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的解剖和结构
睾丸是两个微扁的椭圆体,表面光滑,前端游离,后面附有系膜,分别悬垂于两侧阴囊内,左侧睾丸较右侧略低。成年人的睾丸平均长约4-5厘米,宽25厘米,前后直径3厘米。重约105-14克。
睾丸表面有两层鞘膜,脏层鞘膜被盖睾丸表面,壁层鞘膜贴附于阴囊内侧壁。两层之间有一腔隙,称为鞘膜腔,内含少量液体,可以减少睾丸在阴囊内移动时的阻力。在脏层鞘膜之下,有一致密的纤维膜(即白膜)包围睾丸实质,白膜后上方(睾丸门)特别增厚,称为睾丸纵隔。由此分出许多纤维组织伸入睾丸实质内,将睾丸分成200多个小叶,睾丸小叶由曲细精管和间质细胞所组成,每个小叶可有3-4条迂回的睾丸曲细精管。这些曲细精管相互汇集而成一条直细精管,各小叶的直细精管再向后上侧会合而构成睾丸网,有睾丸发出10-15条睾丸输出小管,穿过白膜而进入附睾头。
睾丸的精子发生
曲细精管的上皮细胞是产生精子的基地,它由多层的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赛透力氏细胞)所组成。精子发生是指男性生殖细胞的演变,即从未分化的干细胞或精原细胞开始,经过多次有丝分裂并长大成为精母细胞,后者再行减数分裂成为精子细胞,最后形态变化形成精子。人类的精子发生过程很有规律,并伴有细胞变化的明显次序。从精原细胞发生成为精子的整个时期,称为生精周期,经测定人的生精周期为60天左右。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曲细精管中各级生精细胞,根据细胞结构、大小及位置的不同,可区分出各种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一般自基底膜向管腔按序可分为下列各级生精细胞:
1、精原细胞:是指出生后处于有丝分裂期的最原始的男性生殖细胞,通常直接贴附于曲细精管基底膜上。精原细胞分裂后,除发育为初级精母细胞外,仍有一部分处于未分化状态,即为干细胞。
2、初级精母细胞:位于精原细胞内层,细胞常见在分裂状态中。
3、次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第一次成熟分裂)后成为两个含有半数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结合与分配的异常都可以造成不育或畸形。据统计,1000个男孩中有3-5个可能有染色体异常。次级精母细胞立即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成为两个精细胞。精母细胞成熟分裂中,正常情况下,也有一部分细胞退化,故实际产生的精细胞数目小于理论值。
4、精细胞:是指处于变态发育形成精子过程中的细胞,此期不进行分裂。位于管腔面,常群集在支持细胞顶端。变态期很长而复杂,是产生畸形精子的主要阶段。
5、精子:是曲细精管壁上释放的成熟男性生殖细胞。支持细胞对精子释放有一定的作用。
支持细胞:为高而不规则的柱状细胞,基部常多附着于基膜上顶端到达管腔,各级生精细胞嵌入其胞浆内,是曲细精管唯一无生殖功能的细胞,但具有支持、营养、保护生精细胞的机能。近年来发现支持细胞也可合成男性激素。
精子发生过程中还有一系列特殊的生化变化:1、细胞内的糖元、脂类及核糖核酸被排出细胞;2、出现两种特有的同功异构酶:乳酸脱氢酶(LDH-X)与睾丸特有的己糖激酶;3、脱氧核糖核蛋白改变,蛋白质磷酸激酶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曲细精管直径为300-400微米,每条曲细精管有30-70厘米长,若把睾丸内曲细精管的长度加起来,总长可达250米。在这样长的小管中,生精细胞有条不紊地不断产生精子。据研究,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多次分裂,经过一个生精周期能产生近百个精子,一克睾丸组织一天可产生约10000000个精子。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次排精中竟含有几亿个精子。
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在睾丸小叶里,曲细精管周围有疏松结缔组织,其中有成群或单个存在的间质细胞(即雷狄氏细胞),具有分泌雄性激素的功能。胚胎时,间质细胞发育始于第8周,6个月时达高峰,以后即下降。出生后睾丸间质内几乎无间质细胞,主要为成纤维细胞。青春期开始,成纤维细胞逐渐演化成间质细胞。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睾丸内间质细胞的数目下降。20岁时,双侧睾丸约有7亿个间质细胞,以后每年减少800万。但血浆内睾酮的浓度到40~50岁尚无改变。
睾酮生理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生理系统的影响:阴茎、附睾、精囊、前列腺、Cowper腺和Littre腺的生长和功能有赖于睾酮,并能促使阴囊生长和阴囊皮肤色素沉着,增加精液内果糖、枸橼酸和酸性磷酸酶;促使睾丸本身曲细精管发育和精子发生,保证性欲和性功能的完成。②对第二性征的影响:睾酮可增厚皮肤、增加皮肤循环和色素沉着,促使阴毛生长,促进男子第二性征发育,包括胡须、喉结发育、皮脂腺分泌旺盛、声调低沉、骨骼肌肉发达、骨盆狭小等特征。③对新陈代谢的影响:增加蛋白质合成,促进水与钠潴留,提高血浆内低密度脂蛋白浓度,促进骨髓造血功能,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
雄性激素除可直接进入曲细精管调节生精过程外,还能通过血液循环而运送到全身。正常男子每天睾丸静脉中可以测得睾酮分泌7毫克左右,平均每毫升血液里含有0 6μg。
睾丸的液体分泌
睾丸分泌的液体又称睾网液,与血浆等渗内。含有精子浓度通常约1x108个/毫升,睾丸液的蛋白质主要由白蛋白组成,睾丸酮的浓度比血中浓度为高,钾离子浓度比静脉血高三倍,肌醇为血浆中的100多倍,睾丸液的流速为01-1毫升/100克睾重/每小时。睾丸液从曲细精管分泌,它的分泌和脑脊液分泌及睫状体分泌房水相类似。
睾丸功能的激素调节及影响因素
睾丸功能受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调节和控制。脑下垂体前叶分泌两种促性腺激素:
1、卵泡刺激素(FSH),又叫促滤泡成熟激素:促进睾丸曲细精管产生精子。
FSH作用于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可启动生精过程;FSH可刺激支持细胞分泌ABP,ABP可与睾酮和双氢睾酮结合,从而提高二者在睾丸微环境中的局部浓度,有利于生精过程;另外,FS H还可使支持细胞中的睾丸酮经芳香化酶的作用而转变为雌二醇,雌激素可能对睾酮的分泌有反馈调节作用,使睾酮分泌控制在一定水平。直接注射睾酮并不能反馈性控制FSH的分泌,反馈性控制FSH主要是靠睾丸分泌的抑制素(inhibin),抑制素可使垂体失去对下丘脑分泌的GnRH的反应性,从而反馈性地抑制垂体FSH的分泌。
2、黄体生成素(LH),又叫间质细胞刺激素(ICSH):主要作用于间质细胞的腺苷酸环化酶系统,促进睾丸的间质细胞分泌雄性激素。
由垂体分泌的LH经血液循环到达睾丸后,与间质细胞膜上的LH受体相结合,从而引发间质细胞合成睾酮。睾酮经分泌入血液循环后,主要从三个方面起作用:一是直接与靶器官的睾酮受体结合,促进蛋白质合成;二是经52-还原酶作用而转化为双氢睾酮;三是经芳香化酶作用而转化为雌激素。另外还有其他一些作用途径。如果垂体分泌LH不足,则睾丸间质细胞萎缩,睾酮合成减少。反之,血液中的睾酮和雌激素水平可反馈性地控制腺垂体分泌LH的能力和下丘脑分泌GnRH的能力。
因此存在垂体- 间质细胞轴和垂体-曲细精管轴两种调节机制。当垂体有病变,或受到药物影响而抑制,或切除垂体而缺乏促性腺激素时,就影响了睾丸的生精及内分泌功能,使曲细精管和间质细胞发生萎缩。近年来证实,垂体前叶活动又受下丘脑的神经细胞控制。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还可以分泌一些特殊的化学递质来控制垂体前叶细胞的活动,这些化学递质称为释放因子(RF)。当然睾丸本身的活动对垂体和下丘脑也有反馈作用,在正常时三者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影响睾丸功能的其他因素
