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幼孜文言文阅读答案

金幼孜文言文阅读答案,第1张

1 明史金幼孜文言文翻译

译文 金幼孜,名善,以字行,新淦人。

建文二年(1400)中进士。后被授予户科给事中。

成祖即位后,改任翰林检讨,与解缙等人同在文渊阁当值,再升为侍讲。当时,翰林院和坊局之臣在东宫讲书,都先要准备所讲的经义,由阁臣阅正后,呈皇上批览,然后才得进讲。

解缙讲《书经》,杨士奇讲《易经》,胡广讲《诗经》,幼孜讲《春秋经》,幼孜借此呈上《春秋要旨》三卷。 永乐五年(1407),进升幼孜为右谕德兼侍讲,并传谕吏部,说在内阁当值的胡广、金幼孜等人已任满,不要改作他任。

七年,幼孜随从皇上到北京。第二年北征,幼孜与胡广、杨荣随行。

圣驾驻扎在清水源,有泉水涌出。幼孜献上铭,杨荣献上诗,皇上都以最高等级给予慰劳。

皇上敬重幼孜的文学才华,所过山川要害,总命他加以记载。幼孜就在马鞍上当场起草。

使者从瓦剌来,皇上召幼孜等人傍车舆而行,谈论敌方之事,对他很亲信和倚重。他曾与胡广、杨荣和侍郎金纯迷路陷在山谷中。

天黑时,幼孜从马上掉下来,胡广、金纯去而不顾,杨荣为他结鞍再行,走了一会儿幼孜又掉下来,杨荣便将自己的马让给他骑,第二天才到达行在所。那个晚上,皇上派出十几名使者追寻杨荣和幼孜,但都没有找到。

他们回来后,皇上非常高兴。此后每次北征,幼孜都随从,他还写下了《北征前录》和《后录》。

十二年他受命与胡广、杨荣等人编纂《五经》和《四书》、《性理大全》,升为翰林学士,十八年他与杨荣一起升为文渊阁大学士。 二十二年(1424)幼孜随从皇上北征,途中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没有人敢回答。

只有幼孜说不宜深入,皇上不听。到达开平时,皇上对杨荣、幼孜说“:朕梦见神人两次说上帝好生,这是什么兆头?”杨荣、幼孜回答说:“陛下此举,固在于除暴安民。

但火烧昆仑,玉石俱焚,望陛下留意。”皇上同意他们的意见,当即命他们起草诏书,诏谕各个部落。

军队回到榆木川时,皇上驾崩,秘不发丧。杨荣到京师报丧,幼孜护梓宫返回。

仁宗即位,幼孜被任为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不久加封为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这一年十月命幼孜、杨荣、杨士奇在承天门外一起审查并记录囚犯的罪状。皇上还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囚犯必须会同这三位学士一起办,皇上对他们的委任更重了。

皇上御临西角门阅览廷臣的制诰,对三学士说:“你们三人和蹇义、夏原吉两位尚书,都是先帝旧臣,朕正靠你们来辅佐。朕曾见前代君主不喜欢听直言,虽是一向所亲近的人,也因为惧怕君主之威而顺从君主的旨意,缄默不言以讨好君主。

贤良之臣,所言不被采纳,便会退而闭口。朕与诸位爱卿应当引以为戒。”

幼孜等人叩头致谢。洪熙元年(1425)幼孜进升为礼部尚书,仍兼大学士、学士,并支给三职俸禄。

幼孜不久请求回家探母。第二年,他母亲去世。

宣宗即位后,诏令幼孜出来任职,修撰两朝实录,充任总裁官。宣德三年(1428),幼孜持节到宁夏,册封庆府郡王妃。

他所经过的地方,都询问士兵和百姓疾苦,回来后上奏皇上,皇上都嘉许并采纳了。随从皇上巡边,度过鸡鸣山时,皇上说“:唐太宗仗着其英武征辽时,曾经过此山。”

幼孜回答说“:太宗不久便后悔这一战役,所以修建了悯忠阁。”皇上说“:此山在元顺帝时崩塌了,成为元朝灭亡的征兆。”

幼孜回答说“:顺帝是亡国之主,就是山不崩,国也必亡。”宣德六年(1431)十二月幼孜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赠少保,谥文靖。 幼孜为人平易,沉默寡言,心胸开阔。

虽很受皇上宠信,但他自己更加谦虚。他给自己起居之室命名为“退庵”。

他病重时,家人嘱咐他请求身后之恩,但幼孜不听。他说“:这种做法是君子所耻的行为。”

2 文言文:《崔枢》的阅读答案

简答题:

海外商人对崔枢提出什么要求?

为什么崔枢把珍珠放入棺材中?

官差为什么到毫州来追捕崔枢?

汴京的长官为什么想委任崔枢为官署中的佐助人员?

选择题: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与“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中“见”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B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D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客居汴半岁,与海贾同止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

B 宝之至宝也,敢以奉君王必无人,臣愿奉壁往使

C 今疾势不起,番人重土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D 伺无人,置于柩中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并勘珠所在”中“所”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 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

C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汴帅王彦谟奇其节”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成以其小,劣之

B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 斫其正,养其旁条

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崔枢安贫乐道,我行我素

B 崔枢重信守诺,自律守法

C 崔枢重义轻利,品德高洁

D 崔枢不吝金玉,志行高尚 选择题:

A

B D

A

C

译文:

崔枢应举进士,在汴京寄居半年,与一位行商同住那里。那个行商得了病,病情已经很重。他对崔枢说:“感激您照顾我,不因我是外族人而轻视我。现在我的病看来是好不了啦,我们外族人重视土葬,倘若我死了您能安葬我吗?”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这时)行商说:我有一颗宝珠价值万钱。得到它,即使是滚烫的水、炽热的火,也敢去践踏。它是宝物中最珍贵的宝物,请允许我冒昧地把它赠送给您。”崔枢接受了宝珠,(心里) 说:“我不过是一个进士上,奔走于州邑间来养活自己,怎么能忽然收藏这样的奇异的宝物呢?”等到没人的时侯,崔枢就把宝珠放在棺材中,连同商人的遗体埋葬在田野里。

之后过了一年,崔枢行于毫州,听说有个外族人从南方来寻找她死去的丈夫,同时查问那颗宝珠的下落,向官府陈述,并且说宝珠一定被当时那个秀才崔枢所占有。于是官府派人到毫州来追捕崔枢。崔枢说:“假如墓穴不被盗墓人挖掘,宝珠一定不会落到别人手里。”于是打开棺材,得到了那颗宝珠。

汴京长官王彦谟对崔枢高洁的节操感到惊奇,想让他做为官署中佐助人员,崔枢不同意。第二年科举考试崔枢被录取,最终掌管选取文士的大权,并有为官清廉的美名。

3 俏皮话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

狼施威

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莽莽撞撞地)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选自吴妍人《俏皮话》

1、翻译下列句子。

⑴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

狐狸笑猪说:“你这个人呀是一个大蠢物,哪能和我相比呢?”

