩灵机一动,接着问:“嫌看不风,天上的星星能看见,您说有多少颗?”

“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多如牛毛,怎么数得过来呢?”孔子为难地说。

小孩笑道:“啊,您又嫌多,那太阳只有一个,早晨像冰盘,晌午赛玉环,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

孔子想了半天,喃喃地说:“这个,这个……还真不知道。你乃神童,惟楚有才!还望多多指教。”

小孩说:“指教不敢,我现在正忙着呢,咱们后会有期。”

这时弟子们都在嚷道:“师傅,咱们走吧!”孔子只得朝小孩躬躬首:“后会有期!”心里想着,这些知识还真没好好研究过呢!随即令车夫调转车头,绕道而行。

不料,行进约一公里后,因刚才转弯过急,车轱辘折断了。孔子无奈,让子路到前边的村庄去借一把斧子修理。

子路急步来到前边的村庄,见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屋里织布。子路恭敬地说:“大婶,请向你借一件东西。”那女子还未等子路把话说完,已转身从里屋拿出一把锃亮的斧子,“给你!”子路惊呀不已,她怎么知道这是要借用斧子!妇人微笑着说道:“你不是要借一个“东西”吗?‘东’是东方甲乙木,‘西’是西方庚辛金,斧柄是木做的,斧子是铁做的,‘金’乃铁也。你是要借斧子吧!”子路拿着斧子跑回停车处,并将刚才的事情诉与孔子。

孔子听后,慨叹不已。刚才遇一聪颖孩童,现又遇一村妇,不仅乐于助人,还十分聪敏。不禁赞曰:楚乃藏龙卧虎之地也!

那个难倒孔圣人的小孩乃是项橐。《战国策•秦策》云:“甘罗曰:项橐七岁为孔子师。”俗文学作品《孔子项橐相问语》流传神州大地,也在很早的时候就传到了日本、朝鲜、越南、俄罗斯等国。《三字经》中亦载:“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好学。”

因之,孔子与项橐对问系千古美谈。因湖北鄂东方言言某人喜欢巧舌争辩为磨嘴皮子 故将孔项对问之地命名为磨嘴磐将孔子绕道修车的地方称为回车埠,以纪其事。

2、孔子使子路问津

问津遗迹今尤在, 镌得丰碑立古岑。

约一个小时后,马车修好了。带着“惟楚有才,楚地藏龙卧虎” 的喟叹,孔子师徒一行继续往旧街的东南方向驰行。约走了3公里,前边一条山谷河流挡住了去道。河流水深岸阔,不知津口在哪儿。孔子一行踌躇岸边,忽见河的上游有两名身材高大颀硕的男子正在田间并头而耕,便叫子路去问渡口之处。

子路来到那两人的身旁,恭敬地揖揖手,问道:“先生,请问这条河流的渡口在何处?”

一农夫答非所问,反问道:“车上坐着的执辔的人是谁呀?”

“是孔丘。” “是鲁国的孔丘吗?” “是。” “那么,他应该知道渡口在何处。” 另一农夫又问道:“你又是谁呢?” “我是子路。” “是孔丘的徒弟?” “是。”

农夫说:“你看,天下哪儿都是一样的动荡不安,谁可以改变它呢?你与其跟着这种避人之人四处奔波,不如跟着我们这种避世之人还更安逸自在。”

子路不仅未问到津口,反而还遭一番奚落、教训,沮丧地回告孔子。孔子听说后,怅然长叹。说道:“人是应该有社会责任的,怎么能够隐居山林,置天下的黎民苍生于不顾,而终日与鸟兽为伍呢?如果天下太平的话,那也用不着我孔丘四处奔波了。”

这两位在田间耕作的农夫便是当时有名的隐者长沮和桀溺。人各有志,儒家一直主张入世,匡时济世,“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隐者认为天下大乱,已无可救药,只能自保。因为孔子曾在此地使子路问津于长沮与桀溺,人们便将那条挡住孔子去路的河流称作孔子河。在河流的两旁,长沮、桀溺耕种过的那片呈梯形的田垄,一边称之为长沮冲,一边称之不桀溺畈。

