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
根据不同食物添加做成的食品 根据各添加食物营养含量及配比计算,
参考卫生部发行的 食物营养成分表 《中国食物成分表》
但这是个参考,是个经验估值,具体营养成分是分析检测出的
1 每百克含蛋白1~3克,脂肪不超5克,添加剂不超过3种,钠不超01克。
2 卫生部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四十三)获得营养成分含量的方法。
1直接检测:选择国家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在没有国家标准方法的情况下,可选用AOAC推荐的方法或公认的其他方法,通过检测产品直接得到营养成分含量数值。
2间接计算:
A 利用原料的营养成分含量数据,根据原料配方计算获得;
B 利用可信赖的食物成分数据库数据,根据原料配方计算获得。
对于采用计算法的,企业负责计算数值的准确性,必要时可用检测数据进行比较和评价。为保证数值的溯源性,建议企业保留相关信息,以便查询和及时纠正相关问题。
(二十一)关于能量及其折算。
能量指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产能营养素在人体代谢产生能量的总和。
营养标签上标示的能量主要由计算法获得。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产能营养素的含量乘以各自相应的能量系数(见下表)并进行加和,能量值以千焦(kJ)为单位标示。
(二十二)关于蛋白质及其含量。
蛋白质是一种含氮有机化合物, 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可通过“总氮量”乘以“蛋白质折算系数”计算(公式和折算系数如下),还可通过食品中各氨基酸含量的总和来确定。
蛋白质(g/100g)=总氮量(g/100g)×蛋白质折算系数对
(二十三)关于脂肪及其含量。
脂肪的含量可通过测定粗脂肪(crude fat)或总脂肪(total fat)获得,在营养标签上两者均可标示为“脂肪”。粗脂肪是食品中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乙醚或石油醚)的化合物的总称,除了甘油三酯外,还包括磷脂、固醇、色素等,可通过索氏抽提法或罗高氏法等方法测定。总脂肪是通过测定食品中单个脂肪酸含量并折算脂肪酸甘油三酯总和获得的脂肪含量。
(二十四)关于碳水化合物及其含量。
碳水化合物是指单糖、寡糖、多糖等的总称,是提供能量的重要营养素。
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量可按减法或加法计算获得。减法是以食品总质量为100,减去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和膳食纤维的质量,称为“可利用碳水化合物”;或以食品总质量为100,减去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的质量,称为“总碳水化合物”。在标签上,上述两者均以“碳水化合物”标示。加法是以淀粉加糖的总和为“碳水化合物”。
(二十五)关于食品中的钠。
食品中的钠指食品中以各种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钠的总和。食盐是膳食中钠的主要来源。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但膳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盐平均摄入量远高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水平。过量摄入食盐可引起高血压等许多健康问题,因此倡导低盐饮食。
(二十六)关于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油脂加工中产生的含1个或1个以上非共轭反式双键的不饱和脂 肪酸的总和,不包括天然反式脂肪酸。在食品配料中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应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
配料中含有以氢化油和(或)部分氢化油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如人造奶油、起酥油和代可可脂(未使用氢化油的除外)等,也应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
3
营养成分表如下
营养成分表是一个包含食品营养成分名称、含量和占营养素参考数值(NRV)百分比的规范性表格。它是营养标签必须展示的内容,也是各种声称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说,营养标签的灵魂就是营养成分表。以某种坚果的营养成分表为例:
由于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与我国居民的主要营养相关问题(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以及慢病(如高血压、高血糖等)密切相关,因此,我国标准要求必须将这5项标示在营养成分表中,称之为强制标示的“1+4”。
扩展资料
营养成分表的前两列很容易看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二列标注的单位有所不同,一般分为每100克(毫升)或是每份,前者的标注方式更为常见。营养成分表的第三列为营养素参考值%(NRV%),代表的是100克或100毫升或1份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占每日需求量的百分比。
对于消费者来说,NRV%是营养标签中最重要的一项,只要看这个百分比就知道吃100克或100毫升或1份食物能为自己一天带来多少能量和营养。
人民健康网——想变美变健康,你得学会看营养成分表
人民网——读懂营养标签:什么是营养成分表
根据食品成分的含量,也可以将食品的成分大致的划分为6种,即: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不含纤维素)、纤维素(俗称纤维)和无机质。 这是6中一般的成分,维生素、激素等则属于微量的成分。
饮食中的化学物质大概可以分成四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以及其它物质。最后一类“其它”物质中还有维他命,矿物质,药物分子以及数百种微量物质。
食品划分为内源性物质成分和外源性物质成分两大部分。其中,内源性物质成分是食品本身所具有的成分,而外源性物质成分则是在食品从加工到摄食全过程中进入的成分。
食品的外源性物质成分,包括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质两类,一般在食品中所占比例很小。但是,它们对食品的影响却是很大的。在适当的量比情况下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物质往往呈现出相反的影响结果。
内源性物质分为两类15种成分,是食品构成中的主要内容。其中,无机物成分包括水和无机质两种,有机物成分则包括蛋白质和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含纤维素)、脂质、维生素、核酸、酶、激素、乙醇、生物碱、色素成分、香气成分、呈味成分和有毒成分,共计有13种。
我国主要采用的“4+1”的模式对营养素进行标注,“4”是指核心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1”是指能量,这五大项与我国居民的营养相关问题和慢性疾病密切相关。除此之外,食品厂家还可以自行选择是否标示其他营养成分,比如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类别。
营养成分表的前两列很容易看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二列标注的单位有所不同,一般分为每100克(毫升)或是每份,前者的标注方式更为常见。
营养成分表的第三列为营养素参考值%(NRV%),代表的是100克或100毫升或1份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占每日需求量的百分比。对于消费者来说,NRV%是营养标签中最重要的一项,只要看这个百分比就知道吃100克或100毫升或1份食物能为自己一天带来多少能量和营养。
扩展资料
在日常饮食上,我们应该尽量选择高蛋白质、低脂肪、低钠的食品。如果你多加注意,有时候会看到一些产品在脂肪下面还标注了反式脂肪。由于反式脂肪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按照《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若食物原料中使用了氢化植物油,必须将反式脂肪酸含量标注在营养成分表中。
还有很多包装食物标注的“反式脂肪酸”一栏为0,实际上并不代表没有,因为如果每100克固体食品或100毫升液体食品中反式脂肪的含量不超过03克,是可以标注为“0”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结合配料表进行查看。
人民网-想变美变健康,你得学会看营养成分表
营养成分表是标示食品中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名称、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百分比的规范性表格。营养参考值中的百分数就是营养成分与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
营养素参考值指“中国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的简称,是专用于食品标签的、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多少的参考标准,是消费者选择食品时的一种营养参照尺度。营养素参考值主要依据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和适宜摄入量(AI)而制定。
扩展资料:
计算方式:
在营养标签上,以营养素含量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标示,指定其修约间隔为1。
计算公式为:
X/NRV×100%
=
Y
%
式中
:
X
=
食品中某营养素的含量
NRV
=
该营养素的营养素参考值
Y
%
=
计算结果
搜狗百科-中国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