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第1张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地下水开发就是要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既要求有地下水可采,同时要求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既要保证当代人有地下水可采,也要保证子孙后代有优质的地下水资源可以利用;不仅要使地下水满足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要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条件下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

一、防止地下水污染,保护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和利用好地下水资源是关系到社会经济长期发展和子孙后代生存的大事,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松嫩平原的地下水资源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同时也是实现松嫩平原社会、经济、人类、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保护地下水资源应从技术、经济、法律各个层面抓起,让节水、护水行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

防止地下水污染,首先要保护好地下水的补给源,其实质就是保护补给地下水的质量和数量,也就是阻断地下水的污染源,广开地下水的补给源。

地下水的污染源主要有工业废水和废物、生活污水垃圾、农业污水灌溉及农药化肥污染,保护地下水就必须防止这些污染物对地下水的污染。

(一)防止工业废水、废物的污染

松嫩平原是东北老工业区之一,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多,特别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缺乏地下水保护意识,工业废渣、废水随处排放,多数露天堆放和直接排放,废水处理率低,在降水的溶滤作用下,其所含的大量有害物质渗入到地下,从而污染了地下水。尤其像大庆、齐齐哈尔、白城等城市,包气带厚度薄、结构疏松、渗透性强,地下水很容易遭受工业废水、废物的污染。因此,必须加强对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废水排放的管理,提高无害化处理程度,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对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地做好防渗衬砌、填埋护顶等处理措施,严禁随意排放、随意堆放,防止造成地下水污染。

(二)防止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

松嫩平原是一个人口密集区,人口密度近200人/km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特别是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越来越多,对地下水的污染必将越来越严重。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泼洒,大部分城市污水未做处理就由明渠排放,排水渠成了污染地下水的渠道。城市生活垃圾多数城市是露天堆放,进行填埋的仅有长春、哈尔滨等少数大中城市,大部分中小城镇没有填埋处理,即使填埋,填埋场地多数没有作防渗处理。因此,应加强生活污水处理和地下排污管网建设,防止生活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选择合适的填埋场地或进行焚烧或压碎处理生活垃圾,以防止污水、垃圾渗液对地下水的污染。

(三)防止农业污染

松嫩平原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农业生产对地下水的污染将越来越突显,防止农业污染是今后一个时期内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农药、化肥对地下水的污染是一种面状污染,数量逐年增加,使用面积广、点多分散、不易管理,对地下水的污染又没有很好的监控措施。特别是西部山前倾斜平原和中部低平原,地下水埋藏浅,容易遭受农药、化肥的污染。本次调查发现,即使在含水层上部有较厚的亚粘土分布的东部高平原区,地下水中也出现了氮大面积超标的现象,农业污染正在严重影响地下水的质量,甚至使地下水无法饮用。因此必须加强农业生产田间管理,逐步采用低毒、易降解、低残留农药代替长效、剧毒农药,少施化肥,多施农家肥,以防止农药、化肥对地下水的污染。

(四)防止开采地下水造成污染

地下水除了污染物通过包气带渗入遭受污染外,成井质量较差的各种开采井也是污染地下水的一个重要途径。开采井作为污染的通道,它沟通了含水层与地面或其他含有劣质水体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正在使用和废弃的水井都可能成为地下水污染的管道。近20年来,在低平原多层承压水分布区,由于开采承压水的开采井止水效果差,使深层承压水受到浅层劣质水体的窜层污染,第四系承压水中氟、铁、锰含量明显升高,有的已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因此,开发地下水时,必须重视成井质量,采取严格的技术措施,防止开采井自身造成地下水污染。

二、合理开发地下水,保持地下水可持续利用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井

地下水有其运动、循环的自然规律,开发利用应在科学规划基础上进行。根据地下水可采资源量和已开采资源量划分不同的地下水开采区。对超采区要逐步缩减开采量,对于采补平衡区要严格限制新增开采,对于有增加开采潜力的地区要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地布置开采井,控制单井开采量、避免井距过密、超量开采,并要保证成井质量,避免在开采过程中造成地下水污染。不同类型地下水在不同地貌单元,开采技术条件差异较大,应因地制宜、深浅结合,优先开采潜水、谨慎开采承压水。

西部山前倾斜平原第四系潜水,水量丰富、埋深浅,宜井深度10~40 m,井距不宜小于800 m。该区降水少,农业用水量大,近几年洮儿河与霍林河相继断流,使地下水的补给量大大减少,应采取措施增加地下水的人工补给。另外本区地下水环境脆弱,含水层上部包气带薄,且多为亚砂土或砂砾石,无好的隔污层,应防止地下水污染。潜水下部有新近系承压水,水质好、水量丰富,可作为后备水源,在建井开采时,要作好止水,防止地下水窜层污染。

中部低平原第四系潜水因水质天然不良,仅有少部分作为农业用水和分散生活饮用水。第四系承压水作为主要开采目的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第四系承压水多数地区水量丰富,容易开采、开采深度40~100 m,农业开采井井距一般不应小于1000 m。居民生活用水井,应特别注意止水问题,对于报废井应做封井处理。该层水已发现被上层水污染的问题,氟含量比以前明显升高,甚至超标,多年不见的氟病又重新出现,因此应特别注意开采过程中的地下水污染问题。

泰康组和大安组承压水,水量比较丰富,单井涌水量多在1000~3000 m3/d,但补给资源不足,更新能力较差,布井间距不宜小于1500~2000 m。这两层承压水作为防病改水和生活饮用水的宝贵水源,应倍加珍惜,严格限制开采。在松原油田的新村、二龙水源地已形成开采漏斗,漏斗中心最大水位降深分别为2562 m 和2288 m,应采取适当措施,控制开采量,积极寻求其他水源,保持地下水采补均衡。

东部高平原除了承压水盆地及河谷区外,大部分地区缺水,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富水性差异较大,地下水合理开发应因地而异。广大的农村大部分地区开采水量贫乏的第四系潜水,由于本区属半湿润气候区,农业用水相对少,农村生活用水开采比较分散,单井开采量小。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主要开采河谷潜水与白垩系承压水,应对集中供水水源地进行勘查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合理布置开采井和确定开采量。

(二)建立地下水采补平衡机制

地下水资源是有限的,也是可以再生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在不断地相互转化,开采地下水量应限定在地下水的更新能力内,为此必须调整现有不合理的地下水开采布局,遵循地下水的循环规律,保持地下水的采补动态平衡,形成地下水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

三、加强综合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

(一)现状水资源分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主要体现在降水量年内季节分布不均,年际变化较大。年平均最大降水量为6464 mm,最小降水量为30301 mm,年际变化相差21倍。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以上。尤其是农业春季需水量较大,降水只占10%~20%,呈现春旱、夏涝、秋少、冬枯的特点,与工业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不相适应。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体现在降水量东部较多、西部较少,由东向西降水量递减,西南降水最少。随降水量减少,气候也发生变化,由东向西,气候由半湿润气候过渡到半干旱气候。东部高平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00~600 mm,属半湿润气候;西部年降水量在350~450 mm 之间,属半干旱气候。蒸发量则自东北向西南递增,东部高平原蒸发量在1150~1500 mm,西部在1150~1600 mm之间。

2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格局不匹配

水资源分布与社会经济格局不相匹配,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东部高平原,是以长春、哈尔滨省会城市为中心的城市、人口、经济密集带,有德惠、榆树、双城、绥化、海伦等中等城市和经济开发区,水资源需求量大,但这一地区地下水贫乏,地表水污染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中部低平原,是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化工基地,也是国家生态农业建设区,这里有著名的扎龙湿地、莫莫格湿地,湖泡沼泽较多,农业和生态用水较大,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但降水偏少,蒸发量大,浅层地下水水质差,土地盐渍化、沙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问题突出。地下水是本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水源,水资源需求量已大于水资源总量,深层地下水正在不断地被开采利用,由于地下水不合理开采而出现了区域性的地下水位下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加剧了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矛盾。

西部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比较丰富,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地下水中来自于大兴安岭的河流的补给占很大比重,近几年由于降水量偏少,农业开采量增加,河道径流减少,地下水补给不足,水位出现持续下降趋势。

(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

1优先开发利用地表水,合理利用过境水

松嫩平原水资源总量为17516×108m3,其中地表水占553%,不重复的地下水占447%,优先开发利用地表水应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点,特别是东部高平原,地下水赋存条件差,降水资源相对较多,更应把开发地表水资源放在首位。