《论语》、《史记》对子路问津均有记载。

《论语•微子》载:“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史记》载:“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并进行了一番对话:“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与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据钱穆《论语新解》注:“长沮、桀溺两隐者,姓名不传。沮,沮洳。溺,淖溺。以其在水边,故取以名之。桀,健义,亦高大义。一人颀然而长,一人高大而健。”

孔子是否在新洲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众说不一。河南新蔡城南二十余里的关津,亦传说是当年子路问津处;罗山县有子路村,拓城县、叶县亦传说有子路问津处,山东鱼台亦有此说。子路到底在何处问津,无史籍记载。《史记》记载孔子自叶返蔡,见沮、溺耦耕使子路问津,其在叶在蔡,还是在新洲,也未详细道明。《圣贤冢墓记》载:“黄城山即沮溺所耕处,下有东流,子路所问津处也。”明万历《黄州府志》云:“按史记孔子自蔡如叶,注云,叶有黄城山……古志载,县以北十里有永安城,为楚所筑,楚因当都之矣。今淋山河(今团风县地,与孔子河村南北毗邻)正当官道,亦有黄山。”清光绪《问津院志》云:“黄山,在孔子河北,一名黄山铺,一名黄林墅。”按府志之说,叶有黄城山,而孔子河这个地方也有叫黄山的地名。黄城山、黄山仅一字之差,也许是后来简称之,且附近又有楚城,本地又是官道,孔子由此到楚似在情理之中。明《统一志》、清《湖广通志》均载:“相传孔子自陈蔡适楚,至此问津。”

据史料记载,约于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至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间,邑人在孔子山旁挖掘出“孔子使子路问津处” 石碑,淮南王刘安为纪其事,遂在当地建亭立碑,修孔子庙,以供人祭祀,并征召学士在庙内讲学著书。石碑仍在,虽经年历月,字迹依昭然,明代进士、书院主持人萧继忠有诗云:“雾暗秦碑涩,云生汉殿荒。”由此推断,问津碑为秦时所立。原碑不知毁于何时,现仅存明人书写的同文碑一块。

3 渡河落水山间晒

一时风欺竹,

连江雨送秋。

鱼游浪影沉,

晒书佚事留。

长沮、桀溺虽归隐山林,但并不闭目塞听,他们知道:鲁哀公曾问过孔子:“鲁国之乱,源于季氏,大家都明白,然而,为何越明白越乱呢?”请孔子指点“迷津”。 孔子当时答道,“因为你只是明白一国、一人,而不明白天下。”可见孔子是知而不迷。长沮的话中隐语:孔子既知鲁之“迷津”, 也必知楚之“迷津”, 故不以渡口相告。孔子一行只好找别人打听。他们来到渡口,见有一老翁在摆渡。子路说:“船夫,请将我们渡过河。”

“行,请驾好马车,都上船。”船夫用竹杆吃力地撑着,马儿在水中随着木船过河,马儿会游泳。

船到河心,突然大风骤起,木船在波涛中颠簸摇晃,船儿忽高忽低,象一个醉汉似地立不稳,一船人都失去了重心。整船人和马车经不住这种颠簸,伴着风吹浪涌,船一歪,就翻落到河中。孔子师徒等人众都成了落汤鸡,掉入水中,衣服全湿透了。人落水问题还不太严重,这时的南方还不冷。可惜了我的那些书,孔子喊道:“快救我那些书!”

