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芝自请遣归的原因是什么?

刘兰芝自请遣归的原因是什么?,第1张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遣归的原因,传统的解读是“吃人的封建礼教是造成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一些文学作品中旧社会封建礼教对人的摧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白蛇传》中的白娘子,《祝福》中的祥林嫂等等,这些形象无不打上封建礼教罪恶的烙印。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凡是描写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作品,究其根源,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封建礼教的迫害。这没有错,因为文学来源于生活,而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本身就是在封建制度中成长起来的,这是大背景,是深层社会原因。所以后人在研究古代文学时,都习惯性地用这个深层社会原因来概括。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文学本身的、多视角的研究,更应从作品本身交待的事理中探讨其他原因。《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遣归,自然有封建礼教的罪恶,但透过作品,我们依然能看到造成她悲剧的其他原因。

一、门户不当是刘兰芝被遣的潜在原因

在封建社会,门当户对是婚姻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否则,即便结了婚,也常常有被抛弃的危险。在《孔雀东南飞》中,门户不当是刘兰芝被遣的潜在原因。从“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可以看出,焦刘两家社会地位并不一样;从刘兰芝辞别焦母时的自述“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中也可得到印证。有人认为,焦母之言是劝儿弃妇的开导之言,刘兰芝的话则是自谦。我们不能否认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也不能否认诗句本身表意的实指性———焦、刘两家确实门户不当,至少是不完全对当。从“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理论来看,焦、刘两家门户不当是“源于生活”的事实,但也有作者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而“高于生活”的焦母劝儿和刘兰芝自谦之言,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则更为确切。假如焦、刘两家确实门当户对,焦母应该明白,以“贵贱”之说开导儿子只会让儿子更加反感,她完全可以用别的话劝导儿子,因为焦仲卿是知事明理的,也是善良的,只是性格有些懦弱罢了。也有人以县令和太守派人到刘家提亲为由,说刘家家世并不比焦家差。本人以为这只是作者为了更加突出哀婉的悲剧主题,有意安排的虚构情节,是文学创作的需要,不可为据。难道县令、太守还找不到更合适的儿媳而要娶被遣归回娘家的刘兰芝吗?在封建社会这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在焦仲卿和刘兰芝成婚初焦母为何没有“严把”门户关?唯一符合情理的解释是因为刘兰芝的聪明能干、勤劳美丽、知书达理让焦母忽略了对门户更为严格的要求。但门户不当的影子随着婆媳共同生活当中的磕磕绊绊,逐渐淤积成了焦母心里的一块心病———“吾意久怀忿”,不去何快?虽然焦母认为门户不当,但当初是自己“失职”,时至今日也就不便以门户不当遣归刘兰芝,所以便强词夺理以“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为理由要求焦仲卿遣归刘兰芝。

刘兰芝自嫁到焦家,言行举止完全符合封建道德礼数,“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辛苦。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但还是讨不到婆婆的喜欢,何也?就是焦母心中一直潜伏的门户不当的思想作祟。

二、刘兰芝未育是遭遣的根本原因

《大戴礼记·本命》中记载休妻的理由“妇有七去:不顺从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1]刘兰芝到底因何而被遣呢?焦母的回答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刘兰芝的倾诉是“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焦仲卿对妻子的评价是“女行无偏邪”,显然,焦母和刘兰芝的回答完全相反,但作为有着双重身份的焦仲卿,一边是应该孝敬的母亲,一边是相许一生的爱妻,两个亲人对他同等重要,在关系到或违背母命或休妻这样重大的选择面前,只有他的回答是客观的、可信的,说明焦母所说的“不顺从父母”的遣刘理由并

不成立。诗的开头对刘兰芝的描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颂诗书。”这是我国古代文学普遍惯用的人物塑造手法,如《陌上桑》对罗敷形象的描写,虽然不一定是实指,但是表达的主题却是明确的,即是对主人公聪明能干、勤劳美丽、知书达理的美好形象的赞美。由此肯定,对于这样的女子,“*”、“妒”、“有恶疾”、“多言”、“盗窃”等均不