优化地表水应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时间优化就是利用水库、湖泊、湿地、塘坝拦蓄汛期地表水量,调节河川径流,改善天然径流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空间优化就是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引水工程和调水工程调节水资源空间分布格局,使水资源配置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需要。松嫩平原过境水资源丰富,全区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3832×108m3,且水质好,出境水量有48163×108m3,地表水出境后流过三江平原注入黑龙江,下游社会经济密度小,水资源充足,利用过境水不会产生与下游争水或影响生态环境等问题。

2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

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是水资源配置中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松嫩平原西部山前倾斜平原,分布有多个冲洪积扇,地下水储存空间巨大,是天然的地下水库,非常适合利用地下空间调蓄地下水和地表水,可以利用丰水期或丰水年的洪水进行人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利用水利枢纽工程进行人工补给地下水,留到枯水期或枯水年利用,这样既可以减少洪水的危害,又可增加地下水的补给。山前冲洪积扇不仅是地下水的良好储存空间,也是中部低平原地下水的重要补给带,保证山前有一个较高的地下水位,可增大中部低平原地下水的补给。另外,在嫩江、第二松花江及其较大的支流河谷,都有很大的地下水调蓄空间,可以进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调蓄。

3分水质供水,开发利用多种水源

分水质供水也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一项重要措施,分水质供水应优先保障饮水安全,保证优质的地下水用于生活饮用。分水质供水应遵循优水优用,优质优价的原则,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农业和其他用水,尽可能减少开采优质的地下水。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配置饮用水、生活杂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市政用水、服务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等。在分水质供水的同时,也应积极开发利用多种水源,如人工增雨,改造微咸水,中水回用等,加大开发多种水源的投入,提高开发利用多种水源的水平。

4科学安排生态用水

掠夺式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给松嫩平原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是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水和谐理念的具体体现。通过行政、经济、技术、工程等综合措施,科学安排低平原区的湖泊、湿地用水,不断加大生态补水和生态修复的力度,建立生态用水常态化机制,切实保障生态环境的长期用水。

5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社会体系

松嫩平原是跨省的流域水资源系统,要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建立国家级的有效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综合管理机构,从宏观和微观多层面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水资源综合规划到健全的水权法律制度,以及系统的管理指标体系和发育的水资源供需市场,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培育和加强。

四、以人为本,保障饮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代替的生活资料。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

(一)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措施

前已述及,在松嫩平原的广大农村,饮水基本全部使用地下水,广泛分布的劣质水体和日益严重的污染形势以及局部地区出现的资源枯竭,增加了农村饮水安全隐患,且水质隐患大于水量隐患。消除农村饮水安全中隐患,就是要消除影响农村饮水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饮水质量

松嫩平原大面积分布着高氟、高砷劣质地下水,是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因素。对此应积极寻找优质水源,利用工程措施,改善饮水质量,防止发生饮水型地方病。

2修复被污染的地下水

农业污染程度的加剧,已经对农村饮水安全构成威胁。高平原潜水是农村饮水的主要水源,目前 已出现大面积的超标,农药也已在地下水中检出,多数农村地区除地下水外,没有地表水可用,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农业污染漫延,加大研究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投入,对已污染的地下水进行综合修复治理。

3集中处理农村生活垃圾

随着生活日用消费品的成分复杂化、品种多样化以及数量的不断增多,农村生活垃圾中有害成分也越来越多,这些有害成分对地下水的污染将是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潜在因素。目前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没有集中堆放的场所,更没有集中处理的设施,在降水的淋溶下渗入地下,长期下去必将影响农村饮水安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应将农村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

4保护低平原区中深层承压含水层

低平原中深层承压水是当地农村生产、生活的良好水源,也是农村防病改水的供水目的层,该层水在开采过程中受到上层劣质潜水的污染,水质下降,长期下去必将影响低平原区农村饮水安全。此外,防止油田污染也是保障低平原区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方面。

5提倡节约用水,积极寻找新的水源

部分农村地区,地下水资源贫乏,超量开采导致地下水资源减少,供水水源不足,饮水保证率下降,出现缺水型饮水安全问题。对于这些地区应运用多种手段促进节约用水,同时积极寻找新的供水水源。

(二)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主要措施

1统一管理、科学规划

城市供水安全必须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条件,科学制定城市水资源规划和城市供水安全预防机制,合理配置地下水与地表水供水水源,建立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2加强监控、建立城市供水安全预警机制

应用各种高新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地下水、地表水的监控水平,建立城市供水水质、水量预警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

3建设节水型城市

从长远来说,城市缺水将是一个普遍现象,要保证城市供水安全,必须建设节水型城市,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综合措施,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保证水量供需平衡。

4建立和完善城市供水应急机制

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必须编制城市供水应急预案,在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水资源合理配置及供水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等因素,建立城市供水应急机制,并进行实战演练,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五、发展节水型农业,保障粮食安全

(一)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各国政府发出了关于粮食安全的警告。粮食安全可概括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人们得到健康必需的,结构合理的和营养充足的粮食。众所周知,灌溉可以保障粮食生产,农业是用水最多的行业,松嫩平原农业用水量已占到全区用水总量的78%,其中地下水占农业用水量的5455%,农业灌溉面积仍在不断扩大,到2010年,松嫩平原农业用水将达到46×l08m3,2020年达到58×108m3,缺水已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节水灌溉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必由之路。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障农业灌溉用水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途径之一。

(二)合理开发水田、旱田地表水浇灌面积

引水灌溉,无疑可以增加对地下水的补给,加快地下水的循环,特别是水田,因其多种植在阶地、漫滩上,引水灌溉,将有30%~40%的地表水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但大面积开发水田,过度引水,也会造成河道径流减少,破坏河流系统生态健康,甚至导致河道断流,不仅影响河道对地下水的补给量,也会影响生态环境用水及其他部门用水。

六、发展节水型经济,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节水型社会是全面树立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型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机制,以高效用水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系统,发展节水型经济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用水需求不断增加,而地下水资源量有限,分布不均,从理论上计算,到2020年松嫩平原地下水需求量将达到地下水可开采量,但实际上地下水可开采量永远不会全部开采出来,因此缺水必然提前到来,缺水是必然趋势,依靠扩大供水解决缺水危机是不可持续的,节水才是应对缺水危机的根本出路。

松嫩平原农业用水占全区用水量的78%,其中利用地下水量占地下水开采量的73%,灌溉方式粗放、灌溉水利用率低、农业节水潜力巨大。

工业用水量占全区用水总量的544%,地下水占工业用水量的6685%,万元GDP消耗地下水118 m3。在低平原区,工业用水几乎全部来自地下水,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工业需水量必将增加,因此应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合理配置工业用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工业,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建设中水回用工程,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养成与节水型社会相适应的生活方式与习惯,通过节水宣传教育,普及节水知识,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是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基础工作。

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下称计划),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从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强化科技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十个方面开展防治行动。

全文如下: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前,我国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切实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国家水安全,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原则,贯彻“安全、清洁、健康”方针,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河海兼顾,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坚持政府市场协同,注重改革创新;坚持全面依法推进,实行最严格环保制度;坚持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坚持全民参与,推动节水洁水人人有责,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

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

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一、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

(一)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取缔“十小”企业。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2016年底前,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要求,全部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能源局等参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制定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行业专项治理方案,实施清洁化改造。新建、改建、扩建上述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2017年底前,造纸行业力争完成纸浆无元素氯漂白改造或采取其他低污染制浆技术,钢铁企业焦炉完成干熄焦技术改造,氮肥行业尿素生产完成工艺冷凝液水解解析技术改造,印染行业实施低排水染整工艺改造,制药(抗生素、维生素)行业实施绿色酶法生产技术改造,制革行业实施铬减量化和封闭循环利用技术改造。(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参与)

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强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工业集聚区污染治理。集聚区内工业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方可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建、升级工业集聚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理等污染治理设施。2017年底前,工业集聚区应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并依照有关规定撤销其园区资格。(环境保护部牵头,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参与)

(二)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因地制宜进行改造,2020年底前达到相应排放标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敏感区域(重点湖泊、重点水库、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建成区水体水质达不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的城市,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95%左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参与)

全面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配套管网应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除干旱地区外,城镇新区建设均实行雨污分流,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进初期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到2017年,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其他地级城市建成区于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参与)

推进污泥处理处置。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应进行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非法污泥堆放点一律予以取缔。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达标改造,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底前达到90%以上。(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等参与)

(三)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散养密集区要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农业部牵头,环境保护部参与)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制定实施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方案。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助试点经验,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精准施肥技术和机具。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标准规范,明确环保要求,新建高标准农田要达到相关环保要求。敏感区域和大中型灌区,要利用现有沟、塘、窖等,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栅和透水坝,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农业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质检总局等参与)

