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性敦厚,有筹略,博涉经史,在公恪勤。初为詧外兵参军,亲任亚于蔡大宝。詧承制,除尚书左丞。及称帝,迁五兵尚书、大将军、郢州刺史。寻进位柱国,封新康县侯。岿嗣位,授镇右将军、尚书仆射。
及吴明彻为寇,岿出顿纪南,操抚循将士,莫不用命。明彻既退,江陵获全,操之力也。迁侍中、中卫将军、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参掌选事,领荆州刺史。操既位居朝右,每自挹损,深得当时之誉。岿之十四年,卒。岿举哀于朝堂,流涕谓其群臣曰:"天不使吾平荡江表,何夺吾贤相之速也。"及葬,亲祖于瓦官门。赠司空,进爵为公。谥曰康节。有七子。次子衡最知名。有才学,起家秘书郎。历太子洗马、中书、黄门侍郎。
魏益德,襄阳人也。有才干,胆勇过人。数从军征讨,以功累迁至郡守。詧莅襄阳,以益德为其府司马。詧承制,拜将军。寻加大将军。及詧称帝,进位柱国,封上黄县侯,邑千户,加车骑将军。詧之二年,卒,赠司空。谥曰忠壮。进爵为公。岿之五年,以益德配食詧庙。尹正,其先天水人。詧莅雍州,正为其府中兵参军。擒张缵,获杜岸,皆正之力。詧承制,以为将军。寻拜大将军。及称帝,除护军将军,进位柱国,封新野县侯,邑千户。詧之三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刚。岿之五年,以正配食詧庙。子德毅,多权略,位至大将军。后以见疑赐死。
薛晖,河东人也。有才略。身长八尺,形貌甚伟。尝督禁旅,为詧爪牙,当御侮之任。与尹正攻获杜岸于南阳。詧承制,拜将军。寻加大将军,进位柱国,除领军将军。岿之二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有六子,子建、子尚知名。
许孝敬,吴人,小名嗣儿。劲勇过人,为詧骁将。以大将军守河东。既无救援,为吴明彻所擒,遂戮于建康市。赠车骑大将军。子世武嗣。少袭父大将军,好勇不拘行检。重宾客,施与不节。资产既尽,郁郁不得志,遂谋奔陈。事觉,伏诛。
又有大将军李广,会稽人。早事詧,以敢勇闻。沌口之役,先登力战。及华皎军败,为吴明彻所擒。将降之,广辞色不屈,遂被害。赠太尉,追封建兴县公。谥曰忠武。
甄玄成字敬平,中山人。博达经史,善属文。少为简文所知。以录事参军随詧镇襄阳。转中记室参军,掌书记,颇参政事。以江陵甲兵殷盛,遂怀贰心。密书与梁元帝,申其诚款。遂有得其书者,进之于詧。詧深信佛法,常愿不杀诵《法华经》人。玄成素诵《法华经》,遂以此获免。詧后见之,常曰:"甄公好得《法华经》力。"历位中书侍郎、御史中丞、祠部尚书、吏部尚书。詧之六年,卒,赠侍中、护军将军。有文集二十卷。子诩,少沈敏,闲习政事。历中书舍人、尚书右丞。从琮入隋,授开府仪同三司,终于太府少卿。
刘盈,彭城人,以西中郎府录事参军随詧之镇。有器度,勤于在公。詧之军国经谋,颇得参预。历黄门郎、中书监、雍州刺史、尚书仆射。岿之七年,卒,赠本官。第三子然,于时颇知名。隋鹰击郎将。
岑善方字思义,南阳棘阳人,汉征南大将军彭之后也。祖惠甫,给事中。父昶,散骑侍郎。善方有器局,博综经史,善于辞令。以刑狱参军随詧至襄阳。詧初请内附,以善方兼记室,充使诣阙。应对闲敏,深为太祖所嘉。自此往来,凡数十反。魏恭帝二年,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长宁县公。詧之承制也,授中书舍人,迁襄阳郡守。及称帝,征为太舟卿,领中书舍人,转太府,领舍人如故。寻迁散骑常侍、起部尚书。善方性清慎,有当世干能,故詧委以机密。詧之七年,卒,赠太常卿。谥曰敬。所著文集十卷。
