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培养基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是购买培养基中所有化学药品,按照需要自己配制;二是购买商品的混合好的培养基基本成分粉剂,如MS、B5等。
自己配制可以节约费用,但浪费时间、人力、且有时由于药品的质量问题,给实验带来麻烦。就目前国内的情况看,大部分还是自己配制。为了方便起见,现以MS培养基为例介绍配置培养基的主要过程。
1.配制几种母液
1.配制MS大量元素母液
一般将大量元素分别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分别稀释100倍。
分别称取
NH4NO3 165g KH2PO4 17g
KNO3 190g CaCl2·2H2O 44g
MgSO4·7H2O 37g
各自配成1L的母液。倒入1L试剂瓶中,存放于冰箱中。
2.配制MS微量元素母液
一般将微量元素配制成100倍母液。
依次称取
KI 0083g Na2MoO4·2H2O 0025g
H3BO3 062g CuSO4·5H2O 00025g
MnSO4·H2O 169g CoCl2·6H2O 00025g
ZnSO4·7H2O 086g
配成1L母液,倒入1L试剂瓶中,存放于冰箱中。
CuSO4·5H2O和CoCl2·6H2O 由于称取量很小,如果天平精确度没有达到万分之一,可先配成调整液。
分别称取
CuSO4·5H2O 005g CoCl2·6H2O 005g
各自配成100ml的调整液,然后取5ml就还有00025g的量。
3.配制MS有机母液
一般配制成100倍MS有机母液。
依次称取
肌醇 10g 盐酸硫胺素(VB1) 001g
烟酸 005g 甘氨酸 02g
盐酸吡哆醇(VB6) 005g
配成1L母液,倒入1L试剂瓶中,存放于冰箱中。
4.配制MS铁盐母液
一般配制成100倍MS铁盐母液。
依次称取
EDTA二钠373g FeSO4·7H2O278g
配成1L母液,倒入1L试剂瓶中,存放于冰箱中。
所以MS母液有5种大量元素母液,加上MS微量元素母液、MS有机母液和MS铁盐母液,共8种母液。
激素母液的配制
各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要单独配制,不能混合在一起,生长素类一般要先用少量95%的酒精或1当量的NaOH溶解,细胞分裂素一般要先用1当量的盐酸溶解,然后再加蒸馏水定容。一般取100mg配成100ml母液。
2.配制培养基
以配置1L MS培养基为例,按顺序进行如下操作:
1.先在烧杯中放入一些蒸馏水。
2.分别取上面八种母液10ml倒入。
3.一般称取30g蔗糖倒入,搅拌溶解。
4.加蒸馏水用量筒定溶至1L。
5.按设计好的方案添加各种激素,由于激素的用量很小,而且激素对组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所以有条件的话最好用微量可调移液器吸取,减少误差。
6.用精密试纸或酸度计调整PH至57~58。(有条件的话使用酸度计,比较精确) 可配1当量的HCL和1当量的NaOH用来调溶液PH值。
1当量HCL配制:用量筒量取83ml配成100ml溶液。
1当量NaOH配制:称取NaOH 4g 配成100ml溶液。
7.称取5g左右琼脂粉(质量好的琼脂粉),倒入上面配好的溶液中,放在电炉上加热至沸腾,直到琼脂粉熔化。
8.稍微冷却后,分装入培养容器中。无盖的培养容器要用封口膜或牛皮纸封口,用橡皮筋或绳子扎紧。
9.放入消毒灭菌锅灭菌,灭菌20分钟左右。
10.灭菌后从灭菌锅中取出培养基,平放在实验台上令其冷却凝固。 灭菌是组织培养重要的工作之一。初学者要清楚有菌和无菌的范畴。有菌的范畴是:凡是暴露在空气中的物体,接触自然水源的物体,至少它的表面都是有菌的。依此观点,无菌室等未处理的地方、超净台的表面、简单煮沸的培养基、我们使用的刀、剪在未处理之前、我们身体的整个外表及与外界相连的内表,如整个消化道、呼吸道,即我们呼出的气体、培养容器无论洗得多干净等等都是有菌的。
这里所指的菌,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及其他微生物。菌的特点是:极小,肉眼看不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孔不入。在自然条件下忍耐力强,生活条件要求简单,繁殖力极强,条件适宜时便可大量滋生。
无菌的范畴是:经高温灼烧或一定时间蒸煮过后的物体,经其他物理或化学的灭菌方法处理后的物体(当然这些方法必须已经证明是有效的),高层大气、岩石内部、健康的动、植物的不与外部接触的组织内部,强酸强碱,化学元素灭菌剂等表面和内部都是无菌的。从以上可以看出:在地球表面无菌世界要比有菌世界小的多。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孔隙内的一切微生物或生物体,即把所有生命的物质全部杀死。与此相关的一个概念是消毒,它指杀死、消除或充分抑制部分微生物,使之不再发生危害作用,显然经过消毒,许多细菌芽孢、霉菌厚垣孢子等不会完全杀死,即由于在消毒后的环境里和物品上还有活着的微生物,所以通过严格灭菌的操作空间(接种、超净台等)和使用的器皿,以及操作者的衣着和手都不带任何活着的微生物。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操作,就叫做无菌操作。
植物组织培养对无菌条件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甚至超过微生物的培养要求,这是因为培养基含有丰富的营养,稍不小心就引起杂菌污染。要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切实有效的方法灭菌,才能保证培养时不受杂菌的影响,使试管苗能正常生长。
常用的灭菌方法可分为物理的和化学的两类,即:物理方法如干热(烘烧和灼烧)、湿热(常压或高压蒸煮)、射线处理(紫外线、超声波、微波)、过滤、清洗和大量无菌水冲洗等措施;化学方法是使用升汞、甲醛、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来苏水、漂白粉、次氯酸钠、抗菌素、酒精化学药品处理。这些方法和药剂要根据工作中的不同材料不同目的适当选用。
1.培养基用湿热灭菌
培养基在制备后的24小时内完成灭菌工序。高压灭菌的原理是: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注意完全排除锅内空气,使锅内全部是水蒸气,灭菌才能彻底。高压灭菌放气有几种不同的做法,但目的都是要排净空气,使锅内均匀升温,保证灭菌彻底。常用方法是:关闭放气阀,通电后,待压力上升到005MPa时,打开放气阀,放出空气,待压力表指针归零后,再关闭放气阀。
关阀再通电后,压力表上升达到01MPa时,开始计时,维持压力01~015MPa,20分钟。
按容器大小不同,保压时间有所不同,见表。该表所列数字是彻底灭菌很保险的数字,如果容器体积较大,但是放置的数量很少,也可以减少时间。 接种时由于有一个敞口的过程,所以是极易引起污染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由空气中的细菌和工作人员本身引起,接种室要严格进行空间消毒。接种室内保持定期用1%~3%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设备、墙壁、地板等进行搽洗。除了使用前用紫外线和甲醛灭菌外,还可在使用期间用70%的酒精或3%的来苏儿喷雾,使空气中灰尘颗粒沉降下来。无菌操作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在接种4小时前用甲醛熏蒸接种室,并打开其内紫外线灯进行杀菌;
2.在接种前20分钟,打开超净工作台的风机以及台上的紫外线灯;
3.接种员先洗净双手,在缓冲间换好专用实验服,并换穿拖鞋等;
4.上工作台后,用酒精棉球搽拭双手,特别是指甲处。然后搽拭工作台面;
5.先用酒精棉球搽拭接种工具,再将镊子和剪刀从头至尾过火一遍,然后反复过火尖端处,对培养皿要过火烤干;
6.接种时,接种员双手不能离开工作台,不能说话、走动和咳嗽等;
7.接种完毕后要清理干净工作台,可用紫外线灯灭菌30分钟,若连续接种,每5天要大强度灭菌一次。
接种是将已消毒好的根、茎、叶等离体器官,经切割或剪裁成小段或小块,放入培养基的过程。现将接种前后的程序连贯地介绍。
无菌接种步骤:
1.将初步洗涤及切割的材料放入烧杯,带入超净台上,用消毒剂灭菌,再用无菌水冲洗,最后沥去水分,取出放置在灭过菌的纱布上或滤纸上。
2.材料吸干后,一手拿镊子、一手拿剪刀或解剖刀,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切割。如叶片切成05cm平方的小块;茎切成含有一个节的小段。微茎尖要剥成只含1~2片幼叶的茎尖大小等。在接种过程中要经常灼烧接种器械,防止交叉污染。
3.用灼烧消毒过的器械将切割好的外植体插植或放置到培养基上。具体操作过程(以试管为例)是:先解开包口纸,将试管几乎水平拿着,使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并将管口在火焰上方转动,使管口里外灼烧数秒钟。若用棉塞盖口,可先在管口外面灼烧,去掉棉塞,再烧管口里面。然后用镊子夹取一块切好的外植体送入试管内,轻轻插入培养基上。若是叶片直接附在培养基上,以放1~3块为宜。至于材料放置方法除茎尖、茎段要正放(尖端向上)外,其他尚无统一要求。接种完后,将管口在火焰上再灼烧数秒种。并用棉塞,塞好后,包上包口纸,包口纸里面也要过火。 培养指把培养材料放在培养室(无光、适宜温度、无菌)里,使之生长,分裂和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光照条件下进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的过程。
