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事,倒得闲一品87红楼的服化。 这是我早想做的事,可真动笔时,却发现烟海浩瀚,不知该从何处着笔。 便先从黛钗二女开始,带读者浅浅领略一二罢。
此剧的造型师,是我一直很喜欢的,有着“天下第一梳”的杨树云老师。
因为87红楼汇集了曹禺、沈从文、王昆仑、周汝昌等大师。再加上央视筹拍,关注度极高,所以它对于造型师的考验与要求,也就更大、更细致。
在87红楼角色妆发上,杨树云老师大胆的弃用了假发包,提出用演员真实的头发,梳理发髻。
剧中,林黛玉的多个发髻,就全是演员真发梳成:
杨老师还参考了多种古代发式的梳法,并亲自手绘了设计手稿图。
杨树云设计林黛玉发型手稿,与演员定妆照的对比:
杨树云设计薛宝钗发型手稿,与演员定妆照对比:
( 截图出自杨老师在《妆点红楼梦》中的采访,大家有兴趣也可以看看这个视频~ 有众多87红楼的幕后英雄,都分享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b站就有片源可以看:av7250143 )
在演员妆容上,杨老师在节目中谈到:
在多个红楼人物中,他在林黛玉身上下的功夫最多。对于林黛玉的眉眼,曹雪芹原著中曾描述:
“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
这虽是描写,实则抽象。
杨老师翻遍群书,从唐代的十眉图,到《西京杂记》等古籍,都没有找到“ 罥烟 ”二字的任何注解和描述。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一首诗曹雪芹好友郭敏的一首诗:“遥看丝丝罥烟柳”。
卷而不舒的柳叶
— — 终于找到了具体意象!
杨老师说:
想一想,杨老师通过早春的淡柳,而寻摸出了黛玉的眉。
这个故典倒也是很雅很美的。
决定给黛玉做一个走势向下八字眉的杨老师,却碰到了一点小小的阻碍:
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起初听到,说:
但杨树云给她详细讲了一遍自己的构思,晓旭就同意了。
妆成之后,陈晓旭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泪便下来了,说:
至于服装方面,87红楼梦的服装设计,由史延芹老师担任。
她曾经负责过《聊斋》《神探狄仁杰》等多部佳作的服饰,在87红楼中,她结合了汉服与戏服的长处,造型设计古色古风又有浪漫色彩。
但由于红楼人物众多,服装上千。
这里篇幅有限,就先来细数下黛钗的精致服饰。
87剧组的服装,都是先精心设计图稿,再进行制作。
像黛玉出场的这套雪青色半臂,下摆绣着几朵绿萼梅,十分精细。
注意里面白色中衣上的暗花,是竹叶纹。正符合黛玉“潇湘妃子”的设定。
白色斗篷,紫色无袖的上儒,白色的下裙系的很紧,衬出纤腰一把。
林黛玉弱不胜衣,故在她的服装面料上,多采用薄棉、纱绢、丝绡等轻薄面料:
注意领口的刺绣:
斗篷上的梅花刺绣,
更显出她清逸的气质:
这一套白色褙子,
是林黛玉定妆照之一:
87剧组定妆照的妆容,都比剧中画的更浓些,修眉秀目,盈盈小口,宛如画中仕女。
注意对襟领上精致的竹叶梅花的刺绣:
个人最喜欢的一身白色印花褙子!
这套的中衣很特别,也不知道大家看得清么?是一件圆领,剧中黛玉的交领服装比较多。
这一身出现在《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一集中:
黛玉里面这身撒花褙子,和宝玉的田园山水图案圆领袍,看上去宛如一套情侣装!
这集是红楼中我印象很深的一集!
黛玉充分发挥了林怼怼的嘴炮功力~
明明是暗中怼人,可俏皮话说的 “一句是一句” 而且当薛姨妈问起,她还能够自圆其说,圆的一点不漏。
厉害了我的玉!
这套其实是黛玉的病中的一身睡衣,但我个人非常的喜欢!