睾丸的正常发育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阴囊内温度一般较腹腔内低2-4摄氏度,适于精子的生成和发育。有些人睾丸不下降到阴囊内称为隐睾。隐睾因为在腹股沟或腹腔内受到较高的体温影响可发生萎缩,丧失生精能力。另外在青春前期,因患腮腺炎而引起睾丸炎时,亦可使睾丸曲细精管上皮细胞萎缩影响生精功能。据统计12-18岁的男孩发生腮腺炎时有20%并发睾丸炎。成年时期睾丸由于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E;受放射线照射;阴囊腹股沟部位的手术影响睾丸血液供应;以及某些药物的影响,都可引起睾丸生精功能的减退。
血睾屏障
一般药物不容易进入曲细精管,这是因为血睾屏障的缘故。
血睾屏障,位于间质毛细血管腔和曲细精管腔之间,两腔之间有毛细血管、淋巴管的内皮细胞和基底膜、肌样细胞、曲细精管基底膜和支持细胞等结构。
血睾屏障主要有以下作用:①形成免疫屏障。因为精子是一种抗原,血睾屏障能够阻挡精子的抗原性,不让身体产生抗精子的抗体,避免发生自身免疫反应。②防止有害物质干扰精子发生和损害已形成的精子。③为精子产生创造良好环境,保证精子发生有一个正常的微环境。
经电子显微镜观察,曲细精管的基底膜及其外围的结缔组织细胞和支持细胞之间的紧密结合,是构成血睾屏障的主要结构。睾丸的支持细胞是血睾屏障组成的一个重要结构,睾丸的支持细胞,分布在各期生精细胞之间,呈锥体形,底部较宽,贴附于基膜,顶部狭窄,伸入管腔。细胞顶部和侧壁形成许多凹陷,其中镶嵌着生精细胞。细胞核呈不规则形,染色浅,核仁明显。相邻的支持细胞基部侧突相接,两侧细胞膜形成紧密连接。此连接位于精原细胞上方,可阻挡间质内的一些大分子物质穿过曲细精管上皮细胞之间的间隙进入管腔,因而起到屏障作用。
某些物质如镉,就是由于能选择性地破坏血睾屏障,而造成生精障碍。
相关参考:睾丸解剖实物图
性器官病的睾丸先天异常||隐睾症
睾丸 testis
[关键词]性 生理
产生精子及性腺激素的男性性腺。是男性主要性器官,如果在青春期前去除睾丸(如封建时代的太监)青春期后将丧失性功能和生育能力。
结构解剖 睾丸呈卵圆形,左右各一,重约20-30克,纵径43-51厘米,宽26-31 厘米,厚2-3厘米。其容积大小正常值为15-25毫升,极大多数正常人在20毫升左右。睾丸在胚胎发育期为腹膜后器官,正常发育的男婴,在出生时睾丸已经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内。在下降过程中把前后两层腹膜作为被覆睾丸的包膜,这两层包膜称为睾丸鞘膜。其间的空隙积存少量液体,称为睾丸鞘膜囊。睾丸内层鞘膜与睾丸与睾丸的固有膜构成致密厚实的白膜。肉眼观察睾丸剖面,其实质可用针尖挑出细丝。显微镜下观察,睾丸实质被分为100-200个锥形小叶,每个小叶内有2-4条长约30-80厘米,直径150-250微米细而弯曲能产生精子的小管,称为曲细精管。据估计,如把一侧睾丸的曲细精管连接起来,其总长可达255米。曲细精管间的疏松结缔组织称为睾丸间质。各叶的曲细精管向睾丸后缘汇集成直细精管,进而相互吻合为睾丸网,再汇合成8-15条输出小管,从睾丸后上缘穿出与附睾头部连接。睾丸内具有3种特殊功能的细胞,包括曲细精管壁的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以及睾丸间质中的间质细胞。
生精细胞 精子发生是从生精细胞开始,经细胞分裂、染色体基因互换减半、性染色体(X、Y染色体)形成、细胞变态(出现精子尾)等复杂过程形成精子。生精细胞依其发育阶段可分为5个世代,即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
支持细胞 支持细胞的功能多而复杂,至今未完全了解清楚。但它在维持生精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有人称支持细胞为精子的保育细胞。支持细胞能将曲精小管分隔为内外两个环境不同的隔离区,以保证生精细胞在最佳的内环境下发育分化。另一方面,精子是一种有别于体细胞的单倍体细胞,(只有23条染色体),具有特异性抗原成分,但由于支持细胞的隔离屏障作用,阻止血液内免疫活性物与精子接触,因而不引起任何个体的自身免疫反应。支持细胞使曲精小管管腔内有别于血液环境的作用称为血睾屏障。当前还认识到支持细胞能分泌不少物质以提高雄激素在曲精小管内的利用水平,并在下丘脑 —垂体—睾丸轴中参与反馈调节作用。
间质细胞 间质细胞是睾丸间质中最具特殊功能的一种细胞。几乎占睾丸体积的12%。可接受垂体性激素的调控合成和分泌雄激素,是维持男性性功能的重要细胞。
睾丸的上述3种功能细胞中,以生精细胞对机体内外环境条件的改变最为敏感,适应环境因素的弹性度较狭小,如温度、超声波、微波、电离辐射、磁场、药物、全身性疾病、内分泌、维生素、微量元素、烟、酒等物化生物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干扰精子发生和生成。而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对这些因素的耐受力较高,影响较小。根据这些理论基础,当前生殖生理研究者正致力于利用生精细胞对一些物理性、化学性、药物性、免疫性等因素的影响,探索男性调节控制生育的新途径。
睾丸
睾丸表面覆以浆膜,即鞘膜脏层,深部为致密结组织构成的白膜(tunica albuginea),白膜在睾丸后缘增厚形成睾丸纵隔(mediastinum testis)。纵隔的结缔组织呈放谢状伸入睾丸实质,将睾丸实质分成约250个锥体形小叶,每个小叶内有1~4条弯曲细长的生精小管,生精小管在近睾丸纵隔处为短而直的直精小管。直精小管进入睾丸纵隔相互吻合形成睾丸网。生精小管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称睾丸间质(图16-1)。
图16-1 睾丸与附睾模式图
(一)生精小管
成人的生精小管(seminiferous tubule)长30~70cm,直径150~250μm,中央为管腔,壁厚60~80μm,主要由生精上皮(spermatogenic epithelium)构成。生精上皮由支持细胞和5~8层生精细胞(spermatogenic cell)组成。上皮下的基膜明显,基膜外侧有胶原纤维和一些梭形的肌样细胞(myoid cell)。肌样细胞收缩时有助于精子的排出(图16-2)。
图16-2 人生精小管扫描电镜像 ×180
Lu生精小管管腔 SE生精上皮 IT间质
1.生精细胞 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在青春期前,生精小管管腔很小或缺如,管壁中只有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自青春期开始,在垂体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生精细胞不断增殖分化,形成精子,生精小管壁内可见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图16-3;16-4)。从精原细胞至形成精子的过程称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
图16-3 生精小管与睾丸间质
图16-4 人生精小管 半薄切片 甲苯胺蓝-派若宁染色×320
A A型精原细胞 , B B型精原细胞,PS 初级精母细胞,
Sp 精子细胞,Se 支持细胞,Lu管腔
