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之死
关于杨坚之死,《隋书文帝纪》是这样记载的: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正月,杨坚到仁寿宫避暑,并将大小事务都托付给皇太子杨广处理(诏赏罚支度,事无巨细,并付皇太子)。四月,皇上病倒。七月甲辰日,杨坚病重,与群臣一一握手诀别(上以疾甚,卧于仁寿宫,与百僚辞诀,并握手歔欷)。三日后(丁未日),一代开国之主,雄才大略的杨坚驾崩于仁寿宫大宝殿,享年六十四岁。此段读来,颇令人唏嘘。
然而对于隋文帝的死因,在《隋书杨素传》和《资治通鉴》中,却有一段骇人听闻的记载。
据说杨坚病重时,招了杨素、柳述、元岩三个心腹大臣在寝宫的卧榻旁伺候(入阁侍疾)。而杨广则居住在大宝殿,不能随时见到杨坚。但杨广又想知道老爸的病情进展,以便做好应便措施,就写了一些问讯情况的话,用信封封好,托人送到皇帝身边的杨素手中。杨素则将皇帝一天吃了几顿,拉了几次,气色如何,用药药量等情况用流水帐记下来,再封入信封,托人回送给杨广。结果送信的人却阴差阳错的把信送到了杨坚的手上。杨坚看了自然大为恼怒。
另外还有一件事更让杨坚气急败坏:杨坚的一个妃子陈夫人当时也在皇帝身边侍疾。陈夫人在一次出外更衣(可能是对上厕所的委婉称呼)时,与杨广不期而遇,结果惨遭杨广调戏。亏得陈夫人拼死抵抗,才没有被……。但陈夫人回到杨坚身边后神色却不大正常。在皇帝一番追问之下,陈夫人才哭哭啼啼的说道:“太子非礼我!”
隋文帝当即龙颜震怒:“这个小畜生!怎么能够托付大事给他?都是被他妈(独孤皇后)害的!”立马把柳述、元岩找来,急匆匆地说道:“快!快去叫我儿子!”柳述、元岩还以为是要叫杨广。杨坚连忙补充道:“是叫杨勇(废太子)!叫杨勇!”
杨素很快得到消息,赶忙找杨广紧急磋商。二人见事已至此,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乘着手上还有禁卫军兵权,把柳述、元岩在半路上给截获了,送到大理寺下狱。同时派出太子府的侍从官张衡到皇帝寝宫“侍疾”。张衡进寝宫后,把里面的妃子、太监、宫女统统赶了出来。过了一会,就传来杨坚驾崩的消息!(天知道张衡一个人在寝宫是如何侍疾的!)
据说陈夫人和一干宫女太监听到皇上驾崩的消息后,当即被吓的浑身发抖,以为也会被太子一起处死。没多久,杨广就派使者送了一个自己亲自签名封好的小金盒给陈夫人。陈夫人认定盒子里装的是毒酒,吓得不敢打开。在使者的一再催促之下,才战战兢兢的揭开封条,发现里面居然装着几个红绳子编成同心结!
陈夫人身边的宫女太监一见同心结,这才纷纷转惊为喜:“这回我们死不了了!”
陈夫人却又羞又恼,心想:老爸尸骨未寒,这当儿子的居然就打起了后妈的主意,未免也过于色胆包天了吧!说什么也不肯答应。
此时,陈夫人身边的一干宫女太监已经迅速转换了角色,反戈一击,大家意见统一的要求陈夫人必须接受杨广的“好意”。
陈夫人一个弱女子又能有什么办法?哭哭啼啼了半天,没奈何,只得从了。
以上内容俱为正史记载,笔者不敢一笔否定。但仔细推敲,还是存在一些疑点。
其一:《隋书》与《资治通鉴》均记载文帝驾崩于大宝殿,这说明文帝临死前的病榻就放置于大宝殿(除非文帝是故意走到大宝殿来死的)。但是后面又记载说杨广也居住在大宝殿。既然杨广和文帝都在大宝殿,怎么可能互相见不到,要靠与杨素的书信才能了解文帝的病情?
其二:就算杨广与文帝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但杨广作为皇位的继承人,地位自然在杨素、柳述、元岩之上。怎么可能杨素等人能随时见到皇帝,而身为最宠爱的儿子的杨广反而不能够见到?分析一下一个将死的老人的心理,这可能吗?
其三:就算前面两点都成百度立,那我们再分析一下杨素给杨广的回信。杨素在什么时间给杨广写回信最妥当?在皇帝寝宫内写,热炒热卖?要知道,寝宫里面不光有一干妃子、百度宫人,还有身为杨素政敌的柳述、元岩。除非杨素脑袋有包,否则,他不可能在寝宫内写这封信。那么,杨素出寝宫来写信成吗?如果他出了寝宫,他还有必要写信吗?当面跟杨广嘀咕几句也就行了,还用画蛇添足的留个文字罪证吗?
