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曲艺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意义
徜徉于中国曲艺的古今人物画廊,我们可以看到摇曳多姿、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刘兰芝、王昭君、祝英台、孟姜女、白素贞、王二姐、王宝钏、崔莺莺、林黛玉、晴雯、杜十娘、花木兰、穆桂英、江姐、双枪老太婆等,这些带着深刻历史记忆的名字和或悲喜交加或慷慨悲壮的感人故事传唱至今。
女性形象塑造是个长篇大论的话题,我们这里罗列几个主要方面。
一、追求爱情自主、婚姻幸福的女性形象。
1缱绻情深,孜孜以求。
爱情本身是文学艺术的永恒题,对女性来说,也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中不少诗歌反映中国女性对爱情积极主动的追求和浪漫幻想,即使在古代“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礼俗制度下,故事中的主角们——无论是皇宫公主、大家闺秀,还是平民百姓、青楼歌妓,她们对所爱的人付出真情、一往情深、生死不渝,体现出纯洁真挚、重情重义的可贵精神品质。如取材于古典名著《红楼梦》的黛玉故事,最早由清代子弟书作家韩小窗改编为《露泪缘》,其后,木板大鼓、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苏州评弹、河南坠子等曲种中都有不少曲目如《黛玉葬花》《黛玉悲秋》《黛玉焚稿》《永别紫鹃》等,塑造一个寄人篱下的真心爱着和盼望与心上人结合但遭到无情打击而香消玉殒的林妹妹可叹可敬的形象,曲艺对这个人物的演绎是纯粹的、美好的、深入人心的,也是非常接地气的。《西厢记》故事来源于唐代元稹的《会真记》,原本是一个文人无德“始乱之终弃之”的悲剧故事,至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剧情翻转,莺莺张生自由恋爱经过一番曲折努力最终以大团圆结局。元代王实甫改编杂剧《西厢记》,剧中女主人公崔莺莺和丫环红娘的形象更加丰满而真实。清末以来民间曲艺“西厢段”一度盛行,以才子佳人恋爱的喜剧元素为中心,京韵大鼓刘宝全《大西厢》,二人转《莺莺观花》《莺莺观画》《拷红》《红娘下书》等,马如飞弹词《莺莺听琴》等都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还有梅花大鼓《十字西厢》、京东大鼓《拆西厢》等风趣小段。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如梁祝故事、白蛇传说等,都从女性形象的角度得到了更为完美的呈现。山东琴书《梁祝下山》、二人转《十八相送》、河南坠子《英台哭灵》、徐州琴书《九红扑墓》、湖北小曲《九红出嫁》、京韵大鼓《梁祝化蝶》,凄美的梁祝爱情悲剧让人荡气回肠。反映白娘子和小青“蛇精”形象的曲目也有很多,如《金山寺》《游湖借伞》《水漫金山》《断桥会》《白蛇传》等。其他表现自由恋爱故事的著名曲目还有南音《陈三五娘》,表现陈妙常与潘必正恋爱故事的河南坠子、湖北小曲等曲种的《秋江》,表现王宝钏故事的京东大鼓《武家坡剜菜》,取材于“三言”张廷秀故事的鼓词《王二姐思夫》《王二姐哭楼》和单出头《摔镜架》,秦英与洪月娥故事的单出头《红月娥做梦》,表现刘金定和高君宝一见钟情阵前招亲故事的乐亭大鼓《双锁山》等。在那个视自由恋爱如“洪水猛兽”的封建时代,这些曲艺作品通过描摹市井、乡村中的男女自由恋情,揭示了冲破封建礼教的意义,女性的外在美与心灵美使这些曲目具有优美持久的魅力,久唱不衰。
2忠贞不渝、坚定执着。
唐代变文中的《韩朋赋》出自《搜神记》,“韩凭夫妇”被君王强行拆散,双双殉情的故事,歌颂了韩凭妻贞夫不慕富贵,不畏强暴,坚贞不渝的美德。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故事,从《孟姜女变文》再到清代子弟书《孟姜女》,再到京韵大鼓《孟姜女》,山东大鼓《孟姜女哭长城》等,人们印象中弱小孤单悲悲切切的“小女子”被塑造成具有吃苦耐劳品格、坚韧不拔意志和反抗暴秦勇敢精神的女性形象。反映蓝瑞莲和公子魏景元爱情悲剧的《蓝桥会》在北方民间广为流传,山东琴书、二人转、西河大鼓等曲种都有演绎,歌颂了两人对爱情的忠贞。在那些传统的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中,褒扬女性人物的刚烈忠贞,谴责负心男子。如唱杜十娘故事的山东大鼓《青楼遗恨》、单弦《杜十娘》、竹琴《杜十娘投江》等,讲述青楼女子杜十娘为摆脱逆境,自赎自身与富家公子李甲从良。不想李甲背信弃义,将其卖于孙富。万念俱灰之下,杜十娘怒骂孙富,痛斥李甲,把多年珍藏的百宝箱中的一件件宝物抛向江中,最后纵身跃入滚滚波涛之中。石派单弦的演唱至为精彩,把一个情比金坚、刚烈决绝的杜十娘和她强烈反抗社会压迫、维护人格尊严的感情世界,饱满、完整与完美地呈现在广大听众观众面前,让人掬泪扼腕长叹。此类的曲目还有唱叙《红楼梦》尤三姐故事的《尤三姐》《鸳鸯剑》,唱叙王魁负桂英故事的弹词开篇《情探》《阳告》,唱李十郎负心霍小玉的子弟书《负心恨》等。
二、塑造胸怀天下建功立业、勇于牺牲的巾帼英雄形象。
巾帼英雄分为五类,第一类是女将形象。
