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uddhaneasenet/neirong/browsehtm
http://buddhaneasenet/browse/kb_cclz/0405_ruhexuemihtm
入 密 明 灯 论
堪布索达吉 谨撰
顶礼普贤王如来!
诸佛为度化根器、意乐不同之无量众生,宣说了种种甘露妙法。密宗便是在显宗基础上具有不共同殊胜方便,从果起修,即身成就的法门。近年来,赴藏学密者日渐增多,不少人匆匆忙忙去求灌顶听法,但对密宗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观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危险性。有感于斯,兹对学密者所应具之基本条件作一介绍。
入密乘者首先需对佛教有坚定不退的信仰,更需对密法及金刚上师具有特殊的信心。具此两个条件,方有资格进入密乘。
进入密乘的标志是接受了密宗的灌顶,未得灌顶者无权修学密法,否则犯盗法罪。与别解脱戒与菩萨戒不同的是,密乘戒并无单独的授戒形式,在灌顶同时,便已得到了密乘戒的戒体,而且已圆满具足了皈依戒、别解脱戒与菩萨戒。密乘戒条细分有成千上万,主要可归纳为大幻化网五条根本戒:一不舍无上,即不舍密宗甚深等净无二之义。二恭敬上师。三不间断修本尊、念心咒。四慈悲同坛灌顶的金刚道友。五密宗甚深见解与行为不向外泄漏。此五条中最主要的为不舍密法与上师。
进入密乘后,无论有无生起信心,都永远不能舍弃密法和上师,若舍弃则必堕金刚地狱,金刚地狱并非显宗所说的无间地狱,根据萨扎续,此狱受苦十亿劫。如果对密宗里不共同的行为如降伏、双运等无法理解,也不能率作诽谤,应知其有甚深密意,待广学续经之后即能了解其殊胜性。
有些人认为,学密后不能再学显宗,不能再念佛,学了红教后不能再修其他如黄教等的法门。应知佛教各宗各派本不相违。受了红教灌顶后,原先显宗及黄教等的功课可照常进行。
密宗一切加持、成就的来源是金刚上师,金刚上师分为灌顶上师、传法上师、及窍诀上师,称为三恩德上师。依止前应认真观察选择,依止后,不管上师功德如何,一律当作佛菩萨看待,不能舍弃、诽谤,一旦对上师生起邪见,应立即忏悔。若依止上师后又舍弃原来的上师,也犯根本戒。如续中云:"虽不具功德,依止上师后,若人舍彼师,则谤诸上师,亦谤三世佛,彼过不可言。"又《钻石金刚精经》云:"若谤阿阇梨,千劫无食睡,精学金刚乘,亦学金刚狱。"即诽谤金刚上师的人,纵然千劫中不食不睡,精进学修密法,但结果仍然是堕入金刚地狱。
因众生烦恼未断,违犯密戒在所难免,但一经发现,应立即励力忏悔。根据续部及上师法王如意宝的教言,犯根本戒者需念金刚萨垛心咒四十万遍,猛厉忏悔后方可清净。但诽谤根本上师之罪只能消减,难以完全忏尽。
上述诸义,均有深广的经续教证,于此不赘。诚请欲入密乘之具信有缘之士,精研此文,慎重取舍。
以此善根,回向一切有情趣向究竟解脱。
一九九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密宗——喇嘛教的“密” 是佛法么?
佛法的密是般若,是唯证乃知的大智慧,非是凡愚不修不证而能有之法界实相的智慧。佛门中若言密意者,于此而言也。而密宗——喇嘛教却是哪门子密呢?那只是可以耳语口传,三界内最下贱的、不分母女畜生的*乱法。虽起个大圆满的名称,以遮人耳目,仍恐世人见而耻笑,只得背地里偷偷行去,以此见不得人故称为密也,世称“密宗”——喇嘛教。其实呢,是世间最愚味、最原始、为人所不耻的部落式的邪教。虽汲汲攀缘于佛教,然所行、所证与佛法毫不相干。
多有初机小喇嘛、一世久学无力的大喇嘛以及“汉喇嘛”、乃至一些不明真相的 “善信”,因不知三乘佛法内涵,无智无力捡择密宗——喇嘛教之邪教导,或由藏密密不见人故,无缘了解其邪教之底蕴,故有诸上当受骗、财色两失,乃至有被错误引导而犯下谤佛谤法之地狱业者。
近来藏密喇嘛教的索达吉发一个通知,说他们的外道论《时轮金刚》中说:月全食时修行,功德均会成千上万倍增长。那么,他所说的是不是佛法呢?我们来看看佛经是怎么说的:
……奉于正见。不堕外学。舍于贪事虚伪之术。吉良之日。不择时节。不思国位。若睹帝主。不以为贵。不怀谀谄。表里相应心性仁和。奉佛法众不失三宝。愍哀三界皆欲度脱。是为十善。《渐备一切智德经》卷第一 -----经里说如何实行十善,佛跟我们说到:不应择时节。
王语耆婆。若使如来审如是者。明当选择良日吉星然后乃往。耆婆白王。 大王。如来法中,无有选择良日吉星。 大王。如重病人犹不看日时节吉凶唯求良医。王今病重求佛良医。不应选择良时好日。大王。如栴檀火及芛兰火二俱烧相无有异也。吉日凶日亦复如是。若到佛所俱得灭罪。唯愿大王。今日速往!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八 ------经中说到:佛法中没有择日这一套东西。您现在就好像重病的人,不要再择日啦!您快去吧!