其四:就算杨素真写了回信,他当然知道此信非同小可,自然会找一个心腹之人千叮零万嘱咐,怎么可能送错了对象,送到最不该收到信的人手中。除非他成心想整自己和太子。
所以,从上面的分析来看,送错信一事绝不可能是由杨素和杨广干的。
那么,只剩下两种可能:
一是唐代史官捕风捉影编造的蹩脚故事。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柳述、元岩的杰作!而且这种可能性还不小!
2、权力之争
柳述字业隆,既是隋文帝第五个女儿兰陵公主的老公,又是权倾一时的重臣,甚得文帝喜爱。其风头最劲时,连大权臣杨素都不放在眼里。
据说,本来就颇受文帝器重的杨素在扳倒太子一党后,声望功劳都一时无双。朝中其他大臣没一个对他不是又敬又畏。只有柳述依仗着文帝的宠爱,敢于当面斥责杨素,十分坚挺。又经常在文帝面前打杨素的小报告,说杨素权力太大又非常嚣张,如果再不进行制约,只怕他会干点什么事情出来云云。搞到最后,居然成功离间了文帝和杨素关系,让多疑的杨坚对杨素也猜忌起来。当时,杨坚发了一道敕令给杨素,说:“杨爱卿身为宰相,尚书省的一些琐事就不必管的太细,三五天去一趟意思意思就差不多了。”
这等于在实际上剥夺了杨素对尚书省的控制权。搞得杨素灰头土脸,非常郁闷。而柳述却成为了这场人事调整的最大受益者,不但牢牢占据着原先的吏部尚书一职,又乘机兼任了兵部尚书,把人事权和军权都抓到了手里。成为文帝晚年时期的又一颗政坛明星。
从上面的事情可以看出,柳述与杨素之间,完全是水火不容的关系。
那么,柳述与新太子杨广的关系又如何呢?据说,杨坚原本说好将兰陵公主下嫁给杨广老婆肖妃的弟弟肖旸,后来又突然反悔,把公主嫁给了柳述。搞得杨广很没面子,认为是柳述在从中作梗。所以,柳述与杨广的关系也不怎么样。
上面讲那么多,只是想说明一个事实:时任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的柳述其实心里非常清楚,如果皇位最终由杨广、杨素一派继承,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
所以,对于“送错信”一事,虽无确凿证据说是柳述所为。但有三点可以肯定:一、扳倒杨广、杨素,符合柳述的利益。二、从柳述一贯打杨素小报告的经历看,做这种事也符合他的性格。三、柳述在客观上具备“作案”的条件。他身为三个在仁寿宫侍疾的重臣之一,杨素所能见到的事情他也同时见到了。也就是说,他完全能够仿造杨素的笔迹写出一封关于文帝病情的回信。
所以说,“送错信”一事是由柳述幕后导演的可能性还不小。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让人不得不怀疑“陈夫人遭调戏”一事的背后是否也有猫腻了。
那我们就来大胆设想一下当时的紧急情况。
第一种情况:柳述通过导演“送错信”、“陈夫人遭调戏”等事,成功离间了杨坚与杨广的关系,就如同以前离间杨坚与杨素的关系一样。并在杨坚的授意下,回京师急召杨勇,企图在最后时刻改变皇位的继承人。但杨素的动作更快,在半路上截住了他们,并一不做二不休,把已经对他们失去信任的杨坚也一并除去了。
第二种情况:“送错信”、“陈夫人遭调戏”等事纯属后人编造。当时杨坚自然病逝。柳述携元岩火速向京师(西安)赶去,欲利用自己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的权力和原杨勇一派的力量,乘杨广还在仁寿宫(宝鸡)时,先控制京师。然后再假托杨坚遗命,拥立杨勇为帝,讨伐杨广。就像近代慈禧先肃顺一步回到北京,再讨伐肃顺一样。不过,在老谋深算的杨素面前,年轻的柳述还是没能笑到最后。
仁寿四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杨坚崩逝于仁寿宫的大宝殿,享年六十四岁。他的二儿子即后来的隋炀帝杨广继位,掌握了整个隋朝的大权。但是关于杨广继位的原因以及杨坚的死因一直都有一些争议。杨坚之死一直是一个谜,是不是正如坊间传闻的那样是被自己的儿子杨广杀死的呢?其中真正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只能根据相关的史书资料作进一步的推断。
隋文帝杨坚是一个战绩赫赫,功绩卓越的人,怎么就死于非命呢?首先我们得从他的儿子说起。他和独孤皇后育有五个儿子,分别是杨勇,杨广,杨俊、杨秀、杨琼。起初杨坚根据世袭制皇位由嫡长子继承,便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可谁能想到杨勇是个好色之徒,有许多妾室。还奢侈浪费,光就这一点和父亲杨广大为不同。这引起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相当不满加上杨广喜欢讨好他的母亲,最后立杨广为太子。
按道理说杨广已经当上了太子,大权在手,胜券在握,当皇帝只是迟早的事情,何必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多此一举呢我认为有很大的原因是在于隋炀帝的昏庸无道,贪图享乐,才导致国内外矛盾激化,老百姓的反抗,因此而背负骂名。我们可以从一些史料记载中可以推断出杨广是没有杀害其父亲的。
史料对于杨坚之死是这样记载的:正月二十七日,杨坚抵达仁寿宫。正月二十八日,杨坚下诏,将朝廷的财政、赏赐之权以及一切大小事务全部交给太子杨广。四月,杨坚开始感觉身体不适;六月,朝廷宣布大赦天下。七月初十,杨坚病势突然转沉,紧急召见文武百官。弥留中的杨坚躺在病榻上,用尽最后的力气和他的大臣们一一握手话别。场面无比伤感,君臣皆唏嘘不已。七月十三日,杨坚死亡。