⑵动辄言功:

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

2、选文中有一成语突如其来,其在文中的含义是突然的来到;与文中“果腹”一词有关的成语是:食不果腹,其在文中的含义是吃不饱。

9、下列加点的“之”字与其他3项不同的是( D )

A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 D尽扑杀而食之

4 师旷论学文言文的阅读答案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 ④何不炳烛乎

2 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答案:1C 2①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②等到他高兴了,(我)就又向他请教问题。3①他好学,家贫,买不起书,但他借书不失信于人;抄书不畏艰苦,从而得以遍观群书。②为求得先达的指导,常常远行百里之外,登门请教,不耻下问,因此他能“卒获有所闻”。4学习勤奋刻苦,尊师,求学诚心。

5 弈秋 文言文阅读 及答案

弈秋,通国②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③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④;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⑤,思援弓缴⑥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⑦。为是其智弗若与⑧?曰:非然⑨也。”

①选自《孟子·告子上》。弈秋,当时的围棋高手。弈,围棋。秋,人名。因善于下围棋,所以叫“弈秋”。这是古人称名的习惯。

②〔通国〕全国。

③〔诲〕教导、指导。

④〔惟弈秋之为听〕即“惟弈秋是听”,完全按照老师说的去做。

⑤〔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一心想着有只天鹅要飞过来。鸿鹄,天鹅。

⑥〔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想着取弓箭把那天鹅射下来。援,取过来。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线。箭射出去,可以靠它收回来。

⑦〔弗若之矣〕不如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弗若,不如、不及。之,指那个专心致志的人。

⑧〔为是其智弗若与〕(难道)认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及那个人吗?为,通“谓”,认为。是,这个人。

⑨〔非然〕不是这样。然,这样。

⑩弈秋:弈,指下为期一个叫"秋"的善于下棋的人

⒒鸿鹄:大雁、天鹅类的鸟。

⒓俱:一同,一起

⒔为是:为,同“谓”,说。是,这。为是,这是说。

⒕与: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他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像弈秋这么高明的师傅,第二个徒弟还是学不好,说明学得好不好主要不在师傅好不好,而在于自身

6 文言文《陶侃》阅读答案

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解释:

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7 明史黄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黄淮,字宗豫,永嘉人。父亲名性,方国珍占据温州时,隐居以躲避非法任命。

黄淮考中洪武末年进士,授职中书舍人。成祖登位,召见对答合皇上的旨意,命他与解缙常侍立在皇帝的御榻左边,以备咨询。有时候到了夜半,皇帝睡了,还赐坐在床前说话,机密和重要事务都预先得知。不久,和解缙等六人一起在文渊阁值勤。改任翰林编修,进升侍读。朝廷讨论册立太子事,黄淮请求册立年长的嫡子。太子确定后,调任左庶子兼侍读。永乐五年,解缙被降职,黄淮进升为右春坊大学士。第二年和胡广、金幼孜、杨荣、杨士奇一起辅助教导皇太孙。永乐七年,皇帝出巡北方,命令黄淮以及蹇义、金忠、杨士奇辅助皇太子留守京师代理国事。永乐十一年,皇帝再次出巡北方,黄淮仍然留守京师。第二年,皇帝征伐瓦剌回来,太子派使者迎接稍有延迟,皇帝又一次听信朱高煦的谗言,下令将太子属官全部逮捕并关进关押钦犯的监狱,黄淮以及杨溥、金问都获罪被关了十年。仁宗登位,董进恢复官职。不久提升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和杨荣、金幼孜、杨士奇共同负责皇帝诏令。遭母亲之丧,请求服满丧期,未得准许。第二年进升为少保、户部尚书,仍然兼大学士不变。仁宗崩,太子在南京。汉王久存叛逆之志,朝廷内外惊疑恐惧,黄淮担忧而吐血。宣德元年,皇帝亲自征伐乐安,命黄淮留守。第二年,因疾病请求退休,皇帝准许了他的请求。父亲黄性年已九十,黄淮侍奉父亲十分勤快。等到黄性去世,皇帝赐予下葬祭祀的物品,黄淮前往朝廷谢恩。适逢灯节之时,皇帝赐游览西苑,下诏让他坐轿子登万岁山。命令他主持会试。等到告辞回家,皇帝在太液池为他饯行,皇帝作长诗送给他,并且说:“朕生日,你当再来。”第二年,入京庆贺。英宗登位,再次入朝。正统十四年六月死去。年八十三岁,谧号文简。黄淮性格精明果敢,通晓治国的体要。永乐年间,长沙妖人李法良反叛。仁宗正代理国事,命令丰城侯李彬讨伐李法良。汉王忌妒太子有功,诈说李彬不能任用。黄淮说:“李彬,是老将,一定能消灭贼寇,希望立即派他去。”李彬最终擒获了李法良。再有,当时有告发结党叛逆的人,黄淮对皇帝说:“洪武末年就已有敕令禁止,不应当再受理。”吏部追加论罪那些“靖难”军队起事时,南方人在北方做官没有立即归顺的人,应当发配边疆戍地。黄淮说:“如果这样做,恐怕让人看来心胸不广。”皇帝全都听从了他的意见。阿鲁台归顺朝廷,请求统治吐蕃各部。请求朝廷将誓言刻在金子上面,磨成金末放入酒中,请各位酋长饮酒盟誓。众大臣讨论准备答应他。黄淮说:“他们势力分散则容易控制,统一起来就难以谋取了。”皇帝回顾左右的人说:“黄淮议论事情,如同站在高山,没有远处看不见的。”西域和尚大宝法王来朝见皇上,皇帝打算刻玉印赏赐给他,把璞玉给黄淮看,黄淮说:“朝廷赐给各番王的敕书,用的是‘敕命’、‘广运’二块印信。现在这块玉比那两块印信还大,这不是威示远人、尊崇朝廷的办法。”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和规劝大都如此。然而气量很狭隘。同事有小的过失,马上报告皇上。有人说解缙的贬职,黄淮是出过力的。他被宣宗所疏远,又说是杨荣说黄淮生了痨病,会传染人等等。