(1)精原细胞:精原细胞(spermatogonium)紧贴生精上皮基膜,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2μm,胞质内除核糖体外,细胞器不发达。精原细胞分A、B两型(图16-5)。A型精原细胞的核呈椭圆形,核染色质深染,核中央常见淡染的小泡;或核染色质细密,有1~2个核仁附在核膜上。A型精原细胞是生精细胞中的干细胞,经过不断地分裂增殖,一部分A型精原细胞继续作为干细胞。另一部分分化为B型精原细胞。B型精原细胞核圆形,核膜上附有较粗的染色质颗粒,核仁位于中央,B型精原细胞经过数次分裂后,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图16-5 人生精小管上皮 半薄切片 甲苯胺蓝-派若宁染色 × 520
A A型精原细胞, B B型精原细胞, PS 初级精母细胞,
Sp 精子细胞,RB残余胞质 Se 支持细胞
(2)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位于精原细胞近腔侧,体积较大,直径约18μm,核大而圆,染色体核型为46,XY。细胞经过DNA复制后(4n,DNA),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由于第一次成熟分裂的分裂前期历时较长,所以在生精小管的切面中常可见到处于不同增殖阶段的初级精母细胞(图16-5)。
(3)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secondary spermatocyte)位置靠近管腔,直径约12μm,核圆形,染色较深,染色体核型为23,X或23,Y(2n,DNA)。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通过着丝粒相连。次级精母胞不进行DNA复制,即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开,染色单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形成两个精子细胞,精子细胞的染色体核型为23,X或23,Y(1N DNA)。由于次级精母细胞存在时间短,故在生精小管切面中不易见到。
成熟分裂又称减数分裂(meiosis),只发生在生殖细胞。成熟分裂的特点是:①成熟分裂后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由二倍体的细胞变成了单倍体细胞,受精(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后,合子(受精卵)又重新获得与亲代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的恒定;②在第一次成熟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和交叉,进行遗传基因的交换,从而使配子(精子或卵子)具有不同的基因组合(图16-6)。在成熟分裂过程中,若同源染色体不分裂或基因交换发生差错,将导致配子染色体数目及遗传构成异常,异常的配子受精后,将导致子代畸形。
图16-6 生殖细胞成熟分裂示意图
图16-7 精子形成模式图
(4)精子细胞:精子细胞(spermatid)位近管腔,直径约8μm,核圆,染色质致密。精子细胞是单倍体,细胞不再分裂,它经过复杂的变化,由圆形逐渐分化转变为蝌蚪形的精子,这个过程称精子形成(spermiogenesis)(图16-7)。精子形成的主要变化是:①细胞核染色质极度浓缩,核变长并移向细胞的一侧,构成精子的头部;②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泡,逐渐增大,凹陷为双层帽状覆盖在核的头端,成为顶体(acrosome);③中心粒迁移到细胞核的尾侧(顶体的相对侧),发出轴丝,随着轴丝逐渐增长,精子细胞变长,形成尾部(或称鞭毛);④线粒体从细胞周边汇聚于轴丝近段的周围,盘绕成螺旋形的线粒体鞘;⑤在细胞核、顶体和轴丝的表面仅覆有细胞膜和薄层细胞质,多余的细胞质逐渐汇集于尾侧,形成残余胞质,最后脱落。
(5)精子:精子(spermatozoon)形似蝌蚪,长约60μm ,分头、尾两部(图16-8)。头部正面观呈卵圆形,侧面观呈梨形。头内主要有一个染色质高度浓缩的细胞核,核的前2/3有顶体覆盖。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如顶体蛋白酶、透明质酸酶、酸性磷酸酶等。在受精时,精子释放顶体酶,分解卵子外周的放射冠与透明带,进入卵内。尾部是精子的运动装置,可分为颈段、中段、主段和末段四部分。颈段短,其内主要是中心粒,由中心粒发出9+2排列的微管,构成鞭毛中心的轴丝。在中段,轴丝外侧有9根纵行外周致密纤维,外侧再包有一圈线粒体鞘,为鞭毛摆动提供能量,使精子得以快速向前运动。主段最长,轴丝外周无线粒体鞘,代之以纤维鞘。末段短,仅有轴丝。
图16-8 精子超微结构模式图
中图示尾部横断面,右图示立体结构
从精原细胞发育为精子,在人约需64±45天。一个精原细胞增殖分化所产生的各级生精细胞,细胞质并未完全分开,细胞间始终有细胞质桥相连,形成一个同步发育的细胞群。在生精小管的不同节段,精子的发生是不同步的,后一节段比前一节段的精子发生稍晚,故生精小管可以一批接一批地持续不断地产生精子。故在睾丸组织切片中,可见生精小管的不同断面具有不同发育阶段生精细胞的组合(图16-5)
增殖活跃的生精细胞易受多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如射线、微波、高温、药物、毒素、性激素及维生素等。如隐睾患者,睾丸位于腹腔或腹股沟管内,因湿度偏高,影响精子发生。服用生棉子油(内含棉酚)或服用雷公藤,可造成精子发生障碍。目前正在研究某些安全有效的抑制精子发生的因素,以期应用于男性抗生育。
2.支持细胞 支持细胞(sustentacular cell)又称Sertoli细胞。在光镜下,支持细胞轮廓不清,核常呈不规则形,核染色质稀疏,染色汪和,核仁明显。电镜观察下,支持细胞呈不规则锥体形,基部紧贴基膜,顶部伸达管腔,侧面和腔面有许多不规则凹陷,其内镶嵌着各级生精细胞(图16-9)。胞质内高尔基复和合体较发达,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和糖原颗粒,并有许多微丝和微管。相邻支持细胞侧面近基部的胞膜形成紧密连接,将生精上皮分成基底室(basal compartment)和近腔室(abluminal compartment)两部分。基底室位于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紧密连接之间,内有精原细胞;近腔室位于紧密连接上方,与生精小管管腔相通,内有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生精小管与血液之间,存在着血- 生精小管屏障(blood-seminiferous tubule barrier),其组成包括间质的血管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基膜和支持细胞紧密连接。紧密连接是构成血- 生精小管屏障的主要结构。
支持细胞有多方面的功能。它对生精细胞起支持和营养作用,其微丝和微管的收缩可使不断成熟的生精细胞向腔面移动,并促使精子释放入管腔。精子形成过程中脱落下来的残余胞质,可被支持细胞吞噬和消化。支持细胞分泌的少量液体有助于精子的运送,分泌物中含有一种抑制素(inhibin),它可抑制垂体前叶合成和分泌FSH。支持细胞在FSH和雄激素结合蛋白(androgen binding protein ,ABP),ABP可与雄激素结合,以保持生精小管内雄激素的水平,促进精子发生 。支持细胞紧密连接参与构成的血-生精小管屏障,可阻止某些物质进出生精上皮,形成并维持有利于精子发生的微环境,还能防止精子抗原物质逸出到生精小管外而发生自体免疫反应。
图16-9 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
左图:各级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关系示意图
右图:支持细胞紧密连接电镜像 ×3600
硝酸镧灌注固定,Sg精原细胞(位于基底室内)↑支持细胞间的紧密连接
(二)睾丸间质
