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细菌有哪些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其结构分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是细胞不变部分,每个细胞都有,如细胞壁、膜、核
特殊结构是细胞可变部分,不是每个都有,如鞭毛、荚膜、芽孢
1、细胞壁 cell wall:位于细胞表面,较坚硬,略具弹性结构
功能:1)维持细胞外形;2)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和渗透压危害;3)鞭毛运动支点;4)正常细胞分裂必需;5)一定的屏障作用;6)噬菌体受 点所在另外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有关
2、细胞膜 cell membrane
在细胞壁与细胞质之间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膜厚7-8nm
化学组成:蛋白和磷脂,蛋白含量高达75%,种类也多膜不含甾醇类
功能:1)高度选择透性膜,物质运输:2)渗透屏障,维持正常渗透压;3)重要代谢活动中心;4)与壁、荚膜合成有关;5)鞭毛着生点,供运动能量
3、间体 mesosome(中质体)
细胞膜内陷形成
功能:1)拟线粒体,呼吸酶系发达
2)与壁合成,核分裂,芽孢形成有关
4、细胞核 nuclear body
核质体
原核无明显核,一反差弱的核区
特点:无核膜、核仁、固定形态,结构简单,细胞分裂前核分裂一般单倍体
成分:DNA:环状双链,超线圈结构,负电荷被镁离子、有机碱(精胺、腐胺)所中和
与真核区别:
5、核糖体 ribosome RS
核糖 白的颗粒状结构,RNA+蛋白
原核:游离态、多聚核糖体,70S
真核:游离态、结合内质网上,70、80S
多聚核糖体:一条mRNA与一定数目的单个RS结合而成
功能:
6、细胞质及内含物
是无色透明胶状物,原核与真核不同
主要成分:水、蛋白、核酸、脂类及少量糖和无机盐富含核糖核酸
不同细菌细胞内,含不同内含物,是细胞的贮藏物质或代谢产物
(二)特殊结构
1、荚膜 capsule:某些细菌细胞壁外面覆盖着一层疏松透明粘性物质厚度不同,名称不同
折光率低,负染法观察
成分:90%以上为水,余为多糖(肽)
功能:1)抵抗干燥;2)加强致病力,免受吞噬;3)堆积某些代谢废物;4)贮存物
2、鞭毛和菌毛
鞭毛flagellum:某些细菌表面一种纤细呈波状的丝状物,是细菌运动器官
直径20-25nm,长超过菌体若干倍电镜或特殊染色法观察,悬滴法观察运动
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结构:G+与G-区别;原核与真核区别
鞭毛着生位置与数目,可作为分类依据
鞭毛着生状态决定运动特点
趋性运动:栓菌实验
菌毛fimbria (pilus ):许多G-尤其是肠道菌,表面有比鞭毛更细,数目多,短直硬的丝状体
直径7-10nm ,长2-3um
性菌毛(F菌毛)
3、芽孢 spore, endospore
某些菌生长一定阶段,于营养细胞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是对不良有抗性的休眠体
每一细胞仅形成一个芽孢,所以其没有繁殖功能
形成芽孢属于细胞分化(形态发生)
Bacillus, clostridium, Spirillum, Vibrio, Sarcina
结构组成特点:含水量低(平均40%),壁致密,芽孢肽聚糖和吡啶-2,6-二羧酸钙(DPA-Ca )
芽孢有极强的抗热、辐射、化学药物和静水压的能力,休眠力惊人
芽孢结构、形成、萌发
伴孢晶体
孢囊 cyst,等等>>
问题二:在细菌的结构中,哪些结构是所有细菌都有的,哪些结构是有些细菌有、有些细菌没有的 解:有的细菌外面有荚膜,较厚,有保护作用,有的还有鞭毛,可以摆动,有鞭毛的细菌可以运动.因此细菌的特殊结构是荚膜、鞭毛.如图:①鞭毛,②细胞质,③DNA,④细胞膜,⑤细胞质,⑥荚膜.故答案为: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只有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面荚膜、鞭毛.
