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艺术的四功“唱、念、做、舞”,唱和念属于音乐的范畴,而做和舞属于舞蹈的范畴。虽然说,唱和念完全可以把故事演绎下来,但是,戏曲,却是以舞蹈演故事,所谓载歌载舞,这是中国戏曲区别于其它戏剧艺术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也是中国戏曲独特的美学价值所在,所以,戏曲的舞蹈,是不可或缺的。戏曲的舞蹈,贵在无时无刻不在舞蹈,舞蹈有时候虽然可以单独表演,但很多时候是和唱腔一起的,并且,唱和念从来都不是单独进行的,唱念的同时,无不同时有舞蹈。现在新排剧目的一大弊病,一是独立的舞蹈表演几乎没有,二是伴随唱念,舞蹈也是很少的。
《春闺梦》的舞蹈,是很多的。先不必说“被纠缠”以及后面“一霎时顿觉得”这两段主要唱段的载歌载舞,以及剧中无处不在的舞蹈表演,只是“可怜负弩充前阵”的一段二六,舞蹈就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这段戏,行腔是比较快的,按说,就算没有什么舞蹈,也说的过去,可是,我们可以看看剧中是怎么处理的,这很值得新排剧目借鉴。
“可怜”二字,目光幽怨,以手指心;“充前阵”,以手远指,将人的想象带到阵前;“风霜”,用目远看,以手画一弧线,一路风霜便又入眼前了;“万苦辛”,满目悲戚,并抚慰丈夫;“饥寒饱暖”,双臂抱胸,以示衣衫单薄,一路饥寒;“无人问”,两手分开,那表情暗示一路无人嘘寒问暖;“独自行”,拉丈夫的手,两人一高一低,做出一个远行的姿势,这是一个很经典的动作,在锁麟囊的水后和胡婆相遇,“你随我到家乡寻找尸骸”,以及荒山泪在山上和邻居相遇,都有类似的动作;“可曾身体蒙伤损”,两人共舞,表示对丈夫的爱怜之情;“屡受惊”,满目含情,以手慰丈夫之心;“心犹恨”,那一双俊眼,分明的现出幽恨来了;“两下分”,右臂举起,手指回望,用手指的回望表现分别后的翘首以盼,叹叹!“去时陌上”,对于戏台暗示的方向,我始终认为是外南里北,上场为西,下场为东的。张氏背身,右臂放在后面,向后远望,正好契合了内在的方向,想他丈夫去北方边塞,她向后远望,不正好是北方吗?所以,她右臂放在后面,左手抚腮,向北远望的时候,我是分明的看到她和丈夫分别之时,她送征人远去的那条小路了;“想到如今”,满脸悲戚,并以手慰心,表示早已想断柔肠;“门环偶响”,凝神,做细听状;“市语微哗”,先两手做开门的姿势,然后出现了惊愕忧虑的表情,因为“虑变生”;“因何一去无音信”,双手托胸,满脸的幽怨,斜觑丈夫,看到这,谁能不心动?“家中这肠断的人”,两手在胸前抚慰运移,表示我这家中之人,柔肠早已寸断;“谁知都是那假恩情”,水袖翻舞,满腹的抱怨,充溢于整个舞台之中。
我想,中国戏曲,歌舞并重,虽然剧情的发展舞蹈不能单独完成,但也不应完全靠唱念来完成,新排剧目的不足,就是忽视了舞蹈的作用。不仅大段的舞蹈(如后面的“一霎时顿觉得身躯寒冷”)很少,更重要的是与唱段相配合的舞蹈也不够细致。
出自《锁麟囊》
锁麟囊是“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先生的代表作。由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在1937年编剧,内容取自《剧说》中一个小故事,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富家**,在富贵无常的人世中,如何因当年的仗义助人而得报恩和救助的感人故事。1940年5月首演于上海黄金戏院,直到今天,该剧常演不衰,可谓是京剧舞台上的一棵常青树。该剧在声腔艺术、唱词安排上的成就在程派剧目中独居魁首,甚至在整个京剧界的地位亦是举足轻重。
《锁麟囊》又名《牡丹劫》,取自《剧说》中一则引自《只麈谭》的故事,是著名剧作家翁偶虹在1937年应程砚秋之约而作 。全剧一共十五场,首演于上海黄金戏院,时间是1940年5月,演员阵容甚是硬整:程砚秋领衔饰演薛湘灵,配演是吴富琴(饰赵守贞)、芙蓉草(饰胡婆)、孙甫亭(饰薛母)、刘斌昆(饰梅香)等。该剧在北京首演于1941年4月,地点是北平长安戏院。 此后久演不衰,成为程派京剧的代表之作。
剧名”锁麟囊“源自剧名中的关键道具,锁麟囊就是绣有麒麟的“锦袋”、“荷包”。在我国古代山东一带,女儿出嫁上轿前,母亲要送一只绣有麒麟的荷包,里面装上珠宝首饰,希望女儿婚后早得贵子。这只荷包锦袋也叫作“锁麟囊”。含麒麟送子之意,是古时候祈子法的一种。
薛湘灵在花园一折中有如下唱词:“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张火丁唱段有:《锁麟囊》《春闺梦》《荒山泪》《鸳鸯冢》,新编剧目《白蛇传》《江姐》《梁祝》《嫦娥》《霸王别姬》。
黑胶唱片专辑《张火丁京剧经典唱段典藏》近日由华韵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音网)制作推出,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套正式出版发行的张火丁个人艺术全辑。
作为当今京剧舞台上的中坚力量,张火丁的演出生涯中,无论是传统剧目《锁麟囊》《春闺梦》《荒山泪》,还是新编剧目《江姐》《梁祝》《嫦娥》,抑或是她持古为新的创作——程派《霸王别姬》,无不展现出程派京剧“铅华与质朴,繁缛与精练”炉火纯青的艺术魅力。
如今,张火丁的每一场演出都是“一票难求”,成为京剧演出市场的常态,“张火丁现象”总能引起艺术界内外的风潮与讨论。
近年来,张火丁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致力于京剧教学活动,舞台现场演出已逐渐减少。许多她的戏迷粉丝朋友都渴望在舞台上再看到她的艺术风采,领略她的现场舞台艺术魅力。
《张火丁京剧经典唱段典藏》收录了这位当红京剧名家的多个代表作品,包括《荒山泪》《锁麟囊》《春闺梦》《鸳鸯冢》这些程派经典代表剧目,体现了张火丁拜师赵荣琛、问艺新艳秋、李蔷华、王吟秋等程派名宿的艺术传承。
此外,专辑中还收录了《白蛇传》《梁祝》《嫦娥》《江姐》这些新创剧目,彰显了张火丁个人的艺术才华与特色。整套专辑以黑胶唱片的形式,记录下了张火丁最完美的声音,并由黑胶世界音乐创意书店(京东商城-华韵音乐专营店)独家销售,限量发行,典藏价值不言而喻。
华韵文化的负责人表示,《张火丁京剧经典唱段典藏》不仅仅是用黑胶纹路刻录下了张火丁曼妙的声音,更承载着一位京剧传承与创新并举的艺术家永恒的追求与信念。
走进京剧,感受国粹魅力 ——学习京剧国粹有感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和灵魂。京剧又 是我国的国粹,文化的瑰宝,学了它不但能提高你的艺术修养,还能 让你更有别人所没有的内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京剧是国粹,是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学习京剧不仅可以发扬民族文 化,还可以增强对自身民族的认同。我们通过听唱、模仿、合作、创 造感受和体验到了京剧的魅力和浓郁的氛围。 它不但激发了我们的学 习兴趣,还拉近了我们与国粹的距离。 如今,科技发达,好听的流行歌曲成百上千,大家都说要更上时 代的步伐。既然京剧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京剧 呢?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 内涵,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思想。 现在的校园流行音乐倍受欢迎,生活节 奏不断加快,文化也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需要在我们心中站稳脚 跟,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国粹发扬光大。 京剧作为国粹, 是有很高的欣赏价值的, 京剧的美, 无论在服饰, 在唱,还是在舞姿,身段,服饰……都能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要学 会发现这种美,欣赏这种美,从而学习这种美,为我们的祖国增添一 处美!