在传统戏曲舞台和曲艺节目中,殊多智勇双全上阵杀敌的女将光辉形象,她们金戈铁马,舞刀弄枪,保家卫国,剪除奸佞。这类形象滥觞于北朝民歌《木兰辞》,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堪称是亘古第一巾帼英雄,四川扬琴《木兰从军》、兰州鼓子词《木兰从军》《木兰出塞》《木兰荣归》、西河大鼓书《花木兰扫北》、徐丽仙弹词开篇《新木兰辞》等,塑造了关山飞渡、驰骋疆场、“安能辨我是雌雄”的英姿飒爽的花将军形象。评书《说岳》、东北大鼓《梁红玉》、河南坠子《擂鼓战金山》塑造明代女将梁红玉形象,其他征战如杨家将故事中西河大鼓《穆桂英下山》、西河大鼓《杨金花夺印》、西河大鼓《十二寡妇征西》等。解放后林红玉演唱的京韵大鼓《穆桂英挂帅》,从戏曲移植而来,佘太君和穆桂英边下棋边谈论边关军情,这时杨文广送来元帅印,穆桂英说杨家将忠勇为国,马革裹尸,而宋皇无道昏庸,负气不接帅印。佘太君教导孙媳要以国为重,穆桂英53岁重上沙场,说“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出征扫平狼烟,立下功劳。以花木兰、杨门女将、梁红玉等女将为代表的中国女性,传达出中国女性美中不同于阴柔美的“壮美”的精神意蕴。
承接这个传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红色经典创作中涌现了许多革命女英雄形象,如演绎辛亥革命志士秋瑾壮烈牺牲的京韵大鼓《鉴湖女侠》,周文雍、陈铁军革命夫妇临危不惧笑迎屠刀的梅花大鼓《悲壮的婚礼》,根据《洪湖赤卫队》改编的京韵大鼓《韩英见娘》塑造赤卫队长韩英和母亲的形象。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江姐故事有评书《江姐上船》、四川竹琴《江姐上山》和湖北小曲《江姐进山》《江姐被捕》《江姐就义》等,梅花大鼓《绣红旗》、快板书《劫刑车》塑造了华蓥山游击队政委双枪老太婆机智勇敢的光辉形象。中篇评弹《刘胡兰》唱叙“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的光荣事迹,湖北小曲《碧血丹心》唱叙解放战争时期为掩护王排长牺牲的李大娘,京韵大鼓《党的女儿向秀丽》颂扬广州某制药厂奋不顾身扑灭烈火而牺牲的年轻女工向秀丽,《千里堤送别》演绎小说《红旗谱》中春兰与运涛,还有鼓词《新中国的花木兰郭俊卿》《晋察冀小姑娘》《赵一曼》直到陕北快书《时代楷模黄文秀》,无数个可歌可泣的女豪杰、女战士、女英雄、女八路、女干部、女党员、女模范等,唱响了曲艺的主旋律。
第二类是女侠形象。
最早在魏晋时代的民间传说和志怪小说中出现了传奇性的侠女形象,唐传奇中聂隐娘、红拂、红线等女侠,评书《大唐三侠》、《绿牡丹》中的鲍金花等。京韵大鼓《刺汤勤》是刘派京韵大鼓保留曲目,也叫《雪艳刺汤》,根据清代子弟书《刺汤》改编,“雪艳刺汤勤女子的真节烈,她是半酬夫志半唤愚盲”,塑造了雪艳娘为夫报仇,为民除害,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果断坚毅的侠女形象。
第三类是贞烈奇女子形象。
京韵大鼓《长坂坡》,改编自韩小窗子弟书《长坂坡》,也称《糜氏托孤》,糜夫人在战争中受伤,怀抱幼主,赵云单人单骑前来搭救,糜夫人为了不连累赵将军,托付幼主后投枯井而亡,以精雕细刻之艺术手法演绎虽弱质娇躯而舍生取义的糜夫人形象,成为久演不衰的经典。战国时期齐国国母钟无艳(盐)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的原型是无盐之地民女冒死进谏齐王的故事,在后世演变中名字由相对古拙的“无盐”衍化为无艳。《英烈春秋》鼓词上说无艳原是仙女,一日瑶池沐浴,窥见人间战乱纷纷,黎民涂炭,立志下凡平息战乱,匆忙之间误披夜叉皮,投胎钟离府。齐国贤相晏婴推荐,齐王桑园访贤,封钟无艳为娘娘,后又反悔。钟无艳为齐国挂帅出征,屡克列强诸国,在宫中多次遭人陷害,棋盘会上九死一生,护住齐王脱险。然而因貌丑一直被齐王百般嫌弃,“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最后她冲破纲常在山寨扯旗招夫,齐王终于改“色”归正,迎回钟无艳,齐国强盛,君妃偕好。《英烈春秋》是著名说部“六部春秋”之一,广东木鱼书作《钟无艳娘娘》,评书《丑女无盐》或《无盐娘娘传奇》(一名《钟无艳》),蒙古说书《钟国母》等,褒扬了钟无艳的文韬武略,塑造了一个容貌极丑而才华绝异,心系苍生社稷,以天下为己任,勇敢担当,安邦定国,不畏世俗偏见,反抗礼教束缚,朝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的奇女子形象。
第四类是深明大义的母亲形象。
古代规定女性的天职是相夫教子,尤其母亲在对子女教育起到重要作用,曲艺作品中彰显的是母亲向子女灌输正向力的价值观,如扶危济困,坚持理想和正义,爱国主义等。二人转《岳母刺字》、兰州鼓子词《岳母刺字》岳飞母亲在岳飞出征前在背上刺写“精忠报国”,正是岳母这一举动促使岳飞一生“壮怀激烈”成为抗金英雄。单弦《骂曹训子》中的徐母、《宁武关》中的周母等,都深明大义,痛骂奸臣,教儿报国,甚至舍生取义以激励“儿臣”投入战斗。另外抗“疫”曲艺中也有不少歌颂医护人员母亲“舍小家顾大家”支持子女逆行抗“疫”的作品。
第五类是为民族和睦作出贡献的女性形象。