民间有谚:孔夫子搬家全是书。孔子一生发奋好学,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走到哪儿都携带着很多书。

古时的书,其实都是一些竹简上刻或书写的篆字,东汉蔡伦发明造纸,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都在其以后许多年。

在众人的一番折腾下,马车被推上了岸,书也被捞上来了。但是,那些书全被水浸湿了。孔子心中焦急,四处张望,欲找一个晒书之所。还是颜回年轻,眼尖,“瞧!对岸有一座山丘。”那座山有300多米高,四面无倚,独凸而立,顶部平坦洁净,足有二亩见方。孔子憋皱的眉头舒展了,此时秋高气爽,阳光直照山头,很好晒书。弟子们很快将被打湿的书搬到山顶,铺开晾晒起来。周边也没有什么人,子路、子贡、颜回也不顾斯文,脱掉长衫,拧干晾晒。

经历了刚才的一番折腾,孔子站在山顶,俯瞰潺潺流水,不禁仰天长叹道:“美哉水,洋洋乎!可惜的是这儿没有桥,此处要是有一座桥就好了,过往行人就不会如我等受涉水之苦了!”

随后,孔子师徒落坐于两丈多长的长石上,稍事休息,以等书晒干。子路回想起近段的行程,种种不幸,不禁发起牢骚,口里念叨:在宋国的一棵大树下习礼时,宋司马桓魑欲杀师傅;在于野被陈蔡大夫围困三日,粒米未进,很多人都饿病了;上午在旧街让项橐毛孩戏弄,下午又人车落水,真是不幸,可谓“风刀剑树严相逼”。

孔子宽解道:“天降大任于我等,实现周礼,天下归仁,任重而道远。忍饥挨饿,受苦受难,在所难免。我们必须坚韧弘毅,矢志不移,死而后已。”

孔子师徒当年晒书的山就在今问津书院的后边,山势平坦,有茂林修竹,茵茵庄稼,被称之为晒书山。孔子当年坐过的那块长石被称为“坐石”,周边还有后来他们驻足讲学时供研墨行文之用的墨池、砚石。墨池即离坐石不远处的小溪,溪边石黝如墨,故名墨池。临池石刻上刻有“墨池” 两字,尽管年代久远,仍依稀可辨。池边一石,形如砚台,如天作之合。每遇天气变化,即有“墨水” 浸出,池水久旱不涸。

4.千年一叹孔叹桥

气节如山,千秋仰止宫桥近;

文章似海,百代渊源俎豆磬。

公元前489年,孔子站在孔子河岸边,望水兴叹,说此处若有一座桥就好了。孔子后来被称之为圣人,但圣人不是神仙,孔子也不信神。“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孔子不言“乱、力、鬼、神” 即是证明,神可以点石成金(当然,神是不存在的)。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建一座象样的桥是不容易的。

孔子河发源于大别山东南支的五云山 是一条绵长十多公里的山间小河 周边山岗林立 林茂竹密 松涛阵阵 鸟语声声 田垄纵横 村庄聚落。她流经清清沙河、举水,汇入万里长江,奔向无涯大海。千百万年来,流水潺潺,不舍昼夜,从上古流过春秋,又从春秋流到如今。她因为曾留下孔子的足迹,因孔子发出过千年一叹,而更加令人神奇向往,而承载着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千八百多年后,孔子的夙愿,以及世世代代一河两岸民众的期盼变成了现实。明万历年间,孔子及儒学思想的崇拜者、归安进士、黄冈知县茅瑞徵遂孔圣人之愿,在此修筑了一座大桥,并命名为孔叹桥。茅瑞徵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知县,县志称他“于水利、邮传备极经画,有大功于民”。

茅瑞徵及孔子河周边的民众慷慨捐资,请来最好的工匠准备动工,促成此义举。四百年前,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还未发明,从哪儿去弄上好的建筑材料呢?这里又发生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就在众人踌躇之际,一位白发飘飘、有仙风道骨的长者来到了村庄。他对村民指点迷津道:“要修成此桥,非用龙骨不可。”村民诧异,“从哪儿找龙骨呢?”只见他拿起罗盘依地而卦,随即指着南方一块长形垄岗说:“此地似龙形,必可得龙骨。”众人依言,来到垄岗,掘地一瞧,果见一块块的青石,天然生成,坚硬硕长,每根长逾十米,重约万斤。抬出地面后,一数,共十六根。

