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红楼梦》每个人都浮粉,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当时的化妆技术限制,二是因为这贴合古人的生活。
87版的《红楼梦》可是拍摄于1987年,在那个年代,化妆品的制作工艺根本无法和现在相比,比如八十年代的粉底膏,质地就非常粗糙,放到现在,就跟刷墙没什么区别。当时的人们根本就没有修容粉的概念,就算是睫毛膏也不防水。就算是现在的演员,他们有这么多化妆品,什么持妆粉底,定妆喷雾,但是该浮粉还得浮粉。当然,只要后期打光合适,就可以解决浮粉的问题,不过,87年可没有现在的条件,浮粉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古代的时候,上层贵族都是非常流行浓妆的,这些女性平日里没有什么事,又不是想要外出就能外出,所以只能在家中精心打扮自己,以打发时间。《红楼梦》中的世家大族,都是豪富,其中的公子**们自然也非常注重仪表,尤其是女性,她们绝对不会以素颜示人。世家大族的女性,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严格的监管,不仅要仪容整洁,而且还有很多的条条框框,不经过精心打扮,是不允许出门的。
87版《红楼梦》在拍摄的时候,请了很多的红学家和顾问,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尤其是演员的妆容,更是重中之重,既要符合时代特征,又要贴近现代人的审美,这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的。87版《红楼梦》的化妆师是杨树云,他此前是给戏剧人物化妆的,化妆手法也偏戏剧,而且当时既要呈现古代美女的妆面,又要避免古装的缺陷,能够做到电视剧中的份上,已经很不简单了。现代的古装剧之所以不像是那个朝代的,就是因为服化道上的观感过于现代化,显然,《红楼梦》中演员的妆容是非常贴合清朝那个朝代的。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描绘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为了给林黛玉化妆,化妆师杨树云还参考研究了各种古籍,在《西京杂记》中,卓文君的“远山眉……淡而曲,忘之如远山”,这很符合林黛玉的气质,杨树云便给林黛玉化了灰青色的眉毛。同时,杨树云又研究了杨贵妃的妆容,即“八字愁眉,面涂黄粉,乌膏注唇”,后来又浏览了很多画家的黛玉图,才最后给林黛玉定妆。可见,演员们的妆容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是非常贴合古人生活的。当然,也正因为贴近古人生活,以古代的化妆技术,浮粉也就不难理解了。
《红楼梦》双燕眉是探春。趣历史网显示:“87版红楼梦人物造型妆容是花了心思的,做到了既体现古韵又体现人物性格。比如探春的双燕眉,黛玉的秋波眉、秋水眉、蛾翅眉,长眉,王熙凤的新月眉、大丫鬟平儿的柳叶眉,袭人、晴雯的一字眉”。
87版红楼梦里男男女女的妆面,要呈现出演员们仿佛是用当时的化妆技巧和化妆品画出的妆容,不可出现明显的现代化妆手法的痕迹,所以什么假睫毛、睫毛膏、粗眼线之类的东西,是一概没有的。
而妆容最大的难题,一是黛玉的眉形,二是王熙凤的眉眼。在这里只为大家介绍林黛玉的眉形。原著中“似蹙非蹙罥烟眉”是黛玉的最大特点,可是谁也说不好似蹙非蹙罥烟眉到底是个什么眉形,定妆时杨树云用眉镊去修陈晓旭的眉型,渐渐地出现了一种前高后低的八字眉。陈晓旭惊叫起来:“我不喜欢倒八字眉!这让我怎么见人?”
杨树云只好耐心向她解释自己的研究成果:“罥”即挂也,“烟眉”是说眉毛像中国水墨山水画中飘挂在山腰的青烟,这里说出了眉的色彩。
古代描述这种浅淡的眉型,还有一种叫远山眉。《西京杂记》中记载:卓文君的眉淡而曲,望之如远山,号“远山眉”。黛玉“身体又极怯弱”,清淡的眉是符合她生理特征的。再加上黛玉平日多愁善感,清代画家改琦就有别于“千人一面”的画匠,为她画了一对“愁眉”。有关“愁眉”的记载见《后汉书》:梁冀之妻孙寿,创新妆巧样,改惊翠眉为愁眉。白居易的“双眉画作八字低”更见其形。
最后陈晓旭接受了这个造型,并造就了一代经典。
其实在电视剧有很多的电视剧是经常会被人翻拍的,拍个一次不够,拍两次,两次不够还会拍个三次,比如说金庸的小说就是典型的代表,金庸的小说就经常会被翻拍好几遍,而今天我们要说的《红楼梦》其实也被翻拍过好几次,最近87版红楼梦罕见花絮照被曝光了,为什么网友会说林黛玉惊艳了整个世纪呢?
