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辈子上上辈子一定都是中国人,这点我基本确定:我不但爱吃中国饭菜,就连吃药都觉得苦苦涩涩的中药汤药是极好的。
这和家学渊源无关。我妈是个北京近郊区区西医院里的护士,从小西医的名词听了一堆:红细胞,白血球,细菌,病毒,手术,开刀,,,。平日生点小病,我妈就会给我喂点包着一层或白或黄薄薄糖衣的小药片。小药片们不但神奇地只好了我的病,还小小地解了我的馋。小时候的我只知这些外甜内苦的小药片是真药,从不问中西。
成年后知道分中医西医了,但对中医的了解很长时间都只局限于板蓝根,益母草等中成药。我感觉中医古老又神秘,像位善良的老奶奶,在你生点小病时,会轻轻抚摸揉搓着你,给你丝丝心里安慰并由此产生一系列或多或少的被治愈感。
直到认识了我老公,看到了他的曲折的右腿,再听他讲完此腿的来历,我才知道中医原来是身怀绝学的武林高手,关键时可以使出绝门独技,轻松杀敌于无形。
我老公十八岁时,曾经是个长发飘飘的机车少年,骑着一辆大摩托满重庆的招摇。终于有一天,他撞了栽了,小命万幸没有大碍,但右腿小腿里面骨头断成了几截,外面稀烂,感染化脓。医院的方案是先在创伤较轻的腿下面打了半石膏,等感染控制住了再手术正骨。
可能人人命中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劫,劫来了,你就得乖乖受着,少一秒都不行,直到受满为止。
少年在医院躺了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里面的断骨肆意乱长,居然实现了自我连接,外面却脓血依旧,不知又是哪种不知名的细菌在作祟(不知名反而更可怕,这点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哈),全然当那些内用外敷的药如无物。医生素手无策,每天例行检查,例行换纱布,例行摇头叹气。原本聒噪的少年在病床上苦熬了一年,生气全无,肌肉萎缩,心灵却快速成熟起码至了中年。以后他再见机车,会一边眼里发光,(不知腿会不会发软,)一边谆谆告诫他的儿砸:此物虽酷,却无比凶险!
终于,受满的那天到了。少年命中的一位至关重要的贵人出现了。
少年的一位发小不知从哪里打听到一位绝世高人,据传有祖传创伤秘方。发小仗义,赶紧张罗找司机找车,再驱车几百公里,从深山老林里觅得高人,直接拉到医院少年的床前。(发小其实绝对也是少年命中的贵人。)
高人年龄不详,据少年目测80有上,神采奕奕不同寻常。据他发小后来说,在来的路上,高人一直闭目笔直端坐,似在定中,椅子背靠都不靠一下。一路可都是颠簸的崎岖山路呀!他发小当时就觉得此人一定是找对了。
高人看了一眼伤口,什么也不说,从怀里拿出一个黑乎乎的瓶子,往伤口外面的纱布上倒了一些酱油色的液体。第二天就走了。走就走吧,少年的家人一年里估计是见多了无效的偏方,也没拦着。
当晚,少年觉得伤口处奇痒。第二天,创面居然不流脓了,然后伤口竟然开始慢慢愈合,原来的一大片腐败狼藉像被施了魔法般重现生机。
几天后,目睹伤口的不可思议的变化,主治医生懵懂加赞叹,赶紧打听高人去向,可惜为时已晚,悔得直跺脚。不知那团沾着神药的纱布扔没扔,是否可以提供些许可供研究的线索。
月余后,少年终于出院,才开始得以继续他的前半生。
细听至此,我对中医直接从平视忽视转变成了仰视重视:它医好了我的老公呀,否则,我俩就算还能相遇,他若拖着一条废腿,我们必然擦不出任何火花。
从那以后,我开始有意无意地关注中医的相关消息,像喜欢看禅宗公案般虔诚地拜读名医名案。但因为身体好,汤药一直没有机会喝。N年后,大儿砸出生,可能是他出生时我已界中年(周岁39),也可能是儿砸普遍不好养,反正他体质偏弱,不爱吃饭,爱生病。基于对中医的理解和信任,我开始四方寻医觅方给他调理:先天不足后天补呗。儿砸先于我喝上了汤药。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中医的认知加深了一层:中医虽博大精深,但你要找对医生。中医不同于西医,靠仪器就分析出参考数值,中医成功施治与否的前提在于准确的辨症,而准确的辩症则全然依赖医生的学养,经验和态度。找到好的中医,对症施治,往往效果显著,否则,不对症,基本等于瞎忙白折腾。就像你无需质疑中国功夫的威力,但学武之人个人功夫如何就不好说了。
可能是运气比较好吧,小有波折后,就在海运仓的国医之家里遇到了两位仁心仁术的好中医。
一位是70多岁的黄伟夫大夫,北京中医世家第四代传人,我随孩子叫他黄爷爷。
黄爷爷人帅药更帅,说话特别幽默。他一看一摸就说我儿砸脾胃虚,开了7付小药。我的儿砸喝完胃口大开,开始横扫饭桌,我心底的欢喜无以复加地直往外溢。
从此娃们的大病小病都去找黄爷爷。像伤风感冒之类,我印象中无论什么风寒风热,普通流行,清浓鼻涕,发烧咳嗽,起病几日,只要喝上黄爷爷的药,少则一付,多则三付,必好。有一次,应该是病毒感冒,两天内两个娃先后中招,高烧不退,又恰是黄爷爷不出诊的周末,只好吃点退烧药扛到黄爷爷出诊的时间,结果一样药到病除。
感冒类不出三付药必好这一点,在至今看过的所有中医大夫中,只有黄爷爷做的到。所以西医说中医治不了感冒,这在黄爷爷这里是绝对不存在的,我曾经问过他,娃感冒了,是否需要先带娃去医院验个血,给他做个参考?黄爷爷微笑着肯定地说:“没那个必要!”