问题三:细菌细胞有那些基本结构?各有什么功能? 细菌的细胞结构 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 间体、核糖体、气泡和储藏物。 特殊结构包括: 荚膜、鞭毛、纤毛、芽孢。
功能:(1) 细胞壁:保护细菌细胞,维持细胞外形、渗透压。屏障保护:阻挡大分子物质。为细胞生长分裂、运动、鞭毛着生必须。与菌体抗原性、致病性有关与对抗生素等敏感性有关。 (2) 细胞质膜:渗透屏障:维持着细胞内正常的渗透压。物质运输。 参与膜脂、细胞壁各种组分以及糖被等的生物合成。参与产能代谢,在细菌中电子传递链和ATP 合成酶均位于细胞膜。分泌细胞壁和糖被的成分、胞外蛋白以及胞外酶。参与 DNA 复制与子细胞的分离。提供鞭毛的着生位点。 (3) 细胞质内含核糖体、贮藏性颗粒、载色体、质粒、气泡等。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贮藏性颗粒是贮藏营养物质为细菌在营养贫乏时所用 兰藻和光合细菌等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兰藻的类囊体是分布在细胞内,特别是分散在细胞的周边部位。光合细菌的光合作用是在含有光合色素的细胞内膜进行的。这种内膜呈小泡状或扁囊状,分布于细胞周围,称为载色体。 在质粒可作为目的基因载体、遗传物质尤为重要。 气泡具有调节细胞比重而使细胞漂浮在水中的功能。 (4)核区含极大部分物质。 (5)鞭毛具有推动细菌运动的功能。 (6)菌毛:促进细胞的粘附。促使某些细菌缠集在一起而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以获取充分的氧气。是许多革兰氏阴性菌的抗原――菌毛抗原。 (7)糖被:保护作用:保护菌体抵抗干燥,免受杀菌物质伤害、抗吞噬。贮藏作用:贮藏营养物质,作为营养吸收一些阳离子。与细菌的致病力、抗原性有关。堆积细胞排除的废物。信息识别作用。 (8)芽孢具有抗逆性和休眠能力。
问题四: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各有何作用 基本结构是细胞不变部分,每个细胞都有,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
特殊结构是细胞可变部分,不是每个都有,如荚膜、鞭毛、芽孢。
特殊结构的作用:
1、荚膜:1)抵抗干燥;2)加强致病力,免受吞噬;3)堆积某些代谢废物;4)贮存物。
2、鞭毛和菌毛:细菌运动器官。
3、芽孢:极强的抗热、辐射、化学药物和静水压的能力。
问题五:细菌的哪些结构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简单地说,就是细菌的毒力(侵袭力、毒素)、细菌的数量、侵入的部位 如果要详细说,那得花很大篇幅,您有兴趣就看看吧: 细菌能引起疾病的性质,称为致病性或病原性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与其毒力强弱、进入机体的数量,以及是否是侵入机体的适当门户和部位有密切的关系 (一)细菌的毒力是指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构成毒力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1侵袭力:侵袭力是指病原菌(包括条件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能力,侵入机体,在体内生长繁殖、蔓延扩散的能力主要包括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类 (1)菌体表面结构:主要包括荚膜及其他表面物质荚膜具有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有些细菌表面有类似荚膜的物质(比荚膜要薄),如微荚膜、Vi抗原、K抗原等,都具有抗吞噬、抵抗抗体和补体的作用 (2)菌毛:多种革兰阴性菌具有菌毛,通过其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而粘附定居在黏膜表面,有助于细菌侵入 (3)侵袭性酶:是某些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与致病性有关的胞外酶,分泌到菌体周围,可协助细菌抗吞噬或有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 主要的侵袭性酶有: 1)血浆凝固酶:其作用是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使血浆发生凝固凝固物沉积在菌体表面或病灶周围,保护细菌不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杀灭 2)透明质酸酶:又称扩散因子,其可分解结缔组织中起粘合作用的透明质酸,使细胞间隙扩大,通透性增加,因而有利于细菌及其毒素向周围及深层扩散 3)链激酶:又称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能激活血浆溶纤维蛋白酶原为纤维蛋白酶,从而使纤维蛋白凝块溶解,使细菌易于扩散 4)胶原酶:是一种蛋白分解酶,可分解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蛋白,促使细菌在组织间扩散 