调整种植业结构与布局。在缺水地区试行退地减水。地下水易受污染地区要优先种植需肥需药量低、环境效益突出的农作物。地表水过度开发和地下水超采问题较严重,且农业用水比重较大的甘肃、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河北、山东、河南等五省(区),要适当减少用水量较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改种耐旱作物和经济林;2018年底前,对3300万亩灌溉面积实施综合治理,退减水量37亿立方米以上。(农业部、水利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参与)

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深化“以奖促治”政策,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环境保护部牵头,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参与)

(四)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积极治理船舶污染。依法强制报废超过使用年限的船舶。分类分级修订船舶及其设施、设备的相关环保标准。2018年起投入使用的沿海船舶、2021年起投入使用的内河船舶执行新的标准;其他船舶于2020年底前完成改造,经改造仍不能达到要求的,限期予以淘汰。航行于我国水域的国际航线船舶,要实施压载水交换或安装压载水灭活处理系统。规范拆船行为,禁止冲滩拆解。(交通运输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质检总局等参与)

增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能力。编制实施全国港口、码头、装卸站污染防治方案。加快垃圾接收、转运及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提高含油污水、化学品洗舱水等接收处置能力及污染事故应急能力。位于沿海和内河的港口、码头、装卸站及船舶修造厂,分别于2017年底前和2020年底前达到建设要求。港口、码头、装卸站的经营人应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活动污染水环境的应急计划。(交通运输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五)调整产业结构。依法淘汰落后产能。自2015年起,各地要依据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相关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结合水质改善要求及产业发展情况,制定并实施分年度的落后产能淘汰方案,报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备案。未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暂停审批和核准其相关行业新建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参与)

严格环境准入。根据流域水质目标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明确区域环境准入条件,细化功能分区,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实行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已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要实施水污染物削减方案,加快调整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到2020年,组织完成市、县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环境保护部牵头,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海洋局等参与)

(六)优化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重大项目原则上布局在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并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鼓励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低耗水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生态保护型旅游业,严格控制缺水地区、水污染严重地区和敏感区域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新建、改建、扩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量置换。七大重点流域干流沿岸,要严格控制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纺织印染等项目环境风险,合理布局生产装置及危险化学品仓储等设施。(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参与)

推动污染企业退出。城市建成区内现有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印染、原料药制造、化工等污染较重的企业应有序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环境保护部等参与)

积极保护生态空间。严格城市规划蓝线管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应保留一定比例的水域面积。新建项目一律不得违规占用水域。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土地开发利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留足河道、湖泊和滨海地带的管理和保护范围,非法挤占的应限期退出。(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环境保护部、水利部、海洋局等参与)

(七)推进循环发展。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推进矿井水综合利用,煤炭矿区的补充用水、周边地区生产和生态用水应优先使用矿井水,加强洗煤废水循环利用。鼓励钢铁、纺织印染、造纸、石油石化、化工、制革等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水利部、能源局等参与)

促进再生水利用。以缺水及水污染严重地区城市为重点,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和利用。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钢铁、火电、化工、制浆造纸、印染等项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许可。自2018年起,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北京市2万平方米、天津市5万平方米、河北省10万平方米以上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应安装建筑中水设施。积极推动其他新建住房安装建筑中水设施。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京津冀区域达到30%以上。(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参与)

推动海水利用。在沿海地区电力、化工、石化等行业,推行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等工业用水。在有条件的城市,加快推进淡化海水作为生活用水补充水源。(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海洋局等参与)

三、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

(八)控制用水总量。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健全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其建设项目新增取水许可。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用水要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节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水利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严控地下水超采。在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开发利用地下水,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承压水,地热水、矿泉水开发应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和采矿许可。依法规范机井建设管理,排查登记已建机井,未经批准的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一律予以关闭。编制地面沉降区、海水入侵区等区域地下水压采方案。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超采区内禁止工农业生产及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京津冀区域实施土地整治、农业开发、扶贫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不得以配套打井为条件。2017年底前,完成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和地面沉降控制区范围划定工作,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九)提高用水效率。建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指标等用水效率评估体系,把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将再生水、雨水和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3年分别下降35%、30%以上。(水利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参与)

抓好工业节水。制定国家鼓励和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目录,完善高耗水行业取用水定额标准。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到2020年,电力、钢铁、纺织、造纸、石油石化、化工、食品发酵等高耗水行业达到先进定额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牵头,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质检总局等参与)

加强城镇节水。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限期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水嘴、便器水箱等生活用水器具。鼓励居民家庭选用节水器具。对使用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到2017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建设滞、渗、蓄、用、排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新建城区硬化地面,可渗透面积要达到40%以上。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质检总局等参与)

发展农业节水。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在东北、西北、黄淮海等区域,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农作物节水抗旱技术。到2020年,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7亿亩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水利部、农业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参与)

(十)科学保护水资源。完善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水利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参与)

加强江河湖库水量调度管理。完善水量调度方案。采取闸坝联合调度、生态补水等措施,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发挥好控制性水利工程在改善水质中的作用。(水利部牵头,环境保护部参与)

科学确定生态流量。在黄河、淮河等流域进行试点,分期分批确定生态流量(水位),作为流域水量调度的重要参考。(水利部牵头,环境保护部参与)

四、强化科技支撑

(十一)推广示范适用技术。加快技术成果推广应用,重点推广饮用水净化、节水、水污染治理及循环利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再生水安全回用、水生态修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适用技术。完善环保技术评价体系,加强国家环保科技成果共享平台建设,推动技术成果共享与转化。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水处理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示范推广控源减排和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科技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海洋局等参与)

(十二)攻关研发前瞻技术。整合科技资源,通过相关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加快研发重点行业废水深度处理、生活污水低成本高标准处理、海水淡化和工业高盐废水脱盐、饮用水微量有毒污染物处理、地下水污染修复、危险化学品事故和水上溢油应急处置等技术。开展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水环境基准、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新型污染物风险评价、水环境损害评估、高品质再生水补充饮用水水源等研究。加强水生态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环境监控预警、水处理工艺技术装备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科技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等参与)

(十三)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对涉及环保市场准入、经营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和规定进行全面梳理,废止妨碍形成全国统一环保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健全环保工程设计、建设、运营等领域招投标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推进先进适用的节水、治污、修复技术和装备产业化发展。(发展改革委牵头,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海洋局等参与)

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明确监管部门、排污企业和环保服务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完善风险分担、履约保障等机制。鼓励发展包括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环保服务总承包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以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牵头,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参与)

福州水系联排联调工作机制运作的三个方面包括眼,手和脑,眼为系统的感知层,手为系统的操作层,脑就是水系科学调度系统,这三个部分就构成了水系联排联调智慧系统,从而让治水向智水转变,效果也是非常明显。

信息获取。福州的56座水闸排涝站,20座沿江排涝站,36座沿江水闸全部并入了指挥调度系统。从而实现了城市应急防涝,内河水多水动,网厂河一体化管理。同时还增加了水体的视频监控探头,河道水位监测点,以及井下和路面积水监测点,水质的监测。同时福州在公共场所设立了城区水系智慧公示牌,城区水系智慧公示牌里还包括水质的监测数据也会展示出来,方便市民的查看。

操作响应。每个排涝站和水闸都连接着水系联排联调智慧系统。从而实现日常的水多水动,以及汛期的排水防涝工作。现在通过自动化系统连接州市水系联排联调中心的水系科学调度系统,就可以实现快捷操作。从而提高了应急效率,有助于降低城区水系水位。而这样的操作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调度系统。福州水系联排联调中心有全国首个城市级的水系科学调度系统,该系统是汛期时排水防涝的指挥中枢,也是非汛期时的智慧大脑。中心办公广场的大屏幕可以实时显示8万多路视频监控系统,监控系统覆盖了城区所有的内河水系以及主干的路面,在日常的时候,视频监控系统可以作为内河的巡查监控使用,在汛时,它可以作为路面积水的应急监控系统,该系统就是内涝水淹预警预测模型。同时自动化远程控制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人工的慢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通过物联网全覆盖监测体系,利用大数据进行底层支撑,再加数据分析和模型运算,最终实现了福州水系联排联调,从而保证了福州市水系平稳和安全。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文」

 促进再生水利用。以缺水及水污染严重地区城市为重点,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和利用。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钢铁、火电、化工、制浆造纸、印染等项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许可。自2018年起,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北京市2万平方米、天津市5万平方米、河北省10万平方米以上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应安装建筑中水设施。积极推动其他新建住房安装建筑中水设施。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京津冀区域达到30%以上。(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参与)