关于参加“济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 心得与体会 关于参加“济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心得与体会 参加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我于 2009 年的 11 月到 2010 年的 1 月份, 参加了由济南市教育局主办的 “济 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 。通过短短八周的京剧艺术知识的学习,使我受益 匪浅。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民族文化资源浩瀚精深、源远流长。作为国粹 艺术的京剧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享有“东方歌剧” 的美称。 下面我对具体的来谈谈这次学习的心得和体会。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 200 年的历史,京剧更 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京剧舞台艺术在 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 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 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 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京剧在发 展,在创新,在与时俱进,并没有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在推陈出新,并在 不断的推陈出新中,弘扬安和、安稳、安详的风貌,才能安坐戏剧舞台“国粹”的 王座安然不动! 在老师们详细的讲解和介绍中,我知道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更加详细 的专业知识。比如生这个角色,在教学中,我只给学生简单的讲解了生大体的分 为了武生、老生和小生,在让学生欣赏时,只是让学生通过角色在装扮、行头上 来区分,通过京剧院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我知道了在老生的演唱时,是用了本嗓 演唱的,而小生是运用的真假声结合来演唱的。像这样的京剧知识,我就运用在 了教学中,通过看、听,亲自感觉到生这个行当的分类及特点。在王老师讲解旦 角时,王老师加入了很多旦角的代表动作和唱段,通过学习和模仿,我更加深切 的体会到了旦角这个行当。在我的京剧旦角教学当中,我不仅加入了学生唱段的 学习,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练声,开嗓,到身段的学习,渐渐的我发现学生对京剧 的兴趣提高了很多。在学习开门和关门这两个动作中,学生把开锁的手总是朝下 拿的,我想起王老师给我们当时形象比喻的古代门锁,讲给学生们,发现学生们 很快的能接受并掌握,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这个行当的理解。在各位老师的 讲解中,我感觉自己仿佛身临其境,真正的把自己投入了进去。我认为老师们教 学的知识, 我不仅可以运用到常规的教学当中, 还可以让学生从京剧中了解历史, 得到很多的道德教育学习。比如在马老师讲解的净角常识中,马老师亲自为我们 做了很多角色的示范, 从马老师精彩的表演中我深刻的能体会到京剧不仅是美的 享受,其实还可以学习到许多的传统文化知识,甚至是传统伦理道德。光从京剧 脸谱上看, 黑代表刚直, 不正是包拯的典故吗?而白脸代表奸馅, 蓝脸代表贫贱, 都各有各的来历。而服饰的类型、颜色等,也可从中体会封建时代的等级森严。 道具等等也是有某种象征或缘故的,这中间蕴藏的知识,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去吸 收。而京剧也可以反映历史,情节更能体现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欣赏京剧,可 不仅是历史知识教育,其实也是一种道德教育。听王老师说起《春闺梦》是程砚 秋为反对内战而作,我也为戏剧大师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动之余,更感受到句句唱 词都是对战争的控诉与痛斥。一句话,京剧放映的,就是整个中国最美的部分! 学生应该去接受,去学习,更应该传承我们祖先留给我们最美艺术。 通过京剧进校园活动,我只感性的认识了京剧,认为京剧艺术课程只是单纯 的讲给学生京剧的知识,唱几个唱段就可以了。但是通过参加“济南市中小学骨 干教师培训班”中,让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弘扬、普及京剧艺术要充分利用社 会资源,引导学生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 情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探索这一古老文明文化艺术的兴趣,充分挖掘、发挥 京剧文化的教育价值,通过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 了他们的知识,也让学生对京剧产生感性认识,并逐步感受京剧艺术的内在美, 从而对京剧产生兴趣。通过这次学习,我通过自己在京剧上的教学,深深的体会 到在京剧艺术课程的教学上, 京剧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 它内容丰富, 流派众多, 如果毫无选择性的随意讲解和教授,学生会感到即陌生又乏味,也难以消化。因 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注意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筛选了浅显易懂的知识, 尽量是学生较熟悉的京剧故事或代表性京剧人物,如京剧《三岔口》中的焦赞、 《长坂坡》中的“赵云”等,使京剧艺术更为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探索京 剧的愿望。