据当地的村民讲,垄岗就是现在的麻石山,离此有十来里远。当时既没有拖拉机,更无起重机,要将十米长、五吨重一根的石块搬运到工地,并使其不受损,谈何容易!修桥补路,行善积德,附近的年轻后生踊跃来到垄岗,个个虎背熊腰,身强力壮,都是干重活的好手,一点数,正好有三十二人。

十六根石块,三十二个壮汉,也是一种天缘的巧合,再多一个人则嫌拥挤,再少一人则嫌力量不足。说来也怪,其中有一根石头,众人使出浑身力气怎么也搬挪不动。这时,地仙又飘然而至,向众人解释道:“此乃龙脊,不可妄动。”众人依言而行,留下龙骨,重新填埋好,将其余的十五根抬走,而此桥的造型为四墩三孔,每孔上面铺陈五根石梁,正好只需十五根。

大桥修筑告竣,孔子之愿遂矣。乡民因此得益,再也不用涉足过河,再也不用摆渡了。至今,村民们还说,孔叹桥托圣人之福、沾龙体之光,故持有神灵,失足和落水者很少,就是偶有人失水,也未见摔伤和溺死者。

如果你沿着当年孔子的足迹,来到孔叹桥游览观光,你会为400年前的工程而惊叹。

整座桥全为青石垒砌而成,块块青石,棱角分明,大而沉,稳而牢。长228米宽225米高252米其造型为四墩三孔每孔之间铺装五根石梁一共十五根。令人称奇的是这根根石梁每根都是一整块硕长厚实修凿整齐。以当时的科技水平和设备搬运和起吊最令人不可思议也是一个谜。可以想象当时的工匠的智慧是很高的桥的质量是超凡的历经几百年承载过几多人和物她依然巍然耸立。

传说归传说,无神论者只相信科学。旧街本身建材资源丰富,有大理石厂。建设京九铁路新洲段,石材都是就地取材。风水学中也有科学的成份,只是用古老的方法作过一些勘探罢了,外加一些神玄。就当时的搬运设备而言,重达5000公斤的石块,应是集众人之力,并辅之以马车、人力车之类的设备而一块块搬运到工地。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长城、故宫、都江堰等浩大工程都体现了先人的杰出智慧,孔叹桥也是其中一例。

5、之乎也者之字山

一望穹窿气象殊,辙环曾此暂驰驱。

苍松夜撼蛟龙影,怪石朝蹲虎豹躯。

气压东山堪小鲁,灵通泰岱可观吴。

登临不尽中秋兴,到处春风是舞雩。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仁者寿”(《论语•雍也》)。仁者爱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他在推行其学说和思想的同时,也十分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立志以仁,寄情以山,怡情以水,要象高山那样崇高伟岸,象水那样悠然安详,洗涤着世间的污浊。孔子在新洲度留期间,就曾多次流连于山水之间,思考着匡时济世的伟业,欣赏着风光无限的美景。

一天早晨七、八点钟,孔子师徒来到晒书山散步,他们一边哼着美妙的韶乐,一边欣赏着周边的景致:近看孔子河流水潺潺,白浪直挂。秀丽的村姑在河边挥舞着木杵,有节奏的捣衣声和着哗哗的流水声,仿佛在演奏着一曲动人的乐声;四溅的水花,在阳光的照射下象晶萤惕透的珍珠自天而降。远看阡陌人家,鸡犬之声相闻,吹烟四起,直入云霄。往东边的山脉一瞧,只见青翠的山峦自北向南,绵延千里,透着一种灵气,恰似一个“之” 字,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上面的一“点”。

孔子念叨:“之、乎、也、者、矣、焉、哉,缺点不为之,缺之不成文。”就地掬起一捧泥土扔向那个山头,只见那捧泥土飞向空中,越变越大,飘落在那座山顶上,形成了之字的一点。子路等人惊叫道,“这下就似一个完整的之字了。”