古代有一类特殊女性群体——宫女或宗室公主,由于当时的和亲政策,被宫廷“远嫁”少数民族地区,她们告别亲人,远离家乡,为巩固边塞和平,维护民族团结作出贡献。著名的历史人物王昭君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其事迹最早见于《汉书》,唐朝有《王昭君变文》和蜀女“转昭君变”。王昭君本名王嫱,容颜美丽,据说因画工毛延寿故意画丑而未得宠幸,后自愿(或被迫)远嫁匈奴单于,因思念故国郁郁寡欢而死。福建南音中很多作品是唱述王昭君故事的,如《山险峻》《听见雁声悲》《为着命怯》《别离金銮》《心中悲怨》等,梅花大鼓等曲种中也有《鸿雁捎书》,甘肃河西地区有《昭君出塞宝卷》等宝卷。这些作品处处流露出的王昭君对汉室的忠心和对故乡的思念是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体现。“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美丽忠义的王昭君形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新创作品梅花大鼓《文成公主》叙唱文成公主进藏的事迹,以敢于担当的情怀义无反顾地西行,在高原播下了汉文化的种子,开花结果。王昭君、文成公主作为民族和睦“和平使者”,万世流芳。
三、塑造反抗封建礼教束缚、勇于抗争的女性形象。
古代正统文学中难觅这样的身影:伶牙俐齿、心直口快、出口成章、天生爱说、不受拘束,宋代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以韵文为主,体制类似快板)塑造了这样一位泼辣火爆的新娘李翠莲的形象,来源于唐代俗赋《齖䶗书》。李翠莲是文学史上亦应鲜见的喜剧性人物,因不满繁琐礼节,在婚礼上骂媒人、打傧相,婚后在婆家不顺从公婆的管教,逞利口争辩,最后落得个被丈夫休离而娘家也不容只好落发出家的悲剧性结局。李翠莲坚持自我个性,以“言说”为女性争权利,争平等,唱响反抗礼教的先声。此等人物为当时世俗所不容,尤其是理学为主流话语的明清两代,此类女性形象归于沉寂。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双双》作为争取男女平等和女性“泼辣美”的代表出现在银幕上舞台上,如潮州歌册等曲种据此改编。就女性叛逆形象的高度和突破来说,清代女作家写的弹词《玉钏缘》《天雨花》《再生缘》《笔生花》《子虚记》《凤双飞》《梦影缘》等表现了清代知识女性独立自我意识的高涨,秋瑾的弹词《精卫石》更 像是女性冲出家庭樊笼,实现男女平等的宣言,精卫正是一飞冲天壮志凌云的女革命家的象征。
四、塑造才华出众、富涵中华美德底蕴的女性形象。
新曲艺塑造了现实生活中集勤劳、善良、敬业、助人为乐等美德于一身的妇女形象。她们是京韵大鼓《夜请李月华》中带病坚持治病救人、妙手回春的好医生李月华,天津时调《金色的黎明》中晨曦中辛勤劳动着的城市美容者环卫姑娘们,河南坠子《小二妮上堤》中飞针走线为修河工人缝补衣服的志愿者二妮儿,评弹开篇《秀发》中剪掉长发毅然出征的抗疫护士……新曲艺中的女性形象明快清新,让人肃然起敬。新曲艺还塑造了女文学家、女艺术家的形象,如京韵大鼓《白妞说书》再现大明湖畔白妞黑妞说书的情景,京韵大鼓《琵琶行》白居易聆听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和女子不幸命运产生共情。中篇评弹《绣神》演绎苏州刺绣大师沈寿的成长故事。中篇评弹《林徽因》唱叙了文学才女林徽因与建筑学的不解之缘。曲艺中塑造了女性智慧人物形象,褒扬女子的聪明才智。《杨八姐游春》佘太君要礼物那段唱巧妙地婉拒宋皇,子弟书《三难新郎》、新中篇评弹《孟丽君》《西施》《貂蝉》《大脚皇后》等曲目的女主人公皆是既秀外慧中、聪明机智,又有主见、能成大事的古代女子。新曲艺作品乐于表现女性日常生活中活泼开朗、健康向上的女性形象,如天津时调《踢毽》《放风筝》《摔西瓜》,河南坠子《摘棉花》《借髢髢》等。
综上所述,可以分两个阶段来看曲艺中女性形象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女性的生活天地甚为局促,女性形象以爱情家庭题材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国策的推进,女性在各条战线岗位上施展抱负和才干,红色题材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成为突出亮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曲艺中女性形象的比重不断增加,除了受社会变革影响之外,还有来自创演主体的原因。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不少曲种中,女演员逐渐成为舞台呈现的主体,女性题材作品为她们所擅长,其艺术创造力也被激发出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演员的形象和感情世界有机地融为一体,如梅花皇后花四宝之于《黛玉葬花》,单弦石慧儒之于《杜十娘》,京韵大鼓桑红林之于《刺汤勤》,评弹朱慧珍之于《庵堂认母》《白蛇传》等,这样的“活保人”使艺术家攀上艺术高峰。另外曲艺在反映“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中,代表极致的花木兰型和林黛玉型同等重要同样有艺术魅力,“大女人”有“大”的可敬,“小女人”有“小”的可爱,摇曳多姿,交相辉映。