我还将这些京剧曲目中的主要情节改编成易于学生接受的京剧故事, 贯穿于教学活动中, 以便学生可以更深刻的认识了解其中的京剧人物形象, 让“关 羽”、“张飞”、“曹操”这些艺术形象深入脑海;在音乐活动中我组织学生欣赏京 剧的唱腔,学唱京歌、京剧;在美术活动中学习绘制京剧脸谱,在谈话活动中引 导学生讨论京剧人物角色,了解生旦净末丑的含义,知道男人叫生、女人叫旦、 花脸好人叫净、小丑叫丑;在欣赏活动中发现京剧脸谱的不同,知道了不同颜色 的脸谱代表人物什么样的性格,以及各自的代表人物,如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包 拯,白脸的曹操等等。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不仅要让学生了解 京剧,认识京剧,学唱京剧,还要把这个高尚而伟大的艺术让学生深入的理解, 把它蕴含的哲理运用到他们的一生做人做事当中去。 通过京剧进校园活动的开始,学生们对京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成立 了京剧社团,利用中午休息时间通过对京剧唱段的学习和对京剧艺术的理解,同 学们饶有兴趣的编排了大量的京剧节目。我校老师们也积极起来,由校长亲自挂 帅,成立了济南 20 中学票友会。老师们通过课余时间,集体学习和训练,老师 们唱的有模有样。我也把在通过 “济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上老师们教 的唱腔,身段教给老师们,引起老师们的广泛兴趣。终于在 2009 年的 12 月 17 日我校在省委党校礼堂内举行了 “济南二十中学首届京剧艺术节” 在艺术节上, 。 京剧社团学生们表演了《浑身是胆雄赳赳》、《表花》、《三家店》等节目,获 得了领导的好评,由校长亲自领唱,教师票友会带来的《你待同志亲如一家》和 《我是中国人》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其中《表花》和《浑身是胆雄赳赳》两个节 目还被选入了槐荫区京剧艺术汇演的节目当中,并获得了专家的好评。从这一系 列的相关活动中使学生动手动脑、 想象力、 道德教育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我们的主题活动也得到了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促进了师生和家长的互动。 通过这次“济南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中,京剧院的老师亲自辅导 了我很多的曲目。从动作的一招一式到唱段中每个字的发音和吐字,还有发声的 方法和运用。京剧院老师们耐心的指导,我感觉到自己在京剧的演唱方面有了很 大的提高。以前老师们听我唱戏像唱歌,现在有了些京剧的韵味,从这里我就觉 得很不容易。 在结业回报演出中我和营市东街小学的董庆峰书记对唱了现代京剧 《白毛女》选段《紧皱的眉头得舒展》唱段。真正感受到自己在京剧演唱中有了 质的提高和飞越。在这里,我要再次感谢领导们组织的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感 谢京剧院老师们的耐心指导!我要亲自向你们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京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做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有责任将这门艺 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更加热爱京剧,热爱这 个伟大的民族。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京剧艺术,在今后的工 作中要继续创新教学思路,将这闪光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谢谢! 辞职 敬礼 济南市二十中学 李 扬 2010 年 1 月
1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2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3京剧主要分为“西皮”与“二黄”两大类。
扩展资料: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1]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919-1935年梅兰芳的海外京剧演出消除了当时西方对中国戏剧甚至中国人的偏见,促进了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增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国京剧这一东方艺术瑰宝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大放光彩。
新中国成立后,京剧的对外交流主要是由文化部和外交部组织的,京剧成为国家的文化使者。
中国派遣京剧团赴世界各地访问演出,其中梅兰芳先后于1952年、1957年和1960年赴苏联访问,1956年第三次访问日本,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赢得了巨大荣誉。他的高超表演不仅让世界对中国的“国粹”京剧刮目相看,还对日本、欧美的戏剧及**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在他们的创作中,都汲取了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精华。
2018年,第十四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举办,内地和香港、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6个国家的2000余名票友经过分区选拔和推荐报名参赛,254名票友进入复赛,最后产生了102名优秀选手。
京剧继承了皮簧戏的艺术成就及其丰富的剧目。不但有二簧、西皮、吹腔、四平调、拨子等属于二簧系统的剧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戏曲工作者和广大戏曲演员相互合作,共同进行整理修改,其中优秀的剧目作为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列入中国新文化艺术林苑而被保留下来,继续在舞台上广泛流传。
这类剧目据估计大约有200 余出,例如《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五人义》《挑滑车》《打金枝》《拾玉镯》《三击掌》《六月雪》《四进士》《搜孤救孤》《秦香莲》《打严嵩》《挡马》《金玉奴》《樊江关》《野猪林》《八大锤》《空城计》《霸王别姬》等。
其题材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对儿戏、群戏、折子戏、本戏等。各种形式的剧目,统称为传统戏。
参考资料:
八大剧种让你重温戏曲之美
核心提示
今明两晚,“中华之声——2005年名家名曲演唱会”将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演,随后将于11月3日和5日先后在佛山和深圳演出。
市民有多久没有走进戏剧剧场了?传统戏曲勾魂之美在何处?如何让古老艺术的精华重新触碰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位?