生精小管之间的睾丸间质为疏松结缔组织,富含血管和淋巴管。间质内除有通常的结缔组织细胞外,还有一种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又Leydig称细胞,细胞成群分布,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核圆居中,胞质嗜酸性较强,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图16-10)。间质细胞分泌的雄激素(androgen)有促进精子发生、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与分化以及维持第二性征和性功能等作用。
图16-10 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电镜像 ×10800
M线粒体,粗面内质网;Li脂滴;ER内质网
(三)直精小管和睾丸网
生精小管近睾丸纵隔处变成短而直的管道,管径较细,为直精小管(tubulus rectus),管壁上皮为单层立方或矮柱状,无生精细胞。直精小管进入睾丸纵隔内分支吻合成网状的管道,为睾丸网(rete testis),由单层立方上皮组成,管腔大而不规则。生精小管产生的精子经直精小管和睾丸网出睾丸(图16-11)。
图16-11 生精小管、直精小管和睾丸网关系模式图
(四)睾丸功能的内分泌调节
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促性腺释放激素(GnRH),可促进腺垂体远侧部的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在男性,FSH促进支持细胞合成ABP;LH又称间质细胞刺激素(ICSH),可刺激间质细胞合成和分泌雄激素。ABP可与雄激素结合,从而保持生精小管含有高浓度的雄激素,促进精子发生。支持细胞分泌的抑制素和间质细胞分泌的雄激素,又可反馈抑制下丘脑GnRH和腺垂体FSH及LH的分泌(图16-12)。在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的分泌量是相对恒定的,其中某一种激素分泌量升高或下降,或某一种激素的相应受体改变,将影响精子发生,并致第二性征改变及性功能障碍。
大家都知道睾丸是男性生殖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产精子并储藏精子的地方,最神奇的是,睾丸每天竟然可以生产数以亿计的精子,那么如此神奇的睾丸到底长什么样的?其结构组成是什么?而且睾丸每天又是如何工作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男子的睾丸的作用
如果你有机会在显微镜下看看精子的话,你一定会发出感叹。密密麻麻的精子,样子很像蝌蚪,头很小(长6微米),而尾巴却很长(60微米)。正是这根长长的尾巴使精子能奋力向前泳动,去寻找卵子,并与之结合。
不过,精子活动起来速度挺快。如果你有机会看到精子穿进卵子的情景,数百个精子一齐把头贴附在比它大得多的卵子(150微米)上,尾巴向外,拼命摆动,奋力向里钻时,你更会惊异万分!由于精子的运动,受精卵及其周围的其它精子迅速转动起来,转个不停,它们好像在跳生命之舞。
看罢这些精彩的场面你一定会问,精子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睾丸的体积那么小,每天竟能产生上亿个精子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睾丸的解剖形态和组织结构说起。
睾丸是男性的生殖腺,是产生精子和分泌性激素的场所。从外观上看,睾丸左右各一,呈稍扁的卵圆形,位于阴囊内。在胎儿早期,它们在腹腔内,出生之前,才降到阴囊内。成年人睾丸,长约4厘米,宽约3厘米,重量约20克。
临床上常用睾丸体积来表示它的大小(15~20毫升)。初生儿的睾丸相对来说较大,生后约1~2个月有所缩小。在性成熟之前,睾丸基本处于静止状态,进入青春期后发育迅速。到50岁左右,它又逐渐退缩变小。
睾丸看上去像鲜虾仁的颜色,白里透红,上面还可以看到一丝丝的血管。睾丸的外表面被覆一层稍厚而韧性强的白膜,对睾丸实质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如果切开白膜,睾丸组织就软瘫成一堆,不能维持它的原有形态了。白膜外面是睾丸的鞘膜,它是胚胎时期睾丸下降时带下来的腹膜成分。
白膜与鞘膜之间有少量液体,保持润滑,使睾丸有一定的活动性。白膜向内延伸,形成放射状纵隔,把每个睾丸从内部又分成约200~300个间隔,我们把它们称为“睾丸小叶”,每一小叶内盘旋着弯弯曲曲的微细管道,叫做“曲细精管”。
在成年人,它的管径为150~250微米,长短不一,多在30~70厘米之间,最长可达150厘米。每个睾丸内约有300~1000条这样的小管子,若把它们通通连接起来,大概会有200~300米长。所有曲细精管在终端相互吻合汇集一处,组成睾丸网。网的一头分成十来条输出小管,一齐穿过睾丸外面的白膜,最后汇成附睾。精子就是在曲细精管中源源不断产生的,小小的睾丸内结构这么细微、复杂,使得睾丸发挥生精作用的面积很大,这也就是睾丸每天能生成那么多精子的原因。
曲细精管的上皮中有两类细胞:一类是处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另一类是支持细胞。生精细胞镶嵌在支持细胞表面的不规则的小窝内,离基底膜近的是最幼稚的生精细胞,而离中央管腔近的是成熟的精细胞。随着生精细胞的不断发育,它们由基底向管腔不断移动,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多次有丝分裂和两次成熟分裂(减数分裂),可以形成256个仅有半数染色体的精子细胞,其中50%含X染色体,另50%含Y染色体。
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外形是圆形的,没有尾巴,到了精子细胞才逐渐出现尾巴。精子细胞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成熟,形成如蝌蚪样的精子,排放进曲细精管内。支持细胞的功能很多,能分泌多种活性物质,起调节和帮助生精细胞分化、成熟、精子排放、吞噬退化的生精细胞等作用。成年人睾丸内,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精子,有人估算过,成年人每克睾丸组织在每秒钟内可产生300~600个精子,每天双侧睾丸可产生上亿个精子。这也是控制精子生成的男性避孕方法比抑制女性排卵要困难得多的原因之一。
2、如何提高精子质量
同房频率
有些准爸妈们为了加强命中率,以减少同房的次数来提高精子质量。其实,若男性每月只射精1-2次,精子的数量虽然会有所增加,但精子的活动度和存活率却会下降,老化的精子比率将显著增加,反而不利于受孕。专家建议,性生活以每周1~2次为适中,女子排卵期前后可适当增多。
多吃富含锌的食物
与男性生育相关的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锌、硒、铜、钙和镁等。锌是生殖系统内重要的元素,锌直接参与精子的生成、成熟、激活和获能。
缺锌会影响青春期男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降低精子的活动能力,影响精子的密度,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使男性容易患前列腺炎、附睾炎等感染性疾病。
因此,男性平时应该多吃含锌的食物。富含锌的植物类食物主要有豆类、花生、小米、萝卜、大白菜;动物类食物以牡蛎最佳,其次是牛肉、鸡肝、蛋类、羊排、猪肉。还应该配合育之缘口嚼片食用,育之缘片含有锌元素、硒元素、蛋白质可以提高男性的生育能力。
防止身体肥胖
男性过于肥胖,会使体内雄性激素减少,雌性激素相对增加,从而妨碍精子生成,影响精子质量(精液检查方法有哪些)。另外,过于肥胖还可诱发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病症都有可能引发性功能障碍。所以,为了你的天使宝宝,未准爸爸们也要管住嘴,迈开腿呀!