但是相对于当今社会生活中女性发挥的重大作用,曲艺中的女性形象和话语表达是非常不够的,而且各曲种之间也有不充分不平衡的情况,相声、评书、快板、快书等曲种女性话语存在缺陷、女性形象相对匮乏。再比如,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场上70%以上的医护人员是女性,也涌现出李兰娟、夏思思、甘如意等巾帼英雄人物,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更早已成为万千国人心中一面耀眼的精神旗帜,而反映她们的优秀曲艺作品却寥寥无几。期待我们的曲艺作家和演员今后更加注重女性主体话语表达,多多塑造爱党爱国、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建功立业的女性形象,多元化、全方位地展示中国女性“半边天”的风采,筑成美丽迷人的风景线。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北京中视精彩影视文化中心出品,由王文杰执导,孙菲菲、潘粤明、王姬、萨日娜及鲍国安领衔主演的古装电视剧。
故事讲述汉末建安年间,一个名叫刘兰芝的**,美丽、善良、聪明而勤劳。她与焦仲卿成婚后,夫妻俩互敬互爱,感情深挚。不料偏执顽固的焦母却看她不顺眼,百般挑剔,并威逼焦仲卿将她驱逐。焦仲卿迫于母命,无奈只得劝说兰芝暂避娘家,待日后再设法接她回家。
分手时两人盟誓,永不相负。谁知兰芝回到娘家后,趋炎附势的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的儿子。焦仲卿闻讯赶来,两人约定黄泉下相见,最后在太守儿子迎亲的那天,双双殉情而死。
扩展资料剧中除了再现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流传千古的爱情,同时还展示了汉朝多方面的文化,包括服饰、风俗、礼仪和在剧中对剧情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的乐曲。《孔雀东南飞》从一个侧面完整地展示了盛世汉代的全景,也让现在的我们对于老祖先厚重的文化与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服饰方面,《孔雀东南飞》没有像其他古装剧那样盲目走夸张新潮的路线,刘兰芝等剧中人物的服饰都很朴素雅致,使得电视剧在面画上极具古典美感。尤其是对于箜篌这样的古代乐器不慎了解的观众看了之后纷纷表示不仅是在欣赏一部精美的电视剧,同时也是在学习知识。
本剧结局有些借鉴西方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痕迹,都是一方误以为爱人已死才选择的殉情。这样的结局戏剧张力更强,也更能赚取观众热泪。
谭鑫培《文昭关》、《捉放曹》、《鱼肠剑》、《洪羊洞》、《桑园寄子》、《四郎探母》、《武家坡》、《汾河湾》、《定军山》、《战太平》、《连营寨》、《南阳关》、《珠帘寨》、《打渔杀家》、《八大锤》、《琼林宴》、《胭脂褶》、《南天门》、《坐楼杀惜》、《清风亭》、《战宛城》、《别母乱箭》杨月楼《打金枝》、《金水桥》、《回龙鸽》(或称《回龙阁》)、《五雷阵》《长坂坡》、《恶虎村》、《贾家楼》、《安天会》、《水帘洞》、《泗州城》、《四郎探母》、《安五路》、《镇潭州》、《御碑亭》、《群英会》、《取南郡》、《定军山》、《阳平关》、《戏妻》、《下河东》、《黄鹤楼》、《连环套》、《翠屏山》、《芭蕉扇》、《五花洞》、《蟠桃会》、《金钱豹》盖叫天《武松》、《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鸳鸯楼》、《三岔口》、《白水滩》、《一箭仇》、《洗浮山》、《鄚州庙》、《闹天宫》周信芳《四进士》、《清风亭》、《徐策跑城》、《香妃》、《董小宛》、《亡蜀恨》、《义责王魁》、《海瑞上疏》梅兰芳 《霸王别姬》、《宇宙锋》、 《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 《梁红玉》》 、《断桥》 程砚秋《鸳鸯冢》、《荒山泪》、《青霜剑》、《英台抗婚》、《窦娥冤》荀慧生《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尚小云《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 张君秋《女起解》、《望江亭》、《四郎探母》、《龙凤呈祥》、《红鬃烈马》、《打渔杀家》、《审头刺汤》、《四进士》、《三娘教子》、《苏武牧羊》、《春秋配》、《诗文会》、《状元媒》、《金山寺·断桥·雷峰塔》、《刘兰芝》、《望江亭》、《西厢记》、《秦香莲》、《赵氏孤儿》、《楚宫恨》、《彩楼记》、《怜香伴》、《珍妃》、《秋瑾》、《芦荡火种》马连良《借东风》、《甘露寺》、《十道本》、《春秋笔》、《四进士》《打登州》、《白蟒台》、《苏武牧羊》《坐楼杀惜》、《杜鹃山》《磬河战》、《秦琼发配》、《渭水河》、《火牛阵》、《大红袍》、《应天球》、《许田射鹿》、《要离刺庆忌》、《摘缨会》、《渑池会》、《楚宫恨》、《朱砂井》、《清风亭》、《龙凤呈祥》、《打渔杀家》、《八大锤》关肃霜《宇宙锋》、《玉堂春》、《霸王别姬》、《人面桃花》、《红娘》、《白门楼》、《打焦赞》、《扈家庄》、《战洪州》、《白门楼》、《周瑜归天》、《铁弓缘》、《辛安驿》、《白蛇传》、《穆桂英挂帅》王瑶卿《虹霓关》、《棋盘山》、《樊江关》、《芦花河》、《穆柯寨》、《枪挑穆天王》、《天门阵》、《珍珠烈火旗》
黄桂秋《别宫》、《祭江》、《祭塔》、《苏三起解》、《春秋配》、《蝴蝶媒》、