之字山的传说,美妙而神奇。汉字是象形文字,大自然又鬼斧神工,山形地势,似牛、似马,象文、象字,充满着美感。亲临其境,登高眺望,揣摩揣摩,你就会顿悟之字山的奥妙与神奇。

十月上旬的一天上午,孔子在孔子河畔的孔子山讲经台上讲学,听者有五、六十人,众学子正听得入迷。孔子吟道:

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

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

……。

突然,一辆马车驰来,从车上下来两名信使,他们径直来到孔子面前。孔子见官差来到,便停止了讲学。官差带来了叶公的信函。孔子拿着阅读,函云:

孔夫子敬启:吾国国君不幸于昨日崩殁,楚国政局有变,前昭王聘书不便践约,深祈海涵。特遣使以告,并顺送旅资五千,万望笑纳。

夫子高深学问,道德文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吾辈将永远尊崇。

后会有期,他日定当觐见拜教。

即颂时祺!

楚人沈诸梁顿首

楚昭王二十七年十月八日

其实,楚国的失约,昭王逝世是原因之一,主要是楚令尹子西嫉贤妒能,从中作梗之故。读罢叶公的信函,孔子深感悲痛和惋惜。他一直视楚昭王为明君,泱泱楚国,若能有楚昭王推行仁政,以拯救乱世的民众,将是天之大幸。为了谒见楚昭王,他们师徒长途跋涉,历尽艰辛,在陈国居住了四年。未曾想,郢都未至,知遇之君却已仙逝,已成故人。