符合作者对她大肆赞誉的本意,很显然,这些罪名是作者在对她的赞美中就已排除掉的,诗中也没有一处提及到。那就是“无子”的理由最有可能了,而且全诗只字未写焦、刘有无子女;即便在刘兰芝决定回娘家,辞别焦母、丈夫、小姑时情重义长的托词中也没有提及子女,可见刘兰芝确实没有生育。在封建宗法社会里,男婚女嫁完全是为了“广家族,繁子孙”,未生育显然犯了封建礼制的大忌“无子罪”。但焦母何不以此为由名正言顺地遣归刘兰芝?这样做非常符合封建礼制,却要编造事实说成“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呢?那是因为刘兰芝嫁到焦家才刚刚三年(共事二三年),在时间上,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按常理,三年的夫妻生活应该有子女了,但却一直没有。是她们夫妻暂时未要?也不合情理。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她们最根本的职责,况且对于家境较好的焦家老母来说,抱孙子、传香火的急切心情可想而知,作为同样知书达理的焦、刘夫妇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但刘兰芝没有给焦母满意的表现。又因为刘兰芝年仅二十,年龄并未超过生育黄金期,目前未生育,并不代表以后不生育。这是大家都懂得的普通道理,焦母理应是知道的。所以,以刘兰芝不生育为由而遣之的理由难以成立,故而焦母选择了可大可小、可轻可重、没有实际标准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为由遣归刘兰芝。刘兰芝婚嫁三年而不育,让焦母对自己家族的香火传承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她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秦罗敷”身上了,焦母将为了家族的利益坚决实施她的计划。面对为媳妇求情的儿子,焦母的回答是“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一个“速”字,一个“慎”字,道出了焦母已迫不及待遣送刘兰芝的急切心情。“在焦母心中,兰芝的一切优点都不能弥补她未育子嗣之缺陷,因而导致了她被遣的命运。”

三、婆媳性格不合是造成矛盾不可调和的情感原因

焦母对儿媳的不满起因是门户不当,但还不至于因此狠下决心遣归刘兰芝,婆媳性格不合造成不

可调和的矛盾,更加坚定了焦母遣归刘兰芝的决心。焦母作为封建家长的代表,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尊严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自己唯一心爱的儿子也只能顺从。地位和尊严使她极尽偏执,事事都必须符合她的心意。而对于有着个人追求和思想的刘兰芝来说,同样执拗地认为,自己走得端行得正,勤劳持家,孝敬婆婆,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不甘在无理取闹的婆婆面前忍气吞声,从而加剧了婆媳之间的矛盾。从她自请遣归和向焦母辞别时的话(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中,可看出她不卑不亢的做人原则和个性,也可感受到她性格的执拗。因此,对于一个这样性格的儿媳,焦母是很难驾驭的,使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尊严受到了威胁。尽管刘兰芝在现代人的眼里几乎是完美的,但在当时的焦母眼里,这种执拗却充满了叛逆,焦母“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话就反映出刘兰芝不顺从家长的意味。焦母极力维护自己作为家长的地位和尊严,刘兰芝却在固执地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对此毫无悔改之意,两种完全对立的思想造成婆媳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得焦母最终选择了遣归刘兰芝。诗中在矛盾最激烈的时候,焦母两次提到“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在焦母心中,好儿媳的标准是“秦罗敷”。可见刘兰芝的固执己见,成为造成婆媳间情感由不协调形成鸿沟到破裂的主要原因。作者在诗歌创作中对刘偏执的性格采取了“避实就虚”的写法,一是为了使故事情节富于矛盾,推动故事发展,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二是合乎人物性格的塑造,这样写更能突出焦母的专权蛮横和刘兰芝性格方面的执拗。细读全诗,门户不当和兰芝未育两个原因虽然诗歌中没有明确交待是遣刘的原因,但是我们还是能够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焦、刘成婚初,虽然门户不当,但是由于刘兰芝的聪明能干、勤劳美丽、知书达理,焦母还是勉强认可了这门亲事;结婚以后,刘兰芝虽然完全遵循封建妇道,但是门户不当的缺憾,就像游丝一直萦绕在焦母心头。三年时光过去,刘兰芝还是一直未育,使焦母对她续香火产生了失

