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吃得多拉得多如果不能及时处理鱼便,有些鱼便就会溶解在水里,如果过滤效果不好,水体里的氨含量高,水容易混浊。鱼长时间生活在有氨毒的水体里,体质会慢慢变得虚弱就很容易受到水里病毒的侵害。有些危害不是一下就显示出来,而是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一般是从体质较弱的鱼开始。所以养好鱼的关键是过滤,而过滤主要是过滤鱼便,水里的毒素都是由鱼便产生的,也只有把鱼便的氨除掉,水才会保持清晰无毒鱼才能健康少病,百度永清过滤了解一下,这过滤系统有自动清理鱼便的功能,会有帮助的。
瓜虫病 又称白点病。
[病原体 为凹口科、小瓜虫属、多子小瓜虫。这是一类体型比较大的纤毛虫。它的形态在幼虫期和成虫期有很大的差别。小瓜虫的幼虫侵袭鱼的皮肤和鳃,尤以皮肤为普遍。当幼虫感染了寄主后,就钻进皮肤或鳃的上皮组织,把身体包在由寄主分泌的小囊胞内,在胞内生长发育,变为成虫。成虫冲破囊胞落入水中,自由游动一段时间后落在水体底部,静止下来,分泌一层胶质的胞囊。胞囊里的虫体分裂法繁殖,产生几百甚至成千的纤毛幼虫。幼虫出来,在水中自由游动,寻找寄主,这就是小瓜虫的感染期。幼虫感染了新寄主,又开始它的生活史。
[症状 观赏鱼因小瓜虫寄生而发病的病例较为普遍。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小瓜虫的适宜水温为15~25℃。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容易流行。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
[防治方法 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也可用1%盐水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或用百万分之零点一至零点二(01~02ppm)的硝酸汞溶液泼洒,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2斜管虫病
[病原体 属管口科斜管虫属。主要寄生于皮肤和鳃上。对寄主的选择不严格,也不限于幼鱼或成鱼,但幼鱼对此虫最敏感,往往引起严重死亡。水族箱等小水体饲养的小鱼,很容易被侵害,甚至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也发现因此虫引起大批死亡的情况。
[症状 斜管虫身体比小瓜虫小得多,肉眼看不见,也没有白点等症状表现。鱼体感染的部位分泌大量粘液,严重时鱼体病灶部分的皮肤形成苍白色和蓝灰色粘膜层。由于皮肤和鳃的组织受到破坏,容易感染细菌。病鱼体质消瘦、变黑,呼吸功能受阻,食欲不振,最终导致死亡。斜管虫繁殖的适宜水温为12~18℃,在冬春季节易于流行。
[治疗方法 可用百万分之八(8ppm)的硫酸铜溶液浸泡,也可用百万分之零点七(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混合溶液在水族箱中遍洒,均可见效。
养鱼用水有学问
金鱼生活于温带地区,属广温性鱼类,对水的适应性很强,因此,河水、湖水、井水、泉水、水库水等均可用来养金鱼。这些水中虽然滋生着适于金鱼生存的丰富的浮游生物,但因其中容易混入对金鱼有害的水栖昆虫和致病菌等敌害生物,在使用时须采取过滤等趋利避害的措施。井水和泉水含矿物质多,大部分为硬水,只要不含有毒物质,而且注意调节水温,也可用来饲养金鱼。而城市中自来水取用方便,含菌类极少,对人畜无害,最适宜于养金鱼。