以上文字可查阅《隋书·高祖纪》和《资治通鉴·隋纪》。从上述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隋文帝杨坚在死的时候很从容、平静、安详。至于把江山交给杨广也是很乐意的的。对此,《隋书·何稠传》中记载的两个细节也可佐证:在杨坚与官员们吩咐后事时,召见了自己晚年亲信的大臣何稠,命他负责后事。随后又召见太子,让他和何稠一起商量。
由此可见杨广在命人处理自己后事的时候意志还是很清楚的。而且他把这么重大的事情交给自己的亲信大臣和自己的儿子。说明还是很信任和爱护杨广的。所以根据以上的推断我们是很难看出是杨广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杨坚。
仁寿四年(604年),杨坚患病住在仁寿宫,随后杨坚在大宝殿驾崩,在位23年,终年64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介绍
隋文帝杨坚,隋朝建立者,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名那罗延。杨坚建立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大兴城),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
隋文帝杨坚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到隋统一前近300年的分割割据状态,结束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来的动乱,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的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历史记载
《通历》:“上有疾,于仁寿殿与百官辞决,并握手歔欷。是时惟太子及陈宣华夫人侍疾,太子无礼,宣华诉之。帝怒曰:“死狗,那可付后事!”遽令召勇,杨素秘不宣,乃屏左右,令张衡入拉帝,血溅屏风,冤痛之声闻于外,崩。”
《大业略记》:“高祖在仁寿宫,病甚,炀帝侍疾,而高祖美人尤嬖幸者,惟陈蔡而已。帝乃召蔡于别室,既还,面伤而法乱,高祖问之,蔡泣曰:“皇太子为非礼。”高祖大怒,嗜指出血,召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令发诏追废人勇,即令废立。帝事迫,召左仆射杨素、左庶子张衡进毒药。帝简骁健宫奴三十人皆服妇人之服,衣下置杖,立于门巷,以为之卫。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
《资治通鉴180》:上寝疾于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皆入阁侍疾,召皇太子入居大宝殿。太子虑上有不讳,须预防拟,手自为书,封出问素;素条录事状以报太子。宫人误送上所,上览而大恚。
陈夫人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乃呼柳述、元岩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阁为敕书。杨素闻之,以白太子,矫诏执述、岩,系大理狱;追东宫兵士帖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令右庶子张衡入寝殿侍疾,尽遣后宫出就别室;俄而上崩。
故中外颇有异论。陈夫人与后宫闻变,相顾战栗失色。晡后,太子遣使者赍小金合,帖纸于际,亲署封字,以赐夫人。夫人见之,惶惧,以为鸩毒,不敢发。使者促之,乃发,合中有同心结数枚,宫人咸悦,相谓曰:“得免死矣!”陈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谢;诸宫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蒸焉。
现代结论
据《资治通鉴》载,在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患病住在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都进入仁寿宫侍病。文帝召皇太子杨广入内居崐住在大宝殿。杨广考虑到如果文帝去世,必须预先作好防备措施,他亲手写了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来询问杨素。
杨素把情况一条条写下来回复太子。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文帝的寝宫,文帝看后极为愤怒。天刚亮,陈夫人出去更衣,被太子杨广所逼迫。陈夫人拒绝了他才得以脱身。她回到文帝的寝宫,文帝奇怪她神色不对,问什么原因,陈夫人流着泪说:“太子无礼!”文帝愤怒,捶着床说:“这个畜生!怎么可以将国家大事交付给他!独孤误了我!”
于是他叫来柳述、元岩说:“召我的儿子!”柳述等人要叫杨广来。文帝说:“是(杨)勇。”柳述、元岩出了文帝的寝宫,起草敕书。杨素闻知此事,告诉了太子杨广。杨广假传文帝的旨意将柳述、元岩逮捕,关进大理狱。
他们迅速调来东宫的裨将兵士来宿卫仁寿宫,宫门禁止出入,并派宇文述、郭衍进入调度指挥;命令右庶子张衡进入文帝的寝宫侍侯文帝。后宫的人员全被赶到别的房间去。一会儿,隋文帝死了。因此朝廷内外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杨广即位
扩展资料:
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颠峰时期。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