有七子,并有操行。之元、之利、之象最知名。之元,太子舍人,早卒。高祖录善方充使之功,追之利、之象入朝。授之利帅都督、代王记室参军。后仕隋,历安固令、郴义江三州司马、零陵郡丞。之象掌式中士,隋文帝相府参军事。后仕隋,历尚书虞部员外郎、邵陵上宜渭南邯郸四县令。
傅准,北地人。祖照,金紫光禄大夫。父谞,湘东王外兵参军。准有文才,善词赋。以西中郎参军随詧之镇。官至度支尚书。岿之七年,卒,赠太常卿。谥曰敬康。所著文集二十卷。有二子,曰秉曰执,并材兼文史。秉,尚书右丞。执,中书舍人、尚书左丞。
宗如周,南阳人。有才学,容止详雅。以府僚随詧,历黄门、散骑、列卿,后至度支尚书。岿之九年,卒。如周面狭长,詧以《法华经》云"闻经随喜,面不狭长",尝戏之曰:"卿何为谤经"如周踧踖,自陈不谤。詧又谓之如初。如周惧,出告蔡大宝。大宝知其旨,笑谓之曰:"君当不谤余经,政应不信《法华》耳。"如周乃悟。又尝有人诉事于如周,谓为经作如州官也,乃曰:"某有屈滞,故来诉如州官。"如周曰:"尔何小人,敢呼我名!"其人惭谢曰:"只言如州官作如州,不知如州官名如周。早知如州官名如周,不敢唤如州官作如周。"如周乃笑曰:"命卿自责,见侮反深。"众咸服其宽雅。有七子。希颜、希华知名。希颜有文学,仕至中书舍人。希华博通经术,为荆楚儒宗。萧欣,梁武帝弟安成康王秀之孙,炀王机之子也。幼聪警,博综坟籍,善属文。詧践位,以欣袭机封。历侍中、中书令、尚书仆射、尚书令。岿之二十三年,卒,赠司空。欣与柳信言,当岿之世,俱为一时文宗。有集三十卷。又著《梁史》百卷,遭乱失本。
柳洋,河东解人。祖惔,尚书左仆射。父昭,中书侍郎。洋少有文学,以礼度自拘,与王湜俱以风范方正为当时所重。位至吏部尚书,出为上黄郡守。梁国废,以郡归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寻卒。
徐岳,东海人,尚书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简肃公勉之少子也。少方正,博通经史。初为东阳王琮师。琮为皇太子,授詹事。及嗣位,除侍中、左民尚书,俄迁尚书仆射。从琮入隋,授上开府仪同三司。终于陈州刺史。子凯,秘书郎。岳兄矩,有文学,善吏事。颇黩于货贿。位至度支尚书。子敬,鸿胪卿。
王抃,琅邪临沂人。祖琳,侍中、太府卿。父锡,侍中。抃少有令誉,尚詧妹庐陵长公主。历秘书郎、太子舍人、宣成王友、庐陵内史。詧践位,授侍中、吏部尚书。岿之四年,使诣阙,卒于宾馆。赠侍中、右光禄大夫。子瓘,有文词,黄门侍郎。抃弟湜,方雅有器识。位至都官尚书。岿之二十年,卒。子怀,秘书郎,隋沔阳令。
范迪,顺阳人。祖缜,尚书左丞。父胥,鄱阳内史。迪少机辩,善属文。历中书黄门侍郎、尚书右丞、散骑常侍。岿之十七年,卒。有文集十卷。子裒。迪弟遹,文采劣于迪,而经术过之。位至中卫、东平王长史。
沈君游,吴兴人。祖僧畟,左民尚书。父巡,东阳太守。君游博学有词采,位至散骑常侍。岿之十二年,卒。有文集十卷。
弟君公,有干局,美风仪,文章典正,特为岿所重。历中书黄门侍郎、御史中丞。自都官尚书为义兴王瓛师。从瓛奔陈,授侍中、太子詹事。隋平陈,以瓛同谋度江,伏诛。
袁敞,陈郡人。祖昂,司空。父士俊,安成内史。敞少有器量,博涉文史。以吏部郎使诣阙。时主者以敞班在陈使之后,敞固不从命。主者诘之,敞对曰:"昔陈之祖父乃梁诸侯之下吏也。弃忠与义,盗有江东。今大周朝宗万国,招携以礼,若使梁之行人在陈人之后,便恐彝伦失序。岂使臣之所望焉。"主者不能屈,遂以状奏。高祖善之,乃诏敞与陈使异日而进。还,以称旨,迁侍中,转左民尚书。从琮入隋,授开府仪同三司。终于谯州刺史。子谧、谦。
史臣曰:梁主任术好谋,知贤养士,盖有英雄之志,霸王之略焉。及淮海版荡,骨肉猜贰,拥众自固,称藩内款,终能据有全楚,中兴颓运。虽土宇殊于旧邦,而位号同于曩日。贻厥自远,享国数世,可不谓贤哉。嗣子纂承旧业,增修遗构,赏罚得衷,举厝有方。密迩寇仇,则威略具举;朝宗上国,则声猷远振。岂非继世之令主乎!