黄爷爷用药又狠又准,药偏苦,孩子一开始不肯喝,要耐着性子哄呀喂的,这个过程挺考验家长的。好在慢慢的也接受了,现在儿砸喝中药可以一饮而尽,女儿稍微差点。
有时候喝完药,娃会吐,可病依然好了,后来听黄爷爷说,喝中药不怕吐,这叫吐药不吐味儿。有他保驾护航,我家娃们四年多没有去过大医院,无比安心。(为何不爱去西医院?公立人太多了,耗不起;动不动吊水,吊的孩子浑身冰凉,看着心里不好受。私立医院人虽少,大夫设施也好,但贵呀,看不起!)
黄爷爷除了方药,施针医术更为精湛。我亲耳听到一位外地中年男患者说,他的三期前列腺癌在黄爷爷处针灸数月(天天都去哦)加服汤药后变成了二期。黄爷爷还擅长针灸治疗儿童多动症,每天都有很多孩子坐在走廊的椅子上等黄爷爷施针,大大小小小的娃们腿上头上手上顶着一堆针,没有一个哭的,黄爷爷总能把他们逗的哈哈大笑。我见过一个脑瘫的小孩咧嘴叫黄爷爷,据护士讲,以前他是说不清的。黄爷爷的针术之高超,可见一斑。
几个月前,黄爷爷不出诊了,一打听才知道他脊柱动了手术,目前还在家静养。毕竟年纪大了,中医有句话叫医人不医己。愿菩萨保佑黄爷爷,让他老人家早日康复,继续治病救人。
听说黄爷爷短期内无法出诊,我就在心里嘀咕着娃们千万可别生病,可是偏偏怕什么来什么,今年北京冬季没雪,感冒季如期而至,来势凶猛势如破竹般遍扫学校。儿砸咳嗽发烧,只好挂了另一位主攻儿科的大夫的号,药量看着比黄爷爷的少了三分之一。儿砸喝上后体温逐日降,五付药后好了,复学,复发烧,再服药,再好,再发烧,再服药,终于好了。前后小10天。问儿砸药苦不苦,儿砸说:“不苦,黄爷爷的药比这苦多了。”我和老公说:“估计这位大夫是个慢性子。”反正我体会中医就是这样,因为没有西医那样统一的标准,每个大夫都会有自己的一套风格。
另一位大夫是刘杰大夫,是位学医后出家的僧医。
刘杰大夫年纪比我还小点,40出头,但看着像30多岁的人,估计是出家人心里清静,面相自然显得年轻。他个子不高,黑黑瘦瘦的,白大褂里面永远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姜**的僧衣,脚上永远一双半新不旧的僧鞋。他擅长艾灸治疗,我恰好早想试试艾灸调理一下妇科,遂和他结缘。他的艾灸和美容院的艾灸不同,是根据每个人的症状配药后他亲自磨粉,再在不同穴位施灸。几次下来,我的症状明显改善 。我把他推荐给了一个提前闭经的姐妹儿,也治的不错。于是我对他信心大增。后来老公得了腹股沟斜疝,又逢黄爷爷不出诊,自然就请刘杰大夫施治。一个月的汤药服完后,原来鸭蛋大小的包已缩小到隐约可见,目前已基本治愈。如果当初选择手术治疗,估计现在人还在床上躺着静养中呢。(所以现在我家的就医原则是能中医就先不西医,但必要时要借助一下西医的检查诊断手段。)
刘杰大夫可能是出家人的关系,乍接触,你会觉得他态度淡淡的,不离也不即。话很少,说出来颇有禅味。比如我看他在给几位病患治疗失眠,就告诉他我睡眠不好,多梦,请教办法。他看了我一眼,不紧不慢地说,“你这问题我治不了,要靠你自己,不要多想!”他咋知道我爱瞎琢磨?我想问没敢问。但慢慢地,你会发现他对病人极认真,开出药方后会在微信里主动问你服药后的情况,你有问题在微信里问他,他也基本有问必答 ,这一点是别的大夫没有的。 我老公的恢复初期比他预想的要慢了些,我隐约看到他眼中有一丝焦虑。在我眼中,他越来越像一位慈悲的师傅了,后来我干脆不称他为大夫改称师傅 ,他听了依然态度淡淡的,不喜也不怪。接触多了才知道他的密宗皈依师是大宝法王,他的法名噶玛宝贤,就是在印度皈依大宝法王时,大宝法王亲赐的。大宝法王可是我心目中早就默默皈依的唯一密宗上师,这一点也挺巧的。
刘杰大夫在北京出的家但挂单(类似咱们普通人的档案挂靠)的寺院在广西,他好像打算在北京考完什么资格后广西去,说心里话,我真心希望他能留在北京,越久越好。