远离辐射和有害物质
现已确定辐射对人体的健康有明确的影响。小剂量的辐射会影响机体发育,大剂量的辐射可引起睾丸组织结构的改变,增加精子的畸形率,降低精子数量、密度。
日常生活中,辐射源很多,微波炉、电脑、电视机、空调、手机等,都会产生辐射。因此,男性平时应尽量减少与辐射源的接触,比如卧室内不要放置电脑、电视一类的电器;不要用电热毯取暖;要尽量避开电磁波、核辐射、X射线照射。
许多化学、生物因素会使精子畸形或染色体异常,如铅、苯、二甲苯、汽油、氯乙烯、农药、除草剂、麻醉药等均可致胎儿畸形。如果接触农药、杀虫剂、二氧化硫、铜、镉、汞、锌等有害物质过久,体内残留量一般在停止接触后6个月~1年才能基本消除,在此期间也不宜受孕。
给“精子”一个稳固的后方
在男性生殖器官中,睾丸是制造精子的“工厂”,附睾是储存精子的“仓库”,输精管是“交通枢纽”,精索动脉和静脉是后勤供应的“运输线”,前列腺液则是运送精子必需的“溶剂”。
当未准爸爸在“前方”“冲锋陷阵”的时候,如果“后方”失守,未免全盘皆输。比如梅毒、淋病等性病会影响精子的生成、发育和活动能力,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结核等疾病可造成不育等(精液检查方法有哪些)。如果未准爸爸患有生殖器炎症、早泄、性病等疾病,一定要及早治疗。
别闷坏了你的“种子”
精子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必须在低于体温的条件下才能正常发育,温度过高会杀死精子,或不利于精子生长,甚至会使精子活力大幅度下降而导致不育(精子成活率低的原因及治疗)。有关资料统计,男子不育症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由于睾丸温度高于正常温度所致。
所以,要尽量避免导致睾丸温度升高的因素,如长时间骑车、久坐不动、穿紧身牛仔裤等。而在备孕期间,洗桑拿浴、蒸汽浴、过热的热水澡这样的行为更要节制或避免。
睾丸位于阴囊内,一个在左侧,一个在右侧,一般左侧比右侧略低1cm。睾丸略扁椭圆形,表面光滑,分为内外侧、前后缘和上下两端。它的前沿是自由的;后缘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进出,与输精管的附睾和睾丸相接触。下端是自由的。外侧是凸的,内侧是平的。睾丸随着性成熟而迅速生长,随着老年期性功能的下降而萎缩变小。
睾丸的内部结构被一层坚韧的组织包裹着,称为白膜,具有保护睾丸的作用。白膜增厚并向内延伸,将睾丸分成许多小隔间,称为睾丸纵隔,小隔间称为睾丸小叶。正常男性一般有200~300个小叶,小叶内充满睾丸物质,是产生精子的地方,称为生精小管。如果将一小块睾丸物质切开,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生精小管是细管。
成年人每根生精小管的直径为150~250微米,每根生精小管的长度为30~70厘米,最长的可达150厘米。一个睾丸内约有300~1000个弯曲的生精小管,全长200~300米。显然,睾丸中精子产生的基数是相当大的。每个睾丸小叶内的曲细精管合并成2~3个直曲细精管,形成睾丸网,再合并成15~20个睾丸输出小管,与附睾相通,精子通过睾丸输出小管进入附睾并成熟。生精小管是精子产生的基础。这么小的管子就有这种神奇的能力。为什么?真的很难理解。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有相当复杂的微妙变化。迄今为止,科学家们仍在煞费苦心地探索它的命运。尽管如此,精子产生的基本过程已经被认识。
曲细精管又称生精小管,内衬生精上皮,外层为基底膜,由两种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组成。一种是各个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逐渐发育成精子。另一个是支持细胞;因为生精细胞附着其上,起着支持和保护生精细胞的作用,同时也吸收体内这里供给的营养物质(包括氧气)供给生精细胞,使其发育成精子,所以得名支持细胞。生精小管之间的组织比较疏松,称为间质,内含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间质是向生精小管提供人体营养物质的唯一场所。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具有分泌雄激素功能的细胞,叫做间质细胞。这种细胞虽然小,但功能惊人。其分泌的雄激素分布于全身,维持男性性特征和功能,在促进生精细胞发育成精子和促进人体合成代谢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精子由睾丸产生后,在附睾中发育成熟,储存在附睾和输精管的附睾段附近。精子在睾丸产生一般需要74天,在附睾成熟需要16天,总共需要3个月左右。一般来说,精子在生殖道中存活28天。存放时间过长,会老化,失去活力。男性的睾丸在14岁左右开始产生精子,16-17岁达到性成熟时会出现遗精。40岁以后,生精能力逐渐减弱。
睾丸目录[隐藏]
睾丸的作用
睾丸常见病及其诊治:
睾丸的10个难言之隐
睾丸保养睾丸是一样大小吗
睾丸的作用
睾丸常见病及其诊治:
睾丸的10个难言之隐
睾丸保养 睾丸是一样大小吗
睾丸(testis)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睾丸是微扁的椭圆体,表面光滑,分内、外侧面,前、后缘和上、下端。前缘游离;后缘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并和附睾和输精管下段(睾丸部)相接触。睾丸随着性成熟迅速生长,老年人的睾丸随着性机能的衰退而萎缩变小。
睾丸表面有一层坚厚的纤维膜,称为白膜,沿睾丸后缘白膜增厚,凸入睾丸内形成睾丸纵隔。从纵隔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隔,将睾丸实质分成许多睾丸小叶。睾丸小叶内含有盘曲的精曲小管,精曲小管的上皮能产生精子。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有分泌男性激素的同质细胞。精曲小管结合成精直小管,进入睾丸纵隔交织成睾丸网。从睾丸网发出12~15条睾丸输出小管,出睾丸后缘的上部进入附睾。
[编辑本段]睾丸的作用
睾丸属男性内生殖器官。正常男性有两个睾丸,分别位于阴囊左右侧。睾丸呈卵圆形,色灰白。成人睾丸长35-45厘米,宽2-3厘米,厚1-2厘米,每侧睾丸重10-15克。一般左侧者比右侧者低约1厘米。有的人睾丸一大一小,一高一低,如果差别不大,均属正常。睾丸内有大量弯曲的精曲小管,其间含有间质细胞。精曲小管是产生精子的地方,一个人一生中产生的精子数目大得惊人,一次射精3-4毫升,含有3-4亿个精子,少则也有1-2亿个;一生中产生的精子数竟可达1万亿个以上。精子的产生易受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睾丸周围温度过高或受到化学毒物的影响,精子的产生将出现障碍。间质细胞产生雄激素,与男性第二性征、生理功能等密切相关。