未久,孔子师徒结束了在新洲的旅程,辞别楚国,来到了卫国,在卫国又居住了三年,为卫出公参政。

高考考场对联

 上联:明经取士

下联:为国求贤

 上联:育才兴邦

下联:开考试玉

 上联:才思奔笔底

下联:创意蕴心中

 上联:蟾宫必折桂

下联:考场竞凤流

 上联:成才高远志

下联:应考寻常心

 上联:湖湘多俊彦

下联:社稷重英才

 上联:群英初斗智

下联:殊路多成才

 上联:才思奔笔底

下联:创意蕴心中

 上联:受技乘风开凤羽

下联:挥毫对策到云衢

 上联:立品读书当胜日

下联:成长创业趁华年

 上联:格物致知循大道

下联:求真本信立高标

 上联:满怀信心迎高考

下联:努力拼搏创佳绩

 上联:面壁囊萤今露角

下联:干云破浪始达人

 上联:十年面壁勤攻读

下联:名题榜上展宏图

 上联:驰骋直奔千里远

下联:翱翔必指九天高

 上联:而今际会高考地

下联:它日风流栋梁材

 上联:骥足竞跃万里志

下联:鳌头争占十年心

 上联:心存大志舒豪气

下联:声声誓词冲云霄

 上联:扬诚信勤朴传统

下联:循严谨科学精神

 上联:一腔热血奋高考

下联:满腹经纶方成功

 上联:与诚信携手同行

下联:跟欺诈挥手道别

 上联:雨滋桃李花千树

下联:风举鲲鹏路万程

 上联:禹寸陶分追日月

下联:潘江陆海写春秋

 上联:志尚青云翔万里

下联:学开胜境誉千秋

 上联:自古英雄出少年

下联:盛世才俊展宏图

 上联:眼前江山胸中气象

下联:世间经济笔底波澜

 上联:阳春三月翘首以盼

下联:百日冲刺迫在眉睫

 上联:今日皆为芬芳桃李

下联:明朝定成祖国栋梁

 上联:盛世求才唯贤是举

下联:蟾宫折桂有志竟成

 上联:十载蕴蓄志远功深

下联:一卷摊开神驰笔畅

 上联:智慧滋德润才皆有悟

下联:诚信走笔运筹需凝神

 上联:展卷挥毫,抒怀述志

下联:腾龙跃马,蹈海凌云

 上联:雄关漫道,谁与争勇

下联:烈火熊炉,我自称雄

 上联:冷静沉着,审慎思考

下联: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上联:冷静沉着,审慎思考

下联: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上联:苦读十年高考酬壮志

下联:成名一举夙愿起宏图

 上联:三年寒窗仅在此一搏

下联:九经沙场望凯旋而归

 上联:起笔有珠玑杏坛霸气

下联:挥毫成锦绣王地雄风

 上联:德操为先,诚信其行

下联:文明应考,冷静答卷

 上联:地接皇甫耸文峰千丈

下联:门临汭水拓云路万重

 上联:下笔千言凝湘水十里

下联:出门一笑待桂子三秋

 上联:得云中志抱期挽弓如月

下联:试笔下经纶待运斤成风

 上联:笔蘸荷香写出青春答卷

下联:肩扛学担挑来锦绣前程

 上联:进军名校写就青春无悔

下联:圆梦考场笑看凤霜雪雨

 上联:开国考罗致英才兴大业

下联:比学功诚笃信义步青云

 上联:十二载寒窗苦读须自信

下联:二三天冷静应试勇夺魁

 上联:图破壁惜光阴鹏程正举

下联:乐致知倾陆海金榜高题

 上联:顺天下黎民承肩上职责

下联:掀胸中巨浪激笔底波澜

 上联:征帆横浏水,湖湘霸气

下联:应卷仰文昌,桃李春风

 上联:再接再厉,仲夏定当争胜

下联:愈战愈坚,初秋必然称雄

 上联:钟楼凤起化雨春风赢大有

下联:谷水蛟腾荣声捷报庆丰收

 上联:雄杰潭州风华正茂源骚楚

下联:吾侪同郡豪气干云折桂枝

 上联:下笔无讹成竹于胸交满卷

下联:夺魁有望化鲲以志揽长天

 上联:行远登高万里鹏程关学问

下联:博闻强识三千才俊竞风流

 上联:胸怀万卷登峰须有凌云志

下联:落笔千钧折桂终是面壁人

 上联:天酬健者腾蛟起凤开福地

下联:世重英才纬武经文振翮时

 上联:明辩慎思要看才情分胜负

下联:争荣远耻全凭睿智写春秋

 上联:曲激湘江千秋豪气洲头涌

下联:画开麓山万里扶摇蟾宫游

 上联:群雄逐鹿自洒潘江报亲恩

下联:万木争春各倾陆海图国强

 上联:进考室百倍努力一丝不苟

下联:写答题千般注意十分用心

 上联:经纶满腹且看我笔下生辉

下联:成竹在胸哪怕他题深似海

 上联:成竹在胸那怕他题深似海

下联:真知满腹且看你笔下生花