1.培养方法
1.固体培养法
即用琼脂固化培养基来培养植物材料的方法。是现在最常用的方法。虽然该方法设备简单,易行,但养分分布不均,生长速度不均衡,并常有褐化中毒现象发生。
2.液体培养法
即用不加固化剂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植物材料的方法。由于液体中氧气含量较少,所以通常需要通过搅动或振动培养液的方法以确保氧气的供给,采用往复式摇床或旋转式摇床进行培养,其速度一般为50~100r/min,这种定期浸没的方法,既能使培养基均一,又能保证氧气的供给。
2.培养步骤
1.初代培养
初代培养旨在获得无菌材料和无性繁殖系。即接种某些外植体后,最初的几代培养。初代培养时,常用诱导或分化培养基,即培养基中含有较多的细胞分裂素和少量的生长素。初代培养建立的无性繁殖系包括:茎梢、芽丛、胚状体和原球茎等。根据初代培养时发育的方向可分为:
1)顶芽和腋芽的发育
采用外源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使具有顶芽或没有腋芽的休眠侧芽启动生长,从而形成一个微型的多枝多芽的小灌木丛状的结构。在几个月内可以将这种丛生苗的一个枝条转接继代,重复芽苗增殖的培养,并且迅速获得多数的嫩茎。然后将一部分嫩茎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就能得到可种植到土壤中去的完整小植株。一些木本植物和少数草本植物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再生繁殖,如月季、茶花、菊花、香石竹等等。这种繁殖方式也称作微型繁殖,它不经过发生愈伤组织而再生,所以是最能使无性系后代保持原品种的一种繁殖方式。
适宜这种再生繁殖的植物,在采样时,只能采用顶芽、侧芽或带有芽的茎切段,其他如种子萌发后取枝条也可以。
茎尖培养可看作是这方面较为特殊的一种方式。它采用极其幼嫩的顶芽的茎尖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进行接种。在实际操作中,采用包括茎尖分生组织在内的一些组织来培养,这样便保证了操作方便以及容易成活。
用靠培养定芽得到的培养物一般是茎节较长,有直立向上的茎梢,扩繁时主要用切割茎段法,如香石竹、矮牵牛、菊花等。但特殊情况下也会生出不定芽,形成芽丛。
2)不定芽的发育
在培养中由外植体产生不定芽,通常首先要经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的细胞。然后,经再分化,即由这些分生组织形成器官原基,它在构成器官的纵轴上表现出单向的极性(这与胚状体不同)。多数情况下它形成芽,后形成根。
另一种方式是从器官中直接产生不定芽,有些植物具有从各个器官上长出不定芽的能力如矮牵牛、福禄考、悬钩子等。当在试管培养的条件下,培养基中提供了营养,特别是提供了连续不断植物激素的供应,使植物形成不定芽的能力被大大地激发起来。许多种类的外植体表面几乎全部为不定芽所覆盖。在许多常规方法中不能无性繁殖的种类,在试管条件下却能较容易地产生不定芽而再生,如柏科,松科,银杏等一些植物。许多单子叶植物储藏器官能强烈地发生不定芽,用百合鳞片的切块就可大量形成不定鳞茎。
在不定芽培养时,也常用诱导或分化培养基。用靠培养不定芽得到的培养物,一般采用芽丛进行繁殖,如非洲菊、草莓等。
3)体细胞胚状体的发生与发育
体细胞胚状体类似于合子胚但又有所不同,它也通过球形,心形,鱼雷形和子叶形的胚胎发育时期,最终发育成小苗。但它是由体细胞发生的。胚状体可以从愈伤组织表面产生,也可从外植体表面已分化的细胞中产生,或从悬浮培养的细胞中产生。
4)初代培养外植体的褐变
外植体褐变是指在接种后,其表面开始褐变,有时甚至会使整个培养基褐变的现象。它的出现是由于植物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而使细胞的代谢发生变化所致。在褐变过程中,会产生醌类物质,它们多呈棕褐色,当扩散到培养基后,就会抑制其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所接触外植体的培养。
褐变的主要原因如下:
a、植物品种 研究表明,在不同品种间的褐变现象是不同的。由于多酚氧化酶活性上的差异,因此,有些花卉品种的外植体在接种后较容易褐变,而有些花卉品种的外植体在接种后不容易褐变。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应该有所选择,对不同的品种分别进行处理。
b、生理状态由于外植体的生理状态不同,所以在接种后褐变程度也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处于幼龄期的植物材料褐变程度较浅,而从已经成年的植株采收的外植体,由于含醌类物质较多,因此褐变较为严重。一般来说,幼嫩的组织在接种后褐变程度并不明显,而老熟的组织在接种后褐变程度较为严重。
c、培养基成分 浓度过高的无机盐会使某些观赏植物的褐变程度增加,此外,细胞分裂素的水平过高也会刺激某些外植体的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使褐变现象加深。
d、培养条件不当 如果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培养时间过长等,均可使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提高,从而加速被培养的外植体的褐变程度。
为了提高组织培养的成苗率,必须对外植体的褐变现象加以控制。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防止、减轻褐变现象的发生。
1.选择合适的外植体 一般来说,最好选择生长处于旺盛的外植体,这样可以使褐变现象明显减轻。
2.合适的培养条件 无机盐成分、植物生长物质水平、适宜温度、及时继代培养均可以减轻材料的褐变现象。
3.使用抗氧化剂 在培养基中,使用半胱氨酸、抗坏血酸等抗氧化剂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免或减轻很多外植体的褐变现象。另外,使用01%~05%的活性炭对防止褐变也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4.连续转移 对容易褐变的材料可间隔2~24小时的培养后,再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这样经过连续处理7~10天后,褐变现象便会得到控制或大为减轻。
(2)继代培养
在初代培养的基础上所获得的芽、苗、胚状体和原球茎等,数量都还不够,它们需要进一步增殖,使之越来越多,从而发挥快速繁殖的优势。
继代培养是继初代培养之后的连续数代的扩繁殖培养过程。旨在繁殖出相当数量的无根苗,最后能达到边繁殖边生根的目的。继代培养的后代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过程。如果以2株苗为基础,那么经10代将生成210株苗。
继代培养中扩繁的方法包括:切割茎段、分离芽丛、分离胚状体、分离原球茎等。切割茎段常用于有伸长的茎梢、茎节较明显的培养物。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能保持母种特性。培养基常是MS基本培养基;分离芽丛适于由愈伤组织生出的芽丛。培养基常是分化培养基。若芽丛的芽较小。可先切成芽丛小块,放入MS培养基中,待到稍大时,再分离开来继续培养。
增殖使用的培养基对于一种植物来说每次几乎完全相同,由于培养物在接近最良好的环境条件,营养供应和激素调控下,排除了其他生物的竞争,所以能够按几何级数增殖。
在快速繁殖中初代培养只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而继代培养则是经常性不停的进行过程。但在达到相当数量之后,则应考虑使其中一部分转入生根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讲,增殖只是储备母株,而生根才是增殖材料的分流,生产出成品。
3.继代培养时材料的玻璃化
实践表明,当植物材料不断地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呈半透明水迹状,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玻璃化。它的出现会使试管苗生长缓慢、繁殖系数有所下降。玻璃化为试管苗的生理失调症。
因为出现玻璃化的嫩茎不宜诱导生根,因此,使繁殖系数大为降低。在不同的种类、品种间,试管苗的玻璃化程度也有所差异。当培养基上细胞分裂素水平较高时,也容易出现玻璃化现象。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聚乙烯醇、脱落酸等物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玻璃化的现象发生。
