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宜高速犍为出口到定文镇大约14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138公里
起点:犍为县聚缘美食府(乐宜高速犍为出口北100米)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610米,左转进入兰磨线
2沿兰磨线行驶130公里,左后方转弯
3行驶6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定文镇政府
驾车路线:全程约159公里
起点:犍为县聚缘美食府(乐宜高速犍为出口北100米)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行驶600米,左转进入兰磨线
2沿兰磨线行驶23公里,到达途经点
3沿兰磨线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犍罗路
4沿犍罗路行驶118公里,左后方转弯
5行驶60米,到达终点
终点:定文镇政府
中国分为七大方言曲: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各个方言又分为不同的次方言。
汉语一直存在着许多方言,这些汉语方言和现代标准汉语之间有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地理上,汉语方言的分歧很明显。在说官话的地区,即使相隔几百公里,一般也可以相互理解;然而在其他一些地区,相隔十几公里的当地居民也许已经不能互相理解;甚至有在同一个城市,城南城北居民的语言不能互通的情况。但在同时,汉语方言却拥有文字上的高度统一性,使用的民族也是单一的汉族 。
1.北方方言
通行地区:东北方言区,华北方言区,西北方言区、西南方言区、江淮方言区等次方言。
代表方言:北京话
北方方言,也叫官话方言,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作为代表,通行地域最广,占汉语通行区域的四分之三,使用人口最多,也占汉语使用人口的四分之三,达七亿多人。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比较强,语法结构上差别较小,词汇方面的一致性也很强,语音方面的分歧也不是很大,从东北的满洲里到西南地昆明,直线距离约三千公里,从西北的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两千公里,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互相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这样大面积范围内语言如此高度一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北方方言在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浊塞音、浊塞檫音声母,古代汉语中的这些浊音声母都变成了清音;辅音韵尾很少,只有舌尖前鼻音韵尾和舌尖后鼻音韵尾两个辅音韵尾;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入声消失。
2.吴方言
通行地区:江苏南部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地区
代表方言:上海话和苏州话
使用人口约七千万。吴方言在语音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有一整套浊音声母浊塞音和浊塞檫音;没有舌尖后音声母;韵尾较少,普通话前鼻音韵尾一律读做后鼻音韵尾,普通话复韵母的韵尾脱落变成单元音韵母;有七-八个声调。
3.湘方言
通行地区:湖南省
代表方言:长沙话
主要在湖南使用,广西、四川境内也有少量分布。通常被分为老湘语和新湘语两类,新湘语更接近于西南官话。使用人口在三千万以上。主要的语音特点是:部分地区有比较完整的浊塞音、浊塞檫音和浊檫音声母;声母h、f不分;声母n和l混用;入声调没有塞音尾。
4.赣方言
通行地区: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和湖北省的东南角
代表方言:南昌话
使用人口也在三千万以上。赣方言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其它方言那样突出的特点。从方言地图上看,赣方言处于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的四面包围之中,这种地理位置是汉语所有方言中最为独特的,正因为如此,赣方言受其它方言的影响很大,四面的界线非常不明显,与吴方言接近的地区,像吴方言,与闽方言接壤的地区像闽方言,与客家方言接触到地区又像客家方言,等等,以致有学者主张取消赣方言的独立,把它合并归属到周边不同的方言区。赣方言语音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古代的浊塞音和浊塞檫音声母全部变成了同一发音部位的送气清音,而不是像普通话那样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5.客家方言
通行地区:广东东部和北部地区、广西和江西南部、福建西部,以及湖南、四川、台湾省的部分地区
代表方言:广东梅县话
使用人口约三千七百万。海外华侨有很多使用客家方言。作为现时的一种南方方言,客家话是在唐宋北方移民南下的影响中形成的,客家话因而保留了较多中古中原语言的特点。主要的语音特点是:古代浊塞音和浊塞檫音声母大部分变成同部位的送气清音声母,这一点与赣方言一致;舌尖后音声母读作舌尖前音;g、k、h和z、c、s可以同齐齿呼韵母相拼;没有撮口呼韵母;声调有六个。
6.粤方言
通行地区:广东省朱三角、广西东南部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区
代表方言:广州话
使用人口约四千万。海外很多华侨和华裔也使用粤方言。同时,粤方言地区是我国经济开放改革的前沿,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取得成就最大的地区,每年吸引内地各省份数百万民工前往淘金,因此近年来粤方言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海内外都有很大影响,粤语中的方言词,近年也呈现出向北渗透的趋势,这里反映出语言扩张同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粤方言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韵母多达五十三个辅音韵尾非常丰富,除鼻音韵尾m、n、ng外,还有与之对应的入声塞韵尾b、d、g,声调一般有八九个,是汉语诸方言中调类最多的方言。