mp3 淮剧情歌 十八相送 陈明矿 陈澄mp3 爱情是什么 陈芳 淮剧一mp3 板桥应试 淮剧mp3 陈德林淮剧 莲花庵 唱段mp3 陈德林淮剧 赵五娘 选段mp3 陈芳 陈娟 淮剧 孟丽君 燕鸣莺转送清音mp3 陈芳 淮剧 蓝齐格格 重见康熙mp3 陈芳 淮剧 晴天雨天的一把伞mp3 陈芳 王萍 淮剧 慈母泪 花园认母mp3 打竹板 ok 淮剧 刘贵成私访 选段 陈德林唱mp3 戴健民 淮剧 许仕林祭塔mp3 分享 淮剧 福寿图 红梅绽mp3 孤王秉政四十春 淮剧 牙痕记 选段 一mp3 孤舟偏要渡银河 陈芳 淮剧一江春水向东流唱辑mp3 顾对唱 陈芳 王玲玲 mp3 淮剧牙痕记mp3 寒来暑往 裔小平 淮剧mp3 何叫天 马秀英 淮剧 三女抢板mp3 荷塘搬兵 淮剧 白虎堂 选段mp3 红楼梦 - 选段 - 淮剧 宝玉哭灵1mp3 红楼梦 - 选段 - 淮剧 宝玉哭灵陈德林mp3 红酥手 淮剧 周仁献嫂选段 陈德林唱mp3 淮剧 哎呀我的冬儿啊mp3 淮剧 爱情的审判 选段 陈德林唱mp3 淮剧 八女投江 选段 施燕萍 上海淮剧团mp3 淮剧 白蛇传 陈澄原唱mp3 淮剧 白蛇传 选段 陈德林唱mp3 淮剧 白蛇传 选段筱文艳mp3 淮剧 白蛇传 自从去到金山后 梁锦忠mp3 淮剧 白蛇后传 哭塔 在线观看mp3 淮剧 板桥应试mp3 淮剧 伴母耕读在穿乡mp3 淮剧 病卧寒窑mp3 淮剧 病卧寒窑身受苦mp3 淮剧 蔡金莲告状 选段 戴建民唱mp3 淮剧 蔡金莲告状 选段 尊声夫人休见怪mp3 淮剧 蔡金莲告状 尊声夫人mp3 淮剧 蔡金莲告状mp3 淮剧 尝尝我的辣酸汤mp3 淮剧 陈德林 卖香油mp3 淮剧 陈杏元泪湿衣mp3 淮剧 春草闯堂选段mp3 淮剧 慈母泪 裔小萍mp3 淮剧 慈母泪唤亲娘mp3 淮剧 此科金榜得高中mp3 淮剧 刺心话如在伤口戳一mp3 淮剧 刺心话如在伤口戳一刀 原唱mp3 淮剧 打金枝1mp3 淮剧 打金枝2 mp3mp3 淮剧 打碗记 风雪天 mp3 朱永祥mp3 淮剧 打碗记 服侍娘亲到mp3 淮剧 打碗记 漫天大雪 mp3mp3 淮剧 打碗记 药包虽小分mp3 淮剧 打竹扳mp3 淮剧 打竹板 陈德林mp3 淮剧 大厅上灯火辉煌夜如昼mp3 淮剧 黛玉焚稿mp3 淮剧 丁黄氏 选段mp3 淮剧 顶本mp3 淮剧 顶风昌雪把莲湘敲 陈德林mp3 淮剧 豆腐郎 萧逸mp3 淮剧 读不完的是之乎者也 陈德林mp3 淮剧 断桥mp3 淮剧 鹅毛大雪乱纷纷mp3 淮剧 恩仇记 斗法场 王迎春 陈芳mp3 淮剧 儿行千里娘盼望mp3 淮剧 二十年一梦今日醒mp3 淮剧 方卿见姑 选段 王书龙唱mp3 淮剧 福寿图mp3 淮剧 孤灯伴泪 王萍mp3 淮剧 柜中缘 辩冤陈芳mp3 淮剧 柜中缘 树上喜鹊叫喳喳mp3 淮剧 柜中缘mp3 淮剧 寒风吹卷飓飓屋檐之下mp3 淮剧 寒风吹卷飕飕屋檐之下 马前泼水mp3 淮剧 寒窑别 张红英mp3 淮剧 韩大人怒火中烧mp3 淮剧 合同记 出逃mp3 淮剧 河塘搬兵 mp3mp3 淮剧 河塘搬兵 王自豪mp3 淮剧 荷塘搬兵 白虎堂 选段mp3 淮剧 红梅花儿开mp3 淮剧 红珊瑚 未出牢笼又遭难 裔小萍mp3 淮剧 画姑情 片断 买油条mp3 淮剧 淮剧 哑女告状 赴京 在线观看mp3 淮剧 昏昏沉沉只听得口号如雷响mp3 淮剧 季冬儿跪佛殿再把娘劝 陈德林mp3 淮剧 济公传选段 戴建民唱mp3 淮剧 嫁衣血案 羞煞人的mp3 淮剧 见老娘与贤妻泪如雨降mp3 淮剧 姣儿落地哭一声mp3 淮剧 节振国 选段 周筱芳mp3 淮剧 姐妹们来断桥会mp3 淮剧 金殿传锣催得紧 黄素萍 陈澄mp3 淮剧 金殿认子 二十年一梦今日醒 梁锦忠mp3 淮剧 金殿认子 裔小萍 许睛原唱mp3 淮剧 金殿认子mp3 淮剧 九件衣选段mp3 淮剧 聚宝儿梦中哭娘把悲声带mp3 淮剧 看罢榜文对唱mp3 淮剧 看榜文mp3 淮剧 孔雀东南飞 阵阵秋风折残荷 陈芳mp3 淮剧 孔雀东南飞mp3 淮剧 哭杯mp3 淮剧 苦命人坐书房泪如雨下 陈澄mp3 淮剧 兰桥会mp3 淮剧 兰芝啊你慢慢行mp3 淮剧 兰芝你慢慢行 陈德林唱mp3 淮剧 老娘金殿把血书献mp3 淮剧 李翠连 选段 淮安市淮剧艺术团 张燕平mp3 淮剧 李翠连 选段劝父 淮安市淮剧艺术团mp3 淮剧 李翠莲 陈澄mp3 淮剧 李翠莲 片断mp3 淮剧 李翠莲 选段马秀英mp3 淮剧 李进演唱 买油条mp3 淮剧 李三娘劝**mp3 淮剧 莲花庵 谷素珍 原唱mp3 淮剧 莲花庵 季冬儿跪佛殿再把娘劝mp3 淮剧 莲花庵 求母 mp3 陈德林唱mp3 淮剧 莲花庵 往日里见娘子我心情舒坦 mp3mp3 淮剧 莲花庵 选段 杀妻 mp3 陈德林唱mp3 淮剧 莲花庵mp3 淮剧 莲花庵选段 哀求 黄素萍演唱mp3 淮剧 莲花庵选段 黄素萍演唱mp3 淮剧 梁兄特地到寒舍 对唱原唱mp3 淮剧 临别前儿再向娘下一跪mp3 淮剧 刘贵成私访 片断mp3 淮剧 刘贵成私访 选段 mp3 陈德林唱mp3 淮剧 柳燕娘 片断mp3 淮剧 柳燕娘 选段二 mp3 裔小萍唱mp3 淮剧 楼台会 黄素萍 陈德林mp3 淮剧 骂城皇 王志豪mp3 淮剧 骂城皇 选段mp3 淮剧 买油条 梁锦忠mp3 淮剧 买油条 选段 mp3 凌顺武唱mp3 淮剧 买油条mp3 淮剧 卖艾汉 饥寒饱暖自照应 裔小萍mp3 淮剧 卖油郎 选段mp3 淮剧 卖油条mp3 淮剧 孟姜女 选段1mp3 淮剧 孟姜女 选段2mp3 淮剧 孟姜女之曲唱过关mp3 淮剧 孟丽君 选段 mp3 梁国英唱mp3 淮剧 南北和 选段mp3 淮剧 女审 选段mp3 淮剧 诺言 十年盼归mp3 淮剧 皮五招亲 那一日我走出皮公馆 