 上联:寒窗数载,明朝蟾宫折桂

下联:剑指六月,今生无悔青春

 上联:同窗同甘共苦拼搏从此时

下联:春秋风雨兼程成败在明年

 上联:九万里云程登梯得路兹门入

下联:十二年夙梦彰榜题名此地圆

 上联:考场竞风流笔落千钧成大器

下联:书山攀绝顶胸藏万卷步青云

 上联:博古通今,伴我十年书百卷

下联:瞻高眺远,登峰万仞路千条

 上联:乘风踏浪我欲博击沧海横流

下联: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

 上联:乘岳麓遗风胸怀万卷成大器

下联:倚王者宝地笔聚千钧步青云

 上联:蟾宫折桂,潺陵学子写华章

下联:学海泛舟,华夏英才书奇志

 上联:登干寻岱岳笔走龙蛇成大器

下联:蓄半亩方塘胸藏经纬造英才

 上联:感事为文,载道须读书万卷

下联:逢时立志,达峰总有路千条

 上联:考胸中抱负奋力拼搏显身手

下联:试笔下功夫沉着应战创佳绩

 上联:课改创新招书香化作凌云鸟

下联:国考换旧貌学子荣登大雅堂

 上联:人生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下联:书读万卷,合拟峰登九仞高

 上联:千日铸精兵胸怀丘壑经天地

下联:九州为彩卷笔吐风云谱春秋

 上联:三色本无玄且挥彩笔题金榜

下联:五音皆有律好谱新歌引凤声

 上联:社稷重精英为国抡材诚盛典

下联:湖湘钟灵秀入闱得意展鸿猷

 上联:神闲气定,楚彦才思奔笔底

下联:志远心雄,和谐伟业蕴胸中

 上联:生花缘妙笔好抒破浪乘风至

下联:灌圃籍良师勤育经天纬地才

 上联:盛世不遗贤但临大事心须敬

下联:精思宜放胆已邃群科气自华

 上联:沐风十载,身成梁栋看谁好

下联:试翼今朝,志向云天待我飞

 上联:临卷三思,在方寸间运气度

下联:登场一试,于无声处见精神

 上联:敏捷文思,自有荷香能入卷

下联:平常心态,何愁梦笔不生花

 上联:效苏秦之刺股折桂还需苦战

下联:学陶侃之惜时付出必有回报

 上联:胸怀大志,鸿程追梦皆本色

下联:笔洒雄文,豪气干云尽英才

 上联:悬梁刺股腹满读书神凌岳麓

下联:展卷挥椽心载家国浪遏飞舟

 上联:园丁呕心血勤育英才兴中华

下联:学子竞凤流国考琢玉酬壮志

 上联:知实无涯,更上层楼探胜景

下联:才真难得,不教沧海有遗珠

 上联:钟楚天精华屈贾诗赋岂成绝唱

下联:揽湘水灵秀俊彦文章再起波澜

 上联:学海好扬帆,大浪千重凭笑傲

下联:鹏程初展翼,长天万里任高飞

 上联:学时须励志,几番磨琢终成器

下联:考场但平心,十年耕耘自见功

 上联:文尊屈贾道重朱张斯城多国士

下联:气岸亮瑜才惊李杜此地有干才

 上联:炼石补天动心忍性存鸿鹄壮志

下联:凝神静气泼墨挥毫铸民族华章

 上联:沐十载霜风,成就栋梁书壮志

下联:试今朝羽翼,翱翔天宇看高峰

 上联:敦品学勇求新良骥始昭千里志

下联:识耻荣严守纪后生应副楚材名

 上联:逢盛世,校园沧海横流尽本色

下联:迎国考,书生妙笔生花皆文章

 上联:笔底风云纬武经文显英雄本色

下联:卷面春秋山高水阔展学子宏图

 上联:盛世重英才,展卷挥毫书壮志

下联:潭州多俊彦,考场竞技数风流

 上联:十年木百年人乐育栋梁拔地起

下联:千里浪万里波喜看鲲鹏展翅飞

 上联:十载沐春凤,成就栋梁首癯志

下联:今朝试羽翼,翱翔天宇登蟾宫

 上联:国考选真才,烟雨潇湘谁遂愿

下联:大比凭实学,风云岳麓我争先

 上联:寒窗励志勤勉执着直奔状元路

下联:考场竞技细心自信平踏万仞山

 上联:寒窗十年灯下孤影常伴三尺卷

下联:金榜题名高烛成双始照万里程

 上联:书山比豪气,看咱学子登顶折桂

下联:学海竞风流,瞧我飞舟劈浪夺魁

 上联:书山奋力苦登攀,为着拿云心事

下联:题海凝神细推究,不负天生我材

 上联:挥笔如剑倚麓山豪气干云揽月去

下联:展卷似帆横湘水长凤破浪采珠回

 上联:红花结硕果天宝物华斯地承先泽

下联:绿水绕青山地灵人杰惟楚育英才

 上联: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

下联: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上联:多难铸民魂考卷燃情汇成强国赋