优婆夷闻是三昧欲学者。当云何行。 佛言。优婆夷欲学者。 当持五戒自归于三。何等为三。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 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祠鬼神。不得视吉良日。不得……《佛说般舟三昧经》 -------经中 佛说“不得视吉良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藏密喇嘛教的外道本质,可知所谓的“大堪布”对佛法是何等的无知,也可以知道密宗喇嘛教是如何的在违背 佛之教示的。所以藏密喇嘛教虽汲汲攀缘于佛教,然其所行所证,实非佛法,他们只是籍着佛教表相欺骗世人的外道;《时轮金刚》违背佛语开示,要择时而修,故非佛门经论;索达吉,只更是一介无明外道,以其邪思邪行故,违经背理,不可信受!
所谓的藏传佛教,根据学术界学者们依据史实考证后所提出的结论:所谓「密教的佛法」,在唐朝时,乃是陆陆续续的由印度、尼泊尔与中国等三方面所传入的「佛法」,再加上西藏当地民间宗教苯教的教义,所形成的一种混合式的宗教,就是西藏的密教。
中外各大学机构的研究学者均指出:早期从印度、尼泊尔所传入西藏的所谓「佛法」,在传承 佛之正法这一方面来说,已经混合了印度教的性力思想与崇拜鬼神、神奇感应的教义,因此在本质上,已经不是当初 释迦牟尼佛所传授的佛教法义了;另一方面,密教也吸收了西藏当地自古以来就流行的苯教九乘经典法义,以及各种密咒、护法神祇与雪山神灵崇拜信仰的法义
总的来说,密教除了接受印度教中的性力派*乐法、旧婆罗门教及中国显教的佛像经书等等之外(不包含中国佛教的修证行门),也吸收了藏地各地方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苯教各种宗派所传扬的种种教义。
在这期间,各教派为了能够增长自己在世俗上与宗教界的势力,莫不极端地扩大自宗自派***的个人声望与领袖魅力,极力实行造神运动,藉以招揽群众的支持。因此,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教派之间,莫不大量地进行夸大渲染故事、神化人格与制造假经典的工作,目的只为了要能够压倒他派,让自己的宗派能够夺取世间的权力与财富,与帝王国主争夺世间资财,这就是西藏密宗种种密续的由来。
专制时代,帝王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因此便发生了西藏朗达玛国主毁灭佛教的事件。在这一次的破法事件过去以后,各派逐渐复兴,彼此之间,又为了建立各教派自身的世俗权威力量,到了最后,各宗各派都形成了一切都必须尊崇其领导者:完全以上师的意思来决定事项进行的程序法令。并且把错悟上师的法语明定为各自宗派的无上教义,学人轻易不得违背。所谓依上师不依法的教义,当初只是政治上取得权力的手段考量而已,然后再经由密教各宗派的***不断地加强强调之下,后来就演变成为了密教内最重要的法义之一,就是现在藏密所广大流传的密续。
密教中的密续所说一切法,与显教诸经中所说的佛法,两者相差太大、极大,而且是完全相反、互相抵触、背道而驰的理论与行门,根本扯不上关联,更无法相提并论,可怜印度佛教晚期与西藏边地诸多的佛教学人,因为像法以来,众生福报与根器渐趋不堪,所遭共业感应不到善知识往生住世主持正法,遂令密教虚妄外道法遍布横行,以致佛教正法遭逢法难,消失于中古时期的中亚发源地区,终被密教以李代桃僵的手法,和平的消灭真正的佛教,成为徒有佛教表相的外道:晚期佛教的密教。笔者与诸有智学人,每读至此等历史往事,远望陈迹,遥想当年佛教正法之盛况,而又灭于密宗手中,不尽一阵悲伤,长声感叹!
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未来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命终之后毕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楞严经》卷九)
佛说: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增一阿含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净土宗和藏区的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的。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都是修习大圆满法的好去处。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藏传佛教有显教经典和密教经典,显教经典与汉传佛教基本相同,密教经典在汉文《大藏经》密教部中有一部分。
密教传入西藏地区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前弘期有莲花生、寂护、无垢友等将佛教传入西藏,有贝若扎那等人到印度学习佛法。后弘期有阿底峡将佛教传入西藏,有卓弥、玛尔巴等人到印度学习佛法。前弘期和后弘期都翻译了大量的显教三藏和密法四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