望。焦母和刘兰芝性格上的不合,也使焦母对刘兰芝产生了反感。于是,一切都不顺心了,矛盾的对立也再度显性化,导致焦母最终做出了“遣刘娶秦”的决定。

可以说,门户不当是刘兰芝被遣的潜在原因,而刘兰芝的未育则是矛盾激化的根本原因,人物个

体存在的性格执拗和情感上的对立是婆媳关系难以融通的情感原因,此三者相互作用,把刘兰芝送上了遣归路。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三、教学难点:

 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四、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以情感朗读贯穿课堂始终,进行“读中品,品中读”。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叹唏嘘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的世界。

 (二)、解题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教师引导学生在几处重要片段的分角色朗读中深入体验、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鉴赏、剖析人物形象(以刘兰芝为主要探究对象)

 1、展示多媒体课件,在画面、文字、音乐背景中,教师范读““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一段。

 2、指导学生朗读此段。(读出节奏、语调、重音;读出服饰之美、体态之美、风度之美)

 3、在多媒体画面中,师生反复朗读。

 4、设计问题,进入本节课中心环节:

 (1)刘兰芝是在怎样的情景中“起严妆”的

 探究讨论:被婆婆无理遣归之前。

 (2)“被遣”是在贞洁至上的封建社会中是对女子极大的侮辱,而刘兰芝面对巨大的心理打击,却能精心打扮自己,体现了她怎样的独特个性

 提示:品读兰芝个性化语言,是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挖掘其鲜明的性格魅力的最重要途径

 5、师生共同勾画刘兰芝自述身世的语言片段,一起深情朗读和品味。

 (1)“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个别朗读,点评)

 读后思考:刘兰芝不愿意离开焦仲卿,但为何自求遣归你看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焦母蓄谋已久,兰芝自求遣归是一种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

 (2)“上堂拜阿母”到“嬉戏莫相忘”(两位学生分别读出兰芝与焦母告别时的不同语言,接着由同学品味前后语气上的差异。)

 思考:从兰芝与焦母告别的话语中你读出了她怎样的性格

 明确:人物自身的言行和思想是高度统一的。从品读中,我们看到了漂亮能干、勤劳善良、果断坚决、不卑不亢、有礼有节、举止得体的兰芝。

 (3)品读遣归之后兰芝与刘兄的对话。

 A朗读评价:

 ①在这一部分内容,着重表现了兰芝兄长这个人物,作者主要是通过他的语言来揭示其性格的,要求学生诵读刘兄的语言,分析其性格特征。

 明确: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B思考:兰芝是忠于爱情的,为什么最后还是允婚了你能再现画面,推断兰芝当时的心理吗

 (4)品读兰芝与焦仲卿的三处精彩对话。

 A被遣之前

 B夫妇誓别

 夫妻誓别”这一情节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有两个作用:首先,它再次强调了这对新婚夫妇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们的分别,非是己愿,而是逼迫,这就为后面写他俩的殉情奠下了基石。其次,在分别之时,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如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因此从情节发展来看,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段落。

 C夫妇诀别

 分组朗读,比一比哪一组最能读出人物的真实情感

 (5)在以上方法指导下,学生自由品读。

 (四)、小结

 (五)、作业:

 1、课后深入朗读,分析人物性格。

 2、总结文章中的重点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为兰芝和仲卿设计人生。

 教学过程:

 (一)、从诗的小序切入,弄清作品主人公兰芝和仲卿走过了怎样的人生之路。

 探究问题:

 1、小序为什么称刘兰芝为刘氏

 明确:兰芝处在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的时代,其姓名可以淡化。但女性如果处在家长的地位上,便可对这个家庭的一切发号施令。所以兰芝是生活在一个歧视女性的以家长为核心的礼教社会中。

 2、序言中有3个“之”,分别由“逼”“闻”“伤”引出,这里的3个“之”个指代什么3个动词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概括情节:被逼回家—逼她再嫁—以身殉情—得闻自缢—时人哀伤而想出浪漫结局。