因为剧组非常的用心。不得不说87版的《红楼梦》剧组真的是非常的用心,当时那部剧为了拍摄可是花了很多的时间的。和其他电视剧的拍摄不一样,演员,资金和导演到位以后就可以拍摄了,87版的《红楼梦》在这些都到位以后还不可以立马拍摄,为了更好的拍出之前的感觉,红楼梦的演员还要真的在拍摄地住一段时间,去切实的感受人们的感情。在演员住下感受完人物的情感以后才可以在拍摄。所以87版的红楼梦剧组其实真的非常有心。
因为演员真的很好。其实87版的林黛玉无疑是最经典的一个,似乎再也不会有人比87版红楼梦的林黛玉更加的经典,要说到为什么自然是因为扮演林黛玉的演员是真的非常优秀,据说这位演员演完林黛玉以后有点走不出来,整个人都变得和林黛玉一样非常的忧愁感伤。
有人说林黛玉的伤感为日后她的自杀做了铺垫。
因为解读的好。现在的《红楼梦》大家知道的应该有3个版本,包括前段时间由小戏骨演的那个版本,但其实要说哪个版本解读的最好自然是87版的。
近日无事,倒得闲一品87红楼的服化。 这是我早想做的事,可真动笔时,却发现烟海浩瀚,不知该从何处着笔。 便先从黛钗二女开始,带读者浅浅领略一二罢。
此剧的造型师,是我一直很喜欢的,有着“天下第一梳”的杨树云老师。
因为87红楼汇集了曹禺、沈从文、王昆仑、周汝昌等大师。再加上央视筹拍,关注度极高,所以它对于造型师的考验与要求,也就更大、更细致。
在87红楼角色妆发上,杨树云老师大胆的弃用了假发包,提出用演员真实的头发,梳理发髻。
剧中,林黛玉的多个发髻,就全是演员真发梳成:
杨老师还参考了多种古代发式的梳法,并亲自手绘了设计手稿图。
杨树云设计林黛玉发型手稿,与演员定妆照的对比:
杨树云设计薛宝钗发型手稿,与演员定妆照对比:
( 截图出自杨老师在《妆点红楼梦》中的采访,大家有兴趣也可以看看这个视频~ 有众多87红楼的幕后英雄,都分享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b站就有片源可以看:av7250143 )
在演员妆容上,杨老师在节目中谈到:
在多个红楼人物中,他在林黛玉身上下的功夫最多。对于林黛玉的眉眼,曹雪芹原著中曾描述:
“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
这虽是描写,实则抽象。
杨老师翻遍群书,从唐代的十眉图,到《西京杂记》等古籍,都没有找到“ 罥烟 ”二字的任何注解和描述。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首诗曹雪芹好友郭敏的一首诗:“遥看丝丝罥烟柳”。
卷而不舒的柳叶
— — 终于找到了具体意象!
杨老师说:
想一想,杨老师通过早春的淡柳,而寻摸出了黛玉的眉。
这个故典倒也是很雅很美的。
决定给黛玉做一个走势向下八字眉的杨老师,却碰到了一点小小的阻碍:
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起初听到,说:
但杨树云给她详细讲了一遍自己的构思,晓旭就同意了。
妆成之后,陈晓旭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泪便下来了,说:
至于服装方面,87红楼梦的服装设计,由史延芹老师担任。
她曾经负责过《聊斋》《神探狄仁杰》等多部佳作的服饰,在87红楼中,她结合了汉服与戏服的长处,造型设计古色古风又有浪漫色彩。
但由于红楼人物众多,服装上千。
这里篇幅有限,就先来细数下黛钗的精致服饰。
87剧组的服装,都是先精心设计图稿,再进行制作。
像黛玉出场的这套雪青色半臂,下摆绣着几朵绿萼梅,十分精细。
注意里面白色中衣上的暗花,是竹叶纹。正符合黛玉“潇湘妃子”的设定。
白色斗篷,紫色无袖的上儒,白色的下裙系的很紧,衬出纤腰一把。
林黛玉弱不胜衣,故在她的服装面料上,多采用薄棉、纱绢、丝绡等轻薄面料:
注意领口的刺绣:
斗篷上的梅花刺绣,
更显出她清逸的气质:
这一套白色褙子,
是林黛玉定妆照之一:
87剧组定妆照的妆容,都比剧中画的更浓些,修眉秀目,盈盈小口,宛如画中仕女。
注意对襟领上精致的竹叶梅花的刺绣:
个人最喜欢的一身白色印花褙子!