梁锦忠mp3 淮剧 铺纸研墨肠断心碎mp3 淮剧 七品芝麻官mp3 淮剧 秦香连 三年来 裔小平演唱mp3 淮剧 秦香莲 千里送京娘mp3 淮剧 秦香莲 送夫送到长亭外 梁锦忠 裔小萍mp3 淮剧 秦香莲 萧逸mp3 淮剧 秦香莲 选段 三年来片纸只字不回转mp3 淮剧 秦香莲 选段 送考 mp3 赵咏梅 萧雅唱mp3 淮剧 秦香莲 自从你离家上京邦 裔小萍mp3 淮剧 秦香莲劝夫 陈芳演唱 mp3 淮芳清韵淮剧陈芳mp3 淮剧 秦雪梅吊孝 选段mp3 淮剧 秦雪梅吊孝 选段之二 吊孝 mp3 王锦宜唱mp3 淮剧 人穷处处被人看轻mp3 淮剧 三年来 原唱mp3 淮剧 三女抢板 适才间mp3 淮剧 深宫求子 诉衷情 陈芳mp3 淮剧 审新娘 选段 淮安市淮剧二团 李美萍mp3 淮剧 十八相送mp3 淮剧 十拜mp3 淮剧 十二月里姑娘坐绣房mp3 淮剧 适才间在公堂把案情来禀 陈明矿mp3 淮剧 水漫泗州 选段mp3 淮剧 苏秦六国大封相 手捧鸡头花香藕mp3 淮剧 太阳花mp3 淮剧 探寒窑 病卧寒窑身受苦裔小萍mp3 淮剧 探寒窑 请老娘在上容儿奉禀裔小萍mp3 淮剧 探寒窑 萧逸mp3 淮剧 唐成值班 之一 mp3 凌顺武唱mp3 淮剧 唐知县审诰命 锣鼓喧天好排场mp3 淮剧 眺望对岸思江郎mp3 淮剧 万岁爷你莫要听他胡言乱讲 陈明矿mp3 淮剧 王瞎子mp3 淮剧 王瞎子算命 你姑娘二九一拾单八春mp3 淮剧 王瞎子算命 瞎子生来眼不明mp3 淮剧 王瞎子算命 之一 tudoucommp3 淮剧 我与他从小相亲又相爱mp3 淮剧 吴汉三杀 选段mp3 淮剧 吴汉三杀mp3 淮剧 吴汗三杀 3段mp3 淮剧 武则天 开天辟地把大业创 mp3mp3 淮剧 祥林嫂 陈澄mp3 淮剧 小皮匠招亲选段mp3 淮剧 孝灯记 选段 裔小萍mp3 淮剧 新旅战歌 选段 mp3 王志豪唱mp3 淮剧 兄弟姐妹 梁燕 薛建华mp3 淮剧 牙痕记 mp3 哭夫 陈mp3 淮剧 牙痕记 唱集 陈芳mp3 淮剧 牙痕记 大厅上灯火辉煌 陈德林 莫卫平mp3 淮剧 牙痕记 哭夫 陈芳mp3 淮剧 牙痕记 选段 mp3 戴建民唱mp3 淮剧 牙痕记 选段 车篷产子mp3 淮剧 牙痕记 选段 戴建民唱mp3 淮剧 牙痕记 选段 十年不见亲娘面mp3 淮剧 牙痕记 选段 王志豪唱mp3 淮剧 牙痕记 选段mp3 淮剧 牙痕记唱辑mp3 淮剧 牙痕记庙遇 淮安淮剧二团 王志豪mp3 淮剧 哑女告状 谯楼上起更鼓裔小萍mp3 淮剧 哑女告状mp3 淮剧 哑女告状梦幻 盐城戏校mp3 淮剧 杨家将 白虎堂 选段 mp3mp3 淮剧 杨家将 河塘搬兵mp3 淮剧 杨乃武与小白菜 上mp3 淮剧 杨乃武与小白菜 下mp3 淮剧 杨乃武与小白菜 选段mp3 淮剧 杨排风观灯 选段mp3 淮剧 一江春水向东流 选段mp3 淮剧 一夕了却三年愁 黄素萍 陈澄mp3 淮剧 游击夫妻 选段 萧逸mp3 淮剧 玉杯缘 选段 mp3 梁锦忠唱mp3 淮剧 玉蜻蜓 选段 mp3 陈德林唱mp3 淮剧 赵五娘 书房会 陈德林 黄素平 omp3 淮剧 赵五娘 思亲 选段mp3 淮剧 赵五娘 选段 mp3 黄素萍唱mp3 淮剧 赵五娘 选段 苦命人 陈澄mp3 淮剧 这姑娘见照片 黄素萍 陈澄mp3 淮剧 珍珠塔 选段 方卿见姑1mp3 淮剧 珍珠塔 选段 方卿见姑2 mp3 淮剧 珍珠塔 选段 恨只恨姑母娘mp3 淮剧 珍珠塔 选段mp3 淮剧 珍珠塔 选段之一 mp3 高春林唱mp3 淮剧 朱买臣举羊毫心颤不已 陈德林 黄素萍mp3 淮剧 自从你离家上京邦mp3 淮剧 尊声夫人休见怪mp3 淮剧孟丽君见画像 陈芳mp3 淮剧戏 审新娘王志豪mp3 淮剧牙痕记mp3 见娘子 泪珠滚 肝肠寸断 淮剧 陈德林 三mp3 金殿独白 陈芳 淮剧牙痕记唱辑mp3 孔雀东南飞 淮剧 秋风阵mp3 李进- 淮剧mp3 莲灯千炬 淮剧mp3 梁祝- 淮剧mp3 梁祝- 选段 - 淮剧 mp3+ 戴建民唱mp3 临别前儿再向娘下一跪 淮剧 天要下雨娘要嫁mp3 群星- 淮剧mp3 三年前为救父伸冤告状 淮剧 玉杯缘 选段mp3 十拜 淮剧 赵五娘 选段 陈明矿演唱mp3 十拜 淮剧 赵五娘 选段mp3 十年不见亲娘面 淮剧 牙痕记mp3 十月- 淮剧mp3 适才间 淮剧 三女抢板 选段mp3 思亲 淮剧 赵五娘 选段mp3 唐知县审诰命 淮剧mp3 戏曲 淮剧 杨乃武与小白菜mp3 原唱 淮剧mp3 曾记当年 淮剧 杨乃武和小白菜 选段 李进演唱mp3 自从去到金山后 淮剧 白蛇传 选段mp3 自从我娘改嫁后 淮剧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选段mp3 目录如下111111 http://jiuxianet/html/youxiwaigua/xiqugequ/201311/06-11491html http://jiuxianet/html/youxiwaigua/xiqugequ/
如今京剧张派首屈一指的传人当属天津的赵秀君。赵秀君的嗓音宽亮、音质优美,深得“张派”行腔委婉细腻的真传。其实最重要的是赵秀君的演唱不急不躁,并且气息稳定,在气质方面也跟张君秋大师非常像。
赵秀君:女,汉族,天津市人,天津青年京剧团旦角演员,生于1969年,1987年毕业于天津市戏曲学校。工青衣,艺宗张派。先从李近秋、张学华及蔡英莲习艺,1983年拜张君秋为师。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毕业。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著名张派青衣演员。