8 座右铭文言文阅读答案

座右铭

作者:崔子玉(汉)

原文:无道人之短,无说已之长。施人慎勿忘。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缁,暖暖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译文: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蕴含着光芒。老子曾经告诫过: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和死亡接近。庸鄙的人有刚强之志,时间久远,他的祸更重。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9 文言文阅读答案 《新唐书·高崇文传》

您是在找这个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光颜,字光远。葛旃少教以骑射,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逮。

长从河东郡为裨将,讨李怀光、杨惠琳,战有功。随高崇文平剑南,数搴旗蹈军,出入如神,益知名。

进兼御史大夫,历代、洺二州刺史。元和九年讨蔡,以陈州刺史充忠武军都知兵马使。

始逾月,擢本军节度使,诏以本军独当一面。光颜乃壁溵水。

明年,大破贼时曲。初,贼晨压其营以阵,众不得出,光颜毁其栅,将数骑突入贼中,反往一再。

众识光颜,矢集其身如蝟。子揽马鞅谏死深入。

光颜挺刃叱之,于是士争奋,贼乃溃北。当是时,诸镇兵环蔡十余屯,相顾不敢前,独光颜先败贼。

始,裴度宣慰诸军还,为宪宗言:“光颜勇而义,必立功。”十二年四月,光颜败贼于郾城,死者什三,数其甲凡三万,悉画雷公符、斗星,署曰:“破城北军。”

郾城守将邓怀金大恐,其令董昌龄因是劝怀金降,且来请曰:“城中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请公攻城,我举火求援,援至,公迎破之,我以城下。”

光颜许之。贼已北,昌龄奉伪印,怀金率诸将素服开门侍。

都统韩弘素蹇纵,阴挟贼自重,且恶光颜忠力,思有以挠蔑之。饬名姝,教歌舞、六博,举止光丽,费百钜万,遣使以遗光颜,曰:“公以君暴露于外,恭进侍者,慰君征行之勤。”

光颜约旦日纳焉。乃大合将校置酒,引使者以侍姝至,秀曼都雅,一军惊视。

光颜徐曰:“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为我谢公:天子于光颜恩厚,誓不与贼同生!”指心曰:“虽死不贰。”因呜咽泣下,将卒数万皆感激流涕,乃厚赂使者还之,于是士气益励。

光颜性忠义,善抚士,其下乐为用。许师劲悍,常为诸军锋,故数立勋。

(《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逮 逮:抓住B始逾月,擢本军节度使 擢:提拔C光颜乃壁溵水 壁:构筑营垒驻守D饬名姝,教歌舞 饬:整治,训练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陈州刺史充忠武军都知兵马使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B光颜勇而义,必立功 蟹六跪而二螯C光颜约旦日纳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D善抚士,其下乐为用 向为身死而不受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B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C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D 我去家室/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光颜天资敏捷矫健,平定剑南时屡次出入敌营,拔取旗帜,神出鬼没,名声很响,被提拔为御史大夫、刺史等。B讨伐蔡州时,敌军用阵势压制住李光颜的阵营,李光颜率领几个骑兵突入敌营,往返冲突,于是士气大振,击溃了敌军。

C李光颜命人在缴获的铠甲上全都涂上雷公符、斗星,署名“破城北军”,使郾城守将邓怀金、县令董昌龄非常恐惧,最终不战而降。D都统韩弘恭谨地进献一些美女慰劳李光颜部队征战的勤苦,李光颜借机激励部队的士气,并让使者将这些美女带回去了。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始,裴度宣慰诸军还,为宪宗言。

(3分)(2)光颜败贼于郾城,死者什三,数其甲凡三万。(3分)(3)城中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

(4分)答案:5A(逮:及,达到,比得上)6D(A均为“凭借……的身份”。B均表并列。

C均为第三人称代词。D介词,表被动;介词,为了。

)7C8D(“恭谨地进献”有误。韩弘平时厌恶李光颜忠勇有力,想用美人计瓦解李光颜的斗志,扰乱他。)

9(1)当初,裴度宣谕抚慰各路藩镇的部队回朝复命,对唐宪宗说。(“始”“宣慰”“为”各1分)(2)李光颜在郾城击败敌军,打死百分之三十的敌军,估计(算)他们的铠甲共有三万。

(“十三”“数”“凡”各1分)(3)城中士兵的父母妻子儿女都抵押在贼人手里,如有不经战斗就投降的,将诛灭全族。(“质”“屈”“且”“赤族”各1分)参考译文李光颜,字光远。

葛旃小时候把骑射技术传给他,常常叹息他的天资敏捷矫健,自己赶不上他。长大后光颜跟从河东军担任副将,讨伐李怀光、杨惠琳,立下战功。

跟从高崇文平定剑南,屡次出入敌营,拔取旗帜,神出鬼没,名声更响。被提拔兼任御史大夫,历任代、洺二州刺史。

元和九年讨伐蔡州,李光颜凭借陈州刺史的身份充任忠武军都知兵马使。刚刚过了一个月,就被提升为本军节度使,皇帝诏令用他的部队独当一面。

李光颜就在溵水边构筑营垒驻守。第二年,在时曲大败敌军。

起初,敌军凌晨就用阵势压制住他的阵营,部队不能冲出去,李光颜就毁掉营垒的栅栏,率领几个骑兵突入敌军之中,往返冲突,敌人认识光颜,弓箭像刺猬毛一样密集地射往他的身上。他的儿子拉住他的马缰绳苦谏他不要深入敌阵,李光颜挺着大刀斥退他,于是全军将士奋勇争先,敌军才溃败了。