呈现玻璃化的试管苗,其茎、叶表面无蜡质,体内的极性化合物水平较高,细胞持水力差,植株蒸腾作用强,无法进行正常移栽。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培养容器中空气湿度过高,透气性较差造成的,其具体解决的方法为:
a、增加培养基中的 溶质水平,以降低培养基的水势;
b、减少培养基中含氮化合物的用量;
c、增加光照
d、增加容器通风,最好进行CO2施肥,这对减轻试管苗玻璃化的现象有明显的作用;
e、降低培养温度,进行变温培养,有助于减轻试管苗玻璃化现象发生;
f、降低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可以考虑加入适量脱落酸。
3.生根培养
当材料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就要使部分培养物分流到生根培养阶段。若不能及时将培养物转到生根培养基上去,就会使久不转移的苗子发黄老化,或因过分拥挤而使无效苗增多造成抛弃浪费。根培养是使无根苗生根的过程,这个过程目的是使生出的不定根浓密而粗壮。生根培养可采用1/2或者1/4MS培养基,全部去掉细胞分裂素,并加入适量的生长素(NAA、IBA等)。
诱导生根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a、将新梢基部浸入50或10010-6IBA溶液中处理4~8小时;
b、在含有生长素的培养基中培养4~6天
c、直接移入含有生长素的生根培养基中。
上述三种方法均能诱导新梢生根,但前两种方法对新生根的生长发育则更为有利。而第三种对幼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原因是当根原始体形成后较高浓度生长素的继续存在,则不利于幼根的生长发育。不过这种方法比较可行。
另外也可采用下列方法就可生根。1、延长在增殖培养基中的培养时间;2、有意降低一些增殖倍率,减少细胞分裂素的用量(即将增殖与生根合并为一步);3、切割粗壮的嫩枝在营养钵中直接生根,此方法则没有生根阶段。可以省去一次培养基制作,切割下的插穗可用生长素溶液浸蘸处理,但这种方法只适于一些容易生根的作物。
另外少数植物生根比较困难时,则需要在培养基中放置滤纸桥,使其略高于液面,靠滤纸的吸水性供应水和营养,从而诱发生根。
从胚状体发育成的小苗,常常有原先已分化的根,这种根可以不经诱导生根阶段而生长。但因经胚状体发育的苗数特别多,并且个体较小,所以也常需要一个低浓度或没有植物激素的培养基培养的阶段,以便壮苗生根。
试管内生根壮苗的阶段,为了成功地将移植到试管外的环境中,以使试管苗适应外界的环境条件。通常不同植物的适宜驯化温度不同。如菊花,以18~20℃为宜。实践证明植物生长的温度过高不但会牵涉到蒸腾加强。而且还牵涉到菌类易滋生的问题。温度过低使幼苗生长迟缓,或不易成活。春季低温时苗床可加设电热线,使基质温度略高于气温2~3℃,这不但有利于生根和促进根系发达,而且有利于提前成活。
移植到试管外的植物苗光强度应比移植前培养有所提高,并可适应强度较高的漫射光,(约4000lx左右),以维持光合作用所需光照强度。但光线过强刺激蒸腾加强,会使水分平衡的矛盾更尖锐。 试管苗移栽是组织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这个工作环节做不好,就会造成前功尽弃。为了做好试管苗的移栽,应该选择合适的基质,并配合以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确保整个组织培养工作的顺利完成。
试管苗由于是在无菌、有营养供给、适宜光照和温度近100%的相对湿度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因此,在生理、形态等方面都与自然条件生长的小苗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必须通过炼苗,例如通过控水、减肥、增光、降温等措施,使她们逐渐地适应外界环境,从而使生理、形态、组织上发生相应的变化,使之更适合于自然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试管苗顺利移栽成功。
从叶片上看,试管苗的角质层不发达,叶片通常没有表皮毛,或仅有较少表皮毛,甚至叶片上出现了大量的水孔,而且,气孔的数量、大小也往往超过普通苗。由此可知,试管苗更适合于高湿的环境生长,当将它们移栽到试管外环境时,试管苗失水率会很高,非常容易死亡。因此,为了改善试管苗的上述不良生理、形态特点,则必须经过与外界相适应的驯化处理,通常采取的措施有:对外界要增加湿度、减弱光照;对试管内要通透气体、增施二氧化碳肥料、逐步降低空气湿度等。
另外,对栽培驯化基质要进行灭菌是因为试管苗在无菌的环境中生长,对外界细菌、真菌的抵御能力极差。为了提高其成活率,在培养基质中可掺入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0~500倍液,以进行灭菌处理。
1.移栽用基质和容器
适合于栽种试管苗的基质要具备透气性、保湿性和一定的肥力,容易灭菌处理,并不利于杂菌滋生的特点,一般可选用珍珠岩、蛭石、砂子等。为了增加粘着力和一定的肥力可配合草炭土或腐殖土。配时需按比例搭配,一般用珍珠岩、蛭石、草炭土或腐殖土比例为1:1:05。也可用砂子:草炭土或腐殖土为1:1。这些介质在使用前应高压灭菌。或用至少小时烘烤来消灭其中的微生物。要根据不同植物的栽培习性来进行配制,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的栽培效果。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试管苗栽培基质。
1.河砂
河砂分为粗砂、细砂两种类型。粗砂即平常所说的河砂,其颗粒直径为1~2mm。细砂即通常所说的面砂,其颗粒直径为01~02nm。河砂的特点是排水性强,但保水蓄肥能力较差,一般不单独用来直接栽种试管苗。
2.草炭土
草炭土是由沉积在沼泽中的植物残骸经过长时间的腐烂所形成,其保水性好,蓄肥能力强,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但通常不能单独用来栽种试管苗,宜与河砂等种类相互混合配成盆土而加以使用。
3.腐殖土
腐殖土是由植物落叶经腐烂所形成。一种是自然形成,一种是人为造成,人工制造时可将秋季的落叶收集起来,然后埋入坑中,灌水保湿的条件下使其风化,然后过筛即可获得。腐叶上含有大量的矿质营养、有机物质,它通常不能单独使用。掺有腐殖土的栽培基质有助于植株发根。
4.容器
栽培容器可用6×6cm~10×10cm的软塑料钵,也可用育苗盘。前者占地大,耗用大量基质,但幼苗不用移栽,后者需要二次移苗,但省空间、省基质。
2.移栽前的准备
移栽前可将培养物不开口移到自然光照下锻炼2-3天,让试管苗接受强光的照射,使其长得壮实起来,然后再开口练苗1-2天,经受较低湿度的处理,以适应将来自然湿度的条件。
3.移栽和幼苗的管理
从试管中取出发根的小苗,用自来水洗掉根部粘着的培养基,要全部除去,以防残留培养基滋生杂菌。但要轻轻除去,应避免造成伤根。移植时用一个筷子粗的竹签在基质中插一小孔,然后将小苗插入,注意幼苗较嫩,防止弄伤,栽后把苗周围基质压实,栽前基质要浇透水。栽后轻浇薄水。再将苗移入高湿度的环境中。保证空气湿度达90%以上。
1.保持小苗的水分供需平衡。在移栽后5~7天内,应给予较高的空气湿度条件,使叶面的水分蒸发减少,尽量接近培养瓶的条件,让小苗始终保持挺拔的状态。保持小苗水分供需平衡首先营养钵的培养基质要浇透水,所放置的床面也要浇湿,然后搭设小拱棚,以减少水分的饿蒸发,并且初期要常喷雾处理,保持拱棚薄膜上有水珠出现。当5~7天后,发现小苗有生长趋势,可逐渐降低湿度,减少喷水次数,将拱棚两端打开通风,使小苗适应湿度较小的条件。约15天以后揭去拱棚的薄膜,并给予水分控制,逐渐减少浇水,促进小苗长得粗壮。
2.防止菌类滋生。由于试管苗原来的环境是无菌的,移出来以后难以保持完全无菌,因此,应尽量不使菌类大量滋生,以利成活。所以应对基质进行高压灭菌或鸿烤灭菌。可以适当使用一定浓度的杀菌剂以便有效的保护幼苗,如多菌灵、托布津,浓度800~1000倍,喷药宜7~10天一次。在移苗时尽量少伤苗,伤口过多,根损伤过多,都是造成死苗的原因。喷水时可加入01%的尿素,或用1/2MS大量元素的水溶液作追肥,可加快苗的生长与成活。
3.一定的温、光条件。试管苗移栽以后要保持一定的温光条件,适宜的生根温度是18~20℃,冬春季地温较低时,可用电热线来加温。温度过低会使幼苗生长迟缓,或不易成活。温度过高会使水分蒸发,从而使水分平衡受到破坏,并会促使菌类滋生。
另外在光照管理的初期可用较弱的光照,如在小拱棚上加盖遮阳网或报纸等,以防阳光灼伤小苗和增加水分的蒸发。当小植株有了新的生长时,逐渐加强光照,后期可直接利用自然光照。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强抗性,促其成活。
4.保持基质适当的通气性。要选择适当的颗粒状基质,保证良好的通气作用。在管理过程中不要浇水过多,过多的水应迅速沥除,以利根系呼吸。
综上所述,试管苗在移栽的过程中,只要把水分平衡、适宜的介质、控制杂菌和适宜的光、温条件控制好,试管苗是很容易移栽的。
一般来说需要。好的雪茄包装后,一头是被烟叶封死的,抽之前要剪开才能通气。雪茄保存要注意有适当的湿度,如果太干的话会开裂,因此好的雪茄要用保湿柜收藏,但烟叶太湿的话,点燃后烟会很烫,因此要先烘干一下。通常,手工雪茄有封口,需要剪口才能抽。机制雪茄不用剪。
雪茄剪哪一头?
