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选段《楚辞七谏沉江》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可见“蕙芷”就是蕙兰和白芷。 孔子《孔子家语·在厄》 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诗: 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 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 与鄙夫为伦也。 孔子说“夫兰”当为王者香,很多爱兰学者把“夫兰”理解为兰,是不正确的。 屈原文章中多次出现纫夫蕙芷! 蕙兰 可见(夫兰:蕙兰和白芷为一对)。 纫成一对的意思是团结中华,统一中国。[编辑本段]中国兰描述 孔子《孔子家语·在厄》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芷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花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兰属(Cymbidium)植物 兰艺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中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兰艺研究的一大成就。 兰艺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兰艺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 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 孔子 《孔子家语·六本》 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蕙兰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荀子《荀子·宥坐》 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夫芷兰:蕙兰和白芷为一对) 君子之学,非为通也, 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编辑本段]中国人民本身表征 兰,香草也。――《说文》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兰槐之根是为芷。――《荀子劝学》 中国兰的根是为白芷,白芷象征人民百姓。蕙芷是自古以来仁义与民政的传统美德精华, 蕙兰根系百姓,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编辑本段]字词涵义 兰 兰 lán <名> (形声。从艸,阑(lán)声。本义:兰草,即泽兰) 同本义 [eupatorium] 兰,香草也。——《说文》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兰槐之根是为芷。——《荀子·劝学》[编辑本段]甘肃省兰州市简称 ——兰 兰州南部丛林里有许多兰花,古今闻名,故名兰州。[编辑本段]诗文欣赏 陶渊明《幽兰》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孔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隐俗之中,见芳 兰独茂, 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得,今 乃与众草为伍。” 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 周易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屈原《九歌》 绿叶兮素权,芳菲菲兮龚余。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离骚》 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佩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张衡《怨篇》 猗猗秋兰,植彼中阿。 有馥其芳,有黄其葩。 虽曰幽深,厥美弥嘉。 之子云远,我劳如何。
参考资料:
1 兰艾同焚 lán'ài-tóngfén
[impose the same destiny upon the noble and the mean alike]兰∶香草。艾:臭草。比喻美的与丑的一同毁灭
兰艾同焚,贤愚所叹。——《晋书·孔坦传》
2 兰摧玉折 láncuī-yùzhé
[premature death of a virtuous or gifted individual] 兰草衰败,美玉折断。比喻贤才的夭折死亡。后多用为哀悼人不幸早夭
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3 兰闺 lánguī
[woman bedroom] 女子居室的美称
妆罢出兰闺。——刘珊《侯司空宅咏妓》
4 兰花 lánhuā
[Goering cymbidium;orchid] 兰科。多年生常绿草本。观赏植物
5 兰交 lánjiāo
[intimate friendship between like-minded individuals] 指义气相投、志同道合的至交
6 兰谱 lánpǔ
[books on orchidology; the genealogical records of sworn brothers,each of whom keeps a copy] 金兰谱,旧时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面写着自己家族的谱系(兰味香,比喻情投意合,《易经·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7 兰若 lánruò
[temple] 寺庙,即梵语“阿兰若”的省称
兰若山高处,烟霞障几重。——杜甫《谒真谛寺禅师》
8 兰室 lánshì
[a lady's boudoir] 芳香典雅的居室
9 兰言 lányán
[heart-to-heart talk] 喻指心意相投的言论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系辞上》
挹兰言于断金。——骆宾王《上梁明府启》
10 兰因絮果 lányīn-xùguǒ
[the vicissitudes of life] 兰因:比喻美好的前因。絮果:指飘絮离散的结果。后世多以兰因絮果比喻男女始合终离,结局不好
兰因絮果,现业谁深。——清· 张潮《虞初新志》
11 兰玉 lányù
[your fine son] 旧时对别人子弟的美称
谢家兰玉真门户, 苏氏文章亦弟兄。—— 陈造《贺二石登科》
12 兰章 lánzhāng
[beautiful diction;elegant language] 形容文章美好佳妙;对他人书信的美称
兰章忽有赠,持用慰所思。——韦应物《答贡士黎逢》
13 兰州 Lánzhōu
[Lanzhou] 甘肃省省会。位于省东部,市区面积2122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42万。中国西北地区综合性工业城市,黄河上游重要渡口,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市电力供应充足,石油化学工业发达,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
14 兰舟 lánzhōu
陶渊明《幽兰》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孔 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隐俗之中,见芳 兰独茂,
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得,今 乃与众草为伍。”
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
陶渊明《幽兰》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孔 丘《猗兰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孔子历聘诸侯,莫能任。隐俗之中,见芳 兰独茂,
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得,今 乃与众草为伍。”
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
《离骚》
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佩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张 衡《怨 篇》
猗猗秋兰,植彼中阿。
有馥其芳,有黄其葩。
虽曰幽深,厥美弥嘉。
之子云远,我劳如何。
屈原选段《楚辞七谏沉江》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可见“蕙芷”就是蕙兰和白芷。
孔子《孔子家语·在厄》
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子诗:
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
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
与鄙夫为伦也。
孔子说“夫兰”当为王者香,很多爱兰学者把“夫兰”理解为兰,是不正确的。
屈原文章中多次出现纫夫蕙芷!