除了我们一家亲历的这两位,海运仓国医之家里有传承有口碑的大夫我看到听到的还有很多。
这些年,其它中医医生的成功医案我也听说过不少:比如名医马京立先生治好了一位朋友的孕停症(马先生现已去世),最神奇的一位叫郑兴和的老中医(现出诊于安定门中医院)更是用汤药力护我另一个朋友的婆婆免遭化疗之苦,成功续命十余年,她婆婆可是在暮年得的白血病呀,弱若不是她坐在我面前亲口告诉我,我可能不会信的。
慢慢的,我体会到中医治病特别注重固本扶正,这样的思路和西医的痛杀病邪正好互补,尤其适合老幼弱残孕和各种疑难杂症。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老人孩子本身就是弱旅,有时真心损不起呀。
我前段看了一篇文章,说去年(或是前年)香港人的平均寿命首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一的地区。文章中分析了几种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中医中药在香港非常普遍昌明,很多香港人年纪轻轻的就知道用中医中药进行日常调理,中医主张治未病的理念在香港深入人心,煲汤食补更是百姓日常。看完我就立马网购了一堆煲汤的小中药,只看口碑,不问价格,健康长寿谁不想呢!
不过,话说回来,中药汤药多是苦汤汤,不好喝还难熬(自己熬的汤药药效更好),着实没有小药片来的简单方便。但喝着喝着你就习惯了它的苦涩,爱上了它的温度,觉出了它的好。它不像西药一般千人一面,像黄爷爷开的底方我都留着,每次孩子的症状都在方子上详细记录,我发现即便是同一个娃相同的症状,他也会每次认真调整他的底方,没有一次是一样的。我越来越从心里相信,好的汤药虽然苦 ,但它是为你而来的,是有灵魂的。
经历了这些之后,现在的我终于明白中医不仅是治感冒痛经的小药,它深广奥妙,是我所属的这个民族的卓越祖先们留下的浩瀚文化星空中的耀眼一颗,它从诞生到现在所散发出的奕奕光芒,足以让世人赞叹。
总而言之,我们一家子是中医的实受益者。还是用一句最俗也是最质朴的话来结尾吧:愿中医这门伟大而古老的医术能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发扬光大,继续和西医一起并肩作战,造福人类!
最后,再次衷心祈愿黄伟夫黄爷爷早日康复!
(后记:刘杰大夫推荐我入的罗大伦中医系列书籍,正在研读中,收获满满,感谢,感恩!)
南无阿弥陀佛,大宝法王现在印度,以下是达真堪布对皈依上师的开示,愿善知识心开意解,早证菩提:
怎样才算得到了上师的摄受
——达真堪布
“五种他圆满”的最后一个是师已摄受。真正得到善知识的摄受很难。“我怎么没有得到上师的摄受呢?我皈依了某某法王、活佛,某某法师、堪布……”这不一定是师已摄受。什么叫师已摄受?首先,你能把自己的身口意完全交给一位具德的上师。然后,他能给你安排一切,你需要传承的时候他能给你传承,你需要灌顶的时候他能给你灌顶,你需要窍诀的时候他能给你窍诀——根据你的条件,根据你的根基一步一步地引导你,把你带上解脱之路,让你证悟,让你达到最究竟最圆满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摄受。见见面,你给他磕几个头,他给你摩一摩顶,念一念咒,给你灌灌顶,让你参加几次法会,给你讲几句道理,这不叫摄受。
现在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我已经有上师了,我的皈依上师是谁,我的根本上师是谁……” 这是欺骗自己!他是你的上师吗?他有没有一步一步地把你带进佛门?他有没有引领你走上解脱之路?他有没有引导你开悟证悟?