正当这个时候,各路藩镇的部。

国师」是我国历代封建帝王对于佛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

而不是官职。 我国高僧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以北齐时代(550—577)法常为嚆矢。据《佛祖统纪》卷三十八说,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诏高僧法常入宫讲《涅槃经》,尊为国师;国师的名称以此为始。同时又以沙门法上为大统(僧官),统治天下僧尼,亦尊为国师。但从唐法琳的《辩正论》卷三「(僧)实国师」的记载看来,则在北周时似已有国师的称号了。 宋志磐《佛祖统纪》卷四十三述国师称号的由来说:「自古人君重沙门之德者,必尊其位,异其称,曰僧录、僧统、法师、国师。入对不称臣,登殿赐高座,如是为得其宜。」因此,后来有些学德兼备的高僧,常被当时帝王尊为国师。 当中国南北朝时代,由于统治者的需要和支援,许多高僧赖以开展活动,佛教获得很大的发展。当时许多高僧虽没有国师的称号,但受贵族王侯崇信,被称为家师、门师等。特别是在北朝,如魏文成帝奉沙门统昙曜以师礼,孝文帝称呼《成实论》讲师道登为「朕之师」,北凉沮渠蒙逊对于昙无谶,后赵石勒、石虎对于佛图澄,前秦苻坚对于道安,后秦姚兴对于鸠摩罗什等的尊敬,都是相当于国师的礼遇。至北齐文宣帝时,更正式尊称法常为国师。 南朝陈宣帝,曾以天台智顗为菩萨戒师,隋炀帝也同样以智顗为菩萨戒师,故有时也号为国师(《僧史略》卷下)。隋炀帝时之智顗(早亲南岳大师,修法华三昧,隐居钟山),炀帝屡诏,请问法要,礼为国师(《佛祖统纪》卷九)。唐高祖时之智满,亦有国师的称号。唐代三百年间,佛教各宗高僧被尊为国师的很多。禅宗的神秀,历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皆号为国师。嵩山老僧慧安被称为老安国师,慧忠被称为南阳国师,知玄被称为悟达国师,无业被称为大达国师。密宗方面,金刚智寂后,諡为灌顶国师。不空为帝灌顶,赐号智藏国师。净土宗有南岳法照为代宗时代的国师。华严宗的澄观,于贞元十五年(799)入宫阐说华严宗旨,德宗赐以大统清凉国师之号;法藏则被封为康藏国师。 五代时期,虽然战乱不停,但那些割据一方的小国对于高僧的赐号仍见流行,西蜀后主赐无业为祐圣国师,吴越王以天台德韶为国师,南唐以文遂为国大导师,闽王王审知以鼓山神晏为兴圣国师。 宋代佛教是禅宗的全盛时代,禅僧获得赐号者极多,未见有国师的称号。但日本天台宗高僧成寻于宋时来访我国,至开封谒见神宗,神宗赐以善慧大师之号;寂后敕葬于天台山国清寺建塔,赐题「日本善慧国师之塔」。 辽代崇信佛教,不少僧徒兼任朝廷高官。《契丹国志》卷八说:「(兴宗)尤重浮图法,僧有正拜三公、三师兼政事令者,凡二十人。」著名高僧非浊于重熙十八年(1049)为上京管内都僧录,清宁二年(1056)晋至检校太傅太尉,赐纯慧大师之号。他的老师就是著名的燕京奉福寺圆融国师。圆融名澄渊,著有《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详集记》十四卷,《科》三卷,称为燕台奉福寺特进守太师兼侍中国师圆融大师赐紫沙门(《奉福寺尊胜陀罗尼石幢记》,《辽史拾遗》卷十六)。 到了金代,国师的名义更见明确。《大金国志》卷三十六《浮图》条说:「浮图之教……在京曰国师,帅府曰僧录、僧正,列郡曰都纲,具曰维那。……国师,在京之老宿也,威仪如王者师,国主有时而拜。服正红袈裟,升堂问话讲经,与南朝等。」 元代的国师,兼有政教的权力;由于朝廷过分宠信喇嘛,造成了许多流弊。元史《释老传》记当时帝师的权力说:「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帅臣以下,亦必僧俗并用而军民通摄。于是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于西土。……虽帝后妃主,皆因受戒而为之膜拜。……其徒怙势恣睢,日新月盛,气焰熏灼,延于四方。」世祖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以帕思巴(1239,一说1235—1280)为帝师,授以玉印,统释教。至元六年(1269)奉敕新制蒙古字(亦称帕思巴文字)成,升号为帝师大宝法王,更受赐玉印。至元初,设立释教总制院,命国师管领释教僧徒及 事,同二十五年改为宣政院。其后对于 喇嘛特赐或追諡为帝师、国师、三藏国师、灌顶国师者,不胜枚举。 汉族僧人受元朝尊为国师的也有九人,世祖时代的海云国师(1202—1257)最为著名。海云名印简,山西岚谷宁远人,道行孤高,为朝野所重,卓锡燕京庆寿寺。太子生时,诏海云国师摩顶立名。寂后筑塔燕京。帝云:海云高僧,筑城围之;贵僧之德,千古不磨。大德五年(1301)成宗建大万圣祐国寺于五台山,诏求开山第一代住持,帝师迦罗斯巴推荐洛阳白马寺住持华严学僧文才(号仲华,1241—1302),成宗即铸金印,署他为真觉国师(《佛祖通载》卷二十二)。万松行秀为金、元两朝禅宗第一流人物,深受名相耶律楚材等王侯皈依。佛教史籍虽未见他有国师之号,但元代日僧邵元所撰《山东灵巖寺息庵禅师道行碑记》所云:「大万松雨(秀?)国师下,有雪庭总统,三世而继其灯,息庵也。」万松之为元代的国师也是无疑的。天目山中峰明本禅师于至治三年(1323)入寂,敕諡为普应国师。明本于延祐四年(1317)住湖州幻住庵时,著有《幻住庵清规》,在《续藏》本即称它为《普应国师幻住庵清规》。此外,云南大理地方的左黎,亦被元朝封为国师。左黎滇西人,至京治成宗手疽,封为国师归大理(《滇释记》卷一)。 明代之初,朝廷为加强和 等民族的联系,虽仍沿用元制,封喇嘛为「帝师」、「国师」等尊号,但其声势已不如元代之盛。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诏西番、土番各族酋长,举故有官职者至京受职赐印,使因俗为治;以故元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赐玉印及彩币。自是番僧有封为灌顶国师及赞善王、阐化王、正觉大乘法王、如来大宝王者,俱赐以金章诰命,领其人民,间岁朝贡。永乐五年(1407),封西僧哈立麻为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其徒孛罗等,皆封为大国师(《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六)。六年,土鲁番僧清来入贡,封为灌顶慈慧圆智普通国师。八年,以番僧绵思吉为净慈妙济国师,以班丹藏卜为净觉弘济国师。十三年,又封乌斯藏的释迦也失为妙觉圆通慈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等。自永乐一朝受封的 喇嘛,有阐化、阐教、辅教、护教、赞善五法王,及二西天佛子,九灌顶大国师,十八灌顶国师(魏源《圣武记》卷五《国朝抚绥 记》上)。 英宗天顺元年(1457),递减番僧封号:降法王为大国师,大国师为国师。成化四年(1468),魏元、康永韶等上书谏言:「今宠遇番僧,有佛子、国师、法王名号,仪卫过于王侯。……又多中国之人习为番教图宠贵者,伏望资遣番僧使之还国。」成化十二年(1476),大学士商辂等又条陈时政说:「闲住番僧,往往自都纲、禅师、升至国师、佛子、法王等,给与金银印信图书。其有死亡,徒弟承袭,更求造塔。二者皆侵耗朝廷财物,宜行禁治。」于是革除法王、佛子、国师等称号。到武宗时,又大优遇喇嘛。正德二年(1507),升慈恩、能仁、护国三寺禅师为国师,以大慈恩寺领占竹为灌顶大国师。正德五年(1510),武宗自称为大庆法王,并学番语诵番经,所封国师更多。至世宗信仰道教以后,国师的尊号才不多见(《释教部‧汇考》卷六)。但穆宗隆庆三年(1569),仍有阐化、阐教、辅教三王入贡,诏依洪武之制,令三年一贡(《明史》卷三百三十一)。 明代汉族僧人之得封国师尊号见于记载者,只有洪熙元年(1425)赐释智光号广善大国师。《明外史‧方技传》说:「释子智光,武定人,洪武时奉命两使乌斯藏、榜葛刺、泥八刺、地涌塔诸国。永乐时又使乌斯藏,迎尚师哈立麻。历事六朝,宠锡冠群僧。」英宗嗣位,又加号西天佛子。此外,成化间僧继晓初以邪术获封法王和国师,后被革去国师为民(《释教部‧汇考》卷六)。又万历间相传漳州闲云石室高僧樵云因超度神宗皇太后,获赐龙裤,俗称为龙裤国师(念西《龙裤国师传》)。但从遍益(《灵峰宗论》卷八之二)所撰《樵云律师塔铭》看来,樵云不过是一个精持戒律兼修净业的高僧而已,并没有国师的称号。 清初世祖敬重禅僧。顺治年间(1644—1661),憨璞性聪、木陈道忞、玉琳通琇等,先后入宫说法,各赐紫衣及尊号。憨璞称为明觉禅师。木陈称为弘觉禅师(清《尤西堂集序》及《八指头陀诗集》八均称为弘觉国师)。玉琳初称大觉禅师,继遣使加封大觉普济禅师,后又加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通称为玉琳国师,是清代汉族佛教中享有国师尊号的唯一僧人。清代虽为喇嘛教的复兴时期,但喇嘛被封为国师的并不多见。青海阿噶旺罗布桑却拉丹,于清初入藏受戒并就学于第五世 大喇嘛等,被认为第十四世章嘉呼图克图后,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到北京谒见清圣祖,圣祖为建汇宗寺(东庙、黄寺)于内蒙多伦诺尔,令传教于内外蒙古;康熙四十五年(1706),赐「灌顶普觉广慈大国师金印」。雍正年间,清世宗又为第十五世章嘉于汇宗寺西方建立了善因寺(西庙、青寺)(天纯《内蒙黄教调查记》)。清初诸帝对于喇嘛的封号甚为谨慎。乾隆特别制一篇《喇嘛说》刻在雍和宫的四面碑上,那上面说:喇嘛又称黄教,始盛于元,沿及于明,封帝师、国师者皆有之。我朝惟康熙年间只封一章嘉国师,相袭至今。注云:我朝虽兴黄教,而并无加崇帝师封号者。惟康熙四十五年封章嘉呼图克图为灌顶国师;雍正十二年加授章嘉为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令住持嵩祝寺。 乾隆时代对于章嘉国师虽极礼遇,但章嘉似已不大过问政治。据清礼亲王的《啸亭杂录》(嘉庆年间出版)关于清字经馆的记事说,乾隆三十七年,设清字经馆(即满文藏经馆)于西华门内,命章嘉国师综其事,以达天、运筏等助之,考取满人誊录纂修若干员,令翻译经卷,先后凡十余年,大藏告竣。