[编辑本段]睾丸常见病及其诊治:
隐睾病
正常情况下,胎儿在子官内发育的后期,睾丸即降入阴囊内。然而,大约有3%的足月产男婴和30%的早产男婴发生隐睾(睾丸未降)。这些婴儿中的大多数,在出生后数月内睾丸即可降入阴囊,但约有08%的男婴在出生后一年睾丸仍未降入阴囊。
隐睾可表现为单侧,也可表现为双侧。隐睾通常是单独存在的,但也可伴发尿道异常(占隐睾病人的13%)及其它先天性异常,如男性特纳氏综合征(male Turner氏综合征),Prader-Willi氏综合征(低肌张力——低智能——性发育低下——肥胖综合征)或Reifenstein氏综合征。隐睾患儿到了五岁时,可观察到睾丸的组织学变化。大多数学者认为,幼年睾丸未降未必持久不降,可能延迟到青春期才能下降,需耐心等待。如果到青春期双侧睾丸仍未下降,则以后下降的机会极少;即使睾丸酮产生正常或轻度不足,也会造成不育症。对单侧隐睾者说来,其生育能力仍可能是正常的。
隐睾的治疗主要包括内分泌治疗和手术治疗两方面。内分泌治疗:主要针对双侧隐睾患儿,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Lewis(1948)主张在青春期前1~2年应用绒毛预促性腺激素30000单位(每周三次,每次500单位);Robinson及Engle等(1954)认为短时期大剂量突击疗法疗效较佳,每天注射4000~5000单位,共三天,约20%患儿的每睾可降到阴囊内。手术治疗:凡内分泌治疗无效者,均应采用手木治疗:有人认为一般在4~6岁时手术为宜,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最晚不应超过11岁。之所以强调手术的重要性,不仅由于生育能力的原因,而且还由于腹腔内睾丸存在着癌变的危险。
目前对隐睾患者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还很少。Cytryn等观察了27名3~17岁隐睾男孩,认为这些男孩“体像”(body-imagine)和“性身份”(gender identity)的混乱有所增加。最近有人对10例作了外科手术的双侧隐睾患者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患者在“性别分配”(sex assignment)、“早期性别分型”(early sex-typing)和“性身份形成”(gender identity formation)等阶段中,并不引起性角色和性身份的严重而持久的损害,但其发生手*和其它性行为的时间比性器官正常的男性为晚。Roboch等发现,隐睾患者第一次射精的时间比正常对照组稍晚,其青春期遗精的发生率也较低;其成年期性生活也比正常对照组为少。
如果隐睾男孩由于经常检查性器官而造成精神负担,或者经激素治疗后睾丸仍不下降,则可能导致性心理障碍。由于反复检查患儿的阴囊和睾丸的位置,患儿父母也会感到沮丧。医生一定要把隐睾的性质及其对成年期性功能的影响告诉患儿的父母,使之有一正确的认识。
异位睾丸
睾丸从腹股沟管下降时,可能并未降入阴囊内的正常位置,而引引起异位睾丸。异位睾丸很少见,它的临床意义及治疗原则一般与隐睾相同。如诊断明确,则一般均应考虑手术治疗,因为雄激素治疗一般无效。青春期以前尽早作睾丸固定术,通常均可使睾丸功能恢复正常。
无睾
先天性双侧无睾(睾丸缺如)极为罕见,文献上仅报告61例。其病因可能是:胎儿性别分化后,胎儿睾丸被某种毒素所破坏。治疗方法有:(1)替代疗法:青春期开始应用丙酸睾丸酮,每周肌注三次,直至外生殖器发育正常;此后剂量可减至10毫克,每周三次:或口服(舌下含)甲基睾丸素16~45毫克/日。(2)手术疗法:阴囊内植入假睾丸(硅橡胶或硅橡胶囊内装入硅胶,以后者较好),以减轻患者“体像”和心理的失调。最近有人报告一例无睾患者睾丸移植成功,该睾丸取自其挛生兄弟。
多睾
系指睾丸数目超过2个,本病于1670年首次发现并经病理证实。一般认为不超过3个睾丸,左侧多于右侧。多余的睾丸极少能正常发育,长期异位存在并萎缩的睾丸有发生恶变的可能,因此应将多余的睾丸尽早手术切除。
并睾
系指两侧睾丸融合一体,可发生于阴囊内,亦有在腹腔内。并睾常伴有其他严重先天畸形,能发育成活者甚少。
睾丸发育不全
胚胎时期由于血液供应障碍或于睾丸下降时发生精索扭转,可引起本病。隐睾、性幼稚型及有脑垂体功能减退时也是引发本病的常见原因。单侧睾丸发育不全者因对侧睾丸代偿性增生可不必治疗,而隐睾的病人则应及早手术治疗。
睾丸增生
睾丸增生是指睾丸较正常大,而其硬度及局部解剖关系均正常,常见于一侧睾丸缺如或发育不全时,对侧睾丸代偿性增生。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编辑本段]睾丸的10个难言之隐
睾丸是男人最重要的性器官,它制造精子,分泌雄激素,它是男人之所以为男人的根本。不要等到病痛真正来临之时,再受到万众瞩目。为什么不早点观察、动手了解,以防患于未然?
1“钻石”背后的红肿——附睾炎
前因后果:睾丸的周围后缘即是附睾,精子生产后暂时贮存在这里。附睾炎,30岁左右的人多见,大多是由于迟迟不愈的尿路又被细菌感染,致使病菌经输精管管腔进入附睾。它常跟着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等发生。部位可单侧可双侧,发作时间可急可缓。
你的检查:整个阴囊红肿热痛,触摸敏感,小便时灼痛。阴囊静止时疼痛,但仰卧时症状减轻。
医生治疗:开些抗生素给你,缓解急性疼痛。然后冷敷睾丸,同时把它垫高,可以用卷起来的袜子或者医用纱布放在下面。如果自己不会放,可以穿一条固定的三角裤——还可以减轻精索部位的不适坠胀感。以防再犯:虽然男人要比女人在尿路感染的几率低的多,但一旦发生,后果会很严重。假如在小便时已有灼热感的话,必须立刻就医。
2细菌侵蚀“钻石”——睾丸炎
前因后果:多因附睾炎直接蔓延至睾丸所致,由细菌引起。而儿童急性睾丸炎通常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
你的检查:跟附睾炎类似,但睾丸红热不是那么明显和强烈。你可以明显看到单侧或双侧睾丸肿大,按着疼痛,阴囊皮肤也明显红肿,同时摸起来热热的。
医生治疗:由于严重的睾丸炎会丧失生育能力,所以医生除了止痛药还会使用抗生素;另外还要冷敷睾丸。如果急性期医生治疗不当,细菌性睾丸炎可形成脓肿,或演变成慢性睾丸炎。 以防再犯:可让儿童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3“几只虫子钻进阴囊”——精索静脉曲张
前因后果:精索静脉曲张发病率占30~40岁男性人数的10%。它90%会发生在左侧,是因精索静脉血流淤积,从而造成静脉丛血管扩张、迂曲和变长。精索静脉曲张也会因肾肿瘤引起。精索静脉曲张值得重视的原因是它可能伴有睾丸萎缩和精子生成障碍,导致不育。
你的检查:你也许感觉隐隐作痛,像一小袋虫子钻进了你的阴囊内,也许毫无感觉。但站立时精索部位可看到或摸索到曲张的静脉丛,使劲鼓肚子,增加腹压可看到静脉曲张得更加重;少数会同时神经衰弱。情况较重的,会有阴囊坠胀痛,久站腰痛,但平卧休息就可缓解。