《周书》唐·令狐德等
萧詧(子岿 岿子琮 詧子灊 巖 岌 岑 岿子瓛 蔡大宝 大宝弟大业 王操 魏益德 尹正 薛晖 许孝敬 甄玄成 刘盈 岑善方 傅准 宗如周 萧欣 柳洋 徐岳 王抃 范迪 沈君游 袁敞)
萧詧,字理孙,兰陵人也,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统之第三子。幼而好学,善属文,尤长佛义。特为梁武帝所嘉赏。梁普通六年,封曲江县公。中大通三年,进封岳阳郡王。历官宣惠将军,知石头戍事,琅邪、彭城二郡太守,东扬州刺史。初,昭明卒,梁武帝舍詧兄弟而立简文,内常愧之,宠亚诸子,以会稽人物殷阜,一都之会,故有此授,以慰其心。詧既以其昆弟不得为嗣,常怀不平。又以梁武帝衰老,朝多秕政,有败亡之渐,遂蓄聚货财,交通宾客,招募轻侠,折节下之。其勇敢者多归附,左右遂至数千人,皆厚加资给。
中大同元年,除持节,都督雍梁东益南北秦五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西中郎将,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詧以襄阳形胜之地,又是梁武创基之所,时平足以树根本,世乱可以图霸功,遂克己励节,树恩于百姓,务修刑政,志存绥养。乃下教曰:
昔之善为政者,不独师所见。藉听众贤,则所闻自远;资鉴外物,故在瞩致明。是以庞参恤民,盖访言于高逸;马援居政,每责成于掾史;王沉爰加厚赏;吕虔功有所由:故能显美政于当年,流芳尘于后代。
吾以陋识,来牧盛藩。每虑德不被民,政道或紊。中宵拊枕,对案忘饥,思纳良谟,以匡弗逮。雍州部内有不便于民,不利于政,长吏贪残,戍将瑽弱,关市恣其裒刻,豪猾多所苞藏,并密以名闻,当加厘正。若刺史治道之要,弛张未允,循酷乖理,任用违才,或爱狎邪佞,或斥废忠謇,弥思启告,用袪未悟。盐梅舟楫,允属良规,苦口恶石,想勿余隐。并广示乡闾,知其款意。于是境内称治。
太清二年,梁武帝以詧兄河东王誉为湘州刺史,徙湘州刺史张缵为雍州以代詧。缵恃其才望,志气矜骄,轻誉少年,州府迎候有阙。誉深衔之。及至镇,遂托疾不与缵相见。后闻侯景作乱,颇凌蹙缵。缵惧为所擒,乃轻舟夜遁,将之雍部,复虑詧拒之。梁元帝时镇江陵,与缵有旧,缵将因之以毙詧兄弟。会梁元帝与誉及信州刺史、桂阳王慥各率所领,入援金陵。慥下峡至江津,誉次江口,梁元帝届郢州之武成。属侯景已请和,梁武帝诏罢援军。誉自江口将旋湘镇,忄造欲待梁元帝至,谒督府,方还州。缵时在江陵,乃贻梁元帝书曰:"河东戴樯上水,欲袭江陵。岳阳在雍,共谋不逞。"江陵游军主朱荣又遣使报云:"桂阳住此,欲应誉、詧。"梁元帝信之,乃凿船沉米,斩缆而归。至江陵,收慥杀之。令其子方等、王僧辩等相继攻誉于湘州。誉又告急于詧。詧闻之大怒。
初,梁元帝将援建业,令所督诸州,并发兵下赴国难。詧遣府司马刘方贵领兵为前军,出汉口。及将发,元帝又使咨议参军刘谷喻詧,令自行。詧辞颇不顺,元帝又怒。而方贵先与詧不协,潜与元帝相知,克期袭詧。未及发,会詧以他事召方贵,方贵疑谋泄,遂据樊城拒命。詧遣使魏益德、杜岸等众军攻之。方贵窘急,令其子迁超乞师于江陵。元帝乃厚资遣缵,若将述职,而密援方贵。缵次大堤,樊城已陷。詧擒方贵兄弟及党与,并斩之。