参考: big5jiexieyin/showxpage=7&id=2851&cid=150(中国佛教仪轨制度

作者:林子青)

根据国语辞典

有五项解释: 国家的军队。左传˙襄公十八年:子殿国师,齐之辱也。 一国的师表。后汉书˙卷二十七˙赵典传:公卿复表典笃学博闻,宜备国师。 王莽时设立的官名。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中:少阿、羲和、京兆尹红休侯刘歆为国师,嘉新公。 六朝时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师。梁书˙卷四十一˙王承传: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当世以为荣。 古代帝王对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尊称。景德传灯录˙卷五˙西京光宅寺慧忠禅师:时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敕令与国师试验,三藏才见师,便礼拜立于右边。

1国立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的简称“国师”。

2国家的军队。

3王莽设置的职官。

4太师的别称。

5一国的师表。

6指国子祭酒。

7帝王封赐僧人的尊号。始于北齐法常。

8元、明、清亦用以敕封藏传佛教地区(西藏、内蒙等)的上层僧侣。

“国师”是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对于佛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称号。我国高僧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以北齐时代(550—577)法常为始。

据《佛祖统纪》卷三十八说,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550),诏高僧法常入宫讲《涅盘经》,尊为国师;国师的名称以此为始。同时又以沙门法上为大统(僧官),统治天下僧尼,亦尊为国师。但从唐法琳的《辩正论》卷三“(僧)实国师”的记载看来,则在北周时似已有国师的称号了。