医生治疗:通过特殊检查方法,如超声诊断、红外线接触性阴囊测温,会发现精索静脉曲张,医生将判断你的症状是否需要治疗。这时要么通过注射药物使其闭合,要么把它绑扎起来把血管堵塞封闭,这是一种小手术,需要麻醉,大约30分钟。
以防再犯:由于精索静脉曲张属于静脉瘤的一种,所以只要身体一再出现新的静脉瘤,就有可能出现新的精索静脉曲张。
4“第三个睾丸”——精液囊肿
前因后果:呆在睾丸或者附睾部位的精子发生的良性囊肿,膨胀隆起的肿块大多如一块方糖那么大,人们戏称它为第三个睾丸,幸好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你的检查:虽然不会有任何疼痛发生,但是膨胀隆起就好像是一个圆球长在你的睾丸上方,可以单独摸索到。在黑屋中手电的照射下,精液囊肿是发亮的。
医生治疗:完全没必要治疗。如果你执意要消除掉那些肿块,医生可以为你手术摘除。以防再犯:避免睾丸及阴囊部位外伤。有规律地过性生活,避免长时间性冲动。
5多余的液体——阴囊水囊肿
前因后果:由包在某一个或两个睾丸的薄膜层之间组织水制造过剩引起。有时会发生在一次睾丸受伤或睾丸炎之后,但大多数情况根本找不出任何原因。
你的检查:阴囊出现膨胀隆起,有时囊肿甚至能够达到一个足球那么大,但是感觉并不疼痛。医生治疗:可以通过一次微不足道的麻醉小手术把多余的组织水吸干,此外医生要把那些渗漏出液体的阴囊小洞手术缝合。
6肇事的外伤——睾丸瘀伤
前因后果:睾丸发生损伤时,局部会有肿胀及瘀血。又因为阴囊皮肤松弛,睾丸血液回流丰富,损伤后极易引起血肿,感染。剧烈运动或性行为、暴力有时可引起提睾肌的强烈收缩,让睾丸“雪上加霜”。外伤之后,如果供应睾丸营养的血管损伤严重,它会萎缩、坏死,引起阳痿或性功能障碍。
你的检查:睾丸外伤后如果感到剧烈疼痛,你要利用手电筒在黑屋中查看你的阴囊,如果光线不能穿过阴囊,说明有血肿。
医生治疗:一般必须先坐下或躺下,检查有无溃破或外出血。若两侧睾丸对称、无错位,可用宽带托好,以减少晃动,减轻疼痛;如无宽带,可撕破旧衣服代替,只要托起就可固定;如有肿胀,可用冷敷法,有助于控制内出血。
以防再犯:即使在第一刻你也许认为:不会死的。但那种撕心扯肺的剧痛会在几分钟后发作,让你真正意识到:的确哪儿出问题了。
7裆内被粗暴一击——睾丸破裂
前因后果:如果下面那话真的被不幸命中……睾丸位于阴囊内、体表外,是男子最容易被攻击的部位。闭合性损伤较多见,如脚踢、手抓、挤压、骑跨;开放性损伤除战争年代外,平时较少发生,如刀刺、枪弹伤。
你的检查:你本能地将身体蜷曲,祈祷睾丸剧痛尽快消失。严重的情况下发生昏厥,阴囊血肿,睾丸轮廓不清,伴以出汗、恶心、头晕。
医生治疗:运用超声波检查和触摸,医生能够完全确定是否睾丸已经破裂。先冷敷。清创时医生会尽量保留睾丸组织,一旦精索动脉断裂或睾丸严重破裂无法修复,则必须切去睾丸,还要在阴囊放置引流物,并采用抗生素以防再犯感染。
以防再犯:加强腰部以下防护。
8拉链的罪过——阴囊皮肤受伤
前因后果:抓痕、擦伤,或者由于拉链导致的蹭伤。
你的检查:阴囊皮肤瘀斑、血肿。如果阴囊被撕裂,睾丸外露在表面。
医生治疗:阴囊皮肤伤口很快就能愈合,因此并不需要特别紧急的治疗,大一点的伤口才去咨询专家。如果皮肤未被撕裂,你可以卧床休息,局部冷敷止痛;相反,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针剂,局部清创、除去异物,还纳睾丸,还要用抗生素以防再次感染;如果阴囊皮肤完全撕脱,则需要手术重建阴囊。
以防再犯:避免阴囊部位外伤。
9令人窒息的扭绞——睾丸扭转
前因后果:睾丸扭转并不罕见,从新生儿到老年人均可发生,但以儿童和20~25岁的人发病率高。此扭断可能因睾丸坏死被切除。拖延时间越长,睾丸丧失功能的可能性就越大,到时即使睾丸不被切除,也常因缺血过久导致睾丸产生的精子功能受到破坏而出现睾丸萎缩,扭转的本质原因—般是生殖器官先天畸形。如果在运动、外伤、睡眠时刺激提睾肌,使之收缩增强,导致提睾肌纤维呈现螺旋状,加上睾丸的重量,特别是只有一个睾丸外露的隐睾者更易发此病。睾丸扭转易发生在夜晚或凌晨。
你的检查:突然你不能运动,感觉一侧阴囊肿胀、触痛,剧烈疼痛,疼痛波及到下腹部、腹股沟或大腿;不仅如此,恶心、呕吐、发热纷至沓来。
医生治疗:睾丸扭转的早期,用大约半个小时的“徒手复位”手术即能获得良效,但发病时间一长,只能手术治疗。通常在睾丸扭转六个小时后,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以至于睾丸必须被切除。轻度的睾丸扭转当时疼痛很剧烈,但稍休息后就能迅速减轻,包扎后可进行一般性活动;一旦受到较重的撞、碰、捏等,会发生剧烈的疼痛,重者还会发生休克。如果不幸发生,治疗后还要请医生做精液常规检查,以了解病侧睾丸的功能,这一点对未婚男子尤为重要。
以防再犯:20~25岁男子如突然出现阴囊肿胀、疼痛,应考虑到睾丸扭转的可能,要及时去医院泌尿外科检查诊治。
10向身体挑战的肿瘤——睾丸癌
前因后果:睾丸癌是年轻男性高发的癌症之一,据统计显示,男性睾丸癌的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七,且逐年增加,原因通常是恶性肿瘤转移造成。你的检查:在癌变之前无任何预兆的疼痛或者阴囊胀坠不适,大部分在洗澡的时候偶然摸到,若肿大硬实应立刻就诊。少数人可因为急性睾丸炎,使睾丸红肿热痛、全身畏寒。
医生治疗:首先通过超声波检查发现一个疑似癌的肿瘤,并且几项肿瘤指标出现增高。一旦确定为癌,睾丸连同精索必须实施切除。通常很少两侧睾丸都出现癌变,所以生育能力会保留,即使肿瘤还未形成严重的转移,也要及早采取措施,避免恶化。一般来说,如果肿瘤还没有发生转移,治愈的几率是百分之九十五。即使癌细胞已经扩散,治愈的机会也要比许多其他癌症高百分之八十到九十。
以防再犯:建议你时常摸摸睾丸,及早发现异常,得到医生确诊并及时治疗,这样治愈的几率较高。切记:时间就是生命。另外,原发性急性睾丸炎经医生治疗无效者,应考虑癌变的可能。睾丸富弹性,热胀冷缩,检查时间最好是热水浴以后,因为这时阴囊松弛。
[编辑本段]睾丸保养
睾丸有一层坚厚的纤维膜,将睾丸分成许多睾丸小叶。睾丸小叶内的精曲小管之间的结缔组织内有分泌男性激素的间质细解剖实图胞,男子一旦进入到12-14岁的青春发育期后,间质细胞能生产大量的睾丸酮。
睾丸酮是雄性激素的主要成分,在人体内的生物效应极为重要。目前认为,睾丸酮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原因,可能与人体的日常损耗和生活压力过大而导致睾丸系统技能老化相关。当雄性激素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出现暴躁、抑郁、易疲倦、性欲减退等症状,这便意味着进入了男性更年期。
睾丸保养是解决男人男性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男性可在洗澡时或睡前双手按摩睾丸,拇指轻捏睾丸顺时、逆时各按摩十分钟,长期坚持必有益处。如在按摩时发现有异疼痛感,可能为睾丸炎或附睾炎,请及时到医院检查。