在开演之前,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参加广州演出的京、昆、粤、越、川、梆、豫、黄八大剧种代表大家。名家眼中,戏曲之美无处不在:京剧《四郎探母》里“听他言吓得我浑身是汗”的唱词和那惨烈紧张的长串拍板是美;川剧里头一扭手一挥,黑脸、白脸、花脸、红脸看得人目眩神迷的绝技“变脸”是美;越剧《五女拜寿》里清一色全是“小白长红越女腮”的少女是美;黄梅戏《对花》里“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的俏皮深情还是美……
专家们感叹,相比歌剧《卡门》里玉石俱焚的强烈激情,中国人归根到底还是最喜欢昆曲《牡丹亭》里“水袖这么一勾,眼波那么一柔,20分钟只是眉来眼去”的爱情。多少年风云巨变,古老的戏剧在江湖草台漂漂泊泊之间,伴丝竹管弦说说唱唱之际,随名角票友哼哼哈哈之余,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刹那间“人生百味已尝九之”。然而,到了今天,老戏的状况却如“昆曲义工”白先勇所言,宛如一个放在角落里落满了灰尘的瓷器,没有人知道它的美。
如何细细擦拭戏剧,使之重放光彩?无论是豪言壮语、声称“川剧生存不是问题”的四川川剧院院长陈智林,还是认为“戏曲的曙光在前面”的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或者是低调坦言“戏曲已经边缘化”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所有名家共同的心声是,夹缝之中的戏曲之美,虽暂时陷入低潮但注定无比蓬勃,因为它扎根于民间,扎根于千百年来中国人世俗生活中的笑与泪。只有极低处的东西才能做到极大的包容。正如黄梅戏代表人物马兰所言,“它们是从孕育中国13亿人口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声音”。名家们由衷地赞叹,此次演唱会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发现戏曲之美的机会。
1
传统戏曲美在哪里?
尚长荣:唱词以诗为主,唱功韵律动人
京剧美在既有阳刚,又有阴柔。它的表现魅力多元化,具有深厚的美学内涵。既能演帝王将相,又能演西厢红楼;既有金戈铁马,又有才子佳人。京剧唱词以诗为核心,唱功以韵律动人,念白十分讲究音韵。
朱世慧、王立军:京剧能成国粹,因它美在写意
京剧能够成为“国粹”,是因为它美在“写意”。京剧可以用简单的、艺术化的形式再现复杂的世界,用舞蹈、身段来表现不同的场景。舞台布景极尽简单,只有必不可少的一桌二椅。演员通过表演,再加上马鞭、船桨等简单道具,就可以表现门、表现船、表现马,甚至表现千军万马,表现时空转换。如台上演员拿一根马鞭,可以表示他在骑马;拿着一根木桨,可以代表划船;4个龙套台上转一圈可以说“走了十万八千里”,也可以表示“带领了800万人马”。而京剧演员的“行头”却繁之又繁,从化妆到服饰,浑身上下从点翠的头面到绣花的袍服无一处不是艺术品,以简衬繁,十分妥帖。这种写意的表现方式,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张火丁:不同颜色脸谱,京剧美的体现
脸谱是京剧美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者;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除颜色之外,脸谱的勾画形式也具有类似的象征意义。例如象征凶毒的粉脸,有满脸都白的粉脸,有只涂鼻梁眼窝的粉脸,面积的大小和部位的不同,标志着阴险狡诈的程度不同,一般说来,面积越大就越狠毒。总之,颜色代表性格,而不同的勾画法则表示性格的程度。
张静娴:唱腔一唱三叹,昆曲独具神韵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是最能体现东方艺术之美的杰出代表。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之美,首先美在剧本。昆曲剧本文学性强,格律严谨,里面运用了大量古典诗词,意境优美深邃,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其次美在唱腔,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昆曲唱腔往往是一唱三叹,委婉缠绵,有一种特别的神韵。昆曲的舞台集歌、舞、诗、画于一体,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在唱腔上字少腔多,繁复精到,有着丰富的表演身段;舞台画面感强,全方位体现传统艺术的古典美,演员像画中人一样。
许荷英:河北梆子高亢,特别善演悲剧
河北梆子高亢悲壮,委婉动听,其中既有排山倒海之势,又有潺潺流水之声。河北梆子的独特之美在于它的音腔高亢悲壮。常言道: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河北梆子善演悲剧,它的悲腔,音区高,能把戏中人物的悲愤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观众也听得酣畅痛快。
陈智林:川剧诙谐幽默,融入百姓生活
川剧是中国戏曲中十分罕见的以昆、高、胡、弹、灯5种声腔为一体的剧种,可谓是中国戏曲声腔之集大成者。在200多年的发展衍变之中,它与四川方言土语、各地入川移民的乡土风俗、民间歌舞、说唱曲艺、民间小调融合,最终形成了四川特色的地方戏曲剧种。川剧凝聚了四川人诙谐、幽默的性格,戏剧剧本文学功底很强,表现方式多种多样,犹如川菜,色彩浓郁、手法丰富。例如托举、变脸、钻火圈、藏刀等绝技,融入了百姓生活的扎实经验,既神秘又亲切。
2
能否适应现代生活?
尚长荣:有人说京剧节奏慢,我们必须要用科学的时间观念来表现古人的休闲与高雅,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应该说,戏剧艺术的“慢”,在网络时代的“快”节奏里面,反而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
茅威涛:现代人也不是一成不变、一概而论的,也不一味都是追求快节奏,现代的文化精神是多元化,个人对美的追求是不一样的,总会有人喜欢戏剧这样有韵味、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我想喜欢越剧的人,可能要他去喜欢摇滚乐会比较困难。剧场艺术发源于希腊,具有一定的宗教气质,现代人在解决温饱之后,一定会在精神上寻求一种寄托的媒介。“慢悠悠”的古代戏剧,正好可以引发部分人的心灵共鸣。
红线女、陈小汉:现在年轻一代嫌传统戏曲节奏太慢,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就比如粤剧,并不是所有节目所有唱段的节奏都是缓慢的,我们根据剧情发展和人物内心冲突的需要,来决定何时快何时慢。在表现人物内心激烈斗争的时候,节奏相对加快,甚至紧张到扣人心弦。因此说,戏曲的内容决定了程式。粤剧根据自身特点不断地与时俱进,并不是一味地把节奏、速度加快就是创新。谈革新不能离开“传统”这个“源”,不能离源断流,否则,我们传统戏曲就会丧失立身之本。
3
如何吸引年轻观众?