 推动海水利用。在沿海地区电力、化工、石化等行业,推行直接利用海水作为循环冷却等工业用水。在有条件的城市,加快推进淡化海水作为生活用水补充水源。(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海洋局等参与)

 三、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

 (八)控制用水总量。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健全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其建设项目新增取水许可。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用水要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节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水利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严控地下水超采。在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开发利用地下水,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承压水,地热水、矿泉水开发应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和采矿许可。依法规范机井建设管理,排查登记已建机井,未经批准的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一律予以关闭。编制地面沉降区、海水入侵区等区域地下水压采方案。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超采区内禁止工农业生产及服务业新增取用地下水。京津冀区域实施土地整治、农业开发、扶贫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不得以配套打井为条件。2017年底前,完成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和地面沉降控制区范围划定工作,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水利部、国土资源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等参与)

 (九)提高用水效率。建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指标等用水效率评估体系,把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将再生水、雨水和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3年分别下降35%、30%以上。(水利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参与)

 抓好工业节水。制定国家鼓励和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目录,完善高耗水行业取用水定额标准。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效率评估,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到2020年,电力、钢铁、纺织、造纸、石油石化、化工、食品发酵等高耗水行业达到先进定额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牵头,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质检总局等参与)

 加强城镇节水。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限期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水嘴、便器水箱等生活用水器具。鼓励居民家庭选用节水器具。对使用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到2017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建设滞、渗、蓄、用、排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新建城区硬化地面,可渗透面积要达到40%以上。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全部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住房城乡建设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质检总局等参与)

 发展农业节水。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在东北、西北、黄淮海等区域,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农作物节水抗旱技术。到2020年,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7亿亩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水利部、农业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参与)

 (十)科学保护水资源。完善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水利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参与)

 加强江河湖库水量调度管理。完善水量调度方案。采取闸坝联合调度、生态补水等措施,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发挥好控制性水利工程在改善水质中的作用。(水利部牵头,环境保护部参与)

 科学确定生态流量。在黄河、淮河等流域进行试点,分期分批确定生态流量(水位),作为流域水量调度的重要参考。(水利部牵头,环境保护部参与)

 四、强化科技支撑

 (十一)推广示范适用技术。加快技术成果推广应用,重点推广饮用水净化、节水、水污染治理及循环利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再生水安全回用、水生态修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适用技术。完善环保技术评价体系,加强国家环保科技成果共享平台建设,推动技术成果共享与转化。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水处理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示范推广控源减排和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科技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海洋局等参与)

 (十二)攻关研发前瞻技术。整合科技资源,通过相关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加快研发重点行业废水深度处理、生活污水低成本高标准处理、海水淡化和工业高盐废水脱盐、饮用水微量有毒污染物处理、地下水污染修复、危险化学品事故和水上溢油应急处置等技术。开展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水环境基准、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新型污染物风险评价、水环境损害评估、高品质再生水补充饮用水水源等研究。加强水生态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环境监控预警、水处理工艺技术装备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科技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等参与)

 (十三)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对涉及环保市场准入、经营行为规范的法规、规章和规定进行全面梳理,废止妨碍形成全国统一环保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健全环保工程设计、建设、运营等领域招投标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推进先进适用的节水、治污、修复技术和装备产业化发展。(发展改革委牵头,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海洋局等参与)

 加快发展环保服务业。明确监管部门、排污企业和环保服务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完善风险分担、履约保障等机制。鼓励发展包括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环保服务总承包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以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牵头,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参与)

 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十四)理顺价格税费。加快水价改革。县级及以上城市应于2015年底前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具备条件的建制镇也要积极推进。2020年底前,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参与)

 完善收费政策。修订城镇污水处理费、排污费、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合理提高征收标准,做到应收尽收。城镇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不应低于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高于地表水,超采地区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高于非超采地区。(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牵头,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参与)

 健全税收政策。依法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大型环保设备,必需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加快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资源税税费改革等工作。研究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财政部、税务总局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参与)

 (十五)促进多元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推动设立融资担保基金,推进环保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推广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质押融资担保。采取环境绩效合同服务、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水环境保护投入。(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牵头,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参与)

 增加政府资金投入。中央财政加大对属于中央事权的'水环境保护项目支持力度,合理承担部分属于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的水环境保护项目,向欠发达地区和重点地区倾斜;研究采取专项转移支付等方式,实施“以奖代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重点支持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河道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应急清污等项目和工作。对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及运行费用分级予以必要保障。(财政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参与)

 (十六)建立激励机制。健全节水环保“领跑者”制度。鼓励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工业集聚区用水效率、排污强度等达到更高标准,支持开展清洁生产、节约用水和污染治理等示范。(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参与)

 推行绿色信贷。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重点支持循环经济、污水处理、水资源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严格限制环境违法企业贷款。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环保、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要加强协作联动,于2017年底前分级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鼓励涉重金属、石油化工、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高环境风险行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人民银行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参与)

 实施跨界水环境补偿。探索采取横向资金补助、对口援助、产业转移等方式,建立跨界水环境补偿机制,开展补偿试点。深化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财政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等参与)

 六、严格环境执法监管

 (十七)完善法规标准。健全法律法规。加快水污染防治、海洋环境保护、排污许可、化学品环境管理等法律法规制修订步伐,研究制定环境质量目标管理、环境功能区划、节水及循环利用、饮用水水源保护、污染责任保险、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地下水管理、环境监测、生态流量保障、船舶和陆源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各地可结合实际,研究起草地方性水污染防治法规。(法制办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保监会、海洋局等参与)

 完善标准体系。制修订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洋等环境质量标准,城镇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处置、农田退水等污染物排放标准。健全重点行业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各地可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质检总局等参与)

 (十八)加大执法力度。所有排污单位必须依法实现全面达标排放。逐一排查工业企业排污情况,达标企业应采取措施确保稳定达标;对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予以“黄牌”警示,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自2016年起,定期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定期抽查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情况,结果向社会公布。(环境保护部负责)

 完善国家督查、省级巡查、地市检查的环境监督执法机制,强化环保、公安、监察等部门和单位协作,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完善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报等规定。加强对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环保工作的监督,研究建立国家环境监察专员制度。(环境保护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央编办等参与)

 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重点打击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渗坑、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有害污染物废水、含病原体污水,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对造成生态损害的责任者严格落实赔偿制度。严肃查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领域越权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久试不验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环境保护部牵头,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参与)

 (十九)提升监管水平。完善流域协作机制。健全跨部门、区域、流域、海域水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发挥环境保护区域督查派出机构和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作用,探索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机制。流域上下游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定期会商,实施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于2015年底前建立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环境保护部牵头,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海洋局等参与)

 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统一规划设置监测断面(点位)。提升饮用水水源水质全指标监测、水生生物监测、地下水环境监测、化学物质监测及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能力。2017年底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海域建成统一的水环境监测网。(环境保护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海洋局等参与)

 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强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等专业技术培训,严格落实执法、监测等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基层环保执法力量,具备条件的乡镇(街道)及工业园区要配备必要的环境监管力量。各市、县应自2016年起实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环境保护部负责)

LZ请给分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所以我们要保护水资源。

据统计地球表面的水储量大约有140亿亿立方米,但淡水资源只有35亿亿立方米,在这有限的淡水资源中,仅有03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由于分布不平衡,生活浪费,全世界60%的地区供水不足,严重缺乏用水,情况严峻。

各种有害的物质,如农药、重金属、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油类以及各种废弃放射性物质……,被人为地排入水中,并超出了水本身的进化能力,于是就发生了水污染。大量的污水物排入河流,造成内陆水域污染,继而使湖泊和海湾污染,就连地下水也难逃厄运。水污染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菌可引起传染病的流行。各种工业废水、农药等有毒物质排入水中,可使饮水人中毒。重金属污染的水进入人体,会使人慢性中毒等等。

因而,我们要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使用无磷的洗衣粉……。我们要大力宣传水资源的保护知识,看见破坏水资源的行为,要向有关部门举报。

保护水资源要从我做起,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任重道远

我国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任重道远。

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迅速,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工作,基本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体系。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尤其是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已经充分暴露出来。全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在缺水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用水浪费,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4,而很多国家已达到07~08;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我国为5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85%以上。水污染严重,全国年排放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水污染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更为严重。