兰草:
由于地生兰大部分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地生兰又称中国兰,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
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中国文化先师孔子曾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夫兰(夫兰:蕙兰和白芷称为一对,合名:蕙芷 )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和伞形科白芷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杜若:
别称 : 地藕、竹叶莲、山竹壳菜
《本草图经》:杜若“叶似姜,花赤色,根似高良姜而小辛,子如豆蔻,二月八日采根暴干用。”
还有种说法是薰衣草。
1、原文:
《怨篇》
——张衡
猗猗秋兰,植彼中阿。
有馥其芳,有黄其葩。
虽曰幽深,厥美弥嘉。
之子云远,我劳如何。
2、译文:
茂盛葱笼的秋兰,生长在高高的山巅上。淡**的花儿,发出阵阵的幽香。尽管生长在幽深的山里,却依然这样美艳动人。离你这样遥远,我是多么的忧伤啊。
3、注释:
(1)猗猗:美盛的样子。
(2)被:被覆,遮盖。《楚辞·招魂》:皋兰被径兮。
(3)中阿:丘陵之中,亦指山湾里。《诗经·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阿。”[4]
(4)有馥:即馥馥,形容香气浓郁。
(5)葩:秦人谓花曰葩。
(6)厥:它,第三人称代词。
(7)嘉:善,美。《周礼·大宗伯》:以嘉视亲万民。
(8)之子:即“是子”,指兰。
(9)劳:忧伤嗟叹。
4、鉴赏:
诗人先说秋兰生于大山陵中,那是荒远之所在,但秋兰茂盛,生命力顽强,这是一种对比。
接着诗人具体介绍秋兰的色香浓郁,色彩艳丽。诗人又写秋兰的品德:虽然生于幽远深山之中,它的美善却更加完备、充溢。这又是一种对比。
结尾诗人发出感叹:这位人士居幽深之僻远,我忧深嗟叹又如之奈何?
诗人篇末点题,用拟人化的称谓以物喻人,指明人才虽然美善,处于不用之位,我因而怨恨嗟叹。诗人怨叹的是社会制度,看到当时社会的缺陷:埋没人才。
古琴曲有《猗兰操》,晚于张衡的蔡邕在其《琴操》一书中说:“《猗兰操》孔子所作,孔子……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谓然叹曰:‘夫兰者,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当然,《猗兰操》不见得是孔子所作,但其为古琴曲则是可信的。这说明以兰喻人才埋没,由来甚远。但最早把这个意思完整地写成一首诗的,却是张衡。
从艺术上来说,诗人用的是隐喻和对比的手法,本来“秋风兰蕙化为茅”,秋天草木凋谢,但诗人笔下的秋兰却“猗猗”(茂盛),虽处深山荒僻之处,却美善充溢。诗人虽极为赞赏,却无能为力。这三重对比说明当时的社会制度缺乏“唯才是举”的机制和活力。这是古代专制时代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病根。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加上隐喻手法,发人深思。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怨篇》“清典可味”。
5、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