软纱的质地,月白+土黄的色彩搭配,夏天穿看着很是清爽。
真有种想求出个周边的冲动啊~
美人病卧:
这身褙子,是原著《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一章里:
87红楼的一个遗憾,就是关于大观园诗社的片段,拍摄的比较少。
对于黛玉的诗才,展现的也不够完全。
湖蓝+月白的搭配真是好看死了,虽然穿的是冬衣,袖口有风毛,但陈晓旭本人很瘦,所以看起来并不臃肿,显得既家常又脱俗,个人十分喜欢。
这一身鹅**圆领袍,是林妹妹所有服饰中最为华丽的一套:
主要出现在“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和“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两集中。
因是节日,格外隆重富丽。
又因是黛玉,华丽也须不落俗套。
所以服装师在袖口、领口特别设计了梅花竹叶纹样,别有心思。
这一身粉色褙子,在剧中分量很重:
像共读西厢、黛玉第一次葬花、两场重头戏都是这一身。
留意黛玉马面裙上精致的桃花刺绣:
这一身杏**圆领袍,
出现在剧情末尾处:
此时黛玉病势已顽,沉疴难治。
而服装上的花样,却繁盛艳丽,与孱弱枯黄的她,形成鲜明对比。
黛玉生于花朝,一生爱花惜花葬花,自己却于鲜媚之时夭亡。
服装师将这件衣服用在此处,未尝不是一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的叹息罢。
这一身,是宝黛钗会首荣国府的一套。也是宝姐姐的出场:
它去掉斗篷是这样的:
里面是一身**圆领袍,领口袖口下摆都绣上精致的牡丹花纹,暗衬原著中《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章中,宝钗抽到的“花中之王”“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花笺。
红楼原著中宝钗是个“不爱花儿粉儿”的“雪洞姑娘”,所以服装设计也比较简单。像这身粉色交领长袄,简单至极,只有浅浅的圆点暗纹:
宝钗诗云:“淡极始知花更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整体的发饰也比较少,正是“通身无有一件富丽闲妆”的宝姐姐。
这身鹅黄薄衫我非常喜欢!
只可惜没有大图:
它出现在刘姥姥逛大观园一集中,可以说是宝钗剧中最出挑的一身衣服了。
肉粉色交领金线袄子:
嫁衣:
87红楼我最欣赏的一点,是由红学专家们废掉高鹗续书中的结局。
在剧中,宝玉和宝钗在成亲时,恍惚一瞬,错将宝钗看作了已逝的林妹妹。
所以我们也有幸见到黛玉的新嫁娘装:
剧组为宝、黛二人安排的嫁衣,是一样的。但造型师依然细心的将黛玉额前垂珠,设计为五颗。而宝钗是三颗,整只点翠凤钗也有不同。
因黛玉是官宦之女,宝钗是皇商之女,二者在身份上有一定差距。
可谓细致之极!
今次先到此吧,下回再带大家细品品“凤辣子”、“原应叹息”的服饰。
送上黛钗彩蛋:
这是结伴来卖萌的么?
我是90后,我个人觉得之所以楼主有这种感觉,是因为演员选的和原著描述出入过大。
比如说黛玉,黛玉的病态美、纤巧这一版的演员没有表现,不仅仅是说体形不纤细,而是特征不足。
小宝钗倒是古典优雅,偏偏又太瘦,似乎有意和黛玉进行扭曲过的反差。
而小宝玉和原著中描写的更是毫无相同点,“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显然不是新版小宝玉那种消瘦的脸型、细长的眉眼。
主角尚且如此,配角的分辨度也不能说有多好。
而且87版的印象实在是根深蒂固,我上高中的时候,87版是要求全校都看的,有了87版,新红就显得更加模糊了。
这只是我个人看法,未必客观。
其实在电视剧有很多的电视剧是经常会被人翻拍的,拍个一次不够,拍两次,两次不够还会拍个三次,比如说金庸的小说就是典型的代表,金庸的小说就经常会被翻拍好几遍,而今天我们要说的《红楼梦》其实也被翻拍过好几次,最近87版红楼梦罕见花絮照被曝光了,为什么网友会说林黛玉惊艳了整个世纪呢?