常见剪切雪茄与使用方法图解
介绍常用的也比较好用的几种雪茄剪刀:手柄式雪茄剪、双刃式雪茄剪,雪茄打孔器。
使用方法如图:
首先准备好雪茄,以及雪茄剪等相关用品,选择一把合适的剪刀剪切雪茄。
手柄式雪茄剪
手柄式雪茄剪与雪茄帽呈90度角剪切。一般剪切掉2mm的距离足矣,并且剪切雪茄时要注意一次性剪断,要做到快、狠、准。
一刀切掉雪茄帽,切雪茄头时应尺寸适当,不要将整个密封端头切去,否则外包叶便会松脱,裁口的大小因人而异,喜欢大口大口吸的人可以裁大些。对于一些V口型的雪茄(鱼雷形状),可以剪切大概5mm的距离。)
对于新手来说这种手柄式剪刀使用上更熟悉更简单,只是不方便携带。
双刃式雪茄剪刀
雪茄与双刃式雪茄剪刀呈90度角,把雪茄帽放在钻孔刀口处。
一剪到位,与手柄式雪茄剪一样,裁口的大小也因人而异。
多数雪茄客使用这种剪刀,方便专业霸气。
被剪掉的雪茄帽。
打洞器
打洞器对准茄帽中心戳一个小孔 而不是把茄帽剪下来,
如果觉得孔不够大可以再戳个孔。这种打孔器携带特别方便,不适合与类似鱼雷的V型头雪茄。
雪茄帽剪掉以后,就可以开始点燃雪茄了。
去青海旅游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去青海旅游,游客要准备什么东西呢?因为青海跟其他城市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所以我们出发之前,一定要多看看行李箱,准备好了再前往,这样才会更放心嘛。以下是我整理的青海自驾旅游需要带什么东西,一起来看看吧!
青海自驾旅游需要带什么东西1最远的两个加油站之间相距150公里,只要你一油箱油续航里程在500公里以上,就不需要带油。自驾需要注意要翻越好几座高海拔的垭口,山高路陡弯急,需要驾驶经验丰富的司机,最好有两位司机轮流驾驶。稳驾慢行。全程路况特别好,平直宽阔,切勿超速行驶,疲劳驾驶,副驾驶尤其不能睡觉。还要小心路边突然跑出来的牛群羊群。
1、衣物准备。
a、最好是薄一点的两用衫、长袖T恤,要长袖,即可以挡太阳,还可以挡风,因为紫外线很强,晒着还是挺热的。薄外套需要一件。
b、鞋子一般的旅游鞋,运动鞋就可以了.一般南方人过去都会觉得凉爽,只要你不是在正午在太阳下晒就不怎么热的.衣服可以少带,因为当地干燥,衣服洗后干得很快的。
c、帽子绝对需要,太阳镜也要带上.防晒霜倍数越高越好。
d、食物不用担心,食物一般都是面食,也有吃米饭,一般都很大众的.川菜,湘菜,海鲜都有的.你也可以去尝试本地的特色风味啊.你最好在不太紧张的一天试一下那里的酸奶,味道不错,但很多人吃了之后不习惯拉肚子的。
e、初来青海先在西宁住一天,如果没有特别的反应(头痛、呕吐)可以出去旅游。西宁海拔2200米,日月山3580米(路过),
海拔3200米,内地来的朋友都能适应。如果不去海拔相对比较高的地区(<=3500m)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高原反应。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感冒,都没什么问题的.如担心提前服用“奥默携氧”。不要跑,不做剧烈运动,睡觉枕头垫高点。
f、通讯,信号都可以的.移动,联通覆盖力都不错.可能去到某些地方信号不太好.宾馆内能上网的地方不多。
g、空气干燥,带保湿的润唇膏、护手霜、面霜,风大,带头巾。 晚上睡觉的时候拿毛巾打湿放在床头,避免太干燥了,很容易暴皮。
2、注意当地习俗。
因为要经过青海甘肃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需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藏民很大方,民风纯朴,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北面主要是蒙、回、汉人,安全一般也没有太大问题。要避开那些喝的醉醺醺的当地人。因为信仰问题,当地藏民大多不吃鱼,尤其是湟鱼。
3、吃饭住宿货比三家
尽量做到货比三家,吃饭住宿都一样,多去几家店看看,选出最合适满意的。
4、购物景点的大部分纪念品
坦白讲,都没有购买意义,若真心喜欢,请至淘宝购买,那样价格便宜,还免去携带等麻烦的事。当然,有部分是当地人的手工制品,这类物品请仔细甄别。
5、注意防晒防寒高原地区温差很大,注意防寒。
下午6点太阳落下后5分钟内,气温会降低7-10度。早晚温差比较大,6月至7月一般温差10℃左右,尤其实在附近的地区,温差10℃~16℃左右。晚上宾馆睡觉不会冷。如果遇上一个遇过天晴的早上温差更大。不要随便脱衣服,感冒一般很难治愈,必要时只有打点滴。白天无论阴晴天,紫外线都很强烈,一定要带帽子,太阳镜,30 的防晒霜2小时涂一次。
青海自驾旅游需要带什么东西2工具/原料
相机等数码产品
衣物,备好冬装
感冒药,高反药
方法/步骤
关于航班:
前往青海湖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先飞往西宁,在通过自驾或别的方式前往各景点,但我觉着来到青海最自由的方式便是自驾了。
关于衣物药物:
青藏高原气候多变,而且白夜温差比较大,白天热的时候穿短袖,晚上或者下雨了就得穿厚衣服了,所以保暖很重要,保暖很重要,保暖很重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下面我就将所带的必带装备说下:冲锋衣或者羽绒服一件 适合自己的感冒药 葡糖糖或者红牛(能量饮料) 遮阳伞或者长袖单衣 防晒霜 ,因为高原紫外线强烈,所以就算阳光再好,也应该尽量避免让皮肤在阳光下长时间照射。(有人想问,为什么木有红景天,在这里我想告诉想要来青藏高原的朋友们一句,临阵磨刀,在这不怎么管用哒,红景天口服液或者胶囊,应该在你来青海之前7-15天就该遵医服用啦!)