 “遣”“逼”是悲剧的起因。“闻”说明仲卿一直抱有幻想,直到悲剧发生才以死抗争。“伤”点出了悲剧的社会意义。

 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

 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

 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

 (二)、抓住诗歌所叙兰芝和仲卿人生命运的关键处进行设计,来理解“社会环境、人物性格、悲剧命运”三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这一悲剧意义的理解。

 探究问题:

 1、刘兰芝是否可以屈从焦母,请求焦母留下自己

 明确:焦母驱遣兰芝的最大原因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尽管兰芝有“精妙世无双”的美丽,有“能织素,学裁衣”的本事,有“弹箜篌、诵诗书”的素养,有“鸡鸣入机织,三日断五匹”勤劳,但焦母就是看不惯她的“举动自专由”,她再美丽、再勤劳也是白搭。还应当明确:一则焦母已作决定,她要维护“家长”的权威就不会顺从兰芝的意愿;二则若兰芝屈从焦母,她的刚强的性格便不复存在,便不再有文学作品中的“这一个”。

 2、焦仲卿是否可以脱离焦母而带兰芝另立门户

 明确:在当时以“忠孝”为社会核心的道德体系中,焦仲卿违背焦母就意味着背上“不孝”之罪,他毫无疑问会失去“府吏”之职,从而也就失去另立门户之根基;如果脱离焦母不仅会受到社会谴责,而且可能会坐牢,也得不到幸福。所以,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钳制着他们的自由与幸福。

 3、焦仲卿是否可以听从焦母直接赶走兰芝了事

 明确:按照焦母为儿子设计的人生,休掉兰芝,自然是遂了母亲的愿,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仲卿就不复存在了。他的忠诚已经到了“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的地步,焦仲卿不是薄情之人,也不是逆来顺受之人,他在那个时代作出的反抗与牺牲也是非常动人的。

 4、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这与她对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

 要求学生体味一下兰芝此时的心理。

 明确:兰芝这样做,才符合她的`性格特征,也是兰芝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行为合乎逻辑的发展。因为她对阿兄的性格为人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且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是不动声色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抗议吃人的封建势力。所以表面上是突然,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成竹在胸的表现,我们从兰芝的突然允诺中已预感到要发生非常事件了。

 5、研习“高潮”部分

 仲卿闻听兰芝再婚,赶来相见,要求学生集体朗诵“府吏闻此变……自挂东南枝”这一部分,体会两人的生死爱情,讨论:兰芝和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兰芝死时毫不犹豫,仲卿却“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为什么

 明确:二人的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发展。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这是她那坚强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很决绝。仲卿出身于官宦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顺母亲,所以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但是对爱情忠贞却使他也富有叛逆精神。

 6、研习“尾声”部分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这一部分。

 提问: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象这样的结尾,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如《梁祝》中的“化蝶”。同学们可讨论一下,这样写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

 明确: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三)、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分析总结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的性格特点

 明确:

 刘兰芝,作者是把她作为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优秀代表来刻画的。她勤劳能干:“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她也很有教养,这不光表现在她会弹箜篌、诵诗书,而且也表现在她对焦母谦逊有礼、不卑不亢的态度上;她与小姑话别时,“泪落连珠子”,表现了她的善良和友爱;她对仲卿爱情专一,惜别时留下箱笼,分手时蒲苇为喻直至发出“黄泉下相见”的铮铮誓约,表现了她的倔强、坚贞、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等可贵品格;她遇事有主见,不同意仲卿“复来还”的幻想,慨然允诺太守家的求婚,这都表明了她对封建势力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透彻的了解。是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焦仲卿的个性也非常鲜明,他忠于爱情,“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但是却不敢直接反抗破坏他爱情和幸福的母亲,违心地送走兰芝,但他又深爱着兰芝,所以寄希望于“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当团圆之梦破灭之后,敢于违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挂东南枝”,跟兰芝一样,是充满了叛逆精神的。

 (四)、小结:课文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那样的女性,在《孔雀东南飞》之前,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另外,诗中作者还运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等诗句,有助于对人物的处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画。

 (五)、研讨文章铺陈起兴的写法。

 1、提问: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用有二:首先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