宋志磐《佛祖统纪》卷四十三述国师称号的由来说:“自古人君重沙门之德者,必尊其位,异其称,曰僧录、僧统、法师、国师。入对不称臣,登殿赐高座,如是为得其宜。”因此,后来有些学德兼备的高僧,常被当时帝王尊为国师。

不过这种国师的称号,在印度和西域早已流行。《大宋僧史略》卷中《国师》条说:“西域之法,推重其人,内外攸同,正邪俱有。昔尼犍子信婆罗门法,国王封为国师。内则学通三藏,兼达五明,举国皈依,乃彰斯号。”《中阿含经》卷十五《转轮王经》记刹利顶生王时:国师梵志巡行国界,……这是婆罗门为国师的例子。又《出三藏记集》卷十一《诃梨跋摩传序》记载:佛灭九百年时,有个印度外道论师,想阻止巴连弗王崇敬三宝,就到摩竭陀国来活动。王即募境内学折服了这个外道。王及臣民非常高兴,即与全国人民奉为国师。《慈恩传》卷四也说:印度胜军论师,学德兼备,摩揭陀王很敬重他,便派特使邀请,立为国师。

佛教东传以后,西域也有国师的称号。如前秦建元十八年(382)时,西域车师前部王弥第来访长安,其国师鸠摩罗跋提同来,献胡语《大品般若经》一部(《出三藏记集》卷八《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又高僧鸠摩炎(即鸠摩罗什之父,他从印度到龟兹,娶其王妹而生罗什),聪明有志节,舍相位出家,东度葱岭。龟兹王闻名敬慕,自出郊迎,请为国师(《出三藏记集》卷十四《鸠摩罗什传》)。此外,汉地高僧也有为当时西域国师的。如陇西高僧法爱,深解经论,兼通术数,为西域芮芮(亦称蠕蠕或柔然国)国师,俸以三千户(《高僧传》卷八《法瑗传》)。

当中国南北朝时代,由于统治者的需要和支持,许多高僧赖以开展活动,佛教获得很大的发展。当时许多高僧虽没有国师的称号,但受贵族王侯崇信,被称为家师、门师等。特别是在北朝,自北齐文宣帝起,历代君主常以国师为宗教领袖的封号。魏文成帝奉沙门统昙曜以师礼,孝文帝称呼《成实论》讲师道登为“朕之师”,北凉沮渠蒙逊对于昙无谶,后赵石勒、石虎对于佛图澄,前秦苻坚对于道安,后秦姚兴对于鸠摩罗什等的尊敬,都是相当于国师的礼遇。至北齐文宣帝时,更正式尊称法常为国师。元代法洪所撰的《帝师殿碑》(1321)说:“古之君天下者皆有师,惟其道之所存,不以类也。故赵以佛图澄为师,秦以罗什为师。夫二君之师其人也,以其知足以图国,言足以兴邦,德足以范世,道足以参天地赞化育,故尊而事之,非以方技而然也”(《佛祖历代通载》卷二十二)。

南朝陈宣帝,曾以天台智顗为菩萨戒师,隋炀帝也同样以智顗为菩萨戒师,故有时也号为国师(《僧史略》卷下)。隋炀帝时之智顗(早亲南岳大师,修法华三昧,隐居锺山),炀帝屡诏,请问法要,礼为国师(《佛祖统纪》卷九)。

唐高祖时之智满,亦有国师的称号。唐代三百年间,佛教各宗高僧被尊为国师的很多。禅宗的神秀,历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皆号为国师。嵩山老僧慧安被称为老安国师,慧忠被称为南阳国师,知玄被称为悟达国师,无业被称为大达国师。密宗方面,金刚智寂后,谥为灌顶国师。不空为帝灌顶,赐号智藏国师。

净土宗有南岳法照为代宗时代的国师。华严宗的澄观,于贞元十五年(799)入宫阐说华严宗旨,德宗赐以大统清凉国师之号;法藏则被封为康藏国师。祖琇在《隆兴编年》卷十五说:“吾释之盛,莫盛于唐,凡三百年间,以道德为天下宗师者不可悉数。”从以上人物看来,此说是符合事实的。

五代时期,虽然战乱不停,但那些割据一方的小国对于高僧的赐号仍见流行,西蜀后主赐无业为佑圣国师,吴越王以天台德韶为国师,南唐以文遂为国大导师,闽王王审知以鼓山神晏为兴圣国师。

宋代佛教是禅宗的全盛时代,禅僧获得赐号者极多,未见有国师的称号。但日本天台宗高僧成寻于宋时来访我国,至开封谒见神宗,神宗赐以善慧大师之号;寂后敕葬于天台山国清寺建塔,赐题“日本善慧国师之塔”(常盘大定《日本佛教之研究》二百六十四页)。

辽代崇信佛教,不少僧徒兼任朝廷高官。《契丹国志》卷八说:“(兴宗)尤重浮图法,僧有正拜三公、三师兼政事令者,凡二十人。”著名高僧非浊于重熙十八年(1049)为上京管内都僧录,清宁二年(1056)晋至检校太傅太尉,赐纯慧大师之号。他的老师就是著名的燕京奉福寺圆融国师。圆融名澄渊,著有《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详集记》十四卷,《科》三卷,称为燕台奉福寺特进守太师兼侍中国师圆融大师赐紫沙门(《奉福寺尊胜陀罗尼石幢记》,《辽史拾遗》卷十六)。

到了金代,国师的名义更见明确。《大金国志》卷三十六《浮图》条说:“浮图之教……在京曰国师,帅府曰僧录、僧正,列郡曰都纲,具曰维那。……国师,在京之老宿也,威仪如王者师,国主有时而拜。服正红袈裟,升堂问话讲经,与南朝等。”