5)脱氧核糖核酸酶:能水解组织细胞坏死时释放的DNA,使粘稠的脓汁变稀,有利于细菌扩散 6)其他可溶性物质:杀白细胞素,能杀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溶血素,能溶解细胞膜,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神经细胞等多种细胞均有细胞毒作用 2毒素:细菌的毒素是病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按其来源、化学性质和毒性作用等不同,可分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还有一些细菌释放的蛋白和酶也有类似毒素的作用 (1)外毒素是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外毒素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但少数革兰阴性菌也能产生外毒素的毒性较强,大多为多肽,不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对组织细胞有高度选择性,并能引起特殊的病变和症状外毒素的化学性质为蛋白质,不耐热、易被热(56℃~60℃,20min~2h)破坏,性质不稳定,易被酸和消化酶灭活外毒素具有特异的组织亲和性,选择性作用于靶组织,而引起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外毒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在03%~04%甲醛液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可使其脱毒,而仍保留外毒素的免疫原性,称类毒素类毒素可 机体产生具有中和外毒素作用的抗毒素 (2)内毒素是许多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成分(脂多糖),只有当细菌死亡、破裂、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裂解细菌才释放出来 各种细菌内毒素成分基本相同,是由脂质A、非特异核心多糖和菌体特异性多糖(O特异性多糖)三部分组成脂质A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 内毒素的性质稳定、耐热,需加热160℃经2~4h,或用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加温煮沸30min才灭活内毒素抗原性弱,不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内毒素LPS能 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产生IL-1、IL-6、TNF-α>>
细胞壁 厚度因细菌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纳米。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构成双糖单元,以β(1-4)糖苷键连接成大分子。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有四肽侧链,相邻聚糖纤维之间的短肽通过肽桥(革兰氏阳性菌)或肽键(革兰氏阴性菌)桥接起来,形成了肽聚糖片层,像胶合板一样,粘合成多层。
肽聚糖中的多糖链在各物种中都一样,而横向短肽链却有物种间的差异。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纳米,有15-50层肽聚糖片层,每层厚1纳米,含20-40%的磷壁酸(teichoic acid),有的还含有少量蛋白质。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纳米,仅2-3层肽聚糖,其他成分较为复杂,由外向内依次为脂多糖、细菌外膜和脂蛋白。此外,外膜与细胞之间还有间隙。
肽聚糖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有抑菌或杀菌作用。如溶菌酶是N-乙酰胞壁酸酶,青霉素抑制转肽酶的活性和肽桥的形成。
细菌细胞壁的功能包括:保持细胞外形;抑制机械和渗透损伤(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能耐受20kg/c㎡的压力);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侵入宿主);防止大分子入侵;协助细胞运动和分裂。
脱壁的细胞称为细菌原生质体(bacterial protoplast)或球状体(spheroplast),因脱壁不完全,脱壁后的细菌原生质体,生存和活动能力大大降低。 细菌和其它原核生物一样,没有核膜,DNA集中在细胞质中的低电子密度区,称核区或核质体(nuclear body)。细菌一般具有1-4个核质体,多的可达20余个。核质体是环状的双链DNA分子,所含的遗传信息量可编码2000-3000种蛋白质,空间构建十分精简,没有内含子。由于没有核膜,因此DNA的复制、RNA的转录与蛋白的质合成可同时进行,而不像真核细胞那样在生化反应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严格分隔开来的。