缵因进至州,詧迁延不受代,乃以西城居之,待之以礼。军民之政,犹归于詧。詧以构其兄弟,事始于缵,将密图之。缵惧,请元帝召之。元帝乃征缵于詧,詧留不遣。杜岸兄弟绐缵曰:"民观岳阳殿下,势不仰容。不如且往西山,以避此祸。使君既得物情,远近必当归集,以此义举,事无不济。"缵深以为然,因与岸等结盟誓。缵又要雍州人席引等于西山聚众。缵乃服妇人衣,乘青布舆,与亲信十余人出奔。引等与杜岸驰告詧。詧令中兵参军尹正共岸等率兵追讨,并擒之。缵惧不免,因请为沙门。
王操,字子高,生年不详,卒子南朝后梁天保十四年。太原晋阳人。后梁宣帝萧_母龚氏外弟,曾在萧_、萧岿两朝为臣,官至尚书令,是后梁的主要谋臣之一。
王操性情敦厚,博涉经史,善于谋略。萧_为南朝梁东扬州刺史时,王操任其外兵参军。莆_对他的亲用,仅次于记室参军蔡大宝。
侯景之乱,萧_投靠西魏,被宇文泰策命为梁王,王操任其尚书左丞。粱元帝承圣元年,萧绎在江陵即位。西魏恭帝元年,萧_助西魏字文泰攻破江陵,旋即在江陵称帝,建后粱,王操任五兵尚书、大将军、郢州刺史。不久,又进位相国,封新康县侯。比时萧_以蔡大宝为尚书令,推心任之,以为谋主,比之诸葛孔明,操亦亚之.梁明帝萧岿即位,王操仍被亲用,任镇右将军、尚书仆射。
后梁天保五年,陈将吴明彻统军寇梁。次年,陈军攻江陵,引长江水灌城。北周江陵总管田弘偕萧岿避难于纪南城,王操奉命与北周副总管高琳据守。王操治军有方,将士莫不尽力,与陈军昼夜相战十旬,最终击退陈军,江陵得以保全。战后,王操以保全社稷之功被任为尚书令,领荆州刺史,主持朝敌。王操尽避位极人臣,却为政勤恪,行为自检,深得时人称誉。
天保十四年,王操死去。死后蹭位司空,进爵为公,谥号康节。
王操尽避才能出众,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梁,但在当时北齐、北周、陈三大割据政权鼎立的形势下,萧_、萧岿父子寄北周篱下,以江陵周围区区三百里弹丸之地图发展,实为梦想。难怪王操死后萧岿亲自为他送葬,并痛悼曰:天不使我荡平江表,何奇我贤相之速也。其实萧岿也是在为自己、为后梁的命运的哀叹。
燕国:蔡泽,战国秦昭王丞相
河内温县:蔡义,西汉昭帝丞相
河内怀县:蔡茂,东汉光武帝司徒(相当于户部尚书,光武不设丞相,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济阳考城:自魏至南北朝任尚书或宰相的有蔡睦、蔡谟、蔡廓、蔡兴宗、蔡撙、蔡大宝、蔡大业、蔡徵
长平高平:蔡佑,西魏文帝门下侍中(宰相),祖先陈留圉县人,故与济阳蔡同源
山东胶州:蔡齐,北宋仁宗参知政事(右丞相),真宗乙卯科(1015)状元
福建晋江:蔡确,北宋神宗尚书左仆射(左丞相)(注:左丞相是首相,右丞相是次相,都是丞相或宰相)
福建仙游:蔡卞,北宋哲宗宰相,蔡京之弟
福建仙游:蔡京,北宋徽宗宰相
福建仙游:蔡攸,北宋徽宗宰相,蔡京之子
福建仙游:蔡翛,北宋徽宗礼部尚书,蔡京之子、蔡攸之弟
河南开封:蔡薿,北宋徽宗礼部尚书,徽宗丙戌年(1106)的状元
河北真定:蔡松年,金朝海陵王右丞相
福建仙游:蔡洸,南宋孝宗吏部、户部尚书,端明殿学士蔡襄曾孙,祖或父迁霅川(浙江吴兴)
福建建阳:蔡杭(蔡抗),南宋理宗参知政事(副相,南宋时略低于左、右丞相)
福建晋江:蔡克亷,明嘉靖户部尚书
福建漳浦:蔡思充,明万历工部尚书
江西奉新:蔡国珍,明万历吏部尚书
江西金溪:蔡国用,明崇祯礼部、吏部尚书(奉新、金溪相距约170公里,不知是否一家族)
辽宁锦州:蔡廷,清康熙吏部尚书
福建漳浦:蔡新,清乾隆大学士(宰相),曾任吏部、兵部、刑部尚书,族叔礼部侍郎蔡世远为清乾隆的老师