睾丸酮
睾丸酮是雄性激素的主要成分,在人体内的生物效应极为重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新生儿时期,睾丸酮水平为一高峰,到青春期前下降至最低水平。
(2)青春期,睾丸酮水平升高。睾丸酮在血中浓度升高的年龄为12~17岁,此时也标志着男子的性功能已基本成熟,具备产生精子的能力和性欲的萌动。
(3)男子在20~30岁时,睾丸酮水平高达600μg/dl,同时显示为有节律的波动。即在一年中有周期性变化和每天中的节律性变化,成年男性睾丸酮水平在秋季时最高,春季时最低,每天的周期性节律性变化是清晨时最高,晚间最低。
(4)男子在40岁以后则开始下降,一般为400~200μg/dl。目前认为,睾丸酮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原因,有研究表明可能与人体的日常损耗和生活压力过大而导致睾丸系统机能老化相关。当雄性激素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出现暴躁、抑郁、易疲倦、性欲减退等症状,这便意味着进入了男性更年期。
睾丸是一样大小吗
在正常男性中,双侧睾丸的大小不是完全相同的。据统计,右侧睾丸略大于左侧,以睾丸的长、宽、厚度计算,右侧平均为338cm X 2.37cm X 178cm,左侧平均为330cm X 2.27cm X 171cm。即使是同一个年龄组的人,睾丸的大小也有很大差别。但是在成年男性睾丸的体积在15ml以上,其功能都是正常的。
睾丸的测量方法比较简单,尤其是测量子比较法更为易行。其具体方法是:睾丸体积测量子为不同体积的形状,睾酮的椭圆形硬物,依次是1—25号。测量时将被测睾丸拉起,绷紧阴囊皮肤,将测量子与睾丸逐一比较,与睾丸大小最接近的测量子体积,即睾丸体积。了解自己睾丸正常时大小,有利于及时发现病变。正常人的睾丸,两侧是不等大的,但差别一般不太大。如果两侧睾丸过去大小基本相似,近期内突然出现一侧睾丸明显增大,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如在一侧睾丸增大的同时,伴有发热及局部疼痛,有可能是附睾炎或者睾丸炎。如睾丸增大不伴有任何症状,应考虑是否有睾丸肿瘤的可能,应及时检查,切不可粗心大意。
睾丸的内部结构,其外面被一层坚韧的组织包裹,称为白膜,具有保护睾丸的作用。白膜增厚并向里面延伸,将睾丸分隔成很多小室,这些小隔叫做睾丸纵隔,小室叫做睾丸小叶。正常男子一般有200~300个小叶,小叶里面布满了睾丸实质,是产生精子的地方,称为曲细精管。若将睾丸实质切取一小块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见曲细精管是一条条的细管子。
成年人,每条曲细精管的直径为150~250微米,每条的长度为30~70厘米,最长的可达150厘米。一个睾丸里约有300~1000条曲细精管,其总长度为200~300米,显而易见,睾丸产生精子的基地是相当大的。每个睾丸小叶里的曲细精管合并为2~3条直的曲细精管,组成睾丸网,由此再合并成15~20条睾丸输出小管与附睾相通,精子由此通道进进附睾发育成熟。曲细精管是产生精子的基地。这么细小的管子居然有这种神奇的能力,为什么?真是难解其疑。这里面有着相当复杂的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微妙变化。至今,科学家仍在苦心地探求其缘。尽管如此,目前已经熟悉到了精子产生的基本过程。
曲细精管也称生精小管,其内衬为生精上皮,它的外层为基底膜,里面由两种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组成。一种是处于各种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由它逐步发育成为精子。另一种是支持细胞;由于生精细胞附着于它的上面,它起到了支持、保护生精细胞的作用,并且它还吸取体内供给到此处的营养物质(包括氧气),供给生精细胞,使之发育成精子,故此得名为支持细胞。 位于曲细精管之间的组织呈疏松状,称为间质,里面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间质是将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供给到曲细精管处的必经之地。除此之外,里面还有一种具有分泌雄性激素功能的细胞,叫做间质细胞。这种细胞虽小,可是功能惊人,它所分泌的雄激素分布到全身,维持男性性征和男性性功能,同时有促使生精细胞发育成精子和促使人体的合成代谢的重要作用。
精子由睾丸产生后,在附睾内发育、成熟,并储存于附睾和输精管的近附睾段内。精子在睾丸里产生一般需74天,在附睾内成熟的时间为16天,总计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精子在生殖道内存活的时间一般为28天,贮存过久则朽迈失往活力。男子大约在14岁时睾丸就开始产生精子,16~17岁达到性成熟时,就会出现遗精现象;40岁以后,生精能力逐渐减弱。
睾丸是雄性哺乳动物生殖器官的一部分,在阴囊内,呈椭球形。主要作用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在人类性交的过程中,睾丸也会分泌出一些粘液帮助性交。男性睾丸也可能不对称。一个下垂多一点,一个下垂少一点。这是很普通的现象。
[编辑] 人类睾丸的形成,保健与生殖
睾丸必须在低于体温的情况,才可以产生正常的精子。睾丸是先形成胚胎体内,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才逐渐开始下移,直到最后的位置。有些婴儿发育如果不正常,生出来以后,睾丸还没有下降到应该的地方,就需要手术。如果不进行手术,就有可能产生睾丸癌。而且一定要早,如果超过一定年龄,睾丸因为体温太高,该男性有可能就失去生育能力。同样,如果男性经常穿紧身内裤,睾丸被内裤包紧,温度和体温一样,会影响精子的质量和数量,因而影响生殖能力。
天气热的时候,睾丸会下垂。天气冷的时候,睾丸会收缩到贴近身体的地方。在接近性交高潮的时候,睾丸也会因为肌肉收缩,上升到贴近身体的地方。
[编辑] 历史与医学
在中国古代,皇帝们为了防止男仆和他们的膑妃性交,而规定太监必须割去睾丸,才可以进宫。由于睾丸是产生男性激素的地方,太监都会失去某些男性特征,没有办法长胡子,体毛,没有办法勃起。 在古代欧洲,也有些宗教集团,为了让男性唱诗班成员长大不会变声,而把他们的睾丸割去。睾丸是保持男性特征所必须的,但是它同时也会产生各种激素,因此而造成前列腺癌。因此,在医学上,如果发现男性有前列腺癌,就有可能将该男性的睾丸全部切除。
因为男性有一对睾丸,因此如果因为事故失去一个睾丸,男性仍然可以保持其男性特征。如果睾丸移植,产生的精子仍然含有原来捐献者的基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