有关专家指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从人口增长看,203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将减少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从经济增长看,今后几十年,我国经济仍将处于快速增长期,到本世纪中叶,国内生产总值要增长10倍以上,城市和工业用水将有较大幅度增长,废污水排放量也将相应增加。从城市发展看,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率可能达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必将更加尖锐。从粮食生产看,我国北方产粮区水资源条件并不富余,2050年前国家需要增加14亿吨粮食的要求,将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开源节流和保护水资源的任务十分艰巨。

水资源善也是制约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因素。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地广水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是该地区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水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利用、有效保护是实施西部开发的重要内容。

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遏止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有关部门正在加大节约和保护工作的力度。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提出,要转变以往比较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重视不够的局面,要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作为一项重大国策,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的转变。

据了解,国家将在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基础上,采取实际步骤加强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工作。在计划上,改变以往单纯的工程计划方式,将节水、水资源优化调度、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项目摆到重要位置,加快建设和发展。在体制上,切实加强流域管理职能,积极推进城市水务局管理体制的建立,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提供体制保障。在管理上,制订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充分利用水价、水资源费等经济杠杆,采用有效的科技和经济手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在法治上,坚决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配套建设,特别是《水法》的修改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依法管理水资源。在科研上,突破以往水利工程科学的科研模式,不仅要加强水利基础科学,而且要发展综合学科、交叉学科,不仅要研究水利工程特别是枢组工程问题,而且要紧紧围绕我国水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各种治理措施的相互关系,科学配置,促进水资源管理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紧密结合,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深入实施“五水共治”,以提高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河长制为抓手,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下面请看我整理的剿灭劣Ⅴ类水行动方案,欢迎参考。

2017街道剿灭劣Ⅴ类水行动方案篇1

 为打好全区污水剿灭战,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绝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要求,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根据《北仑区劣Ⅴ类水剿灭行动方案》,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结合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落实区委七届十次全会《中共宁波市北仑区委关于补短板创优势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实施意见》(仑委发[2016]17号)要求,坚决贯彻省、市“五水共治”决策部署,以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为建设美丽柴桥、创造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保障。

 (二)目标要求

 严格落实省、市、区劣Ⅴ类水剿灭行动方案要求,以“污水零直排区”创建为载体,以深化落实“河长制”为抓手,坚持源头防控和生态修复相结合,采取综合有效措施,确保实现以下目标:

 到2017年10月底,街道列入市、区考核的水质控制断面河道实现稳定消劣,水质功能区达标率达到75%以上;所有列入整治的劣Ⅴ类小微水体完成整治销号,不出现新的劣Ⅴ类小微水体,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全面完成。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精细化截污纳管工作

 街道各办所、村(社区)要按照《北仑区柴桥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全面排查雨污分流和截污纳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强化城镇排水与污水收集管网的日常养护,重点解决污水管网渗漏、破损、错接、混接等突出问题,加快雨污合流管网及居住小区阳台排水的分流改造,开展工业园区及农村分散工业排污规范化整治,加快推进餐饮等服务业污染整治,要明确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全面抓好落实,切实提高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减少入河污染物,实现源头防控。

 (二)加快落实入河排污口整治

 对区“五水办”前期排查出街道的入河排污(水)口再次进行全面普查、查漏补缺。坚持分类处置、“一口一策”,对偷设、私设的排污口、暗管,一律封堵;对污水直排口,一律就近纳管;对雨污混排口,一律实施雨污分流或采取临时性截污措施。保留的雨水口都要设置规范的标识牌,实施“身份证”管理,列入街道及村级河长履职巡查的重点内容。

 入河排污口整治列入区消劣验收标准,是街道年度治水重点工作,要进一步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强化各项整治措施的落实,确保年底全面完成入河排污(水)口整治工作。

 (三)全面开展小微水体整治

 进一步排摸各村(社区)存在的沟、渠、塘等小微水体,要参照“河长制”管理要求,于2017年5月前确定相应的沟渠长、池塘长和山塘水库长等,树立公示牌,明确管理目标要求,确保小微水体整洁美观。

 对排查出问题的小微水体,要按照一点一策的要求,制定剿劣实施方案,确定工程项目、资金安排、时间进度和责任人,在2017年10月前全面完成小微水体消劣整治工作。同时密切关注村(社区)内小微水体的水质情况,发现情况立即采取措施,确保不产生新的劣Ⅴ类水体。

 (四)强化实施河道清淤工程

 完善河湖库塘清淤行动计划。按照每3-5年实施一次清淤疏浚工程的原则,科学开展河道清淤,优先安排劣Ⅴ类水体清淤项目,有效清除河道存量淤泥,基本恢复水域原有功能。2017年街道计划清淤河道近10千米,清淤量25万方;清淤山塘池塘5座,清淤量2万方。鼓励选用生态环保的清淤方式,提高清淤科学化水平;开展淤泥资源化利用专项研究,继续推进淤泥综合利用或安全处置设施建设;加强淤泥清理、排放、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理,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五)实施工业整治工程

 严格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原则和重点行业整治提升标准,深入推进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2017年着力解决酸洗、有色金属、废塑料、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的污染问题,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开展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低、小、散”落后企业、加工点、作坊的专项整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重污染行业重金属和高浓度难降解废水预处理和分质处理,强化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和清洁化改造。

 (六)加快农业农村面源治理

 严格执行禁限养区制度,不断完善线下网格化巡查与线上智能化防控相结合的长效机制,防止畜禽养殖回潮。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等化肥农药减量技术与模式,加强花木种植中水土流失的防控,持续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强化我区水产养殖禁养区管理,防止反弹。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对原已建设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确保建制村生活垃圾集中有效处置率达到96%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达到30%。

 (七)加快推进水系沟通和生态补水工程

 结合防洪排涝工作,强化水系沟通,打通断头河,提高河道流畅性,提高自净能力。积极争取相关项目列入区政府年度投资计划。

 重点围绕劣Ⅴ类水体和水质变差的河道实施精准补水,提高生态补水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以确保2017年底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的目标要求,变差水体水质得到改善。

 (八)深入开展水生态修复

 加快计划项目的推进落实。推进芦江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力争年度完成芦江河9KM河岸生态绿化任务;加快村庄水环境治理,年度按计划完成总投资约1100万元的8个项目。

 加强水质较差河道的生态化治理。加大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开展驳岸生态化改造、沿岸绿化及景观建设,加快河岸湿地、氮磷拦截吸收、曝气充氧、生态浮床等工程建设,恢复与重建河道良性生态系统。鼓励试点“设计-治理一养护”一体化外包服务模式。

 (九)严格实施河塘水质管护

 建立河道水质常态监测机制。加强水质监测管理力度,按规定要求对市、区考核断面和街道考核断面实施常规监测。落实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对区、镇二级河道实施常态监测;对村级“河长制”河道根据巡查情况,选择性开展水质监测工作。

 建立齐全河塘管护责任机制。健全街道河长制工作体系,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完善镇、村二级河长体系,实现河长制全覆盖。优化调整河长配置,大力推行河道巡查员、网格员体系。

 严格水环境监管执法。坚持水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铁腕治污,按照“五个一律”的要求严厉打击企业偷排,漏排、渗排污水和破坏水生态的违法行为;与公、检、法机关深入协作联动,加快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手段的无缝衔接,真正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

 三、责任分工

 各级河长是责任河塘剿灭劣Ⅴ类水体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按照“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的目标,重点围绕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牵头编制一河一策、一点一策,领衔制定路线图、时间表,落实工程项目清单,负责指导督促、跟踪落实整治工作。对目前存在水质异常的非劣Ⅴ类河道,各级河长也要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情况,采取各种措施提升水质,防止水质变差。

 街道河长办要建立健全河塘管护责任机制和河道水质常态监测机制,做好消除劣Ⅴ类水体工作情况的汇总分析、上报,牵头做好消除劣Ⅴ类水体工作总体验收。

 街道农业农村办负责农村排污(水)口整治工作,做好河道清淤、水生态修复、生态补水等工作;加快推进水系沟通,强化河塘水质管护等工作;组织做好畜禽、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街道发展服务办负责工业排污(水)口整治工作,负责开展“低、小、散”落后企业、加工点、作坊的专项整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配合水环境监管执法,按照“五个一律”的要求严厉打击企业违法行为,并配合做好有关水质监测工作;推进工业污染整治,提升工业企业污水治理水平。