 2、兰芝严妆: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兰芝用自己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向婆婆表示了她的无辜和坚强。

 (六)、课文小结:

 《孔雀东南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创作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故事结构完整,开头结尾照应,中间情节起伏跌宕,表现了民歌作者在叙事上的高超技巧。塑造了众多鲜明的文学形象,语言具有个性特征,有的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不朽的典型,至于诗中多运用的比兴、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和精当的处理分寸,更是值得我们借鉴。

 (七)、布置作业

 1、依据课文,改编剧本。

 板书设计:

 孔雀东南飞并序

 一、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

 二、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三、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

 四、高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五、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

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4注意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三、教学难点:

 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四、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五、课前预习:

 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早读听录音磁带,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3、找出诗中含有“相”“自”“见”字的句子,解释这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设计 篇3

 雨从铅灰色的空中散落人间。

 我望着天,望着雨,望着雨中的一切,感受风,感受雨,感受雨中的心情……

 听着窗外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起了诗情词意,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消失,天地间只剩下了被雨声一统的宁静,被雨声勾动的寂寥。

 黯淡的灯光映射着密密的雨脚,隔着玻璃窗,冰冷冰冷的,一片迷雾,能看清的景物很少,我的思绪却似乎飘的很远……

 风不大,轻轻的一阵,却又立即转换成淅淅沥沥的雨声,转换成溪中细密的涟漪,转换成遥远的浮想……

 静谧的意境。

 凄凉、孤寂的感觉。

 江南多雨,也多爱情,尤其是那些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含蓄、静谧地在江南的烟雨中,飘散着遥远的古香和淡淡的幽怨。

 雨和爱情也许本就是融为一体的吧……

 雨天。伤感。

 悲凉的心情化作雨水,滴落在眼中,与泪混为一体。

 雨中浮想,思绪飞向遥远的古代……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孔雀东南飞》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一对情谊深重的小夫妻,却因为婆婆的骄横而落的一个“举身赴清池”。另一个是“自挂东南枝”。

 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焦仲卿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人皆徇情而死。

 呜呼,怎不让人在千年以后仍然扼腕叹息。

 常说最悲惨的爱情莫过于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却不知已成眷属的有情人被活活拆散才是最让人伤心,惋惜的。因为,他们之间已经不仅仅有爱情,而且已经有了亲情,他们已经是不可分开的亲人了。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自然是最让人断肠,最让人痛心的。

 东南庭树下,刘兰芝,那个美丽聪慧的女子,含泪回首。你依然放不下谁吗?是那临别与你殷殷重寄意的仲卿吗?

 兰芝,你遥遥地望向红尘深处那一座座富贵苍凉的朱门庭院,想你的仲卿将如何为你而伤心哭泣,想他将如何携一身风尘来追随你——那是你最奢华的梦啊: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兰芝的誓言尤在耳边回响,芳人已不知踪迹……

 窗外依旧是烟雨蒙蒙的一片。

 细雨纷飞,飘然而莅临人间……

 天也在为那段凄美的爱情而哭泣……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思绪继续在雨中飘浮。

 我恍惚看见“美人终作土”的宋词女子,从八百年不堪的幽梦中缓缓走来,向我倾诉着她的痴情和万般怨哀。

 陆游初娶表妹唐婉,伉俪相得,琴瑟甚和。然而不如陆母之意,以至听信谗言,强迫夫妻离异。后陆游另娶,唐氏也改嫁赵士程。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心怀郁闷踽踽独行,至城南禹迹祠附近的沈园,恰遇唐婉与其后夫亦来游览。唐遣人送酒肴致意,陆游满怀伤感,借酒消愁愁更愁,挥毫在园壁上题下这首《钗头凤》。唐婉见后曾和词一首,不久便抑郁而死。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唐婉《钗头凤》

 如果说孔雀东南飞的故事离我太远,那么沈园就近在咫尺,可不知何故,几次经过,却从未徜徉其中,只知道其中有:

 亭台轩榭,池塘荷花……

 还有那一堵墙,那一堵写着钗头凤的断墙残垣……

 雨寂寂的落着,在水中荡起点点涟漪。

 也许是怕失望,惟恐心底的那一份期待无法从沈园中找到。

 也许是怕惊扰,那年轻的诗人,正在沈园蒙蒙的细雨中,无声的凝望着他爱着的女子,却无缘再执子之手,泪如雨下。

 也许……

 我已无语。

 惟能抄录一词。

 欲叩苍冥,却怕是,非聋即哑。

 苔壁畔,春波无恙,柳绵犹挂。

 人海未曾成隔绝,人心毕竟多牵惹。

 笑鲛绡蘸泪写悲欢,恁挥洒。

 情欲问,愁无暇。

 情欲赎,愁无价。

 只诗魂激荡,一千年者。

 字也何堪消蚀矣,魂应不吝归来罢。

 看山盟重拾凤钗头,惊鸿下。

 ——沙子石子《满江红·绍兴沈园见唐陆题钗头凤》

 雨依旧在下。

 零乱的文,零乱的心,零乱的发,

 都源于窗外的风和雨……

 后记:

 三月多雨,春意多情,两者皆在心,无以遣泄,唯写此文以寄。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陆游二十岁(绍兴十四)与唐婉结合,不料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孰料,缘深情浅的这一对恋人竟在绍兴二十年,与城南禹迹寺的沈园意外邂逅,陆游“怅然久之”,于沈园内壁上题一首《钗头凤》,沧然而别。唐婉读此词后,和其词,不久即郁闷愁怨而死。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沈园》:“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自行作稽土上,尤吊遗踪一泫然”,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是一种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令我垂泪,而垂泪之余,竟有些嫉妒唐婉了,毕竟,能在死后六十年里仍然不断被人真心悼念,真是一种幸福了!!

 我无法按捺自己和词的欲望,尽管我知道我的文采远远无法望陆翁之项背,可我还是想小心谨慎的说出我对这一段爱情的凭吊。

乐府双壁

“乐府双壁”指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属安徽省)的一桩婚姻悲剧。原为民间歌曲,可能经过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

故事叙述汉末建安年间,一个名叫刘兰芝的**,美丽、善良、聪明而勤劳。她与焦仲卿结婚后,夫妻俩互敬互爱,感情深挚,不料偏执顽固的焦母却看她不顺眼,百般挑剔,并威逼焦仲卿将她驱逐。焦仲卿迫于母命,无奈只得劝说兰芝暂避娘家,待日后再设法接她回家。分手时两人盟誓,永不相负。谁知兰芝回到娘家后,趋炎附势的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的儿子。焦仲卿闻讯赶来,两人约定“黄泉下相见”,最后在太守儿子迎亲的那天,双双殉情而死。《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 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节选自《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3《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 诗。(1分)

1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4分)

(1)谢家来贵门() (2)昼夜勤作息()

(3)箱帘六七十() (4)久久莫相忘()

15下列与“何言复来还”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府吏见丁宁 B、踯躅青骢马

C、其制稍异于前 D、君既若见录

16翻译句子。(1分)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17从刘兰芝这段“自白”中,可以看出她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2分)

参考答案

13.叙事(1分)

14(1)辞别(1分)(2)工作(1分)(3)同“奁”(1分)(4)我(1分)

15D(2分)

16一切行事都顺着公婆的意思,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 (1分)

17 勤劳善良、孝顺婆婆、忠于爱情等优秀品质(2分,答对1点得1分)

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复重纷纭(再)  奉事循公姥(公公与婆婆)

B、止敢自专(岂敢) 昼夜勤作息(深夜)

C、俜萦苦辛(缠绕) 谓言无罪过(总觉得,自认为)

D、箱帘六七十(同“奁”) 留待作遗施(留下)

2、仲卿、兰芝二人凄楚话别时,兰芝为什么要赠物于仲卿?请作具体分析。

3、从刘兰芝这段“自白”中,可以看出她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4、刘兰芝所说的“人贱物亦鄙”有何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

1、C

2、遗物为念,赠物之美,衬托了兰芝的才德,也表现其对仲卿的挚爱之情。(意对即可)

3、勤劳善良、孝顺婆婆、忠于爱情(注重感情)等优秀品质。(意对即可)