于魁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传统戏曲改革不一定要取悦观众,作为京剧艺术工作者,我们首先要把艺术水平提高,把艺术作品打磨成精品。随着年轻观众生活阅历的逐渐丰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到时他们会真正意识到传统戏曲之美的。传统戏曲是个细水长流的行业,不像流行文化一样追求轰动效应,追求大红大紫,流行文化终究会昙花一现,而京剧却是历久弥新的。
王立军:前不久天津市组织了两批“京剧艺术走进大学”的活动,学生观众反响非常强烈,甚至到了“追星”的地步。可见,只要我们的传统戏曲主动走近观众,走近年轻人,他们还是非常愿意坐下来欣赏、回味的。
张静娴:不同戏曲有着不同的观众群,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做昆曲普及工作,目标主要是针对文化界人士和高校学生,欣慰的是,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努力成果。我们上海昆剧团每年定期到高校开讲座,举办“昆剧走近青年”、开展免费开班教唱、低票价优惠等活动,向年轻人介绍昆曲的表演、行当、选段等,邀请他们上台参与,让他们在互动中感受到昆曲的独特魅力。
马兰:我倒并不刻意去迎合年轻观众,我觉得好的东西一定就是好的,寻求刺激的观众不要到剧场去。到剧场就是为了给人一种美的陶冶。我相信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对传统的东西一定会有一个记忆储存,一定有一个密码,在某个时候一定会触碰到,他不需要天天来看戏,只需要一年中有那么几天来剧场看看,他内心一定会被唤醒。
李胜素:我认为年轻人应该主动走进剧场,如果在家看电视播出戏曲的话,根本感受不到现场的那种唯美气氛。这几年,我们经常送戏进大学,有些学生看了之后才感叹:原来京剧是这么美的。当然,我们也要对传统戏曲进行包装。这就要求我们的舞台设计、灯光舞美、服装布景等视觉效果要能够让观众眼前一亮。如我们新排演的《梅兰芳》,就在形式方面吸收了话剧的长处。所谓“越守越没有”,传统戏曲在保留原汁原味内容的基础上应该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有针对性地进行革新。
名家简介
尚长荣(京剧)
京剧大师尚小云第三子,中国戏剧梅花奖首位获得者。5岁登台演出,师从侯喜瑞、陈富瑞、苏连汉诸位名净。嗓音宏亮宽厚,融“架子”“铜锤”于一体,追求“性格化”表演。所塑造人物或大气磅礴,或质朴雄浑,表演唱念并举,张弛有度,激情四溢,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代表剧目:《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等。
于魁智(京剧)
先后上演杨(宝森)派名剧《杨家将》、《伍子胥》和李少春名剧《响马传》、《野猪林》等,以清新的演唱韵味和舞台风貌赢得老中青观众的喜爱,先后荣获梅花奖、梅兰芳金奖等。
朱世慧(京剧)
被专家称为“当今中国京剧第一名丑”。主演《徐九经升官记》、《膏药章》、《法门众生相》等剧目,时称一绝。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梅兰芳金奖等。
张火丁(京剧)
中国京剧院著名程派青衣,唱、做、念、舞俱佳,表演突出了程派艺术的庄美、纯正、深沉、凝重、幽远的特性而且具有自己的表演风格。在唱腔方面被称为“程腔张韵”。代表剧目《锁麟囊》、《荒山泪》、《春闺梦》,创新首演程派剧目《秋江》、《绝路问苍天》、《白蛇传》、《江姐》等。曾获戏剧梅花奖。
王立军(京剧)
天津青年京剧团演员,工武生兼习老生。1992年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历慧良亲授“截江夺斗”、“艳阳楼”等剧目,扮相俊美,功底扎实,戏路大方,唱做俱佳,代表剧目有《挑滑车》、《英雄义》等。曾获梅花奖和“首届京剧之星”称号。
张静娴(昆曲)
主攻闺门旦、正旦,戏路宽广,表演细腻传神,唱腔声情并茂,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的舞台形象,如大型昆剧《长生殿》中的杨贵妃,《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司马相如》中的卓文君等。曾两度获梅花奖。
许荷英(河北梆子)
从艺20多年来,借鉴姊妹艺术的演唱优势,形成了一种既有剧种特色,又富时代美感的新型演唱风格,为当今河北梆子****,代表剧目有《杜十娘》、《窦娥冤》等,曾获梅花奖。
红线女(粤剧)
从艺60多年来,创立了红派艺术,曾主演数十部脍炙人口的粤剧和一百多部**,塑造了一系列女性艺术形象,所创造的红腔和红派表演艺术代表着粤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曾获联合国亚洲表演艺术协会授予的“杰出艺人奖”和联合国交响乐协会授予的“表演艺术奖”等。
陈小汉(粤剧)
表演艺术儒雅温文,潇洒大方,做功细腻,身段优美,尤其以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见长;善于以传统程式去塑造人物,抒发感情。其唱腔发展了粤剧生行的声腔艺术,形成了个人风格——以情带腔、以腔传情、腔随情转、因情造腔、灵活变化、韵味浓郁、细腻传神,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流派唱腔“B腔”。
李胜素(京剧)
工青衣,扮相雍容华贵,妩媚动人,噪音清亮甜美,表演规范自然,文武兼备,是当今梅派艺术最具光彩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曾获梅花奖。
茅威涛(越剧)
师承越剧尹派,工小生,先后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4次获文化部文华表演奖,两次获梅花奖,是中国当代越剧创新进程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长在舞台上准确塑造不同性格的角色,赋予越剧“女小生”以崭新的人文精神和行当魅力。
虎美玲(豫剧)
师从豫剧大师常香玉而为“常派”优秀传人。善演闺门旦、花旦、青衣、刀马旦,形成了委婉曼艳、清越高远的演唱特色和扮相俊美、含蓄质朴、追求京昆风范的表演风格。代表剧目有《抬花桥》、《花木兰》、《大祭桩》等。新版《白蛇传》曾获梅花奖。
陈智林(川剧)
二度获梅花奖。曾先后主演《巴山秀才》、《托国入吴》等几十出大小剧目。在表演上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魅力。工文、武小生、正生,扮相俊美。
马兰(黄梅戏)
主演过《风流杏花村》、《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红楼梦》、《戏牡丹》等剧;还拍摄了**黄梅戏艺术片《龙女》和黄梅戏电视连续剧《严凤英》、《劈棺惊梦》、《西厢记》、《西游记》等。扮相俊俏,功底厚,身段美,唱腔动听,曾获文华奖和梅花奖。
