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
九大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更是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提出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儒家思想核心,就个体而言,是仁义礼智圣德性论“五行”思想;
就社会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爱、厚生,公平(涵盖“中”)、正义(涵盖“正”),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等,它是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1、仁: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
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2、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谊)者,人所宜也。
段玉裁注《说文·言部》曰:‘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汉时作义,皆今之仁义字也。’义有君子义与小人义,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是也。”(陈志岁《载敬堂集·民说》)
3、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5、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
此外还有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6、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7、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
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
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绝对化。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8、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扩展资料:
儒家思想简要介绍:
儒家是中国古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和墨家并称显学。 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 在汉武帝时,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
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家思想的流变。
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周、张、程、朱的理学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
2、儒学领导力
对于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中国现有的一切都是以传统为基础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代很多外国思想家正在反思社会的运行模式和走向,并感觉到了其中的潜在危机。很多思想家反思的结果就是:把目光投向中国,而他们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庸思想。
中庸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和重要性必将日益显现出来,这一点已经有所表现。中庸之道是世界上最具有连续性的文化,也是中国众多文化流派中最具有价值的核心精神和观念。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领导哲学从阐释世界与人生最本源的规律出发,得到了对领导理论最精辟的阐述和分析,并且对领导的内涵做出了最为本质和精准的界定。“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明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
当代发展儒学思想主要用于企业的管理,应用儒学思想延伸出的领导力智慧是当代企业领导者的必修课,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了当代管理者核心理念。
3、文化影响
(1)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2)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3)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
九大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更是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提出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儒家思想核心,就个体而言,是仁义礼智圣德性论“五行”思想;
就社会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爱、厚生,公平(涵盖“中”)、正义(涵盖“正”),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等,它是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1、仁: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
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2、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谊)者,人所宜也。
段玉裁注《说文·言部》曰:‘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汉时作义,皆今之仁义字也。’义有君子义与小人义,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是也。”(陈志岁《载敬堂集·民说》)
3、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5、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
此外还有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6、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7、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
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
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绝对化。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8、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扩展资料:
儒家思想简要介绍:
儒家是中国古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和墨家并称显学。 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 在汉武帝时,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
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家思想的流变。
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周、张、程、朱的理学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
2、儒学领导力
对于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中国现有的一切都是以传统为基础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代很多外国思想家正在反思社会的运行模式和走向,并感觉到了其中的潜在危机。很多思想家反思的结果就是:把目光投向中国,而他们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庸思想。
中庸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和重要性必将日益显现出来,这一点已经有所表现。中庸之道是世界上最具有连续性的文化,也是中国众多文化流派中最具有价值的核心精神和观念。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领导哲学从阐释世界与人生最本源的规律出发,得到了对领导理论最精辟的阐述和分析,并且对领导的内涵做出了最为本质和精准的界定。“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明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
当代发展儒学思想主要用于企业的管理,应用儒学思想延伸出的领导力智慧是当代企业领导者的必修课,在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了当代管理者核心理念。
3、文化影响
(1)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2)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3)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古代学术是百家争鸣,其中儒家的思想是最光亮的,其中关于儒家圣人的思想精华值得好好学习。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古代儒家圣人的思想精华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孔子 名言 思想
孔子是万世师表,留下的名言思想是很灿烂的。
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3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翻译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 文章 。
4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翻译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5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翻译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6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翻译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7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翻译孔子说:“广泛地学习 文化 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8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9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10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翻译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雄辩家孟子思想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其退速。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12)仁者无敌。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 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朱熹理学思想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 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2礼即理也。
3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4活到老,学到老
5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6朋友,以义合者。
7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8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9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2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13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14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15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16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17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9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20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 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21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22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 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 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王阳明心学精华
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3、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5、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6、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7、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8、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9、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0、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是“仁”、“义”、“礼”、“智”、“信”,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义”、“礼”、“智”、“信”,反对“过”与“不及”,崇尚“中庸”,崇尚和谐。儒家思想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的创始人为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遭受重创。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扩展资料:
儒家思想以传统封建社会为物质承担者,而传统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精神承担者,传统社会的瓦解,致使孔子圣人权威丧失。当中国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时,近代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孔运动,经历了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资产阶级革派的辛亥革命以及达到高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儒家在先秦时,和墨家并称显学。在秦始皇时受到重创,即所谓的"焚书坑儒"。至汉代,汉王朝以继承三代中原文化正统为其文化建设的基本路线,而这三代中原文化正是儒家六经,孔子以继承华夏民族文化著称,因而儒学本身便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
-儒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