每个细菌细胞约含5000-50000个核糖体,部分附着在细胞膜内侧,大部分游离于细胞质中。细菌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由大亚单位(50S)与小亚单位(30S)组成,大亚单位含有23SrRNA与30多种蛋白质,小亚单位含有16SrRNA与20多种蛋白质。30S的小亚单位对四环素与链霉素很敏感,50S的大亚单位对红霉素与氯霉素很敏感。
细菌核区DNA以外的,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称为质粒(plasmid)。质粒是裸露的环状双链DNA分子,所含遗传信息量为2-200个基因,能进行自我复制,有时能整合到核DNA中去。质粒DNA在遗传工程研究中很重要,常用作基因重组与基因转移的载体。
胞质颗粒是细胞质中的颗粒,起暂时贮存营养物质的作用,包括多糖、脂类、多磷酸盐等。 许多细菌的最外表还覆盖着一层多糖类物质,其中边界明显的称为荚膜,如肺炎球菌,边界不明显的称为粘液层(slime layer),如葡萄球菌。荚膜对细菌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细菌不仅可利用荚膜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不受白细胞吞噬;而且能有选择地粘附到特定细胞的表面上,表现出对靶细胞的专一攻击能力。例如,伤寒沙门杆菌能专一性地侵犯肠道淋巴组织。细菌荚膜的纤丝还能把细菌分泌的消化酶贮存起来,以备攻击靶细胞之需。
鞭毛是某些细菌的运动器官,由一种称为鞭毛蛋白(flagellin)的弹性蛋白构成,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生物的鞭毛。细菌可以通过调整鞭毛旋转的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来改变运动状态。
菌毛是菌体表面极其细的蛋白纤维,须用电镜观察,特点是:细、短、直、硬、多。菌毛与细菌运动无关,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前者与细菌吸附和侵染宿主有关,后者为中空管子,与传递遗传物质有关。
原核生物(Prokaryotes)是由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包括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原核生物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核质与细胞质之间无核膜因而无成形的细胞核;
②遗传物质是一条不与组蛋白结合的环状双螺旋脱氧核糖核酸(DNA)丝,不构成染色体(有的原核生物在其主基因组外还有更小的能进出细胞的质粒DNA);
③以简单二分裂方式繁殖,无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④没有性行为,有的种类有时有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将部分基因组从一个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细胞的准性行为(见细菌接合);
⑤没有由肌球、肌动蛋白构成的微纤维系统,故细胞质不能流动,也没有形成伪足、吞噬作用等现象;
⑥鞭毛并非由微管构成,更无“9+2”的结构,仅由几条螺旋或平行的蛋白质丝构成;
⑦细胞质内仅有核糖体而没有线粒体、高尔基器、内质网、溶酶体、液泡和质体(植物)、中心粒(低等植物和动物)等细胞器;
⑧细胞内的单位膜系统除蓝细菌另有类囊体外一般都由细胞膜内褶而成,其中有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链(蓝细菌在类囊体内进行光合作用,其他光合细菌在细胞膜内褶的膜系统上进行光合作用;化能营养细菌则在细胞膜系统上进行能量代谢);
⑨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核糖体散在于细胞质内,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
⑩大部分原核生物有成分和结构独特的细胞壁等等总之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要比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简单得多
70年代分子生物学的资料表明:产甲烷细菌、极端嗜盐细菌、极端耐酸耐热的硫化叶菌和嗜热菌质体等的16S rRNA核苷酸序列,既不同于一般细菌,也不同于真核生物此外,这些生物的细胞膜结构、细胞壁结构、辅酶、代谢途径、tRNA和rRNA的翻译机制均与一般细菌不同因而有人主张将上述的生物划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外的“第三生物界”或古细菌界