广州演出曲目
于魁智《上天台》、《三家店》选段
李胜素《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
于魁智、李胜素合唱《四郎探母》选段“坐宫”
王立军《野猪林》选段“大雪飘”
张火丁《春闺梦》
尚长荣《铡美案》、《曹操与杨修》(清唱)
朱世慧《徐九经升官记》、《膏药章》(京剧)
张静娴《牡丹亭》选段“寻梦”、“如杭”(昆曲)
许荷英《王宝钏》选段“大登殿”、《杜十娘》选段(河北梆子)“用手儿打开了百宝箱”
茅威涛《陆游与唐琬》选段“浪迹天涯三长载”(越剧)
虎美玲《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豫剧)
马兰《红楼梦》选段“如此红尘”(黄梅戏)
陈智林《巴山秀才》、《斩黄袍》(川剧)
红线女《昭君出塞》(粤剧)(清唱)
陈小汉《范蠡觅西施》(粤剧)
重温经典 回归传统
陈志
中国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高绝千古的丰神美韵,千百年来令人沉醉。《赵氏孤儿》、《穆桂英挂帅》、《铡美案》等无数经久不衰的精品剧目,其摹写胸中之理想,时代之情状,真挚之理,秀杰之气,在“戏场小天地”中,展现“天地大戏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一个个千古不朽的风流人物,让中华民族的风骨长存。
今天揭幕的“中华之声——2005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将为您带来一台中国传统戏曲盛宴。国内8大剧种、14位名家在广东同台演出,其阵容之盛,剧目之精,可谓全国多年难得一见的戏曲“高峰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和省长黄华华鼎力邀请,玉成了这次盛会,体现了广东传承民族文化精粹的深远用心。
不可否认,今天的传统戏曲艺术正面临挑战,不仅逐步退出城市舞台,在农村的演出市场也日益缩小,一些剧种正在急剧消失。曾有一位年轻演员非常“不敬”地说:“如果梅兰芳大师活到今天的话也不可能像当年那么红。”的确,与戏曲几乎是人们“唯一”娱乐活动的年代相比,如今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要丰富得多。如何让戏曲和观众走得更近,像流行音乐一样在现代人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在这方面创造了成功的先例,他改编的昆曲《牡丹亭》,在北京、上海、台北和香港连演50场,场场爆满,在北大、清华的青年学生中掀起阵阵旋风。《牡丹亭》的成功再次提醒我们:那些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戏曲艺术,本身并不缺乏与时俱进的生命力。
当呀呀学语的孩童惊诧于戏曲频道上艳丽的舞台造型,当年轻的学子们眩目于水袖的曼妙流泻,当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突然小憩于一个悠长的唱腔中,我们会赫然发现,传统文化的根,早已深埋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中华之声——2005年名家名曲广东演唱会”为我国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也为广东观众提供了一次发现戏曲之美的机会。它撒下的种子,在一个民族正在复兴的对优秀传统文化热望的阳光下,将使我们重新寻找5000年文化宝库中遗失的珍宝。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郭珊 见习记者 何东运(除署名外)
图:
越剧名家茅威涛
京剧名家于魁智
京剧名家李胜素
粤剧名家陈小汉
李佩红
李佩红:女,国家一级演员、当代中国程派****,第二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第十八届上海戏剧“白玉兰奖”得主,首批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实验二小集团特聘教授。现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
中文名:李佩红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964年
职业:京剧演员
毕业院校:天津戏曲学校
代表作品:《锁麟囊》《春闺梦》《文姬归汉》
主要成就: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
第1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职务: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
艺术经历
李佩红,生于1964年,1981年毕业于天津戏曲学校,工刀马、花衫。
1984年进入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先后求教于刘秀荣、马祥麟、李金鸿、冀韵兰、阎世善、崔荣英、陶汉祥、朱宝义、吴祥珍等名家。
1988年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为师,是一位优秀的青年刀马旦演员。
李佩红长久以来酷爱程(砚秋)派艺术,1992年受程派名家王吟秋老师亲授,主演了程派名剧《六月雪》,一举成功。
1995年正式拜王吟秋为师,立雪程门。在老师的悉心指教、严格训练下,加之她刻苦勤奋、潜心钻研、虚心求教,使其对程派名作《锁麟囊》、《朱痕记》、《六月雪》、《武家坡》等剧的艺术真谛,均能领悟、掌握。
2008年又拜李世济为师。
她还曾就读于第二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
2017年起担任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院长。
获奖情况
1984年以《刘金定》获天津市新剧目会演优秀表演奖;
1988年以《凤吉公主》获全国京剧新剧目会演优秀青年表演奖;
1991年获全国京剧中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获最佳表演奖。
1999年,《戏剧**报·梨园周刊》主办“评说五小程旦”活动。李海燕、张火丁、迟小秋、李佩红、刘桂娟荣获“五小程旦”称号。
2001年荣获第1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08年荣获第1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代表剧目
《文姬归汉》《锁麟囊》、《荒山泪》、《六月雪》、《红鬃烈马》、《春闺梦》、《三娘教子》、《龙凤呈祥》、《贺后骂殿》、《朱痕记》、《梅妃》、《玉堂春》《英台抗婚》等。
创新剧目程派—《穆桂英挂帅》、《墙头马上》
新概念**《春闺梦》