元代的国师,兼有政教的权力;由于朝廷过分宠信喇嘛,造成了许多流弊。元史《释老传》记当时帝师的权力说:“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帅臣以下,亦必僧俗并用而军民通摄。于是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于西土。……虽帝后妃主,皆因受戒而为之膜拜。……其徒怙势恣睢,日新月盛,气焰熏灼,延于四方。”世祖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以帕思巴(1239,一说1235—1280)为帝师,授以玉印,统释教。至元六年(1269)奉敕新制蒙古字(亦称帕思巴文字)成,升号为帝师大宝法王,更受赐玉印。至元十七年(1280)以四十二岁(或云四十六岁)入寂,帝极哀悼,赐以“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的尊号(《佛祖历代通载》卷三十二)。至元初,设立释教总制院,命国师管领释教僧徒及西藏事,同二十五年改为宣政院。其后对于西藏喇嘛特赐或追谥为帝师、国师、三藏国师、灌顶国师者,不胜枚举。汉族僧人受元朝尊为国师的也有九人,世祖时代的海云国师(1202—1257)最为著名。海云名印简,山西岚谷宁远人,道行孤高,为朝野所重,卓锡燕京庆寿寺。太子生时,诏海云国师摩顶立名。寂后筑塔燕京;元初新筑京城,监筑者谋毁海云国师塔,两雉相合,奏帝欲去其塔。帝云:海云高僧,筑城围之;贵僧之德,千古不磨(其行状详载于近年北京市发见的王万庆撰《大蒙古国燕京大庆寿寺西堂海云大禅师碑》及《佛祖历代通载》卷三十二、三十五)。大德五年(1301)成宗建大万圣佑国寺于五台山,诏求开山第一代住持,帝师迦罗斯巴推荐洛阳白马寺住持华严学僧文才(号仲华,1241—1302),成宗即铸金印,署他为真觉国师(《佛祖通载》卷二十二)。万松行秀为金、元两朝禅宗第一流人物,深受名相耶律楚材等王侯皈依。佛教史籍虽未见他有国师之号,但元代日僧邵元所撰《山东灵岩寺息庵禅师道行碑记》所云:“大万松雨(秀?)国师下,有雪庭总统,三世而继其灯,息庵也。”万松之为元代的国师也是无疑的(塜本善隆《日支佛教交涉史研究》九十八页)。天目山中峰明本禅师于至治三年(1323)入寂,敕谥为普应国师。明本于延佑四年(1317)住湖州幻住庵时,著有《幻住庵清规》,在《续藏》本即称它为《普应国师幻住庵清规》。

此外,云南大理地方的左黎,亦被元朝封为国师。左黎滇西人,至京治成宗手疽,封为国师归大理(《滇释记》卷一)。

明代之初,朝廷为加强和西藏等民族的联系,虽仍沿用元制,封喇嘛为“帝师”、“国师”等尊号,但其声势已不如元代之盛。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诏西番、土番各族酋长,举故有官职者至京受职赐印,使因俗为治;以故元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赐玉印及彩币。自是番僧有封为灌顶国师及赞善王、阐化王、正觉大乘法王、如来大宝王者,俱赐以金章诰命,领其人民,间岁朝贡。永乐五年(1407),封西僧哈立麻为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领天下释教。其徒孛罗等,皆封为大国师(《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六)。六年,土鲁番僧清来入贡,封为灌顶慈慧圆智普通国师。八年,以番僧绵思吉为净慈妙济国师,以班丹藏卜为净觉弘济国师。十三年,又封乌斯藏的释迦也失为妙觉圆通慈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等。自永乐一朝受封的西藏喇嘛,有阐化、阐教、辅教、护教、赞善五法王,及二西天佛子,九灌顶大国师,十八灌顶国师(魏源《圣武记》卷五《国朝抚绥西藏记》上)。

英宗天顺元年(1457),递减番僧封号:降法王为大国师,大国师为国师。成化四年(1468),魏元、康永韶等上书谏言:“今宠遇番僧,有佛子、国师、法王名号,仪卫过于王侯。……又多中国之人习为番教图宠贵者,伏望资遣番僧使之还国。”成化十二年(1476),大学士商辂等又条陈时政说:“闲住番僧,往往自都纲、禅师、升至国师、佛子、法王等,给与金银印信图书。其有死亡,徒弟承袭,更求造塔。二者皆侵耗朝廷财物,宜行禁治。”于是革除法王、佛子、国师等称号。到武宗时,又大优遇喇嘛。正德二年(1507),升慈恩、能仁、护国三寺禅师为国师,以大慈恩寺领占竹为灌顶大国师。正德五年(1510),武宗自称为大庆法王,并学番语诵番经,所封国师更多。至世宗信仰道教以后,国师的尊号才不多见(《释教部·汇考》卷六)。但穆宗隆庆三年(1569),仍有阐化、阐教、辅教三王入贡,诏依洪武之制,令三年一贡(《明史》卷三百三十一)。

明代汉族僧人之得封国师尊号见于记载者,只有洪熙元年(1425)赐释智光号广善大国师。《明外史·方技传》说:“释子智光,武定人,洪武时奉命两使乌斯藏、榜葛刺、泥八刺、地涌塔诸国。永乐时又使乌斯藏,迎尚师哈立麻。

历事六朝,宠锡冠群僧。”英宗嗣位,又加号西天佛子。此外,成化间僧继晓初以邪术获封法王和国师,后被革去国师为民(《释教部·汇考》卷六)。又万历间相传漳州闲云石室高僧樵云因超度神宗皇太后,获赐龙袴,俗称为龙袴国师(念西《龙袴国师传》)。但从徧益(《灵峰宗论》卷八之二)所撰《樵云律师塔铭》看来,樵云不过是一个精持戒律兼修净业的高僧而已,并没有国师的称号。

清初世祖敬重禅僧。顺治年间(1644—1661),憨璞性聪、木陈道忞、玉琳通琇等,先后入宫说法,各赐紫衣及尊号。憨璞称为明觉禅师。木陈称为弘觉禅师(清《尤西堂集序》及《八指头陀诗集》八均称为弘觉国师)。玉琳初称大觉禅师,继遣使加封大觉普济禅师,后又加封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通称为玉琳国师,是清代汉族佛教中享有国师尊号的唯一僧人。清代虽为喇嘛教的复兴时期,但喇嘛被封为国师的并不多见。青海阿噶旺罗布桑却拉丹,于清初入藏受戒并就学于第五世拉萨大喇嘛等,被认为第十四世章嘉呼图克图后,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到北京谒见清圣祖,圣祖为建汇宗寺(东庙、黄寺)于内蒙多伦诺尔,令传教于内外蒙古;康熙四十五年(1706),赐“灌顶普觉广慈大国师金印”。雍正年间,清世宗又为第十五世章嘉于汇宗寺西方建立了善因寺(西庙、青寺)(天纯《内蒙黄教调查记》)。清初诸帝对于喇嘛的封号甚为谨慎。乾隆特别制一篇《喇嘛说》刻在雍和宫的四面碑上,那上面说:喇嘛又称黄教,始盛于元,沿及于明,封帝师、国师者皆有之。我朝惟康熙年间只封一章嘉国师,相袭至今。注云:我朝虽兴黄教,而并无加崇帝师封号者。惟康熙四十五年封章嘉呼图克图为灌顶国师;雍正十二年加授章嘉为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令住持嵩祝寺。