这套的中衣很特别,也不知道大家看得清么?是一件圆领,剧中黛玉的交领服装比较多。
这一身出现在《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集中:
黛玉里面这身撒花褙子,和宝玉的田园山水图案圆领袍,看上去宛如一套情侣装!
这集是红楼中我印象很深的一集!
黛玉充分发挥了林怼怼的嘴炮功力~
明明是暗中怼人,可俏皮话说的 “一句是一句” 而且当薛姨妈问起,她还能够自圆其说,圆的一点不漏。
厉害了我的玉!
这套其实是黛玉的病中的一身睡衣,但我个人非常的喜欢!
软纱的质地,月白+土黄的色彩搭配,夏天穿看着很是清爽。
真有种想求出个周边的冲动啊~
美人病卧:
这身褙子,是原著《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章里:
87红楼的一个遗憾,就是关于大观园诗社的片段,拍摄的比较少。
对于黛玉的诗才,展现的也不够完全。
湖蓝+月白的搭配真是好看死了,虽然穿的是冬衣,袖口有风毛,但陈晓旭本人很瘦,所以看起来并不臃肿,显得既家常又脱俗,个人十分喜欢。
这一身鹅**圆领袍,是林妹妹所有服饰中最为华丽的一套:
主要出现在“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和“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两集中。
因是节日,格外隆重富丽。
又因是黛玉,华丽也须不落俗套。
所以服装师在袖口、领口特别设计了梅花竹叶纹样,别有心思。
这一身粉色褙子,在剧中分量很重:
像共读西厢、黛玉第一次葬花、两场重头戏都是这一身。
留意黛玉马面裙上精致的桃花刺绣:
这一身杏**圆领袍,
出现在剧情末尾处:
此时黛玉病势已顽,沉疴难治。
而服装上的花样,却繁盛艳丽,与孱弱枯黄的她,形成鲜明对比。
黛玉生于花朝,一生爱花惜花葬花,自己却于鲜媚之时夭亡。
服装师将这件衣服用在此处,未尝不是一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的叹息罢。
这一身,是宝黛钗会首荣国府的一套。也是宝姐姐的出场:
它去掉斗篷是这样的:
里面是一身**圆领袍,领口袖口下摆都绣上精致的牡丹花纹,暗衬原著中《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章中,宝钗抽到的“花中之王”“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花笺。
红楼原著中宝钗是个“不爱花儿粉儿”的“雪洞姑娘”,所以服装设计也比较简单。像这身粉色交领长袄,简单至极,只有浅浅的圆点暗纹:
宝钗诗云:“淡极始知花更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整体的发饰也比较少,正是“通身无有一件富丽闲妆”的宝姐姐。
这身鹅黄薄衫我非常喜欢!
只可惜没有大图:
它出现在刘姥姥逛大观园一集中,可以说是宝钗剧中最出挑的一身衣服了。
肉粉色交领金线袄子:
嫁衣:
87红楼我最欣赏的一点,是由红学专家们废掉高鹗续书中的结局。
在剧中,宝玉和宝钗在成亲时,恍惚一瞬,错将宝钗看作了已逝的林妹妹。
所以我们也有幸见到黛玉的新嫁娘装:
剧组为宝、黛二人安排的嫁衣,是一样的。但造型师依然细心的将黛玉额前垂珠,设计为五颗。而宝钗是三颗,整只点翠凤钗也有不同。
因黛玉是官宦之女,宝钗是皇商之女,二者在身份上有一定差距。
可谓细致之极!