下联:和衷迎奥运神州追梦铺就夺金年

 上联:逢盛世学海扬帆沧桑横流显本色

下联:迎国考李园争艳妙笔生花皆文章

 上联:多年蕴蓄志远功深日日攻坚获益

下联:一卷摊开神驰笔畅堂堂游刃有余

 上联:胸有鸿鹄越青山长风万里作画屏

下联:笔走蛟龙磨砚池郡园十载满春蕾

 上联:扬诚信勤朴传统德才学识彰华夏

下联:循严谨科学精神语数英综着宏篇

 上联:勇攀书山甘洒汗水放飞心中梦想

下联:泛游学海竞逐群雄一朝金榜题名

 上联:最是青春好风光宜将国任为己任

下联:难得案台能寂寞好在文章即运通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41191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随机推荐

  • 请教一下相宜本草、za、卡尼尔、妮维雅、玉兰油、欧莱雅、百草集的明星产品

    1欧莱雅是做头发产品起家的 染发和头发护理产品是它真正的明星产品 毫无疑问的全球第一镇牌之宝 清润全日保湿水精华 ----- 2 我觉得是玉兰油7重修护那个霜。电视天天打广告的那个3相宜本草洗面的:有控油祛痘洗面膏,这个油性的用很不错,控油

    2024-04-15
    60600
  • SKII的神仙水是爽肤水还是精华??

    “SKII”的“神仙水”就是指“SK-II护肤精华露”,是精华水。一般在化妆水后使用,上脸吸收很快,一点不油腻,对闭口有一定的作用。长期使用可以稳定皮肤,控制水油平衡,去黄缓解暗沉。洁面之后先用化妆棉蘸取化妆水后擦拭肌肤一遍,然后倒出适量的

    2024-04-15
    40800
  • 王者荣耀泡泡玛特盲盒多少钱泡泡玛特盲盒怎么买最便宜

    王者荣耀最近又和泡泡玛特近展开了一个新的联名活动,玩家可以在泡泡玛特中买到超多非常可爱的王者荣耀英雄盲盒,如果你也想获得这些可爱的盲盒,那就一定要先来看下这篇文章,因为这里不仅能够看到王者荣耀盲盒中都有哪些英雄,而且还有非常实用的省钱攻略呢

    2024-04-15
    39000
  • 妮维雅630成分安全吗

    妮维雅630成分安全。经查询相关资料:妮维雅630经过成分表和安全分析得到风险成分和孕妇慎用成分均为0种。NIVEA妮维雅630系列,是亚马逊海外购的又一必购产品,秉承着好用不贵的原则吸引了很多女士。妮维雅这个品牌大家都比较熟悉,很多人都会

    2024-04-15
    37800
  • 相宜本草紫芝套盒怎么样

    相宜本草紫芝套盒不错,相宜本草的紫芝系列是最高端的产品,紫芝系列蕴含珍贵的紫芝多糖、紫芝总碱以及稀有灵芝酸,能够带来较好紧致效果,相宜本草专注于中草药护肤品的开发,中药调理肤质肤色、标本兼治肌肤问题的产品,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研发,已获得1

    2024-04-15
    42300
  • 海南阳江雅苑养生城在哪里?

    阳江雅苑养生城位于:海南省琼中县阳江国营农场场部综合楼(乌那公路26公里处)。阳江雅苑养生城目前单价9100元_,物业类型是商业-公寓,房屋产权70年,装修情况为精装修,规划面积83101_,建筑面积400000_。:阳江雅苑养生城楼盘测

    2024-04-15
    37900
  •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哪里有卖绿嫩化妆品

    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美女开化妆品店。绍兴市上虞区百官街道美女开化妆品店,成立于2009年,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一家以从事居民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卖绿嫩化妆品,主要经营化妆品批发零售、美容服务。绿嫩护肤品的加盟具体流程如下:1、在绿嫩护肤品官网

    2024-04-15
    450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