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意思是在各种信息、观点或经验中,将有价值和有用的部分保留下来,而将无价值或不可靠的部分剔除掉。这个概念可以应用于各个方面的生活和工作中。
在学习上,我们可以通过筛选和整合各种资料和知识,挑选出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进行学习。例如,在阅读一本书时,我们可以先浏览目录和摘要,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或需要深入了解的章节进行详细阅读。这样能够节省时间,同时也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在工作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非常重要。当面对大量信息、任务和项目时,我们需要有辨别力和筛选能力,找出最重要、最紧急的事项优先处理。在团队合作中,我们也需要及时沟通和协调,将成员的各种想法和建议整合起来,提炼出可行的方案。
同样地,在人际交往中也可以运用这个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我们需要倾听并尊重对方的意见。并不是所有观点都值得采纳和接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意味着我们应该理性地分辨和评估各种观点,并选择对我们有益的部分作为参考。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种理性思维和做事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和利用信息、经验和观点。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人际交往中,都可以运用这个原则,以更高效、更准确的方式进行决策和行动。只有将重要的事物保留下来,并舍弃那些无关紧要或不可靠的部分,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意思是:读书要多读,取其中精华有用的,不要随便用其中不好的部分。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创作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随园诗话》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核心价值
《随园诗话》主要价值在于其所阐述的性灵说诗论。其涵义是从创作的主观条件出发,强调创作主体必须具备真情、个性、诗才三方面要素。
性灵说的真情论主张:
一、真情乃诗人创作的首要条件,所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卷三),“赤子之心”即性灵、真情。
二、真情是诗歌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所谓“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卷五)。
三、以真情感人是诗的主要审美功能,所谓“圣人称:‘诗可以兴’,以其最易感人也”(卷十),此论乃针砭沈德潜的“诗教”说。
出自马南邨《不要秘诀的秘诀》。
1、原文
“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
2、解释
精华:事物最好的部分。
糟粕:酒糟、豆渣一类的东西,喻指无用之物。
吸取事物中最好的东西,舍弃事物中坏的,无用的东西。
扩展资料
“精华”和“糟粕”,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实体性的,一种是价值性的。
实体性的含义,是把“精华”和“糟粕”当作是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存在,是各种文化现象本身固有的性质,认为其中有一些东西本身就是好的,是“精华”。
另一些东西本身就是不好的,是“糟粕”;精华就是精华,糟粕就是糟粕,只要它们存在,就是从来如此,不会改变;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把它们一一找出来,“精华”好好保持,将“糟粕”剔除。
价值性的含义,是把“精华”和“糟粕”看作已有文化现象在现实条件下的意义和作用,即以我们现在的生存发展为标准,去看过去留下来的东西是好是坏。
这里暗含的一个前提是,不认为哪些现象的好坏意义是从来如此、固定不变的,而是承认好坏本质上都因人、因时而易。因此,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客观地看待过去的东西,而重点是从人和社会的现实发展出发,对它们加以选择和改造。
这两种不同的含义和理解之间,表现出哲学思维方式上的深刻的差别。前一种理解比较简单直观,因此在人们的看法中比较常见,代表了一种传统的思考方式,但它存在着很大的疑点和误区。从理论上说,后一种理解比较符合实际,比较深入和合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