因为剧组非常的用心。不得不说87版的《红楼梦》剧组真的是非常的用心,当时那部剧为了拍摄可是花了很多的时间的。和其他电视剧的拍摄不一样,演员,资金和导演到位以后就可以拍摄了,87版的《红楼梦》在这些都到位以后还不可以立马拍摄,为了更好的拍出之前的感觉,红楼梦的演员还要真的在拍摄地住一段时间,去切实的感受人们的感情。在演员住下感受完人物的情感以后才可以在拍摄。所以87版的红楼梦剧组其实真的非常有心。
因为演员真的很好。其实87版的林黛玉无疑是最经典的一个,似乎再也不会有人比87版红楼梦的林黛玉更加的经典,要说到为什么自然是因为扮演林黛玉的演员是真的非常优秀,据说这位演员演完林黛玉以后有点走不出来,整个人都变得和林黛玉一样非常的忧愁感伤。
有人说林黛玉的伤感为日后她的自杀做了铺垫。
因为解读的好。现在的《红楼梦》大家知道的应该有3个版本,包括前段时间由小戏骨演的那个版本,但其实要说哪个版本解读的最好自然是87版的。
《红楼梦》双燕眉是探春。趣历史网显示:“87版红楼梦人物造型妆容是花了心思的,做到了既体现古韵又体现人物性格。比如探春的双燕眉,黛玉的秋波眉、秋水眉、蛾翅眉,长眉,王熙凤的新月眉、大丫鬟平儿的柳叶眉,袭人、晴雯的一字眉”。
现在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擅长仿妆的姑娘,小编曾经看过有女生去仿《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还有《我的女孩》里面的周幼琳。在网上有一个很厉害的仿妆达人朵朵,她发布了自己仿妆西游记中十位女妖的视频,收获网友百万点赞,很多网友都说,她模仿的实在是太像了。
九零后女孩仿妆西游记十大女妖,造型逼真非常相像我们都知道,八六版西游记里面的每一个人物的造型还有妆容,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是非常经典的,包括各种女妖也都非常惊艳,就像蜘蛛精,玉面狐狸,还有蝎子精,都是特别好看的角色。朵朵就通过各种化妆加上服装,去模仿了西游记里十位女妖,她发布的女妖仿妆视频,在网上的点击量已经破万,但其实她的团队,只有两个人,一个就是朵朵,另一个就是她的男朋友,朵朵就负责给买服装、给自己化妆,而她的男朋友就负责拍摄,加上剪视频。
仿妆不好做,想要还原几乎不可能其实,这种仿妆并不是很好做,小编在看过朵朵这十个女妖的装扮之后,感觉从质感上是与八六版西游记非常相像的。据说,朵朵为了拍摄出这种特别有复古质感的照片,还特意淘了一个老式摄像机,所以拍摄出来的照片在色调、风格上,都是与电视剧里面看到的效果很相像的,在朵朵仿妆的10位女妖里面,小编觉得最像的是蜘蛛精,稍微有一点不太像的是铁扇公主和玉面狐狸。
仿妆很难做,如果本人与角色不相像的话,那么可能怎么化也会有一点脱离角色,做仿妆的人,她也不可能一个人长得和谁都像,所以就只能通过一些服装和化妆去模仿,尽量与角色更加贴合。小编觉得朵朵还是非常有自己的想法的,她通过这样的一种仿妆的方式,去为我们还原一些经典角色,带我们重温八六版西游记,也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
铜钱头,鸡毛眉,刮大白,红眼妆
叶大师这边设计的是昆曲,聊斋,更有杨思敏版《金瓶梅》,张曼玉版《青蛇》等类的造型,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远闻巷外。满街之人个个都赞:好一出鬼戏,别人家断不能有此等魔幻红楼!
新红楼梦的造型,好象已经被下定论了——就是不合适!问题的焦点在于,简直是俩阿姨抢一小奶孩……见上图。虽然这宝玉是少年版而两位女主角是成年版,根本不会在剧中出现于同一画面(那干吗要拍这张定妆照,汗死),但已经可以看出造型中的关键问题:男子造型比女子要单薄。其实这是李少红导演的片子里一贯的毛病,只不过这毛病有时候无伤大雅,有时候却是后果很严重,观众很生气。
这是宝钗。难道化妆师不知道除了脸要刷白白之外,耳朵、脖子和手都要上粉吗?
这是黛玉。问题出来了,两人的气质差别在哪里?假如没有标明,会不会把两者颠倒一下也完全成立呢?对于艺术形象的塑造,铁律就是要个性鲜明,居然违反到黛钗不分,这也太颠覆观众的欣赏规则了。
再仔细看一下新造型的细节。从戏曲中采用造型元素我一点都不反对,但我强烈反对乱用,打破应有的平衡。宝玉的成熟感不够,发式单薄,装饰层次不足而显得力量欠缺,精致方面算合格,阳刚方面严重残缺。再说二位女主角发造型中最最不可容忍也是最最失败的地方是:居然在日常妆里用到舞台妆的贴片!
晕倒以后我还得爬起来说说为啥不能用:舞台妆里旦角使用的贴片是为了在浓重的妆容和闪烁翻覆的头饰间划分一个明确的界限,并修饰脸型。为了使这个界限更美观,就不象现实生活那样而是处理成一连串规则的椭圆形组成的波浪。如果把这个贴片从浓妆、水钻闪烁一大片的环境中抽离出来用在日常妆造型上,就是明显的失衡,这个过于规则的发际抢了大部分的注意力,而且显得十分僵硬。用戏曲中的旦角造型做个比较就明白了:
最后再回顾一下老版的造型吧:男是男,女是女,宝黛钗一望即知,均衡的美丽啊。不是不允许改变和发挥,只是,在改编大家都知道并有明确心理预期的作品时,是一定要斟酌又斟酌,如何出新实在是太微妙太需要功力的事。
简直是拿斧子削鼻尖上白垩那样精准的事!随便换个人就是削鼻子或砍脑袋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