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瘙痒症发生的关键在于皮肤干燥和受冷,所以住房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可摆放一些绿色的盆栽,或放上一盆水以增加空气湿度。洗澡时水温在32C左右,不宜搓擦,不宜过多使用香皂,避免搔抓,浴后可全身搽用润肤液,以保持皮肤的滋润,建议每日涂抹保湿霜或保湿乳液。在需要时还可口服第一代抗过敏片剂来达到止痒镇静作用。饮食中要尽量多摄入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卷心菜等,少食用咖啡,可乐,酸辣刺激性食物。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尤以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仅有外分泌腺受累,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同时伴有其它结缔组织损害或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则称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上以口、眼干燥为主症。
本病属全球性疾病,好发于女性,90%以上发病年龄在30~40岁,最小9岁,男女之比为1:9~17。国外资料报道,老年人患病率为3~4%,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国内调查万余人,患病率为077~029%。早期口眼干燥不易被人重视,易误诊,其病程长,一般预后良好。有内脏损害者经恰当治疗大多可以缓解。有严重脏器病变、恶性淋巴瘤者及伴有严重结缔组织疾病的继发性干燥综合征预后差。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性激素、病毒感染等诸因素有关。1、遗传基础:有家族史,原发性患者出现HLAB8、DR3基因的频率很高,继发性患者则出现HLAR2的频率很高。2、病毒感染:目前认为EB病毒、巨细胞病毒、HIV病毒与干燥综合征有关,其中EB病毒尤为人们所重视。3、性激素:多见于女性,可能与性激素调节免疫反应的能力有关,雌激素使免疫活动过强。4、免疫异常:有复杂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患者血清中常有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唾液腺抗体等;常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存在,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桥本氏甲状腺炎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剂可能病情缓解。其基本病理变化是在泪腺、颌下腺、腮腺等外分泌腺体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腺体明显萎缩,腺管有狭窄与扩张,后期病例可见腺体全部被结缔组织所取代。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始于《内经》,有“燥胜则干”,“燥者濡之”的论述,金元时期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病机。从其发病及临床特征分析,可归属于中医学“燥证”范畴,若伴关节疼痛者可称之为“周痹”、“燥痹”。病因先天禀赋不足,阴虚燥热之体;后天劳倦,久病失养;外感风、暑、燥、火四邪,阳热亢盛,导致津伤液耗,阴血亏虚,清窍失于濡润,日久瘀血痹阻,络脉不通,累及皮肤、筋骨,深入脏腑而成本病。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虚,病理因素主要是燥热瘀血,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病位初在口、眼、鼻、咽等清窍,继则涉及全身,内舍五脏。
[辨证治疗]
1、气阴两虚型
症状:口燥咽干,身倦乏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大便不实,舌红少苔,脉细。
治法:益气健脾,养阴生津。
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药:生黄芪、升麻、生甘草、天花粉、太子参、生地、麦冬、陈皮、乌梅、北沙参。
两目干涩,加枸杞子、川石斛;大便不实,加淮山药、葛根;食欲不振,胃脘不适,加炒谷麦芽、生查肉、绿梅花。
此型多见于干燥综合征病程较长者。由久病及脏,肺肾阴虚,脾气不足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治拟顾护脾胃为要。
2、血虚燥热型
症状:口干咽燥,鼻干目涩,面色少华,头晕乏力,经血稀少,每易焦虑烦躁,失眠多梦,肌肤毛发枯燥,舌嫩红少津,苔少,脉细。
治法:养血柔肝,生津润燥。
方剂:四物汤合一贯煎加减。
常用药:生地、当归、白芍、川芎、枸杞子、北沙参、麦冬、丹参、百合。
头晕头痛,加天麻、白蒺藜,苦丁茶;焦虑烦躁,夜寐多梦,加黄连、阿胶、熟枣仁;肌肤毛发枯燥,加制黄精、制首乌;面红升火,加白薇、功劳叶;视物模糊,加女贞子、桑椹子。
本证型多见于中年妇女和更年期女性。40岁以上女子,天癸渐竭,精血亏虚。女子以肝为先天,阴血亏虚,血不养肝,导致血虚肝旺,燥热内生。病位在肝,以本虚为主,治疗要重视养肝柔肝,以达到生津润燥之目的。
3、瘀血阻络型