 街道城乡建建设办负责城镇排污(水)口整治工作,深入推进精细化截污纳管工作。

 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中队要强化排水许可执法。

 各村(社区)做好沿河排污(水)口、辖区内存在的沟、渠、塘等小微水体的排查工作,并配合做好整治工作。

 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消除劣Ⅴ类水体相关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进一步排查劣Ⅴ类水体。在前期排查基础上,按照“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的目标,街道各办所、村(社区)要继续加大力量,通过现场检查、水质监测等方式,对辖区进行持续排查。排查要覆盖劣Ⅴ类断面所在河流全流域,覆盖所有河道,覆盖包括农村池塘、沟渠、山塘水体、小溪流及城市内河、排渠等小微水体,做到排查无盲区、全覆盖。凡达不到要求的水体,都要纳入治理范围。

 (二)制订“一河一策”。

 对列入市、区水质考核断面的河道要编制“一河一策”方案,有消劣任务的小微水体要编制“一点一策”治理方案,要按照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的要求,逐一制定作战图,确定项目表、时间表和责任表。

 (三)组织实施整治。街道各办所、村(社区)对照整治计划方案,落实“一河一策”、 “一点一策”整治任务,加快推进有关工程和管理措施的落实。

 (四)组织验收。对列入整治计划的河道实施报结销号制,街道自查满足“考核断面消劣、所有需要整治的`水体完成报结、没有黑臭河反弹、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等条件后,及时向区五水办提出整体验收的申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主要领导是劣Ⅴ类水剿灭行动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各项整治任务。各级河长是责任河塘剿灭劣Ⅴ类水体第一责任人,加强协调,指导督促、跟踪落实各项整治措施。

 (二)强化要素保障。切实加强资金、政策、技术、执法保障,加大截污纳管、生活污染整治、河道清淤、生态治理等的资金投入,加强同区业务部门联系,确保各类工程项目顺利建设。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对违法行为零容忍。

 (三)严格督查考核。街道河长办要加大对消劣工作进展的通报,建立预警、约谈机制,对进展缓慢、治理效果不明显的责任办所、村(社区)实行约谈。

 (四)强化宣传引导。积极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载体,持续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全民参与行为,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形成全民相应围歼劣Ⅴ类水的良好氛围。

2017街道剿灭劣Ⅴ类水行动方案篇2

 为加快推进街道“五水共治”工作,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根据省市县要求,集中力量剿灭劣Ⅴ类水,结合街道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目标要求

 科学分析污染原因,紧盯超标因子,查准问题,切实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周密部署,综合施策。集街道之力,按照“一点一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计划,明确时间、项目、责任,将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在2017年剿灭街道范围内全部劣Ⅴ类水。同时,对Ⅴ类水,采取预防处理措施,防止水质恶化。

 二、主要任务

 1、继续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清三河”工作。在原治水基础上,不断巩固提高治水成效,继续深挖原因,深治河道,长效治水,严控反弹。

 2、继续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工业污染整治力度。进一步整治存在劣Ⅴ类水质河道沿线涉污企事业单位,加大执法力度,严查违法企业,对偷排偷放、屡教不改、硬闯法律红线的违规排污企业,依法予以关闭或取缔。积极开展印花、印染行业整治,提倡引导采用新型环保工艺。

 3、继续强化截污纳管与管网运行维护。加强河道两侧巡查,重点巡查排水口、渗水口,发现一处,处置一处。做好污水管网的检测、疏通、修复工作,科学提高污水处理管理水平。

 4、继续加大生活污水处理。加快推进老城区、工业区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分阶段、按步骤,合理谋划,稳步推进,从源头杜绝生活污水排渗河道。

 5、继续做好农业面污染治理。严格执行禁养区和限养区规定,加强日常监管,巩固治理成果。引导农民科学施肥,鼓励施用有机肥,推广运用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排放量。

 6、继续加大综合治理力度。紧密结合各类专项行动,严控河岸乱占、乱堆、乱倒等情况,加强执法力度。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工作,推进清水入河、尝试水生态修复,促进水环境整体提升。

 三、实施步骤

 1、谋划制定阶段(1月-3月)

 按照工作要求,组织安排人员,及时召开剿灭劣Ⅴ类水工作会议,落实治理任务,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前期水质情况摸底调查,研究治理措施,分类实施计划,落实任务分工。

 2、全面实施阶段(3月-8月)

 根据既定的实施方案,紧扣节点,重点治理燕山、腾蛟河道,合理兼顾外围各村河道溪坑,做到治理全覆盖。根据“一点一策”合理区分,进行河道配水、河道清淤、试种生态植物、日常盥洗管控、增加曝氧量、水质动态跟踪分析、执法监管巡查等治理措施(详见整治推进表),于8月31日前彻底剿灭街道范围内劣Ⅴ类水。

 3、巩固提升阶段(9月-12月)

 巩固已剿灭劣Ⅴ类水河道的治理成果,加强水质监测、数据分析,跟踪评价,及时消除可预见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完善河长制,落实监管巡查责任,加强河大日常保洁,实行清淤配水常态化;引导沿岸居民做好自律,自觉维护河道及两岸整洁;继续深化、细化各项治水措施,不断升级治水技术;继续做好河道水生态修复,促使河道水质不断提升巩固。

 4、远期规划(截至2020年)

 根据创建“污水零直排区”工作要求,街道工业区、老城区等全域内全部污水截污纳管,继续深化升级劣Ⅴ类水治理,达到污水全收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排水全许可、村庄全治理。

 四、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剿灭劣Ⅴ类水作为当前“五水共治”的重点任务,攻坚克难,确保完成任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积极建立工作推进会商制度,分析研判。

 2、强化要素保障。加强资金、政策、技术、执法等强力保障,确保治理项目的资金投入,合理优化工程办理手续。加强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及时评价水质变化情况和治理效果。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实行最严格的水环境监管制度,坚决实行“零容忍”。

 3、切实落实河长制。切实发挥河长在剿灭劣Ⅴ类水任务中的作用,落实河长“治、管、保”职责,进一步保障河长职责落实到位。

生态治理法:水生态技术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将已经退化或损坏的水体生态系统恢复、修复、并成百上千倍的强化其纳污能力,使水体保持长久清澈与稳定。水生态技术是以立足长远的循环经济,打造长治久安的生物食物链体系。目前真正行之有效的水体生态系统尚非常之少,均停留于概念阶段。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

(1) 退化坡面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退化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少施化肥,增施农家肥料;种植绿肥植物,增加固氮作物品种;轮作、套作,间种、混种;减少化学防治,增加生物防治;植等高植物篱等。退化林地、草地、荒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 在封禁的基础上,补种乡土树种、草种。封禁时间的长短因生态系统类型、受损程度、气候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乔木林、灌木林、草地生态系统可分别为8年以上、5~8年、3~5年。 (2) 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在土壤侵蚀地区,导致河流退化的驱动力主要有修路、开矿、樵采、河岸放牧、化肥与农药的面源污染、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过度捕鱼等,对由于这些驱动力所导致的退化河流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最重要的是要减轻或解除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力,让河流休养生息。

(3) 内陆河流域退化绿洲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施生态应急补水工程,至少要满足天然绿洲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量;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适当减少人工绿洲面积,使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面积比例调整到1:1左右。

(4) 退化水库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对退化水库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可采取与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相同的方法。

(5) 退化矿山生态系统生态修复

该生态系统的土壤、植物等组分完全受损,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对这种严重退化的生态进行生态修复,可采取的方法有:覆盖土壤,对土壤进行物理处理,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种植适应性强的先锋树种或草种、间种乡土树种或草种。移动图册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

(1)生态自然修复的基本技术方法是封禁法。该方法适用于受损程度较轻的生态系统。

(2)自然和人工共同修复生态的基本技术方法是“封禁+补种”法。该方法适用于受损程度较重的生态系统。

水土保持是土壤侵蚀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提出与实施是水土保持工作理念的重大创新,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不应局限于当前的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应从狭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向广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转变。即使实现了这样的转变,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也只是水土保持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能完全替代人工造林种草等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更不能替代坡改梯、淤地坝、谷坊、小型水库、蓄水池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条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五条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环保组工作计划篇1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特区一体化新三年计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区委区政府实施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的第一年。20xx年我局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区委五届三次会议和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按照"规划落实年"和"群众路线年"工作部署,围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宝安的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河流治理大会战为重点,以审批监管执法为手段,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在高水平规划、精细化管理、创造性落实上下功夫、做文章,全面提升环保水务工作水平,不断改善城区环境质量,努力为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区建设提供环境资源支撑。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加快城区环境提升步伐。贯彻落实年度一号文件精神,以水、气、声为重点,强力推进城区环境质量提升工作。一是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估机制。发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挥棒作用,统筹全区力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党政领导班子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作为考核重要内容及干部任免奖惩重要依据。建立完善区、街道两级生态文明考评机制,对5大类19项考核指标实行红、黄、绿管理,对175项细化任务进行每月评估督办、重点攻坚,争取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二是改善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落实40项空气环境提升措施,重点对工地扬尘、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餐馆油烟及工业锅炉等领域大气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确保在20xx年底全区pm25年均浓度低于38微克/立方米。三是强化噪声污染重点区域整治。落实20项噪声污染重点区域整治措施,完成50处噪声污染重点区域综合整治。