热带观赏鱼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原产地的气候炎热,终年温差变化很小,适宜于在软水中生活,所以对水质的要求比金鱼严格,而我国各地自来水的硬度均在5~15度范围之内,用自来水养热带鱼,须采取软化水质处理的措施。但对初学饲养热带鱼的人来说,养殖的品种大多为对水的适应能力较强的鱼,所以可不必考虑水的硬度,直接使用经晾晒处理的自来水就可以了。当然,以后积累了养鱼经验,由饲养一种鱼发展到养若干种鱼,特别是在人工繁殖热带鱼时,便一定要注意水的软硬度,一定要将它调到繁殖对象所需的最适宜数值,这样,您的鱼缸便会日渐一日地繁茂起来。
○ 养鱼法则
● 鱼缸需比脸盆大,莫为省钱爱靓用个小小缸
● 养鱼先养水,过滤、充氧等设备还要先添上
● 买鱼莫贪心,宁少勿挤,谨防缺氧
● 挑鱼须当心,若有呆滞生病状,品相再好也难养
● 养鱼需宽心,发现异常先观察;如果随意用药,好心帮倒忙
1、鱼儿外伤别操心,抹红药水就搞定
2、鱼儿拉稀要小心,饿饭外加泡呋喃,再把食物水质清
3、鱼儿翻肚别灰心,升温、浅水、饿饭或者有效
没有照片,从描述看,很可能是热带鱼患了水霉病。
水霉病(Saprolegniasis)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本病主要在水温较低的时候易发病,所以提高水的温度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症状:
1 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2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
3 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治疗方法:
1、病鱼数量少可局部操作的话,可以用含碘消毒剂浸泡,如浓度为20mg/L聚维酮碘溶液,或2mg/L的高锰酸钾混合1%的盐水浸泡病鱼20~30分钟;
2、或用800mg/L的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全池泼洒;
3、或内服抗菌药物(如磺胺类),防治细菌激发感染;
4、市面上常见其他的防治水霉病渔药种类。
是鱼鳞变白还是长白色的东西,很可能是得了水霉病(白斑病、白毛病)。
水霉病
[症状]当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
水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
这位鱼友,不要惊慌,我的鱼与你的一样,这样我给你说一下几点就没有问题了:
1把水温提到30度以上。一定要保证水温提高,不要看加热棒的温度刻度,自己买一个温度计真实测量一下。
2每天给鱼缸注射青霉素(200L水打4瓶80万单位的青霉素,青霉素在诊所就能买到),连打三天。
3加盐:要加粗盐,千万别加什么海水晶之类的东西。每次加1/3袋(200L水)(如果没有粗盐,食用盐也可以,但数量减少,控制在200L水兑1/5袋食用盐)连放3天。
4换水:在打药加盐之前要换一桶水,切忌不可多换,把药和盐兑好后,加入新水(新水要提前1天晒,温度要与鱼缸水的温度一致)连换3天。
只要有一条鱼得了,别的鱼也会很快的被传染。所以说,你按这些做法做了,不但 能治好得病的鱼,也会帮助别的鱼来预防得病,我按着做的,现在我的鹦鹉好了,银龙什么的都挺好的,一点问题也没有。
一、白点病
金鱼、热带鱼均有出现,由小瓜虫感染引起,春末、秋末最易发生。病因:寄生性小瓜虫。
防治方法:延长自来水晾晒期,让水“熟”透。用150V加热棒,2-3天内鱼缸内水温升至30℃以上,小瓜虫能自行脱离鱼体,用吸虹吸出缸底污物及病原体,加适量新水。也可用硝酸亚汞,一盆水用0001毫克,浸洗受感染的鱼体。(笔者提示:硝酸亚汞毒性很强,使用时注意人畜安全)
