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核心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用“道”来探讨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关系。道家主张道家遵循自然规律,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春秋时期,老子总结了古代道教的精髓,形成了完整的道教理论体系,表明道教已经正式形成。其学说认为“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始源於黄帝,集大成於老子,发扬於张道陵天师,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书法、美术、体育、史学、商业、军事等等影响极为深远。
扩展资料:
道家思想起始于上古时期,以盘古为远祖、伏羲(或黄帝)为始祖、老子为道祖、张陵为教祖,道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
道家思想的主要流派有黄老列庄、黄老学派,纵横家、修真派、法家学派、玄学、杨朱学派可能对庄子产生影响。慎到、田文等齐国陵下法家学派也是以道家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兵家思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家思想
-道家
道教的精髓是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原。
道教和佛教的区别有:
1、佛教是由印度传到中国的,而道教是由中国创立的。
2、佛教主要讲究的是轮回,提倡的是今生的修行,换来世的幸福。在佛教中,佛家认为人的此生是痛苦的,然而在世的时候,要修行积德,以换来世的安定与幸福,但是这一点是不被道教认同的。道教认为,人的此生是最好的,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因此人们需要积极过好此生的日子,因此倡导的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这是佛教与道教的本质区别,也是人人都十分在意的。
3、根据信仰的人数来看,人人都经常提到佛教,说起道教的的人较少,随着时间的发展,佛教在中国还是有很多寺庙,因此经常被世人关注,相反,教馆比较少,到后期,几乎很少看到教馆的存在,似乎由此看,佛教更加的受欢迎。
扩展资料:
现在学术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并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境界经典非修真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国的宗教。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中,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后,千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其间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扬提倡,许多帝王卿相、饱学之士也都加入这个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社会各个阶层。而佛教的哲理部分则与儒、道等相结合、相融会、相激荡,然后汇入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大海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为中华文化放射出灿烂辉煌的光芒。文化的内容极其广泛,项目极其繁多,凡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的一切总成绩,都可以叫文化。
参考资料:
道教的精髓一句话是无为无不为。人对自然界的改造离不开客观规律的作用,所以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遵循客观规律的作用,在不违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改造自然的活动,这样才可以真正地有所作为。
道家所提倡的做人学问,是让人实事求是,光明磊落,机敏大度,能伸能屈,把握尺度,掌控分寸,专注突破,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敢于决断,顾全大局,能谋善断,运筹帷幄。
中华传统文化“道”“儒”“释”各有特点,但三家之间有着彼此互补的作用,所以一直有“道治身,儒治世,佛治心”的说法。
道家以“道”为思想核心,道家认为只有人们认可的平等才幸福。
其目的是让人懂得这些知识,既能防止别人伤害自己,又能在人生之路增加竞争力,广交人脉,左右逢源,方能达到事事畅通无阻。
道家强调长生久视,性命双修。修行导归羽化升仙。
佛教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更强调对心性的清净,对身语意的净化。大部分修行导归极乐。
道家和佛教修行到一定程度都需要打坐。其实大部分修行都需要打坐,自我观照。
道家的龙门派,修内丹,阳神。
佛教的安般法门,数息。与道家的打坐观息有很大相似之处。道家都筑基,结丹等有很详细的阐述,这方面的著述非常丰富。佛教更多是对菩萨境界的描述。有人说,道家对打坐禅定的前期叙述比较详细,佛教则对禅定后期的各种境界叙述详尽。二者导归不同。佛教的净土宗,用念佛法门直接导归极乐。方法简单,殊胜。道家的静坐其实也很简单有效。二者都能开发出很多附带的所谓神通功能。所追求的都是对俗世的解脱。佛教可脱离六道轮回,往生净土。道家可羽化升仙。
二者修行得道,修成正果后,都有倒驾慈航,救度众生的描述。例如,吕洞宾得道成仙依然在人世间随缘度众。例如,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总体而言,佛教更强调菩提心,慈悲心。道教则更有点自度为主的味道。当然,道家也强调修行需要积累功德,例如修三千功德是成仙的前提,以得道成仙为修行动力。大乘佛教更强调修行是利己利人,而以修成正果后更好去利人为修行动力。
以上为末学对二者的浅薄理解。无论佛教还是道家都是博大精深,都非常殊胜。二者可以相互借鉴,针对不同机缘的众生展开教化。二者都是中华文明的奇葩,各放光彩。
南无阿弥陀佛!
什么是精髓?其实就是精气真髓,传统中医认为“肾藏精,精化气,精气足而生髓”,有了精气真髓,才会有骨肉身体、毛发四肢。
那么,如果把道家思想比作一个人的话,它的精髓又是什么呢?
其实也就是三句话,相信但凡是中国人,也都很熟悉。因为这三句话,就像是骨髓一样,根植在你我的骨子里。
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原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是道家文化的基础思想,详细阐明了万物产生的根源。
就是说道这个东西,原本是混沌一体,因此被称之为“一”。而在天地初开的时候,在这片混沌中,轻而轻者上浮成为天,也就是“阳”;浊而浊者下沉成为地,也就是“阴”。
这就是《淮南子》中说的,“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
阳气中的浊而浊者,依旧会下沉;阴气中的轻而轻者,也一样会上浮。而这两股阳气和阴气,在天地之间相互冲突,相互碰撞,最终会达到一种交汇融合的状态。
这就是“二生三”中的“三”,也就是“和气”。
有了和气,天地之间便能够生育,于是也才有了万物。而万物也因为各分阴阳,所以能够生生不息。
这也就是《淮南子》中说的,“阴阳合和而万物生”。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在这个天地之间,植物把根扎在土里,动物脚踩着大地,这就是“负阴”。而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头都向着天,这就是“抱阳”。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背阴而向阳。
为什么要背阴而向阳呢?因为有阴有阳,才会有和气,而有了和气,万物才能够有生有育,从而能够繁衍生息,生生不息。
但万物不管如何生息繁衍,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和气,离不开阴阳,也就是离不开道。
离不开道的什么呢?其实就是道“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的这种运行规律。
这其实就是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等观点的依据。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宇宙之中有“四大”,分别是“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就是说人与道、天和地一样,也是“四大”中的之一。
人为什么是“四大”之一呢?
就因为在万物之中,只有我们人类,能够感知天、地、道。其他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只能是被动地去适应,而只有我们人类,不但可以主动去顺应,还能有清醒的认知。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中,从来不认为人是动物。
人虽然是万物之一,但却是万物之灵。
就因为我们,不但能感知天、地、道的变化,还能主动去顺应;不但能主动去顺应,还能适时去做出改变。
这就是道家文化的精髓,实际上从来不是告诉我们,人生只能随波逐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