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分析下文言文中的句子成分

谁帮我分析下文言文中的句子成分,第1张

1,尔所谓达者何哉?

尔所谓达者——主语

何哉——谓语

[说明]何是疑问代词,可以独立作谓语。根本不需要判断词“是”之类的词的帮助。这种句子,现代汉语也经常遇到:你怎么啦?“怎么啦”就独立作谓语。

2,是疾也,江南之人常有之。

是疾也——主语。其中“是”是指示代词,修饰“疾”作定语。

江南之人常有之——谓语。谓语由主谓短语充当。

其中“江南之人”是主谓短语的主语,“江南”修饰“人”作定语。“常有之”是主谓短语的谓语。

其中“常”作“有之”的状语,“之”作“有”的宾语

“之”,是复指大主语(全句主谓)“是疾”的。

宾语复指大主语,现代汉语也经常这么用。例如:

这个人,我不认识他。

“他”就复指大主语“这个人”。

1、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2、定语用于描述名词,代词,短语或从句的性质,特征范围等情况的词叫做定语,定语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如果定语是单个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3、状语说明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方式,、条件或伴随情况、程度等情况的词叫状语。状语可以由副词、短语以及从句来担任。

扩展资料

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

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八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动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 英语: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补足语和同位语八种。

-句子成分

一、文言文中:主语是语言动作的发起人、谓语表示主语动作状态的词,宾语是主语动作的承受者。如:主谓宾式句子:予(主语)独爱(谓语)莲(宾语)之出淤泥而不染。

可以作谓语的词:动词,形容词,或者其他实词。动词和形容词是充当谓语的主要词。例如:

1,我爱学校(动); 2,中国好;(形);

名词可作谓语, 例如:1,今天星期二,(名}; 2,我28岁,(名)

数量词可作谓语: 例如: 白菜100斤,

是(判断词)常用在代词或名词的前边,后边的代词或名词构成"合成谓语", 例如:这是白菜,(是白菜),与名词合成谓语 新来的工人就是他(就是他),与代词合成谓语。

二、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几种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疑问句式、否定句式等。

一、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二、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2、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3、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4、“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5、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三、倒装句式(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等形式。)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王—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4、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做状语。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作状语。

四、省略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2、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3、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

4、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五、疑问句式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六、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所用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莫)以及否定性动词(无)。

判断句

1.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进行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所谓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2.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而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

3.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几种形式:

1)“主+谓+也”,如:此王业也。

2)“主+者+谓+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3)“主+者+谓”,如:兵者,凶器。

4)“主+谓”,如:兵,凶器。

5)“主+副+谓+(也)”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主+谓+宾”,如:“余为伯倏。”

4.有些判断句主谓语在逻辑上并不构成判断关系,而是:

1)表比喻。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2)表因果关系。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表达方式

1.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如我读书。

2.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杯子打破了。

3.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1)“于”(“乎”)字句。

及物动词+于+施事者 如:楚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省略“于”字,动+施事者。如:大树不夭斤斧,物无害者。

“于”字句经常用于主动与被动对比的复句里。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为”字句。

为+施事者+及物动词。如:(吾子)今为赤帝子斩之。

“为+及物动词。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见”字句。

见+及物动词。如:人皆以见侮为辱。

见+及物动词+于+施事者。如: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南北朝后,“见+动词(主动句)”表示“对我怎样”,如“慈父见背”(慈父背弃我),不是被动句。

(4)“为……所……”句。

为+施事+所+及物动词。如: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为+所+及物动词。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被字句”。

被+施事者+及物动词”。如:臣被尚书召问。

先秦“被”是及物动词,意为“覆盖、遭受、蒙受”,如:光被四表。

汉代后至今,“被+及物动词”表示被动意义。

(6)语义上表被动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句子成分位置

1.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之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宾语前置。2、宾语前置的种类: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作动词的宾语前置。如:吾谁欺,欺天乎?在介宾结构中,作介词的宾语前置。

如: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需要注意的是:“何如”语义同“如何”,译为“怎么样”,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结构。“奈何”“若何”情况同“如何”一样,何不是真正的宾语,不前置。

(2)否定句中,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作宾语前置,如“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臣未之闻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3)有两种不能前置的情况:宾语不是代词,而是名词性成分。

如“吾不能早用子”。两个否定词构成双重否定,其中的代词宾语一般不前置。

如“莫弗称之”。

另外,还有两种固定结构:“惟(唯)+宾语+是(之)+动词”,这种格式使宾语表达的事物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如“惟余马首是瞻。”意思是“惟瞻余马首”。

这类前置宾语也可以由代词充任,如“其斯之谓与”。“此(是)之谓……”,意思是“说这个是……”。

代词“是”作宾语有时直接置于动词之前。如“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  第二、 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4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5.谓语前置:古代汉语的一些句子,谓语在主语之前,称之为谓语前置。有两种句子里谓语前置的现象比较多见。

(1)表示疑问的句子。如:何哉,尔所谓达者?

(2)表示感叹的句子。如:贤哉,回也!