南朝近200年的历史中,有宋、齐、梁、陈四大王朝,但同时也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半独立小政权,那就是曾经与南梁、南对峙共存的西凉帝国。作为西凉的开国君主,萧_在位期间的经历可以用“懦弱”来形容。那么,谁是萧_?他在任时有过哪些懦弱的经历?
萧_是梁武帝萧炎的孙子,昭明太子萧统的第三子,被封为岳阳王,官至永州刺史。侯景之乱后,的弟弟萧瑜本是发兵勤王,但因为被疏远,被叔父所杀。为了哥哥的缘故,萧_率军攻打萧艺,结果一败涂地,只好以诸侯自居西魏。不久,萧艺平定了侯景的叛乱,并于成圣元年在江陵称帝。
萧_是梁武帝的孙子,萧统王子的第三个儿子。
萧艺称帝后,本该身体健康,却被荆州士族阻挠,最终没能成行。不仅如此,此时梁元帝与西魏因为益州问题发生冲突,双方关系迅速恶化。成圣三年十一月,在萧_的帮助下,西魏大将杨忠率军攻占江陵,梁元帝被俘被杀,时年48岁。
梁元帝死后,萧_在西魏称帝,以江陵为中心,周围三百多里的地区划归他统治,但同时他的大本营襄阳也被拿走了。在这方面,萧_是这个弹丸之地的孤家寡人,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所有的规章制度都遵循南梁的旧制度,历史上称为西梁政权,也称为侯亮。
梁元帝因得罪西魏被对方杀死。
尽管只是一个小国,萧_却有着远大的抱负,他想成为一个有前途的国王。为此,他任命自己的心腹、得力大臣蔡大宝为丞相,请他帮忙治理国家。蔡大宝足智多谋,政治圆滑,建议务实,常被萧_比作诸葛亮。至于其他朝臣,如王草、魏义德、甄宣城等。他们在建言献策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不仅如此,萧_生性节俭,不喜欢表现得像狗或马一样。他虽然多疑,但对自己的兵基本上能做到体贴入微。正因为如此,萧_赢得了西凉人民的支持,所有的士兵都愿意为此而牺牲。就这样,萧_对外依仗强国,对内贤臣,把小小的朝廷搞得相当大,有了蓬勃的气息。
南北朝后期形势图
然而,虽然萧_是皇帝,但他需要服务于北朝的官方职位,并服从北朝的皇帝。本质上,他只是后者的附庸。不仅如此,北朝还在江陵设立驻军,名义上是帮助他防御南梁/陈楠,实际上是监督他。身处四战之地,所辖疆域不过巴掌大小,境内仍有北朝军队。萧_别无选择,只能逆来顺受,依附大国生存。
事实上,起初,萧_本可以摆脱成为附庸皇帝的命运。当时西魏刚刚攻陷江陵,老将尹德义就劝说萧_趁酒席之机,赏赐西魏将领,一举将其铲除,然后安抚江陵百姓,脱离北朝独立。然而,萧_考虑到西魏的好意,担心这个计划风险太大,没有采纳。当整个城市
萧_死后,太子萧逵即位,史称西凉明帝。萧逵在位23年,生活节俭,生活优裕,致力于北周和隋朝,所以疆域比较太平。萧逵死后,太子萧琮即位,史称西凉景帝。萧琮是个有学问有文化的皇帝,能弓能骑,但很不幸,他遇到了“千古一帝”——隋文帝,在位仅两年就遇到了亡国的命运。
梁光运二年,隋文帝招萧琮入朝,立其为莒国公。就这样,成立仅32年的西凉灭亡了。隋朝虽然灭了西凉,但对其皇族成员给予了极大的优待,其中萧琮后来做官当了宰相。萧琮的妹妹萧氏嫁给了晋朝的王阳做妾,后来成了隋朝的皇后。
萧皇后一生中六次更换国家,经历了大起大落。
最后,解释萧皇后的结局。在位14年后,炀帝亡国,失势,于大业十四年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杨迪被杀后,萧皇后依附突厥地的许娣、窦建德、罗可汗,最后被唐太宗迎回长安,可视为“六易运动”的皇后,也是历史上的“佳话”。