乾隆时代对于章嘉国师虽极礼遇,但章嘉似已不大过问政治。据清礼亲王的《啸亭杂录》(嘉庆年间出版)关于清字经馆的记事说,乾隆三十七年,设清字经馆(即满文藏经馆)于西华门内,命章嘉国师综其事,以达天、运筏等助之,考取满人誊录纂修若干员,令翻译经卷,先后凡十余年,大藏告竣。章嘉国师,喇嘛黄教高僧,为乾隆帝所优遇,帝尝以法司案卷命师判决,师合掌答曰:此国之大政,宜由皇上与大臣讨论,非方外之人所预也。直到清末,章嘉虽世袭国师称号,实际上只是在蒙藏地区从事宗教活动而已。

依止上师的作用何在呢?

遇上一位具德上师,为了令自己的身口意三门——身体的行为、口中的言语、及心中的念头,都要视上师的身语意为典范而去修学,这才称为是上师和自己相融。

而非把上师的心和自己的心拿出来,把两个心缝在一起。譬如,现今的医术可以移植心脏,虽然移植了心脏,但很难将两人的心念相融在一起,因此并非只是把心脏交换而已。

这里最主要是说,令自己生起如同上师身口意三者同等的功德,上师的功德和弟子的功德两者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产生这个境界,才称得上是弟子与上师心意相融,才真正是与上师相应。

应该要把上师身语意的功德,视为榜样与典范,日日月月,慢慢地增胜增长。第一世噶玛巴杜松虔巴曾说,弟子的镜子就是上师,如果上师有过失,弟子也自然会有过失,所以最初一定不要选错自己的上师。

摘自2012年大宝法王教授《百段引导文》

首先先随喜你的向道之心,但观念有些误解,需要澄清。

所谓三皈依的皈依僧,不是皈依某个僧人,而是皈依所有的僧众。所以你可以就近到任何一个如法的道场求受皈依,然后再去找适合你的依止师(你问题中要找的师父实际意义上是这个)。

为何说是适合的?因为某一位高僧大德所修所教并不一定适合你,就比方说我可能肠胃有问题,却找了一个心脏科权威,就算他是诺贝尔奖得主,他对我的帮助也不大。

有人很幸运很快的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依止师父,但有人则否,这是因为过去所造之业障碍了我们精进向道,这时应该多拜佛、拜忏,忏悔业障、消除业障,请佛菩萨慈悲加被,等因缘具足时就能找到。依著名气而去攀缘,结果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0936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0
下一篇2024-01-20

随机推荐

  • 多芬小白碗和妮维雅蓝罐哪个好用

    妮维雅蓝罐好用。1、多芬小白碗,这款身体乳丰富营养成分可以锁水,但敏感及不可使用,对于室内干燥的冬季很是实用。2、妮维雅蓝罐是一款面霜,它的成分除了拥有专利配方Eucerit,能持久滋润柔软肌肤,干燥的皮肤和部位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湿和滋润的成

    2024-04-15
    50200
  • 莱伯妮黄金精华液含酒精吗

    莱伯妮黄金精华液不含酒精。根据查询相关信息得知,莱伯妮黄金精华液的成分为鱼籽精华以及各种化学成分,没有酒精。LaPrairie是一种护肤产品。在瑞士的蒙特里斯有一座赫赫有名的LaPrairie疗养中心,LaPrairie护肤系列研究所传承了

    2024-04-15
    31600
  • 妮维雅洗面奶男士怎么样

    妮维雅这个品牌,一直专业的致力于男性护肤产品的开发和研究,其中也根据男性的生活特点和肤质的特点,来研究出了很多适合的产品,而关于妮维雅男士洗面奶,也是可以帮助去除多余油脂,非常适合男性肌肤使用泡沫,也非常的丰富。在使用之后,会感觉我们的皮肤

    2024-04-15
    39900
  • 原液跟精华液有什么区别

    1、原液是单一成分、浓度更高、配方更精简,能够针对各种肌肤需要给肌肤更直接、快捷、更安全、更强效的保养,让肌肤在短时间内恢复最佳状态的美容产品。2、来源不同:原液的来源:原液虽然是一个新兴的护肤品类,但目前已经有丰富的品项。每一款原液,都添

    2024-04-15
    44000
  • 清莹露和神仙水怎么用

    清莹露是属于清洁水,就是洗完脸,第一个用的,是给皮肤一个再次清洁的作用。神仙水是护肤精华露,也是用的人最多,用的顺序的话,在清莹露后面。清莹露是去角质的,洗完脸倒在化妆棉上擦拭,二次清洁。神仙水是叫青春露。清莹露二次清洁去角质,目前SKII

    2024-04-15
    29300
  • sk2小灯泡怎么样?

    sk2小灯泡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会觉得很好奇,sk2小灯泡样子确实有点像灯泡,一般的人都知道sk2这个品牌,sk2是日本一个很高端的品牌,sk2小灯泡虽然价格贵,但是确实好用,用过之后皮肤会变得很光滑,那k2小灯泡怎么样?sk2小灯泡好用吗?

    2024-04-15
    34600
  • 妮维雅630和玉兰油多效修护面霜哪个好

    妮维雅630。1、吸收性。妮维雅630适合任何肤质,且温和不刺激,日夜也都适用,玉兰油多效修护面霜吸收性不如妮维雅630。2、成分。玉兰油多效修护面霜美白效果太快太明显说明添加化学成分多,妮维雅630与之相比好些没那么多化学成分。妮维雅面霜

    2024-04-15
    365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