主要作品
擅演剧目有《秦香莲》《四郎探母》《西厢记》《望江亭》《状元媒》《刘兰芝》和《金山寺·断桥·雷峰塔》等。
获奖记录
曾被推荐为“中国京剧之星”并先后荣获: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优秀演员奖、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0年文化部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2001年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最佳表演奖。
越剧《孔雀东南飞》中女主角由李悠悠饰演。
李悠悠,浙江台州人,毕业于浙江艺校,中国内地越剧女演员。
在戏曲电视剧《孔雀东南飞》中饰演刘兰芝;越剧《汉宫怨》中饰演许平君;荣获“五大连池”杯中国形象大使浙江赛区季军。
年龄:21岁
籍贯:台州
身高:167米
职业:演员
单位: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
爱好特长:除越剧外,擅长流行音乐、舞蹈
个人经历:
三集戏曲电视连续剧《孔雀东南飞》中饰刘兰芝。
电视**《衙前风雨灯》中饰杨之华。
三十集古装电视连续剧《蟋蟀宰相》中饰荟娘。
四十集古装电视连续剧《大汉天子》第二部中饰玲珑。
五十二集情景喜剧《引爆礼仪》中饰蜂蜜。
二十集大型反贪电视连续剧《红**》之《白色梦幻》中饰缪兰。
二十集古装电视连续剧《傻王闯天下》中饰林美婷。
五十集大型古装电视连续剧《明末风云》之《一国三帝》中饰庄妃(大玉儿)。
http://wwwyuejunet/jyrw/indexhtm
里面介绍十分详细,没有比这个更全的了。。
1单仰萍 女,一级演员。浙江建德人,1962年6月出生。1972年1月进入桐庐艺训班学戏,工旦角,后为桐庐越剧团主要演员。1984年7月,随桐庐越剧团首次到上海,主演《春江月》;1985年11月,随杭州市越剧二团再次到上海,主演《桐江雨》,均受欢迎与好评。后该两剧拍摄成戏曲艺术影片(片名为《绣花女传奇》和《桐江雨》),仍由她主演。表演上宗王(文娟)派。1988年至1993年进入上海越剧院红楼团演戏。1998年再次进入红楼团。主演过《红楼梦》、《孟丽君》、《紫玉钗》、《西施归越》、《罗山遗恨》、《曹植与甄洛》、《舞台姐妹》、新版《红楼梦》、《被隔离的春天》、新版《家》等剧目。
2 赵志刚 一级演员。上海市嘉定人,1962年12月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共党员。1974年考入上海越剧院学馆,初习老生,后工小生。在学习期间,勤奋好学,且能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唱腔上,徐(玉兰)、范(瑞娟)、尹(桂芳)、陆(锦花)各个流派都学,皆有所成,为各派宗师所赞许。1980年学馆毕业后,成为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主要演员。1982年正式拜尹桂芳为师,继承并发展了尹派唱腔和表演艺术,深受观众喜爱和赞赏,并且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嗓音圆润厚实,韵味隽永,行腔流畅,吐字清晰,被行家和观众公认为尹派传人的佼佼者。多年来一直活跃在越剧舞台上,艺术上不断创新,先后主演过《何文秀》、《浪荡子》、《沙漠王子》、《血染深宫》、《陆文龙》、《玉镯冤》、《状元打更》、《汉文皇后》、《花中君子》。《疯人院之恋》、《王子复仇记》、《曹植与甄洛》、《杨乃武》、新版《红楼梦》、《被隔离的春天》、新版《家》、《千古情怨》、《赵氏孤儿》等以及越剧电视剧《沙漠王子》、《两代怨梦》,所演角色个性均较丰满。
3钱惠丽 女,一级演员。浙江诸暨人,1963年4月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政协委员。自幼爱好越剧,1979年高中毕业后考入诸暨越剧团,进县戏校培训,工小生。一出开蒙戏《红楼梦》,因其扮相漂亮嗓音亮丽,脱颖而出,以"哭灵"一折参加绍兴地区青年演员汇演,获优秀演出奖,接着参加浙江省青年演员汇演,获学员表演优秀奖。1981年9月转为诸暨越剧团正式演员,挑起演出的大梁,主演了《红楼梦》、《碧玉簪》等剧目。1983年来上海演出《红楼梦》,得到徐玉兰的指导,一炮打响,后正式拜徐玉兰为师,继承徐派艺术,几度到红楼团习艺。1988年,正式进入上海越剧院,成为红楼剧团领衔演员,主演了《红楼梦》、《西厢记》、《追鱼》、《西施归越》、《紫玉钗》、《真假驸马》、《啼笑因缘》、《玉簪记》、《断指记》、《舞台姐妹》、新版《红楼梦》等剧目。
4华怡青 女,一级演员。上海市人,1963年8月出生。1980年考入上海越剧院,送上海市戏曲学校培训,工花旦,私淑袁(雪芬)、王(文娟)两派。1982年任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演员。主演过《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西厢记》中的崔莺莺、《魂断铜雀台》中的甄洛、《风雪渔樵》中的柳玉仙、《王子复仇记》中的雷莉亚,2000年在新版(尹袁派)《红楼梦》中饰林黛玉,以及《梅龙镇》中饰皇太后(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在上海电视台摄制的电视片《西厢记》中饰崔莺莺、《红楼梦》中饰林黛玉