央视首部京剧4集电视剧《锁麟囊》
艺术特色
李佩泓基本功扎实,戏路宽广,文武兼能,扮相凝重大方,饰演巾帼英雄,颇有大将风度,为常人所不及。她的演唱特点是在严格规范的程派韵味中,充分体现人物的内心情景,既有程派含蓄低回、幽咽委婉、深沉跌宕的情韵,又不单纯追求音色的形似,而是以情带腔、以腔抒情,力求从探索人物的性格、心理、情绪的深层底蕴上,来体现程派演唱艺术的精髓。因此,原工刀马、花衫的李佩泓,是一位文武兼备、不可多得的好演员。
人物故事
艺惊申城
2002年10月5日晚《锁麟囊》一剧,李佩红出色的唱念,贴合人物命运发展轨迹的不同扮相,表演上将分寸感和技艺展示合理配合的功力等方面都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朱楼”、“大团圆”几场中的演唱、水袖功夫展示出了她在程派艺术方面日益成熟、老到的本事。10月6日下午的悲剧《荒山泪》也是李佩红得程派名家王吟秋手把手亲授的戏,表演这样高潮不多而重在舞台上下内心沟通的戏,更容易使演员有吃力不讨好之感。李佩红在剧中的发挥则是不断令观众眼前一亮,即便一个小小的叫板起唱念白或者一个不起眼的身段,也会引来观众十分热烈的掌声。至于剧中的几段著名唱段,更是博得行家和观众的盛赞。上海名丑孙正阳(在《智取威虎山》中饰演过栾平)的加盟助演,也令李佩红的戏增色不少。
程砚秋之子程永江、上海越剧名家袁雪芬等观看演出后,对李佩红在程派剧目方面所下深功和多年来的不断提高给予了充分肯定。
艺多不压身
2008年2月23日14:00,程派著名演员,五小程旦之一的李佩红女士将于天津中华剧院演出程派名剧《文姬归汉》,并于戏后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拜在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门下,谱写梨园佳话。
此前,李佩红是程派名家王吟秋先生的徒弟,后又拜李世济先生为师。对此,李佩红解释说:“许多前辈名家都曾向多位老师求艺,重视吸收多方面的艺术营养,程派艺术博大精深,我以前和王先生学习了很多程派艺术,但是艺多不压身,这次拜师也是为了丰富我的艺术特点,更好地传承程派艺术。我一定要认真学习李世济老师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富有强烈感染力的演唱艺术,提高自己塑造人物的能力和表演水平,以求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不辜负老师和广大观众的期望。”
作为一位允文允武的程派著名青衣,李佩红不仅是中国戏曲学院第二届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的研究生,还曾荣获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和中国戏剧“梅花奖”等重要奖项。原本可以自己带徒的她,却在艺术生涯的关键时候选择了拜师继续学艺。她说:“我深刻地体会到,京剧艺术真的是博大精深,一个演员必须用一生的时间去不断学习。也有朋友劝我,希望我休息一下,但是学无止境,我必须继承老师们对京剧事业的执著,才能奉献出最好的艺术。作为戏曲演员,我们站在前辈艺术家的肩膀上,理应看得更远,对演传统戏思考得更深:怎样演才能让老戏不老,怎样通过再雕琢让老戏重新焕发出经典艺术的光芒,怎样用以情带腔、以腔抒情的程派演唱艺术来吸引当今的观众”
啃下“硬骨头”
《文姬归汉》是程砚秋先生鼎盛时期量身定做的一出唱功戏。该剧难度很高,光连唱10多分钟的唱段就有6大段,是极为吃功夫的大文戏,历来是程派戏中的一块硬骨头。当年程砚秋先生一年只唱一场《文姬归汉》,而每唱此戏票价必加一倍,足见这出戏的难度之大。加上程先生版本中繁复的挥鞭等身段,要求表演者能唱能表,致使这块硬骨头20余年没有人啃,舞台难觅全本《文姬归汉》的踪影。
这次复排,李佩红有幸得到了82岁高龄的程派艺术家熊承旭老先生整整3年的悉心指导。新版《文姬归汉》选用了汪珍琦改编的剧本,吸收了唐在_创作的音乐,完整保留了程先生当年的表演风格和唱腔精华,还复排了当年程先生“整归鞭”一折,不坐车,而是用马鞭的表演形式,来突出才女蔡文姬归途思子心切。
早年工刀马旦的李佩红后师承王吟秋,这位程派大青衣透露,演出《文姬归汉》后,她还计划把《锁麟囊》《春闺梦》《三娘教子》《玉堂春》等12出程派名剧整理出来,去全国巡演。她说:“作为戏曲演员,我们站在前辈艺术家的肩膀上,理应看得更远,对演传统戏思考得更深:怎样演才能让老戏不老,怎样通过再雕琢让老戏重新焕发出经典艺术的光芒,怎样用以情带腔、以腔抒情的程派演唱艺术来吸引当今的观众”她介绍,在14日演唱的《贺后骂殿》中,她将突破以往程派青衣、言派老生合作的固有模式,与上海优秀杨派老生李军一起,进行一次新的演绎。
活动年表
1991年11月,农历辛未年:第二届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闭幕
由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市自治区电视台主办、中国戏剧家协会协办的第二届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闭幕。青年组:李佩红获得最佳表演奖
1995年5月4日,农历乙亥年四月初五日,晚:王吟秋收李佩红为徒
原工刀马旦的李佩红,在热心的学者吴小如和表演艺术家王金璐两位先生向王吟秋的推荐下,李佩红走进了向往已久的“程(程砚秋)门”。然而,王先生对一向舞枪弄棒的佩红能否静下心来研习内涵深沉的程派艺术是打了一个不小的问号的,可这位生性倔犟的学生,硬是横下一条心,非要学出个样儿来不可。一出《六月雪》教下来,王吟秋先生看到了李佩红的决心与毅力,终于1995年5月4日晚,在天津欣然收了这个徒弟。
1999年2月15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三十日:吉祥九九——1999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演出节目《中华神韵》(作词魏子晨,作曲姚明,编舞林阳,演员袁慧琴、胡璇、李佩红、张晶、李海燕、杜鹏、张克、朱强、杨赤、陈俊杰;演出单位中国戏曲学院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修班、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团、吉林省华甸市歌舞团
1999年10月5日,农历己卯年八月廿六日:庆祝国庆五十周年人民剧场戏曲演出第四天演出剧目:《锁麟囊》(李海燕,李佩红,张火丁,李世济)
2000年2月4日,农历己卯年十二月廿九日:盛世龙腾——2000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表演节目:京剧《程韵风流》之《英台抗婚》(李佩红)
2001年,农历辛巳年: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李佩红获奖。
2001年1月1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初七日:首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第九天演出:李佩红(《锁麟囊》饰薛湘灵)