(二)以茅洲河整治为重点,强力推进河流治理大会战。加强协调,突出重点,抢抓进度,努力形成科学治河、依法治河、全民爱河的局面。一是加快推进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按照"查、控、治"的整治思路,首先摸清流域入河污染源、排水管网等基础数据,逐步开展河道管理范围违章建筑和流域内非法养殖的清理,强力推进江碧工业区的园区化管理和综合整治,启动示范河流整治工作。二是不断加强工作协调力度。不断加大攻关协调力度,继续派出专人进驻市发改委,全力争取市里的资金、项目和审批支持,重点推进10项水环境治理工程,力争20xx年有5个泵站、3个污水管网项目动工。三是发挥各级河长作用。落实各级河长、段长职责,用活考核机制,推动各级河长各显神通统筹加快河流治理,每月至少巡河一次,牵头做好治河项目推动、征地拆迁、河流管养等工作。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持续推进新圳河、西乡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及5项城市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力争塘下涌、虾山涌等4座排涝泵站以及上寮河上游段综合整治工程、排涝河截污工程动工,完成21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实施新桥河生态补水,修复完善河道安全防护栏。五是做好河流整治基础性工作。对河流水质实行每月监测,严格规定流域内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常规监测频次;优先实施污水管网接驳工程,发挥现有管网效益,力争减少5%入河污水量,20xx年6月前移交所有已建管网,完成12个排水达标小区创建任务。严控蓝线范围内违章建筑,推进河道管理范围内存量违章建筑清拆;全面清理违章养殖。

(三)以监管服务为抓手,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企业服务水平,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环境倒逼作用。一是深化环保审批制度改革。以便民提效为宗旨,不断创新和优化审批工作方法,简化流程、压缩时限,积极为企业服务。二是严把环保准入关。对不符合生态功能区划、不符合产业导向、产业布局、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企业,一律不予环境影响审批。对于旧改类项目,引入第三方环境影响预评估,增加审批决策的科学性。三是贯彻落实两高司法解释。加大两高司法解释宣传和环境违法案件媒体曝光力度,健全与司法机关的联动机制,对重大环境违法案件严查严罚。四是推进电镀行业污染整治。建立重污染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及规范化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表三标准,完成年度重金属减排任务,强化重金属企业监管,实现电镀废水稳定达标排放。五是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对茅洲河流域重污染企业生产规模和生产线只出不进,严格执行八项环保监管措施,重点打击五类违法排污行为,全年关停15家重污染企业。六是健全有奖举报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及时发放奖金,努力形成全民大监管的氛围。

(四)以制度落实为保障,不断夯实城市安全基础。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认真做好供水、三防、环境安全应急、信访和在建工程安全工作。一是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深入开展保水缸行动,加强水源保护区监管,实施应人石河、九围河综合整治等2项"保水缸"工程;开展全区水资源安全评估及对策措施研究;启动宝安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一期),加快推进空港新城水源及供水工程、铁长支线水源工程及配套设施前期工作;加强工业企业节水管理,确保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0%以上,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至90%以上,完成4个节水型小区创建任务。二是深入细致做好三防工作。按照"五个一"要求不断加强基层三防能力建设;编制完善全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市水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和管理,争取年内完成47个易涝点整治;扎实开展三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力做好台风暴雨防御工作。三是保障环境安全应急。加强环境风险排查管理,加大环境隐患问题整改力度;落实"一企业、一预案"制度,严格环境危险品管理,规范工业废物安全处置,坚决防止重大环境安全事故发生。四是认真做好环境信访工作。落实领导包案处理机制,及时妥善调处整改好群众信访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好群众的环境权益。

(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强化工作深度广度。一是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总台账。开展自然资源资产核算课题研究,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和资产负债表,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二是开展环保进社区。每个街道选取1-2个社区开展环保"五进"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对企业承租厂房、环保监管、信息反馈等方面的基层阵地作用。三是开展环保进企业。建立重点企业环保扶持库,对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总部基地、战略性新兴企业、纳税大户等5类179家重点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提供一对一特色化服务,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四是探索建立企业环保主任制度。要求辖区纳管污染企业设立一名环保主任,统筹企业环保宣传、监理和污染防治措施等工作。五是实施排水管网管养全覆盖。开展宝安区水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研究,梳理完善排水专项规划;完成污水源头和社区排水管网普查,摸清污染源和社区排水管网底数,修编完善社区排水管网规划,落实社区排水管网管养经费,实现全区排水管网管养全覆盖。六是推进江碧工业区电镀示范园区建设。全面梳理江碧工业区供水、排水系统,实施工业、生活用水水表分离,实现排水管网明渠明管。建设江碧工业区污水集中处理示范工程,实行园区集中供热、供气,废水集中收集排放。

(六)以群众路线教育为主线,全面加强队伍建设。着眼廉洁高效、创新务实,全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队伍,不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一是加强学习,提升战斗力。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形成"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的氛围。通过深入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环保水务工作方针、政策,学习业务理论知识以及业务操作和工作技能,增强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 二是真抓实干,提升执行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摸透实情、找准问题、把握需求、改进服务。落实高水平规划引领要求,全方位推行精细化管理,对重点工作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不断健全完善电子绩效考核机制,落实科室业务难题"一周一报"、街道业务事项"两周一报"制度。三是转变作风,提升公信力。严格遵守廉政建设规定和机关各项 规章制度 ,发挥党员领导班子带头作用,开展干部工作绩效约谈,加强纪律教育和作风建设。增强纪律观念和廉洁自律能力,继续研究探索移动执法、微观反腐,深化工程、执法领域拒腐防变。四是大胆实践,提升创造力。深入开展建言献策活动,以深化重点工作为着力点,不断创新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力促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建立健全多维立体的宣传机制,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河流治理大会战等重点工作的宣讲力度。

环保组工作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环保教育是一个永久的课题,为了从小帮助孩子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环保行为,我校特成立了环保社团——绿芽社,从而不断地强化环保的意识,不断地促进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的形成,为孩子终生的发展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活动思路:

环境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双管齐下,相互促进。

1、环境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通过环境教育开展系列活动,使学生树立起环境法规意识,将自己的一言一行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自觉遵守各项规范,保护校园的整洁。

2、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把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活动内容中安排一些生态、环保等讲座和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手技能,保证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

3、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专题活动。

4、利用班会课和红领巾广播站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讲座,让他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同时让每班出一期以环保为主题的黑板报,从而不断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1时间:每周二。有主题活动单独定时间。 2地点:另行通知。

四、活动具体安排:

常规工作:

1、 每周二开展社团活动。具体活动内容见附表。

2、 每周五“护绿使者”对楼内绿色植物进行养护。组织“护绿使者”认养爱护楼内盆栽,每周五将盆栽移到楼前晒太阳,周一再将盆栽移回楼内。

环保组工作计划篇3

为了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治本和提高环境质量为目标,努力做好公司企业的环保工作。特制定公司环保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务

1、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负责任制,将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各单位负责人职责。

2、建立各车间的污染物信息档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掌握环保处理设施运行情况。

3、定期组织召开环保会议,进行工作布置,环保培训等。

4、加强对环境的管理工作,尤其是现场管理,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5、加强对水、汽监测设备、设施的管理工作,设立专人负责,出现故障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及运营商处理。

6、对固体废弃物进行规范化处置管理。

7、对在环境保护、防治污染和环境建设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9、积极配合市环保局每季度的监督性监测。

二、环保宣传

1、充分发挥各单位负责人带头作用,围绕环保工作,推进环境宣传教育全员化进程。引导和发挥员工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在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要针对员工关心的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做好宣传工作,并做好环保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

2、要深入宣传发动,增强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公司干部员工环境保护意识,着重加大环保工作宣传力度,全员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公司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鼓励和支持群众性活动。

三、日常工作

1、做好环保档案整理保存工作,规范环保档案管理工作。

2、加大对各生产车间的监督力度。

3、做好环保信息采集工作。

4、做好环保资料积累整理,装订成册,便于查阅。

5、加强环保知识宣传工作。

环保组工作计划篇4

对于发展中的城市来说,环境污染都很严重,对于环保局来说,这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在20xx马年里,我希望我们的城市可以“马上干净”。并不想因为我们厂的生产而带来恶略的环境。