症状:口干咽燥,眼干目涩,皮肤粗糙,色暗发斑,毛发焦黄,四肢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畸形,指端紫暗,经行量少色暗,舌质暗少津,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蠲痹通络。
方剂:桃红四物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鸡血藤、穿山甲、丹参、生地、鬼箭羽。
指端紫暗、清冷,加仙灵脾、鹿角霜、路路通;月经量少色暗,加益母草、泽兰;关节畸形,皮肤粗糙,加土鳖虫、水蛭、鳖甲、凌霄花;口干咽燥明显,加天花粉、玄参。
本证型见于病程长久,或合并硬皮病者,往往与前述各证兼夹出现。因津少而血运涩滞,气弱而运血无力,以致瘀血阻络,血脉不通,从而进一步加重津液敷布的障碍。治疗重在活血化瘀,临证又需细心辨析兼夹的证候。
4、燥热亢盛型
症状:口干唇燥,咽干鼻燥,口舌破溃,眼干少泪,目赤多眵,小便短赤,大便干结,面红烘热,或低热羁留,舌干红无津或有裂纹,苔少或黄燥,脉细弦数。
治疗:清热凉血,护阴润澡。
方剂:犀角地黄汤加味。
常用药: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参、丹参、麦冬、阿胶、知母、黄连。
口舌破溃疼痛,加甘中黄、白残花、青黛、生石膏;目赤多眵,加山栀、淡竹叶;大便干结,加火麻仁、瓜蒌仁;低热不退,加地骨皮、银柴胡;舌红干裂无津,加乌梅、白芍、生甘草;关节疼痛,加虎杖、忍冬藤、桑枝;兼有湿火上炎,口苦口粘,苔薄黄腻,加霍香、佩兰。
此为干燥综合征中症状较严重的证型,由外感风、暑、燥、火四邪,阳热亢盛,燥热酿毒,消灼津液,耗伤阴血所致。表现以燥热偏盛,火热上炎为主,故治宜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佐以滋阴润燥。病情难以控制者,可酌加小剂量雷公藤。
5、阴虚内热型
症状:口干咽燥,夜间尤甚,唇干燥裂,口干欲饮或饮不解渴,目干涩,少泪或无泪,视物模糊,头晕耳鸣,声音嘶哑,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生津,清热除烦。
方剂:杞菊地黄汤合一贯煎加减。
常用药:北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女贞子、菊花、山萸肉、丹皮、旱莲草、天花粉。
阴虚内热甚者,加地骨皮、白薇、功劳叶、鳖甲;夜寐不安,烦热,手心灼热,加五味子、知母、百合;视物模糊,加石斛、谷精草、决明子;大便秘结,加玄参、生首乌;关节疼痛,加木瓜、石楠藤、青风藤。
此型干燥综合征中最为多见,由素体阴虚或各种原因导致阴液耗损。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燥热内生,此属虚热、虚火,临床用药不宜苦寒直折。
秋冬季皮肤干燥痒很常见,如果您或者身边的家人朋友有这方面的问题,不要着急,更不可掉以轻心,随便在药店买个药膏一抹,我们推荐找个当地靠谱的中医,通过辩证论治,从食物方面,起居饮食方面调整,必要的情况,用些中药,会很快拜托这方面的困扰的。
肤色较暗不知你是否同时伴随痛经等症状,如果有,需要一起调整才能改善皮肤的状态。
1,每天五个枣,干的或则阿胶的都行。补气养血,但不能吃多,会上火的。
2,注意增加维生素C摄入,比如西红柿草莓什么的说过,有条件就吃些。
3,补充VE,增加皮肤的弹性。
4,吃点富含胶原蛋白的东西,比如吃些猪蹄子,银耳什么的。如果本身有子宫或者卵巢的肌瘤,切记不要服用相关美容的胶囊或者精油。
5,定期做补水面膜,其实用无纺布的布膜直接泡上自己的保湿水就效果很好而且便宜,贵在坚持。
我比你年龄大,而且爱笑,皮肤松。但是用了这些,效果还是挺明显的。希望你也有效果。
三十五岁的女性应该使用一些针对年龄的护肤品,以帮助保持肌肤的健康和年轻。对于三十五岁的女性来说,皮肤会出现更多的细纹、皱纹和暗沉,因此需要更为深层次的修复和保养。
你可以选择一款高效保湿的面霜。年龄增长会导致皮肤失去水分,因此保湿变得尤为重要。选择一款含有透明质酸、甘油等成分的面霜,能够帮助皮肤锁住水分,并且改善干燥和粗糙的皮肤质感。
使用富含胶原蛋白和维生素C的精华液。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的分泌会减少,导致皮肤松弛和出现皱纹。而维生素C则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防止皮肤老化。因此,在选择护肤品时尽量挑选具有这两种成分的产品。
在周末或者空闲时间,可以试着使用一些抗衰老面膜。这些面膜通常含有多种植物提取物和维生素成分,可以深层修复肌肤,减轻细纹和皱纹。APW精华面膜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产品,它能够帮助改善肤色不均、消除干燥和缺水等问题。
多注意防晒也是保持年轻皮肤的关键之一。紫外线是导致皮肤老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天使用含有SPF指数的防晒霜或隔离霜,能够有效减少皮肤对紫外线的损伤。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至关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健康、适度运动等都是帮助肌肤保持健康年轻的必备条件。
选择针对年龄特点的护肤品,并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让三十五岁女性拥有更加年轻健康的皮肤。