2001年1月9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十五日:首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闭幕式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举办首届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闭幕式在长安戏院举行,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副部长潘震宙、中宣部文艺局局长李牧、文化部艺术司司长冯远以及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评委出席了闭幕式并向获奖演员颁奖。李佩红(天津青年京剧团)获得一等奖。
2001年1月23日,农历庚辰年十二月廿九日:2001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演出节目:京剧歌舞《百年菊圃放眼量》(杜镇杰、董圆圆、李佩红、朱强)
2002年2月11日,农历辛巳年十二月三十日:2002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演出节目:京剧流派联唱“国粹流金”《锁麟囊》选段(李海燕、李佩红)
2002年3月16日,农历壬午年二月初三日,19时:“电力之春”首都大学生专场公益性京剧演出第二场
为了增进首都在校大学生对电力行业的接触和认识,以及加强对京剧知识的了解,北京供电局工会在国安剧场举办“电力之春”首都大学生专场公益性京剧演出,本活动由刘卫方、张景山、王鑫策划,北京供电局工会主办,北京华纳电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天津京剧院、北京大学生票社参加演出。在校大学生观众凭学生证可直接入场观看演出。本日为折子戏及京剧清唱。特邀中国京剧院演员谭晓令于演出前做京剧知识讲座。
演出剧目名角清唱:叶少兰、阎桂祥、谭孝曾、朱宝光、康万生、温如华、邓敏、李佩红、张萍、于兰
2002年12月22日,农历壬午年十一月十九日,10时:袁世海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1000多名痴心戏迷冒雪来为袁先生送行。
梅葆玖、张春华、李世济、于魁智、李佩红以及老先生的爱徒杨光、杨赤等梨园名家参加了袁老的追悼会。梅葆玖先生悲恸地说:“老先生的身体一向不错,他的离去是中国戏曲界的巨大损失。”李世济也认为袁先生的辞世使京剧界内痛失巨擘。于魁智伤心地说:“晚上我要演袁先生的经典剧目《野猪林》,作为这出戏的艺术总顾问,袁先生原定是要去看的,可他老人家离我们而去了。晚上我要将最好的演出献给袁老的在天之灵。”
10时,当遗体告别仪式开始后,场外已经聚集了1000多热爱袁老舞台艺术的痴心戏迷。他们胸戴白花,从袁老身边经过。人们尽可能地放慢自己的脚步,希望可以再多看一眼这位梨园泰斗。袁老的爱徒杨光跪倒在恩师面前,哭得痛不欲生。11时,渴望再见袁老一面的戏迷还不断涌来,遗体告别厅内外全是悲伤的哭声。
2003年1月4日,农历壬午年十二月初二日,19时30分:长安大戏院2003年1月4日演出演出剧目《红鬃烈马》(宋小川,邓敏,张克,李佩红,谭孝曾,王蓉蓉,管波,翟墨,李名,韩巨明)
2003年1月5日,农历壬午年十二月初三日,19时30分:长安大戏院2003年1月5日演出演出剧目《锁麟囊》(李海燕,李佩红,张火丁,刘桂娟,迟小秋,马帅)
2003年1月31日,农历壬午年十二月廿九日:2003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演出节目:戏歌《吉祥满人间》(李佩红)
2004年1月21日,农历癸未年十二月三十日:2004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演出节目:尾声《戏魂》:尚长荣、关栋天、刘桂娟、李佩红
2006年9月16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四日:中华剧院开张能容纳千名观众的中华剧院在天津落成,以上演京剧为主。剧场实际面积7509平方米,有1006个坐席。此外,还配有包括排练场地的综合楼以及招待所。剧院还有22亩的园林,亭台花木,错落其间。
在落成仪式上,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上演了京剧《龙凤呈祥》,特邀谭元寿、叶少兰、谭孝曾加盟演出,青年团演员有张克、孟广禄、王立军、李佩红、石晓亮、孙丽英、康健、杨光等。
2006年11月11日,农历丙戌年九月廿一日:2006年“百花芬芳——京剧名家演唱周”第一场
“百花芬芳——京剧名家演唱周”举行。第一场为旦角名家专场一,演员有(按姓氏笔画):丁晓君、刁丽、于兰、王艳、王玉兰、王蓉蓉、史依弘、孙萍、张晶、李佩红、侯丹梅、耿巧云、董圆圆。
2007年5月22日,农历丁亥年四月初六日,晚:天津举行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大型公益性京剧晚会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之际,为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回报社会,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文化艺术成果,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联合主办的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天津京剧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回报社会大型公益性京剧晚会在中国大戏院举行。李佩红演出《文姬归汉》
2007年7月13日,农历丁亥年五月廿九日: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7月13日演出逸夫舞台本日演出京剧,由阔别舞台3年的李佩红演出《文姬归汉》。
2007年12月16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初七日:第三届中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闭幕,本日举行颁奖晚会。专业演员与票友合作(彩唱)表演节目《锁麟囊》(李佩红(天津青年京剧团),四位票友刘欣然、杜鹃、朱雅莉、李禾子)
2008年4月10日晚,第1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晚会在上海戏剧学院剧场落下帷幕。李佩红荣获第十八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