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草果仁、草果子。以果实入药。
草果含挥发油约3%~4%,此外,还含有淀粉和油脂等。挥发油中含1,8-桉油素、a-蛇麻烯反-麝子油醇、反-S-烯醛、樟脑、山姜素、松油烯-4-醇、肉桂酸甲酯、橙花叔醇、芳樟醇、香叶醇、草果酮、莳萝艾菊酮、乙酸龙脑脂、豆蔻素等,其中反-S-烯醛为草果的主要辛香成分。草果性温,味辛;具有燥湿除寒、祛痰截疟、消食化积的功能;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等症。也是烹调常用调味香料。
主产于云南文山、广西靖西、贵州罗甸等地。
虱子草,中药材名。本品为芸香科虱子草Psilopeganum sinense Hemsl,以全草、根入药
中文名
虱子草
拼 音
shizicao
学 名
土荆芥
别 称
红泽蓝、天仙草、臭草、钩虫草
形态特征:
一年生禾草,株高10—20厘米。叶鞘短于节间,无毛。叶舌具长约1毫米的柔毛。叶长3—7厘米,宽2—4毫米,边缘具刺毛。花序密集成穗状,长约3—5厘米。小穗长2—3毫米,通常2个聚生成簇而均为可孕性。第一颖退化成微小体,膜质。第二颖革质,背部具5条肋刺,顶端无明显伸出刺外的尖头,外稃膜质,具3脉,颖果卵圆形。
地理分布:
虱子草主要分布于暖温带及温带地区。四川西北部,甘肃、陕西、宁夏、山西、河北、东北及内蒙古一部分地区;欧洲北中部,高加索、中亚细亚,澳大利亚及北美等国家。路旁、田间、山坡均为习见,且常与大虱子草(T.Racemosus)混生。
生态特征:
虱子草 [1] 为一年生野生禾草适宜暖温地带生长。高寒的高山、亚高山或森林地、寒冷的寒带或亚热带、热带均极少分布。它的耐旱力极强,是一种旱生小禾草。黄土高原的干旱阳坡也常发现,并为丘陵山区早地及干谷、河漫滩、轻盐碱性的耕地及撂荒地的田间杂草,尤其是沙地中更多分布,为一种暖温性一年生禾草。在暖温带的夏绿林区或森林草原区的黄土丘陵的农区,年平均气温5一lO℃,≥10℃积温2300—4000℃,年降雨量350—700毫米的半干旱、半湿润区的黑炉土或碳酸盐褐土,是虱子草重要分布区。并常进入本氏针茅、茭蒿、铁秆蒿早生群落中,与其他一、二年生植物,如狗尾草、冠芒草(Enneapo-gonbrachystachyum)、地锦、猪毛菜(Salsolacollina)等掺入,形成次生性植被或荒地植物、伴生植物出现。黄土高原,多分布在海拔1700米以下的干旱坡地,浅谷,地旁及田间。
饲用价值:
虱子草 [2] 为一年生田间杂草,生长低矮,产量也不高。绵羊和山羊常牧食,适口性中等,结实期较早,约7月上、中旬即成熟,成熟后的颖果具刺芒,常粘住羊毛借以传播,影响毛的品质,且不利采食,影响草的饲用价值。只有穗前或穗后营养枝的利用其化学成分见表6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