7.闽方言
通行地区:福建省、海南省、台湾省,以及广东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
代表方言:福州话
用人口约五千五百万。闽方言是汉语方言中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方言的分区历来在闽方言的处理上就有分歧,有的把闽方言分为闽南方言、闽北方言,有的还划分出闽东方言。现在一般把闽方言再划分为五个方言片: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中方言,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方言,以莆田话为代表。其中闽南方言的影响最大,福建省范围以外地区使用的闽方言,主要就是闽南方言。闽方言的语音中保留声汉语上古音的一些特点,例如没有唇齿檫音f,普通话中凡是念f声母的字,闽方言则念b或p声母;普通话中念zh和ch声母的部分字,闽方言念d或t。
其他方言
其它大方言区(有争议)
下面的几种方言是否构成独立的大方言区,现在尚有争议。
晋语:在山西大部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及南部、河南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使用,以太原话为代表,有入声韵。其白读系统与典型的官话截然不同。以前及现在,有不少学者将其归于官话。
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以前及现在的部分学者将其南部方言(桂南平话)归于粤语,而将北部方言(桂北平话)当成孤立的土语存在。
徽语:在安徽南部及江西、浙江部分毗邻地区使用。以前及现在的部分学者主张将其归于吴语或赣语。
未归片的方言
瓦乡话(湖南西北部部分地区)
湘南土话
粤北土话
儋州话(又称临高话,在海南部分地区)
军话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西江、北江、东江以及高明河、沙坪水、潭江、流溪河、沙河、绥福水、增江、雅瑶水、南岗水和独流入河口湾的茅洲河、深圳河等江河冲积的三角洲复合而成。一般珠江三角洲的范围大致在新会、鹤山、三水、增城、东莞、深圳连线以内。以珠江口至狮子洋为界,可分为以西是西江、北江三角洲(8370平方公里),以东是东江三角洲(138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9750平方公里。
珠江三角洲上水系纷繁,河渠众多,河汊纵横交错,是典型的河网三角洲。在经过联围治理之后,现河网区主要水道105条,长1738公里,加上主要汊道河网密度为081一088公里/平方公里,河宽一般300—500米,最宽约2000米,河道宽深比为18—115,弯曲系数为103—146,属深窄且微弯曲型河道,冲刷力强。但因受堤围约束,河床较稳定,分8大口门出海。从主流泄出通道来看,基本上各自成体系。
三角洲的地形
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海拔为一O.2一O.9米。据统计,海拔O.5一O.9米的高沙田,面积为3560.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6.5%;在近海新围垦的平原,海拔一O.2一O.3米,面积为1742.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7.9%。以顺德为中心的地方有大小鱼塘近10万口,面积12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2.3%。平原中还散布160多个丘陵、台地、残丘,面积1668.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7.1%。最大片是南部的五桂山地,海拔530米,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较奇特的是西部的西樵山,海拔344米,是喜马拉雅山第一期的死火山,由下第三系粗面岩组成。还有东部的上第三系砂岩组成的番禺市莲花山。这些丘陵是三角洲沉积前古海湾中的岛屿。三角洲平原第四系平均厚度25.1米,最大厚度在灯笼沙,为63.6米。据测定,平均沉积速率每年1.6毫米。三角洲边缘及主要河道受断裂控制。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以来,三角洲及其外围地区共发生780次地震,频率较高,但震级较低。目前三角洲平原还在向海外伸,珠江八大口门外有不同程度的淤积和滩涂围垦。在东部四口门下游海涂每年淤高15—2.5厘米,西部海区近20年年平均淤高3.39厘米。清代以来磨刀门方向伸长速度平均每年5.06米,东江三角洲为8.2米。
三角洲的气候
珠江三角洲属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均气温21.8℃,1月平均气温13.O—13.3℃,7月平均气温28.3—28.7℃。年均降水量1660—1748毫米,每年4—9月为汛期,10一3月为枯水期,降水量的80%以上集中在汛期。多年平均径流深为800—1200毫米,河网年总泄水量约为3200亿立方米,为黄河的6倍。由于受季风和地热低平的影响,经常受洪、涝、潮、咸、旱等灾害的影响。解放后已进行大量的水利建设,抗灾能力已有所提高。
三角洲的航运
珠江三角洲河海交汇,交通便利,可通航的水道有823条,长5347公里。到1989年,年吞吐量在1万吨以上的大小港口有90个,其中广州港已成为华南最大的水陆联运、江海联运,对外开放的国际港口,与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的335个港口互有货运进出业务。 总而言之,珠江三角洲气候温和多雨,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口稠密,文化发达,华侨众多,是广东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城市化程度在全国名列前茅。现已成为“稻米流脂蚕茧白,蕉稠蔗忙塘鱼肥”的鱼米之乡和工、农、商、贸、旅游业发达之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