关于景点:
西宁出发到塔尔寺,全程约27公里,游览时间约2小时为佳,出来走贵德方向,路经上新庄可吃午饭,不要走隧道,走右边拉脊山旅游公路,全程约30公里,到达拉脊山顶,海拔3820米,翻山向下,T字路口往左,往贵德方向,全程约45公里,天下黄河贵德清景区,建议在此住宿一宿,继续原路返回不要进隧道,走右边旅游公路,在昨日T字路口直走,朝日月山方向挺进全程约100公里,到达日月山景区可短暂停留,继续往倒淌河方向,到达倒淌河景区,全程约20公里。短暂停留,吃午餐,继续向前,朝青海湖方向挺进,到达丹拉线与环湖东路交汇处右转,走环湖东路往金沙湾沙漠旅游景区玩完原路返回至T字路口右转走丹拉线至151景区,如果你们是想后面去沙岛玩的话,金沙湾可以不去,在T字路口直走达到151景区,倒淌河到二郎剑约为50公里,如果不想去官方景点,可以沿途去私人草场直达湖边,价格自己商量。从二郎剑出来,继续向西朝黑马河方向到达黑马河,全程约75公里,宿黑马河,早上去看日出,看完日出洗漱吃早饭后继续出发向西,往茶卡盐湖方向,到达茶卡盐湖,全程约80公里,茶卡镇吃午饭,或者自己备点吃的,因为接下来要走很长很长的一段路,然后返回黑马河,走鸟岛方向,途经过最美环湖西路。
注意:
路旁有铁丝网围栏的地方都属于藏民的私家区域,不可私自进入,否则会有当地人前来要钱,若风景的确优美想要进入也要在进入前商量好价钱,以免当地人事后狮子大开口。
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青海油菜花,从6月下旬陆续开放,最佳花期是7月10日至20日。当踏入景区那一刻,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了!青海湖畔油菜花盛开之时这里就是人间天堂。夏日时节,恰如走进一幅浑然天成的油画,**的花海和一望无际的蓝色湖水相配衬,景色绝佳。
二郎剑景区位于青海湖东南部,因距离西宁151km,这里又被称为151基地,这里是青海湖主景区,当年中国海军在这里试验鱼雷,现在时过境迁,只剩下遗迹供后人参观,但是个人感觉没有必要去二郎剑景区,这里花100元买门票挺不值得,海湖边有很多藏民的田地,有的紧邻湖滩,所以一些人开辟了小道到青海湖边,讨价还价的话,一个人也就10块,比二郎剑便宜许多,风景也很不错。
注意事项
冬季的衣物一定要备好,青海昼夜温差极大,还要备好相应医药物品。
内容拓展:
青海自驾旅游攻略
海北藏族自治州交通较为便利,青藏铁路、国道315,青新公路东西横贯州境南部,并有宁张、湟嘉、民门、岔察、峨祁多条省级干线公路与之交错相连,构成了海北州主要的交通脉络。
从西宁开始自驾青海湖线路及里程数参考:
西宁——湟源(50km)——日月山(38km)——倒淌河(12km)——二郎剑景区(50km)——黑马河(66km)——鸟岛(76km)——刚察县(70km)——金银滩原子城(80km)——沙岛(30km)——环湖东路南出口(30km)——倒淌河镇(30km)——西宁(100km),总行程630km。
Tips:
1、湟源县不要下高速,往南继续行驶,经日月山收费站,沿109西倒高速前行;倒淌河镇岔路不要走214国道,往西走109国道;黑马河镇岔路口要往右走环湖西路;鸟岛过去23km,过沙陀寺铁路高架桥,往右走315国道,如果往左走,你会到德令哈哟;从沙岛走环湖东路,出口处与109国道汇合,往左拐是返回西宁的方向。
2、根据里程数,注意加油,推荐在西海镇、二郎剑景区、刚察县加油,油品质量有保证。
3、行车途中请将车门落锁,下车时要把车门锁上,不要到非中国石化的加油站去加油。
4、常备清凉油,风油精,薄荷糖,太阳镜。
青海湖住宿攻略
1扎西青年驴友之家(青海湖国际青年旅舍)
地址: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湖边(109国道2104公里处)
简介:经营二幢住宿和一幢餐厅,共有客房17间,其中带独立卫浴的藏式4人大炕标准间9间,以及配备公共卫浴的床位房8间,房间干净、整洁。以提供青海湖周边藏式特色的旅游服务而闻名,可应游客要求举行高原特色的烤全羊、大型篝火歌舞晚会、草原宿营、山地自行车出租、联系汽车租用和旅游线路导游、藏族家访等。
2西海镇香格里拉宾馆
地址:海北州海晏县西海镇刚察路64号
简介:宾馆不能接待外宾;宾馆只能刷国内借记卡。宾馆位于海北州西海镇,紧邻西海健身广场,步行可至海晏西海汽车站、海北州政府,交通便利。
3青海温馨缘度假村(共和县109国道)
地址:海南州共和县(109国道2104公里处,青海湖二郎剑景区以东约4公里处)
简介:青海温馨缘度假村(共和县)拥有客房11间(套)。房间干净整洁,到处透露出店家是典型的藏式民族,独立卫生间,藏式大炕,特色藏式木质装修,另外酒店的餐厅还特别准备藏式特色菜肴供您选择。晚上店家还有藏族的篝火晚会,可以有机会一览藏族特色表演。
4青海湖扎西度假藏式e家酒店
地址:青海湖海南藏族自治州青海湖边(109国道2104公里处)
简介:现经营一幢2层的中高档酒店房和一幢餐厅,有藏式的、以4星以上酒店标准建造的草原大山湖景景观酒店房15间及套房1套,房间非常舒适、卫生、安全。
青海湖热门景点
1青海湖
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域辽阔,河流众多。湖的四周有四座大山,湖畔是苍茫无际的草原。每年7-8月,湖边门源地区大片的油菜花竞相开放,整个是一片金黄的世界。每年7-8月青海湖畔都会举办环青海湖自行车赛,该赛事是亚洲顶级赛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2门源油菜花
每年的7月是油菜花开的季节,西起青石嘴、东到玉隆滩、北到与甘肃交界的冷龙岭、南到大坂山,油菜花绵延几十公里,整个门源顿时变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油菜花田大多向着浩门河的方向倾斜,所以站在河岸上观赏油菜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黑马河
黑马河位于西宁以西约220公里处的青海湖西南部,是青海湖环湖公路的起点。黑马河乡至石乃亥乡41公里的环湖西路,是青海湖最美的路段。秋天是看日出的最佳季节,而位于湖西岸的黑马河正是观看青海湖日出的最佳地点之一。
4鸟岛
鸟岛位于青海湖西北隅,因岛上栖息着数以万计的候鸟而得名。鸟岛分东西两岛,西边的叫海西山,也叫蛋岛,东边的大些,叫海西皮。两个岛上的候鸟多的时候有接近十万只,是青海湖最吸引游人的地方。
5金银滩草原
金银滩草原位于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境内,分为金滩和银滩,平均海拔3200米。麻皮河和哈利津河贯穿草原,北岸草滩上盛开着一种叫金露梅的金黄芳香的小花,故称金滩;南岸草滩上则是洁白如银的银露梅的天下,谓之银滩。
6151基地(二郎剑景区)
位于青海湖东南岸,是一块狭长的陆地堤坝,南北向直入湖中,酷似一把长剑。宽约60米,长有20余公里。二郎剑独特的地理位置,得以看到最美的青海湖。置身其上,你可以看得到青海湖的玲珑精美,也可以感受得到它如海的大气。
7茶卡盐湖
这是一个盐的世界,车上、船上、地上甚至空气中都是盐的味道。这里的盐几乎无穷无尽,雨水会将更多的盐带来这里。游人至此可以坐小火车参观采盐,也可在湖边饱览盐湖风光。它与同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被称作“青海四大景”。
8倒淌河
倒淌河是一条发源于日月山、依靠雪融水和雨水的季节河,自古以来都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说法,而倒淌河却是一条“众河皆东流,惟独我西淌”的河。秋季是倒淌河地区的雨季,日月山上空的一场大雨,会让倒淌河变成一道骤然暴发的山洪。
9日月山