什么叫依止上师?依止上师就是脚踏实地跟他学。你不会站,他教你怎么站;然后他再教你怎么走,最后教你怎么跑。刚开始你还没有进入佛门的时候,他带你进入佛门,逐渐教你怎么圆满,最后让你成佛。这才是真正的依止上师。
什么是根本上师?根本上师是你真正能得到他的窍诀,他能领你证悟空性,领你证悟真相真理。窍诀有很多种,这里指的是让你证悟、开悟的方法。现在很多人都很麻木、盲目,不会依止上师,到现在还没有依止上师。别欺骗自己,到时候你真的会后悔的。
达真堪布: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得到上师善知识的摄受?
即使我们已经皈依了佛门,但是佛法广大奥妙,没有上师善知识的摄受,我们无法能够领悟佛讲的这些道理。
师已摄受不是只给你灌个顶、传个法,而是需要具备一些条件:第一,你是求解脱、求成佛的,上师善知识要有能力让你解脱,让你成佛。若是他没有能力让你解脱成佛,就不能依止。第二,虽然上师善知识有能力,但若是你没有机缘和条件跟他沟通或者交流,这样也不能依止。师已摄受很难,上师善知识要具备条件很难,弟子要具备条件也很难。
下面是观察上师善知识方面要具备的条件:
1、具有广大的智慧。若是不精通佛理,没有修证,没有智慧,不能帮助众生解脱、成佛,不能依止。
2、具有无伪的慈悲心。若是只精通佛理,有一点智慧与修证,却没有无伪的慈悲心,不能依止。
3、清净的戒律。若是有智慧,也有慈悲,但是自己三门不清净,持戒不清净,不能正确地引导弟子,不能依止。
4、有摄受弟子的能力和善巧方便。若是其他的条件都具足了,但是没有摄受弟子的能力,没有善巧方便,总是用一种方法摄受弟子,也不能依止。有智慧、有慈悲、有清净的戒律、有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这叫有能力。
5、弟子要能随时与上师善知识亲近、沟通。如果上师善知识有这些能力,但是弟子没有机缘与上师亲近、沟通,不能依止。
下面是观察弟子方面要具备的条件:
1、一心一意。依止了上师善知识以后,要一心一意地依止,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会影响自己的成就。如果心总是飘忽不定的,上师善知识就无法摄受你。一心一意就是信心坚定。
2、依教奉行。真正皈依了上师以后,要依教奉行。有一句谚语说:“上师所说即是法,手指之处都是东。”意思是说,上师所说的一切都是法,他的手指指的所有的方向都是东方,不是西方和南方。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意思是依教奉行。
这就是上师善知识以及自己方面要具备的条件,完全具备这些才是师已摄受,之前没有师已摄受。有人说:“我已经有师父、有上师了。”不一定!拿刚才的标准衡量一下,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经有师父、有上师了,是不是已经有师已摄受了。如果真正有师已摄受就好了,解脱就不难了,成就也快了。
综上所述,上师善知识要具备的条件:第一、有能力;第二、有机缘。弟子要具备的条件:第一、一心一意;第二、依教奉行。这四个条件都兼备了,才是师已摄受。之前你还是一个流浪的孩子,没有找到上师,没有找到师父。
话说成吉思汗的威名可以说是威震欧亚大陆,从统一部族到统一蒙古各部,再到征战世界,可以说是戎马一生,率领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为元朝的辉煌奠定了基础。虽然同为开疆辟土的君主,但是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不同的是,成吉思汗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手下都没有将领投降敌军,更没有一个将领发动叛乱,简直如同神话一般的存在。
成吉思汗的心胸可以说是打破了那个时代的束缚,他能容人,而且在用人方面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任人唯亲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这种做法改变了蒙古族用人的传统,也为蒙古族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成吉思汗的赏罚是十分的分明的,无论你是马前卒,还是征战四方的大将,都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赏罚的公平程度也让众多将士服气。成吉思汗对自己的士卒十分的爱惜,他并不希望有任何一个人无辜的牺牲,也不希望自己的部下受苦,所以每次战斗的时候他都会详细的制定作战计划,最大限度减少士兵的伤亡,并且在作战时一马当先,带头冲锋。
成吉思汗手下百万雄师,威名不是一天两天塑造起来的,试想,一个爱民如子的君王,不光光每天给你洗脑,再打仗的时候还带头冲锋,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将士们都是拼死保护君主,对其的忠心程度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也正因为这样,蒙古的铁骑才能横行天下,无人能挡,最终造就了威震天下的成吉思汗。
佛教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先天缺陷,需要用爱来改变自己的心态。