6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古代句子成分的省略

1.主语的省略:

(1)承上省略:在复句中第一分句出现了主语,如果后几个分句的主语与第一分句相同,那么后几个分句的主语就可以省略。

如:邴夏曰:“射其御者,( )君子也。”

(2)蒙下省略:前几个分句的主语蒙最后一分句的主语而省。

如:七月( )在野,八月( )在宇,九月( )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2.宾语的省略:这在古代汉语里是常见的。

有:(1)宾语表达的事物在前文已经谈到,宾语就可以省略。

如: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

(2)介词的宾语也可以省略。如:(项伯)欲呼张良与( )俱去。

词类活用

词类的活用: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作词类活用。如“从左右,皆肘之”,句中的“肘”是名词,在此临时用作动词,意为“用肘撞”。

1.动词的活用:

(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时,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如:“庄公寤生,惊姜氏”,“惊”意为“使……惊”。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及物动词本来就可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只能是“使……跟从”。

2.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如果形容词在叙述句里充当谓语,就是活用为动词。如:“益烈山泽而焚之”,“烈”形容火大,这里是“放大火烧”。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洁”“美”“饱”原是形容词,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清洁”“使……华美”“使……饱”。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中的“甘”“美”“安”“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香甜”“认为……华美”“认为……安逸”“认为……快乐”。

3.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是“用目光示意”的意思。

(2)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腊”原义为“干肉”,动词,在此句中用作使动用法“使(之)成为干肉”。

(3)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友风而子雨”意为“把风当作朋友,把雨当作儿子”。

(4)名词用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相当普遍,类型有:

表示处所。如“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道”意为“在道路上”。

表示行为的工具或依据。如“失期,法皆斩”,“法”意为“依照法律”。

表示对人的态度。如“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使之”,“奴虏”译为“象对奴虏一样”。

表示比喻。如“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句中,“蛇”译为“象蛇一样”。

4.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识别:

(1)名、形、动词都可以用作使动;而只有名、形可以有意动用法,动词无意动。

(2)使动是使宾语“做什么、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意念。如:“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和“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两句很相似,但从上下文意的分析中可知前句是客观行为,是使动,后句是主观看法,是意动。

文言文省略句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介词省略(介宾结构作补语时,介词常常被省略)和分句省略五种省略。

1、主语省略,主要有下面三种情况:

承前省:(1)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 

蒙后省: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自述省:(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自序》)。 

2、谓语省略:

承上文谓语而省略:

(1)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

(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蒙下文谓语而省略: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坚追之。 (《列子·歧路亡羊》)。

3、宾语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

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2)以相如功大,拜(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省略(介宾结构作补语时,介词常常被省略)。

省略介词“于”:

(1)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司马迁《鸿门宴》)。

(2)遂与秦王会(于)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

(3)威振(于)四海。(《过秦论》)。

(4)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

5、分句省略:

1、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文言文省略句总结: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做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

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

2、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

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19414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9
下一篇2023-10-29

随机推荐

  • “山寨”是什么意思?

    [编辑本段]山寨古义山寨拼音:shān zhài山寨亦作“ 山砦 ”。 1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龙州蕃部寇边》:“王钺又请於其前筑水礶山寨,以为戍守之所,朝廷皆从之。”《宋史·岳飞传》:“飞

    2024-04-15
    48600
  • 水乳精华的使用顺序

    1、爽肤水。使用爽肤水不仅可以为皮肤补水,在充分水合的条件下,有效成分在角质层中的渗透速率也会明显提升,帮助唤醒肌肤,为下一步使用精华液做好准备,同样对后续营养成分丰富的护肤品吸收更有利。2、精华液。爽肤水用完后,就可以涂抹精华液。需要注意

    2024-04-15
    43200
  • 妮维雅美白身体乳怎么样?它真的能美白吗?

    妮维雅美白身体乳,真的是一款平价大碗的产品,不少妹纸是因为美白的原因购入,但是没有想到居然还很滋润,香味不是很浓郁,反正用起来不怕用量的一款身体乳妮维雅美白身体乳好用吗妮维雅美白身体乳,便宜大碗好用,一百分推荐。轻薄的乳液状,吸收快不粘腻,

    2024-04-15
    42900
  • 那个牌子的护手霜好用啊

    1、凡士林护手霜。凡士林润肤露改善肌肤干燥功效显著,凡士林是享誉全球的原创专业护肤品牌之一。 2、欧舒丹护手霜。法国天然植物护肤品牌,专门制造及售卖个人护理产品及家居产品的国际零售企业,其护手霜享誉界内。 3、露得清护手霜。强生旗下高效护肤

    2024-04-15
    44700
  • 林墨被一个跑过去的工作人员撞倒,一时起不来,他的体质是否太弱了?

    林墨的体质并不是很弱,他只是长时间的练习跳舞导致他腰部受伤,与他自己的体质无关,毕竟每一个爱豆都是需要长时间练习舞蹈,这样才能在舞台上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粉丝们也才会喜欢这种舞台非常棒的爱豆。林墨是原际画这个公司的一员,他是一名养成系爱

    2024-04-15
    29300
  • 清莹露可以当乳液使用么?清莹露什么成分?清莹露用什么能代替?

    sk 2清莹露可以做乳液吗?Sk2清莹乳液不能作为乳液使用,因为它的主要作用是清洁面部,清理废角质层,打开毛孔,渗透到皮肤内部,使其他护肤品的营养成分更容易吸收。需要在精华水之前使用,而化妆水一般是在爽肤水之后使用,所以sk2清影化妆水是不

    2024-04-15
    28500
  • 后的套盒哪个系列的最好?有什么区别吗?

    在韩妆界摸爬滚打多年,whoo的套盒也了解了不少。Whoo的套盒有很多系列,以天气丹,拱辰享,津率享三个系列为主推,在韩妆界是有很高的口碑的。下面我就来跟说说,这三个系列的区别在哪吧。1、天气丹天气丹这个系列的套盒主推的是修复肌肤,平衡脸部

    2024-04-15
    293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