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美食文化(散文)
乾隆才子袁枚平生九大爱好,第一是“吃饭”,读书排最后。“豆腐煮得好,远胜燕窝。”他的《随园食单》详细地记述了我国从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中流行的 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叙及。袁枚将饮食上升为大雅学问,走笔流畅,文采飞扬,是中国近代以前最成体系、也是非常有趣耐读的综合性饮食名著。
顺便提一句,《随园食单》版本较多,其中中信出版社出版的配有漫画的《漫话随园食单》很好玩,适合年轻人品赏(这本书缺货,原定价39元,在孔夫子旧书网已经炒到几百元)。前几天,我在百度阅读闲逛,发现可以用1角钱就可以购买电子版,这相当于赠送了,当即购买了一本,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再去百度阅读看看是否还是这个价格。
袁枚是个重视生活情趣的人,他爱金陵灵秀之气,在他任江宁县令时,在江宁小仓山下以三百金购得随园。随园旧为织造园(传说这是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的原型),当时“园倾且颓,……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 荒废已久,袁枚购得后,加以整治,由于是“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故此称为“随园”。
袁枚以随园命名的文集有2本,一本是《随园诗话》,另一本就是《随园食单》。
袁枚周游广阔,见识不凡,不像一般穷文人那样,被贫苦阻碍了眼界。就吃上面而言,袁枚除了自己养着几个手艺精湛的厨子外,平时还经常会到城里的各个著名菜馆去转悠,有时到外地去的话,就会去见识当地的名菜小吃。袁枚作为美食家还是非常靠谱的,他在南京以食会友。每次吃到美味佳肴,他都会向主人家讨教饪之法。
《随园食单》大致可以分成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总论,有《序》《须知单》《戒单》三篇,这三篇是对饮食的总的概括,《须知单》里说的是在烹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从食物的调味、火候、搭配,到碗碟洗刷、摆设等应有尽有;《戒单》里说的是饮食之道等。《随园食单》的第二板块把菜肴分成了海鲜、江鲜、羽族(鸡鸭鹅鸟)、特牲(猪)、杂牲(牛羊鹿)、有鳞鱼、无鳞鱼、素菜、小菜(凉拌菜、酱料等)、饭粥、茶酒、点心这十二大类,记载了这些不同种类菜肴具体的烹饪方法。
有道是“治大国如烹小鲜”,我最喜欢读袁枚这个大才子对饮食之道的侃谈,非常过瘾!
请欣赏几段:
“ 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人性下愚,虽孔、孟教之,无益也;物性不良,虽易牙烹之,亦无味也。
指其大略:猪宜皮薄,不可腥臊;鸡宜骟嫩,不可老稚;鲫鱼以扁身白肚为佳,乌背者,必崛强于盘中;鳗鱼以湖溪游泳为贵,江生者,必搓枒其骨节;谷喂之鸭,其膘肥而白色;壅土之笋,其节少而甘鲜;同一火腿也,而好丑判若天渊;同一台鲞也,而美恶分为冰炭。其他杂物,可以类推。 大抵一席佳肴,司厨之功居其六,买办之功居其四。 ”
“ 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犹如圣人设教,因才乐育,不拘一律。所谓君子成人之美也。 今见俗厨,动以鸡、鸭、猪、鹅,一汤同滚,逐令千手雷同,味同嚼蜡。吾恐鸡、猪、鹅、鸭有灵,必到枉死城中告状矣。善治菜者,须多设锅、灶、盂、钵之类,使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嗜者舌本应接不暇,自觉心花顿开。”
“ 戒强让治具宴客,礼也。然一肴既上,理直凭客举箸,精肥整碎,各有所好,听从客便,方是道理,何必强让之? 常见主人以箸夹取,堆置客前,污盘没碗,令人生厌。须知客非无手无目之人,又非儿童、新妇,怕羞忍饿,何必以村妪小家子之见解待之?其慢客也至矣!近日倡家,尤多此种恶习, 以箸取菜,硬入人口,有类强奸,殊为可恶。 长安有甚好请客,而菜不佳者,一客问曰:“我与君算相好乎?”主人曰:“相好!”客跽而请曰:“果然相好,我有所求,必允许而后起。”主人惊问“”何求?“曰:”此后君家宴客,求免见招。“合坐为之大笑。”
由于《随园食单》写到的菜肴品类丰富,做法详尽,非常的贴近生活,而且又是袁枚这样的大才子所著,文笔那更是不用说的了。《随园食单》流传到后世,有许多人照着里面的菜谱,真的做出很好吃的菜出来,香港的大才子蔡澜,就曾叫自己的好友镛记的老板甘建成,照着《随园食单》,做出了“熏煨肉”,被食客们吃得精光,人人叫好。可见《随园食单》是真正实用的菜谱,现代人照样可以照着上面的烹饪方法,做出美味的菜肴。通过一本《随园食单》可以穿梭古代,吃到古人们常吃的菜,还真的是蛮神奇的。
附:漫画版《随园食单》图例
所见这首诗的作者是袁枚写的。表述不当。应改为:《所见》这首诗的作者是袁枚。或:《所见》这首诗是袁枚写的。
方法:
补法:多用于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例如:“在这次比赛中,得了第一名” (缺主语)。
改:“在这次比赛中,我得了第一名。”(补主语)。
听了老师的话,(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补主语)。
大家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补谓语)。
我们要在青少年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补宾语)。
删法:
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累赘、成分赘余、句式杂糅、前后矛盾、搭配不当和归类不当等病句。
例如:“我断定明天可能会下雨。”
改:“我断定明天会下雨。”
换法:
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
例如:“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增长。”
改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修改为:《所见》这首诗的作者是袁枚。
错误原因:表述不当。
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
例如:“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增长。”
改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扩展资料:
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修改病句是语文中的一个重要模块,虚词位置不当包括副词“不”的位置不当。
例1: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把”字句否定副词应该放在“把”字前面,把“不但”改为“不仅” 。
例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把“也”改为“就”。
提到袁枚,首先想到的是甘龙的才华和诗坛领袖。其实他还有另一个身份,——吃货。作为一名职业美食家,袁枚根据40年的美食实践写成了《花园美食大全》,记录了从山珍海味到粥、酒、茶等326种菜肴和小吃。它是中国美食的微型百科全书。近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陆为大家带来了《一月传世名作》的在线指南,介绍了《美食街与花园》的饮食文化。
《花园美食榜》让饮食文化成为一门严肃的学术学科。
随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的五交园,它是清朝康熙年间江宁编织的曹寅家庭花园的一部分。查先生曾说,公元年的绥远是大观园。后被认为是隋鹤德在江宁接任针织工,故取名隋针织园、隋园。清乾隆十三年,袁枚买下此园,取名随园,死后葬于随园。
袁枚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修建了首都园林。这座由元美改为随园的曹故居园林,不仅成为金陵的地名和名片,也成为文人墨客热爱和向往的代名词。在饮食文化方面,园中老人袁枚花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创作了《红楼梦》,这是清代汉代一部非常重要的饮食名著,出版于57年。乾隆年间,领军诗人袁枚根据自己40年的饮食实践,用古文描述了江浙地区汉族的饮食和烹饪技艺,被一些人称为“江浙美食榜”。让饮食文化成为严肃的学术。
袁枚是中国第一个自称“好品味”的人
鲁说,孔子既然树立了“简食薄食”的典范形象,就把圣人“君子求真不求食”的教导留给了后人;更何况孟子的“吃喝不值钱”“君子远离厨房”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文人的固有心态。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有多高,无论他的学识有多深,无论他的成就和威望有多显赫,只要他好吃,或者他对美食的热爱被发现,那一定是好吃的。因此,在中国饮食史上,出现了一个看似奇怪的现象,即“发达的饮食文化和落后的饮食文化研究”同时并存。因此,中国文化中存在“伪德”现象,即“神口厚民,贼为妓。”没有人敢公开谈论食物的味道。而清代大学者袁枚却敢于批判世人,公然宣称“袁子有眼光”!他说他一生有九个爱好,第一个是“品味”,但读书排在最后。后来袁枚把饮食作为一门学科,花了半个多世纪研究,写了《随园饮食表》。生活中的饮食在袁枚手里成了严肃的题材。
36种菜品已经用尽。
《与园食单》的版本很多,其中《绥远菜单》是最早的刻本。此外,清朝还有嘉庆元年。随后推荐了中华书局2009版和南京出版社2009版。
内容相当丰富,分为14个方面:关注榜、关注榜、海鲜榜、江鲜榜、特色动物榜、杂类动物榜、羽族榜、水族秤榜、水族秤榜、杂类蔬菜榜、小菜单、小吃榜、米粥榜、菜酒榜。其中,注释列表中有20条完整严格的操作要求,注释列表中有14条注释。
然后用大量篇幅详细描述了14世纪至18世纪中国流行的326种菜肴和膳食。那时候江浙一带的人都快没吃没喝了。每个榜单所列的品种也令人印象深刻。比如《甘龙仁子》介绍了30多种菜肴,涉及猪、牛、羊、鹿、狍子、狸猫等多种家畜动物的烹饪方法;介绍了50多种小吃,如面条,蛋糕,饺子,馄饨,粽子,馒头,面茶,粽子,饺子,蛋糕和豆粥。凝结了江浙厨师长期积累的丰富烹饪经验,弥足珍贵。
书中的美食依然很受欢迎,其中的理念依然值得借鉴。
是一本很薄的书,但是很文艺。话简单清新,大家都可以照着做。袁枚还写了某道菜的菜谱,出自谁家,自然成为全社会提高烹饪技艺、学习传统菜肴和烹饪方法的指导性历史记录。自出版以来,这本书一直被视为厨师的经典,有英文、法文和日文译本。
有意思的是,袁枚只能说是饮食文化理论家,而不是厨师,因为他只会吃不会做。
然而,“花园美食清单”涵盖了从选材到品尝的所有内容。可见中国的烹饪几百年来并没有太大的根本改变,他推崇的食物依然大众化,非常实用。
到目前为止,《绥远美食名录》中的很多观点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比如袁枚认为,食物的美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要强调营养。“豆腐煮得好,远胜燕窝;如果煮得不好,海苔比竹笋好。”。再比如袁枚对食物搭配的重视。他引用《特别清单》“夫妻相配”的说法,说明菜要配才貌,做饭要配同类。“只有精炼清晰,粗中有粗,刚柔并济,恰到好处的搭配,才会有美妙的和谐。”再比如,袁枚注重菜肴的味道,要求“浓而不腻”;味道应该是新鲜的,而不是清淡的如果一味追求肥胖,最好吃猪油如果只是想身体虚弱,最好喝水。"他要求严格遵守上菜顺序。"咸者宜先,淡者宜后;厚的先来,薄的后来;先不要煲汤,煲汤要适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