观察阳推阴刺法配合祛斑阿胶黄精丸与西药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80例黄褐斑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药组,每组140例。治疗组采用阳推阴刺法配合祛斑方阿胶黄精丸治疗(背面推拿手法,腹面体针针刺,黄褐斑皮损局部针刺加祛斑方)的方法;西药组采用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共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I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阳推阴刺法配合祛斑方治疗)有效率为92.6%,西药组有效率67.0%,治疗组有效率优于西药组(尸<0.05)。结论 阳推阴刺法配合祛斑方阿胶黄精丸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西药组.值得临床推广。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颜面的色素增生性皮肤病,其临床表现以面部对称性蝴蝶状,或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斑片为特点,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
确,中医学称黄褐斑为“黧黑斑”、“肝斑”,认为与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失调有关,近年来,笔者采用阳推阴刺法配合祛斑方阿胶黄精丸治疗黄褐斑,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所述280例病例均来自2007年1月一2012年5月我院针推科门诊患者,均为女性,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明确诊断为黄褐斑,年龄在20~45岁之间,排除已绝经、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贫血、尿毒症及光敏性皮肤病患者。排除6周内已接受过西医治疗或中医疗法的患者。以上入组病例按照初诊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西药组,每组140例。在观察过程中,因有些患者没有完全坚持治疗,导致治疗组脱失4例,西药组脱失28例,作为剔除数据未列入统计结果,治疗组年龄20~44岁,平均32岁,其中蝶形型61例,面上部型31例,面下部型22例,泛发型22例。西药组年龄l9~44岁,平均31.5岁,其中蝶形型56例,面上部型23例,面下部型22例,泛发型11例。推拿根据先阳后阴原则(背为阳,腹为阴):①患者俯卧位,全身放松(头向外,双脚向内)医者站于患者左侧,以掌根揉法自上而下施术于患
者足太阳膀胱经。②再以滚法自上而下施术于上述部位,手法均要求渗透、柔和。③以点揉法分别施术于患者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以及膀胱经第二侧线膏肓、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等穴位,以患者得气为佳。④ 以点按法自患者督脉大椎穴,陶道穴一直至十七椎穴,手法要求渗透,力求患者有酸胀感。⑤以掌擦法施
术于患者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以患者感透热为度。⑥最后在患者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上述穴位施以闪罐法,以皮肤微红为度,同时联合阿胶黄精丸内调。行补法,丰隆行泻法,足三里加灸。患者前额,面颊、眉部有浅褐色斑点,边界清楚,伴失眠多梦,头晕、舌红少苔,脉细数、属心肾不交,加神门行泻法,太溪穴行补法。结果,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6%,西药组有效率为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组。
讨论,现代医学对黄褐斑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西医的治疗主要有脱色剂、化学剥脱术、激光等多种外用方法和维生素c,维生素E口服两大类,但存在剂量不易控制,容易反弹及疗效不稳定等缺点圆。中医药治疗黄褐斑主要通过调节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平衡而达到整体调节作用,推拿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有文献报道,认为人体患病后,在督脉、膀胱经等处出现病理性经络环,而在督脉、膀胱经等腧穴上施以手法刺激,可以打破病理性经络环,恢复正常机体内稳态。针刺治疗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以体针和局部美容针散刺、围刺相结合,也具有调整阴阳,疏通气血,平衡脏腑经络作用,印堂、迎香、地仓为美容穴。阳明多气多血,取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调整气血,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散,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具有补益后天作用,三阴交穴沟通足三阴经。治疗中配内服用阿胶黄精丸具有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祛瘀生新,肤色润泽作用。全方共奏滋阴补肾、化瘀通络之效。中医认为无瘀不成斑,临床上黄褐斑大多数均属肝肾不足,气滞血瘀,阿胶黄精丸方中养血补肝药、凉血消斑药、活血化瘀药、滋阴补肾药诸药同用,配以虫类药通络散结以消斑,实则为一验方。数据显示:阳推阴刺法配合祛斑方综合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