人物简介
蔡允恭(约561—约628)隋末唐初官吏、文学家。字克让,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西梁左民尚书蔡大业之子,蔡大宝侄子,美姿容,有风采,善缀文,未及仕而梁为隋所灭,由于长安与虞世南相友善,邀为隋炀帝从官。仕隋,历起居舍人,炀帝属词赋,多令讽诵之。炀帝曾派他去教宫人,他耻为之,数称疾不入内,乃遭疏远。炀帝死后,相继被宇文化及、窦建德延揽。入唐,以虞世南荐引为秦王策府参军、兼文学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十八人荣称登瀛洲之选,秦王命阎立本图像馆中,楮亮为赞焉。
太宗即位,置弘文馆于殿左,复以允恭为大学士,与姚思廉等分直迭宿,听朝之暇,引入内殿与帝共论古今,商政务至日昃夜艾不少怠,允恭亦展蕴披丹同心启沃,尝怪同朝修梁、陈史者,以正统与陈霸先而默萧,叹曰:恶有昭明世系不得接萧梁氏统如中山靖王之后之继汉乎,姚作书以缵父绪,我当作后梁春秋以述父事,于是杀青论次事成先上,帝嘉之,晋兼太子洗马,未几命为默陟大使与萧r等分行天下,允恭以年老恳乞悬车赐归,卒于家,时贞观某年正月念七日也,葬龙溪新恩里屿头山,有御史吴燧大书“登瀛”二字镌于墓前左大石上,其地因名曰登瀛,今墓尚存,子孙环庐而处者。
著有《后粱春秋》十卷及文集二十卷,传于世,今存诗一首。
现存诗作奉和出颍至淮应令
久倦川涂曲,忽此望淮圻。
波长泛淼淼,眺迥情依依。
稍觉金乌转,渐见锦帆稀。
欲知仁化洽,讴歌满路归。
隋文帝践祚,拜谏议大夫,检校中书侍郎。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上不顾。行本正当上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令臣在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安得轻臣而不顾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
时天下大同,四夷内附,行本以党项羌密迩封域,最为后服,上表劾其使者曰:"臣闻南蛮遵校尉之统,西域仰都护之威。比见西羌,鼠窃狗盗,不父不子,无君无臣,异类殊方,于斯为下。不悟羁縻之惠,讵知含养之恩,狼戾为心,独乖正朔。使人近至,请付推科。"上奇其志。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二百文,律令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盖发明诏。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礼。"上嘉之,赐绢百匹。