长期以来,我厂始终把环保工作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完善环保运行规章制度,总结环保设施运行经验。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节能消耗,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厂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小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为了更好的把我厂环保工作做好,特制定20xx年工作计划如下:

1、严格按照国家环保要求,坚持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保方针,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目标。进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教育,使全厂形成了“我要环保”、“我为环保”的良好氛围。

2、推行清洁生产、开展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环保先行,末端治理不放松,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3、绿化美化环境,营造美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规范管理,持续改进企业环境绩效。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精髓是持续改进、持续实施,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做好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与规范的具有持续改进管理功能的`环境管理体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4、落实节水、节电、节焦、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以技术创新为动力,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治理生产过程排放的污染物,全面完成减排计划;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进管理,提高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实施循环经济,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5、尽量利用其他专业统计已有的各种资料(material),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总结成绩,找出矛盾,提出建议。

6、通过环境统计分析,反映出我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为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7、使全厂职工了解自身的环境权利和义务,从而增强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行使法赋予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对各类环保公共事务进行深度参与,积极支持环保工作的开展。

总之,环境问题要从小事抓起,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有污染物出现马上处理,做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效果。

环保组工作计划篇5

这一次主题班会是关于环保教育方面的,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环保的重要性,也应该知道环保应从孩子做起,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增强自己和孩子的环保意识。下面,我向各位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环保实施计划。

一、 重视在环境创设中体现环保意识

开展环保教育离不开创设一个富有环保意识的环境。我们准备制作“绿色环保行动”的宣传板和环保标语悬挂于走廊上,倡导节约用水,珍惜纸张,随手关灯等环保行动;在每个角落设置一个纸篓供孩子放置碎纸;在盥洗室设置节约用水的标志,提醒孩子关好水龙头;在垃圾桶上方设置“废物入娄”,楼梯上设置“保持安静”的标志,提醒进出人员轻声说话,营造安静的活动环境。

在环境创设中,我们准备大量的运用各种安全无毒的废旧物品,比如:用各种饼干盒制作成物品收箱,让各种小玩意都有自己的“家”;用旧盒子制作成“电话”“热水器”,放在区域中,让孩子们玩得更开心;用报纸做成纸棍,让孩子练习玩耍;收棒冰棍让孩子自由拼图,用瓶盖制作日历;用废纸板制作大型的墙饰等等。利用废旧物品的设计制作,即丰富了孩子的活动材料,美化了环境,还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许多废旧物品都能变成有用的东西,让孩子们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丰富了想像力,也树立了资源利用的环保意识。

二、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渗透环保教育

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养成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我们应该把环保教育渗透在日常的的的教育工作中,比如:我班准备通过环保主题《清洁家园》、《动物-我们的朋友》等活动进行环保教育,初步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在区域活动中,将孩子带来的没有用的报纸裁减独特的“时装”;用废旧光盘制作动物头像。种种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大大激发孩子丰富的想像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体验到创造的乐趣,逐步养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家长的配合是环保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这一项活动我们还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家长在家可以带领孩子开展读报活动,利用各种报导,引导孩子了解各种环保知识,并带到班级中,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比如:在日常的的生活的中,我们可以通过认识“汽车”,不失时机的告诉孩子:汽车的尾气会污染环境。另外,家长应该做孩子的榜样,平时要节约用水、用电,合地使用废旧物品,比如:我们可以用洗衣服的水拖地、用洗脸水浇花,晚上进出房间随手关灯等。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环保意识一定会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环保组工作计划篇6

这学期,我们小班将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开始学会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掌握许多初浅的环保知识,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环保行为和环保的情感态度。下面是我们小班环保教育的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制定明确目标,保证环保教育的长效性

1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情感和责任感;

2教育幼儿具备基本的环保知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理念。

二、完善教育内容,保证环保教育的层次感

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语言教学、社会教学、艺术教学等五大领域中进行。例如在语言教学中,通过看图讲述,故事,儿歌等活动,让幼儿在语言中受到启迪;在社会教学中,让幼儿在活跃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艺术教学中,则通过歌曲,打击乐,舞蹈,绘画,手工等活动教育幼儿,并开展了区域活动,在各个区域中投放大量的废旧物品并将其变废为宝,让幼儿感受到废物是可以再利用的。通过以上活动让幼儿在唱唱跳跳剪剪贴贴画画中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个成员,逐渐明白人与大自然应当和谐相处的道理。

三、注重日常教育

1尽可能绿化周边环境。在教室外平台及走廊上放置盆花、种植鲜花,将要绿化的地方都绿了起来,创建美丽舒适的绿色小天地。窗明几净,卫生达标,教室内一切井然在序、整洁。

2让幼儿参与“绿色环境”的创设。与幼儿一起利用废物材料布置教室,设计富有情趣的环保标志语,如“花儿好看我不摘”“嘘!轻点儿”“小鱼说:请爱护我们的家”“不乱丢纸屑”“请节约每一滴水”等内容的字画,有针对性地挂在教室及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时时刻刻提醒幼儿。

四、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

1熟悉幼儿园环境,加强环保教育

2开展“宝贵的水”环保主题活动

十月份。

1开展“爱惜粮食”环保主题活动

2爱劳动教育

3丰富活动区,自然角

十一月份

1幼儿环保画展

2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3手工活动:变废为宝

十二月份

1爱幼儿园教育

2积极参与“大带小”活动,激发幼儿爱幼儿园,爱集体

一月份

1“环保标语”制作比赛

2“元旦”环保时装表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4535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随机推荐

  • 婴儿护肤品

    「导读」 宝宝也是可以使用护肤品的,只是在产品的选择上需要更加的谨慎而已,需要保护好宝宝皮肤表面的酸性保护膜并且保持宝宝皮肤的水分平衡。婴儿护肤品是指专门针对婴幼儿敏感肌肤研制,用于婴幼儿日常清洁、保护肌肤、预防溼疹、预防痱子等护理的产品。

    2024-04-15
    48900
  • 妮维雅SOFT,SUN,BODY,个有什么区别?

    楼上的请别乱说,外国的品牌都会有诸如此类的字眼,其实是使用部位和功效的差异SOFT就是轻柔温和的,像粉水上就会有SUN就是防晒的BODY就是身体使用的还有例如visage,是脸部使用;还有美白产品最常见的是whitening并不是不同品牌,

    2024-04-15
    43200
  • 有没有适合女生用的护肤品,油性皮肤,套装的?

    呼吸惊喜水分套盒SU:M37呼吸惊喜水分补水保湿三件套套盒,主要功效:给肌肤高效供应补充水分,保湿,镇定和收缩毛孔成分:竹子树液、红三叶草花、木槿花、金银花 使用感受:化妆水是轻薄的水状 啫喱是凝露质地 气味清新不像雪

    2024-04-15
    37400
  • 妮维雅在中国有多少家工厂

    妮维雅在中国有53家工厂。总部位于德国汉堡的bdf公司在全世界拥有79家分公司及53家授权制造公司。业务遍布欧洲,美洲及亚洲地区,员工近2万人。nivea是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最具有商业价值的100个品牌之一,也是ac尼尔森市调公司评选的

    2024-04-15
    37400
  • 屈臣氏卖假货吗?你买到假货了吗?

    屈臣氏确实有假货的!我第一次到屈臣氏买东西时。买了很多东西。办了张会员卡。然后有个换购。原价239元的阿迪达斯香水。只要在添99元就可以换到。我当时很纠结。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不过99元也不多。就换了。至今没用。这个说实话我真不知道是真是假

    2024-04-15
    27700
  • 男士护肤品哪个好用?有推荐的牌子吗

    男士护肤品牌很多啊,但跟女士护肤品相比,一般男士都比较喜欢简便操作,所以主推洁面,爽肤水和乳液套装,少数搭配精华和面霜。推荐一:高夫高夫是老品牌了,为中国男士肌肤定制的品牌,护肤品系列很多,针对不同的肌肤问题对号入座即可。个人也是比较喜欢这

    2024-04-15
    33400
  • 润唇膏哪个牌子好

    润唇膏哪个牌子好要说什么护肤品走哪带哪,一定非润唇膏莫属了,随身必定携带一支,公司和家里也分别都留有存货。那么你们知道润唇膏哪个牌子好吗?有关唇膏的使用,个人有时一天涂十几次,最通常的情况是早上唇膏打底,晚上唇膏滋养,一年四季不间断,秋冬使

    2024-04-15
    301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