与真核生物的种类相比,已发现的原核生物种类虽不甚多,但其生态分布却极其广泛,生理性能也极其庞杂有的种类能在饱和的盐溶液中生活;有的却能在蒸馏水中生存;有的能在0℃下繁殖;有的却以70℃为最适温度;有的是完全的无机化能营养菌,以二氧化碳为唯一碳源;有的却只能在活细胞内生存在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中,有的放氧,有的不放氧;有的能在pH为10以上的环境中生存,有的只能在pH为1左右的环境中生活;有的只能在充足供应氧气的环境中生存,而另外一些细菌却对氧的毒害作用极其敏感有的可利用无机态氮,有的却需要有机氮才能生长;还有的能利用分子态氮作为唯一的氮源等
不是
核质(nuclear material):由单一密闭环状DNA分子反复回旋卷曲盘绕组成的松散网状结构
集中于细胞质的某一区域无核膜、核仁和有丝分裂器是细菌的遗传物质
核膜内充满着粘滞住较大的液胶体,称为核液核仁和染色质就是分布在核液中,他充斥于代谢核内和染色体、核仁周围空间的不被染色或仅嗜酸性染料的液体或胶体状的基质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在这种基质里还有形状规则的小颗粒和细纤维状的结构它的主要成分是聚合度较低的蛋白质其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RNA、以及多种酶
DNA或者RNA啊
拟核(nucleoid)
细菌细胞具有原始的核,没有核膜,更没有核仁,结构简单,为了与真核细胞中典型的细胞核有所区别,称为核区、拟核(nucleoid)或原始核(primitive form nucleus),亦称细菌染色体
大肠杆菌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小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该小体称为拟核大肠杆菌体长1~2μm,其DNA长度为1100μm,等于菌体的1000倍由于高度折叠,拟核只占菌体的很小一部分它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一个透明的,不易着色的纤维状区域,用特异性的富尔根(Fulegen)染色法着染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它呈球状、棒状、哑铃状
拟核携带者细菌全部遗传信息,它的功能是决定遗传性状和传递遗传信息,是重要的遗传物质
原核细胞没有像真核细胞那样的细胞核,而是在细胞内的一个区域内有丝状的DNA分子,但是没有核被膜包围这个区域这里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相当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的功能,因此叫做拟核原核细胞内的DNA分子上,不含蛋白质成分,所以它没有真核细胞所具有的染色体
《遗传学名词》第二版对“拟核”的释义:
又称“类核”原核生物、线粒体、叶绿体及病毒中,遗传物质所在的区域无真正细胞核的结构(即没有核膜,也不存在核仁,裸露的DNA或RNA)称为拟核
经典拟核生物:
蓝藻
核质就是核基质,是指细胞核内除核膜,核纤层,染色质,核仁,核孔复合体以外的纤维蛋白成分为主的纤维网架结构。
染色质就是就是染色质,
估计你是中学生,核质你也不用非常清楚,你就简单地看成核质包围着染色质。
细菌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
细菌一般是单细胞,细胞结构简单,缺乏细胞核、细胞骨架以及膜状胞器。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生物学家把这种生物归入“裂殖菌类”。细菌细胞的细胞壁非常像普通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但没有叶绿素。
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细菌一般是单细胞,细胞结构简单,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荚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 缺乏细胞核、细胞骨架以及膜状胞器,例如粒线体和叶绿体。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大小在05~5μm之间。
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与其他生物共生。人体是大量细菌的栖息地;可以在皮肤表面、肠道、口腔、鼻子和其他身体部位找到。据估计,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菌细胞总数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十倍。此外,也有部分种类分布在极端的环境中。
你好,
核仁的化学组成是不恒定的,是依细胞的类型和生理状态而异的。但一般来讲,核仁都含有三种主要成分:DNA、RNA和蛋白质。
核仁的显微结构是匀质的球体,其中含有液泡和各种内含物。它的亚显微结构主要分两个区城,即颗粒区和纤丝区。颗粒区位于核仁边缘,其中含有直径为15~20纳米的颗粒,它是细胞质核糖体的前体,纤丝区中含有直径为10纳米的纤丝,由核糖核蛋白组成,为颗粒区的前体,这些纤丝包埋在无定形的蛋白质中。在颗粒区和纤丝区中可找到染色质。核仁周围没有膜的包围。
但核仁的功能却是相同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