拜太子左庶子,领书侍御史如故。皇太子虚襟敬惮。时唐令则为左庶子,太子昵狎之,每令以弦歌教内人。行本责之曰:"庶子当匡太子以正道,何嬖昵房帷之间哉!"令则甚惭而不能改。时沛国刘臻、平原明克让、河南陆爽等并以文学为太子所亲。行本怒其不能调护,每谓三人曰:"卿等正解读书耳。"时左术率长史夏侯福为太子所昵,尝于閤内与太子戏。福大笑,声闻于外。行本时在閤下闻之,待其出,数之曰:"汝何小人,敢为亵慢!"因付执法者推之。太子为请,乃释之。太子尝得良马,令福乘而观之。太子甚悦,因欲令行本复乘。行本正色曰:"至尊置臣于庶子位,欲辅导殿下以正道,非为殿下作弄臣。"太子惭而止。复以本官领大兴令,权贵惮其方正,无敢至其门者。由是请托路绝,吏人怀之。未几,卒于官,上甚伤惜之。及太子废,上曰:"嗟乎!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此乎!"行本无子。
柳遐,字子升,河东解人,宋太尉元景从孙也。祖叔珍,义阳内史,事见《南史》。父季远,梁宜都太守。遐幼而爽迈,神彩嶷然,髫岁便有成人之量。笃好文学,动合规矩。其世父庆远特器异之,谓曰:"吾昔逮事伯父太尉公,尝谓吾云:’我昨梦汝登一楼,甚峻丽,吾以坐席与汝。汝后名宦必达,恨吾不及见耳。’吾向聊复昼寝,又梦将昔时坐席还以赐汝,汝之官位当复及吾。特宜勉励,以应嘉祥也。"梁西昌侯藻镇雍州,遐时年十二,以百姓礼修谒,风仪端肃,进止详雅。藻羡之,试遣左右践遐衣裾,欲观其举措。遐徐步稍前,曾不顾盼。仕梁稍迁尚书功论郎。陈郡谢举时为仆射,引遐与语,甚嘉之,顾谓人曰:"江汉英灵见于此矣。"
岳阳王萧詧于襄阳承制,授遐吏部郎,赐爵闻喜公。寻进位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及詧践帝位于江陵,以襄阳来归,辞詧曰:"陛下中兴鼎业,龙飞旧楚。臣昔因幸会,早奉名节,理当以身许国,期之始终。自晋氏南迁臣宗族盖寡,从祖太尉、世父仪同、从父司空,并以位望隆重,遂家于金陵;唯留先臣独守坟柏,尝诫臣等,使不违此志。今襄阳既入北朝,臣若陪随銮跸,进则无益尘露,退则有亏先旨。"詧重违其志,遂许之,因留乡里,以经籍自娱。
周文帝、明帝频征,固辞以疾。及詧殂,遐举哀,行旧臣之服。保定中,又徵之,遐始入朝,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霍州刺史。遐导人务先以德,再三不用命者,乃微加贬异,示耻而已。其下感而化之,不复为过,咸曰:"我君仁惠如此,其可欺乎!"卒,赠金、安二州刺史。
遐有至行。初为州主簿,其父卒于扬州,遐自襄阳奔赴,六日而至,哀感行路,毁悴不可识。后奉丧西归。中流风起,舟中人相顾失色。遐抱棺号恸,诉天求哀,俄顷风止浪息。其母尝乳间发疽,医云:"此疾无可救理,唯得人吮脓,或望微止其痛。"遐应声即吮,旬日遂瘳。咸以为孝感所致。性又温裕,略无喜愠之容。弘奖名教,未尝论人之短。尤尚施与,家无余财。临终遗诫簿葬,其子等并奉行之。有十子,靖、庄最知名。
靖字思休,少方雅,博览坟籍。仕梁,正员郎。随遐入周,授大都督,历河南、德广二郡守。所居皆有政术,吏人畏而爱之。然性爱闲素,其于名利澹如也。及秩满还乡,便有终焉之志。隋文帝践极,特诏征之,以疾固辞。优游不仕,闭门自守,所对唯琴书如已。足不历园庭,殆将十载。子弟奉之若严君焉。其有过者,靖必下帷自责,于是长幼相率拜谢于庭,靖然后见之,勖以礼法。乡里亦慕而化之,或有不善者,皆曰:"唯恐柳德广知也。"时论方之王烈。前后总管到官,皆亲至靖家问疾,遂以为故事。秦王俊临州,赉以几杖,并致衣物。靖唯受几杖,余并固辞。其为当时所重如此。开皇中,寿终。