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很多抑郁症患者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无疑是非常可悲的。
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是独自呆在封闭的空间,如卧室和浴室。这个时候就要改变这个习惯,走出这个封闭的空间,走出家门,到外面去感受。最好去一些绿植茂盛,空气清新的地方,可以舒缓心情。
注意事项:
2021年10月8日,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文化和旅游部下发通知,部署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进一步加强网络游戏市场执法监管。据悉,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配合行业管理部门。
针对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如重点时段时限、实名注册登录等。,加大对辖区内网络游戏企业的执法检查频率和力度;加强网络巡查,严查未经授权发布的网络游戏;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等相关文化市场领域的执法监管,防止未成年人非法进入经营场所。
见与不见》原题《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作者:扎西拉姆·多多
此诗出自《疑似风月集》,由扎西拉姆·多多于2007年5月15日撰写于北京,题作《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班扎古鲁白玛”即梵文“莲花生大师”。
2008年,被刊登在《读者》第20期,改题作《见与不见》,署名为仓央嘉措,因此多被讹传为仓央嘉措所作。 在2010年12月22日首映的**《非诚勿扰2》中,由李香山(孙红雷饰)的女儿川川为其父念诵。 **中朗诵时的背景音乐是石进的《夜的钢琴曲(五)》。
**爆红
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捧红一首小诗《见与不见》。这是片中李香山(孙红雷饰)的女儿在父亲临终前的人生告别会上送他的诗。它探讨了爱与生命两大主题,内敛而深情,不少观众热泪盈眶。其作者一度被传为17世纪著名诗人仓央嘉措。记者昨日获悉,作者其实另有其人,她是一位名叫扎西拉姆·多多的当代女诗人。 《非2》中,川川对父亲李香山深情朗诵的《见与不见》因风格与仓央嘉措作品极为相似,一直被认为是他的作品。网友被这首诗深深打动,有人在微博缅怀这位诗人,也有人走进书店寻找他的诗集。 不过,这首诗真是仓央嘉措写的吗?百度贴吧,有人给出这样一个答案,“《见与不见》实际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班扎古鲁白玛,音译,意思为莲花生大师),作者是扎西拉姆·多多。”近日,新周刊也在微博更正,称《见与不见》属于扎西拉姆·多多。
意思是:不管你见还是不见我,我都在那儿等你,不会感到悲伤或者欢喜;不管你想念还是不想念我,我的情谊都在那儿,不会离去。
出自现代诗人扎西拉姆多多的《你见或者不见我》。
原文: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 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 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 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扩展资料
2008年,这首诗被刊登在《读者》第20期,改题作《见与不见》,署名为仓央嘉措,因此多被讹传为仓央嘉措所作。此事并非出自作者本意,后《读者》为此事道歉。
2010年12月22日,在**《非诚勿扰2》的片尾出现,由李香山(孙红雷饰)的女儿川川为其父念诵。由其改编的歌曲曾被歌手何晟铭、罗中旭、凌晗所演唱而广泛传播。
这首诗歌实际上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班扎古鲁白玛,为音译,意思为莲花生大师),出自扎西拉姆·多多2007年创作的《疑似风月集》的中集。在《沉默》之前还有《唱》和《说》,它们是同一个系列的。
这一首《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的灵感,其实是来自于莲花生大师非常著名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作者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的是上师对弟子不离不弃的关爱,跟爱情、跟风月没有什么关系。
诗中没有一句华丽的词藻,只有质朴无华的情感,只有任世事怎样变换他的情始终不变就在那里的那份爱,就如天上的恒星,哪怕历尽沧桑都亘古不变。全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反复吟诵诗人心中那份至此都不移的感情,节奏感强,条理性好,旋律优美,极富艺术感染力。
扎西拉姆多多是个广东女孩,她是位虔诚的佛教徒,现追随十七世噶玛巴大宝法王在印度菩提伽耶修行,已出版图书作品有《当你途经我的盛放》《喃喃》《小蓝本》。
--你见或者不见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