今次先到此吧,下回再带大家细品品“凤辣子”、“原应叹息”的服饰。
送上黛钗彩蛋:
这是结伴来卖萌的么?
(1)画面颜色搭配:
87版画面颜色搭配不当,画面的主体色彩与服饰、人物肖象、亭台楼阁、房间陈设的衣物器物的色调都不搭,在旧版红楼梦,是以白色做底,大红为主色,这两样颜色,创造的画面是喜庆的,清晰的,而10版《红楼梦》以灰色做底,暗红为主色,这两种颜色本是调和后的色调,组合在一起,呈现的颜色是混浊的,没有给人一目了然的视觉感受。
(2)演员对演绎角色的理解:
演员对演绎角色的理解不够,表演成分过多,演绎的深度太浅。这种感觉,需对比看10版或87版,否则不能体会。87版《红楼梦》中,演员演绎的角色是活的,每个人在剧中形象都十分鲜明,不重样,而10版给人的感觉却是在表演,越演越假,不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如小说中最富特色的人物凤姐,10版虽然言语泼辣,但却少灵动,故而僵硬。
(3)服装设计和人物妆扮:
服装设计、人物妆扮不够亮丽。我们看87版红楼梦,宝钗黛玉与年轻的**丫鬟所穿的衣服,多是大红或者粉红,那些奶奶或媳妇们,多是蓝色底面,红色滚边,或者也也是大红大黄,像凤姐身上的颜色,通常是红黄蓝三色,年龄稍长的奴仆的衣服颜色,才会出现灰色,褐色,而在10版红楼梦中,王夫人、邢夫人及老太太服饰颜色也有褐色。
(4)背景音乐与配音效果:
剧中背景音乐与配音效果不够连贯。文艺作品,讲究主题明确,不管是背景音乐,还是特效音乐,都是为表达的主题服务的,但在10版《红楼梦》中,虽然悲的主题还在,但是几部歌曲的节凑与特效音乐是相对独立的,致使表达主题涣散,而另一方面有的主题与10版红楼表达的主题又不太符,故而造成整体的主题不集中,故无冲击力。
(5)人物形象的塑造:
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成功。其实,此项与第二项与第三项紧密结合的,我们常说第一印象、第二印象,何谓第一印象,即与人穿着与打扮相关,第二印象即这人的说话表达。如果前两者表达成功,人物塑造也就成功了一半。可惜的是,本剧第一印象与第二印象都是失败的,而第三印象花费的精神又不多,故而10版人物塑造不鲜明。
综上,红楼梦87版和10版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 画面颜色搭配、演员对演绎角色的理解、服装设计和人物妆扮、背景音乐与配音效果、人物形象的塑造。
10版《红楼梦》是87版的翻拍。从影视制作角度讲,翻拍不是坏事,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见解,翻拍一方面加深对小说的理解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文化传承,是一件好事。然而,《红楼梦》翻拍后却遭遇普遍批评,让制方十分尴尬。
扩展资料:
1、87版《红楼梦》:
1987年首播的央视版《红楼梦》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摄制的一部古装连续剧。由王扶林先生导演,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沈从文等多位红学家参与制作。该剧前29集基本忠实于曹雪芹原著前八十回;
后7集夏金桂撩汉、司棋之死、海棠花开、贾宝玉丢玉、林黛玉焚稿、薛宝钗出闺、惜春出家、获罪抄家、雪地里披着大红猩猩毡斗篷出家等主体剧情仍采用程高本后四十回,另外抛弃了宝玉中举、兰桂齐芳、家复中兴的小团圆结局,并根据脂批和红学探佚学研究成果对香菱之死、探春远嫁、贾母之死、巧姐获救等情节进行了修改,又重新创作出狱神庙探监、凤姐死于狱中、湘云流落风尘、贾府家亡人散等剧情。
2、10版《红楼梦》:
《红楼梦》是韩三平担任总制片人,李少红执导,由蒋梦婕、于小彤、杨洋、白冰、李沁、王龙华、姚笛等主演的古装爱情剧。
该剧取材自曹雪芹所著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该剧的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另一条线索则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
该剧于2008年5月26日开始拍摄,2009年9月9日杀青,2010年6月24日在青岛电视台首播,并于2010年9月2日在安徽卫视、北京卫视上星首播。
- 红楼梦10版
- 红楼梦87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