庄字思敬,少有器量,博览坟籍,兼善辞令。济阳蔡大宝有重名于江左,时为岳阳王萧詧谘议,见庄,叹曰:"襄阳水镜,复在于兹!"大宝遂以其女妻之。俄而察辟为参军。及詧称帝,累迁鸿胪卿。及隋文帝辅政,萧岿令庄奉书入关。时三方构难,文帝惧岿有异志,及庄还,谓曰:"孤昔以开府从役江陵,深蒙梁主殊眷。今主幼时艰,猥蒙顾托。梁主弈业重光,委诚朝廷,而今已后,方见松筠之节。君还申孤此意于梁主也。"遂执庄手而别。时梁之将帅咸请与尉迟迥连衡,进可尽节于周氏,退可席卷山南,唯岿疑不可。会庄至自长安,申文帝结托之意,遂言于岿曰:"今尉迟迥虽曰旧将,昏耄已甚。消难、王谦常人之下者,非有匡合之才。况山东、庸蜀从化日近,周室之恩未洽于朝廷。臣料之,迥等终当覆灭,随公必私周国,未若保境息人,以观其变。"岿深以为然。未几,消难奔陈,迥及谦相次就戮。岿谓庄曰:"近若从众言,社稷已不守矣。"文帝践祚,庄又入朝,帝深慰勉之。及为晋王广纳妃于梁,庄因是往来四五反,前后赐物数千段。梁国废,授开府仪同三司,除给事黄门侍郎。
庄明习旧章,雅达政事,凡所驳正,帝莫不称善。苏威为纳言,重庄器识,常奏帝云:"江南人有学业者,多不习世务;习世务者,又无学业。能兼之者,不过柳庄。"高颎亦与庄甚厚。庄与陈茂同官,不能降意。茂见上及朝臣多属意于庄,心每不平。帝与茂有旧,谮诉颇行。尚书省尝奏犯罪人,依法合流,而上处以大辟。庄据法执之,帝不从,由是忤旨。俄属尚药进丸药不称旨,茂因奏庄不亲监,帝怒。十一年,徐璒等反于江南,诏庄以行军总管长史,随军讨之。璒平,即授饶州刺史,甚有能名。卒于官。
论曰:韩褒奉事三帝,以忠厚知名。赵肃平允当官,张轨循良播美,李彦誉流省阁,郭彦信著蛮貃,历官出纳,并当时之选也。梁昕、皇甫璠、辛庆之、王子直、杜杲之徒,并关右之旧族。或纡组登朝,获当官之誉,或张旃出境,有专对之才,既茂国猷,克隆家业,美矣!魏文帝云"文人不护细行。"其吕思礼之谓乎!徐招、檀翥、孟信各以才学自业,又加之以清介,并志能之士也。宗懔才辞干局,见重梁元,逮乎播越秦中,不预政事,岂亡国俘虏不与图存者乎梁氏据有江东五十余载,挟策纪事,盖亦多人。刘璠学思通博,有著述之誉,虽传疑传信,颇有详略,而属辞比事,为一家之言。行本正色抗言,具存乎骨鲠。柳遐立身之道,进退有节,观其眷恋坟陇,其孝可移于朝廷;尽礼旧主,其忠可事于新君。夫能推此类以求贤,则知人几于易矣。庄亮直之风,不殒门表,忠而获谤,盖亦自古有之。
《北史》 唐·李延寿
后梁(907年-923年),即梁朝,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大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覆灭,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实行两京制,东都开封(今河南开封),西都洛阳(今河南洛阳)。
后梁太祖朱全忠原为黄巢部将,助黄巢攻占两京,后因黄巢将败,投降唐朝,被封为宣武军节度使,镇守汴州(今河南开封),逐步扩大地盘,于文德元年(889年)灭强敌秦宗权,占据中原,而后又东征山东诸地,称霸中原,于天佑元年(904年)挟唐昭宗迁都洛阳,后弑杀唐昭宗,控制中央。最终于天佑四年(907年)废唐哀帝即位,建立后梁。
此后对外战争却多有不利,屡败于强敌前晋,加之内部政局不稳,朱温最后凤历元年(913年)一月被子朱友珪所杀,此后梁朝江河日下,最终于公元923年亡于宿敌李存勖之手。
后梁疆域为五代最小,北部约以黄河为界,东至大海,南抵秦岭淮河,西至关中,但疆界不稳,战乱频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