日月山位于湟源县的西南部,青海湖的东南部,距离湟源县城40km,距离西宁市中心100km,海拔最高处为4877m。日月山历来是内地赴西藏的咽喉要道,历史上曾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
10卓尔山
卓尔山位于祁连县以北2km,是少有团队游客到达的地方,这里最适合自驾或包车游览西宁——青海湖——祁连山——张掖(227国道)一线的游客。卓尔山四周是绵延不绝的祁连山脉,6-8月时的草原翠绿欲滴,金灿灿的油菜花比门源更有层次,雄浑壮阔。
(徐锦堂、黄正方、刘玉亭)
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别名味连、川连、鸡爪黄连。
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常用中药和出口药材。
产于四川石柱、南川,湖北来凤、恩施、、建始、利川、宣恩、巴东等地者称“南岸连”,产量较大;产于四川城口、巫山、巫溪,湖北房县、竹溪、秭归等地者称“北岸连”,产量不如前者,但质量较好。
此外,陕西、甘肃、湖南等地亦有栽培,台湾、安徽、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有野生。
由于产区及黄连种类不同,在商品上除上述味连外,还有雅连及云连。
雅连(见三角叶黄连),云连原为云南黄连〔Cteeta Wall(Cteetoides CYCheng)〕,主产于云南西北部德钦、维西、中甸、丽江、腾冲、碧江、福贡以及 的察隅等地。
原系野生,现有人工栽培。
此外,峨嵋野连〔Comeiensis(Chen)CYCheng〕和五裂黄连〔Cquinquesecta WTWang]亦作黄连用,前者产于四川蛾眉山一带,云南昭通地区也产,后者又称土黄连,野生于广西、广东、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四川省大宁(今巫溪)县志(1884—1885年)载“黄连产荒山老林,野人匀山地种子,借密枝作矮棚,去地不过三尺,以蔽风日,每年上土薙草亦须伛偻以入,凡七年连始成,极阴之气,所以苦寒也,连形如鸡爪,故名鸡爪连,……种过之山,土性已寒,不利别植,待过数年,土性稍复,仍可种连。
”可以看出,黄连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直到目前有的地区仍采用这种栽培方法。
黄连以根茎入药,其化学成分主要含有多种生物碱,以小檗碱为主,其次为黄连碱、甲基黄连碱、巴马亭、药根碱、木兰花碱、非洲防已碱、黄柏酮以及阿魏酸等。
叶、须根中也含有小檗碱,常用作兽药。
味苦、性寒。
有泻火、燥湿、清热、解毒的功能。
为苦味健胃剂,主治烦热神昏、心烦失眠、湿热痞满、呕吐、腹痛、肠炎、目赤肿毒、口舌生疮、湿疹、衄血等症。
据近年研究黄连具抗生作用,浸剂外用可治眼结膜炎,也可作为化脓性外症防腐剂,煎剂能杀赤痢菌、伤寒菌、大肠杆菌等,在医疗上用途甚广。
一、形态特征
植株高20—30cm,根茎粗短,**,向上多分枝,呈鸡爪形,外被黑褐色鳞片,密生须根。
叶全部基生;叶柄长于叶片,挺直有沟槽;叶片坚纸质三全裂,中央裂片有细柄,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踞齿,侧生裂片不等地二深裂。
花莛1—2,由根茎顶端混合芽中抽出,高20—40cm,顶生聚伞花序,每序5—9朵花;苞片披针形,羽状深裂,萼片5—6,窄卵形或披针形,长约1cm,初**后变为淡红色;花瓣9—12片,线形,初**,后变为紫绿色,中央有蜜槽;雄蕊14—23枚;雌蕊8—16枚,心皮离生,蓇葖果8—12,长1cm,成熟时顶端孔裂。
种子长椭圆形(图14—144)。
图14—144 黄连形态图
1植株 2萼片 3花瓣
二、生物学特性
(一)黄连生长发育特性
1种子休眠与萌发
黄连种子有胚后熟休眠习性,收获时种胚呈透明椭圆形的胚原基状,甚至是一团尚未成形的粘质,胚后熟需经历形态后熟与生理后熟两个阶段。
江苏植物研究所中山植物园曾将黄连种子放置于冰箱(5—10℃)、室内、林下及山洞中,在不同贮藏条件下黄连种胚形态发育的进程如图14—145所示。
由图14—145可见,黄连种胚在形态发育早期,即心形胚时期,促成种胚发育的温度条件范围较广,以5℃以上,20℃以下为适宜,当种胚由心形向长心形或鱼雷形发展时,在冰箱条件下能显著加速,种子采收后如一直放在冰箱(5—10℃)内层积,可以在6—9月内完成形态后熟,达到裂口,显然比其它温度条件有利。
完成形态发育的种子,还必须在0—5℃低温下1—3个月完成生理后熟。
种子后熟期间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应。
外源赤霉素可加速种子的后熟。
完成生理后熟的种子,于翌年春气温达到11—14℃时整齐萌发。
萌发时,胚根首先突出残留的胚乳,伸入土壤中成为主根,下胚轴伸长将一对子叶、种皮和残留胚乳空壳顶出土面,子叶从种皮及胚乳空壳中脱出展开,然后两片子叶中间的胚芽发出第一片真叶。
图14—145 不同贮藏条件下黄连胚后熟中种胚形态发育进程
(何泽英1985)
贮藏条件:室—室温;冰—冰箱;林—室外林下;洞—山洞内;→表示贮藏条件的变换
图形高度代表实际胚数,每毫米约为5个胚。
数字(mm)代表胚长。
未成形胚;心形胚,长心形及鱼雷形胚,子叶胚。
第一组种子为采收当天测量。
2芽的生长发育
黄连芽有两种,混合芽和叶芽。
混合芽着生于根茎每个分枝之顶端者称顶芽,在顶芽基部可看到侧生混合芽,与顶芽呈45°—90°角。
混合芽圆形,外被鳞叶7—9片,剥去鳞片,可明显看到穗原始体和叶原始体,早春发育成花薹和新枝。
叶芽又称枝芽,着生于地下根茎上距土表1—4cm处,紧贴在根茎上并与其平行(扁圆尖形)。
剥去5—6片鳞叶,可见到3—4片佛手状叶原始体,又有饱满叶芽与瘦小叶芽之分,早春萌动后长出短茎,在茎顶端丛生4—5片叶。
瘦小叶芽一般不出土,只有个别长出细枝,出土后发出1—2片小叶。
芽的多少与饱满程度是黄连产量的决定因素,与土壤肥力及田间管理措施有密切关系,肥沃的土壤黄连分化的芽多;如荫蔽度太大,或覆土过深,混合芽相应减少。
一般随着黄连生长年数增加,芽也相应增加(表14—134),栽植第六年亮棚后,强光抑制芽的生长。
14—134 表黄连栽植各年越冬前芽数统计3叶的生长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叶的数目,影响到黄连营养物质的积累和产量,黄连有子叶两片,寿命约二年,幼苗的真叶,是由胚芽生长点分生组织细胞分化而形成的,以后的新叶,是由混合芽、叶芽及混合芽的苞片发出的。
早春三月,气温升高,黄连开始生长,混合芽萌动,每一个混合芽除长出一个花薹外,还可发出1—2枝叶丛,每丛有叶片11—18片,饱满的叶芽此时也突出苞片,抽出新枝,丛生7—10片新叶,瘦小的叶芽,生出地面后长出一片叶子,有时也可长成一瘦小的枝,顶生2—3片小叶,所以早春是发叶盛期,大量新叶,冲出老叶之上,老叶逐渐枯萎。
黄连叶的生长与栽培技术、管理条件、黄连生长年限有密切关系,如栽培密度大,则叶数减少;追肥充足,锄草、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均能促进小叶芽萌动,增加叶数,故药农有除一次草长一批叶的经验。
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叶片数也相应增加,一般3—4年生的黄连,有叶片50—80片,也有100余片的,荫蔽度过大,地上部徒长,但根茎不充实,故产区一般在收获前一年或当年,揭去盖棚,抑制叶片生长,使根茎充实。
4开花结实
黄连于播种后第三至四年或移裁后第二年开始开花。
不同年龄黄连开花结实情况见表14—135,花芽在8月中旬开始分化,10月中旬分化完成,花芽分化的顺序是:花萼→雄蕊→雌蕊→花瓣。
2月抽出花薹,开花时花药斜举至柱头弯曲部位后2—3天开始散粉,整个花薹从开始散粉至第九天达到散粉高峰,16天内散粉完毕,白天黑夜均能散粉,高峰在10—13点钟,散粉量占56%左右,是人工授粉的良机。