4、表现人的地位对物质价值的重要影响,揭露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兰芝对府吏坦陈:“不要再这样麻烦反复叮咛!记得那年初阳的时节,我辞别娘家走进你家门。侍奉公婆都顺着他们的心意,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不守本分?日日夜夜勤劳地操作,孤身一人周身缠绕着苦辛。自以为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罪过,能够终身侍奉公婆报答他们的大恩。但仍然还是要被驱赶,哪里还谈得上再转回你家门。我有一件绣花的短袄,绣着光彩美丽的花纹。还有一床红罗做的双层斗形的小帐,四角都垂挂着香囊。大大小小的箱子有六七十个,都是用碧绿的丝线捆扎紧。里面的东西都各不相同,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收藏其中。人既然低贱东西自然也卑陋,不值得用它们来迎娶后来的新人。你留着等待以后有机会施舍给别人吧,走到今天这一步今后不可能再相会相亲。希望你时时安慰自己,长久记住我不要忘记我这苦命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5035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7
下一篇2023-09-27

随机推荐

  • 请专家帮我恶补下品牌知识

    据我所知钟表品牌 Rolex劳力士 Longines浪琴 Citizen西铁城 Tudor帝陀表 Omega欧米茄 vc江诗丹顿 Casio卡西欧 CK卡尔文·克莱恩是个内衣品牌gucci是意大利的箱包品牌珠宝有 Tiffany蒂芙尼 Ca

    2024-04-15
    1025500
  • hgiya美白祛斑套盒怎么样

    好。1、效果好,hgiya美白祛斑套盒能有效均衡肤色,淡斑淡化痘印,美白提亮肤色。2、温和不刺激,hgiya美白祛斑套盒采用天然材料,质地轻薄水润,不粘腻,没有油腻感,适合各种肤质。有效果。这款产品是能够起到祛斑效果的,里面含有促进黑色素减

    2024-04-15
    32700
  • 妮维雅630淡斑精华真假

    关于妮维雅630淡斑精华的真假问题,我可以告诉你,这取决于你购买的渠道和产品包装。如果你选择在正规渠道购买,比如官网、专柜或者认可的线上零售商,那么你购买到的产品应该是真品。如果你选择在一些不明来源的小店或者个人手中购买,那么就存在假货风险

    2024-04-15
    17200
  • 精华液和精华素的区别在哪里?哪个用起来比较好?

    两者都是利用高科技超链接技术从天然动物、植物或矿物中提取活性成分浓缩而成的精华产品。它们具有保湿、抗皱、紧致、滋养和减少皮肤色素的功效。二者的区别1质地差异:一般是精华液较薄,比精华素更容易渗透到皮肤内部发挥密集护肤效果。2功能差异:增加水

    2024-04-15
    42900
  • 梦泉黑松露套盒怎么样好用吗

    是一款非常出色的高端护肤品套装,好用。优点如下:1、黑松露精华:其中的关键成分是黑松露精华,富含多种抗氧化成分,能深入肌肤,提高肌肤弹性,同时改善细纹皱纹,使肌肤更加光滑且有弹性。2、多种滋润成分:除了黑松露精华,套盒中还含有多种滋润成分,

    2024-04-15
    28200
  • 我买了欧莱雅的补水精华水,擦了脸上有点痒,请问是不适应吗

    使用欧莱雅的补水精华水后脸上有点痒可能是以下原因:1 过敏反应:每个人的皮肤都有不同的特性和过敏反应,即使是市场上广受好评的产品也并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欧莱雅的补水精华水中可能含有某些成分,引起了您的过敏反应。如果您之前使用过其他欧莱雅产品而

    2024-04-15
    34300
  • 性价比最高的面霜有哪些?

    现代女孩子越来越注重护肤这件事情,女为悦己者容,除了化妆打扮之外,肌肤本身的状态也是十分重要的。女孩子想要看起来面色红润,肌肤光滑有弹性,是显气色显年轻的关键。护肤品的涂抹分数个步骤,而早晚的步骤也不是完全一样的。面霜则是护肤期间非常重要的

    2024-04-15
    34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