二、竖鳞病,又称松鳞病
病因:点状极毛杆菌感染引起,冬季水温较低或换水水温差异过大引起。
防治方法:一盆清水配制高锰酸钾,以配制成深色水为准,浸洗时间以鱼体忍受度为准。浸洗后将鱼放入清水中漂洗,然后用呋喃西林干粉涂抹患病处,几次治疗后松鳞面积逐步缩小,最后能痊愈。
三、打印病
鱼体表发炎,有红斑印记,鳞片脱落,肌肉充血,病鱼反应迟钝,逐步死亡。病因:革兰氏菌感染引起。
防治方法:防鱼体碰撞受伤,增加增氧量(如小增氧泵换成大增氧泵),配紫外线杀菌灯(市场有售)增加照射。投喂含有呋喃唑酮的饵料。鱼体患病处涂抹高浓度高锰酸钾。
四、出血病
鱼体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鳍条破裂,特别是尾鳍。病因:水质不良,荧光杆菌感染引起。
防治方法:食盐3%-5%浸洗,1毫克漂白粉兑一盆水浸洗;庆大霉素一盆水配8万单位浸洗,彻底换水一次。
五、痘疮病
鱼体身上有白色斑块,呈石蜡状增生,严重时病鱼全身蔓延。深色鱼看上去明显,鱼体消瘦死亡。病因:疱疹病毒感染引起。
防治方法:多喂干净鲜活饲料,增加鱼体体质,一盆水配10毫克红霉素,浸洗,大鱼也可注射百万分之零点二左旋氯霉素。
六、水霉病
鱼体外表有棉球丝状白色粘附物,严重时全身都有。病因:水霉菌,鱼体外表伤容易引发。
防治方法:一盆水配001毫克孔雀石碌(化剂商店有购),浸洗,见病鱼体已有绿色染附即可,放入清水漂洗,提高水温,增加光照,鱼缸内加呋喃西林溶液至水呈淡**,可反复浸洗几次直至病鱼痊愈。
七、鱼鲺病
鱼鲺寄生鱼体表吸取营养,造成鱼体伤口,令病鱼狂躁不安,不治而死。病因:鱼鲺寄生。
防治方法:一盆水配敌百虫(药房有售)2-3克,浸洗鱼体,浸洗时间长短和水温及药液浓度有关,以看到寄生鱼体鱼鲺脱落为准,浸洗时要增氧,再放入含有呋喃西林的清水中漂洗。连续两次,一般可治愈。
八、感冒病
换水时水温升降太快造成,新水应慢慢注入鱼缸内,间接水温不要超过正负3℃,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水温突升突降,根据季节调升鱼缸内水位(温)。
九、肠炎病
投放饲料量变化过大,突然变换饵料品种,水中含氧降低,水质污染,饱食后搬动鱼体,投喂不洁饲料等均能得肠炎病。投喂干净饲料,多餐少量,保持水质干净,及时吸取过剩残饵,增加增氧量,加喂痢特灵,停食1-2天。
十、鱼膘病
鱼体背朝下,腹朝上,或鱼体侧卧,长时间不能正常活动,沉于缸底失去观赏价值。病因:水温变化差异过大,受到突然惊吓,饱食过度,引起鱼膘功能性失调。
防治方法:提升水温,循环渐升,增加水中含氧量,保持水质干净,分次投喂少量活食,诱导病鱼摄食活动。用一根细尼龙线拴住背鳍,按水面泡沫板帮助鱼体翻身,辅助治疗。
上述十种病是金鱼养殖中的常见病,爱鱼一族应常备一些药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给柔嫩的金鱼增加一层呵护,您必将得到回报。
肤霉病
其病原体是水霉科中的水霉、棉霉、细囊霉和腐科中的附霉引起。菌丝形态细长,一端似根状深扎于病鱼的皮肤或肌体,另一端突出于皮肤表层,呈灰白色,形似柔软的纤维,呈棉絮状附生于体表。患病初期,个体伤口四周红肿,皮肤粘液增多,患病后期,伤口处形成一丛絮毛状菌丝。防治方法:可选用05克孔雀石绿晶体,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或选用02克孔雀石绿,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5-30分钟。实验室或养鱼的都会有孔雀石绿的,孔雀石绿是致癌物质,食用鱼禁止使用孔雀石绿主要起消毒杀菌作用如没有孔雀石绿可用2%的食盐水浸泡15-20分钟试试可能也会有效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