5章瑞虹 女,一级演员。浙江绍兴人,1963年11月出生。1979年入临海越剧团学艺,工小生,宗范(瑞娟)派。后成为剧团主要演员,兼任副团长。1984年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学习,1987年毕业,转入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任主要演员,1990年并入红楼剧团。主演过《梁山伯与祝英台》、《李娃传》、《孔雀东南飞》、《风月秦淮》、《紫玉钗》、《梨香院》、《桃李梅》、《打金枝》、《孟丽君》、《风雪渔樵》、《梅龙镇》(获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等剧目。
6陈 颖 女,一级演员。上海市人,1964年2月出生。1974年考入上海越剧院学馆,工花旦,师承傅派。1980年毕业后,成为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红楼剧团的主要演员。扮演过《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薛宝钗、紫鹃,《李娃传》中的李亚仙,《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桃李梅》中的颜文明,《情探·阳告·行路》中的敫桂英和《真假驸马》中的公主,《女皇与公主》中的武则天,《断指记》中的颜秀,《玉簪记》中的陈妙常等十多个剧目中的主要角色。又在越剧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李娃传》、《西厢记》中饰演祝英台、李亚仙、红娘。她在《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断指记》、《李娃传》、《情探》等剧中的唱腔已由音像出版单位制成音带出版,并有CD《陈颖越剧唱腔专辑》发行。
7郑 国 凤 女,一级演员。1966年9月出生,籍贯浙江诸暨。1982年4月考进江苏省无锡市戏剧学校,1986年4月毕业进入无锡市越剧团,专攻小生。1990年调入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从艺以来先后荣获过:1988年全国青年越剧演员电视大选赛“最佳演员奖”,全国青年越剧演员电视大选赛江苏赛区“海狮杯”十佳演员,无锡市第二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江苏省新剧目观摩演出优秀表演奖。主演过的戏有《红楼梦》中贾宝玉,《宰相嫁妾》中的柳逢春,《孟丽君》中皇帝,《盘夫索夫》中曾荣,《是我错》中赵文骏,《真假驸马》中董文伯、董文仲,《玉姑峰》中车梅卿,《北地王》中刘湛,《追鱼》中张珍,《风雪渔樵》、新版《红楼梦》中贾宝玉,《蝴蝶梦》中庄周,《救风尘》中的安秀实。曾多次赴泰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
8方亚芬 女,一级演员,浙江宁波人,1965年2月出生,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民进上海市委委员。原是浙江镇海越剧团青年演员,1984年11月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工花旦。学习中业务拔尖,1986年9月,被入选《红楼梦》主要演员,赴法国参加巴黎秋季艺术节。1987年戏校毕业后,转入上海越剧院青年剧团挑梁演出。主演过《红楼梦》、《西厢记》、《梨香院》、《风雨大观园》、《莲花女传奇》、《桃李梅》、《风月秦淮》、《啼笑因缘》、《女皇与公主》、《紫玉钗》、新版《红楼梦》、《早春二月》、《蔡锷与小凤仙》、《木棉红》、《救风尘》、《千古情怨》等戏及越剧电视连续剧《蝴蝶的传说》。
9王志萍 女,一级演员。1966年11月出生,籍贯浙江舟山。1980年进浙江定海县越剧团学艺,工花旦。1981年进浙江省艺术学校培训,启蒙戏为《姐妹易嫁》,扮演素花一角。同年,扮演《叶香盗印》中的叶香,获舟山市越剧汇演优秀小百花奖。年底调入舟山越剧团。1983年参加浙江省越剧汇演,在《棒打冠珠》中饰冠珠,获一等奖。又在《长相思》中饰刘媪,《盘夫索夫》中饰严兰贞。1984年学演折子戏《黛玉焚稿》,1985年正式拜王文娟为师。同年在神话剧《海明珠》中饰海囡,获浙江省青年演员一等奖,并被评为省十佳青年演员。1986年参加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演出《春香传》折子戏及《红楼梦·葬花》,获一等奖。同年在全国越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中获演唱奖。1986年进入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1990年辞职去日本,1999年5月重进越剧院。先后主演了《追鱼》、《红楼梦》、《神王恋》、《孟丽君》、《皇帝与村姑》、《梁祝》、《情洒罗山》、新版《红楼梦》、《蝴蝶梦》(获白玉兰主角奖)等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