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婆婆对儿子有极其强的"控制欲",她对后来的媳妇充满了敌意和嫉妒
婆婆的性格无疑是很强势的,他想要把儿子紧紧的攥在自己的手里,逼迫儿子干她想干的一切事情。刘兰芝,丈夫出门在外,她无怨无悔在家洗衣做饭伺候婆婆,行为并没有不妥。但婆婆确实处处刁难,演示了一个十足的恶婆婆的形象。
第二,刘兰芝骨子里的反叛行为让婆婆不喜欢
《孔雀东南飞》开头便提到了刘兰芝掌握的技能和织布的速度,普通人家的女儿是没有条件接触到箜篌和诗词的,但兰芝却是全部通晓,可以看出兰芝出身高贵,气度不凡。
兰芝虽然处处隐忍,但她对个人条件充满了自信。她虽然对待婆婆谦谦有利,但她的骨子里透露着高傲,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孔雀女"。她也许知道婆婆想要什么,但她并不想去刻意的迎合婆婆,她只想做到本分上的好妻子好儿媳。
介绍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
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在《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母亲之所以那么讨厌刘兰芝,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焦仲卿的母亲认为刘兰芝性格不好;第二、焦仲卿的母亲认为刘兰芝“害了”焦仲卿;第三、焦仲卿的母亲嫌弃刘兰芝的出身。
一、焦仲卿的母亲认为刘兰芝性格不好首先,焦仲卿的母亲作为古代时期最典型的婆婆,她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儿媳是一个懂得三从四德的女子,然而从《孔雀东南飞》中不难发现,刘兰芝并不是一位传统的女性,她不仅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而且她对焦仲卿的母亲的所作所为也做不到完全顺从,所以焦仲卿的母亲难免会觉得刘兰芝有些桀骜,久而久之,婆媳之间自然会产生矛盾,而焦仲卿的母亲更是狠心到直接给焦仲卿找到了下一任妻子。
二、焦仲卿的母亲认为刘兰芝“害了”焦仲卿其次,当时焦仲卿家虽然是官宦世家,但是焦仲卿是没有在朝为官的,所以焦仲卿当时应该也是在准备参加朝廷的考试的,结果焦仲卿跟刘兰芝在一起以后,每天都在跟刘兰芝谈情说爱,焦仲卿的母亲也因此而认为刘兰芝并不能在焦仲卿考官的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所以才会对刘兰芝百般刁难。
三、焦仲卿的母亲嫌弃刘兰芝的出身最后,焦仲卿家的条件在当时也是算比较不错的,而刘兰芝就是一位乡野女子,所以焦仲卿的母亲打心眼里看不起刘兰芝。另外,《孔雀东南飞》中一直没有说起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子女,所以刘兰芝很可能是一直没有给焦家开枝散叶,所以焦仲卿的母亲才会那么讨厌刘兰芝,还早早地给焦仲卿找好了合适的女子做下一任妻子。
举动自专由说刘兰芝不讲礼节,不听她的,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焦母用的是第一条。
可怜体无比,汝是大家子,无非是又打又拉,既用美女,又用礼法,孝道逼迫焦仲卿。
《礼记》中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
既然刘兰芝才貌双全、勤劳能干,焦母还是毅然决然要将她赶走?甚至当她发现儿子有轻生的念头时,这种想法依然没有改变?我们不妨从焦母的三次发怒入手,探讨其中的原因。
《孔雀东南飞》的开篇,我们并没有看到焦母和刘兰芝的正面交锋,由孔雀起兴后就是刘兰芝对自己丈夫的诉苦,核心思想是“君家妇难为”,“及时相遣归”——你们家媳妇儿太难做,无论怎样婆婆都不满意,不如你把我遣回家算了。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点,刘兰芝这位女性比较有个性,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唯唯诺诺忍气吞声的“封建媳妇”。我们不妨推断,焦仲卿母亲不满意的点可能并不在“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这一点上,后文兰芝告别时的自述“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虽然有点说气话的意思,但可以看出她小时候并没有受到非常严格“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类的训练,加上平日焦仲卿在外工作,婆媳矛盾不断,可想而知。
矛盾或许不能根本解决,然而也并不是没有调和的可能性,只是听完刘兰芝的诉说后,焦仲卿的一系列说辞非但没能缓和矛盾,反而不经意中犯了大忌,激化了婆媳二人之间的矛盾。我们看,焦仲卿见到母亲的第一句话是“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我已经是个福薄之人,幸好娶了一个好媳妇,最后一句话是“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也就是说,焦仲卿在谈话的一开始就把批评的矛头对准了自己的母亲,娶到刘兰芝是我的幸运,她明明很好,你为什么就不满意呢?那么对于焦母而言,这段话引发的联想就是——所以错的人是我喽?所以焦母立刻说了一句“何乃太区区”,区区书下解释为愚拙,实际上翻译得粗鲁一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这个蠢货!”焦母继而说出了真实想法“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她没有礼貌,行动自作主张,这也和我们前面的推理不谋而合。所以焦母最终的目的是为儿子求得一个东家的“贤女”。
焦仲卿接下来的举动简直就是火上浇油,他对母亲说:“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你要是赶走她,我这辈子再不娶亲!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也实际上把刘兰芝推到了矛盾的最前沿,如果说之前两人的矛盾还能调和,到这个时候就成了一个非此即彼的单选题。我们从焦母的反应“槌床便大怒”也可以看出事态的严重性。当年司马昭要杀嵇康,“太学生三千上书,请以为师,不许。”虽然司马昭后来不久就后悔了,但是当时三千太学生上书的行为实际上是大大激怒了司马昭的,因为这里面有对权威的动摇。
《孔雀东南飞》成诗于东汉献帝之时,两汉经学盛行,东汉更是以孝治理天下,曹操当年杀孔融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他不孝,孔融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也就是亲有什么值得孝顺的,自己不过是他一时情欲的产物,母亲又有什么恩情呢,就好比一件器物暂时寄存在瓶子里,分离后跟瓶子还有什么关系呢?不孝尚可以用作杀人的理由,焦仲卿当然也就不能如现代社会的青年人一样反抗母亲不合理的安排,所以他唯一能做的也就是请刘兰芝等待母亲气消然后再接回来,可惜,由于焦仲卿对现实的判断不清,对困难的估计不足,最终两人的爱情还是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所以,可以说,焦仲卿的母亲驱逐刘兰芝的最核心原因在于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动摇,焦母需要的是一个符合妇德的听话媳妇,而刘兰芝偏偏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与个性。虽然最后相爱的人只能“举身赴清池”和“自挂东南枝”,但是他们这种不愿意屈服的个性正是诗歌打动人心的关键所在。
当然,还有一个思路就是:刘兰芝好几年都没有生出孩子。
望采纳,祝学习顺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