花粉在室温下能保持4小时,以后生活力逐渐下降,24小时后完全失去生活力。
升花前两天剥蕾授粉及开花后4天人工授粉,其授粉率均为100%,开花8天后,授粉率只74%。
强迫异交的授粉率为40%以上;自交率为95%以上。
黄连为风媒花,花小,花粉量大。
传粉距离在24m以上。
柱头受精后,花瓣脱落,聚合的心皮开始膨大,种子与背线紧结。
20天后,心皮呈放射状轮生,形成盘状果序。
当果尖出现裂孔,种子与背线分离时,种子内含**汁液。
50天以后,种子内含乳状金**物质,其直径与裂孔相当。
当果皮变成紫色或黄绿色或暗紫绿色,果尖裂孔大于3mm时,种子的胚乳为金**浓乳状。
种子易弹出脱落,此时收获,种子发芽率较高。
当果皮变为黑褐色的膜质时,果实沿腹缝线裂开。
由于黄连种子有自然落粒现象,必须在果实未落前割下花葶,堆1—2天后熟,再行脱粒。
表14—135 移栽后不同年份黄连开花与结实情况
5根茎与根的生长发育
黄连除花薹外无直立茎干,只有丛生分支的地下根茎,有节结,节间较短,根据花薹脱落的痕迹可粗略的区别栽植年代,节结被历年残留的鳞片包围,故根茎不光滑,埋土过深的根茎仍可看出其分枝互生的特性。
种子发芽出土后,胚茎膨大形成最初的根茎,称之为“蜂头”,移栽后,在“峰头”的顶端,分化出叶芽,次春叶芽出土后,其生长点分生组织分化出混合芽,混合芽萌动后向上长出分枝,次年在这些分枝顶端和侧生叶芽发的新枝顶端又可分化出新的混合芽,黄连就是按照这样的规律一节节向上成丛生长,形成明显的节结(图14—146)。
其形态与其所处的自然条件与栽培管理、生长年限有密切关系。
由于根茎有向上生长的特性,栽培管理时,每年都要追肥培土,土的厚度得当,黄连呈圆形,药农称“对窝”形,黄连产量高,上土太薄或不上土,黄连呈薄饼状,称“鸡屎饼”。
上土太厚,根茎呈细长的“跳干”(过桥),影响黄连的产量与质量。
图14—146 黄连根茎生长示意图
1根茎主干 2二年生分枝 3三年生分枝 4四年生分枝 5五年生分枝 6过桥杆
在根茎上密生**的须根,一般长20—30cm,也有长达35—40cm的,分布于0—25cm,密集于0—10cm的土层,须根在0—5cm的土层内占27%,在5—10cm土层内占70%,最深可达30cm,因此黄连根系属浅根系,一般根在土壤中分布宽幅是深的二倍,但在积水和排水不良的地方,根分布很浅,破坏了这种正常的比例,影响黄连生长(表14—136)。
表14—136 积水地对黄连根生长的影响(移栽后一年)以90%的根分布情况测定。
(二)黄连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地势
黄连一般分布在海拔1200—1800m的高山区,以1400—1700m的地区最适宜栽培,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生长季短,黄连生长缓慢,但根茎坚实质量较好。
在低海拔山区,气温高黄连生长快,茎叶繁茂但根茎不充实,品质较次,易染病。
2温度
黄连生长在我国南方高山地区,适应高山的冷凉气候条件,不耐炎热,在霜雪下叶片能保持常绿不枯。
产区雨雪多,空气中相对湿度高,冬季常在黄连叶上覆盖一层冰雪,对黄连起到保护作用,故虽在-2—-8℃的气温条件下也可正常越冬。
在主产区四川石柱县黄水的气候条件下,11月至次年1月,气温低于5℃,植株处于休眠状态。
在-6℃时,叶能保持常绿。
2月上旬至中旬,旬平均气温为023℃,为花薹出土期,若遇-10℃以下的低温,则花薹出现萎蔫。
2月中旬至3月上旬,气温22—75℃时,为开花期,随着温度的升高,开花期可提前和缩短。
未开花的植株在5℃以上时,开始发生新叶,10℃时,新叶生长加快,在25℃以上时,新叶生长缓慢。
移栽期的土温与生根的早迟有密切的关系。
当5cm土温为141—212%,移栽后6天发根;8—145℃时,12天发根;55—147℃时,23天发根;18—10℃时,26天发根。
由此可见,发根的时期随土温下降而延长。
冬季寒冷的低温,虽对已成年的黄连影响不大,但对扎根不深的新栽幼苗有不良影响,特别是秋末新栽的黄连,栽后气温低,黄连苗已不能发出新根,或新根数量少,扎的不深,冷冻会使连秧掀耸出土而导致死亡。
在南川金佛山(海拔1600m)气候条件下,8月上旬平均地表温度258℃,为花序原基分化期;8月中旬,平均地表温度236℃,为小花原基分化期;8月下旬至9月中旬,平均地表温度198—141℃,小花分化完成;10月上旬至中旬,地表温度112—106℃,为四分孢子胚珠形成期,也是黄连根茎充实期。
在黄连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生长缓慢,鳞片生长迅速,从而形成花芽。
生殖生长完成后,地上部营养运输至地下根茎内贮藏,使根茎充实。
黄连生长期的日平均气温为5—22℃;营养生长期(4—6月及9—10月)的日平均气温为10—17℃。
石柱黄水地区的绝对最高气温为317℃。
据实验,把黄连逐步由28℃→30℃→32℃中培养24小时,部分老叶出现干枯,但另发了新叶。
试验与产区绝对最高温度相符;可以看出,32℃以上高温可抑制黄连的生长而产生夏季休眠。
在低海拔的南京引种黄连试验表明,成龄苗在85%郁闭度下,能经受32—35℃的持续高温和41℃以上的短暂高温。
在冬季休眠期中,能忍受-9—-12℃的低温达8天之久而无冻害。
但在抽薹期,-8℃下转迅速解冻时,花薹出现萎蔫。
新叶出现期若遇-6℃以下的低温,新叶受冻,在落叶林下尤为严重。
3水分
黄连对水分有强烈的要求,因其叶片大而多,叶面积大,蒸腾量大,需要有较多的水分补充。
黄连虽有强大的须根系,但根分布较浅,表层土壤干旱,会影响黄连生长发育,尤其在幼苗时期,或初移栽的连苗,干旱会降低成活率。
因此黄连喜湿润,忌干旱,尤其喜欢较高的大气湿度,川鄂主产区年降雨量平均在1300—1700mm之间,相对湿度70—90%,土壤含水量经常保持在30%以上时,黄连生长较好。
但如排水不良,积水的土壤中栽培黄连,土壤通气不良,根系发育不正常,也会引起黄连死亡。
4光照
黄连为阴生植物,忌强烈的直射光照射,喜弱光,苗期最怕强光,因此栽培黄连必须遮荫。
据报道,黄连的光饱和点为全日照的20%左右。
用不同层数的纱布罩处理黄连植株,2层纱布处理的植株生长最好,叶色绿而大。
随着纱布层数的增加,叶色由绿→深绿→蓝绿色,叶数及分枝数减少,不同林间荫蔽度与黄连生长的调查结果与此一致荫蔽度大有利于连苗的成活,而荫蔽度适当,则有利于叶数、分蘖数、折干率的提高。
利用黄连的这一特性,引种至低海拔的南京,用2—3层林冠与矮棚遮荫,使郁闭度保持85%,同时喷雾保湿,黄连能正常生长发育。
黄连对光的需求随栽培年限增长而增加,搭棚栽连棚架光强度的自然变化,最适于黄连生长。
初搭的棚枝叶茂密,荫蔽度较大,有利幼苗地上部生长,发叶多且快,随着栽培年限增加,经风雨日晒,棚上叶子及小树枝不断枯落,棚慢慢变稀,光照逐渐增大,黄连生长也转入以地下根茎膨大为主。
直至收获当年可以完全揭去荫蔽树枝。
药农称之谓“亮棚”,亮棚后地上部生长受到抑制,叶渐枯黄,养分往根茎转移。
架子棚栽连荫蔽度变化情况见表14—137。
表14—137 架子棚栽连荫蔽度变化情况
5土壤
主产区黄连多栽培于棕色森林土及灰化棕色森林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
栽培黄连的土壤具有下列特点:(1)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土,一般含有机质7—13%,具水稳性团粒结构,有缓慢释放养分的特点;(2)土壤多为微酸性,pH55—65;(3)含钾、氮丰富而缺鳞;一般含钾15—350ppm,含气120—170ppm(紫色土例外);(4)土壤含水量大,有时达42—47%。
因黄连为浅根作物,须根大部分分布在5—10cm的土层中,适宜生长在上层土壤为腐殖质层厚,肥沃疏松的砂壤土,下层为保水保肥力较强的壤土或粘壤土中,药农称之谓“上泡下实”的土壤。
黄连不适宜于连作。
经研究,种过黄连的土地经2—3年轮作后,可继续栽培黄连。
6肥料黄连是喜肥作物,栽培年限又长,故栽培时必须施用大量肥料,特别是农家肥料及肥沃的腐殖质土,在川东石柱采用客土法栽培黄连,将周围山坡的腐殖质土都集中在黄连棚里,厚12—16cm,作为基肥,这种肥沃的土壤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结构,保水保肥力强,透气性良好,但用工太多,同时破坏森林及水土流失严重,不宜提倡,而湖北利川一带采用本土栽培黄连的方法,在黄连生长期每年都追施大量的有机肥、腐殖质土及其它肥料,但不太重视施基肥。
黄连生长各个阶段对各种肥料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氮肥能促进茎叶生长,有提苗作用,故在育苗期及移栽后应多施氮肥;磷钾肥对提高结实率及根茎充实有很大作用,故生长后期尤其在抽薹开花结种前后应结合使用磷钾肥料。
因此黄连的施肥,应以有机肥料即农家肥料为主,以有机肥料作底肥及冬季追肥,速效性有机肥及化肥多用作春季及种子采收后追肥。
据试验,喷九二〇能促进氮素的吸收。
生长期中缺磷、硫时,叶现萎蔫;缺氮小檗碱含量减少。
施石灰能增加折干率。
(三)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
1黄连中小檗碱含量的分布状况
黄连的有效成分较多,目前以小檗碱作为衡量黄连质量的标准。
一般根茎小檗碱含量为669%;茎叶的小檗碱含量为03%,以老叶中含量较高;须根的小檗碱含量为107%;种子小檗碱含量为023%;1910年威特斯顿认为酪氨酸和二羟基苯丙氨酸是类生物碱合成的前体。
小檗碱可能在须根中用酪氨酸合成,并转运至根茎的韧皮部外侧的黄棕色细胞与木质细胞壁中以及受伤部位。
2体内小檗碱的变化
黄连植株内的小檗碱含量与植株干物质重的变化是-致的。
在一年中,须根中小檗碱含量以开花结实期最低,以后逐渐上升,至6—9月含量最高,达8%,然后下降;根茎与叶片中小檗碱的含量变化也是以开花结实期最低,其后逐渐增加,9—10月最高,达96%,然后略有下降。
开花结实期各部位的小檗碱均有所降低,但花芽中小檗碱增多。
可能是将小檗碱分解为酪氨酸,用于花果的蛋白质合成。
用摘花薹的办法,可以减少干物质与小檗碱的消耗,从而提高产量。
1—5月生出的叶片,小檗碱的绝对含量在开花结实期降低,在枯死前升高;而6月长出的新叶是逐渐升高,枯死前下降;10月长出的新叶则是逐渐下降的。
3不同年龄黄连中小檗碱的变化
王宪楷等认为黄连的小檗碱含量随生长年龄的增长有明显的增加(5—8%);重庆市药检所与江苏植物研究所则认为黄连一生中初期小檗碱,含量逐渐升高,到移栽第三年最高(76%),理由是后期根茎内的纤维素增多,韧皮部根对减少,从而使贮藏小檗碱的细胞减少,致使小檗碱含量降低。
4海拔高度对黄连小襞碱含量的影响
据蒋德勋等报道,味连小檗碱含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600m为937%,800m为1025%,1600m为1149%。
三、栽培技术
(一)种类
我国分布的黄连有六个种一个变种,但人工栽培的主要是味连,其次是雅连,云连为半野生状态,其它一些野生种类有的地区近年才开始试种,但都未投入批量生产。
(二)选地
黄连性喜冷凉湿润,忌高温干燥,故宜选择早晚有斜射光照的半阴半阳的早晚阳山种植,尤以早阳山为佳。
黄连对土壤的要求比较严格,由于栽培年限长,密度大,须根发达,且多分布于表层,故应选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表层腐殖质含量丰富,下层保水、保肥力较强的土壤。
植被以杂木、油竹混交林为好,不宜选土壤瘠薄的松、杉、青冈林。
石柱县产区用客土法栽种黄连,故多选择保水保肥力较强、土质较粘的紫红泥,湖北利川用原土栽连,故多喜选疏松的红油沙、灰泡土栽种黄连。
pH多为微酸性(pH55—65)。
最好选缓坡地,以利排水,但坡度不宜超过30度。
坡度过大,冲刷严重,水土流失,黄连存苗率低,生长差,产量低(图14—147)。
搭棚栽连还需考虑附近有否可供采伐的木材,以免增加运料困难。
图14—147 林间栽连不同坡度对黄连成活率的影响
近二十多年来试验戍功林间栽连、熟土栽连及黄连与其它作物轮作等,过去大量垦荒栽连逐渐被林间栽连与熟地栽连所代替。
林间栽连,宜选荫蔽良好的矮生常绿或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常绿针、阔叶混交林,树:种以四季青,红白麻桑等较好,不可选用高大乔木,树冠的高低对黄连产量有明显的影响,树冠越高,滴水力量越大,冲刷越严重,甚至将黄连须根冲露出来,影响成活与产量o近来一些地区试行在低海拔(海拔1000m以下)地区栽种黄连获得成功。
如陕西南郑、江苏南京、四川等地均取得亩产100kg以上的收获(表14—138)。
低海拔地区栽培黄连,关键在于选择环境,必须根据黄连需要低温、多湿和喜阴的特点,选择日照较少,气温较低和比较潮湿的山沟、谷地。
低海拔地区夏季气温高,为创造一个低温环境,常选阴坡林间栽培,如南京引种黄连,除林荫外,并于林间搭矮棚,使荫蔽度保持85%,同时辅以喷雾降温保湿等措施,才能使低海拔栽培的黄连生长发育正常,获得较高产量。
但黄连适宜在我国南方多雨的高山区生长,这些地区有广阔的荒山树林,是黄连生长的沃土,但农作物产量低。
而低山区适宜生长的经济作物较多,同时温度高雨水少,不能满足黄连的低温高湿,尤其是较高空气相对湿度的要求,仅靠喷雾降温保湿,或用塑料棚覆盖,也只能作为小面积试种,不宜将黄连引种低山区大面积栽培。
表14—138 黄连低海拔栽培产量情况
(三)整地施肥
若选用荒地栽连,应在8—10月砍去地面的灌木、竹丛、杂草,此时砍山,次年发生的杂草少,竹根与树根不易再发,树木含水分少,组织紧密,用作搭棚材料坚固耐腐。
待冬季树叶完全脱落后,1—2月间进行搭棚,这样栽连可节省扫拾落叶的劳力,故有“青山不搭棚,六月不栽秧”之说,将可作搭棚桩檩的树木,顺坡砍下。
直径10cm左右,能作主桩的树木,在距地17—2m高处砍折,基部环切,留作“自生桩”,有加固棚架的效果。
林间栽连砍净林中竹、茅草后,留下所有乔灌木,在保证荫蔽度70%以上的遮荫条件下,照顾到树林的稀密,和对开厢有无影响,砍去多余的树木,便可翻土整地。
首先粗翻土地,深13—16cm,挖净草根竹根,拣净石块等杂物,应分层翻挖,防止将表层腐殖质土翻到下层,并注意不能伤根太狠,尤其是靠近树上坡的树根一定要保留,否则树易倒伏。
搭棚栽连棚架搭好后才能翻地,翻地方法与林间栽连相同,但应将棚内树根挖净。
挖地后每亩施腐熟厩肥、土杂肥3000—5000kg,熟土栽连亩施基肥4000—6000kg,浅翻入土,深10cm左右,耙平即可作高畦。
作畦前应根据地形开好排水主沟,使水流畅通,不致冲垮厢哇。
一般主沟宽50—60cm,深30cm,若棚大,坡陡,排水主沟应宽些,深些。
主沟要直,尽量避免弯曲。
根据排水主沟情况作畦,畦宽15m(川东采用双厢宽3m),沟宽20m,深10m,畦面要求成瓦背形。
畦的长度根据地形而定,一般每隔8—10m要开宽30cm的横沟,横沟应斜开,终点连接排水主沟,作畦后要在棚的上方与两侧开护棚排水沟,阻止棚外水流入棚内。
(四)繁殖方法
黄连以种子繁殖为主,通常先行播种育苗,再行移栽;也可剪取稍带根茎的连苗(习称“剪口秧子”),进行扦插繁殖。
但繁殖系数低,不常用。
1种子繁殖
(1)采种
黄连种子质量与栽培年限有关(表14—139)。
生产上一般选用移栽3年以后所结的种子,以第四年所结种子质量最好,主产区四川石柱(海拔1500m)于5月中旬前后,当蓇葵果由绿变为黄绿色,种子变为黄绿色时,应及时采收。
采收过迟,种子由裂孔中弹出而散失;采收过早,种子未成熟,发芽率低。
采收选晴天或阴天无雨露时进行,将果穗从茎部摘下,盛入细密容器内,集中运回室内或阴凉地方,经2—3天后熟,避免日晒,果实干燥开裂后,搓打出种子,簸去杂质和瘪子即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